红眼病的消毒隔离

合集下载

对某残疾人安养院急性结膜炎防护措施论文

对某残疾人安养院急性结膜炎防护措施论文

浅谈对某残疾人安养院急性结膜炎的防护措施【摘要】目的 : 探讨残疾人安养院急性结膜炎患者的防控和护理方法,有效地控制急性结膜炎的疫情传播。

方法 :: 对21例确诊为急性结膜炎患者实施隔离治疗措施,并做好防控和护理指导。

结果:: 21例确诊为急性结膜炎患者均得到有效防控和护理,疫情未在院内扩散。

结论:: 做好急性结膜炎患者的防控和护理指导,能有效地控制院内交叉感染,缩短患者的疾病疗程,疫情很快得到平息。

【关键词】急性结膜炎;防控;护理指导【中图分类号】r 77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 7484(2012)05- 0102- 01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炎,多见于夏秋季节。

其特点为传染性强,潜伏期短,一般为18-48h,病情发展快[1]。

其传染途径是通过接触传染,主要为患者眼-手-物品-手-健眼,患眼-水-健眼和医护人员的手、器械等接触感染[2]。

本次发病的残疾人安养院,是一家专门为智障、肌能障碍等中、重度残疾人士提供终身托养康复服务的综合安养机构,由于发病人群特殊,防控难度增大,笔者对该院21例确诊为急性结膜炎患者实施隔离防控,并做好护理指导,对有效地防控其流行扩散取得良好的效果。

1 流行病学调查1.1 流行特征某残疾人安养院2010年8月入住服务对象485人,员工197人,共682人,其中男性352人,女性330人,有4个区24个班。

首例患者为男性(员工),8月5日发病,临床症状主要以眼睑水肿、结膜充血、眼痛、流泪、眼角分泌物增多为主,诊断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随后相继有21人发病,高峰值在8月6-7日,8月8日发生最后一例,历时4d,总病例数21例,发病率3.1%;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男女性别比为2:1,病例年龄分布以青壮年为主,其中 15-40岁13例;最小9岁,最大69岁;服务对象 19例,员工2例。

1.2 传染源该院最早发病的病例是综合区a班的员工,随后该区服务对象出现病例,且之后病例主要集中综合区a班(17例),传染来源可能为员工在院外感染后传给服务对象,由于院内服务对象集中,感染途径容易实现。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六篇)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六篇)

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及防范措施一、病区环境:(一)传染病区与普通病区分开,肝炎病人与感染病人分开收治。

2、病区。

不同病种病人分别安排在不同隔离病室。

在病室内部应按严密的隔离原则进行建筑,内设卫生间及防护门。

通道走廊墙壁上设有两层传物窗,工作人员可以不进入病室而传送饮食、药品等(轻病人)。

病区内需设专用消毒间。

3、其他。

消毒供应室均应有符合隔离的建筑,还应有必要的消毒设施,如污水处理站、焚烧炉等。

(二)隔离区的划分:门诊、病区等单位均应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

1、清洁区。

即没有与病人直接接触,未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地方,如工作人员更衣室、休息室、治疗室、库房、值班室等。

2、半污染区。

凡有可能被病人间接轻度污染的地方,如医护办公室、走廊、化验室等。

3、污染区。

指被病人或排泄物、用物等直接污染的地方,如病室、外走廊、病人卫生间(厕所、浴室、洗脸间)地面等。

(三)隔离设备1、隔离标记(严格隔离:黄色标记图案;接触隔离:橙色标记图案;呼吸道隔离:蓝色标记图案;结核菌隔离:灰色标记图案;肠道隔离:棕色标记图案;引流物—分泌物隔离:绿色标记图案;血液—体液隔离:红色标记图案)。

2、隔离衣、衣架。

3、设福尔马林熏箱、消毒一般用物。

4、洗手方法、避污纸等(四)感染患者的用物与传染患者用物分开,固定使用,定期消毒清洗,如治疗盘、听诊器等,病人用后的物品单独处理,在肝炎病房走廊内放一盆____%含氯消毒液泡手,每日更换一次,并挂有隔离衣,每日更换一次。

(五)病室定时通风换气,每日进行空气消毒。

治疗室每日进行空气消毒,每季空气培养3一次,空气细菌总数≤500cfu/m。

(六)扫床应湿式操作,物品均一人一巾,一用一消毒,用后消毒备用。

治疗室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二、病员消毒隔离制度1、病人住院入病区时,除带必需生活用品外,其他一律不得带入。

2、病人住院期间,不得互串病室,不可随意外出,病人活动最好是局限于污染区内。

3、严格对陪伴及探视人员的管理。

消毒隔离的方法和措施

消毒隔离的方法和措施

消毒隔离的方法和措施
消毒隔离是防止病原体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

以下是常见的消毒隔离方法和措施:
1. 分离患者:将疑似或已确诊的患者与其他人隔离开来,避免传播病原体。

2. 戴口罩:对于患者和医护人员来说,佩戴口罩可以有效阻止呼吸道飞沫等病原体传播。

3. 频繁洗手:良好的手卫生是预防感染传播的重要举措。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至少20秒,或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
手消毒。

4. 定期消毒:对医疗设施、公共场所和个人物品进行定期消毒,特别是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

5. 避免接触:避免与患者直接接触,尤其是对于疑似或已确诊的患者。

如必要,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如手套、隔离衣等。

6. 通风换气: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

7. 强化个人卫生意识:提倡大家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用手直接触碰面部,减少病原体传播的可能性。

以上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风险,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需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进一步的防护措施,如穿戴防护服、戴护目镜等。

最重要的是密切关注卫生部门的指导和建议,并遵从相关规定。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治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治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治
夏秋是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高发季节,特别是秋季开学后,学校、幼儿园极易发生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流行,广大市民应了解相关防治知识,避免感染;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的单位应提高警惕,及时做好各项预防措施,防止疫情的发生。

一、什么是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近40年来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

患者主要症状有:明显的眼刺激症状,刺痛、砂砾样异物感、烧灼感、眼结膜充血、眼睑水肿、分泌物增加、畏光、流泪等。

本病为自限性,自然病程1-2周,一般无后遗症,预后较好。

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病毒可经手、眼科器械、毛巾等接触传播,游泳池水被病毒污染后极易引起传播。

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容易在学校、幼儿园、工厂等人员密集的单位引起暴发流行。

三、如何预防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1、确诊患者应在家或定点隔离治疗至所有症状完全消失(约7-10天);患病期间不要到公共游泳池游泳;患者用过的毛巾、手帕等日常用品进行煮沸消毒。

2、保持良好的个人用眼卫生习惯,避免未洗手触摸眼睛,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脸盆、眼药水和眼部化妆品等用品;接触患者后应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在疾病流行期间避免进入公共浴室、泳池等场所。

3、学校、幼儿园、工厂等人员密集的单位在疾病流行期间应加强单位内公共环境、物品的消毒,开展红眼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加强晨检等健康监测工作,一旦发现红眼病患者应劝其回家隔离治疗,并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配合防疫部门做好疫情控制工作。

小孩子同桌有红眼病怎么预防传染呢,治疗方法

小孩子同桌有红眼病怎么预防传染呢,治疗方法

小孩子同桌有红眼病怎么预防传染呢,治疗方法红眼病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的症状有眼睛发红、眼球酸痛、分泌物增多等。

该病在小孩群体中很容易传染,因此预防传染非常重要。

以下是预防红眼病传染的方法、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预防传染1.注意个人卫生很多传染病都是从人口密集的地方传播而来的。

因此,注意个人卫生尤为重要。

孩子们应该经常洗手,特别是在前往公共场所,如学校、市场等地方后,在进餐前后,接触眼睛或鼻子前,都要勤洗手。

2.科学用眼孩子们在学习时,要注意保护眼睛,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书本等物品。

定期眨眼、眼保健操等有助于缓解眼睛疲劳,保护眼睛健康。

3.不与感染者共用物品如同桌、同学等出现红眼病症状,他们的眼部分泌物极易造成病毒扩散。

因此避免与感染者共用物品,如毛巾、眼罩等物品最好单独使用。

4.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室内空气干燥、污浊等情况很容易使白细胞下降,从而降低身体抵御病毒能力,让病毒更容易传播。

因此保持房间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治疗方法1.冷敷用干毛巾或小毛巾,用冷白开水浸湿,然后覆盖在感染的眼部附近,每次保持5分钟左右,可缓解眼部疼痛及瘙痒。

2.滴眼液红眼病患者针对不同的病情,需要选择不同的眼药水。

常见的治疗眼病的眼药水有抗生素眼药水、抗过敏眼药水等,建议在医师的指导下正规使用。

3.中成药治疗可选用中成药如银黄口服液、板蓝根颗粒等进行治疗。

但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用药时应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使用,并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三、注意事项1.不擦眼睛及揉眼感染红眼病患者最好不要揉眼睛,更不可把手指插入眼内。

同时,使用毛巾时患者要特别注意,不要用力擦拭眼睛。

2.避免和人密切接触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和避免过于接近他人是最重要的防范方法。

若遇到患者应尽快远离,详询专业医护人员的治疗方案。

3.对于长期患者,要遵循医生的建议长期患者一定要按医生的建议接受治疗,并不间断地去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发展情况,判断治疗效果。

治疗红眼病的最佳药物

治疗红眼病的最佳药物

治疗红眼病的最佳药物
一、治疗红眼病的最佳药物1. 什么药能治疗红眼病2. 红眼病的症
状3. 治红眼病的偏方二、如何预防红眼病三、红眼病饮食禁忌
治疗红眼病的最佳药物
1、什么药能治疗红眼病红眼病治疗以滴眼药水为主。如患者病情重、
伴全身症状者应加用系统规范给药。常用的抗生素眼药水有:盐酸洛美沙
星眼药水,托百士眼药水,0.1%利福平、10%~20%磺胺醋酰钠、0.3%氟哌
酸、0.25%氯霉素眼药水;抗病毒眼药水有:0.1%病毒唑眼药水,0.1%无环
鸟苷眼药水等。
每天入睡前可涂抗生素眼膏,如环丙沙星、金霉素或四环素眼药膏,
对病毒感染的患者必要时也可应用干扰素等治疗。
由于结膜囊内分泌物聚集,容易磨损眼角膜,积聚病原微生物,因此,
患者必要时在每天早晚可用生理盐水或2%硼酸水冲洗自己的眼结膜囊
2~3次,及时擦洗、清除眼内外分泌物,以便增强药物治疗的疗效。
2、红眼病的症状得了红眼病,首先我们会自觉患眼刺痒如异物感,
严重时有眼睑沉重、畏光流泪及灼热感。有时因分泌物附着在角膜表面
瞳孔区,造成暂时性视物不清,冲洗后即可恢复视力。
由于炎症刺激产生大量粘液脓性分泌物,患者早晨醒来时会发觉上
下睑被分泌物粘连在一起。当病变侵及角膜时,畏光、疼痛及视减退等症
状明显加重。少数患者可同时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全身症状。
检查时可见眼睑肿胀,结膜见上下睑被分泌物连在一起。当病变侵及
角膜时,畏光、疼痛及视力减退等症状明显加重。少数患者可同时伴有上
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全身症状。

麻疹消毒隔离方案

麻疹消毒隔离方案

麻疹消毒隔离方案引言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的疾病,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为了控制麻疹的传播,有效的消毒和隔离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种麻疹消毒隔离方案,以帮助防止麻疹的传播。

消毒措施1. 环境消毒在麻疹患者接触的环境中,进行彻底的消毒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环境消毒措施:•使用含氯消毒剂:使用有效的含氯消毒剂,如含氯漂白剂来清洁地板、墙壁、家具和其他表面。

将1:100稀释的含氯漂白剂涂抹在表面上,然后用清水擦拭干净。

•高温消毒:使用高温来消毒容器和衣物等物品。

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放入高温烘箱或沸水中,保持一定时间以确保杀灭病毒。

•利用紫外线消毒:使用紫外线灯对麻疹患者接触过的物体进行消毒。

将物体暴露在紫外线灯下,保持一定时间以达到消毒效果。

2. 个人卫生消毒除了环境的消毒外,个人卫生的消毒也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个人卫生消毒措施:•勤洗手:麻疹病毒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因此保持双手清洁是非常关键的。

使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洗手,持续20秒以上,尤其是在接触麻疹患者或其分泌物后。

•使用消毒液:在无法使用肥皂和水清洗双手的情况下,使用含酒精的消毒液进行消毒。

将适量的消毒液涂抹在双手上,搓擦至干燥。

•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在接触麻疹患者时,需要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和防护服。

这样可以减少麻疹病毒的传播。

隔离措施隔离措施是控制麻疹传播的关键步骤。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隔离措施:1. 麻疹患者的隔离将被确诊患有麻疹的患者隔离,以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麻疹患者隔离措施:•单独房间隔离:将麻疹患者单独安排在一个房间,并尽量减少与其他人的接触。

•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当必须与麻疹患者接触时,工作人员和家属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和防护服。

•加强通风:保持隔离房间内的空气流通,可以通过打开窗户或使用空气净化器来增加新鲜空气的流入。

2. 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所有密切接触麻疹患者的人员都应进行隔离,以防止病毒的传播。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知识培训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知识培训

情况(在符合项打“√”)
方法
1.是
2、否
1.是
2、否
1.是
2、否
查看文件、记录 查看文件 查看文件
1.是
2、否
查看工作记录
部署时间 成立时间 制订时间
备注
经费保 障
培训情 况
是否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监测和疫情处置给予经费保障 是否储备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关药品 是否组织开展了教职工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知识培训 学校是否开展学生晨检、午检、课间巡检及因病缺课登记工作
• 4、制定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和登记制 度,并落实到位,开展因病缺课报告工作 。
学校与托幼机构疫情报告工作
• 5、当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时,应立 即隔离患儿,并通知家长尽快带往医院就 诊。
• 6、当出现符合《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 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规定的报告情 况时,学校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方便的通 讯方式(电话、传真等)向属地疾病预防 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乡镇卫生院防保组 )报告,同时,向属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
液性。一般无全身症状,少数人有发热、咽痛等上感症状

• 2、体征

眼睑红肿,睑、球结膜中、高度充血,多伴结膜下点
、片状出血。早期角膜上皮点状剥脱,荧光素染色后裂隙
灯检查可见角膜弥漫散在细小点状着染。
流行特点
• 1、本病易导致流行或暴发流行,以夏秋季 常见,流行期间无季节性。
• 2、患者多有明显的接触感染史,通过眼--手、物、水---眼的途径接触传染 。
光技术检测,查见EV70或CA24v。 • 或3、双相血清学检查,患者恢复期血清抗EV70
或抗CA24v抗体比急性期血清抗体滴度升高≥4倍 。
疫情判定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性结膜炎消毒隔离技术规范
一、概述
传染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眼炎。根据不同的致病
原因,可分为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两类,其临床症状相似,但流行程度
和危害性以病毒性结膜炎为重。
该病全年均可发生,以春夏季节多见。红眼病是通过接触传染的眼病,如接
触患者用过的毛巾、洗脸用具、水龙头、门把、游泳池的水、公用的玩具等。因
此,该病常在幼儿园、学校、医院、工厂等集体单位广泛传播,造成暴发流行。
红眼病发病急,一般在感染细菌1~2天内开始发病,且多数为双眼发病。
传染性强,本病由于治愈后免疫力低,因此可重复感染(如再接触病人还可得病),
从几个月的婴儿至八九十岁的老人都可能发病。流行快,患红眼病后,常常是一
人得病,在1~2周内造成全家、幼儿园、学校、工厂等广泛传播,不分男女老
幼,大批病人感染。
二、消毒隔离的目的和原则
目的:应用科学的消毒隔离预防技术,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积极
治疗红眼病患者,并进行适当隔离,做好宣教工作,避免疾病区域爆发流行,防
止病原微生物在患者与患者之间,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
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原则: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提高身体抵抗力。

三、流行病学
1、传染源:流行性结膜炎患者眼结膜泪液、眼分泌物。
2、传播途径:通过患眼—污染病毒的手、物、水—健眼途径接触传播。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4、流行特征:以春夏季节多见,发病急,一般在感染细菌1~2天内开始发病,
且多数为双眼发病,传染性强,本病由于治愈后免疫力低,因此可重复感染(如
再接触病人还可得病),流行快,患病后,常常是一人得病,在1~2周内造成全
家、幼儿园、学校、工厂等广泛传播,不分男女老幼,大批病人感染。

四、预防
健康人群的宣教是预防流行性结膜炎的关键,搞好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最
重要是养成不揉眼,勤洗手的个人卫生习惯。
1、洗手是切断红眼病传染最重要的防护措施
1、洗脸时一定要使用流动的水,自己的毛巾等直接接触眼睛的物品要专物专用。
2、在手清洁之前一定不要揉眼睛。
3、如果身边已经有了流行性结膜炎的病人,病人所用的脸盆、毛巾、手帕等要
与他人分开放置,并提高警惕,别乱摸物品、勤洗手,别揉眼睛。
4、与病人接触后应立即洗手消毒。

五、消毒隔离方法
1、患者所有用具应单独使用。
2、患红眼病时除积极治疗外,应少到公共场所活动,不使用共用毛巾、脸盆等。
4、患者接触过的桌子、椅子等物品应注意消毒,可采用来苏液消毒液或1%—3%
漂白粉澄清液等作为消毒剂,对物体表进行擦拭消毒。
5、患者脸盆、毛巾、手帕等物品用用有效氯为250 mg~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
浸泡30分钟消毒。
6、患者用过的物品不能浸泡消毒的应煮沸、日光下曝晒。
7、医务工作者检治病人后必须认真消毒双手及接触患眼用物以后再接触其他病
人。使用的仪器、物品清拭消毒,严防医源性传播。
8、本病流行期间,医院设专台门诊,避免交叉感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