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刊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最新 高职科研管理系统主要功能介绍-精品

高职科研管理系统主要功能介绍在充分调研了解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科研管理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高职科研管理系统的,供大家阅读借鉴。
引言随着科技的日益发展,高校的科研活动和科研能力已成为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从而导致了高校的科研工作和统计工作不断庞大和加重。
《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项目管理的意见》(教技[2012]14号)指出:提高科研项目管理信息化水平,推动高校科技体制改革,促进高校科研事业健康发展。
因此,高职院校在当前形势下,通过IT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实现科研管理信息化,搭建“以人为本”的科研管理服务平台[1],加强日常科研工作管理,整合科研工作流程,为决策层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依据,促进了学院整体科研工作水平及效率的提高。
1系统目标建设在充分调研了解高职院校科研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科研管理系统的整体解决方案。
其具体目标如下:1.1利用开发平台和数据库,结合现有软件,配置相应的硬件,开发一个基于B/S结构的,易于操作、具有良好人机交互界面的高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1.2系统前台直接面向用户,后台与数据库相连,系统将从用户得到的信息后进行处理,实现论文管理、项目信息管理、查询统计管理等功能。
1.3平台还可以将各种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形成直观的分析图标,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从而为领导提供学校各类科研信息,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1.4平台实行统一管理,分级授权的管理模式。
2系统的设计架构及环境本项目采用B/S体系的三层构架。
从上向下依次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如下图3.1所示。
第一层表示层主要负责显示数据。
第二层业务逻辑层处理页面传来的数据请求。
第三层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的请求,访问数据库对数据进行增删改查,并将操作结果返回给业务逻辑层。
从科研管理系统的技术先进性、稳定性、易用性、易维护性及设计的便利性5个方面综合考虑,采用作为系统开发的开发环境,采用MVC(Model-View-Control)设计模式,采用技术实现程序功能的设计,采用MSSQLServer数据库作为系统运行时的数据载体搭建整个系统3系统主要功能介绍本系统的目标是搭建一个适应于高职院校科研管理工作,并具有一定通用性,方便对接上级主管单位的业务管理、统计年报数据平台。
基于Python语言的学术论文数据挖掘与分析——以医疗人工智能相关学术论文为例

22 新媒体研究 nmrmagz@
MEDIA TECHNOLOGY 媒体技术
关键词、基金的属性也进行拆分 ,写入相应的表进 行保存。见表 2。
表 2 机构、关键词、基金拆分表格
表名
描述t_auຫໍສະໝຸດ hor作者t_orgm
机构
t_keyword
关键词
t_fund
基金
1.6 数据统计 使用 Python 的 pymysql 模块读取 MySQL 的表 ,
据挖掘及分析 ,寻找热门选题 ,指导期刊的选题策 划。在已有的研究中 ,期刊编辑领域利用 Python 来进行数据挖掘及分析的报道较少 ,本文提出利用 Python 语言对近年来的热点话题医疗人工智能相关 的学术论文进行挖掘和分析 ,为期刊编辑从事学术 研究提供新思路。
1 研究方法
1.1 系统架构 基于 Python 3.7 的医疗人工智能相关学术论
利 用 中 国 知 网 数 据 库(https://ki. net)对医疗人工智能相关题材发文情况进行大数 据挖掘和数据分析。本文从中国知网数据库旧版入
基金项目:广东省卫生厅项目(A2020624)。 作者简介:刘焕英,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医药》编辑部。
nmrmagz@ 新媒体研究 21
第 5 步 :在循环完当前检索结果页后 ,便进入 下一页 ,方法如下 :
# 循环结果集页面 for i in range(fpage,lpage):
# 当前页 if i == 1:
url =
str(driver.find_element_by_id(’Page_next’). get_attribute(’href’)).replace(’curpage= 2’,’curpage=1’)
关于学术论文的格式范文

关于学术论文的格式范文论文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但都是要有一定的论文格式。
小编整理了关于学术论文的格式范文,欢迎阅读!关于学术论文的格式范文篇一一、论文的书写格式规范化要求论文本身由论文题目、作者、中文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几部分组成。
1.论文题目:简明、确切地表述研究的对象和内容,一般不超过25个字,可分两行书写。
2.作者:处于论文题目正下方,须写明院系、专业、年级、班别、学号、姓名。
3.摘要:摘要应反映文章的主要观点,重点表述研究内容及结论,必须重点突出、文字简练,中文摘要字数不超过300字。
4.关键词:要符合学科分类及专业术语的通用性,并注意与国际惯例一致,中文关键词限制在3~8个。
5.正文:论文的主体。
论文须符合学术论文的格式,正文要标明各级标题,设计合理,文稿中应采用规范化名词术语。
6.参考文献:必须是本人真正阅读过的,应选用公开发表的资料。
以近期发表的学术期刊文献为主,图书类文献不能过多,且要与论文内容直接相关,参考文献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全。
关于物理教育的学术论文浅谈物理教育中STS教育的渗透[摘要]本文就STS的概念及其产生做了详细的阐述,并举例说明了STS教育实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普及STS知识,增强STS意识,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而学校教育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
物理学本身是和自然现象、科学技术、社会生产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联系的。
在物理教学中,将物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相结合,使它们融为一体,从而能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STS教育物理教育渗透教育资源STS作为一个新概念的出现仅有20多年的历史,进入我国学术界不到10年的时间,但已引起各国学术界、尤其是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一、STS概念及其产生从字面意义上看,STS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ique)、社会(society)三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的缩写。
但是作为一个概念并不是这三个单词的简单排列。
学术期刊编辑应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策略

学术期刊编辑应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策略袁源【摘要】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为学术期刊编辑的审稿流程提供了便利,但却不能成为判定抄袭与否的惟一标准.在编辑工作中,应对多种检测系统综合运用,对漏检和误检引起足够的重视,酌情处理特殊类型文稿,设身处地为作者着想,帮助他们远离学术不端的泥淖.【期刊名称】《韶关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7)004【总页数】5页(P67-71)【关键词】学术期刊;编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作者】袁源【作者单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州职业教育论坛》编辑部,广东广州5114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35.2学术不端问题是长期以来困扰中国乃至世界学术界的一种顽疾,具体到与学术期刊有关的学术不端问题,其内涵和外延还包括了学术腐败、学术失范与学术造假,关系到学术伦理与学术道德的建设.对于学术期刊来说,最明显和最频繁的学术不端来自于稿件的抄袭、剽窃、篡改伪造数据、对于他人或本人的低水平重复以及一稿多投等.这样的内容一旦发表,不仅可能涉及侵犯他人的著作权,更会给学术资源带来极大的浪费,肆意践踏纳税人的贡献,侵蚀公共利益.与此同时,低质量的文章一旦发表必然会挤占那些高水平成果发表的空间,滞后其问世的时间,对于诚实做科研的人来讲,也无疑是一种伤害.如果不在实践中加大对学术不端论文的甄别,那么慧眼辨识真正有价值的精品便无从谈起.2008年起,中国知网逐步开发了一系列的科研诚信管理系统,AMLC(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和SMLC(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成为了学术期刊快速排查抄袭、剽窃、篡改、一稿多投等不端行为的利器.然而,虽然中国知网的检测系统在一定程度上给编辑的工作带来了便利,其系统自身显现出的不完善性也给编辑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根据调研,目前大多数学术期刊编辑部排查重合稿件的做法往往较为简单:常规做法是由编辑部设定一个阀值,在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中超过阀值的自然来稿一律作退稿处理.由于不少刊物来稿量较大,编辑工作繁重,很多被录用的文章仅是收稿时被检测过一次.多数编辑既没有时间深究重合比中哪些内容被标红,究竟有没有误差,也不会考虑从收稿到发表的时间段文章重合比有没有变化,以及修改稿是否可能比原稿的重合率更高.因此,仅依靠单一的查重系统,用一次检测结果为稿件“定终身”的做法似乎有失公允.如何使用学术不端文献检索系统,如何采用多种方法合理判定抄袭与否,如何更加慎重地对多种情况进行分析,考验着大数据时代的学术期刊编辑.笔者试从编辑的日常工作出发,探讨如何更好地应用检测系统.由于中国知网给绝大多数有合作关系的公开出版刊物分配了学术不端检索账号,而这些期刊社、编辑部基本都会使用该系统.但是,中国知网的系统虽然一直在升级和完善中,其检索依据的主要的资源库还是基于知网数据库本身.对于网络文献,近年来其检索范围有所扩大,尤其是对于百度网相关信息的搜索有所增强,然而对于海量的网络文献的检索范围仍是相当有限.而对一些未录入知网的文献,例如各类图书、会议论文,或是已公开发表暂未录入知网资源库的、或仅录入其他数据库的文献基本是无法实现搜索的.这就需要编辑配合其他查重检测系统进行多方比对. 目前来讲,学术期刊编辑部尝试使用,推广得较好的学术不端检索系统还有另外三种.第一种是万方数据论文相似性检测.万方公司这个系统推出的时间与中国知网相近,不少编辑部已经长期使用.如玛格泰克公司的稿件远程处理系统与万方公司进行合作,只要采用该系统的期刊在自然收稿的过程中,不需手动上传,可实现稿件自动传至万方的系统的查重.该系统也与知网一样有相似片段的对比,还提供“相似论文作者”和“典型相似论文”列表.在这些列表中,有些与被检文献几乎没有文字上的重合,只是研究方向相似,题目相近,这个功能有助于编辑对于该领域研究是否具有原创性产生初步的认识.但是,万方数据论文相似性检测的结果比例一般低于知网学术不端检索系统,因此仅能作为辅助的参考.第二种是维普论文检测平台.这个平台的推出略迟于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检测原理与前两者大同小异,也是基于维普公司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检测系统相似的是,维普和万方系统对英文文献的检测能力略逊于知网系统.第四种是超星公司推出的大雅相似度分析系统,虽然推出的时间不长,但是对前三种期刊数据检测系统却是有力的补充.因为超星公司一直致力于数字图书馆的开发,而其数据库中约280万种电子书.应该说,四种平台各有长短,数据库各有特色.对于可疑文献,编辑人员应当至少使用其中的2~3种系统进行综合比对,才能更好地对文章的重合情况有所掌握.此外,针对国内查重系统目前对于外文文献查重效果普遍不理想的情况,还可以配合Turnitin,CrossCheck,PlagiarismFinder等系统进一步进行重合率检索.每种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都有自己的缺陷.此处主要以中国知网的AMLC和SMLC系统为例谈谈如何发现和避免这些问题.对于漏检,其中一种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拟用稿的重合比例远远高于当初收稿初审时的比例.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很多,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数据库不断丰富,最新的研究成果成文,且网络传播有一定的迟滞性.因而,在正式出版前,对拟用稿再次进行查重,把握时间节点,是十分必要的.此外,漏检还有很多表现形式,以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检索系统为例,有些语句的语序、文字稍作调整,重合率便可能有所变化,且该系统对于图表、公式、符号等远不如对文字敏感.因而,如果遇到可疑的稿件,不仅仅应求助于检测平台,或者仅仅以检测报告的比例为惟一依据,而应当找到检测报告中提示的相似文献,下载后进行初步比较,有必要时还应当在网络上搜索更多与问题相近的参考资料继续比对.例如部分作者很可能将外文文献翻译为中文投稿或是将中文文献翻译为外文发表,这样的情况一般国内的学术不端检索系统无法识别,需辅助使用其他外文检索系统,并尽量找到外文文献进行分析.至于误检现象,不同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以中国知网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为例,PDF格式的文件和WORD格式的文件检测出的比例可能有所差异.有编辑人员尝试将含数学公式较多的文献分别以上述两种格式检测,效果均很不理想[1].同时,该系统由于对于参考文献的格式辨识不清,有时会将其作为正文部分处理,检测报告时而会出现参考文献的序号以及其中文字大面积标红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编辑人员有必要仔细查看“全文对比”报告单,明确稿件中的参考文献是否直接复制粘贴他人参考文献,如果不是,就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选择.因此,也有必要在遵循“三审制”的同时,将每一稿的重合比报告保存,供编辑部查阅,并附给下一阶段审稿人作为参考[2],说明结果可能存在一定误差的情况.学术期刊编辑在应用检测系统时应明确,除了上述漏检测与误检的情况外,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给出的报告应仅仅是参考,这些系统所显示的是重合比例而非抄袭比例,真正的判定权在自己手上.虽然每种学术刊物对于投稿的重合率都有自己设定的阀值标准,但是仅仅依据系统检测的量化数据为惟一标准显然有失偏颇.那么,就应该根据文章的具体情况做出适当调整,要特别注意一些特殊学科、特殊类型的文章.第一类是综述类、引用法律条文和原著较多的文章所出现的问题.就编辑部的普遍经验来看,文献综述类投稿的重合比往往会较其他类投稿的更高.由于在归纳整理他人研究成果时,直接引用他人文献中的观点、原文的机会较多,这类文章确实存在被各类文献不端检测系统标识出重合率偏高的情况.而法律专业以及政策分析类论文相对来讲也容易被检测系统“标红”.因为很多法律法规、政策、领导人讲话均已被其他人引用在自己的文献中,也见诸各大网络媒体,所以政法类论文有时的检测比例也会略高于其他类型论文.此外,像文学作品分析等一些引用原著较多的文章也容易被检测系统标识出较高的重合率.对于这些重合的文字,编辑应当首先意识到不属于抄袭范围,可以适当对文章重合比的要求放宽5%左右.但是,同时应当明确的是,一旦重合比过高,原创内容太少,还应当酌情做退修等处理.第二类是学位论文的再出版问题.对于这个问题,自从中国知网出现了学术文献不端检测系统以来,出版界对于学位论文网络出版后发表在纸质期刊的做法存有争议.中国知网也曾一度明确表示不支持投稿人的这种做法,甚至将这一类文章列入影响因子年报中的不端文献.因此,越来越多的期刊拒收这类稿件.而后,对于该话题的学术探讨不断持续,不少业内人士研读《著作权法》,并借鉴国外学术期刊界的做法提出了不同观点.他们认为期刊实务界普遍将这种做法称之为“再发表”,实际上是有误区的.准确的说法应是网络出版后通过纸质载体的再出版.而学位论文由于存在其特殊性,不能仅依赖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结果决定采用与否[3].近年来,中国知网下属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对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出版授权做出了如下通告:该电子杂志社“对学位论文著作权的使用为非独家使用,学位论文在CDFD、CMFD出版后,仍可在纸质期刊、报纸、图书等媒体上再次出版发表.”这一通告无疑给传统学术期刊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出版界直接将学位论文再出版与学术不端行为之间的划等号的观念日趋式微.但是目前,仍有部分学术期刊编辑对学位论文再出版较为排斥,或完全不知晓中国知网的这个声明.事实上,很多编辑是比较反感学位论文原封不动地拆分为小论文投稿的.对此,我国学术期刊界不少人已达成共识,认为应当适当在投稿版本上做一定比例的修改和创新,而具体的新增比例可由编辑部自行决定.第三类是一些常用表述和常用方法的重合引发的问题.在某些学科中,常识性的表述、研究路径、经典理论、常用的方法,尤其是一些统计学方法、一般性资料的比较会频繁地出现在不同投稿人的论文中.而中国知网及其他的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一般会将这些文字判定为重合.具体到学术期刊编辑的工作中,就不可简单粗暴地仅仅只看重合率便将有见地的文章拒之门外.有必要时,可以将具有普适性的、权威性的某些判定为雷同的文字去除再次检测[4].与此同时,学术期刊编辑要具备全局观,从全文的总体学术水平去判断文章的原创性究竟有几何,找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和主要创新点,是否可能构成侵权,一定要仔细分辨[5].在不少既有研究中,学术期刊的从业人员对于投稿人的学术不端行为均立场鲜明,并希望采用各种手段遏制、惩戒这类行为.但是作为编辑,如永远扮演与投稿人对立的角色,无助于这类问题的解决.相反,在现实工作中,又有相当一部分编辑长期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为他人做嫁衣裳”的状态,势必又无法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如果学术期刊编辑还一直持有一旦发生任何纠纷与学术不端问题的投诉,作者全权“文责自负”,那么也就意味着自身的责任意识将永远淡薄.在此,我们更加提倡在编辑工作中引入心理学中“共情”的理念,指的是一种能设身处地体验他人处境、想法,从而达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行为.学术期刊编辑如要与作者“共情”,首先应了解的是,投稿人虽然大部分来自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但是其中不少人实际并未接触过正规的学术规范培训,他们忙于职称评审,课题申报与结题,其中不少人还承担着繁重的课时量.而水涨船高的科研要求使得他们中的很多人疲于奔命,没有时间学习提高,只注重数量不重质量,甚至对投稿抱有侥幸心理.他们中的一些人不明白个人高比例自我重复为何会被退稿;一些人以为只要标注了引文出处,无论引文占多少比例都不应该被退稿;还有一些人甚至为了防止被退稿提前违规做文献检测,却不知道这可能成为被期刊怀疑为一稿多投的依据.基于“共情”的理念,学术期刊编辑有责任也有义务对作者进行宣传教育,认真沟通.而非高高在上的、“冷冰冰”的警示.宣传教育可以采取线上线下两种形式,线上形式除了可在线投审稿系统和期刊网站放置一些有关学术不端问题的声明外,还可以如在网站上与作者互动,在线解答他们相关的疑问,设置一些期刊学术不端相关内容的常识介绍板块.例如何种情况构成自我抄袭,何种情况下不构成自我抄袭等等.宣传教育的线下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例如与作者正面沟通,直接打电话而非通过邮件询问文章的具体情况.对于那些立意新颖、条理清晰、言之有物的文章,如果重合比例稍高能够争取修改后发表的话,在沟通时既不应武断和生硬地将这些文字定性为“抄袭”,也不应直接将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的详细报告发给作者,而是应告知作者总体重合比例,大致哪些部分重合文字较多[6].此外,条件允许的话,期刊社或者编辑部的人员也可以走出办公室,走向课堂,面对主要作者和潜在作者群体开展一些培训、宣讲会等活动,揭开他们心中对于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神秘的面纱”,切实消除他们的侥幸心理,同时也可对自己的刊物起到正面宣传,树立品牌的作用.学术期刊是学术研究成果体现的重要载体,而期刊编辑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学术不端检索系统这一在初审环节作用很大的工具,如果能更好地认识其优点与缺陷,掌握好其特性,真正灵活运用,是对作者负责的表现,也是发挥编辑自身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应用好学术不端文献检索系统是学术期刊解决学术不端若干问题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将这个环节处理好,刊物的质量和品牌才能真正树立,才能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相关文献】[1]史成娣.论“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在编辑工作中的应用——以“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为例[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09,24(4):82-84.[2]谢文亮,李俊吉,张宜军.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索系统误检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3,24(6):1126-1129.[3]余筱瑶.学位论文再出版与学术不端行为探析——基于学术期刊编辑的视角[J].出版广角,2015(1):92-94.[4]江霞,方玉桂,陈伶俐,等.医学科技期刊应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判断抄袭时应慎重对待的几种情况[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21(4):471-472.[5]谭华,崔洁.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使用建议[J].编辑学报,2010,22(2):153-155. [6]柯文辉,林海青,张梅,等.从责任编辑视角谈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使用[J].编辑学报,2013,25(3):276-278.。
档案学论文范文3篇

档案学论⽂范⽂3篇档案学发展论⽂⼀、建⽴档案学术规范。
学术规范问题的核⼼是学风问题,⽽学风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科的⽣死存亡。
总的来说,档案界的学风是⽐较好的,⼤多数档案学者都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勤于独⽴思考,勇于开拓创新,并⾃觉抵制学术腐败,这是我国档案学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原因和不竭动⼒。
然⽽,当前档案学研究中的确也存在着⼀些不良学风,如抄袭剽窃、⾃我吹嘘、互相吹捧、等。
没有规矩,不成⽅圆。
虽然我们不能像对⼀般商品那样对档案学术研究设计出⼀套可以量化的、⽅便操作的标准,但在科学精神、⽂风⽂德、术语概念、学术评论等⽅⾯为档案学者制定出⼀些共同遵守的规范则是可⾏的,也是必要的。
(⼀)规范学术精神。
鉴于档案学的学科特点,每⼀位档案学者都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加强与档案部门合作,紧密联系档案⼯作实际,善于从鲜活的档案⼯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透过纷繁复杂的档案⼯作表象抓住档案⼯作发展规律。
⼒戒纸上谈兵、闭门造车,尤其要避免从理论到理论的⽂字游戏和空洞说教。
即使从事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我们也不能脱离档案⼯作实际,因为任何⼀项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都包含着某种特定的应⽤⽬的。
更何况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和档案学应⽤理论与技术研究之间本来就互相渗透、互相交叉,我们根本就不可能将其⾮常清楚地区分开来。
研究档案史、评价历史上的档案⼯作现象、档案学思想和档案学理论,也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事实,⽽不能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
实事求是既是⼀种科学精神,也是⼀种科学⽅法,彼此相辅相成,互为前提。
(⼆)规范⽂风⽂德。
档案学理论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且被档案实际⼯作者所接受,才能发挥其对现实的档案⼯作实践的指导作⽤。
因此,档案学研究者应努⼒培养严谨、严肃、严格的科学⼯作作风,不盲从、不迷信、不附和、不武断,独⽴思考,⼤胆创新,善于提出新问题,勇于开拓新领域,探求新知识,并⼤⼒提倡运⽤清新质朴、通俗易懂的⽂字深⼊浅出地剖析档案⼯作现状,揭⽰档案⼯作规律,预测档案⼯作发展趋势。
期刊论文的标准格式要求

期刊论⽂的标准格式要求期刊论⽂的标准格式要求 导语:期刊论⽂对格式要求往往⽐较严格,对于常常只注重论⽂内容不注意形式的作者们来说,标准期刊论⽂的格式要求直接影响编辑的审稿印象和成功通过与否,显得格外的重要。
以下是⼩编精⼼整理的作⽂,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标准期刊论⽂的标准格式为 1、题⽬ 中⽂题名⼀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
⽂章应附英⽂题名。
2、作者及其⼯作单位 中国作者姓名的汉语拼⾳采⽤如下写法:姓前名后,中间为空格。
姓⽒的全部字母均⼤写,复姓应连写。
名字的⾸字母⼤写,双名中间加连字符;名字不缩写。
例:LIXiang-yu(李翔宇) ⽂章应标明所有作者的⼯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名及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省市名之间应以逗号分隔。
整个数据项⽤圆括号括起。
英⽂⽂章和英⽂摘要中的作者⼯作单位还应在省市名及邮编之后加列国名,其间以逗号分隔。
3、摘要: 是⽂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字数少可⼏⼗字,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论⽂的题名、提要和正⽂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的中⼼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关键词是⽤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排在“提要”的左下⽅。
⼆、正⽂ 1、引⾔:引⾔⼜称前⾔、序⾔和导⾔,⽤在论⽂的开头。
引⾔⼀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的和意义,并指出论⽂写作的范围。
引⾔要短⼩精悍、紧扣主题。
2、论⽂正⽂:正⽂是论⽂的主体,正⽂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
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法与步骤; d、结论。
三、参考⽂献 1、标准期刊论⽂格式要求有专著(M),论⽂集(C),报纸⽂集(N),期刊⽂章(J),学位论⽂(D),报告(R),标准(S),专利(P),其他未说明⽂章(Z)。
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使用方法

3.检索方式
3.1学科分类导航:选择单个检索库(学术期刊、学位论文、会议论文)进入单库
学科导航界面。 (1)学术期刊导航界面:根据学科分类显示该分类下的刊名列表
(2)学位论文导航界面
根据学科、专业目录提供该分类下的学位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文全文链接。
(3)会议论文导航界面
提供学科分类下的会议名录列表
3.2主题检索
3.2.3专业检索
适用于熟练掌握CQL检索技术的专业检索人员使用。 注意可供检索字段和可排序字段提示。
3.3机构导航(1)学位论可根据学校所在地提供高校导航(2)会议论文可根据主办单位级别和类型提供机构名录导航
3.4整刊检索
刊物检索 a.刊物快速查找
刊物检索
c.地区导航检索
4.检索结果优化
二次 检索
步骤四:浏览检索结果,查看并下载文献全文。
9.2如何快速查找相关文献? 通过主题词热链接(在摘要中以蓝色字体显示)、参考文献、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相关检索词、相关专家和相关机构均可直接链接和扩展到与 本篇文献相同或相近的文献记录。
热链
9.3如何阅读整本期刊? a.刊名检索 从主页选择“学术期刊”库进入期刊论文检索界面;点击按钮实现左侧 检索区“期刊论文检索”与“期刊检索”之间的变换;
6.文献查看与下载 点击文章题名,可查看详细摘要信息、引文链接、文献扩展链接; 点击“查看全文”可直接打开PDF全文在线浏览和内容编辑; 点击图标可直接下载PDF格式全文;
下载 全文
详细 信息
进入期刊列表
7.知识网络引文分析
可实现引文分析和文献扩展链接。通过梳理分析文献之间、知识单元之 间的关系,构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以有效发掘和利用资源,扩展知识层 面,实现知识更新和工作创新。
国内外期刊稿件采编系统功能特点

国内外期刊稿件采编系统功能特点杨琦;刘晓莉【摘要】在期刊数字化的趋势下,期刊稿件采编系统凸显出独特的优势.通过分析Magtech稿件远程处理系统等4个运用较为广泛的国内期刊稿件采编系统和ScholarOne Manuscripts系统等3个著名的国外期刊稿件采编系统的功能特点,发现期刊稿件采编系统具有以下发展趋势:个性化定制、云计算与云服务、大数据的应用、充分共享资源和信息语义化.【期刊名称】《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17)002【总页数】5页(P99-103)【关键词】期刊数字化;稿件采编系统;Magtech稿件远程处理系统;ScholarOne Manuscripts系统【作者】杨琦;刘晓莉【作者单位】长安大学出版科学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4;长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64;长安大学出版科学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6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32在期刊国际化出版进程中,期刊的数字化出版为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成为期刊国际化出版的必要前提。
而在信息化的今天,传统投稿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投稿周期短、审稿效率高的期刊稿件采编系统应运而生,它利用自身独特的优势弥补了传统方式的不足,从而促进了期刊出版的数字化。
如今国内外期刊稿件采编系统众多,各个系统又有不同的功能特点,因此,需要对国内外期刊稿件采编系统的功能特点进行比较分析,梳理出稿件采编系统的发展趋势,对期刊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在期刊数字化出版的趋势下,国内信息企业研发出诸多期刊稿件采编系统,如Magtech稿件远程处理系统、勤云远程稿件处理系统、三才期刊采编系统2012版、腾云期刊协同采编系统、网刊通采编系统、杰诺采编办公系统、同数期刊在线办公系统、方正文采四溢期刊采编系统等。
这些稿件采编系统基本上都实现了作者远程投(查)稿、专家远程审稿、编辑办公管理和网站网刊发布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号: 常 州 大 学 毕业设计(论文) (2012届)
题 目
学 生 学 院 专业班级 校内指导教师 专业技术职务 校外指导老师 专业技术职务
二○一二年六月 I
学术论文刊物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许多单位都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管理平台,学术期刊主办单位也逐步建立了自己的网上投稿、审稿和稿件管理系统。 本论文设计的学术论文刊物管理系统基于B/S结构,采用JSP技术、SSH技术和Navicat for MySQL数据库技术进行交互,主要完成对学术期刊的管理,不同的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权限实现对数据库的操作,包括数据库中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查询等。系统实现了学术论文的在线投稿、审稿和稿件浏览,相关学术论文信息的管理,包括投稿人、审稿专家、公告、留言及论文投稿审稿过程控制等。测试表明,本系统具有操作简单、界面友好、功能完善、方便移植等特点,该系统的投稿和审稿部分配合起来使用,能完成期刊编辑社的基本需求。 关键词:B/S架构;SSH 技术;学术论文刊物管理系统 II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cademic Publ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ny organizations have established their own information management platforms. The organizers of academic journals have gradually established their own management system for online submission, review and manuscripts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based on B / S structure, JSP, SSH and Navicat for MySQL database technology, the design of academic publ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maily completes the management of academic journals and the different permissions on the database operation from different users, including adding, deleting, modifying, querying, and so on. The system implements online submission, review and browse of papers and relevant academic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cluding contributors, reviewers, announcements, messages, process control of paper submission and review. Tests show that the system is easy to use, fully functional and easily ported which meets the basic requirements of the journal editorial staff. Key words:B/S Structure; SSH Technology; The Academic Publication Management System III
摘要 ...................................................................... I 目次 .................................................................... III 1 引言 .................................................................... 1 1.1 课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1 1.2 课题国内外发展概况 .................................................... 1 1.3 课题欲解决的问题 ...................................................... 2 2 系统的总体设计 .......................................................... 2 2.1 系统可行性分析 ........................................................ 2 2.2 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 3 2.3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4 2.3.1系统总模块设计 ...................................................... 4 2.3.2 登录模块的设计 ...................................................... 5 2.3.3 注册模块的设计 ...................................................... 6 2.3.4 前台页面模块的设计 .................................................. 6 2.3.5 作者入口模块的设计 .................................................. 7 2.3.6 专家入口模块的设计 .................................................. 8 2.3.7 编辑入口模块的设计 .................................................. 9 2.3.8 用户管理模块的设计 ................................................. 10 2.4 数据库概要设计 ....................................................... 11 2.5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 12 2.6 系统环境需求 ......................................................... 16 3 系统的实现 ............................................................. 17 3.1 数据库连接 ........................................................... 17 3.2 登录模块的实现 ....................................................... 18 3.3 注册模块的实现 ....................................................... 19 3.4 用户管理模块的实现 ................................................... 20 3.4.1 增加投稿作者信息 ................................................... 21 3.4.2 删除投稿作者信息 ................................................... 22 3.4.3 查找投稿作者信息 ................................................... 23 3.4.4 修改投稿作者信息 ................................................... 24 3.5 在线投稿模块的实现 ................................................... 25 3.6 审核稿件模块的实现 ................................................... 26 4 系统的测试及难点分析 ................................................... 27 4.1 系统的测试 ........................................................... 27 4.1.1查询稿件功能测试 ................................................... 27 4.1.2通知作者修改稿件测试 ............................................... 28 4.2 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采用的解决方法 ................................. 29 5 结论 ...................................................................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