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操作标准

合集下载

血培养操作指南

血培养操作指南

血培养操作指南血培养是一种常见的实验技术,用于检测病原微生物在血液中的生长。

它可以帮助诊断生物样本中的病原微生物感染,并确定其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

本文将介绍血培养的操作指南,包括准备工作、操作步骤和结果解读等内容。

一、准备工作1. 清洁操作区域:确保操作区域干净整洁,避免细菌的交叉污染。

可以使用70%酒精或其他消毒剂对操作台面进行消毒。

2. 准备培养基和试剂:血培养通常使用含有富营养物质的寒天培养基,如血琼脂(Blood agar)或巧克力琼脂(Chocolate agar)。

此外,还需要溶血素试剂用于检测细菌的溶血能力。

3. 样本采集器具:准备血液采集器具,如一次性血管采血器、针头和注射器等,确保采集的血液样本干净无菌。

4. 实验器具消毒:对使用的实验器具进行彻底消毒,如培养皿、注射针、试管等。

二、操作步骤1. 血液样本采集:选择合适的采集部位和采集方法,确保血液样本的质量。

常见的采集部位包括静脉、手指或动脉,具体采集方法请按照医学标准操作。

2. 分配样本:使用无菌的技术将采集的血液样本分配到不同的培养皿中。

常见的分配量为每个培养皿2-5毫升。

3. 涂布培养基:使用无菌的匀涂棒或玻璃棒,将血液均匀涂布在准备好的血琼脂或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上。

4. 培养条件设置:将涂有血液的培养皿放入恒温培养箱中,设置适当的温度和培养时间。

一般情况下,37℃是最常用的培养温度。

5. 观察培养结果:在培养箱中观察培养皿的生长情况。

如果有细菌或真菌的生长,会在琼脂表面形成菌落。

通常需要培养24小时以上才能获得可靠的结果。

6. 溶血试验:将生长的培养物用溶血素试剂滴于琼脂表面,观察是否有细菌对血细胞进行溶血作用。

7. 结果解读:根据生长的菌落形态和溶血试验的结果,可以初步判断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和性质。

进一步的鉴定和确认需要进行进一步的实验和检测。

三、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整个实验过程中应遵守严格的无菌操作,防止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血培养标准操作规

血培养标准操作规

血培养标准操作规(SOP)一、采血指征:患者出现以下一种或同时具备几种临床表现时可作为血培养的重要指征:①发热(≥38 ℃)或低温(≤36 ℃),以间歇驰张型多见,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可见双峰热;②寒战;③白细胞增多(>10.0×109/ L,特别是有“核左移”时);④粒细胞减少(<1.0 ×109/ L);⑤血小板减少;⑥皮肤、黏膜出血,常见于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的菌血症,伤寒病人第4~10天可出现玫瑰疹,斑疹伤寒第4~6天可出现暗红色斑丘血疹;⑦昏迷;⑧多器官衰竭;⑨血压降低;⑩呼吸加快(呼吸率>20/分或CO2分压<32mmHg);以及肝脾肿大;关节疼痛;C反应蛋白、内毒素、降钙素原升高等。

对新生儿可疑菌血症,还应同时做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老年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体温不低,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卒中,可能是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指征。

二、标本采集时机:只要怀疑患者有血流感染的可能,在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都应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

若患者已行抗菌药物治疗,则应选择含有抗菌药物吸附物的培养瓶,并在下一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血培养。

细菌通常在寒战和发烧前1小时入血,此时为采集血培养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的最佳时机。

三、采血的标准流程1、标本采集部位要求:从两侧上肢静脉采血,“双瓶双侧”采血培养。

必要时从下肢静脉采血做第三套血培养。

说明:不建议采集动脉血,其诊断价值不高,且增加了抽血污染的机会。

尽量避免从静脉留置导管采血培养,因其常伴有高污染率[10,11,12]。

如果必须从留置导管内采血,也应同时从外周静脉采集另外一个血培养标本以帮助阳性结果的判读(参见3.4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1.1.3 血培养的次数:要求: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的成人患者,推荐同时或短时间间隔(10分钟内)从不同部位(如双臂)采集2~3套血培养标本,做到“双瓶双侧”。

如有必要,可同时或短时间间隔内从下肢静脉采血接种第三套培养瓶。

临床微生物血培养操作指南最新版

临床微生物血培养操作指南最新版

临床微生物血培养操作指南最新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2023年最新版临床微生物血培养操作指南一、前言临床微生物血培养是诊断血液感染的重要手段,对指导临床抗生素使用、评估疾病严重程度和预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临床微生物室标准操作程序

临床微生物室标准操作程序

遂昌县中医院 临床微生物室标准操作程序SOP临床微生物室标准操作程序(SOP)目录1.标本采集与送检原则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2.血液及骨髓标本的采集标准操作程序——————————WSW-SOP-23.呼吸道标本留取标准操作程序—————————————WSW-SOP-34.尿液标本留取标准操作程序——————————————WSW-SOP-45.脓及创伤感染标本留取标准操作程序——————————WSW-SOP-56.生殖道分泌物标本采集标准操作程序——————————WSW-SOP-67.粪便标本采集标准操作程序——————————————WSW-SOP-78.穿刺液标本留取标准操作程序--------------------------WSW-SOP-89.脑脊液、胆汁标本采集标准操作程序——————————WSW-SOP-910.组织标本的采集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011.静脉道管标本采集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112.眼、耳及乳突分泌物标本采集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213.样本接收、核对、接种、培养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314.菌株的纯化、鉴定、药敏流程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415.普通MicroScan板接种培养流程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516.判读普通革兰阳性板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617.判读普通革兰阴性板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718.普通Microscan 板报告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819.常见标本培养结果解释标准操作程序--------------------WSW-SOP-1920.KB法药敏试验标准操作程序----------------------------WSW-SOP-2021.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标准操作程序——————WSW-SOP-2122.β-内酰胺酶检测标准操作程序-------------------------WSW-SOP-2223.革兰染色标准操作程序————————————————WSW-SOP-2324.抗酸染色标准操作程序————————————————WSW-SOP-2425.解脲/人型支原体培养标准操作程序---------------------WSW-S O P-2526.AccuStep衣原体抗原检测标准操作程序------------------WSW-SOP-2627.ATB FUNGUS2真菌药敏标准操作程序--------------------WSW-SOP-2728.培养基的制备标准操作程序-----------------------------WSW-SOP-2829.触酶试验标准操作程序---------------------------------WSW-SOP-2930.氧化酶试验标准操作程序-------------------------------WSW-SOP-3031.芽管试验标准操作程序---------------------------------WSW-SOP-3132.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安全标准操作程序---------------------WSW-SOP-32遂昌中医院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标本采集与送检原则标准操作程序日期:05年 9月 5日版号:2004—1第 1页,共1页【目的】正确采集和处理标本是实验室取得正确结果的前提,必须予以重视。

血培养操作方法

血培养操作方法

进行血液培养是一种常见的微生物学实验操作,用于检测血液中是否存在细菌或真菌等病原微生物。

以下是一般的血液培养操作方法:
1.准备培养基和试剂:选择适用于血液培养的富营养培养基,如琼脂平板或液体培养
基。

确保培养基未受污染并符合要求。

另外,准备好其他必要的试剂和器具。

2.采集样本:从患者的静脉血液中采集样本。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外界细菌
的污染。

3.接种:将采集的血液样本分别接种在含有富营养物质的琼脂平板上,或直接加入到
含有培养基的试管中。

4.培养:将接种后的琼脂平板或试管放入培养箱中,控制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通常在
37°C 下培养24-48 小时。

5.观察:观察培养基上是否有细菌或真菌形成的典型菌落。

根据菌落的形态、颜色等
特征初步判断细菌或真菌的种类。

6.进一步鉴定:对初步检测出的菌落进行进一步的鉴定,可以进行革兰氏染色、生化
测试或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7.结果分析:根据鉴定结果判断样本中是否存在病原微生物,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或进
一步检查。

注意:血液培养操作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避免交叉污染和误判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实验室环境的清洁和消毒,以减少外部细菌的干扰。

血培养操作指南

血培养操作指南

山东省立医院血培养操作指南当微生物侵入血液迅速繁殖超出机体免疫系统清除这些微生物得能力时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血症(统称血流感染),并可感染血管外组织, 临床上应该进行急症处理,应尽快采集血液进行培养。

血培养就是采集患者血液标本并接种到培养瓶中,用以发现、识别引起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得病原微生物,就是诊断菌血症与真菌血症得基本而重要得方法。

血培养结果对感染性疾病得诊断、治疗与预后都有极为重要得临床意义。

1、标本得采集与运送1、1 血培养得临床指征(须100%送检率):1、1、1发热(≥38℃)或低温(≤36 ℃)伴下列一项:A 寒战;B 肺炎;C 留置导管超过5天;D 白细胞>1、8万/mm3;;E 感染性心内膜炎;F 收缩压低于90mmHg;G 无其她原因可以解释得感染;H PCT或CRP升高;1、1、2发热≥39、5 ℃注意事项:1、怀疑脑膜炎患者应同时进行血培养;2、对新生儿可疑菌血症,还应同时做尿液与脑脊液培养。

3、老年菌血症患者可能不发热或体温不低,如伴有身体不适、肌痛或卒中,可能就是感染性心内膜炎得重要指征。

1、1、2 血培养得标本采集时机:只要怀疑患者有血流感染得可能,在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之前,都应立即采集血培养标本。

若患者已行抗菌药物治疗,则应选择含有抗菌药物吸附物得培养瓶,并在下一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血培养。

细菌通常在寒战与发烧前1小时入血,此时为采集血培养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得最佳时机。

1、1、3 血培养得次数:要求:对怀疑菌血症、真菌血症得患者,推荐同时或短时间间隔(10分钟内)从不同部位(如双臂)采集2~3套血培养标本,做到“双瓶双侧”。

如有必要,可同时或短时间间隔内从下肢静脉采血接种第三套培养瓶。

在采集血培养后得2至5天内,不需要重复采集血培养只有在疑似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导管相关性感染患者得连续性菌血症时在不同时间点采血才有必要。

说明:以一个需氧瓶与一个厌氧瓶为一套血培养,作为常规血培养组合。

血培养标准操作程序

血培养标准操作程序

SOP_15-8 血培养标准操作程序一、血培养标本采集和运送见本手册《病原微生物标本的采集运送和处原则》。

二、标本验收1.申请单验收:要求血培养申请单除患者的基本信息以外还应包括标本收集时间、收集方式、是否已使用抗生素等,验收时应检查申请单是否填写完整。

2.标本验收:(l)检查标本标识是否与申请单相符;(2) 检查标本容器有无溢漏、渗出;(3)检查送检时间是否超过规定的标本保存时间。

3.不合格标本处理:(1)对申请单信息不全者应设法与临床医师取得联系;(2)对标识不符、送检容器不合格,送检时间超过规定时间的标本应注明原因,退回,要求重新留取标本,并做记录。

三、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1.培养基选择:培养基的质量对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的高低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市售培养基良莠不齐,选购时要慎之又慎注意质量,以知名大厂家生产者为宜。

国内报告应用不同培养基的两组血培养结果,1组阳性率为9.7%,另1组为16.1%,可见培养基影响之大。

抗凝剂现多用聚茴香脑磺酸钠(sodiumpolyanetholsulfonate,SPS)浓度为0.025%~0.05%。

因兼有抗凝、抗补体、抗吞噬及拮抗某些抗生素的作用,故较其他抗凝剂为优。

2.培养条件:尽管病原菌仍以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为主,但亦有少部分为真菌、厌氧菌或L型菌感染。

特别是真菌感染有增加趋势可占病原菌的10%以上。

所以必要时应选取相应培养基在不同环境下培养。

3.盲传:肉眼和仪器都不能确保在瓶外观察到所有的阳性菌生长,因此在培养终结时应盲目传代1次,以防漏检。

四、结果观察和报告1.结果观察和评价:血培养的结果应及时快速通知临床医师。

采取以下措施:即每日开始工作时,首先检查血培养,如有细菌生长,立即处理。

(1)疑有细菌生长者,经涂片、革兰染色、镜检后,电话通知主管医生;(2)此后6-8h,应报初步药敏试验结果。

电话通知,通报敏感的抗生素;(3)任何时候当平板生长菌落,立即完成鉴定及标准化的药敏试验,发出结果报告;(4)对临床特别需要了解血液培养信息的患者,肉汤增菌24h、48h、72h仍为阴性标本,通知主管医生,以便作相应处理。

血培养操作规范

血培养操作规范

4、右手心搓左手指,左手心搓 右手指。
5、右手心搓左拇指,左手心搓 右拇指。
6、右手掌搓左手腕,左手掌搓 右手腕。
消毒液:要保质还要保量
试验前皮肤消毒程序
质量保证
1. 70%酒精( 或70% Isopropyl Alcohol )擦拭静脉穿 刺点 >30秒钟 2. 1%2% 碘 酊 (Tincture of iodine) 30 秒 或 10% 碘 伏 (Povidone-iodine%)消毒>=60秒 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直径>3cm 3.70%酒精脱碘 或一步法有效的消毒液
“How much blood should I draw from the patient?” 我们应该采集多少血液呢?
采血量与检出率的关系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 Relative Yield
• 血培养要连续送检,至少要送2次
• 应采集足够体积的血液成人8-10ml,儿童瓶1-3ml • 血培养要求无菌操作:细菌是干死的,不是淹死的!
谢谢
试验前: 质量保证 静脉穿刺和培养瓶接种
1 .在穿刺前或穿刺期间,防止静脉滑动,戴手 套固定静脉,不可接触静脉穿刺点 2.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勿换针头(如果 行第二次穿刺,应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 3.按厂商推荐的方法采血
徐英春,倪语星等。血培养操作规范,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31
• 革兰阳性菌感染增加
– 特别是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的感染 – 对抗生素耐很普遍(VRE、MRSA/MRSE、 VISA)
• • • •
真菌血症增加(特别是念珠菌属) 革兰阴性菌感染情况无显著变化 厌氧菌和细菌混合感染减少 在美国分枝杆菌血症呈下降趋势,但在其它国家和地 区呈现上升的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操作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血培养标本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开展血培养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

2 术语一套血培养:从同一穿刺点同时采集的血液标本,分别注入需氧和厌氧瓶;静脉输液港:一种植入皮下,可长期留置在体内的静脉输液装置;HACEK菌群:嗜沫嗜血杆菌、伴放线放线杆菌、人心杆菌、啮氏艾肯菌和金氏金菌;血培养污染率:一般由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革兰阳性棒状杆菌、芽孢杆菌、痤疮丙酸杆菌和微球菌等污染引起的阳性瓶占总送检瓶数的比例。

3 导言人体血液中有很多物质,包括溶菌酶、白细胞、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可在几分钟内将入侵血流的微生物清除。

当微生物感染超出人体免疫系统的防御能力时,人体不能将微生物局限于原始感染的部位,或在治疗中不能通过切除、引流等措施清除感染源,那这些微生物将侵入血液迅速繁殖形成菌血症或真菌血症。

一过性菌血症常发生于对感染灶的外科处理、黏膜的创伤操作和易污染的外科手术,亦可发生于全身或局部感染的早期;间歇性菌血症常发生于腹腔等部位未能及时引流的脓肿;持续性菌血症常发生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血管内膜感染以及伤寒和波浪热的最初几周。

菌血症是临床急症,应尽快采集血液进行培养。

血培养是对入住急诊科、ICU患者、移植患者以及静脉插管患者的败血症进行早期诊断的一种方法,并根据阳性血培养病原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可为临床医生提供最佳的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对降低病死率有很大帮助,血培养对于临床诊断和预后评估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4 血样采集和培养瓶接种4.1 采血指证可疑感染患者出现以下一种或几种特征时,可以考虑采集血培养:发热(≧38℃)或低温(≤36℃),寒战,白细胞计数增多(计数>10.0×109 /L,特别有“核左移”时)或减少(计数<3.0×109 /L),皮肤黏膜出血,昏迷,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PCT)、1,3-β-D-葡聚糖(G试验)升高及突然发生的急性呼吸、体温和生命体征改变。

4.2 采血时间及套数4.2.1 采血时间推荐在寒战或高热高峰前后采集,用抗菌药物之前采集。

4.2.2 血培养套数应同时采集2~3套血培养,2~5d内无需重复采集血培养。

只有在怀疑感染性心内膜炎或其他血管内感染(如导管相关性感染)时,才有必要间隔多次采集血培养。

对于新生儿,采集一瓶儿童需氧瓶,建议同时做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4.3 采血量成人每瓶采血量8~10ml,儿童1~5ml,但不应超过患儿总血量的1%。

血液和肉汤之比1:5~1:10。

新生儿0.5ml。

4.4 需氧瓶和厌氧瓶间的血标本分配4.4.1 采血量充足的患者推荐配套需氧瓶和厌氧瓶,将血液先注入厌氧瓶,后注入需氧瓶。

4.4.2 采血量不足的患者应将充足血标本先注入需氧瓶,再将剩余血液注入厌氧瓶。

有利于分离出真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4.5 血培养采集程序4.5.1 采集血培养标本之前首先做好手卫生。

静脉穿刺点选定后,去除血培养瓶的塑料瓶帽,切勿打开金属封口和胶塞,使用70%异丙醇或75%乙醇消毒,自然干燥60s;4.5.2在穿刺前或穿刺期间,防止静脉滑动,可戴无菌乳胶手套固定静脉;4.5.3穿刺点皮肤消毒;4.5.3.1三步法1)75%酒精擦拭静脉穿刺部位,待干30s以上;2)1%~2%碘酊作用30s或10%碘伏60s,从穿刺点向外画圈消毒至消毒区域达3cm以上;3)75%酒精脱碘:对碘过敏的患者,用75%酒精消毒60s,待酒精挥发干燥后采血。

穿刺点消毒后不可再接触。

4.5.3.2 一步法:0.5%葡萄糖酸洗必泰作用30s(不适用于2个月以内的新生儿),或70%异丙醇消毒后自然干燥。

4.5.4 用注射器无菌穿刺取血后,勿换针头(如果行第二次穿刺,换针头),直接注入血培养瓶,不可将抗凝血注入商品化血培养瓶;4.5.5 血液接种到培养瓶后,轻轻颠倒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4.5.6完成工作后洗手。

5 血培养瓶运送血培养瓶应尽快送至实验室孵育或上机,如果运送延迟,应在血液接种以后尽快35~37℃孵育,切勿冷藏或冷冻。

如果病房没有孵育箱,血培养瓶应置于室温下,而非冷藏或冷冻。

6 血培养标本的接收与拒收标准6.1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收到标本之后应观察血培养瓶生长的指示信号,如果指示剂有细菌生长,则应该进行涂片镜检。

6..2血培养瓶一般不予拒收,如发现以下情况:血培养瓶标识错误或没有标识,破碎,损坏,渗漏,凝血等情况,应及时与临床联系。

7实验室操作方法及流程7.1 影响检出率的关键因素7.1.1 培养基胰酶消化的大豆肉汤(TSB)是应用最广泛的基础培养基,脑心浸液、哥伦比亚、布鲁氏硫醇疏基乙酸盐和添加蛋白胨肉汤也是常见的用于需氧菌和厌氧菌的培养基。

Middlebrook肉汤可增强分支杆菌的复苏能力。

7.1.2添加剂抗凝剂聚茴香脑磺酸钠(SPS),能中和溶菌酶,抑制吞噬作用,使部分氨基糖苷类失活,抑制部分补体串联。

浓度为0.025~0.05%,有些浓度低到0.006%。

SPS会抑制部分细菌生长,包括奈瑟菌属、厌氧消化链球菌、卡他莫拉菌和阴道加德纳菌。

除了营养肉汤可稀释血液以及SPS可降血中抗生素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外,某些血培养瓶中加入了抗生素和或吸附剂,如树脂。

抗凝剂肝素、EDTA和柠檬酸盐对微生物有毒性,不能用于血培养瓶中。

7.1.3 孵育条件7.1.3.1 温度:35~37℃孵育7.1.3.2气体:出厂的血培养瓶中气压的气压低于大气压以保证能注入足量的血液。

有些手动系统,培养瓶必须用针制造一个需氧的气体环境。

厌氧瓶顶端的气体有二氧化碳和氮气。

7.1.3.3 自动化血培养系统每间隔一定时间检测需氧和厌氧瓶中微生物的生长信号。

当有阳性信号时进行处理(详见9:血培养阳性结果的处理和报告程序)。

对于已经培养5d的阴性瓶不需要常规盲传或终点接种。

7.2 血培养方法7.2.1手工血培养7.2.1.1传统肉汤培养需氧培养基:脑心浸液肉汤、哥伦比亚肉汤或胰酶消化大豆汤;微需氧或厌氧培养基;硫醇或硫基乙酸盐。

苛养菌培养需添加溶血素、维生素K1。

L型半胱氨酸。

抗凝剂采用0.025~ 0.05%的SPS。

推荐添加树脂中和抗菌药物。

肉汤的体积为18~100ml。

7.2.1.2 双相培养基同时含有琼脂和肉汤的血培养瓶,可用于成人或儿童患者的需氧菌、厌氧菌和分支杆菌培养。

培养瓶需垂直孵育,同时观察肉汤和琼脂表面有无微生物生长。

7.2.1.3溶血离心法溶血离心法是将微生物从溶解的血液中释放出来后,通过离心将其与血液成分分离,因浓度不同而聚集在收集管底层的一种血培养方法。

从溶血离心管底层沉淀物转移至固体培养基进行孵育。

7.2.1.4 孵育时间:手工法推荐35~37℃孵育7d,一些缓慢生长的苛养菌(巴尔通体、李斯特菌属、布氏杆菌属和奴卡氏菌属)和双相真菌可能需要更长的孵育时间。

手工法需要每天观察培养状态,如果无生长迹象后摇动再孵育。

7.2.1.5 检测的频率和转钟:手工法需每天或更频繁的观察微生物肉眼可见的生长,应特别注意孵育48h内的生长迹象。

检测培养时需明亮的荧光或白炽灯,观察浊度、溶血、产气、表面菌落形成和血液颜色的改变,发现有微生物生长迹象进行涂片革兰染色和转钟,根据涂片结果选择培养基类型。

7.2.2 自动化培养原理:通过电子感应器检测微生物生长代谢的CO2 浓度、监测其生长。

孵育时间:35~37℃孵育5d,包括布鲁菌属、嗜血杆菌属、放线菌属、心杆菌属、艾肯菌属、金氏杆菌属和营养变异性链球菌(乏氧菌属和颗粒链球菌属)也可以检测出来。

某些缓慢生长的苛养菌(巴尔通体、李斯特菌属和奴卡菌属)和双相真菌可能要更长的孵育时间。

血培养仪阳性报警后,立即进行涂片革兰染色和转种,根据镜检结果决定转种的培养基类型。

对于已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建议采用含树脂等中和物质的培养瓶,可提高细菌的检出率、缩短检出时间。

7.2.3 真菌血液培养7.2.3.1 危险人群真菌血症与创伤性或消化道粘膜溃疡、广谱抗细菌药物的应用、静脉营养、中心静脉插管和免疫抑制剂使用有关。

血培养中最常分离的酵母菌,包括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其他念珠菌(如克柔念珠菌、葡萄牙念珠菌和季也蒙念珠菌)、糠秕马拉色菌、红酵母属和毛孢子菌属分离率较低。

马内菲青霉是最常分离到的双相真菌。

荚膜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粗球孢子菌、镰刀菌、赛多孢菌、外瓶霉、喙枝孢霉少见,多在AIDS、血液恶性肿瘤、骨髓及器官移植和其它严重的免疫缺陷疾病的患者中分离出。

7.2.3.2 培养条件酵母菌在需氧瓶中易生长。

摇动肉汤培养可提高酵母菌的检出率,对于全自动商品化血培养系统或手工培养系统孵育最初24h的机械摇动都可实现。

多数酵母菌孵育2~5d可检测出,某些酵母菌(如光滑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可能需要延长孵育时间。

糠秕马拉色菌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油脂(如橄榄油)。

如果怀疑双相真菌或丝状真菌感染,孵育时间可能需要延长至2~4周。

7.2.3.3 方法-手工检测法真菌血症检测的手工血培养瓶包括:1)营养肉汤培养瓶,2)双相培养瓶,3)溶血离心培养瓶。

酵母菌应用这三种培养瓶都可检测出,但是双相真菌和丝状真菌只能用双相培养瓶和溶血离心培养瓶可靠检测。

双相培养瓶在酵母菌,双相真菌和丝状真菌的培养中可以应用,其中双相真菌需孵育4周时间。

双相培养瓶在孵育的最初24h内,应轻轻摇动。

双相真菌和丝状真菌在溶血离心培养瓶中的检测时间要早于其他手工血培养系统,离心浓缩的血液沉淀物应接种到多种琼脂培养基,27~30℃和35~37℃同时孵育。

7.2.3.4 方法—自动化检测法建议采用专用真菌血培养瓶,可提高酵母菌的检出率、缩短检出时间。

7.2.4 分枝杆菌血培养7.2.4 .1危险人群分支杆菌菌血症易发生在免疫抑制患者中,如AIDS、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接受高剂量类固醇激素或细胞毒性化疗和长期的血管置管的患者。

最高分离的是结核分枝杆菌和鸟分支杆菌复合体。

其他缓慢生长分支杆菌,包括堪萨斯分枝杆菌、猿分枝杆菌、蟾蜍分枝杆菌和日内瓦分枝杆菌也已分离到。

快生长分枝杆菌引起的菌血症(如偶发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和脓肿分枝杆菌)与长时间的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和人工植入物感染相关。

7.2.4.2 培养条件分枝杆菌不是专性苛养菌,如果孵育时间延长,也能够在普通血培养肉汤中生长。

血培养中分枝杆菌的最佳培养方式是在肉汤中添加脂肪酸(如不饱和脂肪酸)、白蛋白和CO2。

分枝杆菌有些种(日内瓦分枝杆菌和嗜血分枝杆菌)生长是需氧添加剂(分枝杆菌生长素、溶血素、血红蛋白或柠檬酸铁胺)。

由于分枝杆菌繁殖缓慢,所有培养应至少孵育4~6周。

7.2.4.3 方法-手工检测法血标本在接种前,必须通过溶血素释放细胞内的菌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