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植物性雌激素研究

合集下载

中药植物雌激素双向调节的机制研究

中药植物雌激素双向调节的机制研究

中药植物雌激素双向调节的机制研究陈嫱;李文兰;丁振铎;张进进;高尚;李静怡【期刊名称】《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2【摘要】Recently , the side-effects of the synthetic estrogenic hormone in treatment are found evidently .The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ytoestrogen in the related diseases ( overabundance or deficiency ) treatment has acquired positive supports and results . This kind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two-direction “strengthening the body resist-ance” function ,thus there are more researches on its mechanism of action .The researches of this area mainly include the interaction of the estrogenic hormone and hormone receptor , the enzyme ’ s affect in the estrogenic hormone ’ s synthesis and the avenue to the membrane re-ceptor.This paper summarized the related researches in the area of the mechanism of phy-toestrogen’s two-direction effect.And expect to offer experiential and theoretical basis to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e phytoestrogen and the exploit of health products .%近年来由于合成类雌激素在治疗中副作用明显,中药植物雌激素在一些雌激素(过多或缺乏)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带来了积极的效果。

中药雌激素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中药雌激素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中药雌激素活性成分研究进展尚明;丁晶鑫【摘要】基于化学成分的传统分类方法,对中药雌激素的活性成分及其药理作用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为后续揭示中药雌激素活性成分奠定基础,为含有雌激素活性成分的中药的临床用药及防治提供参考.【期刊名称】《滨州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29)006【总页数】4页(P106-109)【关键词】植物雌激素;雌激素活性成分;黄酮类;木脂素类【作者】尚明;丁晶鑫【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教育部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生命科学与环境科学研究中心;教育部抗肿瘤天然药物工程研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7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 雌激素简介植物雌激素(Phytoestrogen,简称PE)是指某些能结合并激活哺乳类动物及人类的雌激素受体,从而具有雌激素样和/或拮抗雌激素活性的植物成分.1928年人们首次从植物中分离出具有雌激素活性的化学成分[1-2].植物雌激素与雌激素的化学结构相似,在生理上起着拟雌激素和/或抗雌激素的作用,且它们不仅能通过雌激素受体起作用,也影响一些酶的活性[3].雌激素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均有影响,现已发现它不但有预防作用,而且还能作为一种选择性的治疗手段[4].到目前为止已经被发现的有400多种,按照化学结构可分为以下七大类:黄酮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芪类;三萜类;甾醇类;环脂类.黄酮类.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的黄酮类的天然来源包括:黄酮(如芹菜素)、黄酮醇(如槲皮素)、二氢黄酮(如柚皮素)、黄烷醇(如儿茶酸、没食子儿茶酸)、异黄酮、查尔酮及花青素.异黄酮[5]作为众多植物中最常见的植物雌激素,具有雌激素样活性的天然来源包括大豆异黄酮、葛根素等.香豆素类.两种最主要的具有植物雌激素样作用的香豆素:香豆雌醇(coumestrol)和4’-甲氧基香豆雌醇.木脂素类.木脂素类植物雌激素中最为常见的是开环异落叶松树脂酚(SECO)、罗汉松树脂酚(MAT).2 中药中雌激素作用机制2.1 与雌激素受体相关雌二醇对雌激素受体(ER)α和β有同样的亲和力,而雌激素对ERβ的竞争性作用比对ERα的竞争性作用强,且随着异黄酮浓度的升高,ERβ的转录活性升高.在不同的组织和细胞中,REα和REβ的表达不同,因而雌激素与内源性雌激素存在着组织/器官特异性[6].雌激素对ERβ选择性激活,使它发挥雌激素样血管保护作用时不伴随生殖系统作用的产生.与此同时,雌激素也可与雌二醇竞争性结合ER,从而产生拮抗作用,故具有双向调节性,且其主要取决于剂量及机体内源性雌激素的状态及雌激素受体数量和类型等.2.2 与合成激素的主要酶类有相互作用雌激素与芳香化酶等相互作用,进而影响与糖脂代谢相关激素的合成,为了研究菟丝子黄酮及其水煎剂对慢性肝损伤模型小鼠的保护作用,宋敏等[7]利用小剂量CCl4结合乙醇,制备得到慢性肝损伤小鼠模型,结果表明:菟丝子黄酮和水煎剂均能降低血清中ALT及AST的水平,并且能够提高血清中SOD的水平,进而降低肝纤维化.3 中药中雌激素的生物活性3.1 雌激素样作用雌激素能促进乳腺发育和分泌乳汁,提高血中的生长素和催乳素含量,具有强化雌激素效应的作用.大豆异黄酮类物质能促进性激素蛋白的合成,增加性激素与珠蛋白的结合而使性激素降低血浆浓度,故可减弱性激素的体内浓度.因此中药雌激素可根据体内雌激素水平的不同而表现出双向调节的作用[8-11].3.2 抗肿瘤刘兆平等[12]利用黑升麻在体外实验中能升高MCF-7阳性细胞的雌激素受体水平,表明其具有明显的促进细胞增殖作用.张幸国等[13]使用E-screen法观察赤豆提取物的增殖影响,结果发现,赤小豆(10~200μg/ml)能显著促进MCF-7细胞(人乳腺癌细胞株)的增殖.Bhat KP等[14]证实白黎芦醇可抑制细胞生长.马红霞等[15]研究发现人参皂甙Rg1具有雌激素样的作用,适当剂量下能够促进MCF-7的细胞增殖.3.3 抗衰老及抗氧化张振明等[16]制备小鼠衰老模型,分别用亚硝酸盐法等方法,测定各组小鼠心肝肾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等的含量,发现女贞子多糖具有抗衰老作用.丁玉琴等[17]复制D-半乳糖致亚急性衰老小鼠为模型,证实女贞子能明显改善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王红丽等[18]研究内服丹参酮和人参皂苷可使衰老模型的小鼠皮肤中SOD活力、羟脯氨酸含量显著升高,使皮肤呈现出年轻化的表现,证明丹参酮和人参皂苷内服均有显著的抗皮肤衰老作用.其抗氧化作用较强,可通过提高血和组织中抗氧化酶的活性,促使脂质过氧化物水平下降而达到抗氧化的作用.3.4 对骨质疏松的作用郑高利等[19]发现葛根总异黄酮对去卵巢引起的大鼠骨质疏松症具有明显防治作用.刘晓青等[20]证实人参用药后可增加骨钙而降低尿钙.张岩等[21]研究女贞子能增强小肠对活性维生素D的敏感性,进而加强肾脏对钙的重吸收.金勋杰等[22]观察到淫羊藿总黄酮可有效抑制己烯雌酚对子宫内膜的刺激作用,并增强其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田泉等[23]提示葛根素可防止骨钙强度的降低,改善骨质量,还对心血管和肾脏有保护作用,以及对糖尿病的影响,和生殖内分泌的效应.4 小结中药雌激素因其来源于天然植物,故应用起来相对比较安全,现针对于它的研究已引起了学术各界的广泛关注,如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已明确指出长期食用豆类制品对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24-27].然而,尽管众多科学研究表明雌激素对人体具有有利的影响,但在英国毒素科学委员会(COT)发布的近期报告中却指出:从饮食中获取的雌激素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危害,尤其是针对于甲状腺机能不全的人群产生危害[28].异黄酮是一种常见的雌激素,具有一定的雌激素样活性,而目前却发现其作为甲状腺过氧化物酶的底物时是具有潜在毒性的,过量的异黄酮可诱发碘缺乏导致的甲状腺功能衰退,因此针对雌激素还需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本文从化学结构的角度出发,对中药中雌激素活性的成分进行研究,将有助于揭示中药中雌激素活性作用的药效物质基础,从而为更深一步的研究提供夯实的理论基础.现如今,对中药中雌激素活性成分的物质基础研究大多集中在黄酮类成分或皂苷类成分上.现已报道的具有雌激素作用的黄酮类成分有葛根素、槲皮素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群被激素类疾病所困扰,因此,研究激素替代的治疗方法的药物变得尤为重要.随着研究的深入,在临床预防及治疗的过程中,富含雌激素样的中药将拥有着广泛前景,这一领域的研究将为寻找高效低毒的天然药物提供新方向.参考文献:[1]李建平,王静,张跃文,等.菟丝子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09,23(6):5-6.[2] He Xianghui,Yang Wenzhi,Ye Min,et al.Differentiation of cuscuta chinensis and cuscuta australis by HPLC-DAD-MS analysis and HPLC-UV quantitation[J].Planta Med,2011,77:1950-1957.[3]林倩,贾凌云,孙启时.菟丝子的化学成分[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2009,26(12):968-971.[4]齐凤琴,吴军凯,于丹,等.葛根素治疗糖尿病并发症的药理作用及机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8(3):267-271.[5]张婷婷,吴毅,杭太俊.鱼腥草黄酮类成分 HPLC指纹对照法研究[J].中药材,2009,32(5):687-690.[6]张丽艳,罗君,李健,等.吴茱萸药材薄层色谱指纹图谱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12):72-74.[7]宋敏,李世朋,柴连琴.菟丝子黄酮及其水煎剂的保肝作用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0(3):280-282.[8] Kong Zhengmin,Zhong Liang,Zhu Guangxi,et al.Differential multiuser detection using a novel genetic algorithm for ultra-wideband systems in lognormal fading channel[J].Comput & Electron,2011,12(9):754-765.[9]赵波,郎朗,季宇彬.氰戊菊酯对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129-132,139.[10]罗志江,徐彦,吴建英,等.虎杖指纹图谱及其抗氧化活性的“谱效”关系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4(1):138-142..[11]赵萍萍,霍仕霞,高莉,等.驱虫斑鸠菊提取物指纹图谱与其对人A375黑素瘤细胞增殖作用的灰度关联度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2,37(5):585-588.[12]刘兆平,杨陟华,朱茂祥,等.黑升麻的雌激素活性及其对人类乳腺癌MCF-7细胞雌激素受体水平的影响[J].卫生研究,2001,30(2):77-80. [13]张幸国,赵青.赤豆的雌激素样作用及其对人类乳腺癌MCF-27细胞孕激素受体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5):1261-1263. [14] Bhat K P,Pezzuto J M.Resveratrol exhibits cytostatic and antiestrogenic properties with human 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 (Ishikawa)cells[J].Cancer Reasearch,2001,61(16):6137-6144. [15]马红霞,尤昭玲,王若光.菟丝子总黄酮对大鼠流产模型血清P、PR、Th1/Th2细胞因子表述的影响[J].中药材,2008,31(8):1201-1204. [16]张振明,葛斌,许爱霞,等.女贞子多糖的抗衰老作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2006,20(2):108-111.[17]丁玉琴,徐持华.女贞子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学习和记忆的影响[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6,24(4):247-249.[18]王红丽,吴铁,吴志华,等.人参皂苷、丹参酮和川芎嗪抗小鼠皮肤衰老作用研究[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6,27(5):525-527.[19]郑高利,张信岳,孟倩超,等.葛根异黄酮对地塞米松致大鼠骨质疏松症的保护作用[J].中药材,2002,25(9):643-646.[20]刘晓青,崔燎,吴铁,等.人参防治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生化指标的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5,25(3):299-301.[21]张岩,黄文秀,陈斌,等.女贞子对去卵巢大鼠钙代谢及维生素D依赖型基因表达的影响[J].中草药,2006,37(4):558561.[22]金勋杰,许碧莲,吴铁,等.淫羊藿总黄酮与己烯雌酚合用对去卵巢大鼠子宫和骨的影响[J].中国骨伤,2005,18(8):477-479.[23]田泉,汤旭磊,白孟海,等.葛根素对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和血脂的作用[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6,25(7):543-545.[24]郭娜,黄秀榕,祁明信,等.中药雌激素样作用的研究进展[J].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8,18(4):67-68.[25]陈春,张淑丽.红花等10种中药的雌激素活性研究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4):296-297.[26]郝庆秀,王继峰,牛建昭,等.熟地等4味中药的植物雌激素作用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9,34(5):620-624.[27]朱瑞清.黄酮类化合物的雌激素样活性及其构效关系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2.[28]丛琳,秦占芬,周景明,等.植物雌激素对动物和人体健康的影响[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6,23(2):176-179.。

新疆石榴皮等9种天然药物植物雌激素活性的实验研究

新疆石榴皮等9种天然药物植物雌激素活性的实验研究

两种 方法均可检测到 1 0 m lL的雌二醇。M F一 ×1 o / C 7细胞增 殖实验结果表 明, 鹰嘴 豆、 疆石榴皮 、 新 罗勒、 枸杞水提
取物 可促使 E +) F一 R( MC 7细胞的增殖( 0 0 , 示 它们具 有植物雌激 素样 活性 ; P< .5)提 酵母 双杂交( es to—hbi) Y atw yr d
系统 实验结果表明, 鹰嘴 豆、 石榴皮水提取物 均能使酵母 系统 中的 B一半乳糖苷酶的活性 增强( 0 0 ) 提 示它们具有 P< .5 ,
植 物 雌 激 素 样 活性 。结 论 E— C E N 法敏 感性 高 , 有 快速 、 SR E 并 简便 等优 点 , 用 于 大 量化 合 物 的初 选 。 适
帕丽达 ・ 阿不力孜 , 王晓文 , 热娜 ・ 卡斯木
( 新疆 医科 大学药 学 院 , 疆 乌鲁木 齐 新 805 ) 304
摘要 : 目的 对几种天然药物进行植物雌激素的活性 筛选 。方法 采 用人 乳腺 癌细胞增殖 药 物进 行 了植 物 雌 激 素 活性 的研 究 。结 果 成 功 地 建 立 了 E—S R E 法 与 Y at s oe cen实 验 法 , CEN es E t gnSre r 此
时 珍 国医 国药 2 1 第 2 卷 第 1 0 0年 1 期
L HZ E E IIEA DM T RAM DC EE R H21V L2 N . I I N M DCN N A E I E IAR S A C 00 O 1 O 1 S H
新 疆 石 榴 皮 等 9种 天 然 药 物 植 物 雌 激 素 活 性 的 实 验 研 究
关键 词 : 人乳腺癌细胞增 殖法; 酵母 菌雌激素 筛检 实验 ; 雌激素活性

补雌激素的中药有什么

补雌激素的中药有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补雌激素的中药有什么
导语:中药里面有哪些是可以补充雌激素的呢?相信大家都会想那种植物的雌激素含量较高,那么这种植物一定是可以补充雌激素的,特殊情况的药物除外
中药里面有哪些是可以补充雌激素的呢?相信大家都会想那种植物的雌激素含量较高,那么这种植物一定是可以补充雌激素的,特殊情况的药物除外,现在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哪些中药所含的雌激素是比较多的呢。

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植物性雌激素含量较高的中药有葛根、补骨脂、当归、女贞子、枸杞子、杜仲、银杏等。

这些中药及其方剂所含雌激素或类雌激素样物质的药效是不容忽视的。

乳腺腺体组织是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内分泌靶器官之一。

在运用中医药理论治疗疾病的过程中,这类具有雌激素或类雌激素样作用的中药及方剂常常被使用。

1 补益药
1.1 补气药
人参到目前为止,从植物人参中已分离并确定了结构的皂苷成分计40余种。

人参茎叶中还含有山萘酚、三叶豆苷、人参黄酮苷等黄酮类化合物以及酚酸类、甾醇类成分。

人参对生殖内分泌系统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但其总皂苷的促性腺激素样作用必须依赖垂体的存在。

研究表明,人参促性激素样作用的有效成分是人参皂苷,它可使垂体前叶的促卵泡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和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释放增加,从而加速幼年雌性小鼠动情期的出现,同时使子宫和卵巢重量增加。

对人参粗制剂进行的药理研究表明,人参能加速大鼠的性成熟过程,使已成熟的雌性大鼠动情期延长;使家兔睾丸中精子数增多,活动力增强;使蜂王产卵能力提高。

关于人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植物雌激素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植物雌激素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

植物雌激素治疗黄褐斑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植物雌激素在临床上治疗黄褐斑的效果。

方法针对本院从2007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2000例黄褐斑患者作为分析的对象。

采取对患者治疗前进行拍照,治疗后采取患者的无斑皮肤作为对照,比较治疗前后患者黄褐斑的治疗效果,并采取统计学方式进行处理。

结果经过治疗之后,患者的黄褐斑退却效果明显。

患者治疗前后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在临床上,采取植物雌激素治疗黄褐斑,确实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但是由于存在未知的副作用和影响,所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谨慎。

标签:植物雌激素;黄褐斑;临床观察植物雌激素,顾名思义就是能够起到类似人体雌性激素弱作用的类似化合物。

它能够在人体内和雌激素的受体以不紧密的方式结合,从而起到一定的雌激素的作用。

在结构上,植物雌激素的结构和人类雌激素的结构是很相似的。

但是从来源上而言,植物雌激素来源于植物,简单易得,能够针对一些雌激素类缺乏的病症进行广泛性的治疗[1]。

虽然被人们称为植物性雌激素,其实它们本身不是激素。

含植物雌激素的植物主要有:大豆(大豆异黄酮),葛根,阿麻籽等。

黄褐斑也称肝斑,为面部的黄褐色色素沉着。

多对称蝶形分布于颊部。

多见于女性,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其发病与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月经紊乱有关[2]。

病因尚不清楚,多见于女性,血中雌激素水平高是主要原因。

其发病与妊娠、长期口服避孕药、月经紊乱有关[3]。

本文采取植物激素作为实验性药物,针对本院从2007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30例黄褐斑患者作为分析的对象,以探讨植物雌激素在临床上治疗黄褐斑的效果。

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针对本院从2007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2000例黃褐斑患者作为分析的对象。

其中男性有472例,女性有1528例。

患者的年龄为19~46岁,平均年龄(32±7.8)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组学关于黄褐斑的临床辨证标准。

与乳腺癌相关植物雌激素及其中药研究进展

与乳腺癌相关植物雌激素及其中药研究进展

5 4・
山西 中 医
21 0 2年 8月第 2 8卷第 8 期
S A X FT M A g 02V 1 8N . H N I O C u.2 1 o 2 o 8 J .
与 乳腺 癌相 关植 物 雌 激 素及 其 中药研 究进 展
宋泽 民 李 宜放
关 键 词 : 腺 癌 ; 物 雌 激 素 ; 药 ; 述 乳 植 中 综 中 图分 类号 :7 7 9 R 8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 0 7 5 ( 02 0 05 0 R 3 . ,2 4 A 1 0— 16 2 1 ) 8— 0 4— 2 0
病 率调查中 , 发病 率居 我 国女性肿 瘤 的第二 位 , 其 尤其 在
北京 、 上海 、 广州等大城市 已经 位居首位 , 发病率逐 年上 其 升… 。乳腺癌 的发 病原 因、 制复 杂 , 中有 大量 的研 究 机 其
表明, 女性 体 内雌激 素 水平 与乳 腺癌 的发生 发展 密切 相
道复杂的多糖代谢 转化 成有 雌激 素 活性 的化 合物 。植物
样作用 。张欣等 研究发现丹参酮 ⅡA在乳腺 癌 MC 7 F一
和 MD MB一 3 A— 2 1细胞株裸 鼠模型体 内有 明显 的抑制肿
雌激 素主要来源 于 3类物质 : 异黄酮类 、 木酚素类 和香 豆素
类, 均含在植物及 其种籽里 。植 物雌激 素的分子 结构与 哺 乳 动物雌激素 结构 相似 , 是一类 具有类 似动物雌 激素生 物
的淫羊藿颗粒有弱雌激素样 作用 ( 0 0 ) 高剂量 的淫 P< .5 ,
羊藿甚至有诱导细胞凋亡的可能 ( 0 0 ) P< .5 。 4 植物雌激素复方对乳腺癌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 的发展 , 乳腺 癌 的治疗 方 法越 来越 多 , 有学者认为 中医治疗乳腺癌 亦有一定 的疗效 , 乳腺 癌在 中

雌激素效应性中药对内分泌—免疫网络影响研究进展

雌激素效应性中药对内分泌—免疫网络影响研究进展

雌激素效应性中药对内分泌—免疫网络影响研究进展标签:雌激素;中药调节;内分泌-免疫网络;综述内分泌-免疫网络是整体性地维护机体稳态的重要物质体系,从整体水平上维持机体稳态及正常生理功能。

内分泌系统对免疫系统的调控主要通过激素与免疫组织器官上存在的相应受体结合等途径,免疫系统则通过免疫应答反应产生的各种生物活性分子实现对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反馈调节,形成内分泌与免疫系统之间的双重调节作用。

这与中药的双向调节作用相一致。

补益类中药,尤其是补肾中药能补虚纠偏,增强免疫功能,改善围绝经期症状。

这些中药可通过提高雌二醇(E2)水平、激活雌激素受体(ER)等途径作用于机体,还可经过方药的配伍组合,实现多途径、多层次、多靶点的整体调节,从而改善生殖内分泌-免疫系统功能。

笔者现从中药作用机制角度,对近年来雌激素效应性中药影响内分泌-免疫网络的研究作一综述。

1 有关概念与分类1.1 雌激素的概念和分类雌激素是由脊椎动物的卵巢、睾丸、胎盘或肾上腺皮质产生的十八碳固醇类激素。

绝大部分哺乳动物的主要雌激素是17β-E2,其他重要的雌激素有雌三醇和雌酮。

E2可调节女性特征、附属性器官成熟和月经-排卵周期,促进乳腺导管系统产生。

1.2 植物雌激素的概念和分类植物中可以与哺乳动物及人类的ER结合并将其激活的,与E2化学结构相似的一类化合物被称为植物雌激素。

这些化学成分包括黄酮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查耳酮类、二苯乙烯类、三萜类、甾醇类和环肽类等8类化合物[1]。

除了植物中天然存在着的植物雌激素以外,一些植物雌激素还可以由被食入的植物成分在体内经肠道细菌的作用转化而成[2]。

2 中药在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中雌激素效应性作用2.1 提高机体雌激素水平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菟丝子、淫羊藿、丹参组成的补肾复方可使卵巢衰老大鼠升高的睾酮(T)、促卵泡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水平下降,同时显著提高血清E2、孕酮(P)水平,使E2/T比值显著升高,重建卵巢与垂体之间的负反馈关系,使血中激素建立新的平衡状态[14]。

何首乌、骨碎补和淫羊藿的植物雌激素作用研究

何首乌、骨碎补和淫羊藿的植物雌激素作用研究

雌激素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性物质,在生殖、免疫、骨骼、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PMOP)。

但是长期应用会导致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上升等副作用[1]。

因此,迫切需要寻求具有雌激素作用,但临床副作用更小,更为安全的药物。

本研究在充分认识骨质疏松症发病机理的基础上,以中医“肾主骨”理论为指导,选取补肾中药何首乌Polygonum multiflorumThunb 、骨碎补Dryna ria fartunei(Kunze)J.Sm.和淫羊藿Epimedium brev icornu Maxim.为研究对象,拟分别评价何首乌、骨碎补和淫羊藿粗提物及其主要成分对雌激素受体ER α和ER β的选择性激动作用,为其临床应用于骨质疏松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1.1药品何首乌(70%乙醇提取)、骨碎补(50%乙醇提取)、淫羊藿(水提取)浸膏由河北以岭制药厂提供,大黄素、大黄酸、大黄酚、二苯乙烯苷、淫羊藿苷、柚皮苷(纯度99%以上)均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药品用DMSO 溶解备用。

杨利娟1,黄君梅1,王飞2[摘要]目的:观察研究抗骨质疏松中药何首乌、骨碎补和淫羊藿三种中药的粗提物及其主要单体成分通过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α/β,ER α/β)对靶基因的转录调节作用,发现这三种中药中植物雌激素作用的物质成分。

方法:采用脂质体瞬时转染的方法,利用转染雌激素受体表达质粒的HeLa 细胞,观察这三种中药的粗提物及其主要单体化合物对雌激素反应元件(estrogen response element,ERE)报告基因的转录激活作用。

结果:这三种中药粗提物及其主要成分均可不同程度的通过ER α和/或ER β激活ERE 报告基因的转录。

结论:抗骨质疏松中药何首乌主要活性成分大黄素、骨碎补中的柚皮苷和淫羊藿中的淫羊藿苷具有显著的植物雌激素作用,并且对ER β的选择性更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植物性雌激素研究中药植物性雌激素研究发表者:王若光(访问人次:12519)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学博士后(湘雅医学院分子生物学中心)王若光教授,博士生导师(医学博士,生物学博士后)已有的大量研究表明,雌激素(estrogen)对于心血管系统具有保护作用,绝经后妇女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能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然而随着研究的进展,HRT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如生殖系统肿瘤及乳腺癌的发生、子宫内膜增生、高血凝状态等已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些不良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推广应用。

因此,人们致力于寻求雌激素的替代物,期望这种替代物能保留雌激素对心血管系统等保护作用,同时避免上述的不良影响,这类物质被称做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质(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

而植物性雌激素(phytoestrogen,PE)正是其中之一。

近年来,流行病学研究、人群试验以及动物实验已经证实植物性雌激素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舒张血管,防止骨质疏松,抑制肿瘤发生,保护神经系统,抗感染等一系列作用,且未发现有上述不良影响。

目前有关植物性雌激素的研究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传统中药中,不少方、药对雌激素缺乏所引起的病症具有良好治疗作用,所表现的效应与植物雌激素类似或有些成分已经成为正在研究的植物性雌激素。

植物性雌激素种类繁多,是类天然存在于植物中的具有双酚环(diphenolic)结构的生物活性物质,其结构与雌激素非常近似。

目前已知植物雌激素主要包括以下三类:异黄酮类(isoflavones)[包括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ST),二羟异黄酮(daidzein,DDZ)],木酚素类(lignans)和香豆雌酚(Coumestans)。

富含异黄酮类的植物主要是豆类,在亚麻籽、油籽、水果和疏菜中含有较多的木酚素,而Coumestans则大量存在于苜蓿中。

在人类的饮食中,植物性雌激素主要来自豆类及豆制品。

豆类食品中所含有的异黄酮也是研究最深入的植物雌激素。

迄今,大部分实验都以异黄酮类,尤其是GST和DDZ为研究对象。

大豆黄酮药理作用主要有:⑴雌激素样作用:促进乳腺发育和泌乳;提高血中生长素和催乳素含量,具有强化雌激素效应的作用。

大豆异黄酮类物质能增加性激素蛋白的合成,使性激素与珠蛋白结合量增加而降低性激素的血浆浓度,故可减弱性激素在体内的作用,因此根据体内雌激素水平不同,异黄酮类化合物表现出对雌激素的双向调节作用。

⑵抗氧化作用较强,可使血和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增强,脂质过氧化物水平下降;⑶抗肿瘤作用,大豆黄酮的抗癌作用依赖于其对雌激素的调节作用或其抗氧化作用,它还是很强的酪氨酸酶的特异性抑制剂,并具有抑制拓朴异构酶的活性,此与其抗癌活性有一定相关性;⑷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并且具有降低血压,防血管内皮损伤,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防治绝经期雌激素不足所到骨质疏松。

也用于前列腺癌和乳腺癌等肿瘤等。

但大豆中异黄酮含量仅0.1%左右,虽然该物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但提取难度及成本较高。

可喜的是,近年研究发现:葛根素和葛根总异黄酮也具有有雌激素样活性,传统中药葛根中异黄酮含量达10%,显示出良好的研究前景。

但葛根黄酮心血管作用较强,而雌激素样生殖系活性较弱,药理药效毒理等尚待进一步研究。

另外如银杏黄酮,以及早年研究的中药槐米成分“芦丁”(维脑络通主要成分),槐米、银杏叶、紫菀、桑寄生、桑叶、高良姜的共有有效成分“槲皮素”均属黄酮类成分。

这些对心血管的作用已经肯定,并已在临床应用。

槲皮素的药理作用与目前研究的植物性雌激素(如大豆异黄酮)近似,如对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降血脂、增加冠脉血流量、降压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免疫抑制作用;抗肿瘤活性;抗氧化作用等。

另如,化瘀止血名药蒲黄主要含黄酮成分,其对子宫异常出血、产后出血及恶露不绝均有疗效,但药理研究蒲黄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与止血功能似有矛盾。

蒲黄黄酮是否也具有雌激素样作用?已知雌激素作用是子宫内膜修复、止血的关键因素,蒲黄黄酮对子宫异常出血的治疗作用是否与其黄酮成分的雌激素样活性有关?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可能解释蒲黄化瘀止血的内在机制。

其他诸如黄芩也主要含有黄酮类成分,同样具有止血作用,并被朱丹溪推崇为“安胎圣药”,雌、孕激素结构近似,这些黄酮类药物,在孕期所发挥的药物效应是否与孕激素相似呢?。

还需要指出的是:结构上与雌激素类似或属于黄酮类成就可以推论具有雌激素活性也许并不正确,一些非黄酮类中药如补肾药菟丝子、阿胶、白术、益母草等可能通过影响内源性雌、孕激素生成,而发挥药理效应。

总之,黄酮类成分所谓雌激素样活性实际上主要是心血管效应,与雌激素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有着相似之处,黄酮类成分对钙质丢失(骨质疏松)等老年性疾病作用目前仍待进一步确定。

但可以相信,总结传统中医文献结合大样本的临床试验,更多传统方、药中新的植物性雌激素成分确定和发现,仅是时间问题。

会不断出现疗效高、成分明确的中药HRT制剂。

已知老年妇女钙质丢失的关键因素是雌激素缺乏,更年期症状并不是所有妇女均有呈现,其核心问题是卵巢衰老是一自然过程,正常雌激素减少呈有序的渐退过程。

卵巢腺外如脂肪组织、肾上腺的芳化酶系统也可以释放部分雌激素,因此,通过药物(特别是中药)使卵巢衰退或雌激素减少恢复有序渐退,才是开发HRT制剂根本意义所在,但这一点也正是以往黄酮类成分研究中所忽视的问题。

总结含黄酮类成分的药物如菟丝子(菟丝子黄酮)、黄芩(黄芩素及甙、汉黄芩素及甙)、槐米(芦丁、槲皮素)、紫菀(槲皮素)、扁蓄(扁蓄甙)、银杏叶(槲皮素、山柰酚)、葛根(葛根素)、菊花(刺槐甙)、金银花及忍冬藤(木犀草素)等等,多具有抗炎功能(清热作用的基础);降压作用(可能性与舒张平滑肌有关);黄芩、槐米等具有止血功效,但药理研究抗血小板凝聚作用,此似与止血效应矛盾,其止血机制是与其雌激素样活性有关?还是存在其他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对这些机制的阐明,有利于合理解释中医有关治则治法,甚至中医理论的科学内涵,中医研究应与中药研究有机相结合,这符合中医学“医药一体”的特色,而目前众多研究将中医证候、中药化学及药理相互割裂进行研究,则可能会使结论误入歧途。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载:“妇人阴寒,温中坐药,蛇床子散主之。

蛇床子散方,蛇床子仁,右一味,末之,以白粉少许,和合相得,如枣大,绵裹内之,自然温。

”自古以来对之注释者众,然而对于蛇床子治妇人阴寒,却一直没有合理解释,甚至囿于一些枝节问题争论,如“白粉”为“米粉”?“铅粉”?并认为米粉与蛇床子合能治阴寒,而与铅粉合用于兼阴痒而有滴虫者等。

后世多重视蛇床子杀虫燥湿作用,对为何“温阴中”多予回避。

蛇床子主含蛇床子素,为香豆素类,具有类双酚环结构,与雌激素相似,因此,蛇床子是否具有雌激素样作用?通过雌激素样作用而发挥“温阴中”功能?蒲公英含有蒲公英内酯,也具有雌激素样效应。

妇科常用药物旱莲草为二至丸组成药物之一,旱莲草(墨旱莲)中的蟛蜞菊内酯与苜蓿中的拟雌内酯(coumestrol)和苜蓿内酯(medicagol),均有相似结构,是香豆素3,4-骈呋喃衍生物,已知前两个化合物都具有雌激素样的作用。

墨旱莲成分是否也具有雌激素样作用?旱莲草是妇产科常用止血有效药物之一,二至丸不但常用于妇产科血证的治疗,对于围绝经期或卵巢去势后雌雌激素缺乏或不足引起的更年期症状具有肯定疗效,是否与旱莲草成分雌激素样活性有关?《本草纲目》云旱莲草:“乌髭发,益肾阴。

”其补肝肾阴,凉血止血功用与雌激素样作用关系如何,尚有待研究。

已知女贞子含有齐墩果酸,改善肝功能,具有强壮作用,这些药物主治阴虚证或肾阴虚证,通过药物成分,理解药物的“药证”,从而对单纯中医证候(药物主治证候)理解可以更上一层楼,从药的作用趋势角度,更准确认识中医“证”的特质。

药证和方证中医药学理论重要基石之一,应加大力度深入研究。

另如:仙鹤草为常用止血药,尤擅治妇科血证,但已有的药理确证实仙鹤草具有抗凝作用,似与“止血”的传统认识相矛盾,但临床证实仙鹤草在妇科血证中确有较好效果(中医药理论本身就是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晶)。

仙鹤草内酯属异香豆素类成分,通过体内变化,是否也具有雌激素样活性?补肾中药补骨脂所含补骨脂素为呋喃香豆素类。

含有香豆素类的药物很多如牛尾独活(部分地区作为当归入药)、香独活、软毛独活、当归、白芷、前胡等。

独活、白芷等。

李东垣常用“升阳药”,李东垣反对以四物汤治妇科血证,认为:“四物汤阴柔下润,……恐有降之又降之弊。

”习用风药升阳治疗妇科血证,如《东垣试效方》著名的治崩三方:“调经升阳除湿汤”“凉血地黄汤”、“升阳举经汤”,均多用羌活、藁本、白芷、独活、细辛、葛根、蔓荆子等“升阳”而止血,至今仍为临床所常用。

易水学派的开山易水老人张元素喜用风药,如名方“九味羌活汤”等多方中擅用风药。

在妇科血证治疗,应用升阳药物治疗子宫出血,李东垣自然是得益于师门传授,并将之上升为“升阳”理论。

这些升阳药可能正是通过雌激素样作用,使子宫内膜增生、修复而迅速止血。

药、方作用规律总结升华即成为治则,治则既是对中药、方剂作用规律的理论总结,又用以指导临床组方、选药及论治,治则治法的独特性甚至形成一个流派学术体系特色。

治则体系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联系的纽带。

从中药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之间关系角度,研究分析中医治则治法的合理内涵,可能会揭开医学基础理论研究领域的新篇章。

这一领域的研究目前尚显缺乏,加强治则治法研究,可能更有利于推动中医药学的现代化进程。

益母草为唇形科益母草属植物Leonurus artemisiar 的全草,为我国传统妇科良药具有活血化瘀,利水消肿等功用。

主要成分含有机胺类生物碱,已知益母草碱和水苏碱等含量较高,二者分子量小,结构简单,是益母草药效的主要成分,具有收缩子宫、降压作用。

历代宫廷秘方或女性抗衰老的传统方剂中均含有益母草,益母草名称来源就与其对妇产科疾病防治及妇女保健的作用有关。

已知雌激素是子宫内膜止血、修复的关键因素,而产后妇女子宫复旧常用有效药物如为益母草制剂,能够加速成子宫内膜的修复过程,具有明显雌激素样作用。

对于子宫异常出血属血瘀证者配伍益母草治疗也有较好效果。

我国不少地区民间将益母草作为无排卵不孕的促排卵药物。

益母草成分益母草碱、水苏碱与雌激素结构完全不同,但药理作用特别是生殖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药理作用与HRT疗法极为相似。

益母草雌激素样作用,可能是通过影响内源性雌激素合成及代谢过程起作用。

并且临床发现益母草与丹参配伍,雌激素样活性更明显,是否益母草碱与丹参酮或丹参酚酸反应,生成新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雌激素样活性?有待进一步的研究证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