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猪传染性胃肠炎(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简称PED)是一种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简称PEDV)引起的猪类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急性水样性腹泻,呈高致病性和高传染性。
一、病因与病理病原体PEDV属于科士达病毒科(Coronaviridae),属于α冠状病毒属(Alphacoronavirus genus)、科士达病毒亚属、α1亚亚型(Alphacoronavirus subgenus、Porcine group 1a(1a))。
猪是PEDV的唯一宿主,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进入猪体内后通过线粒体作用偏好性感染肠上皮细胞,表现为肠道黏膜细胞形态学损伤,肠小溶菌酶抑制、糖酶活性和钠-葡萄糖共转运体(Na+−glucose cotransporter)销蚀、小肠火山状溃疡形成等病理改变。
二、临床表现PED主要在幼猪时期发生,特别是出生后1周至3个月为高发期。
病猪突然出现急性腹泻,呈水样便,甚至带有血丝,发病后2-4天死亡率往往高达100%。
其他症状包括厌食、发热、呕吐和腹胀等。
三、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观察:注意观察猪群的一般情况,特别是饲料摄食量、喂食量等,以及猪群的粪便状况,如颜色、气味等。
2. 病毒检测:常用的病毒检测方法包括PCR、RT-PCR、ELISA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检测猪粪便、肠道组织等样本中的PEDV核酸或抗体来确认PED的存在。
3. 病理学检查:对发生大面积疫情的养殖场,可以选择对死亡和临床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观察肠道的病变情况,寻找PEDV的存在。
四、治疗方法目前对PED尚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并加强饲养管理措施,以控制病情的发展和传播。
1. 对症处理:给予患猪快速和有效的支持疗法,包括补液、补充电解质和消泡剂等。
2. 强化饲养管理:优化饲养条件、改善环境卫生、引进高抗体母猪等,从源头上减少PED的传播。
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与治疗

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与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的胃肠炎病。
它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并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将探讨PED的诊断和治疗。
一、病因和症状PED由PED病毒引起,其主要通过食物、饮水或直接接触传播。
它最常见于猪群中的新生仔猪和幼仔猪,这些猪对PED的感染性最高。
PED引起的症状包括腹泻、呕吐、食欲减退、发热和腹部膨胀等。
在年龄最小和最脆弱的猪中,PED死亡率可以达到百分之百。
二、诊断PED的诊断主要采用病毒学和临床症状两种方法。
1. 病毒学检测病毒学检测主要通过检测PED病毒的抗体和RNA来诊断。
使用PCR技术可以检测病毒RNA,而ELISA和IFA技术可以检测病毒抗体。
这两种技术都可以在症状出现前检测到PED 病毒。
因此,它们在防止PED传播和控制PED疫情方面非常重要。
2. 临床症状PED的临床症状包括腹泻、呕吐、食欲减退、发热、腹部膨胀等。
这些症状在PED发生时出现,对于猪的体重和健康状况造成很大影响。
通过检查病死猪的临床症状,可以确定PED的存在。
三、预防和治疗PED的预防和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措施:1. 保持清洁和卫生保持养殖场的清洁和卫生非常重要。
由于PED主要通过污染的食物和水传播,因此保持养殖环境的干净和卫生是非常关键的。
2. 使用疫苗目前已经开发出了多种PED疫苗。
疫苗可以有效地控制PED的传播和疫情。
在猪群中使用疫苗可以保护猪免受PED的侵害,并减少PED造成的经济损失。
3. 给予适当的营养和水PED病毒会导致猪的身体水分丢失,因此给猪提供充足的饮水和合适的营养非常重要。
这可以有效降低PED的临床症状和死亡率。
4. 给予抗生素抗生素可以在PED发生时缓解猪的症状。
然而,抗生素的使用应根据兽医师的指示进行,以避免抗生素滥用和抗生素耐药性的产生。
总之,PED对猪养殖业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是控制PED 传播和疫情的关键。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鉴别与防治

3、加强饲养管理 (1),保持栏舍良好的卫生环境,制定消毒计划,定时对栏舍及产房内外、饲养工具进行全面严 格的消毒杀虫,及时清理粪便和更换垫草,并严禁外来人员随意进出猪场,对进出人员、车辆等进 行消毒。 (2),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春冬季节,定期检修栏舍水电气等设备,提供温暖、干燥、通风、 适宜的养殖环境,避免产生应激反应。 (3),需提供营养全面的饲料和干净的饮用水,合理科学饲喂,对于仔猪,保证其尽早吃上母乳, 而临产母猪可在饲料中加入适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矿物质等,以满足母猪营养需求。 (4),做好检疫工作,尽量坚持自繁自养,若引种,需对引种地进行考察调研,没有疫病方可引 入,引入后需隔离饲养一段时间,确保无病后合群饲养,并实时观察猪群健康动态,一旦发现异常 及时隔离,并对病死猪进行无公害处理。
二、发病时间
该病全年都可发生,但以冬春寒冷季节发病最多,夏秋季节发病较少。这是因为冬春季天气寒冷, 病毒易于存活和散播,此时也是仔猪生产的旺季,易感动物较多,极易造成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该 病还常与大肠杆菌、轮状病毒发生混合感染,而导致哺乳仔猪和断奶猪的死亡率增加。
三、症状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潜伏期极短,一般为12~18h,最长也不超过3天。该病传染迅速,数日内可使 猪群大部分受感染。仔猪发病突然,先呕吐,继而发生急剧的水样腹泻。极度口渴,迅速脱水,常 在发病后27天内死亡。日龄越小,病程越短,病死亡率越高。架子猪、育肥猪和成年猪的症状轻重 不一,通常仅有一至数日的不食,流泪,剧烈腹泻,有时可见呕吐。5至8天腹泻停止而康复,极少 死亡。有些哺乳的母猪,其仔猪染病,而其本身则无可见症状。该病毒对胃肠黏膜上皮细胞具有特 殊的亲和力,故病毒进入机体后主要侵害胃肠黏膜上皮,而不侵害其他器官和组织。
4、猪传染性肠胃炎传染力强,死亡率高,严重制约着生猪的健康生长。因此,养殖人员需提高对 该病的预防意识,同时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并提供干净、通风、干燥卫生的饲养环境,确保营养均 衡,科学饲喂,加强检疫,坚持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方针,减少疫病的蔓延与传播,从而保 障猪群的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猪传染性胃肠炎(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一种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急性肠胃炎症。
这种疾病有短暂的潜伏期,可迅速引起猪群中的严重腹泻,导致猪只的死亡率高达50%以上。
猪传染性胃肠炎对猪养殖业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对于该疾病的诊断与防治非常重要。
病毒的诊断: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毒诊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标本采集:从腹泻猪只的肠液中采集样本,或者通过肠道刮片采集粪便样本。
2. 实时荧光RT-PCR检测:将采集到的样本进行核酸提取和纯化,然后利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对病毒核酸进行扩增和检测,能够快速、准确地检测出PEDV的存在。
3. 病毒分离与鉴定:通过将样本接种到特定细胞系,如Vero细胞系,观察细胞是否出现病变并进行免疫荧光染色等方法,可以分离出病毒并鉴定其类型和亚型。
4. 免疫学检测:通过ELISA、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猪群中的PEDV抗体,以及对抗体阳性的猪只血清进行中和试验,可以评估猪群中PEDV的感染状况。
1. 加强疫情监测:定期对猪群进行疫情监测,及时发现病例并进行诊断,这有助于控制和阻断PEDV的传播。
2. 严格的生物安全措施:加强猪舍的消毒和清洁,限制人员和物品进入猪舍,避免交叉感染,减少病毒的传播。
3. 密切监控猪只的饮食和水源:确保猪只的饮水设备和饲料无污染,并保持干净卫生。
4. 强化疫苗接种:疫苗是控制和预防PED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性地选择有效疫苗对猪只进行接种,能够帮助猪只产生免疫力,减少PED的发生和传播。
5. 隔离和处理感染猪只:对于已经感染PEDV的猪只,需要及时进行隔离和处理,以防止病毒的进一步传播。
总结: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严重的猪只肠道传染病,对猪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进行猪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非常重要,可以通过标本采集、实时荧光RT-PCR检测、病毒分离与鉴定、免疫学检测等方法进行诊断,通过加强疫情监测、生物安全措施、饮食和水源监控、疫苗接种以及隔离和处理感染猪只等措施进行防治。
“妙手痢神”与“百痢一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效果对比观察

“妙手痢神”与“百痢一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效果对比观察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严重传染病,也是养猪业中常见的一种疾病。
该病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易引起猪只的胃肠道感染,严重时可导致猪只的死亡。
目前在养猪业中,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妙手痢神”和“百痢一针”。
两种治疗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但在实际应用中其疗效对比尚不明确。
因此,本文旨在通过对比观察“妙手痢神”和“百痢一针”在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中的效果,为养猪业提供参考。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妙手痢神”和“百痢一针”这两种治疗方法的具体内容和原理。
其中,“妙手痢神”是一种中草药治疗方法,主要由一些具有消炎、止泻、抗菌等作用的草药组成,通过口服或注射的方式给猪只服用,以达到清热解毒、调理肠胃的目的。
而“百痢一针”则是一种病毒性疾病防治疫苗,通过注射的方式进行免疫,使猪只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猪只的免疫力,防止传染性胃肠炎的发生。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观察。
为了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疗效,我们将分别对“妙手痢神”和“百痢一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效果进行观察,包括治疗效果、预防效果、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
1.治疗效果:首先,我们将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在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时的效果。
通过对疗效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到治疗后猪只的疾病情况是否得到改善,症状是否得到缓解。
同时,我们还将观察猪只生长发育情况,了解治疗是否对其生长性能产生影响。
2.预防效果:其次,我们将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在预防猪传染性胃肠炎方面的效果。
通过对预防效果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到两种治疗方法在预防猪只发生传染性胃肠炎方面的具体效果,以及是否对传染病的传播产生影响。
3.安全性:此外,我们还将观察两种治疗方法的安全性。
通过对安全性的观察,我们可以了解到两种治疗方法是否会对猪只产生不良反应或副作用,以及是否会对环境和其他动物产生影响。
4.经济性:最后,我们还将对两种治疗方法的经济性进行观察。
猪传染性胃肠炎

月 份 ,多 发 于 春 节 前 后 。
仔猪多发 于早春季节。
1 . 流行 规 律 2
在 3~4 d内 暴 发 流
・ —
征 。剖检可见胃肠充满凝乳块 。小肠充满气体及黄绿或灰白 色泡沫样 内容物 , 肠壁变薄 , 呈半透 明状 。 绒毛肠系膜淋巴结
充 血 、 胀 。心 、 、 肿 肺 肾一般 无 明显 病 变 。 5 防 治
3 临诊症 状
该病潜伏期短 的 1 2~1h 一般 为 1 8 , 8, ~ d 多数病例 2 ~
猪 ,0 J次 , 用 3 , 1ml 连 d 可有效
控制病情 。4 旦发病 , (卜 应立 即
4 , 同年龄的猪临床症状有一定的差异 。 d不 31 哺乳仔 猪常在 吃奶后 突然 发生 呕 吐 ,接着 发生 急剧 .
L
0
行, 迅速传播 至邻近各栏
舍 , 经 1d左 右 达 到 高 约 0
O’
潮, 随后呈零 星发病 。发 病率 与年 龄的关系不 大 , 源自 但 死亡 率 与 年龄 的 关 系
甚 为 密 切 。2 龄 内仔 猪 周
51 本病 目前 尚无 特效 疗法 , . 为减少仔 猪死亡损失 , 促使其 早 日康复 , 可采取 一些必要 的对症疗法 。如让仔猪 自由饮用
21 0 0年 第 6期
水 样腹 泻 , 便初 为 白色 , 后 变黄 或 绿 色 , 期 略 带灰 粪 随 后 72 饲料 中镰刀 菌毒 素一旦产生便难 以被完全脱除 ,故饲 . 养户采取积极的预防及 控制 措施 : 尽可能采购带菌( 霉菌 ) 量 低 的新鲜原料 ; 一旦发 现受镰刀菌污 染较严重 的原 料 , 最好
猪 于 产 前 4 d和 1d左 右 , 5 5 以
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与治疗

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与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猪类急性肠炎,病毒属于科学家鉴定的δ科冠状病毒属中的一种,是一种病原体强大的威胁,能够造成带状排泄物,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介绍PED的诊断与治疗。
一、诊断1.病毒分离诊断病毒分离诊断通常是在感染者的下部消化道豁免、丙氨酸和葡萄糖供应完好的情况下进行的。
心血样原则用于检测粪便,可检测到病毒。
2.血清学诊断血清学诊断可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或中和试验进行,ELISA可用于检测血清中的抗体水平,中和试验可评估血清的中和抗体和病毒的中和敏感度。
3.病理学诊断病理学诊断主要通过捕捉已感染的猪的小肠之类的组织来进行,感染的表现通常为小肠轻微肿胀和轻度炎症增加。
二、治疗1.病毒预防病毒预防通常是通过猪栏的卫生管理,以降低感染风险的水平,谷物食品的不当处理可能会造成猪爆发PED的潜在威胁,因此应遵循所需的良好生产规范,同时要注意防止野生动物感染栏内的猪。
2.药物治疗目前尚无权威性的疫苗,因此PED治疗通常有赖于药物。
据报道,亚甲氧饲料添加剂,如缬沙坦,可能会对PED感染免疫有所帮助,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
其他抗病毒药物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中,以寻找更有效的PED治疗方法,并增强猪群的免疫力。
三、总结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极具危害性的病毒感染,包括卫生管理、良好的生产规范和药物治疗在内的多种方法可用于减少PED造成的破坏程度。
但是,由于感染者普遍存在症状,有关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比治疗更加重要。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gastroenteritisvirusofswine)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猪的1种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
临床特征为严重腹泻、呕吐和脱水,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都易感,但2周以内仔猪的病死率很高,5周以上的猪很少死亡。
其它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均无感染性。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ransmissiblegastroenteritisvirusofswine)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猪的1种具有高度接触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
临床特征为严重腹泻、呕吐和脱水,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猪都易感,但2周以内仔猪的病死率很高,5周以上的猪很少死亡。
其它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均无感染性。
1933年起,美国的依利诺斯州就有本病记载,此后在美国广泛流行。
1946年,Doyle等确定本病的病原体为病毒,并作了比较详细的报道。
1956年在日本,1957年在英国相继发生本病。
以后法国、荷兰、德国、匈牙利、意大利、波兰、前苏联、罗马尼亚、比利时、南斯拉夫、我国台湾省、马来西亚和加拿大相继报道了本病。
现在除阿拉斯加、北欧各国之外,在北半球,特别是北纬三十度以北的温带至寒带地区,均有本病分布。
从六十年代末期起,我国就有关于本病的报道。
引起猪传染性胃肠炎的病毒为冠状病毒。
其它病毒如轮状病毒、腺病毒、呼肠孤病毒以及肠道病毒等亦可引起猪的传染性腹泻。
本节只介绍猪传染性胃肠炎冠状病毒(TGEV)。
1.形态特征经滤过试验、超速离心和电镜观察,证明病毒粒子的直径为90~200nm,呈圆形,有的呈椭圆形或多边形。
有双层膜,囊膜上覆有花瓣状纤突,纤突长18~24nm,以极小的柄连接在囊膜的表面,其末端呈球状,直径约10nm,制片时容易使纤突脱落,所以经常只看到囊膜的边界,或者只在囊膜的某些部位有这种花瓣状纤突。
某些病毒粒子在以磷钨酸负染后,可见到1个电子透明中心或没有特征的核心,其形态与粘病毒的管状或螺旋状的核蛋白结构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
导言:猪传染性胃肠炎主要在冬春季节表现
以腹泻为主症 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在该
病流行时,会造成重大 经济损失,尤其是
危害仔猪,日龄愈小的猪死亡率愈高,是危
害养猪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传染性疾病。做好
该病的防制工作十分重要。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
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临床
特征为呕吐、严重腹泻和脱水。10日龄内仔
猪致死率高,5周龄以上则很少死亡。
本病1945年美国首次报道之后,世界
各地包括我国在内连年发生,是危害较大的
一种猪的传染病。对仔猪的育成造成了一定
的经济损失。
一、病原: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属冠状病毒科,冠
状病毒属成员,是单股RNA型,在电子显
微镜下,看到的病毒颗粒不规则,有球形、
椭圆形和多边形,并可见到囊膜及表面花瓣
状突出物,病毒直径粒子约80-90urn。
该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病毒对外界环
境抵抗力不强,加热到55度45分钟或65
度、10分钟可杀死。冰冻条件下,病毒存活
6-8个月以上;在PH值4-9时稳定,PH3
时死亡;病毒对乙醚和氯仿敏感,对胰蛋白
酶有抵抗力,直射阳光6h病毒死亡,暗处
经7天还有感染力;紫外线能使病毒很快死
亡; 本病毒不耐干燥和腐败,一般消毒药
可杀死病毒,如0.03%福尔马林、l%来苏
儿容易使其死亡。
二、流行病学:
1、传染源及传播途径:病猪和带毒猪
是主要传染源。它们从粪便、乳汁、鼻液中
排出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空气、土壤、
用具等,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染给易感
猪。
2、易感动物:各种年龄的猪都具有易
感性。10日龄内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而
其他的断奶猪、肥育猪及成年猪症状较轻,
大多数能自然康复。
3、流行特点:本病的发生有季节性,
多流行于冬春寒冷季节,即 12月至次年
3、4月发病最多,夏季发病少。新疫区呈流
行性发生,几乎全部猪只均可感染。而老疫
区则呈地方流行性。由于经常产仔和不断补
充的易感猪发病,使本病在猪群中常存在,
尤其是密式猪舍,猪只密集和数量多时更易
发生。在密集养猪地,每年冬季都有部分猪
群发病.
三、症状:
本病潜伏期短,随感染猪年龄不同而有
差异,仔猪为12-24h,大猪为2-4天,本
病传播迅速,数日内可蔓延全群。
仔猪先突然发生呕吐,继而发生剧烈的
水样腹泻,粪便呈黄色、绿色或白色,常含
有未消化的凝乳块。病猪迅速脱水、体重下
降,食欲减少或废绝,常于2-7天内死亡,
一周龄以内的仔猪死亡率50-100%。随着
日龄的增长,病死率逐渐降低,病愈仔猪生
长发育不良。
架子猪、育肥猪、成年公母猪症状较轻,
发生一至数日的食欲不振或消失,有时可见
呕吐,然后发生水样腹泻,呈喷射状。粪水
呈黄绿、淡灰褐色,体重迅速减轻。哺乳母
猪泌乳减少或停止。一周左右腹泻停止而消
失,很少死亡。病猪体温多数正常,少数体
温升高在主要症状出现后即降至正常或低
于常温。
四、病变:
尸体脱水,胃肠内充满未消化的凝乳
块,小肠扩张(空肠),小肠肠壁变薄,充
满黄绿色液体。组织学检查小肠绒毛变短、
萎缩及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等。
五、诊断:
当本病呈流行性时,疾病传播迅速,不同
年龄的猪绝大多数发生几天的腹泻,泌乳母
猪病重,10日龄内仔猪死亡率高,根据这些
临床症状,结合疾病的流行病学和病理变
化,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主要是根据:
l、流行情况调查。
2、临床症状观察:TGE的定型变化,
本病与猪只年龄无关,猪只全部表现腹泻、
呕吐。日龄愈小。死亡率愈高,传播迅速。
3、病变观察:TGE侵害部位的小肠绒
毛显著萎缩,肠壁表面平坦等。
4、血清学检查:取发病期和康复期(2
周内)的2份血清样品,通过中和试验、酶
联法(E US A)、间接血凝(MA)反应,如
果抗体上升,就能确认。
4、病原检查。用猪甲状腺细胞进行病
毒分离。通过中和试验进行病毒鉴定。也可
用荧光抗体进行确定。
本病的诊断应注意与猪流行性腹泻、轮
状病毒感染和大肠杆菌病等相区别。
猪流行性腹泻与轮状病毒感染,两病原
同为病毒:感染率高、发病率低。症状轻缓、
死亡率低,用病毒学检查和血清学试验可以
区别。
大肠杆菌病病原为大肠杆菌,只发生于
新生仔猪,用抗菌素来治疗有效,用细菌学
检查可以排除.
另外:轮状病毒感染和大肠杆菌病绒毛
病变较轻.其他鉴别诊断如表。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其他下痢病鉴别
类别 猪传染性 胃肠炎 仔猪白痢 仔猪黄痢 仔猪红痢 (肠毒血病) 猪痢疾
病原体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大肠杆菌 溶血性大肠杆菌 C型魏氏梭菌 猪痢疾密
螺旋体
流 行 病 学 季节性 寒冷季节 不明显 夏季较多 不明显
不明显
流行
形式
猛烈流行期短 散发或部分成窝性,流行期长 部分猪不断成窝发生,流行期长 部分猪不断成窝发生,流行期长 部分猪不
断成窝发
生,流行
缓慢而长
发病日龄 大小猪均感染发病 10-30日龄 1周日龄以内 3日龄内较多发 大小猪均
感染,
7-12周较
多发
发病率 仔猪很高 中等 较高 不一定 仔猪较高
致死率 仔猪较高 不高 较高 很高 仔猪较高
临床症状 呕吐,排血色或黄色水样稀粪,病程为最急性或急性 无呕吐,排血色浆糊状粘腻稀粪,病程为急性或亚急性 排黄色稀粪,很少发生呕吐,病程为最急性或急性 偶有呕吐,排红色血样粘粪,病程为最急性或急性 流行早期
以出血性
粘液性下
痢为主,
中后期以
粘性下痢
为主,急
性较多
病理变化 胃肠卡他性炎症,空肠绒毛萎缩明显,结肠内无气泡 小肠卡他性炎症,空肠绒毛无萎缩或有局限性萎缩,结肠内容物有气泡 小肠卡他性 炎症 小肠出血、坏死,肠内容物呈红色,坏死肠段浆膜有小气胞 流行初
期,大肠
呈卡他性
出血性炎
症,流行
中后期呈
卡他性坏
死性炎症
治疗效果 无 有较好的疗效 通常来不及治疗 通常来不及治疗 初期有效
六、防制:
l、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
度,发现病猪立即进行隔离见消毒(2-3%
NAOH)污染的场所、用具限制人员、猫、
大出入。
2、及时治疗病猪。目前尚无特效的药
物治疗。可采取停食或减食,供给清洁饮水
和易消化饲料;防止脱水,及时补液。(早
期补液比后期补液效果好)补液可用:A、
等渗溶液,即 5%葡萄糖、0.9%氯化钠溶
液,静脉注射或腹腔汪射。B、口服补液盐
(人用ORS标准配制好补液盐一小包一斤
水)。
自配处方:氯化钠3.5g、氯化钾1.5g、
碳酸氢钠2。5g、葡萄糖20G、水 1000ML。
注意:不要用热开水泡,易损碳酸氢钠
不要用粗制食盐代替氯化钠。
用量:轻度脱水:5oml/KG体重
中度脱水:80ml/KG
重度脱水:100lML/kg,自饮
服或灌服。
3、猪场发生猪传染性胃肠炎,可对猪
场中产前20天左右怀孕母猪进行人工感染,
使之短期内发病,疫情中止,还可使哺乳仔
猪从免疫母猪初乳中获得抵抗力。
4、发病猪用鸡新城疫工系苗进行干扰治
疗,30-40头份/头。
5。本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同气温急剧下降
有关,因此应做好防寒保温工作,适当使用
抗菌素来抗继发感染。也可用抗病毒药吗琳
呱进行治疗。
氯霉素:10-30MG/kg。吗淋呱 大猪 3
片,中猪2片,小猪1片。
6、做好防疫工作。母猪产前20-30天,
其他猪每年入冬前(10月份),后海穴注射
猪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
2.0m1。临床应用有一定效果。
小结:
l、TGE的防制重点是加强饲养管理,
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及时进行疫苗防疫注
射。
2、治疗TGE重点是补液及防继发感
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