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胃肠炎课件
猪传染性胃肠炎PPT

3、用猪传染性胃肠炎弱毒疫苗预防,对3日 龄仔猪主动免疫效果很好,给妊娠母猪产 前45天、15天肌内注射或鼻内接种一毫升, 对其3日龄哺乳仔猪被动免疫,保护率达 95%以上。 4、正在流行该病的猪场用痢菌净拌料,按纯 粉150克每吨饲料;也可用乳酸环丙沙星拌料, 用量80~100克/吨饲料,可防治肠道细菌感 染。(实用猪病诊断与防治技术书)
病猪的呕吐物与腹泻物,呕吐物中有未消化的 凝乳块,粪便呈灰黄色、淡绿色或灰白色
发病仔猪迅速脱水、消瘦,极度口渴, 被毛粗乱无光,后躯被粪便污染
病猪腹泻,象水枪样喷出
严重病例因脱水死亡
小肠充血膨大,肠壁变薄,呈半透 明胶样外观,肠腔内积液积气
病猪胃底黏膜急性卡他性炎-充血出血
小肠绒毛萎缩变短,左为正常猪小肠 绒毛,右为病死猪小肠绒毛
RT-PCR快速诊断法
• 根据TGEV标准毒株的基因序列,设计合成 一对引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发病猪的粪便进行检测,结果 得到与预期大小相一致的扩增产物,则可 正是该病毒为TGEV。(教材)
猪传染性胃肠炎(TGEV)、猪流行性腹泻(PEDV)、 猪轮状病毒病(RV)、仔猪黄白痢的鉴别诊断
排白色糊状稀粪, 腥臭,可反复发作, 发育迟滞,易继发 其他病
小肠卡他 性炎症, 结肠充满 糊状内容 物
广谱 抗生 素有 效, 疫苗 预防
仔猪黄痢
大肠杆菌
发病突然,拉黄色、 黄白色水样粪便, 带乳片、气泡,腥 臭,不食,脱水, 消瘦,昏迷而死, 病程1到2天,来不 及治疗,致死率90% 以上
脱水,皮下
Ø病毒不耐热,在4℃以上不稳定,56℃加热 45 min,65℃加热10 min即死亡。相反在 4℃以下的低温,病毒可长时间的保持其感 染性。放在阴暗处历时7 d仍保持其感染力。 肠道内的病毒在-20℃可保存6个月,4~8稳定,pH2.5时则被灭活。 对光敏感,在阳光下曝晒6 h即被灭活。紫 外线能使病毒迅速灭活,但不能破坏血凝 素。一般常用的消毒药在一定浓度下都能 杀灭该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论 文)
猪传染性胃肠炎课件

五、臨床症狀
五、臨床症狀
1. 潛伏期很短,一般為15~18h,有的長達2~3d。 2. 本病傳播迅速,數日內可蔓延全群。 3. 仔豬突然發病,首先嘔吐,繼而發生頻繁水樣 腹瀉,糞便黃色、綠色或白色,常夾有未消化的凝 乳塊。其特徵是含有大量電解質、水分和脂肪,呈 鹼性。 病豬極度口渴,明顯脫水,體重迅速減輕,日齡 越小、病程越短、病死率越高。10日齡以內的仔豬 多在2~7d內死亡。
八、防制
八、防制
治療
特異治療TGEV製劑尚未成功。 α干擾素:有一定療效、需評估。 減少饑餓、脫水和中毒。口服電解質、葡萄糖 抗菌治療:2-5周有益,尤其是與E.coli混合感 染。
八、防制
預防
1.防止TGEV侵入豬場:從無TGEV豬場引進 種豬,血清學陰性隔離2-4周並群。
注意人員、車輛、飼料等攜帶。
3.血清學診斷 康復期血清中和抗體滴度超過急性 期4倍以上者即為陽性(常用VN試驗、雙份血清)。
4. RT-PCR快速診斷法
七、診斷
由於本病病毒和豬流行性腹瀉病毒 (PEDV)、豬輪狀病毒(RV)是引起豬 病毒性腹瀉最主要的三種病毒,臨診症 狀都是以腹瀉為主,很難區分。另外還 應注意將本病與仔豬黃痢、仔豬白痢區 分開。
床症狀是B
A.腹瀉
B.繁殖障礙
C.呼吸困難
D.神經症狀
E.運動失調
11
六、病理變化
六、病理變化
1. 屍體脫水明顯,主要病理變化在胃和小腸。 2. 哺乳仔豬胃常脹滿,滯留有未消化的凝乳塊。 3. 3日齡小豬中,約50%在胃橫膈膜憩室部黏膜下 有出血斑,胃底部黏膜充血或不同程度的出血,小 腸內充滿白色或黃綠色液體,含有泡沫和未消化的 小乳塊,腸壁變薄而無彈性,腸管擴張呈半透明狀。 4. 腸系膜充血,腸系膜淋巴結輕度或嚴重充血腫大。 5. 在低倍顯微鏡下觀察,可見到空腸絨毛顯著縮短。
猪的传染病—猪传染性胃肠炎与猪流行性腹泻(动物疫病防治课件)

❖ 病愈仔猪增重缓慢,生长发育受阻,甚至成为僵猪。 ❖ 架子猪、肥猪及成年母猪主要是食欲减退或消失,水样腹泻,粪水呈黄
凝乳块。 空肠绒毛变短,萎缩及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等。
胃黏膜弥漫性充血、出血
小肠充满气体及黄绿色或灰白色泡 沫样内容物,肠壁变薄,呈透明状
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胀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症状和病变进行综合判定可以作出诊断。小 肠壁变薄,半透明,肠管扩大,充满半液状或液状内容物。 小肠黏膜绒毛萎缩。以这些特点可作出初步诊断,进一步确 诊,必须进行实验室诊断。
病理变化
眼观变化仅限于小肠,小肠扩张,内充满黄色液体,肠系膜 充血,肠系膜淋巴结水肿,小肠绒毛缩短。
组织学变化,见空肠段上皮细胞的空泡形成和表皮脱落,肠 绒毛显著萎缩。
诊断
在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方面与猪传染性胃肠炎无显著差别,只是 病死率比猪传染性胃肠炎稍低,在猪群中传播的速度也较缓慢。 确诊须依靠实验室诊断。
常用方法:免疫荧光染色检查,取病猪小肠作冰冻切片或小肠黏 膜抹片,风干后丙酮固定,加荧光抗体染色,水洗后盖片、镜检。 腹泻后6小时空肠和回肠的荧光细胞检出率达90~100%。
防制
参考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制办法。在本病流行地区可对怀孕母猪 在分娩前2周,以病猪粪便或小肠内容物进行人工感染,刺激其产 生乳源抗体,以缩短本病在猪场中的流行。
通过仔猪接种、直接免疫荧光、免疫电镜和中和试验,证明与 TGEV在抗原性上有明显差异。
病原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属 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病毒粒子呈多形性,倾向于圆形, 直径约95~190nm。大多数病毒粒子有一个电子不透明的中央区, 顶端膨大的纤突长18~23nm,从核衣壳向外呈放射状排列。
猪传染性胃肠炎

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病原
疾病病原
TGE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电镜负染观察,TGE病毒粒子呈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病毒直径为 90-200nm,有双层膜,外膜覆有花瓣样突起,突起长约18-24nm,突起以极小的柄连接于囊膜的表层,其末端呈 球状,病毒粒子内部在以磷钨酸负染以后可见一个电子透明中心;也有人描述病毒粒子内部具有一个呈半球样的 丝状物。
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01 疾病概述
03 疾病病原
目录
02 分布危害 04 流行病学
05 临诊症状
07 防制方法
目录
06 机理病理
基本信息
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gastroenteritis of swin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猪的一种高 度接触性消化道传染病,二类传染病、寄生虫病。以呕吐、水样腹泻和脱水为特征。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
TGE病毒核酸为单股RNA,分子量为6.8×10道尔顿,完整的TGE病毒在蔗糖的浮密度为1.19-1.218g/ml。病 毒粒子由3种主要结构蛋白构成,一种是磷蛋白(N,即核蛋白),它包裹着基因组RNA;另一种是膜结合蛋白(M或 E1),主要包埋在脂质囊膜中;第三种为大的糖蛋白(S或E2),它形成病毒的突起。据推测,E2在决定宿主细胞亲 嗜性方面起作用,还具有膜融合作用,使病毒核蛋白进入细胞浆,E2还携带主要的B淋巴细胞抗原决定簇,在提 高获得免疫力中可能起关键作用。用单克隆抗体竞争性放射免疫电泳证明:E2糖蛋白存在三种水平的抗原结构, 即抗原位点(SITES)、抗原亚位点(SUBSITES)和抗原决定簇(EPITOES);抗原分A、B、C、D四个位点,A位点可分 为a、b、c三个亚位点,这些亚位点又可再分为抗原决定簇。E2糖蛋白共有11个抗原决定簇,其中8个是与中和作 用相关的重要抗原决定簇。
猪传染性胃肠炎( - 副本

与猪副伤寒 与猪瘟
预防措施
①晚秋、冬季和早春一定要做好猪舍的防寒保温工作,加厚保温垫料并勤 更换,必要时可给猪舍加温。 ②从外地进猪时,一定要隔离观察10~15天,无疫情方可进栏饲养。 ③严禁猫、狗等进入猪舍。 ④经常及时的打扫、清理猪舍粪水等,无疫情时每周用3%~4%氢氧化钠 溶液冲洗、消毒1~2次,后用清水冲洗1~2次,或喷50%百毒杀3000倍液等 消毒。 ⑤发生疫情时,每天喷洒1次0.2%过氧乙酸溶液、1%~3%漂白粉溶液和 3000倍液博灭特等其中的任意一种。 ⑥必要时进行猪体消毒,可喷洒1%百毒杀600倍液、强力消毒王1000倍 液和过氧乙酸2000倍液等其中的任意一种。 ⑦怀孕母猪在产前25~30天,每头后耳穴注射猪传染性胃肠炎灭活苗3毫 升,仔猪可通过吃母乳获得被动免疫效果。 ⑧初生仔猪每头后耳穴注射0.5~1毫升本病毒灭活苗,10~15千克猪每头 注射2毫升,50千克以上猪每头注射3毫升,都能获主动免疫。 ⑨每头新生仔猪每头口服10毫升康复猪的抗凝血或高免血液,连用3天,有 很好防效。
与猪痢疾
均有精神沉郁,腹泻,脱水等 临床症状
与猪坏死性肠炎
均有精神沉郁,腹泻,脱水等 病原为坏死杆菌,急性病例多 临床症状 发生于4~12月龄间的猪,排 焦黑色粪便或血痢并突然死亡, 慢性病例常见于6~20周龄的 肥育猪,病死率较低,剖检可 见肠壁增厚,肠管变粗 均有精神沉郁,腹泻,脱水等 病原为沙门氏菌,多发生于 临床症状 2~4月龄仔猪,体温升高,粪 便中混有血液和假膜,剖检可 见,大肠壁增厚,黏膜有坏死。 可见耳根、胸前、腹下皮肤有 紫红色出血斑
一.病原
二.流行病学
三.症状
四.病理变化
)属于冠状病毒科 冠状病毒属。TGEV病毒粒子多呈圆形或椭 圆形,直径为80~120nm,有囊膜,其表面 有一层棒状纤突,长12~25nm。
猪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ppt演示课件

症状的轻重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小,症状越重,一周 以内的哺乳仔猪常于腹泻后2—4天内因脱水死亡,病 死率约为50%,仔猪出生后感染本病的死亡率更高。
断奶猪、育成猪症状较轻,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不佳、 腹泻可持续4—7天,逐渐恢复正常。成年猪仅发生呕15 吐和厌食。
9
防治:
❖ 本病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发病后要及时补 水和补盐,给大量的口服补液盐,防止脱 水,用肠道抗生素防止继发感染。口服或 注射抗生素和磺胺药,如庆大霉素、黄连 素、氟派酸、恩诺沙星、重泻立停﹙环丙 沙星﹚、新诺明﹙SMZ﹚、治菌磺、肠炎 净等。如果病猪不脱水,又能控制继发感 染,一般能康复。由于新生仔猪死亡率高 ,给新生仔猪口服康复猪的全血或血复, 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 根据发病的季节、年龄及临床 特点,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要进 行实验室检查。空肠绒毛观察、乳 猪接种试验、中和试验、荧光抗体 试验、间接血凝试验、环状沉淀试 验和琼脂扩散试验、细胞培养可用 于本病的诊断。
5
注意:
❖ 与仔猪白痢、仔猪副伤寒、仔 猪低血糖及猪轮状病毒感染等疾 病区别。一般来说,这些疾病没 有绒毛萎缩现象或很轻微,不像 猪传染性胃肠炎那样严重,而且 结合发病年龄,治疗试验等也可 以区别。
7
病理变化:
❖具有特征性的病理变化主要见于小 肠。剖检时取空肠一段,用生理盐 水轻轻洗去肠内容物,置于皿中加 入少量生理盐水,在解剖镜下观察。 健康猪空肠绒毛呈棒状、均匀、密 集,可随水的振动而摆动,而患病 猪的小肠绒毛变短,粗细不均,甚 至大面积绒毛仅留痕迹或消失,二 者对比十分明显。
8
❖整个小肠气性膨胀,伴有卡他性炎,肠 管扩张,内容物稀薄,呈黄么,泡沫状, 肠壁弛缓,缺乏弹性,变薄有透明感。 25%病例有充血变化,胃底黏膜潮红充 血,并有黏液覆盖,50%病例,见有小 点状或斑状出血,胃内容物呈鲜黄色并 混有大量乳白色凝乳块或絮状小片,较 大猪14日龄以上的猪,约10%病例可 见有溃疡灶,靠近幽门区可见有较大坏 死区。
猪胃肠炎PPT图片

防治方法
1、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制度。 2、使用疫苗。 3、发病后立即隔离病猪,彻底消毒。 4、对发病仔猪,可提高环境温度,补给充足的 电解质,甚至投给敏感抗生素以控制继发感 染。
胃肠炎PPT图片
猪பைடு நூலகம்染性胃肠炎
由冠状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传染 性肠道疾病。其临床特征为呕吐、剧烈腹 泻,10日龄以内病仔猪大量死亡,传播迅 速,冬季多见。
临床症状
1、剧烈水样腹泻和呕吐,数日即可波及全群。 2、哺乳仔猪突然一过性呕吐后,可见频繁地喷射状 水样腹泻,粪便中含有未消化的凝乳片,腥臭。 3、粪便初期呈灰白色,后呈黄绿色,末期粘稠。病 猪严重脱水、萎顿、消瘦、被毛粗乱。日龄越小, 病死率越高。 4、耐过仔猪因生长发育受阻而成僵猪。青年猪几乎 全部发病,水样腹泻,个别猪呕吐、厌食。哺乳母 猪腹泻,泌乳减少,加速哺乳仔猪死亡。 5、妊娠母猪偶尔可见流产。 6、老疫区病情轻缓。
动物传染病学猪病课件4-5猪传染性胃肠炎 流行性腹泻 轮状病毒病

1.1 引起肠炎与腹泻的主要病因
细菌及其毒素
变态反应
营养
寄 生 虫
无机物中毒
2021/1/15
肠炎 腹泻
病毒
真 菌
普通病
1.2 引起腹泻的主要传染性因子
猪瘟病毒 伪狂犬病毒
病毒性病原
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猪轮状病毒
猪圆环病毒
致病性大肠杆菌
沙门氏杆菌
细菌性病原
C型魏氏梭菌
猪流行性腹泻多为水样腹泻,或在腹泻过程中有 呕吐,多发生于食后;而猪传染性胃肠炎是先呕 吐,后腹泻。
2: negative
3: Positive(PED)
RT-PCR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标记小肠细胞内的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棕色)。
2021/1/15
鉴别诊断
猪流行性腹泻在仔猪、架子猪和育肥猪的发病率 都很高,哺乳仔猪发病死亡率最高,而猪传染性 胃肠炎在架子猪、育肥猪发病率较低。
2021/1/15
1.4 几种腹泻疾病的发病年龄区间
24小时 5天 3周 5周 10周 20周 30周 成年 类圆线虫
大肠杆菌
严重症状
TGE
轻微症状
严重症状
PEG
轻微症状
梭菌性肠炎
轮状病毒肠炎
球虫
沙门氏菌肠炎
2021/1/15
猪痢疾
2. 猪传染性胃肠炎
(Transmissible gastraenteritis of pigs,TGE)
2021/1/15
2.1 概述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一种急性胃肠道传染病,以呕 吐,严重腹泻和脱水为特征。
各种年龄猪都可发病,10日龄以内仔猪病死率很 高,可达100%,5周龄以上猪的死亡率很低,成 年猪几乎没有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猪的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学生姓名杨喜斌学号 1314695303004类型网络教育专业动物医学层次专升本指导教师杨玉姣日期 2015年9月18日目录摘要 (2)关键词: (2)一、绪论 (3)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3)三、研究的基本内容 (3)(一)病原学 (3)(二)流行病学 (4)(三)临床症状 (4)(四)病理变化 (4)(五)诊断 (5)(六)综合防治 (5)四、结论 (7)参考文献 (7)致谢 (8)猪的传染性胃肠炎的诊断与防治摘要猪传染性胃肠炎(TGE)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的消化道传染病。
是冠状病毒科的一种急性胃肠道传染病,哺乳仔猪以呕吐、水样腹泻以及脱水为特征。
该病发病急,传播快,各种年龄的猪对该病均易感,其中对哺乳仔猪危害最严重,10日龄以内的仔猪病死率可达100%。
感染时的日龄越大,抗病力就越强。
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
病毒经粪、呕吐物、乳和分泌物排出,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
污染的饲料、饮水、空气、土壤、用具等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
为了更有效地防控猪传染性胃肠炎,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本文主要阐述猪传染性胃肠炎诊断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猪传染性;肠胃炎;诊断;防治一、绪论猪传染性胃肠炎(TGE)又称幼猪的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肠胃炎病毒(TGE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以呕吐、严重腹泻、脱水致两周龄内仔猪高死亡率为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各年龄的猪均可感染发病,两周龄内的患病仔猪死亡率较高,成年猪很少死亡,但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
目前,该病广泛存在于许多养猪国家和地区,给养殖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OIE 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猪的传染性胃肠炎是由胃肠炎病毒(TGE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1]。
它危害仔猪的生长发育而且仔猪的发病率为最高,发病急,死亡率也高[2]。
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3]。
所以,如何有效预防和控制猪传染性胃肠炎,提高仔猪成活率,已成为养猪业的一项重要课题。
因此,对猪传染性胃肠炎防治措施进行综述,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三、研究的基本内容一、病理总述(一)病原学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为冠状病毒属。
本病毒能存在于病猪的许多器官中,但以空肠、十二指肠和肠系膜淋巴结含毒量最高,在猪肾、猪甲状腺、猪睾丸等细胞上很好增殖。
对光照和高温敏感,在阳光照射下6h,56℃45min或65℃10min即可灭活,对乙醚、氯防、去氧胆酸钠、次氯酸盐、氢氧化钠、甲醛、碘、碳酸以及季铵化合物等敏感;病毒对胆汁有抵抗力,对胰蛋白酶也有抵抗力,弱毒株在pH3时活力不减,强毒在pH2时仍然相当稳定;在经过乳酸发酵的肉制品里病毒仍能存活。
病毒不能在腐败的组织中存活。
病毒对热敏感,耐低温。
(二)流行病学传染源为发病猪、带毒猪及其他带毒动物。
病毒存在于病猪和带毒猪的粪便、乳汁及鼻分泌物中,病猪康复后可长时间带毒,有的带毒期长达10周。
本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
感染母猪可通过乳汁排毒感染哺乳仔猪。
感染动物为猪,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但以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病死率高。
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减轻,多数能自然康复,该病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以冬春寒冷季节较为严重,特别是密闭猪舍,湿度大,猪只集中的猪场,更易传播。
它们通过粪便、乳汁、鼻液、呕吐物或气体排出病毒,污染饲料、饮水、空气及用具等,再由消化道和呼吸道侵入易感猪体内。
(三)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随病毒毒力而异,一般在16-48h,传播速度很快,能在2-3d内漫延到全群。
症状和发病的严重程度随猪的日龄和疫区流行状况的不同而有明显差异。
在新疫区,不同年龄的猪都易感,发病迅速。
病初仔猪呕吐,接着水样或糊状腹泻,粪便呈黄绿或灰色,常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
随即脱水、消瘦,2~7天死亡。
10日龄以内仔猪死亡率高达100%。
3周龄以上仔猪大多数可存活,但在一段时间内体质虚弱,也可能形成僵猪,肥育猪、母猪、公猪的临床症状表现较不一样。
普遍为厌食,个别呕吐,严重腹泻的猪排出水样粪便并呈喷射状。
肥育猪或成年猪症状较轻,表现减食,腹泻、消瘦,有时呕吐。
哺乳母猪泌乳减少,一般经3~7天恢复,很少发生死亡。
(四)病理变化肉眼可见尸体脱水明显,剖检主要病变在胃和小肠。
可见哺乳仔猪的胃常胀满,滞留有凝乳块。
小肠充满气体及黄绿或灰白色泡沫样内容物,肠壁变薄,呈半透明状。
3日龄小猪中,约50%在胃横隔膜憩室部黏膜下有出血斑,胃底部黏膜充血或不同程度的出血,小肠内充满白色或黄绿色液体,含有泡沫和未消化的小乳块,肠壁变薄而无弹性,肠管扩张成半透明状。
肠系膜出血。
另外可见肠系膜充血,肠系膜淋巴结肿大。
二、诊断1、初步诊断在冬春季节,猪只发生水样腹泻、呕吐,尤其是2周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根据以上特点可以作出初步诊断。
但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轮状病毒也引起类似的猪腹泻临诊症状。
所以必须进行病原学和血清学方法的诊断,才能确诊。
2、利用病猪肠内容物进行诊断实验室诊断可采取病猪肠内容物接种于猪肾细胞上培养,再人工感染易感仔猪,看其是否发病:或用早期病猪空、回肠做涂片,用直接或间接荧光抗体染色,镜检上皮细胞和肠绒毛细胞浆内有无荧光。
3、与相似症状鉴别如仔猪红痢、黄痢、白痢、轮状病毒病、猪副伤寒、猪痢疾等鉴别诊断。
三、综合防治1免疫接种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二联灭活苗进行预防免疫:后海穴位(即尾根与肛门中间凹陷的小窝部位)注射。
接种疫苗时,进针深度按猪龄大小为0.5-4.0cm,3日龄仔猪0.5cm,随猪龄增大而加深,成猪4cm,进针时保持与直肠平行或稍偏上。
妊娠母猪于产仔前20-30日每头4ml,其所生仔猪于断奶后7日内接种1ml。
体重25kg以下仔猪1ml,25-50kg育成猪2ml,50kg以上成猪每头4ml。
10~3月份做好疫苗注射工作。
最好以母猪为源头预防该病发生。
2西药治疗用抗生素药物治疗时使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常用量一日40~80mg/kg。
严重或难治性感染可增至一日160mg/kg。
新生仔猪出生第一周内,应每隔12小时给药1次。
舒巴坦每日最高剂量不超过80mg/kg肌肉注射。
呕吐,腹泻剧烈的患猪,皮下注射阿托品2~4mg,或用阿托品和庆大霉素以1:2的比例灌服,2ml/头。
腹腔注射(阿托品50g、庆大霉素100g、葡萄糖200g、氯化钠200g混合液)。
较大的仔猪腹腔注射l0ml/头,较小的猪腹腔注射6~8ml/头。
口服补液盐。
用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口服葡萄糖20g、加冷开水1000ml,充分溶解后喂患猪。
3中药治疗(1)可用中药“三黄加白汤”,处方:黄连8g,黄芩10g,黄柏10g、白头翁15g,枳壳8g,猪苓10g,泽泻10g,连翘10g,木香8g’,甘草5g,清水800mL,浸泡30min后,水煎至约500mL,去渣候温灌服,每日l剂,3剂为l疗程。
(2)可用焦神曲、焦麦芽、焦山楂各10 -30g,开水煎15min拌食喂或胃管投服。
(3)白头翁15g,黄连9g,黄柏10g,秦皮10g,马齿苋15g,茯苓12g,厚朴10g,砂仁6g,建曲12g,木香6g,槟榔12g,陈皮12g,赤芍10g,白芍12g,地榆12g,甘草6g用水煎服。
(4)采用药物黄连、黄芩、板蓝根、陈皮、六神曲、车前子、诃子研末制成“乌梅散”,按照1~2g/kg体重饲喂病猪,分2次内服;马齿苋100g、煎水去渣内服(小猪减半);生姜30g、白术60g,煎水取液加入红糖100g,内服(小猪减半);陈醋250g,加常水200m L,调匀灌服(小猪减半)。
以中药为主配以西药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中药清热解毒、凉血利尿、涩肠止泻、抗病毒,配以黄芪多糖可溶性粉和广谱抗菌药,以提高机体抵抗力及抗菌消炎控制(四)加强饲养管理加强管理、定期消毒,注意保温,加强光照,保持猪舍通风干燥。
不引进带病种猪,做好消毒工作,冬季注意保暖,换季和气候突变时要特别注意舍内保温工作。
管理上执行全进全出,发现没有治疗和饲养价值病猪应及时淘汰,死猪应进行无害化处理,污染的场地、用具等应严格消毒;如果是生长猪群,要严格进行隔离管理,做好其他猪舍的消毒和防护措施,尤其是分娩舍和母猪舍的管理一定要加强;禁止闲杂人员及车辆进入猪场范围内。
并做好猪场的灭鼠、除蝇、杀虫工作以及猪场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临产母猪转入分娩舍前,应用温水擦洗干净并进行彻底消毒。
四、结论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猪群中危害最严重的3种病毒性腹泻病(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病)之一。
与猪其他腹泻类疫病相比在临床上各有各的特点,往往发病的严重程度与猪的日龄有关,发病季节、粪便的颜色、性状、气味、混有物也有差异,这为快速诊断和防制这类疫病提供了有利的依据。
该病的预防重在管理,重在疫苗注射,重在增强猪的体质和免疫力,值得注意的是饲养管理失宜、环境卫生不良、消毒制度不完善和各种应激因素的产生是此类疫病发病的共同诱因。
加强日常的预防工作是防制腹泻类疫病的关键。
参考文献[1]范开.中兽医方剂辨证应用及解析[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辉计委.仔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与治[J];农村科学实验室;2002年10期.[3]姜洪文.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控[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08年11期.[4]吴锋,黄毓茂等.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的研究进展[J].畜牧与兽医,2009.[5] 马玉芳,黄一帆.中草药防治猪传染病的研究概况[J].中兽医学杂志,2000,(4):33-35致谢本论文是在xxx老师的亲切关怀与细心指导下完成的。
从课题的选择到论文的最终完成,xxx老师始终都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并且在耐心指导论文之余,xxx老师仍不忘拓展我们的文化视野,让我们感受到了文学的美妙与乐趣。
值得一提的是,xxx老师宅心仁厚,闲静少言,不慕荣利,治学严谨,学识渊博,思想深邃,视野雄阔,为我营造了一种良好的精神氛围。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置身其间,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我不仅接受了全新的思想观念,树立了宏伟的学术目标,领会了基本的思考方式,在他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学者的严谨和务实,这些都让我们获益菲浅,并且将终生受用无穷。
毕竟“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希望借此机会向xxx老师表示最衷心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