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合集下载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现状与发展策略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信息需求的不断增长,电视民生新闻节目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它们通过传递社会民生信息和倡导社会正能量,对于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进步起到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当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为了更好地发展这类节目,本文从现状出发,探讨了相关策略。

目前,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满足大众信息需求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且通过丰富内容、精准定位触动了观众的心弦。

一方面,新闻资源的丰富和采编团队的专业化成为了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

民生新闻节目借助新闻记者和专家的力量,深入探讨社会热点、民生问题,更好地呈现给观众。

另一方面,随着技术手段的不断革新,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形式也越来越丰富多样。

无论是传统的新闻报道、访谈评述,还是辅以动画、微电影等形式的节目内容,都能够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然而,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内容创新和针对性不足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许多电视民生新闻节目在涉及社会问题时往往只停留在表面,对于深层次的分析和探讨不够。

这导致了内容的雷同和缺乏独特性,观众的兴趣难以持久。

其次,部分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信息真实性和客观性受到质疑。

在追求收视率和关注度的同时,部分媒体可能会夸大事实,并夹杂主观色彩,扭曲了信息的真实性。

此外,越来越多的观众通过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获取新闻信息,传统电视民生新闻节目的边缘化趋势也开始显现。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寻求相应的发展策略。

首先,电视台应加大对民生问题报道的投入,提供更多的专题报道和深度剖析。

通过更加深入的调查和报道,将问题辨析得更加透彻,观众才能对节目内容产生共鸣。

其次,电视台可以加强与权威专家、社会组织的合作,增强节目的专业性和可信度。

专家的解读和意见有助于观众更好地理解和评估相关问题。

此外,要加强对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还要加强内部与外部监督机制的建设,确保新闻报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要求。

试析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试析电视民生新闻节目主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52
传播导向逐渐转变,主导权已经重新回 到了民众手中,对主持人的要求又有了 一定的提高,电视节目主持人必须掌握 观众的心理,了解观众的关注热点,充 分发挥贴近观众这一优势,从民生的视 角传递新闻信息,使节目与观众之间的 距离拉近, 并使其成为吸引观众的重点 。 当节目的主持人成为节目品牌之后,可 以在保持原有观众的基础上,将吸引新 观众的成本降低,所以形成主持人的品 牌意识,使主持人成为电视节目的符号, 是民生新闻接下来的突破点之一。 3.3 没有体现人文关怀 当前,我国有很多民生节目,这类节 目主要具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满足 百姓的生活精神追求,二是展现政府对民 生的关注 [5]。但是,随着民生新闻的逐渐 发展, 导致又一非常明显的问题显现出来, 即人文关怀问题,因为一些主持人在工作 的过程中,对一些新闻的内容了解不够, 在节目开始之前才翻阅相关稿件,对百姓 的需求了解不够充分。而且,其中还有一 部分主持人对人文关怀的理解不够深刻, 认为播报一些负面新闻就是其体现方式, 这一思想对民生新闻的良性发展产生了非 常大的影响。 3.4 表达方式生硬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电视新闻节 目主持人的形象都是比较严谨、严肃的, 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也会偏向书面化。社 会民生新闻所关注的内容都是一些社会关 注的热点内容,在播报这些新闻的过程 中,需要主持人通过更加诙谐的语言来阐 述新闻内容。但是,在实际的播报中,还 有一部分主持人依旧使用传统的新闻播报 方式,但这一方式与节目的内容无法有效 融合,导致节目的效果并不是非常好。其 中一些主持人在工作的过程中语言比较僵 硬,很难使观众产生共鸣 。 4 提高电视民生新闻质量的策略 4.1 提升主持人的评论能力 作为一名电视民生节目的主持人, 一定要重视评论电视民生节目的重要作
第二点,在内容上,民生节目的主 持人的表达方式必须贴近人们的生活, 通过相对口语的主持语言,使观众感到 亲切。民生节目应该吸收当地的元素并 加以利用。 第三点,在语言上,民生新闻主持 人需要通过质朴的语言播报新闻。作为 政府与百姓连接的桥梁,民生新闻节目 主持人需要通过对观众爱好的了解,通 过平民的方式, 使信息传递的效率更高 [2]。 3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民生节目主持人的水平 普遍来讲都比较高,其中有很多的明星 主持,通过各种方式,吸引民众的关注。 但是,当前民生主持人中还有一部分人 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对节目的发 展会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 3.1 点评工作不到位 在民生节目中,主持人的点评工作 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电视民生节目 需要在为观众提供新闻事实基础上,站 在正确的立场对相关新闻进行适当点评。 但是,当前有一部分主持人在点评工作 上还有一定的欠缺,甚至还存在一些只 能阐述事实根本不会点评的主持人,导 致一些模板化的词句经常出现在相关节 目中 [3]。 3.2 不能形成一定的品牌意识 人们在观看一档新节目的过程中, 往往会因为对主持人的印象决定自己是 否继续观看。因为主持人是一档节目最 鲜艳的标志,所以节目主持人对于节目 的收视率来讲具有非常大的影响。随着

全媒体环境下地方电视民生新闻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全媒体环境下地方电视民生新闻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全媒体环境下地方电视民生新闻的困境与对策研究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全媒体的兴起,传统地方电视台的发展遇到了越来越大的困境。

尤其是在民生新闻领域,地方电视台面临着新闻生产要求越来越高、新闻传播渠道越来越多、观众需求越来越广泛等多重难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地方电视民生新闻的困境与对策。

一、困境1.生产成本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新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地方电视民生新闻采访的人力成本、物力成本、制作成本都在不断上升,令地方电视台压力倍增。

2.新闻报道难度大在民生新闻领域,事件复杂性较高,投入相应资源成本也比较高。

对于地方电视台而言,该类新闻报道所需的人力、物力资源都很大,难度比较大,个别时候,甚至会遇到安全隐患,影响新闻采访质量。

3.传播渠道少地方电视台的新闻报道传播渠道少,观众面对信息爆炸的时代,过去单一的传播模式很难满足观众的需求。

同时,受制于传统电视媒介和硬件设备,民生新闻的展示手段单一,难以满足观众的多样化需求。

二、对策1.深度挖掘、精细制作要提高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质量,首先要求采访人员必须有良好的新闻素养和深厚的 journalist 背景,并加强组织管理。

同时,要强化音视频编辑和制作人员的培养,保障已采集到的信息能够得到最优质的呈现。

2.媒介互联、平台创新要扭转地方电视台的传播渠道少的局面,必须在多个平台上展示。

例如通过原本的电视渠道增加官网、微博、微信等多种新媒体渠道的传播,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多样化、更便利的新闻阅读方式,以满足不同观众的需要。

3.网络运营、社交互动随着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兴起,地方电视台也需要跟随趋势。

通过建立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并在里面开展一些有趣、有意义的活动,激发观众的兴趣,以提高新闻阅读量和传播范围,从而提升网络曝光率。

4.高质量内容、树立品牌地方电视台要树立自身品牌,就必须在内容上精益求精。

建立民生新闻信任度品牌,不从眼前利益出发张扬,而是追求独立、公正、深入的新闻观点,是地方电视台树立品牌的重要前提。

当前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出现的误区及对策

当前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出现的误区及对策

当前电视民生新闻传播出现的误区及对策摘要:当前电视民生新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闹景象,关注民生是好事情,但是在传播中出现了一些误区,本文从传播内容,传播技巧等方面浅谈了在这些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关键词:电视民生新闻传播误区对策一、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误区自从江苏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开播后,许多电视媒体纷纷开办民生新闻栏目,国内掀起了“民生新闻热”,深受老百姓喜爱,收视率高。

但从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实践来看,还存在一些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传播内容:数量多但质量有待提高。

电视民生新闻的核心是民本取向,即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人文叙事,这就要求在传播内容上关注与民众息息相关、对民众有影响的事件及信息,大到形势政策,小到柴米油盐,使其成为百姓的“时事顾问”、“信息管家”。

但事实上,很多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内容却表现出娱乐化、庸俗化倾向。

目前各电视台民生新闻每次播出时间一般在30—60分钟,播出的新闻数量多,题材琐碎,大量无新闻价值的事件充斥其中,重复着邻里纠纷、夫妻矛盾、水管爆裂、被盗被骗等日常小事,或反复渲染一些猎奇刺激的“新鲜事”,导致传播内容庸俗、肤浅,无法真正体现民生新闻的价值取向。

此外,负面新闻过多。

2、传播技巧:采访与编辑形式弱化。

电视民生新闻为了提高时效性和互动性,注意传播技巧的改进,如在报道手法上,避免单一陈述式的动态性报道,采用故事化,结合现场、同期声、细节等表现手法;在制作手法上,运用适合报道内容的配乐、快慢镜头、动画等,增强了收视效果;在节目结构上,设计不同特色的板块等。

但大多数电视民生新闻在传播技巧上仍然存在着某些误区,主要表现在采访与编辑形式的弱化上。

3、传播对象:忽略农民群体。

电视民生新闻的传播对象定位于民众。

“民众”泛指人民大众,其中应包括城市的市民和农村的农民。

但当前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的主要是市民,农民这一庞大群体常常被置于媒体注意力的边缘,甚至被媒体忽略,即使是对农民为数不多的报道也基本上流于一种刻板的模式,先采访,再呼吁,缺少后续报道,事件是否解决无法得知,留下了“悬念”。

当前我国民生新闻遭遇的瓶颈及对策

当前我国民生新闻遭遇的瓶颈及对策

当前我国民生新闻遭遇的瓶颈及对策目前,各家电视台都把打造民生新闻栏目看成提高新闻报道影响力和收视份额的一条重要途径。

但随之而来的是观众和业界对电视民生新闻质疑及批评也越来越强烈。

电视民生新闻亟待转型与提升,已经成为业界共识。

我国民生新闻遇到了生存和发展的瓶颈。

从各大电视民生新闻类栏目来看,当前民生新闻的“瓶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缺乏创造力目前,我国民生新闻普遍存在着跟风和模仿的现象,节目雷同。

这样没有创造力与创新性的民生新闻就不存在地域和文化的独特性,使得民生新闻没有在“实际”地谈论新闻。

举例来说,湖南都市频道《都市一时间》就是一档很成功的民生新闻栏目,各地媒体看到了其收视效果不错,便纷纷效仿,使得在短时间内出现很多类似节目,致使电视民生新闻内容出现贫乏的现象。

另外,栏目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调、重复啰嗦,将注意力过多放在了一些鸡毛蒜皮、街谈巷议的普通琐事、小事上,满足于对各类原生素材的堆积,打开电视,呈现在观众眼前的新闻仅限于邻里间的纠纷、车祸现场的营救、水管漏水污水横流、下水道堵塞居民抱怨不断等琐事,每天几十分钟的节目里这些内容反复出现,观众对这种堆砌琐事、单调重复的报道已经感到了视觉疲劳,并开始从内心抵制这种低质量的新闻栏目。

二、民生新闻存在娱乐化、媚俗化一些民生栏目为满足受众的猎奇和窥探心理,以“娱乐化和媚俗化”的形式来吸引受众,将暴力和血腥的内容充斥在民生新闻中,甚至有意妖魔化、神秘化,内容低俗,猎奇。

民生新闻节目已经出现了低俗化媚俗化的倾向。

在传播内容方面,以揭人家事、隐私等方式满足受众,迎合受众的娱乐需求,呈现娱乐化倾向。

另外,过度煽情,偏离了新闻本位。

新闻追求客观性,但在民生新闻中,很多地方电视台都似乎已经把民生新闻追求客观性本位的要求给破了例了。

在新闻向观众的传播过程中,带入过多的感情色彩和煽情主义,造成受众“刻板印象”,缺乏理性的独立思考能力。

三、“媒介审判”现象严重涉及法制报道时,造成“媒介审判”。

电视台民生新闻报道的创新问题

电视台民生新闻报道的创新问题

电视台民生新闻报道的创新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视台民生新闻的报道方式也发生了一定变化。

在这个全媒体时代,电视台民生新闻报道仍然存在一些创新问题。

本文将探讨电视台民生新闻报道的创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电视台民生新闻报道缺乏深度分析。

在有限的时间内,电视台需要将大量信息压缩成短短的新闻片段,因此只能提供简要的情况介绍,缺乏深度解读。

这会导致观众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入,容易受到表面现象的误导。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电视台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深度解读,或者推出专题报道,在多个节目中多次提及,让观众逐步了解问题的复杂性。

电视台民生新闻报道缺乏参与性。

传统的电视台民生新闻报道是由编辑和记者完成的,观众只是被动接受信息。

在互联网时代,观众想要参与报道的过程,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电视台可以开设互动平台,接受观众的留言和提问,或者组织相关活动,让观众亲身参与到民生新闻报道中。

电视台民生新闻报道缺乏创新的报道方式。

电视台民生新闻报道往往呈现单一的形式,缺乏新颖的表现方式。

为了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电视台可以尝试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或增强现实技术,将观众带入新闻现场,让他们身临其境。

电视台还可以开发新的节目形式,如真人秀或纪录片,来展示民生问题的真实情况。

电视台民生新闻报道存在时效性问题。

由于电视台的制作流程比较繁琐,报道的时效性常常比不上互联网媒体。

为了提高报道的时效性,电视台可以加强与其他媒体的合作,获取第一手的信息来源,及时报道重大事件。

电视台还可以通过开设24小时新闻频道或者直播平台,实时更新新闻内容,提供更快速、准确的报道。

电视台民生新闻报道还存在一些创新问题,包括缺乏深度分析、缺乏参与性、缺乏创新的报道方式和时效性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电视台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学者进行深度解读、开设互动平台、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和加强与其他媒体的合作来进行创新。

希望电视台能够不断改进民生新闻报道,提供更加丰富、准确、及时的信息。

全媒体环境下地方电视民生新闻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全媒体环境下地方电视民生新闻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全媒体环境下地方电视民生新闻的困境与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媒体融合的深入,全媒体环境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在这一大背景下,地方电视台在开展民生新闻报道时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何破解这些困境并寻求切实可行的对策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通过分析地方电视民生新闻报导的现状和困境,探讨应对之策,以期为地方电视台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一、地方电视民生新闻报道现状与困境1.民生新闻报道现状民生新闻是指报道社会百姓日常生活、关系社会公众利益的新闻。

地方电视台报导民生新闻的周期性较长、话题单一、报道口吻较为普通,但具备一定的地域观察和问题导向特点,受众较为一致。

与中央电视台和大型商业电视台的新闻报道相比,地方电视台在民生新闻报道上具有天然优势,其报道更能贴近民生、贴近基层,更具有可信度。

2.困境分析地方电视的民生新闻报道也面临不少困境。

地方电视台的资源相对有限,新闻编辑部门往往人手不足,报道采访设备陈旧,导致新闻报道的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地方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受到地方政府和广告商的影响较大,报道角度不够客观中立,新闻自由度受限。

互联网媒体的快速发展,网民的新闻获取渠道多样化,地方民生新闻报道的话语权在逐渐丧失。

1.加大新闻编辑投入地方电视台在报道民生新闻时应当加大编辑投入,增加新闻编辑部门的人手,完善编辑部门的设备和技术,提高民生新闻报道的质量。

地方电视台应该不断培养专业的新闻编辑人才,提升新闻编辑的素质和能力,以提高民生新闻的报道水平。

2.加强自治力度,摆正新闻导向地方电视台在报道民生新闻时要勇于摆正新闻导向,坚持真实、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原则,做到在报道中既要客观反映社会民生问题,又要指出问题所在,呼吁社会关注,并提出解决之策。

应加强新闻自律意识,切实加强自身的新闻编辑管理,避免新闻报道受到政商影响。

3.拓展报道手段,提高报道多样性地方电视台在报道民生新闻时应该拓展新闻报道手段,提高报道多样性,增加新闻报道的创意性和互动性。

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发展的困境与突破

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发展的困境与突破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一直是地方电视台的重要内容之一,关注民生问题,传递民众声音。

然而,随着网络传媒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寻找突破。

首先,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在受众数量上遇到了挑战。

现如今,人们获取新闻的渠道更多元化,如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相比之下,地方电视台的受众相对较少,尤其是年轻人群体更倾向于使用新媒体获取新闻。

这导致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传播范围有限,无法覆盖到更广泛的受众。

其次,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内容需要更具针对性和深度。

传统的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通常只报道一些突发事件和基本需求问题,缺乏对民众生活中的细微问题的深入调查和报导。

这样的报道形式容易导致民众对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兴趣逐渐下降。

然而,面对这些困境,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也存在一些突破的可能。

首先,可以加强创新,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将民生新闻内容多元化的传播到更多的平台上,如建立官方网站、推出手机应用等,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

这样做可以扩大受众群体,增加民生新闻的传播范围。

其次,地方电视台可以加大记者团队的力量,广泛收集民生新闻的线索,增加对社会的深入调查和报道力度。

通过关注民众的生活细节和痛点,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报道内容,满足受众的需求,增加其对民生新闻的关注度和兴趣。

此外,地方电视台可以与其他媒体合作,共同推进民生新闻的报道。

与互联网公司、报纸等建立合作关系,互相分享新闻资源和报道成果,形成合力将民生问题传递给更多的受众。

综上所述,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发展面临一些困境,但通过加强创新、深化报道内容、加强合作等多种方式,可以突破现有的限制,提升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的传播能力和影响力,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大众。

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发展的困境与突破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一直是地方电视台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注民生问题,传递民众心声,是地方电视台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然而,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面临着一些困境,需要寻找突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前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电视民生新闻栏目自从一诞生就承担着百姓冷暖痛痒、
喜怒哀乐的责任,其带有本土化、人本色彩的新闻报道,平民百姓
十分关注,新闻内容与日常生活生计息息相关,受地方受众的欢迎
自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时下有很多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没有做好把
握本土化的“度”,刻意追求“本土”、“纯粹平民化”,使民生新闻
失去了其本该应有的魅力,在可持续发展这条路上,步履艰辛。本
文将对本土化的“度”进行思考,以期使民生新闻真正实现软着陆。
关键词:民生新闻;本土化;软着陆;创新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1)
51-0002-02
1从现状看问题
近年来,不少收视奇迹都是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创造的。民生新
闻的如日中天,不仅仅是时代的需要,也因民生新闻以其轻松的风
格,与老百姓贴近的内容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但在民生新闻繁荣热
闹的背后,我们必须重视,过度追求本土化,会使民生新闻走入误
区。
1.1认识误区
目前,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几乎都是从最广大普通百姓的需求出
发,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报评说百姓关心的人和事,在反映百
姓欲望情感意志的同时,积极为百姓排忧解难。但是也有一些电视
民生新闻栏目,抛开责任,错误地把民生新闻定位为只要与百姓有
关的事都可以做新闻。把一些琐碎、狭隘、鸡毛蒜皮的家长里短大
量搬上屏幕,把新闻节目当成是社区居委会。
1.2缺乏创新
自从江苏广播电视总台电视城市频道开播的电视民生栏目《南
京零距离》、湖南都市频道的《都市一时间》相继开播后,各地出
现了电视民生新闻栏目竞争的同质化,个别民生新闻栏目,实现了
短时期合乎了受众的口味的目的,不锐意进取,满足现状,将创新
意识抛到脑后。久而久之,观众审美疲劳,而失去了长时期的竞争
力,在民生新闻栏目优胜劣汰中一败涂地。
1.3道德缺失
一些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为真正实现“本土化”招徕更多的受众,
走哗众取宠、捕风捉影路线,庸俗媚俗、暴力新闻成为了报道的主
角;广开稿源,不核实新闻来源,不寻求证据支持,主观臆断将虚
假新闻搬上银屏。
1.4导向迷失
有新闻就会有舆论,新闻不但要传递真实的信息,还要引导舆
论,使由新闻而引发的社会舆论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电视民生新
闻更是如此,这种新闻报道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够直接引
发社会舆论。坚持积极的舆论引导,才是成就电视民生新闻栏目之
本。然而目前,一些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极力的扩大本土化领域,大
肆的宣扬是多么的与民同乐,而忽略了如何让民乐中得智,反倒是
“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2 如何把握本土化的“度”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是根据百姓对本土新闻的要求应运而生的,
想要给电视民生新闻一片广阔的发展天地,把握电视民生新闻栏目
本土化的“度”成为了关键。如何把握“度”,笔者有以下几点想
法。
2.1立足本土,冲破本土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想要立足本土,不但要以独一无二的本土新
闻报道作为坚实的后盾,还要以不同的形式突出地域特色化。以湖
南卫视的《晚间》为例。尽管当地地缘优势的极度乏匮,无法在新
闻信息的来源、电视媒体新闻视野与新闻理念的高度与大城市媲
美。但是湖南电视台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力争做到立足本省,立足
本市,走出本省,走出本市。一方面,用湘方言讲述发生在三湘大
地上的新闻;另一方面大量的民生新闻不仅仅关注三湘大地,全国
各地的新闻也开始纷纷涌现在《晚间》的节目中。把湖南地图扩版
成中国地图,让各个省份的观众都能在非本省的民生新闻报道中看
到本省的新鲜事,这个理念新颖且独具人文情怀,电视民生新闻何
愁不被受众看好呢?
2.2贴近民生,丰富民生
在新闻市场面临如此激烈的竞争形势下,想要办好电视民生新
闻栏目,一定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理念。黑河电
视台的《新闻进行时》,就是一档互动性极强的民生栏目。栏目不
但以普通老百姓身边的事为报道的内容,而且百姓也成为报道的主
体,可以称作“百姓说百姓的事”。这样,老百姓参加新闻报道的
热情就极度高涨起来,玩转新闻成为了老百姓乐于去做的事,拉近
了电视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2.3打造精品,树立品牌
着力经营品牌民生新闻栏目,是赢得受众的制胜法宝。积极打
造具有品牌效应的民生新闻栏目是城市电视新闻的主流发展趋势,
打造全新的电视民生新闻品牌栏目势在必行。
以四平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在你身边》为例。《在你身边》采取
实践分析的方式,明确了民生新闻的定位和选材取向,喊出了“我
们在你身边”的口号,立足“真诚”和“真实”。精心策划子栏目,
如《真情帮办》,以为百姓服务维权为己任,从“小帮忙”延伸到
“大帮忙”。浓郁的地方性,根据不同时期和观众的不同需求制作
了许多贴近群众经济、文化、生活,地方特色突出的新闻节目,突
破时空限制,减少了传递时差,拉近了电视观众与新闻现场的距离。
2.4明确定位,正确引导
国家的大政方针是与民众生活和工作紧密联系的。民生新闻栏
目应关注时政新闻,培养百姓对国家大事的敏感性,抓好时政新闻
中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信息,用最通俗直接的方法来报道。在民生
新闻的报道中一定要把握好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浓厚的文化氛
围,摒弃一些粗俗暴力的报道方式,使群众在看新闻听新闻的同时
受到文化的熏陶。记者、主持人要注重自身的形象,如:着装是否
得体,语言使用是否恰当等。群众也要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在与
栏目的互动中诚实守信,用事实说话。
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是一个时代的产物,与构建和谐社会息息相
关。在这种大背景和大形势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发展和前进是无法
阻止的。因此,办好民生新闻是地方台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
办好,将是地方台该思考的问题。在这一思考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
坚持把握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本土化“度”的必要性。创办高水平、
高质量、高风格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是地方台发展过程中最为明智
的选择。
参考文献
[1]王贵平.提高民生新闻质量之策——新闻前哨[m].武汉:湖
北日报传媒集团,2005.
[2]黄贤梅.民生新闻如何创新——青年记者[m].济南:大众日
报社,2010.
[3]王兰柱.中国电视节目创新与收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
出版社,2010.
[4]栗玉晨.社区新闻报道指引[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5]陈正荣.中国城市电视台发展报告[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
出版社,2007.
[6]第一时间故事编委会.第1时间的故事[m].北京:电子工业
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