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稠油油藏开采方式解析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的分析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的分析【摘要】稠油是指粘度较高的油品,其开采面临着诸多挑战。
为了提高稠油开采效率,研究者们提出了多种工艺技术,包括水热法、溶剂循环法、油藏加热法、微生物法和电加热法等。
这些技术在提高产能和降低成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将继续发展,趋向更智能化和绿色化。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的未来应用前景广阔,有望在能源领域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关键词】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应用、特点、挑战、水热法、溶剂循环法、油藏加热法、微生物法、电加热法、发展趋势、未来应用前景1. 引言1.1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及其应用的分析稠油是指粘度较高的原油,通常指粘度大于100毫米2/s的原油。
稠油开采是一项重要的工程技术,其开采难度较大,需要采用特殊的工艺技术。
稠油开采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粘度大,流动性差,难以通过普通的开采方法进行开采;2. 含油层渗透率低,使得原油开采效率低下;3. 生产过程中易产生大量废水和固体废物,环境污染严重。
为了有效开采稠油,人们研究出了多种稠油开采工艺技术,其中较为常见的包括水热法、溶剂循环法、油藏加热法、微生物法和电加热法。
这些技术各具特点,能够有效提高稠油的开采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不断向着更加高效、环保、节能的方向发展。
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完善,稠油的开采将会变得更加高效并且对环境的影响将会减少。
稠油开采工艺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将在能源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 正文2.1 稠油的特点稠油是指黏度较高、流动性较差的油类资源。
其主要特点包括密度大、粘度高、流动性差、渗透性差等。
稠油的粘度通常大于1000mPa.s,密度在0.93-1.0g/cm3之间。
由于稠油的特点,其开采过程相比常规原油开采更加困难和复杂。
稠油的流动性较差,使得在采收过程中需克服高粘度油液运输的困难。
由于稠油的密度大、粘度高,使得其在地下储层中通透性差,难以自然流出,需采取特殊的开采工艺技术。
浅析稠油开采的方法研究

浅析稠油开采的方法研究摘要:稠油也叫重油,是沥青质和胶质含量较高、粘度较大的原油。
稠油的粘度有的高达每秒几百万毫帕,流动性差、黏稠度大,给开采造成了很难困难。
对于降低稠油的黏稠度,提高其流动性成为摆在石油人面前的课题。
本文就稠油的开采难题从生物驱油、热力驱油和化学驱油三个方法浅析几点看法。
关键词:稠油油藏降低粘度方法研究稠油是沥青质和胶质含量较高、粘度较大的原油。
因其稠密度大,也叫做重油。
稠油是与稀油对比而言的,稀油在地下可以像水一样流动,开采时非常方便。
而稠油的粘度有的高达每秒几百万毫帕,所以很难流动,流动性差、黏稠度大,造成了很难以从地下开采。
但是我国稠油的储量又相当巨大,有十六亿之多。
降低稠油的黏稠度,提高其流动性成为摆在石油人面前的课题。
本文就稠油的开采方法谈几点问题。
一、微生物驱油在稠油开采中的应用微生物驱油是指将细菌等微生物放入油层中,使其在油藏环境中繁殖,随着细菌的生长代谢,起到降低原油高碳链烃含量和原油黏度的效果,从而便于开采。
利用微生物方法采油主要包括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和微生物降解技术驱油两种方法。
1. 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油技术。
所谓生物表面活性剂,就是指微生物在一定环境下生长,所分泌和排出体外的代谢物,这些代谢物具有表面活性。
其一有化学表面活性剂的共同特性,其二具有稳定性强、抗盐性好、可降解、无污染、无毒性的特点,而且成本低,不易受温度条件的影响。
目前有地面法和地下法两种,地面法是指在地面上将生物表面活性剂培养好,注入油藏之中;地下法是指将生物表面活性剂注入地下,在岩石中就地培养微生物的方法。
2. 微生物降解技术驱油。
是利用微生物降解技术把稠油中的重质组(如沥青)进行降解,降低粘度,便于开采的技术。
其原理主要是使用氮添加剂、磷盐和氨盐充气水使稠油层中的微生物活化。
生成的二氧化碳增强对稠油的溶解;生成有机酸改善稠油的性质,生成的生物聚合物将稠油分散为滴形,从而改善稠油粘度。
二、热力采油在稠油开采中的应用1.蒸汽驱在稠油开采中的应用蒸汽驱工作原理是降低稠油粘度,提高原油的流度。
论超稠油国内外的常用开采手段

307超稠油开采国内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就是蒸汽吞吐,从技术的应用上看,已经是比较普及,但是这种技术还是有诸多的缺陷存在,就是会让超稠油的黏度受到影响,让采油含水量提升,这样就会让超稠油产量受到严重的影响,也是让超稠油开采率有所降低,因此具体采用什么样的超稠油开采方法,还是要结合实际的油藏特征,对方法进行适当的改良。
1 国内超稠油开采技术现状超稠油有一定的非均质现象,现阶段看超稠油的原油黏度非常大,因此在超稠油开采实际开展中,若是用蒸汽吞吐的技术,就会导致超稠油开采的周期不稳定,同时油层的动用不够均匀。
如今国内在超稠油开采比较重要的技术,就是蒸汽吞吐、蒸汽驱以及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的方式[1]。
1.1 蒸汽吞吐最常用的一种生产方式,在超稠油开采中,这项技术已经是比较常熟,在操作方法上比较简单,技术的原理已经普及,所以在国内的石油生产中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该技术在超稠油开采中,是定期为油井注入一定蒸汽,若是油井内的超稠油已经发生了融化,同时黏度开始降低,这个时候可以适当组织超稠油开采。
这种技术的作业成本是比较低的,操作也比较简单,在国内的超稠油开采中使用时间很长,是一种应用最成熟的技术手段。
国内的超稠油开采通常都是有这种方式的,可以实现对新老油井的挖潜[2]。
1.2 蒸汽驱该技术在全球范围的超稠油开采中都是有所应用的,是一种大规模的,工业化的开采手段,在超稠油开采中,该技术已经取得不错的实践效果。
该技术的原理就是,让超稠油的黏度降低,同时提升超稠油的流动性。
现阶段看国内虽然是已经引入了该技术,但是国外对该技术的研发以及应用更加成熟和先进,另外就是该技术在国外更加普及。
国内对该技术进行应用的,仅仅是新疆地区的油田[3]。
1.3 重力泄油该技术的主要原理就是,将蒸汽作为一种热源,对超稠油进加热,可以借助热对流以及热传导的有效融合,让抽水以及蒸汽实现充分的对流。
然后是在重力的支持下,可以让超稠油开采实现顺利开采,另外就是该技术与水平井结合,在石油开采领域,被成为现代油藏开发最伟大创造,可见该技术还是有着一定的先进性,但是该技术在国内还是起步比较晚的,没有实现广泛的普及,在国外则是已经成熟。
稠油开采方案

稠油开采方案1. 引言稠油是指黏度较高的原油,由于其黏度高,相比于常规原油,开采过程更加复杂且困难。
本文将介绍稠油开采的方案,涵盖一些常用的稠油开采技术和方法。
2. 稠油开采技术2.1 热蒸汽注入法热蒸汽注入法是常用于稠油开采的技术之一。
该方法通过注入高温的蒸汽来减低油藏中的原油粘度,降低黏度后,使得原油更易于抽采。
热蒸汽注入法可以分为直接蒸汽驱和蒸汽辅助重力排油两种。
直接蒸汽驱是将高温蒸汽注入到油藏中,通过热蒸汽的温度和压力作用,降低原油的粘度,使得原油流动性得到改善,从而提高采收率。
蒸汽辅助重力排油是通过注入蒸汽从而提高油温,使得原油流动性增加,同时借助地层的自然排水能力,将原油通过重力驱出。
2.2 转矩驱油技术转矩驱油技术是一种基于转子引动原理的稠油开采技术。
该方法通过在井下安装转子设备,利用转子的运动来产生剪切力和推动力,使得原油流动起来。
转矩驱油技术主要用于黏度较高的胶体状原油开采。
2.3 溶剂驱油技术溶剂驱油技术是一种常用的稠油开采方法,通过注入特定的溶剂来降低原油的粘度,提高其流动性。
常用的溶剂包括丙酮、苯和二甲苯等。
该方法可以与蒸汽驱、转矩驱油技术等相结合,提高稠油开采效果。
3. 稠油开采方法3.1 增注增注是指向油层注入特定的驱油剂以改善油层的流动性。
这是一种常用的稠油开采方法,可以提高原油的采收率。
增注方法包括水驱、聚合物驱、碱驱、聚合物-碱联合驱等。
水驱是指注入水来增加原油流动性和驱出原油。
聚合物驱是指注入具有降低粘度的聚合物溶液来改善原油流动性。
碱驱是指注入具有碱性的溶液来降低油藏中的黏土含量,改善原油流动性。
聚合物-碱联合驱是将聚合物驱和碱驱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更好地改善稠油开采效果。
3.2 高压气体驱油高压气体驱油是指通过注入高压气体来提高砂岩孔隙中的压力,从而驱使原油流动。
常用的高压气体包括天然气和二氧化碳。
该方法可以提高原油流动性,增加采收率。
3.3 超声波驱油技术超声波驱油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稠油开采方法,通过在井下注入超声波来改变原油的流变性质,提高原油的流动性。
浅析超稠油油藏开采方式

浅析超稠油油藏开采方式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种自然能源的供应,尤其是天然气、石油等化石能源,更是社会运转的关键动力。
据统计2020年我国石油需求量相较于2017年需求量可能将会出现翻倍的情况。
可是根据资料显示,当前我国原油产量并不能满足现阶段供应需求,这就意味着如果我国无法提高石油采集量,那么在2020年时我国原油能源将会出现巨大缺口。
所以我国石油采集必须予以非常规的有资源例如沥青砂、超稠油、稠油等资源足够的重视。
目前国内常用的超稠油采集法中蒸汽吞吐、降粘剂等都是比较常用的技术。
标签:超稠油;油藏开采;降粘剂0 前言国内超稠油最常见开采方式就是蒸汽吞吐。
不过这种技术方式会受到超稠油粘度影响,造成采油含水率过高,这必然会减少石油产量,使得石油开采率降低。
所以在实际作业时,必须结合超稠油的特征,改良开采方法,热三元复合吞吐正是结合了超稠油特征所创新而出的新型开采技术。
1 国内超稠油技术现状超稠油具有非均质严重、原油粘度大的特征[1]。
所以在开采超稠油的过程中,如果使用蒸汽吞吐必然会导致采集周期不稳定、油层动用不均匀的问题。
现如今,国内超稠油开采方式主要包括蒸汽吞吐、蒸汽驱、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等方式。
(1)蒸汽吞吐。
蒸汽吞吐是最常用的超稠油开采方式,凭借着成熟、简单的操作方法,得到了业界内的一致认同。
蒸汽吞吐即在开采油藏时,定期向油井注入一定量的蒸气,当井内稠油出现融化,粘性降低以后开采。
蒸汽吞吐不仅作业成本低,同时因使用时间久远所以成为了国内发展与应用最成熟的超稠油开采集输。
国内一般将这种技术作为超、特稠油开发方式。
通过这种技术开采超稠油,既能够实现新水平油井挖潜,又能够有效利用老井挖潜。
(2)蒸汽驱。
蒸汽驱这项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广泛的引用,是大规模、工业化常用的超稠油热开采技术,在开采超稠油中获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蒸汽驱机理为,减少超稠油粘度,进而提高原有的流动性。
目前来看国外对蒸汽驱的应用要远比国内成熟,国外已经实现了蒸汽驱的超稠油开采普及。
超稠油藏开采规律分析

超稠油油藏开采规律分析一、开发历程及开采现状曙一区超稠油油藏发现于七十年代后期,当时由于埋藏深、原油粘度高及工艺技术条件的限制,无法获得工业油流。
八十年代后期,辽河油田与加拿大联合开展了“曙一区兴隆台油层超稠油油藏开发可行性研究”,对部分井进行重点取心及蒸汽吞吐试采。
九十年代初,随着开发工艺技术的提高,并根据超稠油开发可行性研究成果及曙1-36-234井蒸汽吞吐试采成功,向国家储委申报杜84块、杜212块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但由于工艺技术的原因,开发工作并未开展。
1996年6月4日,杜84块曙1-35-40井采用“越泵加热降粘举升工艺”进行蒸汽吞吐开采获得成功,该井第一周期累积注汽2444t,生产了146d,平均日产油12.4t/d,累积产油1812t,使超稠油开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打开了曙一区超稠油开采局面。
此后,相继投入开发了杜229块、杜84馆陶油层,均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
截止到2002年底,辽河油区曙一区超稠油累积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672×104t,动用石油地质储量6631×104t。
由于各种开采工艺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开发水平的提高,目前年产油量达到200.8×104t,已建成250×104t以上生产规模。
二、地质情况简介曙一区位于辽河盆地西部凹陷西斜坡中段齐曙上台阶,是辽河油田稠油最富集的区块之一,构造面积约为45Km2,纵向上共发育了六套含油层系。
曙一区兴隆台油层砂体主要分为砾岩、砂砾岩、砾质砂岩、含砾砂岩、含泥砾质砂岩、含泥含砾砂岩、砂岩、不等砾砂岩、含泥砂岩九类,泥质含量7~12%;粘土成分分别为:蒙脱石62%、伊利石23%、高岭石9%、伊蒙混层和绿泥石9.5%;有效孔隙度26~33%,渗透率988~2133×10-3μm2,含油饱和度60-65%,属大孔、高渗储层;50℃时原油粘度平均为20×104mPa·s,20℃时密度为1.0-1.01 g/cm3,胶质沥青质含量49-59%,凝固点25.0℃,含蜡量2.0%;地层温度为38℃-45℃,地温梯度3.8℃/100m;原始压力8.6Mpa,压力梯度1.015MPa/100m,三、超稠油生产特点曙一区超稠油地面脱气原油粘度高达20×104mPa.S左右,流动性能很差,可流动温度在80℃左右。
稠油开采技术原理详解

稠油=高粘重质原油
μ=50(100)mPa.s
D420>0.92
一、稠油分类、特点
1.分类标准
UNITAR(联合国培训研究署)推荐的
重质原油及沥青分类标准
第一指标 分类 重质原油 沥青 粘度①,mPa ·s 102~104 >104 第二指标 密度(15.6℃),kg/m3 934~1000 >1000
剪切速率(1/s)
剪切速率(1/s)
1 0.8 0.6 0.4 0.2 0 0 5 剪切应力(Pa) 10
10 8 6 4 2 0 0 5 剪切应力(Pa) 10
陈373井脱水油60℃流变曲线
陈373井脱水油90℃流变曲线
提
纲
一、稠油分类、特点
二、稠油油藏开采原理
三、稠油油藏开发方案的制定
四、胜利稠油开采配套技术现状 五、稠油开采配套技术应用 六、胜利稠油开采技术发展方向
开采方式
~150
*
可以先注水 热 热 热 采 采 采
~10000
10000~50000 >50000
*指油藏温度条件下粘度,无*是指油藏温度下脱气油粘度
一、稠油分类、特点
2.特点-胶质和沥青质含量高
单家寺油田单6块稠油族组份
区块 井 名 烷 烃 % 19.41 19.05 22.33 22.55 28.48 26.88 芳 烃 % 21.52 23.33 21.76 21.66 26.49 25.14 非 烃 % 30.92 30.83 26.53 24.93 33.11 30.64 沥青质 % 10.44 10.34 10.5 11.57 10.26 13.29
原油粘度,mPa· s 相对密度,g/cm3
油层深度,m 油层纯厚度,m 纯/总比 孔隙度,% 原始含油饱和度,% φ×Soi 储量系数,103t(km2· m) 渗透率,10-3μm2
稠油油藏采油方式综述自我评价

稠油油藏采油方式综述自我评价稠油油藏是指黏度较高的原油储层,其常见的采油方式有多种,包括传统的常压采油、蒸汽驱采油、聚合物驱油、溶剂驱油、燃烧采油等。
下面将对这些采油方式进行综述,并对每种方式进行自我评价。
1.常压采油:常压采油是最早、最常见的采油方式之一,通过自然压力将原油抽取到地面。
该方法简单易行、成本低,适用于黏度相对较低的稠油油藏。
然而,对于黏度较高的稠油来说,常压采油效果较差,油井产量难以维持。
2.蒸汽驱采油:蒸汽驱采油是通过注入高温蒸汽来降低原油黏度,提高采收率。
该方法有效地抑制了稠油的凝固现象,增加了原油的流动性。
然而,蒸汽驱采油需要大量能源投入,成本较高,且对地下水和环境造成一定影响。
3.聚合物驱油:聚合物驱油是通过注入聚合物溶液来改善稠油油藏的驱油效果。
聚合物可以提高驱油剂的黏度,使其与原油更好地混合,从而增强原油的流动性。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油井产量,但对注入液的处理和回收要求较高,且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
4.溶剂驱油:溶剂驱油是通过注入溶剂来溶解原油中的重质组分,提高稠油的流动性。
常用的驱油溶剂有丙烷、丁烷等。
该方法可有效提高采收率,但溶剂注入量和注入时间需要准确控制,以免造成环境和安全问题。
5.燃烧采油:燃烧采油是通过注入氧气或空气,在地下形成燃烧带,使原油进行自燃,从而减小黏度,促进原油流动。
这种方法对采油条件要求较高,也有一定的环境和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稠油油藏采油方式有多种选择,每种方式都有其优点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采油方式时,需要综合考虑原油的黏度、储层特征、地质条件、经济成本等因素。
同时,还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保问题,在采油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超稠油油藏开采方式解析
稠油的基本特性就是粘度比较高且流动阻力较大,如果使用常规的开采方式工作效率非常低,所以提升稠油开采效率就成为了当前研发的重点。
下面将针对当前国内外所应用的稠油开采技术展开分析和研究,以了解技术的发展状态,为我国稠油油藏的开采提供参考意见。
标签:稠油;油藏开采;方式研究
稠油油藏的开采是当前石油开采领域中非常重要的研发方向,但是因为稠油自身所具有的性质就造成了其开采难度比较高且成本难以降低。
稠油油藏的基本特性就是粘度高、密度大且流动性非常差,如果选择使用普通的开采方式难以满足经济性的要求。
当前我国的油田开采进入到了后期阶段,稠油油藏的开采也逐渐被重视,该中类型的油藏在我国储量丰富,开采成本较高,大部分都在浅层分布。
当前我国很多的油田都采用注蒸汽的方法来进行,在具体开采的过程中,对于稠油油藏的开采具备非常明显的效果,其主要就是应用蒸汽驱替稠油油藏原油时与地层物质发生一定的热效反应。
1 注蒸汽开采稠油油藏的机理
稠油油藏开采难度比较高,这主要是因为其粘度大且具备较差的流动性。
采用注蒸汽开采的方法可以通过蒸汽来对地层和原油进行加热,从而可以使得粘度下降,同时地层的水也会加速流动,这就使得地层中的水油流动更加的顺畅。
伴随着油温的持续上升,原油的粘度会逐渐的降低,油藏的开采启动压力会不断的减小,如果温度控制得当,甚至压力都可能为零。
高温的促使之下,原油的流动性能逐渐的提高,其油层的厚度也会很大程度上提升,这就使得油层的曾文降粘的作用逐渐显现。
这种稠油的温度影响作用就是注蒸汽稠油开采技术的工作原理。
蒸汽注入到油藏内部之后,热力的影响之下,油藏内的流体与地层岩石会产生膨胀反应,岩石的膨胀发生之后就能够减小空隙的体积,流体的体积逐渐增加的过程中,其就会受到地层的压缩作用,流体的弹性能量也会逐渐的增大,这就导致了地层流体能量的增加,原油的膨胀可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具体组成成分所导致的。
注入蒸汽到稠油油藏中,原油中所包含的轻质组成部分会因为蒸汽的蒸馏作用而逐渐的被析出,再加上蒸汽所具有的流动性,在其移动到低温的范围内,原油中的轻质组分会逐渐的与蒸汽混合起来而逐渐的被凝结。
蒸汽的驱替前缘进入到热水范围内只好,轻质原油会逐渐的与驱替原油实现混合,经过混合之后的组合油所具有的粘度就比较小,密度也比较小。
蒸汽驱替地层原油前进的过程中,原油内所被蒸馏出的轻质组分会逐渐的与驱替前缘性能轻质油带,伴随着轻质原油的逐渐向前行进,通过开采设备来逐渐的将其中所含有的轻质组分提取出来,轻油带的面积逐渐扩大,从而可以实现油相混合驱的作用。
蒸汽流动时,驱替原油與水的温度会被逐渐的提升,内部的压力也会升高。
油水压力逐渐的提升到驱替压力之后,原油内的轻质组分就会在压力的影响之下逐渐的变成气相的形式,
这样就能够逐渐的形成蒸汽蒸馏的效果。
2 稠油出砂冷采技术
2.1 稠油出砂冷采的机理及适用条件
因为在开采的过程中出砂量较大所以会逐渐的形成各种孔道,使得储层孔隙度以及渗透率会逐渐的增大,这样就能够使得稠油具备更高的渗流能力。
出砂冷采井在开采的过程中,内部所存在的天然气会逐渐的以气泡形式出现,并且会向驱动砂浆井间移动。
稠油冷采技术目前所使用的范围非常广,并且不会对油层厚度、粘度以及压力提出具体的要求,油藏的埋深可以达到螺杆泵的扬程参数即可。
油层胶结疏松、地层原油内存在有大量的溶解气,对于距离底水较远的稠油油藏可以选择该技术进行开采。
2.2 配套工艺要求
稠油出砂冷采井在具体开采过程中需要选择使用高速螺杆泵做为抽油泵,射孔开始之前需要选择孔径大、深穿透以高密度的施工技术,一般是负压进行的。
2.3 稠油出砂冷采的发展方向
稠油油藏冷采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主要是精细化描述方面,从而还要不断的优化举升方式,并且对于油藏采出机理展开更加深入的研究。
3 不同方式稠油油藏开采技术比较
为了更好的进行稠油油藏的开采施工,就要深入的研究具体的开采方式,同时还要比较多种开采技术的优劣,进而可以选择最佳的开采方案。
当前主要针对注热水、直井衰竭式以及注蒸汽三种方式来进行分析和研究,经过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在注入热水的时候,其温度在90℃左右时,稠油开采到含有98%之后就会立即停止,在直井衰竭中,井底的压力会逐步的下降到1MPa左右,此时的开采工作就停止进行。
注蒸汽开采的过程中,汽油比达到0.12时,稠油开采的工作就会停止进行。
经过全部的数据分析之后可以发现,选择使用直径衰竭式开采技术的过程,其开采的效率较低且开采实践比较长。
选择使用注热水开采的方式开采时间比较长,而开采程度较之注蒸汽方法要差,综合比较上述的三种开采技术可以发现,注蒸汽开采技术对于稠油开采具备较强的优势。
4 结语
稠油内部含有大量的沥青质以及胶质等组分,粘度和密度都比较大,对于稠油开采目前我国所应用的技术也比较多,但是综合比较各种技术之后可以发现,注蒸汽开采的方法效率比较高,经济效益也比较明显,在今后发展中还需要加大
研发力度,从而可以提升技术水平。
参考文献:
[1]杜殿发,郭青,侯加根.特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筛选标准的探讨[J].新疆石油地质,2010(04).
[2]李可寒.超稠油油藏注气体辅助开发技术标准研究与应用[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