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动态分析及效果评价指标总结
稠油油藏动态分析内容和方法

通过动态分析,研究平面、层间、层内的开发状况,区块指标变化及生产 规律,从差异中寻找潜力,采取相应的治理手段,改善油藏开发效果。
动态分析的“五步曲”和 “三个层次”
基础资料的收集整理
单井分析
阶段调整效果评价
五
步
现阶段动态形势分析
曲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调整对策及经济评价
三
个 层
井区分析
三、稠油动态分析主要方法和内容
✓ 统计法 ✓ 作图法 ✓ 物质平衡法
数值模拟法
将生产及测试数据整理成图 幅或相关曲线,分析油田或单井 生产动态,从中找出内在的规律 和定量关系。
三、稠油动态分析主要方法和内容
✓ 统计法 ✓ 作图法 ✓ 物质平衡法
数值模拟法
在吞吐阶段,利用物质平衡法预 测加热范围和产量。在汽驱阶段,利 用物质平衡法预测压力和产量,判断 各种驱动能量的驱动效果,分析瞬时 及最终采收率,确定油田的合理开采 方式。
一、稠油热采资料的录取
(6)流压、静压
1、定点测压井选取,占油井开井数20%井,对于出砂严重及稠油油井,选取开井数10%作 为固定井点监测地层压力(含流动压力)。地层压力监测不包括液面折算法;
2、 定点测压井的选取考虑平面上和纵向上的代表性,均匀分布; 3、 每个单元或区块的定点测压井保持连续性和可比性,没有特殊情况不能随意更换; 4、 定点测压井,油井每半年测试一次稳定静压、流压(每年测两次,间隔4-6个月); 5、 新井、改层井,在投产时测试一次稳定静压; 6、 观察井,每月测试一次稳定静压。
一、稠油热采资料的录取 二、稠油热采开发规律 三、稠油动态分析主要方法与内容
1、稠油动态分析的方法 2、稠油动态分析的内容 3、影响稠油开发效果的主要因素分析
油气藏动态分析:-井组开发效果分析

2. 含水上升状况
井组含水状况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定期将井组综合含水变化与油藏所处开 发阶段含水上升规律进行对比,检查综合含水上升是否正常。
结合油层物性和连通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存在于井组
5.4井组开发效果分析
分析影响注采井组生产情况的主要因素
原因分析
➢ 在油井上找原因; ➢ 在注水井上找原因; ➢ 在相邻的油井(同层)找原因。
5.4井组开发效果分析
二、分析步骤
4. 提出调整措施
✓ 提高中低渗透层的注水强度,适当降低高渗透层的注水量或间歇停注,以调整 层间矛盾;
✓ 加强非主要来水方向的注水,控制主要来水方向的注水,调整平面矛盾; ✓ 层内堵水; ✓ 油层改造。
✓ 层间矛盾的调整措施主要包括分层注水、分层注水量调整、油井堵水; ✓ 平面调整措施包括油水井压裂、油井转注; ✓ 层内调整措施主要是注水井调剖、油层选择性压裂。
主要分析这些调整措施对井组开发效果的影响
5.4井组开发效果分析
一、主要分析内容
5. 套管保护及损坏情况
主要分析注水压力是否接近或超过破裂压力,如果是分层注水,还要分 析保护封隔器的密封性,井组是否存在异常高压层。对于套变的注水井要控 制注水,对于套管破裂或错断的注水井要停止注水。
5.4井组开发效果分析
谢谢欣赏
5.4井组开发效果分析
二、分析步骤
1. 了解注采井组的基本概况
✓ 井组在区块所处的位置、开发单元; ✓ 注采井组内的油水井数,及其排列方式和井距; ✓ 油井的生产层位和注水井的注水层段,以及它们的连通情况; ✓ 注采井组目前的生产状况,包括井组目前的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含水率,以及
平均动液面深度、日注水平、井组注采比、地层压力以及供液能力等。
油田开发基本概念、指标计算、油藏动态分析

第二部分 开发指标计算及应用
17
一、生产类指标 二、技术类指标 三、开发效果评价类指标
18
一、生产类指标
1、日产油水平 2、平均单井日产油水平 3、单井日产油水平 4、单井日产油能力 5、综合含水 6、综合生产气油比 7、注采比 8、原油计量系统误差(输差)
19
一、生产类指标
日产油水平
8
开发工程名词
◆井网密度:每平方千米含油面积内所钻的开发井数。 ◆原始地层压力:油、气在未开采前的地层压力称为原始地层压力。 ◆注水方式:指注水井在油田上的分布位置及注水井与采油井的比例 关系和排列形式。又称注采系统。 ◆注采井组:一口注水井和几口生产井构成一单元称注采井组。又称 注采单元。 ◆注水方式分类:边缘注水、边外注水、边内注水、面积注水、线状 注水、顶部注水、点状注水。 ◆面积注水分类:三点法、四点法、五点法、七点法、九点法、反九 点法.
指一个油田或者区块月产油与当月日历天数的比值。单位为吨/日。
日产油水平是衡量一个油田(或者区块)原油产量高低和分析产量变化的 重要指标。
日产油水平=
油田(
或区块) 月产油(吨) 当月日历天数
平均单井日产油水平
指油田(或开发区)日产油水平与当月所开油井实际生产天数开井数的 比值。参数符号qo,单位为吨/日。
由于数量众多,下面重点将与油藏动态分析关系紧密的开发工程 名词中常用的概念做一些介绍。
5
开发工程名词
◆地质储量:在地层原始状态下,油藏中油的总储藏量。地质储量按 开采价值划分为表内储量和表外储量。表内储量是指在现有技术经济 条件下具有工业开采价值并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表外储量是 在现有技术经济条件下开采不能获得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但当原油 价格提高、工艺技术改进后,某些表外储量可以转为表内储量。 ◆地质储量丰度:是指油藏单位含油面积范围内的地质储量(单位: 万吨),它是储量综合评价的指标之一。分为:高丰度(﹥300)、 中丰度(100~300)、低丰度(﹤100)、特低丰度(﹤50)。 ◆单井控制储量:采油井单井控制面积内的地质储量。 ◆剩余可采储量:油田投入开发后,可采储量与累积采油量之差。
油藏动态分析.

段
大规模井网调整(加密、转注)前
动 态
油田稳产阶段结束,进入递减阶段前
分
析
的
分析的目标:
重
点
制定不同开采阶段的技术政策界限
为编制油田开发规划提供依据
为编制油田调整方案提供技术参数
一、动态分析的概念和原理
内容规范
分析注采系统的适应性
阶 段
评价储量动
产量递减 分析方法
水驱特征 曲线分析
一、动态分析的概念和原理
目的与意义 主要方法 内容规范 信息管理模式 基于动态分析的开发调整策略
一、动态分析的概念和原理
目的与意义
(1)为什么要做动态分析? 油藏深埋地下,黑箱-灰箱问题,只能根据数据来间接把握,静 (地震、测井、取心)动态(测试、日报)结合来认识油藏 对油藏的认识不可能短时间完成,而且开发中各种矛盾(储量、 压力、流体分布、相态)继续变化 动态分析是一个面广点多的大型系统工程,包括: ➢ 油藏内部和与之相邻的水体 ➢ 断层、隔层和夹层 ➢ 储层、上覆岩层 ➢ 油、气、水、岩石、颗粒 ➢ 地质、钻完井、油藏、采油、地面、经济等多学科
一、动态分析的概念和原理
目的与意义 (4)实现目的的途径
动态监测
评价、降低地质不确定性 为技术管理提供指导原则
理论模型 经验公式
生产 动态 分析
为生产管理提供政策依据
提
高
计算各个阶段的单井产能
开 发
效
评价动态储量及储量动用
果
动态数据库
为生产安全措施提供依据 评价生产调控措施的效果
一、动态分析的概念和原理
一、动态分析的概念和原理
内容规范
月/季生产动态分析
动 态 分 析 的 年度开发动态分析 阶 段 类 型
油藏动态分析

测 试 仪 器 起 下 记 录
上提 深度 (m) 下放 深度 (m) 1809 1721 起出 密封段直径 上 ㎜ 45.5 45.5 下 ㎜ 45.6 45.6 实测 层位 堵偏3 堵偏2
管柱图
下井日期:2006.11.7
偏1偏 1
9:15 9:30 9:45 9:50 10:05 10:20 10:35 10:40 10:55
20 日 产 油 量 (t) 15 10 5 0 3.31 4.1 4.2 4.3 4.4 4.5
B油井生产“五线图”
上行电流 下行电流
掺 水
3
4.6
4.7
4.8
4.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时间 : 日
分层测试成果表
分层测试资料的用途主要是了解油层或层段的吸水能力;鉴定分 层配水方案的准确性;检查封隔器是否密封;配水器工作是否正常;检 查井下作业施工质量等。
采油压差:指油井地层压力与油井生产时的井底压力(流动压力) 之差。
动液面:抽油井在正常生产过程中测得的油套管环形空间中的液面
深度叫动液面。
静液面:抽油井关井后,油套管环形空间液面逐渐上升,当升到一
定位臵并稳定下来时,测得的液面深度叫静液面。
一、动态分析基础知识
2、相关名词解释
注采井组:一口注水井和几口生产井构成的单元称注采井组。 正注:从油管往井内注水叫正注。 反注:从套管往井内注水叫反注。 笼统注水:在注水井上不分层段,在相同压力下的注水方式叫笼统
25 50
2170 13-6
2161 X13-6
油井和油藏开发动态分析

油井和油藏开发动态分析油田开发分析一般是从点到线,从线到面的分析方法。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单井分析(油井、水井)、井排及排间(行列注水)分析、区块分析(不同构造部分的油藏或断块)及全油田分析。
不同类别的分析其目的、要求及所取资料是不尽相同的。
一、单井开采动态分析1、目的:为合理开发油田服务及更好的完成原油生产任务。
2、具体要求:(1)、收集每口井的全部地质和技术资料,建立油水井井史档案;(2)、建立健全单井生产动态资料,包括产量、压力、检测资料、分析化验资料、建立油水产出、注水账目等进行单井动态分析;(3)、根据油水井目前生产情况,结合全油藏特征,对油井生产能力进行评估。
分析不同工作制度下的产量变化,为配产配注提供依据;(4)、对未来油井生产动态进行预测;(5)、通过油井产状和试井资料,可以分析其周围井之间的连通情况,流层渗透率及渗流特征参数的计算;(6)根据生产特征判断油藏驱动类型,自然水驱及人工注水的必要性;(7)、为油田动态分析提供各项资料;3、油井分析所需资料油井产状分析是油田分析的基础(最小单元),也是做好油田开采工作的重要指标。
因为油井产状变化受到多项因素影响。
所以所涉及的资料也比较广泛。
下面列举油井分析所需各项资料:1)、基础井史资料(1)、井号(类型):(2)、开采层位及投产日期(曾经动用及目前动用);(3)、开采层位深度及海拔;(4)、完井方法记录:油套管规格、下入深度、射孔规格、曾射后封、卡层情况;(5)、必要的图幅:井位图、构造图、剖面图、连通图、井身结构图、单井开采曲线图;2)、开采层的性质及参数资料(1)、开采层岩石性质;(储油气岩石主要是砂岩和碳酸岩即都是沉积岩)、孔隙度(岩石孔隙的总体积和岩石总体积之比)、渗透率(在一定压差作用下,储油岩石具有流体通过的的能力)、饱和度(某流体体积占岩石空隙体积的百分数)(2)、开采层油层厚度(砂层、有效厚度);(3)、油层有效孔隙度;(4)、油层有效渗透率;(5)、油层原始油、水饱和度;3)、试油及原始压力资料(1)、开采层、油层原始压力;(2)、投产初期地层压力;(3)、初期试油成果:试油时间、方法、工作制度、参数产量、静压、油气比、原油性质、含砂等;(4)、压力恢复曲线及解释资料;(5)、投产后增产措施资料:压裂强度、压裂参数、压裂规模等,酸化液性质、配方、规模等。
[工学]油藏工程-油藏动态经验分析方法
![[工学]油藏工程-油藏动态经验分析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702ae8fb84254b35eefd344b.png)
Q Qi /(1 ai t )
Qi ) 1 ait Q
ln Q ln Q i at
产量与累积产 量的关系
(
Qi n ) 1 na i t Q
(
Np
Qi Q a
Np
Qi Q i n 1 1 ( ) a i (1 n) Q
Np
解:由图可知该油田满足指数递减规律,产量 由1995年开始,处于稳定递减阶段,从此以后, 产量变化呈直线, 方法一:求出其半周期为Ti=3.467a,代入(6 -11)式可得 a = 0.69315/3.467 = 0.20(a -1)
28
方法二:(直线斜率为0.199(a-1) )
29
另由表6-3可以获得该油田的产量递减率a为: 用这两种方法求出的递减率在数值上有一定差别, 但二者是接近的。代入产量变化公式可以得到
图 Np∙t
~ t产量衰减曲线
图中曲线即为产量衰减曲线。由图可知,递 减之初的产量变化不完全合乎衰减规律。应该采 用的是后期的直线段。图中直线段斜率即为衰减 期可采储量A,在纵轴上的截距即为 —B。 即递减率随着时间的增加而不断减小。
27
【实例5-3】 Dg油田一个开发区的产量变化数据 由表6-3(154页)给出,从表6-3可知该油田产量 是递减的,但是处于稳定递减期是1995年以后。试 求该油藏的递减率,预测2005、2006和2007年时产 量和累积产量,并预测其最终采收率,已知其地质 储量为2630×104t。
第五章 油藏动态经验分析方法
直接地、系统地观察油藏的生产动态, 收集足够的生产数据,通过详细的分析和研 究来发现油田生产规律的分析方法。
研究方法: 1.研究油藏生产史—油藏的拟合期; 2.油藏动态的预测期; 3.预测方法的校正和完善。
油藏工程动态分析方法

dq dq D qdt dN p qn D Dr n qr dq qn Dr n dN p qr
19
5.产量递减规律的应用
q dN p Dr N pr
Np n q r
dq n q qr
只有认清了产量递减规律,才能有效地采取防
止产量递减措施,提高油气采收率。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产量变化模式
Q
三个阶段:
t
上产期:新井的不断投产,产量逐渐上升。
稳产期:油气产量达到最大设计产量。 递减期:地层有效驱动能量衰竭的象征。
5
1.产量变化模式
上产期:时间较短,采出可采地质储量的5-10% 稳产期:受地质条件和开发系统设置的影响。 中小型油气田:2-5年 大中型油气田:5-10年 特大型油气田:10年以上 产量大,稳产期内油田开发的深层次矛盾未 暴露出来。采出可采地质储量的50-60%
n 1
n 1 n
Dr D 1 nDr (t tr )
t
13
4.产量递减类型分析
d 2q n 1, 2 0 dt
d2q Dr n (n 1) n q 2 dt qr
表明递减速度逐渐变大, 产量为凸型递减。
q
vD
qr Dr
[1 nDr (t t r )]
1 qr n t tr [( * ) 1] nDr q 1 qr n tabn tr [( ) 1] nDr qel
*
q
*
t
*
17
5.产量递减规律的应用
qr 产量递减曲线: q [1 nDr (t t r )]1/ n t t qr qdt dt 1/ n [1 nDr (t t r )] tr tr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耗水率为每采出单位体积的原油消耗的注水量; ➢ 物理意义为:注采比为1时的耗水率;
二、油田开发评价指标分类及计算方法
定义
➢ 注采井数比:开发单元中注入井开井数与生产井开井数之比; ➢ 注采比:开发单元注入水地下体积与采出液的地下体积之比; ➢ 注采井压差:注水井地层压力与生产井地层压力之差; ➢ 累计亏空量:注入量所占地下体积与采出量所占地下体积之差; ➢ 吨聚增油量:聚驱累计增油量与累计注入干粉量之比;
流
分
体
布
性
特
质
征
驱动能量
渗流特性
天 然 能 量
驱 动 类 型
润 湿 性
相 渗 曲 线
毛 管 压 力
驱 油 效 率
一、油藏分类 油藏分类
原油 性质 低粘油 <5 中粘油 <20 高粘油 <50 稠油 >50
凝析油
挥发油
高凝油
圈闭
构造 圈闭
地层 圈闭 水动力 圈闭
复合 圈闭
传 统 分 类 法
储集岩 岩性
一、油藏分类 二、油田开发评价指标分类及计算方法 三、油田生产动态影响因素分析
二、油田开发评价指标分类及计算方法
油田开发(多、快、好、省)
供
注
油
采
集
水
水
藏
油
输
子
子
子
子
与
系
系
系
系
处
统
统
统
统
理
系统整体 性指标
注水子系 统指标
采油子系 统指标
水水
物
能
井 驱 驱 水 地 质 注水 量
网控动驱质 指 井 指
水驱指数
5 4 3 2 1 0 2007/7/1
2009/6/21
2011/6/12 时间
2013/6/2
2015/5/24
定义
二、油田开发评价指标分类及计算方法 1.系统指标-地质储量
➢ (探明)在评价勘探完成后,根据地质和工程资料的分析,所估算的储存在已知油气藏中的原始含油气总量;
计算方法
2.注水指标
计算方法
二、油田开发评价指标分类及计算方法
2.注水指标
二、油田开发评价指标分类及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复合驱吸水指数
2.注水指标
➢ 复合驱的化学体系含聚合物,聚合物具有黏弹性且降低渗透率,延长了压力恢复到平衡的时间,理论上测量静 压时关井时间应较水驱延长得更长,这样计算出真实的静压值,但实际生产上不允许关井太长时间,因而会出 现由于关井时间不够使水井静压偏高而油井静压偏低的情况;
4.注-采指标
计算方法
注采比:矿场统计法、物质平衡法…
二、油田开发评价指标分类及计算方法
定义
➢ 注水压差:注水井井底流压与静压的差值; ➢ 注水强度:单位有效厚度的日注水量; ➢ 注入倍数:注入地下的溶液体积占地质储量的倍数; ➢ 存水(聚)率:油田的注入量与产出量之差与注入量之比;
5.注-油指标
密制用指储 标
标
度程程 数量
度度
注
水
量
井 数 时 率
压 力
吸 水 指 数
物
能
质 生产 量
指井指
标
标
产 油 量
采 油 速 度
递 减 率
压 力
生 产 气 油 比
含 水 率
耗 水 指 数
注水-采油 子系统指
标
注 采 井 数 比
注 采 比
注 采 井 压 差
累 积 亏 空
注水-油藏 子系统指
标
油藏-采油 子系统指
0
-20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采出程度/%
二、油田开发评价指标分类及计算方法
定义
➢ 生产压差:静液面和动液面之差相对应的压力差; ➢ 采油(液)强度:单位油层有效厚度的日产油(液)量; ➢ 采油(液)指数:单位生产压差的油井日产油(液)量,它是表
示油井产能大小的重要参数; ➢ 采出程度:油田在某时间的累计采油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 ➢ 采收率:在一定的经济极限内,在现代工艺技术条件下,从油藏
计算方法
Wi
Qi N p Bo
Es
Qi Qw Qi
二、油田开发评价指标分类及计算方法 注入倍数与采出程度关系
5.注-采指标
注水开发油田进入中高含水开发期后:
采出程度,%
35
30
25
20
15
10
5
0
0
0.2
RaLgiW b
y = 21.393x + 12.065 y = 31.083x + 5.1456
砂岩
砾岩 碳酸 盐岩 泥岩 火山 碎屑岩
喷出岩
侵入岩
渗透性
高渗透 >500
中渗透 >50
低渗透 >10
特低渗 <10
油气水 产状 边水
底水
气顶
储集层 形态
层状
块状 不规则
状
储集空 间类型
孔隙型
裂缝型 双重 介质
地层压 力
正常 压力
异常 高压
异常 低压
原油 含气量 未饱和
饱和
过饱和
油藏 埋深
浅层 <1500
一、油藏分类
渤海构造油气藏类型
构造形成机制
油气藏代表
垂直应力
QHD32-6
挤压
BZ25-1S
拉张、挤压
QK17-2
拉张、沉积压实
QK18-1
压扭
JZ27-6
垂直应力
KL11-2
垂直应力、属重力构造
JZ21-1
拉张
BZ28-1
剪切
BZ34-1
发育构造单元 凸起、低凸起 凸起、主断裂下降盘 断层下降盘
陡坡带 走滑带 凹陷中部 凹陷 潜山 凹中隆、凸起倾没端
中深层 <2800
深层 <4000
超深层 >4000
润湿性 亲水型 亲油型
中性
天然驱 动能量
天然 水驱
气顶 驱动
溶解 气驱
弹性 驱动
重力 驱动
综合 驱动
变质岩
按孔隙度、储量、地层温度、地饱压差…
传统分类法+构造成因
油气藏名称 披覆构造 挤压构造 反转构造 滚动构造 牵引构造 底辟构造 沉积背斜
潜山 断鼻、断块
……
计算方法-储采比
二、油田开发评价指标分类及计算方法
6.采-油指标
Re—油田的最终采收率,%; Rs—稳产期采出程度,%; Ve—油田废弃时采油速度,%; Vi—油田稳产期末采油速度,%; Di—油田稳产期末的递减率,%
➢ 储采比小于10以后,稳产期结束后产量将以很快的速 度递减,初始递减率将大于14%;
气
油田地下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油田生产动态影响因素分析
地层压力
➢ 反应地层能力大小,判断注采比合理性及天然能力利用情况; ➢ 通常地层压力不宜低于饱和压力,否则造成原油脱气,渗流阻力增大,产能下降; ➢ 地层压力大幅度降低造成具有压敏地层渗透率降低,直接影响产能。
1.油藏压力
饱和压力
三、油田生产动态影响因素分析
标
注 水 压 差
注 水 强 度
注 入 倍 数
存 水 率
采采
生 产 压 差
油 ( 液) 强
油 ( 液) 指
采 出 程 度
储 采 比
度数
定义
二、油田开发评价指标分类及计算方法 1.系统指标-井网密度
➢ 油田(或区块)单位面积已投入开发的总井数即为井网密度; 计算方法-技术井网密度
没有考虑开发的经济效益
生产压差
三、油田生产动态影响因素分析
1.油藏压力
➢ 油井静压与流压之差; ➢ 生产压差越大,油井产量越高; ➢ 过大的生产压差,否则会造成油井压力急剧下降,油层脱气,气油比上升,产油量下降,开采条件恶化;
真实的静压近似等于已测得的水井静压加上测得的油井 静压的和的一半;
摘自《三元复合驱吸水指数和产液指数计算方法》-赵长
定义
二、油田开发评价指标分类及计算方法 3.采油指标-采油速度
➢ 采油速度为每年实际产油量占地质储量或可采储量的百分数; ➢ 生产气油比为油田月产气量与月产油量的之比;
计算方法
定义
二、油田开发评价指标分类及计算方法 3.采油指标-剩余储量产油速度
➢ 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是指油田当年的核实年产油量除以上年末统计出的油田剩余可采储量的值;综合反映出 在目前的开发系统(井网、注水方式、注采强度等)控制下油田开发效果的好坏;
计算方法
定义
二、油田开发评价指标分类及计算方法
3.采油指标-递减率
➢ 单位时间内的产量递减分数; ➢ 综合递减率:老井在采取增产措施情况下的产量递减速度; ➢ 自然递减率:老井在未采取增产措施情况下的产量递减速度;
计算方法
二、油田开发评价指标分类及计算方法
定义 ➢ 油田月产水量与月产液量的之比为含水率; ➢ 每采出1%的地质储量时含水率的上升值为含水上升率;
0.4
0.6
0.8
注入倍数
二、油田开发评价指标分类及计算方法 存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
5.注-采指标
存水率/%
其中:
100 80 60 40 20
ES
1 exp AS
DS
R Rm
6.689
DS LnR 0.186
5.854
AS 0.0476 LnR
Rm=10 Rm=15 Rm=20 Rm=25 Rm=30 Rm=35 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