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收信号放大电路图解读
pa85的电压放大电路

pa85的电压放大电路
PA85的电压放大电路
PA85是一种常见的小型放大器,它可以将小信号放大到更大的范围。
它也可以作为放大电路,用来放大电压。
在使用PA85进行电压放大时,我们可以使用一个非常简单的电路。
它由一个PA85、负反馈电路、两个电容器和一个电阻器组成。
图1给出了这个电路的示意图。
图1:PA85的电压放大电路
PA85的输入端给出的是一个弱信号,通常是0.5V,也可以是更小的电压。
输入端和负反馈电路之间的电容器C1将这个信号过滤,以便去除那些不必要的频率。
PA85的输出端根据输入端的信号大小,会放大一定的电压,由R1和R2调整。
我们可以通过调整R1和R2的电阻值,来控制PA85的输出电压。
最后,由C2将PA85的输出电压平滑,其中C2的电容量根据所需要的滤波器特性来确定。
PA85的电压放大电路可以实现高增益、低噪声以及低失真,同时它可以满足大多数应用的需求。
- 1 -。
TDA7050收音机放大电路图

TDA7050收音机放大电路图
无需外部元件的TDA7050低电压音频放大IC
TDA7050是一个低电压音频放大集成电路,可应用于连接耳机听音的小收音机、数码音频设备等,它可在单声道(桥接负载)或立体声模式下工作。
TDA7050无需外部元件,是一个独立完整的音频放大器,电源电压下降到1,6 V仍可工作,并具有极低的静态电流。
TDA7050主要参数:
电源电压范围:1.6~6.0V
静态电流:3.2mA (电源电压为3V时)
BTL输出功率:140mW (32Ω; VCC=3V; THD=10%)
立体声输出功率:35mW (32Ω; VCC=3V; THD=10%)
声道隔离度:40dB
音频放大综合增益:26dB
输出最高峰值电流:150mA
TDA7050单声道桥接负载(BTL)应用电路
TDA7050双声道立体声应用电路。
卫星接收机高频头电路原理

卫星接收机高频头电路原理高频头内部各组成部分的电路原理分别介绍如下。
1.低噪声前置场效应管放大器低噪声前置场效应管放大器由多级坊效应管放大器组成,它的输入端加入一个低损耗隔离器以获得较小的电压驻波比,同馈源相匹配。
低噪声前置放大器的组成方框图如下图所示。
下图为典型的三级低噪声场效应管放大器电路原理图,图中场效应管3个脚G、D、S分别为栅极、漏极和源极,放大器的工作点用三极管来稳定,栅极偏压由集成电路555振荡整流输出的约-3.5 V电压供给。
各级放大器的输入/输出端采用微带电路结构组成滤波匹配网络。
2.第一混频器第一混频器的作用是把低噪声放大器送来的卫星电视信号(如3.7~4.2 GHz)与本机振荡信号混频产生第一中频信号(称为降频信号)。
第一混频器按器件分有肖特基二极管混频和场效应管混频,现以肖特基二极管平衡混频器为例,说明其原理。
下图为采用微带结构的肖特基二极管平衡混频器。
图中,前置低噪声放大器输出的信号和第一本振信号分别从双分支定向耦合器的两个隔离端1和3加入,混合后由输出端2和4分别加到二极管VD1、VD2上,然后经过低通滤波器后输出中频信号,送入前置中频放大器。
低通滤波器由图4中的高频短路块和高阻抗的电感组成,其作用是把信号、本振及镜频信号滤除掉而让中频信号通过。
3.第一本振第一本振的作用是使在C频段时产生5.17 GHz左右的振荡频率,在Ku频段时产生10.25 GHz 左右的振荡频率,与低噪声放大器输出的卫星电视信号混频产生第一中频信号。
第一本振大多采用介质稳频场效应管或介质稳频双极型晶体管振荡器。
上图为介质稳频场效应管振荡器电路原理图,它由场效应管振荡器和介质稳频腔组成。
图中,场效应管栅极和漏极之间由电容Cl引入一定的反馈,构成所需频率的非稳频振荡电路,介质谐振器放在距场效应管输出端1/2λg处,调整它与带线间的距离,可以稳定频率。
介质谐振器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4.前置中频放大器(1)前置中频放大器的任务是把混频器输出的微弱中频信号放大,以便于传输。
AM调制与解调

海南大学高频电子线路课程合计报告小功率调幅发射机及超外差式调幅接收机设计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小功率调幅发射机一、系统设计发射机的主要作用是完成有用的低频信号对高频信号的调制,将其变为在某一个中心频率上具有一定带宽、适合通过天线发射出去的电磁波。
调幅发射机通常由主振级、缓冲级、中间放大级、振幅调制、音频输入和输出网络组成。
根据设计要求,载波频率f=4MHz,主振级采用西勒振荡电路,输出的载波的频率可以直接满足要求,不需要倍频器。
系统原理图如下图所示:图中,各组成部分的的作用如下:振荡级:产生频率为4MHz的载波信号。
缓冲级:将晶体振荡级与调制级隔离,减小调制级对晶体振荡级的影响。
放大级:增大载波输出功率。
AM调制级:将话音信号调制到载波上,产生已调波。
输出网络及天线:对前级送来的信号进行功率放大,通过天线将已调高频载波电流以电磁波的形式发射到空间二、各部分电路的具体设计和分析1、主振级主振级是条幅发射机的核心部件,主要用来产生一个频率稳定、幅度较大、波形失真小的高频正弦波信号作为载波信号。
该电路通常采用晶体管LC正弦波振荡器。
常用的正弦波振荡器包括电容三端式振荡器既考毕兹振荡器、克拉泼振荡器、西勒振荡器。
本级用来产生4MHz左右的高频振荡载波信号,由于整个发射机的频率稳定度由主振级决定,因此要求主振级有较高的频率稳定度,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振荡功率(或电压),其输出波形失真较小。
为此,这里我采用西勒振荡电路,可以满足要求。
西勒振荡器电路所示R i、R2、R4提供偏置电压使三极管工作在放大区,C3 起到滤波作用。
输出电路的总电容: C C2C3C4C5 C4 C5乙c2c3+c3c4+c2c4振荡频率------ ::4MHz2 3.14 J3.5 10-6(15 87.5) 10」2主振级电路图如下:图1.主振级电路图主振级输出波形:12「L i(C「C5)图2.主振级输出波形输出频率:頻率计-XFC1图3.输出频率2、缓冲级为了减少后级对主振级振荡电路振荡频率的影响,米用缓冲级。
微弱信号放大电路设计

微弱信号放大电路设计1. 引言微弱信号放大电路是一种常见的电子电路设计,用于将输入信号放大到足够大的幅度以供后续处理或分析。
本文将详细讨论微弱信号放大电路的设计原理、常用电路结构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2. 设计原理在微弱信号放大电路设计中,主要考虑的是信号放大的增益和电路的噪声特性。
通常情况下,微弱信号放大电路采用放大器作为主要元件,通过控制放大器的增益来实现信号的放大。
2.1 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放大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子器件(如晶体管、运放等)的非线性特性,将输入信号的小幅度变化转化为输出信号的大幅度变化。
放大器通常由输入级、中间级和输出级组成,其中输入级负责将输入信号转换为小幅度变化的电压,中间级将小幅度变化的电压放大到一定程度,而输出级则进一步放大并驱动负载。
2.2 增益和频率响应在微弱信号放大电路设计中,增益和频率响应是两个重要的参数。
增益表示电路将输入信号放大的倍数,通常以分贝(dB)为单位表示。
频率响应则描述了放大器对不同频率信号的放大程度,一般以频率-增益图形式表示。
3. 常用电路结构微弱信号放大电路可以采用多种不同的电路结构,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结构。
3.1 基本放大器电路基本放大器电路是最简单的放大器结构,包括输入电阻、输入耦合电容、放大器和输出耦合电容。
这种电路结构适用于较低频率的信号放大。
3.2 双射极放大器双射极放大器是一种常用的放大器结构,具有高的增益和宽广的频率响应。
它由两个共射极晶体管组成,通过负反馈来提高线性度和稳定性。
3.3 差分放大器差分放大器由两个双射极晶体管组成,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和共模抑制比。
差分放大器常用于抗干扰要求较高的放大场合。
4. 注意事项在设计微弱信号放大电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4.1 输入信号的幅度微弱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入信号幅度通常较小,需要选择合适的放大倍数以保证输出信号的可靠性。
4.2 电源噪声和干扰电源噪声和干扰可能会影响放大器的性能,设计时应注意选择低噪声的电源和合适的滤波电路来抑制噪声和干扰。
第2章 射频小信号放大器电路

ABA52563是Agilent公司生产的宽带放大器电路芯片 ABA51563、ABA52563、ABA53563之一,工作频率 范围为DC~3.5GHz,增益为21.5dB,在整个工作频 率范围电压驻波比(VSWR)<2.0,输出P1dB为9.8dBm, 噪声系数为3.3dB,电源电压为5V,电流消耗为35mA。 ABA52563采用SOT-363/SC70封装,各引脚端功能如 下:引脚端Input为信号输入端,Output&Vcc为输出和 输出级电源电压引脚端,Vcc为前级放大器电源电压输 入端,GND1/2/3为地。
2)电作用转换成机械效应。在压电陶瓷片的极板上加 一电压u,则在陶瓷介质内建立起电场,在电场力的作 用下,陶瓷介质将发生极化并产生机械变形(伸长或收 缩)。当u的极性改变时,介质极化及机械变形的方向 也改变。 设u为某一频率的交流信号,则压电陶瓷片也按同一频 率伸缩,形成机械振动,u愈大,则振动愈强。压电陶 瓷片的机械振动有一个固有频率。如果所加电压u的频 率正好等于其固有频率,则很小的u就可使压电陶瓷片 发生很强的机械振动,即压电陶瓷片处于共振状态(谐 振状态)。
图2.33二端陶瓷元件的等效电路
图2.34二端陶瓷元件等效阻抗的频率特性
(3)三端陶瓷元件 三端陶瓷元件的结构与符号如图2.35所示,由两片陶 瓷片A和B用导电胶粘合起来,由粘合面 引出的端子作为公共端,而由另两面引出的端子分别 作为输入端和输出端。 输入信号u加在A片上,它将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并产 生机械振动。机械振动通过粘合面传到B片上,又将机 械能转换成电能,输出给外接负载RL。同样,当信号 频率与陶瓷片固有的机械振动频率相等时,形成共振。 共振状态可形成强的电流,提供最大的电流到外部电 路。在共振的条件下,输出和输入信号间可能是同相 位,也可能有180°的相位差,与A、B陶瓷片的粘合 面有关。
共射极放大电路图解法

iC/mA iC/mA Q1 Q Q2 IC
O
晶体管进入 饱和区工作, 造成饱和失真。
适当减小基 极电流可消除 失真。
t O
O
uCE/V uCE/V
uO
UCE
t
iC/mA
若Q设置过低, iB/mA
Q
O O
晶体管进入 iB/mA 截止区工作, 造成截止失真。 适当增加基 极电流可消除 失真。 Q t
O O
uCE/V uCE/V UCE uO
O
ui t UBE
uBE/V uBE/V
t
如果Q设置合适,信号幅值过大也可产生失真, 减小信号幅值可消除失真。
20mA
B
20 UCE/V
直流负载线
2. 图解分析
iC/mA iC/mA Q1 Q IC
O
iB/mA
iB/mA
Q2
iC
t O O
UCE t
ib
IB
O
Q
RL=
uCE/V uCE/V
uo
t
O O
UBE t
ui
uBE/V uBE/V
由uO和ui的峰值(或峰峰值)之比可得放大电路的 电压放大倍数。
3. 非线性失真 如果Q设置不合适,晶体管进入截止区或饱和区工 作,将造成非线性失真。
11.5.2 图解法 1. 交流负载线 IC/mA 交流负载线反映 C 4 动态时电流 iC和电 A 压uCE的变化关系。 3
交流负载线 80mA 60mA
交流负载线斜率
RL 因 为RL RC , 所以
交流负载线比直 流负载线更陡。
tanα
1
2
1
射频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射频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一、射频电路组成和特点:普通手机射频电路由接收通路、发射通路、本振电路三大电路组成。
其主要负责接收信号解调;发射信息调制。
早期手机通过超外差变频(手机有一级、二级混频和一本、二本振电路),后才解调出接收基带信息;新型手机则直接解调出接收基带信息(零中频)。
更有些手机则把频合、接收压控振荡器(RX—VCO)也都集成在中频内部。
RXI-PRXQ-PRXQ-N(射频电路方框图)1、接收电路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接收时,天线把基站发送来电磁波转为微弱交流电流信号经滤波,高频放大后,送入中频内进行解调,得到接收基带信息(RXI-P、RXI-N、RXQ-P、RXQ-N);送到逻辑音频电路进一步处理。
1、该电路掌握重点:(1)、接收电路结构。
(2)、各元件的功能与作用。
(3)、接收信号流程。
电路分析:(1)、电路结构。
接收电路由天线、天线开关、滤波器、高放管(低噪声放大器)、中频集成块(接收解调器)等电路组成。
早期手机有一级、二级混频电路,其目的把接收频率降低后再解调(如下图)。
(接收电路方框图)(2)、各元件的功能与作用。
1)、手机天线:结构:(如下图)由手机天线分外置和内置天线两种;由天线座、螺线管、塑料封套组成。
塑料封套螺线管(外置天线)(内置天线)作用:a)、接收时把基站发送来电磁波转为微弱交流电流信号。
b)、发射时把功放放大后的交流电流转化为电磁波信号。
2)、天线开关:结构:(如下图)手机天线开关(合路器、双工滤波器)由四个电子开关构成。
900M收收GSM900M收控收控900M发控GSM900M发入GSM(图一)(图二)作用:其主要作用有两个:a)、完成接收和发射切换;b)、完成900M/1800M信号接收切换。
逻辑电路根据手机工作状态分别送出控制信号(GSM-RX-EN ;DCS- RX-EN ;GSM-TX-EN ;DCS- TX-EN ),令各自通路导通,使接收和发射信号各走其道,互不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