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晕轮征在肺单发结节中的意义
肺特殊CT征象

1、串珠样隔征
就是肺转移瘤得HRCT表现,不规则、结节状增厚得 小叶间隔代表肿瘤细胞在毛细血管及淋巴管内不规 则、膨胀性生长及继发得周围间质水肿和纤维化。
CT表现——在HRCT上出现在肺野周边部或外1/3得肺内小叶间隔 得不规则结节状增厚。
意义——此征高度提示肺转移瘤,被认为就是肺转移瘤最特异性得 CT表现,但结节病及先天性肺小叶周围纤维化也可出现 此征,要注意鉴别。
周围型肺癌
7、横S征(反S征)
右肺门肿块时上叶不张,水平裂上移呈凹面向下得弧 形影,与肺门肿块得凸面向下得下缘相连呈反S形。
CT表现——在后前位X线胸片及CT上都可以见到。右肺上叶 不张时水平裂弧形弯曲上移,上叶密度增高,纹 理聚集,严重时可以类似纵膈增宽或向上压缩状 如帽尖,当一个较大得肺门肿块出现。
肺CT发现小结节一定要测量大小,很有意义!
小结节良性可能性大,较大结节则倾向恶性
直径<5mm结节仅1%为恶性(动态观察)
(有一项研究表明,没有一例小于5mm得结节就是恶性得)
直径5~10mm者25%~30%为恶性
CT扫描检出肺内小结节处理建议原则
1、直径≥10mm肺结节,应行行增强CT、肺活检或手术治疗 2、直径5~9mm不具有Ca征象得为不能定性结节,3、6、12、
小叶间隔
小叶边缘系由结缔组织构成得小叶间隔,从(肺)内带一直 延伸到胸膜下。正常得受检者肺边缘部只可见少数小叶 间隔,而且不十分显眼。
小叶中心区
小叶中心区由小叶动脉和支气管分支构成,(HRCT图象 上)可以呈线状、分支状、逗点状不透光区,距边缘约510mm,即使(相应得)小叶间隔显示欠佳得时候也常可 见。正常得小血管延伸向胸膜下,但就是小支气管常无法 显示。肺静脉分支有时在小叶边缘可以看到。
晕轮征-中文版

Cutaneous Kaposi sarcoma in a 34-year-old homosexual man with AIDS. Thin-section CT scan shows multiple hemorrhagic pulmonary nodules with an associated halo sign. Radiographics. 2001;21:825-837.
IPA and halo sign
病理与影像学关联:病灶中心坏死部分在CT 上表现为结节影,病灶周围的出血灶或出血性 梗塞灶在CT上表现为磨玻璃晕轮。 IPA的CT特征为早期多个1~3cm大小的结节影, 周围有晕轮现象。 后期,结节影增大并最终形成表现为新月征的 空洞。
IPA and halo sign
Angioinvasive aspergillosis in a 42-year-old man with 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 (a) Chest CT scan (lung window) reveals a 2-cm nodular lesion with a wide halo of ground-glass attenuation representing adjacent hemorrhage. (b) Photograph of a cut section of the lung demonstrates a rounded tan nodule, a finding that is consistent with pulmonary infarction. (c) Low-power photomicrograph (original magnification, x40; hematoxylin-eosin stain) shows vascular invasion by Aspergillus species (arrows).
肺曲霉菌病救治2例

肺曲霉菌病救治2例回顾性分析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07年确诊的2例肺曲霉菌病救治资料,探讨肺曲霉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方法,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标签:肺曲霉病;肺痰病;诊断肺曲菌病是一种由丝状真菌引起的慢性霉菌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常继发于长期免疫功能低下及菌群失调的患者,易误诊,待确诊后再治疗往往已失去良好的治疗时机,病死率较高。
现将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2007年确诊的2例肺曲霉菌病救治资料回顾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1,男,69岁,因全身皮疹2个月,咳嗽、咳痰、发热10 d,于患者入院前4 d饮酒后受凉,出现发热、寒颤、体温达40℃。
在社区门诊予抗生素治疗(具体药名不能提供)。
同时咳嗽、咳黄黏痰,痰量多。
治疗3d效果不佳,每日仍发热。
加重伴呼吸困难1d,胸痛,周身湿冷,大汗,不能平卧。
为求进一步诊治曾先后于2家社区门诊就医,2007年11月17日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急诊科。
病程中,已1周未正常进食,大小便正常,无肝炎、结核病史。
辅助检查:11月17日胸部MSCT平扫(16排)双上肺散在团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界模糊,部分内见支气管像。
双肺纹理稍增强,双侧支气管未见确切狭窄征象,纵隔内见数个增大的淋巴结影,大者短径约为1.0 cm。
血常规:WBC:38.7×109/L,N:77.2%,LT:331×109,心肌标志物CK 47 mmol/L,CK-MB:0,Tpn-I:0.08μg/L。
血气:pH7.032,PC0217.4 mmHg,PO 276.7 mmHg,HC03-4.5 mmol/L。
血糖16.9 mmol/L,尿糖++++,心电图示窦速,大致正常。
19日做痰一般菌培养、真菌培养,22日回报烟曲霉菌生长。
及时应用两性霉素B联合伊曲康唑针剂抗真菌治疗。
至27日共做6次痰培养均有烟曲霉菌生长,27日查CT示双肺病变符合肺曲霉菌病,范围略缩小,行支气管镜检查,取灌洗液培养。
常见胸部CT征象

细胞替代的状态。 CT表现:形态与大小不一的很高密度影,边界 多不清楚,累及大叶时叶间裂处清楚;透过其 中不能见到肺纹理;有时可见空气支气管征。 可见于:普通肺炎性疾病、肺结核、肺创伤、 肺不张、肺肿瘤。
CT征象四:肺实变影
CT征象五:结节与肿块
肺内孤立性结节:肺实质内一个不伴有肺门或
CT征象十五:空泡征
CT征象十五:空泡征
CT征象十五:空泡征
CT征象十五:空泡征
CT征象十五:空泡征
CT征象十六:支气管截断征
CT征象十六:支气管截断征
CT征象十七:血管造影征
血管造影征:增强扫描 前可见病变以肺叶,肺段分 布,呈楔形的实变,病变尖 端指向肺门;外围与胸膜相 连,密度均匀一致,边缘平 直,也可以稍外凸或内凹, 无支气管充气征;增强扫描
CT征象十三:支气管血管集束征
恶性肿瘤血管集束征阳性率较高。 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程度间接预示肺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10mm周围型肺癌绝大多数没有支气管血管集束征。 >10mm以上的周围型肺癌出现支气管血管集束征机会增加。 随着肺癌病理分期的提高,出现支气管血管集束征的比例增高。 支气管集束征在瘤体的4个象限均可以出现,但以肺门和外周
CT征象十四:胸膜凹陷征
CT征象十四:胸膜凹陷征
CT征象十四:胸膜凹陷征
CT征象十五:空泡征
空泡征为肿瘤内小的低密度影,大小多为2-3mm,1个或多 个,CT扫描仅限于1-2个层面见到,边缘光滑。
病理基础:空泡征是未闭塞的小支气管或肺泡,主要原因
同支气管空气征一样,为癌细胞呈伏璧生长,部分肺泡腔和 细支气管未被肿瘤组织填充,再加上肿瘤内的纤维组织或瘢 痕组织的牵拉而扩张,常常为气肿状态 空泡征多见于腺癌,尤其是肺泡癌。
放射科主治医师(呼吸系统)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放射科主治医师(呼吸系统)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X型题 2. A1型题1.类风湿性关节炎伴肺部受累表现为A.常见于女性B.胸腔积液C.两肺门周围蝴蝶状实变阴影为特征性表现D.可出现空洞性肺结节E.肺病变可出现于关节症状之前正确答案:B,D,E解析:胸腔积液是类风湿性肺病最常见的表现;类风湿性肺结节可形成空洞,可单发或多发;肺病变多发生于关节症状之后,也可出现于关节症状之前。
类风湿性关节炎肺部受累者男性多于女性,肺门周围蝴蝶状实变阴影并非此病特征表现。
知识模块:呼吸系统2.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胸片有以下特点A.肺部游走性斑片状浸润影或间质性改变B.肺门淋巴结肿大C.胸腔积液D.心包积液E.胸膜钙化正确答案:A,C,D解析:肺部浸润最常波及两侧肺底,呈斑片状、间质性改变并经常游移,小到中等量的胸腔积液多见,多为双侧且可自行吸收,系统性红斑狼疮易侵犯心包及心肌。
知识模块:呼吸系统3.下列肺挫伤的诊断要点,正确的是A.胸痛、咯血、呼吸急促B.肺内大片状或斑点状密度增高影C.液气胸D.肺部阴影需2周以上时间才能完全吸收E.肺段或肺叶不张正确答案:A,B,C,E解析:肺挫伤2周以内可完全吸收。
知识模块:呼吸系统4.可能导致气胸的原因是A.胸部手术B.胸部穿刺C.胸壁贯通伤D.胸痛E.无明显原因解析:胸部手术、胸部穿刺及胸壁贯通伤可使空气进入胸膜腔,引起气胸;临床多见的自发性气胸是无明显原因的气胸。
胸痛是气胸的主要临床表现,而并非其原因。
知识模块:呼吸系统5.慢性肺气肿常见的X线征象包括A.肺纹理增多、扭曲B.双侧膈面上抬C.肺动脉高压D.肋间隙增宽E.双侧肺野透亮度增加正确答案:A,C,D,E解析:慢性肺气肿胸腔内压力增高,双膈面低平、活动度降低。
知识模块:呼吸系统6.主要分布于中纵隔的肿瘤有A.心包囊肿B.霍奇金病(Hodgkindisease,HD)C.神经源性肿瘤D.支气管囊肿E.畸胎瘤正确答案:A,B,D解析:畸胎瘤多发生于前中纵隔,神经源性肿瘤多发生于后纵隔脊柱旁沟内。
【影像基础】肺部CT反晕征(环礁征)的影像学意义

【影像基础】肺部CT反晕征(环礁征)的影像学意义反晕征是指在高分辨CT上发现的一种具有特征性的征象。
具体表现为病灶中心呈磨玻璃样密度影,周围表现为环状或新月形高密度条带。
英文为:Reversed halo sign(反晕征),fairy ring(仙女环征),atoll sing(环礁征)。
Fleischner学会在2008年将此征统一命名为反晕征。
病理机制组织学上可见肺泡管和肺泡内有肉芽组织性息肉,镜下为纤维母细胞增生,乃系肺泡内渗出物的机化所致,而肺结构仍保持完好,无破坏。
这些纤维母细胞处于同一时期,含极少炎性细胞。
病变特征性地呈周围性或支气管周围分布,下肺叶更易受累。
病变的大小、范围不同,可从数厘米至占整个肺叶。
密度可从毛玻璃样到实变,在实变区内常可见气管支气管相及轻度柱状支气管扩张。
这些致密影有游走趋向,即使未做任何治疗,病灶的位置、大小亦可有变化。
尽管使用抗生素,数周后,病灶仍可增加。
意义1996年Voloudaki等最早报道反晕征见于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Voloudaki等认为,组织学上中心磨玻璃样密度与肺泡间隔的炎症(肺泡腔内的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血浆细胞及某些巨细胞对肺泡间隔的炎性浸润)和细胞残骸的范围一致,环形或新月形周围的气腔实变与肺泡管内机化性肺炎的范围一致。
随后Kim等专家发现19%的隐源性机化性肺炎患者肺部CT具有反晕征,因此反晕征被认为是隐源性机化性肺炎的特异性征象。
后来,被发现与多种临床疾病有关,包括感染性疾病、非感染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
常见的出现反晕征的感染性疾病包括结核、侵袭性真菌性肺炎、地方性真菌感染性疾病(副球孢子菌病)、卡氏肺囊虫肺炎、细菌性肺炎。
常见的出现反晕征的非感染性疾病包括结节病、肺水肿;肺腺癌、转移癌等肿瘤疾病。
肺小叶、实质征象、气道征象、血管征象和胸膜征象等肺部CT征象表现及鉴别诊断

肺小叶、实质征象、气道征象、血管征象和胸膜征象等肺部CT征象表现及鉴别诊断胸部CT扫描是胸科医师可利⽤的重要的成像⽤式之⽤。
尽管胸部X光片可用于初始检查,但其图像分辨率低,对肺间质性病变和肺⽤管疾病等,其用途有限,胸部⽤分辨率CT扫描的应用广泛。
肺⽤叶(SPL)是肺的解剖功能基本单位,肺⽤叶的基本结构及其在⽤分辨率CT 扫描图像上的影像表现。
SPL是肺亚节段⽤平的基本单位,周围有纤维隔,称为⽤叶间隔。
SPL是不规则的多边型,⽤⽤约为1 - 1.25cm,包含约12个肺腺泡。
肺泡由呼吸性细⽤⽤管供应,构成参与⽤体交换的⽤肺单位。
“⽤叶状”细⽤⽤管(前末梢或末梢细⽤⽤管)、伴发的肺⽤动脉和⽤⽤管⽤管周围间质内的中央淋巴管构成SP的⽤叶中⽤或核⽤结构。
肺静脉和淋巴管流⽤胸膜下丛,包含在小叶间隔内。
A正常⽤叶;B癌性淋巴管炎;C结节病;D淋巴管肌瘤病图3. A癌性淋巴管炎;B结节病;C淋巴管肌瘤病HRCT扫描能够识别出SPL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叶实质、⽤叶中⽤结构和⽤叶间隔,这些结构可因不同的疾病而产生差异,形成不同的模式。
⽤些模式已被描述为影像的“征象”,如树芽征,铺路征和头芝⽤头征,⽤其他已被用来描述与特定疾病相关的病理。
例如,淋巴管癌病表现为⽤叶间隔平滑或呈珠状增厚,结节病表现为不规则的淋巴管周围型分布,淋巴管平滑肌瘤病表现为⽤叶囊肿形成(图2,3A-D)。
根据病变的解剖部位分布特点,胸部CT征象,可⽤致分为四部分:实质征象、⽤道征象、⽤管征象和胸膜征象。
实质征象图4.空⽤新⽤征,表现为部分含⽤的新⽤状透光区并不透光实质部分空⽤新⽤征:空⽤新⽤征被描述为⽤个完整或部分含⽤的新⽤状透光区并不透光的实质部分(图4),该征象与侵袭性曲霉菌感染密切相关。
曲霉菌菌丝侵⽤肺⽤管,引起动脉⽤栓形成、肺梗死和周围出⽤。
空⽤新⽤征透光区是坏死中⽤与周围不透光的出⽤组织分离的结果。
临床上,空⽤新⽤征出现标志着疾病的恢复阶段,预示着良好的预后。
CT上肺孤立性结节或肿块的鉴别诊断

CT上肺孤立性结节或肿块的鉴别诊断一、定义:孤立性肺结节(SPN)通常是指在胸部X线或CT检查中见到的一个局灶性阴影,满足以下标准:(1)边界相对清楚。
(2)由肺或至少部分由肺包绕。
(3)形态上大致呈球形。
(4)直径等于或小于3cm。
直径大于3cm的病变称为肿块,这个标准也用来区分T1期(直径3cm或以下)和T2期(直径大于3cm)肿瘤。
二、通过临床评价鉴别。
1. 临床病史资料对孤立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有帮助。
2. 肺癌的高危因素包括:吸烟史、年龄超过40岁、职业暴露史(如石棉)、肺纤维化、同时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肺气肿、肺癌家族史。
3. 近期旅行史,结核菌或真菌皮肤试验阳性,或存在其他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使良性SPN 的可能性加大。
4. 在年龄小于30岁的患者中,由肺癌形成的SPN是非常罕见的。
5. 在胸外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出现SPN,可能是转移瘤、原发性肺癌或者良性病变。
(1)黑色素瘤、肉瘤、睾丸癌,肺内出现SPN时,发生转移瘤的可能性是支气管癌的2倍。
(该三者容易肺转移)(2)有头颈部、膀胱、乳腺、宫颈、胆管、食管、卵巢、前列腺、胃等肿瘤病史的SPN 患者中,原发性支气管癌是肺转移瘤的3倍以上。
(3)在有其他类型肿瘤的患者中,肺转移瘤和肺癌的可能性大致相等。
三、影像学评估(一)形态特征。
1.大小(1)直径0.5~1cm的SPN恶性可能约为35%,直径1.0-2cm的SPN恶性可能约为50%,直径大于2cm的SPN恶性可能为85%以上。
(2)即使是非常小的病变也可能是肺癌。
2.位置(1)约2/3的肺癌发生在肺上叶,右肺上叶最常受累。
(2)表现为SPN的转移瘤常常在位于胸膜下或肺外周1/3/。
转移灶的2/3出现在肺下叶。
3.边缘特征(1)边缘清晰:结节与肺组织交界面(瘤-肺界面)分界清楚、明确,轮廓如同铅笔所画。
(2)边缘模糊:由于结节边缘常有多种病变相互交织,导致瘤—肺界面欠清晰或不清晰,不能将结节轮廓从肺野内用一条细线截然勾勒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57·
和转移性肺肿瘤。支气管肺泡细胞癌常显示一个单发结节 伴毛玻璃样改变,支气管肺泡细胞癌中的毛玻璃影的形成 是由于肿瘤细胞呈伏壁式生长,肿瘤通过肺泡壁扩散到远 端气腔,肺泡被黏液和细胞碎片充填。淋巴瘤或移植后淋巴 增生疾病。病灶的晕轮征代表周围间质被较低密度的肿瘤 细胞浸润161。
对肺单发结节(SPN)的定性诊断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 难点及热点。近年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尤其是CT技术的 进步,对SPN的CT征象有了越来越多的新发现。通过对 这些CT征象的研究分析,对SPN的良恶性有了更多、更 好的鉴别诊断方法。晕轮征指肺部CT上表现为结节样改 变.其周边可见密度略低于结节密度,而又明显高于肺实 质密度.呈毛玻璃样改变。本文通过收集的影像学资料来 分析晕轮征在肺单发结节中的意义。
【3】 李春平,周燕发.肺良性结节HRCT病理对照研究【J】.
临床放射学杂志,1996。15(3):156—159.
【4】4
Zinck SE,Leung AN,Frost M,et a1.Pulmonary erypto—
coccosis:CT and pathologic findings[J].J Comput Assist
CT晕轮征也可由于肺部感染的炎性浸润所引起.包括 隐球菌、单纯疱疹病毒肺炎和巨细胞病毒肺炎等。有报道显 示肺部结节伴CT晕轮征见于3/1l肺隐球菌患者。组织学检 查显示毛玻璃区域代表肉芽肿炎症141。单纯疱疹病毒和巨细 胞病毒在免疫缺陷者可引起间质性肺炎、出血性结节和弥 漫性肺泡损伤.主要表现毛玻璃样改变和(或)局灶实变,伴 CT晕轮征的结节很少见。嗜酸性粒细胞疾病包括寄生虫感 染(如血吸虫)、单纯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Loeffler综合 症)或特发性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在薄层CT上可显示晕 轮征.在这些疾病中.CT晕轮征的毛玻璃样改变是通过嗜酸 性粒细胞和其他炎症细胞的肺部浸润引起151。
表1 良恶性肺单发结节晕轮征的显示情况【H(%)】
男性,67岁,右侧胸部隐痛2月入院。外院行止规的抗炎治疗两周 无效,人院后查痰脱落细胞学检杳及肿瘤指标.痰细菌真菌培养均 为阴性,无吸烟史;肺部听诊无阳性体征;手术病理证实为右上肺细 支气管肺泡癌
图1 右上肺细支气管肺泡癌
轮征的显示情况无统计学差异.恶性结节晕轮征的显示率 未明显高于良性病变。
结
果
共收集肺单发结节病例60例,其中男26例,女34例; 年龄34.76岁。平均年龄57.6岁。良性病例28例。恶性病例 32例.CT晕轮征病例共12例,总发生率为12/60(20%)。其 中良性病例中4例.恶性病例8例。良恶性单发结节晕轮征 的显示情况如表l。
卡方检验r=1.0714,P=0.3006>0.05,提示良恶性结节晕
【参考文献】
【l】 Kuhlman JE.Fishman EK,Siegelman SS.Invasive pul·
monary aspergillosis in acute leukemia:characteristic findings on CT,the CT halo sign,and the role of CT in
毛玻璃的晕轮病理上代表肺出血、肿瘤浸润或非出血炎 症过程。在侵袭性肺曲霉病(invasivepulmonary aspergillosis, lPA)患者中.其病理基础是肺曲霉菌侵犯肺部小血管.导致 肺实质出血性梗死,早期病灶中心坏死结节被出血区嗣绕, 后者在高分辨CT上表现为“晕轮征”.尤其是在骨髓移植等 患者中出现此征时应高度怀疑此病。有l组研究报告显示. 92%粒细胞缺乏患者继发肺曲霉病时.早期高分辨CT可见 晕轮征特征性改变。通过肺H{血引起的CT晕轮征也可见于 Wegener肉芽肿、肺子宫内膜异位伴月经性出血和葡萄胎。 来自于高血管肿瘤的转移瘤如血管肉瘤、绒癌、骨肉瘤和黑 色素瘤能显示晕轮征.主要是由于肿瘤周围的新生组织的 脆性增加所导致的出血。
表2 良恶性单发结节晕轮征的具体病因
具体病因 细支气管肺泡癌(见图1) 腺癌 错构瘤(见图2) 腺瘤样异形增生 坏死结节 巨细胞癌
病例数
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收集本院于2004~2008年间经 手术病理证实的所有肺单发结节病例。肺单发结节是指胸 片或CT上单个直径小于3 cm.边界清楚的圆形或卵圆形阴 影.周同完全被肺组织包绕.无肺不张,无肺门淋巴结肿大 或胸腔积液.通常无症状。CT扫描仪为GE light speed.扫描 方式为平扫和增强,层厚5一10 mm,层距5—10 mm。统计学 取a--O.05水准,用SPsS 15.0软件包做卡方检验。
在良性结节中,2例错构瘤。l例腺瘤样异形增生,l例 坏死结节。在恶性结节中.4例细支气管肺泡癌,3例腺癌,l 例巨细胞癌。良恶性单发结节晕轮征的具体病因见表2。 通讯作者:时国朝E-maih shiguochao@hotmail.corn
万方数据
女性.6l岁.体检发现左上肺占位,无胸闷、胸痛.无咳嗽
Tomogr,2002,26(3):330—334.
【5】Pinto PS.111e CT Halo SignIJ].Radiology,2004,230(1):
109一110.
[6】6
Lee YR,Choi YW,Lee KJ,et a1.CT halo sign:the
spectrum of pulmonary disease[J].Br J Radiol,2005,78
early diagnosis[J].Radiology,1985,157(3):61 1-614. 【2】 Gaeta M,Blandino A,Scfibano E,et a1.Computed tomo-
gcaphy halo sign in pulmonary nodules:frequency and di- agnostic value【J].J Thorac Imaging,1999,14(2):109一 113.
关于CT晕轮征的意义,存在着较大的争议。CT晕轮征 首先被报道于肺曲霉菌病.被认为是肺曲霉病的特征性影 像学改变…。Gaeta等I≈报道晕轮征在SPN中出现率较低,约 7%.大多为恶性。可出现于多种恶性病变中,不能作为特异 性诊断征象。李春平等f3】报道肺良性结节中60%出现晕轮 征.其中结核瘤中60%有晕轮征。近年的l临床实践显示,其 他的病理状态如感染、肿瘤和炎症性疾病也可有晕轮征的 表现。
图2错构瘤
讨
论
对SPN的定性诊断一直是临床工作中的难点及热点。 在日常下作中对SPN良恶性的影像诊断主要依靠对病灶的 形态、边缘、CT增强后强化的程度等几个方面。良性病变多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8卷第6期
边界光整、无分叶、毛刺等影像征象.增强扫描呈轻度以下 强化。恶性病变边界毛糙,可以出现分叶征、血管切迹征、脐 凹征、胸膜凹陷征、毛刺征等,CT增强后强化程度呈中重度 强化。
·656·
J Diagn Concepts Pract 2009.V01.8,No.6
·研究报道·
CT晕轮征在肺单发结节中的意义
欧兆荣. 时国朝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科。上海200025)
关键词:晕轮征;肺单发结节;CT
中图分类号:R734.2;R814.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870(2009)06—0656—02
从我们的资料来看,晕轮征不能作为肺曲霉病的特异 性X表现.相反在有晕轮征病变中.恶性病例高达66.7%.特 别是细支气管肺泡癌达4例,占所有晕轮征病例的33.3%, 腺癌3例.巨细胞癌1例。因此也提示我们在临床中遇到 SPN患者,特别存在晕轮征的病例时,应考虑到恶性病变的 可能.特别是细支气管肺泡细胞癌的可能,应结合其他的影 像学特征以及实验室等相关的检查进一步来明确。以免耽 误患者的病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933):862-865.
(收稿13期:2009.06.15)
(本文编辑:邵文龙)
欲订阅2010年《诊断学理论与实践》杂志者.可向当地邮局或直接向本刊编辑部订阅。 本刊邮发代号:4—687。本刊欢迎来稿.欢迎订阅,欢迎批评指正。
万方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