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肺结节CT增强鉴别

合集下载

3.肺结节CT增强鉴别

3.肺结节CT增强鉴别

CT增强鉴别肺结节性质第一个问题:恶性肿瘤、炎性结节和结核及其他肺良性结节强化的峰值(PH)最大幅度.第二个问题:恶性肿瘤、炎性结节和结核及其他肺良性结节强化的峰值(PH)到达的时间。

第三个问题:恶性肿瘤、炎性结节和结核及其他肺良性结节强化的时间增强曲线。

第四个问题:肺恶性肿瘤及炎性结节强化程度的模式。

看下边的图片:(图示一肺腺癌结节,呈椭圆形,其最大经2.1公分,边缘有分叶。

左上图是平扫,CT值22.10HU;右上图是增强后35秒,CT值58.05HU;左下图是增强后75秒,CT值62.39HU;右下图为增强后135秒,CT值28.11HU. PH:40.29HU)上图:为一炎性结节。

增强前CT值44HU;注入造影剂后19秒CT值55.2HU;注入造影剂85秒后CT值79.3HU.下图:也系一炎性结节。

平扫值CT39.7HU;动脉早期增强值CT118.3HU;90秒钟后达峰值,CT 值131HU;强化值91.7HU.(上图为错构瘤患者,女性,51岁。

因体检就诊。

整个扫描过程没有强化。

平扫的周边可见弧形钙化)(上图一39岁女性患者,轻微咳嗽。

病理结果为良性肿瘤。

左上肺为平扫,右上肺为增强动脉期,左下为静脉期,右下为延迟后扫描。

此病变的强化峰值始终小于20HU,从图片上看,整个病变过程仅有轻微强化。

)(结核瘤,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后呈环形强化,而且幅度不大。

)从上述图中,我们发现:肿瘤和炎性结节有明显的强化;良性结节和结核强化不明显;在肺错构瘤,一般无强化。

恶性肿瘤和炎性假瘤为什么强化?炎性假瘤使小动脉扩张、肺癌使肿瘤细胞产生血管生成因子诱发新生血管,所以两者均可强化。

这也就是用增强来鉴别肺结节的一个原因。

但是怎样鉴别肿瘤和炎性结节,在大量的病例中,有人做了大量统计,认为:炎性肿块重度强化,CT值增高60HU 以上;在肺癌中度强化,CT值增高在20~60HU之间;肺结核强化程度比较差,CT值增高一般小于20HU;某些良性结节如错构瘤不强化。

肺结节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结节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肺结节病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结节病(Sarcoidosis):概述Ø结节病:多系统受累的肉芽肿性疾病,以非干酪样肉芽肿为特征。

Ø病因:不明,可能与环境和遗传因素有关。

Ø年龄:均可,40岁以下多见,高峰为20-29岁。

Ø性别:女稍多于男。

Ø临床表现:肺部影像学表现明显而症状轻微;可无症状;咳嗽、咳痰、气道高反应性、呼吸困难、易疲劳、盗汗、体重下降、结节性红斑等。

Ø Kevim试验阳性、ACE、血/尿钙升高。

Ø几乎所有器官均可受累,90%累及肺、纵隔及肺门淋巴结。

Ø 病理:•非干酪样肉芽肿:中心 :组织细胞、上皮细胞、多核巨细胞;周围:淋巴细胞、浆细胞、成纤维细胞、胶原; 沿淋巴道分布 。

•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胶原和蛋白多糖形成的致密带可包裹肉芽肿,导致纤维化。

结节病:概述双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呈土豆状ü胸内淋巴结肿大。

ü肺内浸润。

ü支气管病变。

ü胸膜病变。

肺结节病:胸内淋巴结肿大p双肺门对称性淋巴结肿大,伴/不伴纵隔淋巴结肿大(95%)。

p中纵隔淋巴结肿大:气管旁、隆突下、主动脉弓旁。

p无融合趋势,界清,均匀强化。

肺结节病:肺内浸润典型表现u淋巴管周围小结节(最常见,75%-90%)。

u Bilateral Perihilar Opacities。

u纤维化改变。

M,24y淋巴管周围小结节•胸膜下区、支气管血管束周围>小叶间隔。

•predominantly but not invariably in the upper and middle zones。

•圆形、界清、小(2-4mm)。

Bilateral Perihilar Opacities•由肺门向周围放射。

•不规则、边缘模糊,伴或不伴空气支气管征,常伴微结节。

纤维化改变线样影、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结构扭曲。

Case1 F, 50y发热20余天Case2 F, 38Y活动后气促2月余肺结节病:胸内淋巴结肿大不典型表现 (>50岁多见)p双肺门非对称性淋巴结肿大;单侧(常右侧)< 5%。

肺结节c丅平扫诊断标准

肺结节c丅平扫诊断标准

肺结节c丅平扫诊断标准
肺结节是指在肺部组织中出现的一种小的圆形或椭圆形病变。

对于肺结节的诊断,一般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以及其他辅助检查来综合判断。

在临床上,肺结节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结节的大小,通常情况下,结节直径小于3厘米的被定义为肺结节。

根据结节的大小可以初步判断其良性还是恶性的可能性,一般来说,小于6mm的结节较少恶性可能性,而大于2cm的结节可能性较大。

2. 结节的形态,在CT平扫图像上观察结节的形态,包括边界清晰与否、形状等。

典型的良性结节往往边界清晰,呈现圆形或椭圆形,而恶性结节边界模糊、形态不规则。

3. 结节的密度,CT平扫可以观察结节的密度,密度不均匀的结节可能性较大,恶性结节内部常常出现坏死、钙化等表现。

4. 结节的增强扫描,对于可疑的肺结节,医生可能会进行增强扫描观察其强化特点,以帮助鉴别良恶性。

综合以上几个方面的观察,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可以对肺结节进行初步的诊断。

但最终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病史、实验室检查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有时还需要进行活检等检查来明确诊断。

总之,对于肺结节的诊断,需要医生综合分析多种因素,不能单纯依靠CT平扫图像来做出诊断。

肺结节的CT检查方法主要有哪些?

肺结节的CT检查方法主要有哪些?

肺结节的CT检查方法主要有哪些?肺结节是指肺部出现的小的圆形或椭圆形影像,通常直径在3毫米至30毫米之间。

虽然大多数肺结节是良性的,但一些可能是恶性的,因此需要进行详细的检查来确定其性质。

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评估肺结节的性质和特征。

1. 低剂量CT扫描低剂量CT扫描是一项先进的技术,旨在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接受X射线辐射的风险。

在进行低剂量CT扫描时,医疗设备会调整X射线的强度和时间,以获得高质量的图像,同时减少辐射剂量。

这种方法在肺结节检查中具有重要意义。

小型结节可能难以在常规CT扫描中清晰显示,但低剂量CT扫描可以更敏感地检测到这些结节。

对于低风险患者,如没有明显肺部症状或无家族病史的个体,低剂量CT扫描可以用作初步评估的工具。

它能够为医生提供初步的结节信息,以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然而,对于较大或可疑的结节,可能需要更详细的评估。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其他类型的CT扫描,如高分辨率CT扫描或增强CT扫描,以获取更多关于结节特征的信息。

这有助于准确判断结节的性质,进而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

低剂量CT扫描在肺结节评估中的应用是为了平衡诊断需求和辐射风险。

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患者接受辐射的风险,同时仍然能够为医生提供有关肺结节的重要信息。

如果您担心肺结节或需要进行相关检查,请务必与医生进行详细的讨论和决策,以确定最适合您情况的诊断策略。

2. 高分辨率CT扫描高分辨率CT扫描是一项重要的影像学技术,尤其在肺结节评估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与传统CT扫描相比,高分辨率CT扫描更注重显示细微结构和解剖细节,特别适用于评估肺部结节的边缘特征和内部结构。

在肺结节评估中,结节的边缘特征和内部结构对于确定结节的性质至关重要。

高分辨率CT扫描通过更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够更清晰地显示结节的边界轮廓,使医生能够准确地评估结节的大小、形状和边缘规则性。

此外,它还能够显示结节内部的密度变化、钙化以及其他与病变类型相关的特征,有助于医生判断结节的良性与恶性程度。

肺内孤立结节CT鉴别诊断

肺内孤立结节CT鉴别诊断

一、肺内结节的CT形态
• 密度:钙化 脂肪 磨玻璃 含气影像
• 边缘
胸片显示钙化的限度
肺内结节钙化的形态
• (1)层状及同心圆状,(2)中心巢状, (3)爆米花状,(4)点状。
肺内良性结节的钙化特点
• 确定有钙化的结节为良性病变需要有严 格的标准。钙化应占结节的10%以上, 钙化的形态应为层状、弥散状、中心巢 状或爆米花状。应注意的是成骨肉瘤及 软骨肉瘤的肺转移结节也可类似良性结 节的钙化。
肺内结节的CT增强扫描是良恶性病 变鉴别诊断有肯定价值的方法。注入对
比剂后结节无增强为良性的依据。最近 的研究提出,增强扫描病灶的CT值增加 15Hu以下为良性结节的标准,其敏感性 为98%,特异性为58%,准确性为77%。 肺癌强化的形态为完全强化。
• 空洞在2cm以下结节较少见。恶性空洞的 表现为壁厚、内缘不规则。
肺内结节的CT形态
• 密度:钙化 脂肪 磨玻璃 含气影像
• 边缘
结节的轮廓与边缘在HRCT上分为边缘 光滑、分叶、不规则及毛燥。
• 边缘光滑、清楚的结节在良性病变多见, 如结核球、错构瘤及炎性病灶等。但边
缘清楚不能作为诊断良性结节的依据, 因为21%的恶性结节及多数肺内转移瘤 也为边缘清楚。
肺癌的钙化形态特点
• 为斑点状,中心或偏心性, • 钙化的原因: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将邻近肺内原
有的钙化包裹到瘤体内,或由肿瘤坏死区的营 养障碍性钙化,也可为黏液腺癌的肿瘤钙化。
• 中心点状钙化见于较小的肺癌,偏心性点状钙 化见于较大肿瘤,多为肺内原有的钙化包裹到 瘤体内,肿瘤周围常有硬结、钙化灶。营养障 碍性钙化见于较大的肿瘤,钙化为斑片状,密 度较低。
肺内结节的CT形态
• 密度:钙化 脂肪 磨玻璃 含气影像

医学-肺结节ct影像与病理

医学-肺结节ct影像与病理

肺癌诊断与治疗的未来展望
新技术
基于人工智能的影像学分析、肿 瘤标志物筛查等新技术正在逐渐 应用于肺癌的诊断和治疗。
精准医学
借助个体化基因检测和治疗,将 肺癌治疗更加精准化,提高治疗 效果。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作为肺癌治疗的重要创 新方式,有望为患者带来更久远 的生存益处。
医学-肺结节CT影像与病 理
肺结节是指CT扫描中呈圆形、直径≤3cm的病灶,常见于肺癌。本次演讲将介 绍肺结节的CT影像学表现、病理鉴别,以及肺癌的病理学、分期、治疗等内 容。
肺结节的CT影像学表现
1 大小形态
肺结节可呈实性、部分实性或纯磨玻璃影等 形态,并伴随大小的变化。
2 边缘特征
结节边缘可呈光滑、分叶状、锯齿状等特征, 有助于判断结节性质。
2 综合治疗策略
非小细胞肺癌的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手段。
3 长期随访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需进行长期的随访观察和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肺癌管理的综合策略
多学科协作
通过多学科协作团队的讨论, 制定最佳的肺癌治疗方案。
精准治疗
通过基因检测等技术,为患者 提供个体化的精准治疗。
患者教育
向患者及家属提供详细的肺癌 知识,加强患者对治疗的理解 和配合。
小细胞肺癌的管理
1 非小细胞肺 癌有不同的诊断和治疗策 略,需要进行鉴别和分期。
小细胞肺癌主要采用化学 药物治疗,与手术治疗或 放疗的组合联合应用。
3 预后较差
小细胞肺癌通常进展较快, 患者的预后相对较差。
非小细胞肺癌的管理
1 个体化治疗
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需考虑病理分型、分子特征等个体化因素。
肺癌的治疗
1

动态CT增强三期扫描鉴别肺不典型肿块(结节)的价值

动态CT增强三期扫描鉴别肺不典型肿块(结节)的价值
医学 ・ 心血管疾病分册 , 2 0 0 1 , 2 8 ( 1 ) : 9—1 1 . 验医学 , 2 0 0 7 , 2 2 ( 2 ) : 2 0 0— 2 0 1 .
性, 因此 , 胆红素可 能是阻止动脉 粥样硬化 发生 的有效
保护 因子 。本 研究 结果 表 明 , 冠心 病组 血 清 总胆 红
质代谢 紊乱 , 生 长激 素增加 , 引起 血管壁 细胞 增生 、 心
肌肥 厚和 动脉板 块形 成 。笔 者研究 结果 也表 明 , 冠心
病组 的血 清 u A浓度 明显 高于对 照组 ( P< 0 . 0 5 ) 。
胆红素主要 由卟啉化合物在体内分解代谢产生 ,
体 内铁 卟啉化合 物 包 括血 红 蛋 白、 肌 红蛋 白 、 细胞 色 素、 过 氧化 物酶 和过 氧化氢 酶等 。正 常人每天 可 生成 2 5 0~ 3 5 0 mg 胆红素 , 其中7 0 . 0 % 以上来 自衰老 红 细 胞破坏 释放 的血 红蛋 白 , 其他 主要来 自含 铁卟啉酶类 。
素 和直接 胆红素浓度均 低于 对照 组 ( P< 0 . 0 5 ) 。胆红 素 对冠状 动脉 的保 护作用 机 制 可能 如下 : ( 1 ) 胆红 素 对脂类 氧化 的抑 制 作 用是 通 过 阻 止低 密 度 脂 蛋 白 被2 . 偶氮 ( 2 一 丙基脒 ) 的盐 酸盐 在 3 7  ̄ C产 生 的氧 自由 基 氧化 修饰 , 从而 抑 制 氧化 型 低 密 度脂 蛋 白的 形成 ; ( 2 ) 胆红 素使 血 红 素 氧 化 酶 ( HO) 活 力 反馈 性 增 加 。 HO是 胆红 素生成 的起 始 和 限速 酶 , 胆 红素 使 其 活力 反 馈性 增加 , 进而 增 加 血红 素 降 解 产物 胆 红 素 、 一 氧

肺结节的精准鉴别方法

肺结节的精准鉴别方法

肺结节的精准鉴别方法
1. 影像学检查:包括胸部X线、CT扫描、磁共振成像等。


据结节的形态、边缘、密度、钙化情况以及周围组织的情况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结节的良性或恶性。

2. 病理检查:对于可疑的结节,需要进行组织活检或穿刺活检,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学、组织学结构,以确定结节是否为肺癌等恶性疾病。

3. PET-CT检查:使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结合CT扫描,可
以检测结节的代谢活性,辅助判断结节的良恶性。

4. 血液检查:可以检测肿瘤标志物如CEA、CA125、CA199等,若标志物升高,可能提示结节为恶性。

综合利用上述方法,可以更准确地鉴别肺结节的性质,指导临床进一步的治疗。

肺结节的精准鉴别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影像学评估:通过CT、MRI、PET-CT等影像学技术对肺
结节进行评估,观察其形状、大小、边缘、密度等特征,以判断结节的良恶性。

2. 细针穿刺活检:通过经皮、经纵膈或经内镜等途径,使用细针穿刺技术获取肺结节组织样本,进行病理学检查。

根据病理学检查结果,可以明确结节的类型和良恶性。

3. 血液标志物检测:一些肺癌相关的血液标志物,如CEA、CYFRA21-1、NSE等,在肺结节的鉴别诊断中也有一定的价值。

通过检测这些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可以初步判断肺结节的良恶性。

4. 动态观察:对于直径小于6毫米的结节,可以选择动态观察,即定期进行复查,观察结节的大小和形态是否发生变化。

如果结节在数月内无明显变化,多为良性结节。

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并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等综合因素,可以较为准确地鉴别肺结节的良恶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T增强鉴别肺结节性质第一个问题:恶性肿瘤、炎性结节和结核及其他肺良性结节强化的峰值(PH)最大幅度.第二个问题:恶性肿瘤、炎性结节和结核及其他肺良性结节强化的峰值(PH)到达的时间。

第三个问题:恶性肿瘤、炎性结节和结核及其他肺良性结节强化的时间增强曲线。

第四个问题:肺恶性肿瘤及炎性结节强化程度的模式。

看下边的图片:(图示一肺腺癌结节,呈椭圆形,其最大经2.1公分,边缘有分叶。

左上图是平扫,CT值22.10HU;右上图是增强后35秒,CT值58.05HU;左下图是增强后75秒,CT值62.39HU;右下图为增强后135秒,CT值28.11HU. PH:40.29HU)上图:为一炎性结节。

增强前CT值44HU;注入造影剂后19秒CT值55.2HU;注入造影剂85秒后CT值79.3HU.下图:也系一炎性结节。

平扫值CT39.7HU;动脉早期增强值CT118.3HU;90秒钟后达峰值,CT 值131HU;强化值91.7HU.(上图为错构瘤患者,女性,51岁。

因体检就诊。

整个扫描过程没有强化。

平扫的周边可见弧形钙化)(上图一39岁女性患者,轻微咳嗽。

病理结果为良性肿瘤。

左上肺为平扫,右上肺为增强动脉期,左下为静脉期,右下为延迟后扫描。

此病变的强化峰值始终小于20HU,从图片上看,整个病变过程仅有轻微强化。

)(结核瘤,平扫密度均匀,增强后呈环形强化,而且幅度不大。

)从上述图中,我们发现:肿瘤和炎性结节有明显的强化;良性结节和结核强化不明显;在肺错构瘤,一般无强化。

恶性肿瘤和炎性假瘤为什么强化?炎性假瘤使小动脉扩张、肺癌使肿瘤细胞产生血管生成因子诱发新生血管,所以两者均可强化。

这也就是用增强来鉴别肺结节的一个原因。

但是怎样鉴别肿瘤和炎性结节,在大量的病例中,有人做了大量统计,认为:炎性肿块重度强化,CT值增高60HU 以上;在肺癌中度强化,CT值增高在20~60HU之间;肺结核强化程度比较差,CT值增高一般小于20HU;某些良性结节如错构瘤不强化。

这就是用增强来判断肺结节性质的理由。

但是这些数据是一个统计结果。

从上边的病例中我们也发现肿瘤和炎性结节强化峰值常常交错和重叠,尤其是在形态上看起来像肿瘤,而强化峰值又和肿瘤交错或重叠的时侯,能不能通过强化来鉴别肿瘤的病变性质?有人对此进行研究,并得出结论,认为肿瘤强化峰值较炎性假瘤来得晚。

例如下边这一病例,有人这样来分析:看到的四幅图象为增强前后基本位于同层面的图象,病灶呈轻度不均的浅淡片状强化,周围比中央明显,主动脉造影剂密度很高,显示扫描的时期较早,结合病变的形态考虑肺癌。

经病理证实本例系鳞腺癌。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肿瘤的强化峰值比炎性结节来得晚呢?这是因为病变的早期改变与单位组织的血流量有关,而晚期改变则与组织间质外间隙有关。

炎症时小动脉扩张,微循环加速,造成血流量增加,因此早期有明显的改变,强化明显;而肺癌中有大量的病理血管形成网、湖、池,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血流淤滞,细胞间隙增大,明显强化主要发生在强化后期。

因此,恶性肺结节和炎性假瘤可以通过峰值到达的时间来鉴别。

但是下边的这一例子又让我困惑了:(本图示为一炎性结节,结节直径1.3cm,边缘光滑。

左上图是平扫,CT值32HU;右上图是增强后35秒,CT值72.16HU;左下图是增强后75秒,CT值126.54HU;右下图为增强后135秒,CT 值92.20HU. PH:123.34HU)这个炎性假瘤的强化峰值时间延迟了。

急性炎症早期可出现暂时性血管痉挛,但持续时间很短,在几分钟之内,接着小动脉和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组织分解使细胞内K离子溢出到细胞外,K/Ca 离子比例增高,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另外炎性组织水肿使静脉受压,回流受阻,致对比剂在细胞外液滞留时间延长,因而急性炎症时注射对比剂后可出现明显增强效应,持续时间延长。

不只是炎性假瘤,其他肺结节的强化峰值时间也可能发生改变,哪些因素可以影响强化的峰值时间呢?如肺结节血管外间隙的多少以及注射对比剂的流率等。

因为肺结节血管外间隙组织液较多,对比剂充分分布于血管外间隙的时间就会延长,也即峰值时间到来的就会晚。

而注射对比剂的流率慢时,不仅会延长到达强化峰值的时间,还会增加峰值时血管外对比剂的比例。

当对比剂注射后1~2分钟,大多数对比剂分子血管外间隙,这样血管内的对比剂和病灶组织对比剂的浓度比例下降,不利于对比剂向病灶组织的扩散。

Swensen报道肺癌2分钟内达峰值(100ml,2ml/s),Yamashita等则认为肺癌的峰值时间为5分钟(150ml,2ml/s)。

ZhangM等发现肺癌峰值时间为1分钟(100ml,4ml/s)。

李相生等为4~5分钟(1.5ml/kg,2ml/s)。

出现这样的差异,就是因为上述注射流率影响了强化到达峰值的时间;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不同的组织学类型增强峰值到达的时间会不一致,腺癌的增强峰值时间早于鳞癌,例如上边的腺癌和鳞腺癌就有差异。

炎性结节由于供血支气管动脉轮廓正常且较直,不易出现阻塞现象,因此峰值时间可以早于肺癌。

既然峰值的大小和其到达的时间对鉴别肺部结节的性质存在不足,于是有人提出时间强化曲线(TDC)的问题。

时间强化曲线不过份强调峰值的大小和峰值到达的时间,它强调结节在整个强化过程中的变化趋势。

恶性肿物在某个时间到达峰值后,持续一段时间,随后缓慢降落,称为台阶型;炎性结节到达峰值后,随即降落,称为山峰型;其他良性结节以及结核球轻度增高后,一直变化不明显,称为平坦型。

这三种不同的强化曲线形成尤其形成的机制。

在炎性结节的形成过程中,肺动脉水平上的肺终末小动脉发生弥漫性血栓,血供直接来源于支气管动脉。

对比剂是通过相对直的、结构正常的血管进入血管间质,进入血管周围间质的对比剂因淋巴管的通畅加快了引流,所以炎性结节时间密度曲线在达峰值后下降较为迅速。

相反,肺癌的血供丰富,来源于支气管动脉,不仅支气管动脉的大小、数目增加20~30%,而且发生了扩张、扭曲、膨胀等改变,加上淋巴管引流减少,甚至缺失,使对比剂滞留的时间较长。

另外,肿瘤新生血管分化不成熟,分部紊乱,基底膜不完整,内皮细胞间隙较大,管壁通透性较高,都有利于大分子对比剂漏入细胞间隙,再加上肺癌血管呈池状扩张,利于对比剂在血管内滞留。

所以,周围型肺癌在增强后较迅速达到的峰值然后缓慢回落。

最后说说肺部结节的各种强化模式,各个病例的增强表现除了PH和TDC这些特点外,还有强化的模式。

即使都是恶性肿瘤,模式也可以表现不同。

也就是强化模式的多样性。

强化模式比较复杂,约70%的恶性肿瘤表现为均匀强化,但部分可表现为不均匀强化,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会趋于均匀强化。

30%为周围强化;炎性结节80%表现为周围强化,表现为均匀强化和不均匀强化的各为10%。

良性结节90%表现为无强化或包膜状强化,极少数表现为轻度均匀强化。

这和肺部结节的病理有很大关系:恶性肿瘤的均匀强化多见于腺癌。

腺癌瘤巢分布均匀,其间的纤维间隔相互联结成网状,其内可见丰富的小血管结构,瘤实质无明显坏死或坏死灶极小,因此表现为CT上的均匀强化。

不均匀强化见于两种情况:一种是强化后结节内可见斑片状低密度区,一种是增强后结节内出现点、条状更高密度影。

前者多为鳞癌,是肿瘤血管大小分布不均匀,无血管分布的地方出现坏死所致;后者则常见于腺癌、活动性结核球和炎性结节。

这是由于瘤组织内强化明显的区域有较粗大迂曲的小血管结构。

在活动期的结核球和炎性结节内则为血管丰富的上皮样组织。

周围强化则主要见于结核球,也见于部分炎性结节和个别肺癌。

在结核球,其中央主要是干酪组织,因而不被强化,而周边因为是富血管纤维组织所以出现强化。

炎性结节和个别肿瘤中央坏死不出现强化,周边强化在炎性结节和结核球一样,是富血管的纤维组织,在肿瘤则是没有坏死的肿瘤组织。

包膜样强化大多是结核球,也见于错构瘤。

比如下边就是一个鳞癌的环状强化的典型例子:病例分析:女性,49,间断干咳无痰4月,无发热,b超报心包积液,增强左肺结节大部无明显强化,部分有强化,考虑结核球.结果:肺癌结核球的强化方式:1不强化2环形强化3部分条片状强化周围性肺癌的强化方式:1、较大的结节灶多程均匀强化(8-15mm)2、较小的病灶多呈外周强化.3、结节状不均匀强化。

(肺部孤立性结节强化值超过20Hu,均首先考虑肿瘤,少于20Hu,则鉴别良恶性意义不大,参考资料来自于北美放射学委员会学术论文)病人24岁,身体偏瘦,半月前曾有高烧,现无阳性体征,血项不高。

透视时无意发现。

注射造影剂后3分钟扫描。

印象:结核球。

1、肺窗见球形病灶周围点状“卫星灶”;2、增强球形病灶无强化。

3、病变部位在右下叶背段,结核好发部位;4、年龄24岁,肺癌等恶性肿瘤罕见,而结核多见。

病理结果:结核球该患者9天前体检时发现左肺小结节,周边较模糊,有长毛刺,当时考虑炎症给以头孢类进行口服抗菌治疗。

9天抗炎治疗后又进行复查,该结节没有任何变化。

CT增强检查,该结节持续强化,延迟7分钟病灶仍然强化在一个比较高的程度:平扫该病变平均CT值35~40HU,动脉期60~70左右,3分钟延迟80 ~90HU,7分钟延迟约70~80左右:平扫:强化:结果:周围性肺癌(强化峰值较慢,消退较慢,炎性病变迅速达到峰值并消退较快)体检发现右上肺病变ct值31hu,动脉期187hu,静脉期112hu,注药后3分钟85hu)泡癌叶征、空泡征、ggo、胸膜凹陷征等都倾向于腺癌(bac也是腺癌分肺泡癌的强化比较明显,这和肿瘤血供丰富程度有关。

右侧胸痛3天。

平扫平均ct值50hu,动脉期环状强化,强化ct值静脉期持续强化,持续分钟后病变ct值仍然强,ct值维持在。

(增强(分别是动脉期,静脉期,3分钟、5分钟和8分钟))下感染性结节;炎性假瘤?明显增厚女性,45y,间断喘息20年,再发加重7天入院,咳嗽、咳痰,体温不高,白细胞略升高结果:鳞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