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S技术实现分布式数据同步采集系统

合集下载

分布式数据系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及分布式数据系统

分布式数据系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及分布式数据系统

分布式数据系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及分布式数据系统一、引言分布式数据系统是指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的系统,它可以提供高可用性、高性能和可扩展性。

数据采集是分布式数据系统的关键环节,它涉及到从各个数据源采集数据并将其存储到分布式数据系统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分布式数据系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及分布式数据系统的相关内容。

二、数据采集方法1. 批量数据采集批量数据采集是指定时定量地从数据源中采集数据。

常见的批量数据采集方法包括定时任务、ETL工具等。

定时任务可以通过设置定时器,在指定时间点触发数据采集任务;ETL工具可以通过配置数据源和目标数据集,实现数据的抽取、转换和加载。

2. 实时数据采集实时数据采集是指数据在产生的同时进行采集和处理。

实时数据采集通常采用流式处理技术,如Apache Kafka、Apache Flink等。

流式处理技术可以实时接收和处理数据流,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3. 增量数据采集增量数据采集是指只采集发生变化的数据,而不是全量数据。

增量数据采集可以减少数据传输和存储的成本。

常见的增量数据采集方法包括使用数据库的触发器、轮询等。

触发器可以在数据发生变化时触发采集任务;轮询可以定时查询数据源,判断是否有新的数据产生。

4. 分布式数据采集分布式数据采集是指在分布式环境下进行数据采集。

分布式数据采集需要考虑数据的一致性和并发性。

常见的分布式数据采集方法包括数据分片、数据复制等。

数据分片可以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提高系统的并发性;数据复制可以将数据复制到多个节点上,提高系统的可用性。

三、分布式数据系统分布式数据系统是由多个节点组成的系统,每一个节点都可以存储和处理数据。

分布式数据系统可以提供高可用性、高性能和可扩展性。

常见的分布式数据系统包括Hadoop、Spark等。

1. HadoopHadoop是一个开源的分布式数据存储和处理框架,它基于Google的MapReduce和Google File System(GFS)论文。

分布式烟草GPS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分布式烟草GPS数据采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d sg e n x lie . ed po me to ss se h sasg i c nt a igfri r vn h n g me ftb c oe tr rs n a s e in da d e po td Th e ly n ft y tm a inf a hi i me nn mp o igtema a e nt a c ne p iea d c n u e o o o a ee e e o v lpngo h rGPSc le t ns se nr lv nt ed 、 srfr n efrde eo i te olci y tmsi ee a l s o i f
维普资讯
安徽 农业 科学 , unlf n u A r Si20 ,6 2 :2— 2 ,2 J ra o A hi gi c 0 83 ()82 84 86 o . .
责 任 编辑 金 琼 琼 责任 校对 王 淼
分 布式 烟 草 GP S数 据 采集 系统 的设 计 与 实 现
De i no srb t dTo a c S Da aColc i n S se sg f Diti u e b c oGP t l to y tm e
W U F iq a ta e -u n e l
( si t fRe t S nigA piain. ieeAcd myo ce cs Nain l n iern ee rhC ne r I tueo moe e s p l t s Chn s a e S in e. t a E gneigR sac e trf n t n c o f o o
Geifr t s B in 0 1 1 onomai . ei g10 01 c i
Ab ta t Th e in p i cpe s se a c i cur,man mo ul n rt a e h oo yo iti tdtba c S d t olcin s se a e sr c ed sg rn i l, y tm r ht t e e i d ea d cii ltc n l g fd srbue o c oGP aac l t y tm r c e o ito u e nd ti. s do h e eo ige vr n n - e gn RIa d . t ot r e eo me tpafm fM irs f. h y tm S n rd c di eal Ba e n ted v l pn n io me tAr En ieo ES n Ne fwa ed v lp n lto f s 0 co o tt es se i

GPS测绘技术在野外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GPS测绘技术在野外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GPS测绘技术在野外数据采集中的应用GPS(全球定位系统)测绘技术在野外数据采集中的应用一、简介随着科技的发展和GPS技术的成熟,GPS测绘技术在野外数据采集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GPS主要由24颗卫星组成,可以通过接收卫星发出的信号来确定用户的位置,提供高精度的地理坐标信息。

在野外数据采集中,GP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地图绘制、土地测绘、资源勘探、农业生产等领域。

二、地图绘制地图是人类认识和掌握地球表面特征的重要工具。

传统的地图制作方式需要投影仪、测绘仪器等设备,费时费力。

而有了GPS技术后,只需要使用GPS接收器即可获得地理坐标信息,快速准确地完成地图绘制工作。

GPS测绘技术使得地图更新更加方便,同时提高了地图的精度和准确性。

三、土地测绘土地测绘是对地球表面进行测量和绘制的过程,通常用于标记土地边界、计算土地面积、确定地形等。

传统的土地测绘需要使用三角测量、水准测量等复杂的测量方法,而有了GPS技术后,土地测绘工作变得更加简便高效。

只需要使用GPS接收器测量土地各个角点的坐标,即可实现土地测绘。

GPS测绘技术提高了土地测绘的精度和效率,减少了劳动力和时间成本。

四、资源勘探资源勘探是对地下资源进行探测和开发的过程,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等。

GPS技术在资源勘探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将GPS接收器安装在勘探设备上,可以实时获取设备的位置信息,提高勘探的准确性和效率。

例如,在矿产勘探中,GPS技术可以用于确定矿区边界、勘探设备的位置等,帮助勘探人员更好地进行资源勘探工作。

五、农业生产GPS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使用GPS技术,农业生产者可以根据地理位置信息制定种植计划、管理农作物。

例如,在农田灌溉中,可以根据土地坡度、植物需水等因素,通过GPS技术控制灌溉设备的开关,实现精准灌溉。

此外,GPS技术还可以用于自动驾驶农机具,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人力投入。

六、结语GPS测绘技术在野外数据采集中的应用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

基于1pps的GPS/INS组合导航系统数据同步方法

基于1pps的GPS/INS组合导航系统数据同步方法

基于1pps的GPS/INS组合导航系统数据同步方法作者:丁贝来源:《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6年第12期1影响数据同步的主要因素对于GPS/INS组合导航系统,导致从IMU和GPS接收机输出的导航数据不同步的原因从如下原因进行分析:1)时间起点和基准不同卫星和惯导系统都是独立的,与不同的时间系统对应,时间基准与起点不一致。

卫星接收机使用的是UTC时间,而惯导系统有自己的时钟,利用其内部电路中的计时器计时,每次惯导系统开机,都是从零开始重新计时。

卫星接收机依靠秒点与UTC时间一致,保证其时间间隔的稳定性;而惯导系统是依靠内部晶振为基准,由于温度特性等因素的影响,INS时钟会发生漂移。

2)数据更新频率不一致卫星接收机和INS的数据更新率是不同的,惯导系统可以达到200Hz,而卫星接收机一般为1Hz。

卫星接收机测量采样能够严格在秒脉冲点进行,此时,在秒脉冲整秒时刻肯定有卫星数据,但此时惯导系统未必会有新的测量值。

3)电路时延在电路板中,测量、数模转换、采样过程中均会产生时延,这样就会导致惯导数据和导航信息传输过程中存在时间误差。

在卫星接收机和惯导系统数据传输到导航系统中的数采板时,产生传输时延。

2数据同步方法研究2.1同步问题分析卫星数据和惯导数据的同步示意图如图1所示,卫星数据接收点由长竖线显示,即卫星秒脉冲;惯导数据接收点由短竖线显示。

从下图能看出,卫星数据接收时刻没有惯导数据。

现假设惯导数据域卫星数据的接收时间差为△r,在秒脉冲上沿,惯导与卫星数据时标差为△r。

如果能实时计算出每个秒脉冲与秒脉冲之前的惯导数据接收时间差为△r,经过某种算法估计出惯导系统在每个卫星秒脉冲点上的值,这样就相当于采样到两路信号在同一时刻的数据。

2.2同步算法设计因为惯导数据的周期性特点,同步外推算法可以使用数字信号保持器。

假设卫星秒脉冲时间点与惯导数据X (nTinx)的时间差为△r,则可利用以下的数据外推m阶保持器实现同步点上的数据外推估计,多项式可表示为:因为卫星数据更新时间点与惯导数据更新时间点不一致,且惯导数据更新速率要高出很多倍,所以在每个秒脉冲点上可以保证有足够数据用于构建高阶保持器,从而实现数据同步。

分布式数据系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及分布式数据系统

分布式数据系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及分布式数据系统

分布式数据系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及分布式数据系统主动采集是指系统主动去请求和获取数据。

它通常通过一些数据源提供的API、接口或者抓取技术实现。

主动采集的优点是可以及时获取最新的数据,可以根据需求定义采集的频率和范围。

主动采集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API接口:许多数据源会提供API接口来获取数据,系统可以通过调用这些接口获取需要的数据。

例如,社交媒体平台的数据、天气数据等都可以通过API接口获取。

2.网络爬虫:网络爬虫可以模拟用户浏览网页的行为,从网页中提取数据。

爬虫可以按照指定的规则遍历网页,将感兴趣的数据提取出来。

例如,新闻、商品信息等可以通过爬虫获取。

3.数据抓取工具:一些数据源会提供数据抓取工具,用户可以通过这些工具来获取数据。

这些工具通常提供了一些配置选项,用户可以根据需求来定义数据的采集范围和频率。

被动采集是指数据源主动将数据发送给分布式数据系统。

这种方法通常需要数据源和分布式数据系统之间建立起一种通信机制,数据源将数据发送给分布式数据系统,分布式数据系统再进行存储和处理。

被动采集的优点是可以减轻数据采集过程对数据源的压力。

被动采集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日志文件:许多应用程序会将日志输出到文件中,分布式数据系统可以监控这些日志文件,并将文件中的数据解析出来进行处理。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将数据写入到日志文件的应用程序。

2.消息队列:消息队列是一种常见的通信机制,数据源可以将数据发送到消息队列中,分布式数据系统监听消息队列,从中获取数据。

消息队列可以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解耦数据源和数据接收方之间的依赖关系。

3.数据库复制:一些数据库支持数据复制功能,数据源可以将数据复制到分布式数据系统中。

这种方法适用于那些将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的应用程序。

总结起来,数据采集是分布式数据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主动采集通过请求和获取数据,而被动采集则是数据源主动将数据发送给分布式数据系统。

不同的数据采集方法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场景进行选择和组合使用,以实现有效的数据采集和处理。

分布式数据系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及分布式数据系统

分布式数据系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及分布式数据系统

分布式数据系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及分布式数据系统一、引言分布式数据系统是一种能够在多个计算机节点上存储和处理数据的系统。

在分布式数据系统中,数据的采集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涉及到数据的获取、传输和存储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分布式数据系统的数据采集方法及其相关技术。

二、数据采集方法1. 传统数据采集方法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主要包括手动录入、文件导入和数据库连接等方式。

手动录入是指人工将数据逐条输入到系统中,适合于数据量较小的情况。

文件导入是将数据存储在文件中,然后通过读取文件的方式将数据导入到系统中。

数据库连接是通过连接数据库,通过SQL语句查询数据并导入到系统中。

2. 自动化数据采集方法自动化数据采集方法是指利用计算机程序自动从各种数据源中获取数据,并将其导入到分布式数据系统中。

常见的自动化数据采集方法包括以下几种:(1) 网络爬虫:通过网络爬虫程序,从网页中提取需要的数据,并将其导入到分布式数据系统中。

网络爬虫可以根据需求定制,可以定时抓取数据,也可以根据规则自动抓取数据。

(2) 数据接口:许多网站和应用程序提供了数据接口,可以通过调用接口获取数据。

通过对接口进行调用,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数据采集。

(3) 传感器数据采集:对于物联网设备或者传感器等,可以通过采集传感器数据,并将其导入到分布式数据系统中。

这种方法适合于需要实时监测和采集数据的场景。

(4) 日志文件采集:对于系统日志文件或者其他日志文件,可以通过解析日志文件并提取关键信息,将其导入到分布式数据系统中。

这种方法适合于需要对系统运行状态进行分析和监控的场景。

三、分布式数据系统分布式数据系统是一种能够在多个计算机节点上存储和处理数据的系统。

它具有以下特点:1. 高可靠性:分布式数据系统通过数据备份和冗余机制,保证数据的可靠性和持久性。

即使某个节点发生故障,系统仍然可以正常运行。

2. 高扩展性:分布式数据系统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水平扩展,即增加更多的计算机节点来存储和处理更多的数据。

测绘技术使用教程之GPS测量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测绘技术使用教程之GPS测量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测绘技术使用教程之GPS测量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引言:在现代测绘领域中,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术。

GPS的应用广泛,从普通消费者使用的导航设备,到高精度测绘工作中的地理数据采集,都离不开GPS。

本文将介绍GPS测量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方法。

一、GPS测量数据的收集GPS测量数据的收集需要使用GPS接收器。

选择一个合适的GPS接收器非常重要,它应具备以下功能:1. 多频率接收:多频率接收器可同时接收不同频率的GPS信号,以提高接收器的性能和测量精度。

2. 实时差分:实时差分技术可以通过接收参考站的信号纠正GPS接收器的误差,提高位置测量的精度。

3. 数据记录:接收器应具备数据记录功能,方便后续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在进行GPS测量之前,需要对接收器进行初始化设置。

这包括选择合适的坐标系统、坐标单位以及数据采样频率等参数。

一旦设置完成,接收器即可开始接收卫星信号。

在实际的数据收集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阻碍GPS信号的物体。

例如,高建筑物、树木、山脉等地形会降低GPS信号的质量。

因此,在选择采集点时,应选择开放地带。

同时,采集时应尽量保持接收器的稳定,以避免测量误差的产生。

二、GPS测量数据的处理处理GPS测量数据的目的是获得准确的位置信息。

下面将介绍两个常用的GPS数据处理方法。

1. 伪距法伪距法是一种基本的GPS测量原理。

接收器通过测量从卫星发射的信号到达接收器的时间来计算距离。

根据接收到的多个卫星信号,可以利用三角定位原理计算出接收器的位置。

在实际应用中,伪距法需要考虑误差来源,如大气延迟、钟差等。

这些误差可以通过实时差分技术和数据后处理方法进行修正。

2. 载波相位法载波相位法是一种更精确的GPS测量方法。

它不仅测量信号的到达时间,还测量信号的相位差。

通过对相位差进行计算,可以得到更准确的位置信息。

然而,载波相位法的处理较为复杂,需要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和复杂的数据处理算法。

因此,它通常用于高精度测绘工作和科学研究等领域。

一种基于PLC的GPS通信与定位数据采集技术

一种基于PLC的GPS通信与定位数据采集技术

一种基于PLC的GPS通信与定位数据采集技术摘要:本文阐述了一种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过编程实现与全球定位系统接收机的通讯和数据采集的技术。

在该技术中,通过合理的运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硬件功能和适当的软件编程算法,能够实时获取定位数据报文,并对报文进行解析处理,使这些数据信息能够被其他信息系统使用。

关键词:全球定位系统;可编程逻辑控制器;通信;数据采集GPS Communication and Positioning Data Acquisition Technology Based on PLCHao Xifeng、Chen Jia、Dai Yu tao、Wei Don sheng(Shanghai Marine Diesel Engine Research Institute,Shanghai 201108)Abstract:This article describes a technology based on 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s that enables communication and data acquisition with GPS receivers.In this technology,by properly using the hardware functions of programmablelogic controllers and appropriate software programming algorithms,positioning data packets can be acquired in real time,and the packets can be analyzed and processed so that these data information can be used by other information systems.Keyword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Communication;Data Acquisition0 引言在工业自动化综合控制领域,常常需要将很多第三方系统提供的关联数据信息集成到综合自动控制系统中,以便提高全系统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程度,发挥更高的信息效用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PS技术实现分布式数据同步采集系统采集系统自身的环境限制导致设备的分散性,保证各个采集设备之间数据的同步性,使之分析出来的结果更具有研究和使用价值,并在一个可控的成本下实现,是摆在设计者面前的难题。

相对于其他2 种技术方案:基于短距离低成本的机箱同步技术和基于长距离高成本的卫星同步技术。

GPS PPS 是一种集2 者优点于一身的时钟同步技术。

不仅能获得和高成本技术相同的效果,并且还能节约大量成本。

一.分布式实时采集系统概述东海大桥由于身处外海海域,不仅需要经受海水腐蚀、地震台风自然灾害、还有各种通行工具对桥梁结构造成缓慢的损害。

对桥梁进行实时监测,为了及时获知桥梁的健康状况,对各种突发时间做出响应,以及进行必要的养护工作,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监测数据还能进行进一步研究分析,对桥梁的基础研究具有非常大的帮助。

为什么要使用时钟同步技术?由于桥梁属于较为特殊的结构,构造范围很广,监测点分散在各处,很多监测项目又具有实时性的特点,例如地震、台风、交通事故等等,对于各部位监测数据需要非常准确的时间同步,一般的数据采集技术难以达到监测要求,如果不采用时钟同步技术,极有可能造成各个监测点采集数据时间上的微小误差,不仅造成监测结果的不准确,还严重影响了对桥梁健康的研究分析。

而通过GPS 时钟同步技术完全可以避免这些问题。

二.GPS PPS 技术和其他时钟同步技术介绍与比较如图1 所示,整个采集系统分散在桥梁的各个部位。

桥梁按照区域划分为若干区段,在主要几个区段中安置着信号采集机站,各个采集机站之间相距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每组采集机站均和GPS 同步时钟接受器相连,GPS PPS 接收器接受GPS 时钟同步信号,做相应的处理得到时钟同步信号和绝对时间戳并发送给PXI 采集设备,采集设备接收处理后的GPS同步信号,达到同步整个分布式采集系统。

图1 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预警监测图这里说的时钟同步有2 方面含义:● 数据采样频率的同步,包括采样时钟信号的脉冲同步以及相位同步。

● 时间轴上的同步,即采样点时间标签的同步。

只有2方面都达到同步,才能称为真正的同步采集。

目前除了GPS PPS 时钟同步技术方案外,主要还有其他2 种时钟同步技术方案:1. 机箱直连时钟同步技术:主要采用了PXI 6653 时钟同步模块的时钟频率共享技术,每个采集设备中都装有PXI 6653 时钟同步模块,然后用同轴电缆把各个采集设备的6653 模块相连,以其中一个模块作为主模块,其余的作为从模块;主模块内部的时钟信号通过同轴电缆同步从模块内部的时钟信号,PXI 4472B 都用次信号作为采样时钟。

时间戳同步可以采用网络时间服务器。

2. GPS IRIG-B 时钟同步技术:该技术与GPS PPS 技术极为相似,都是通过GPS接收器接收GPS同步信号,做相应的处理并发送给采集设备做采集同步,和GPSPPS所不同的是IRIG-B 时钟同步信号中含有绝对时间,需要由PXI6608 来接收该信号,并将其解析为可用的时间戳。

3. 三种时钟同步技术的比较:4. 适用性机箱同步技术由于电缆的局限性,距离过长会导致信号衰减,很难做到公里级数的时钟同步采集,所以在本系统中无法适用。

而GPSPPS和GPS IRIG-B 技术都采用卫星来作为同步时钟信号传输的载体,可以做到无地域限制的同步采集,符合本系统的同步需求。

2. 准确性机箱同步技术采用主从时钟模块同步的方式,以一个时钟模块的内部时钟作为其余时钟模块的参考时钟,虽然理论上同步的准确性可以保证,但是由于信号通过电缆作为载体发送,长时间运行后,电缆的自身老化以及外部的突发事件是否会对信号的造成干扰,不得而知。

而其它2 种GPS 技术,在时钟信号的传输上都采用卫星无线发送,极少会受到信号干扰,唯一需要担心的是信号接收天线的维护。

3. 成本对比机箱同步技术由于无需额外的GPS信号接收设备,所以成本最低。

GPS IRIG-B 技术不仅需要额外采用相对昂贵的PXI 6608,还须包括GPS IRIG-B 信号接收器的成本。

而GPS PPS 可以把PXI 6608换成便宜的PXI 6602,PXI 6653 换成PXI 6652,并且GPS PPS信号接收器的成本远远低于GPS IRIG-B。

三.GPS PPS 时钟同步技术的系统组成该系统主要由GPS 接收器和NI PXI 采集设备2 大部分组成。

结构如图2:图2 GPS PPS 时钟同步系统组成图1. GPS 接收器系统组成GPS 同步时钟接收器的输入端连接着一个GPS信号接受天线,接受来自GPS 卫星发送的时钟信号,输出端分为3部分:● 10M PPS(Pulse Per Second)信号:用于同步采集系统,作为采集系统的采样基频。

此信号不包含任何的时间信息,仅仅为简单的脉冲信号,脉冲间隔为10纳秒。

● 1 PPS(Pulse Per Second)信号:用于采集系统触发采集使用,此信号同上,仅仅为简单的脉冲信号,脉冲间隔为1秒。

● 绝对时间(GMT)信号:用于替代采集系统自身的时间标签,此信号采用NEMA标准。

对于PPS(Pulse Per Second)信号,如图所示,它是一个很简单的,不包含任何时间信息(年或月之类)的脉冲信号,以1PPS为例,每秒发生1次脉冲,每个脉冲的宽度通常为100毫秒,PPS信号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同步技术,但其效果却不亚于任何复杂的同步时钟信号。

绝对时间信号,该信号采用NEMA标准,表现形式为GMT时间,以字符串方式显示,例如“06.001⋯”,其中第一部分为年份,第二部分为年中天数,第三部分为一天的具体时间,精确到秒级。

图3 GPS PPS 信号接收器硬件组成图2. PXI 采集设备系统组成PXI 采集设备采用NI PXI 1045 18槽机箱,NI PXI 8187主控制器为主,采集卡为NI PXI 6652、6602、4472B,其中:● PXI 6652时钟同步模块采用NI提供的SMB(类似BNC 同轴电缆的接口)接口于GPS接收器的10M PPS 输出端相连,接收10MPPS时钟信号,并且将此时钟信号进行分频,把分频后的时钟信号提供到PXI 机箱背板,提供给高速同步采集卡PXI 4472B作为采样时钟频率。

● PXI 6602 计数器采用接线段子板与GPS接收器的1 PPS输出端相连,需要同时接入2个输入端口,都接收1 PPS信号,第一个输入端收到信号后,按1 PPS频率进行计数,并设定采集时间,当达到采集的起始时间,PXI 6602提供触发信号,触发PXI4472B开始采集;第二个输入端的1 PPS频率脉冲为4472B 提供相位同步触发脉冲。

● PXI 8187 控制器的标准232 串口与GPS 接收器的绝对时间输出端相连,接收GPS接收器提供的绝对时间信息,并计算每个采样点的时间间隔+触发开始的绝对时间来获取该采样点的绝对时间标签。

需要注意的是,PXI 6652采集卡必须插在机箱的第二个槽位,即主控制器相邻的槽位,否则时钟同步无效。

图4 PXI工控机箱硬件组成图四.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的软件开发是以Labview 7.1 为平台,并配以NI-SYNC 开发工具包。

采用PXI 1045 18 槽机箱,PXI 8187 主控制器,PXI6652 时钟同步模块,PXI 6602 计数器模块,PXI 4472B 动态信号采集卡等作为硬件基础。

开发人员则通过NI-SYNC 开发工具包以及Labview DAQmx 采集模块对相关硬件进行开发。

1. 获取GPS 时钟同步信号首先通过NI-SYNC开发工具包提供的编程模块对PXI 6652进行相应配置。

开启6652 的PLL 锁相环以及PLL 频率,设置10M PPS信号的输入端获取同步时钟信号,对时钟信号分频,将分频后时钟信号发布到机箱背板的PXI_STAR 信号线上进行时钟频率脉冲同步,并将PXI_Trig2 触发线(源)连接到PXI_Trig5 触发线上,以同步频率时钟为触发频率进行相位同步的设置。

2. 配置6602 计数器模块通过Labview DAQmx模块对PXI 6602 进行配置,首先设置6602的第2 个1 PPS 输入端将信号发送给PXI_Trig2 给4472B 的相位同步做准备,然后设置6602 的第1 个1 PPS 输入断将信号发送给PXI_Trig0 作为4472B 触发采集信号,最后根据定时触发采样的时间戳,设置6602 倒计时器的初始数值,倒计时开启触发采样。

3. 触发4472B 动态信号采集卡通过Labview DAQmx 模块,将PXI_STAR 信号线作为4472B 的采样时钟频率源的时钟频率,将PXI_Ttrig5 信号线作为相位同步源;并设置PXI_TRIG0 信号通过6602 的计时触发信号开启4472B的采集工作。

如图3 所示,完成所有设置,并开启采集任务后,按照预定的采集时间,采集设备自动同步开始采集。

经检验,采样数据无论从采样时钟同步还是相位同步都达到了预期的要求。

图5 GPS时钟同步采集系统测试界面五.总结与展望本系统采用了目前技术领先的GPS PPS 时钟同步技术,以及NI 模块化数据采集设备。

通过对现有的采集同步技术进行一系列对比,从适用性、准确性、成本等多方面考虑,GPS PPS 时钟同步技术具有相当的优势,并倚靠Labview强大的开发平台进行设计,成功的完成了整个采集系统设计,达到了最初的设计功能指标,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

GPS同步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以及大量应用,现在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开发方案,与现有的NI 采集系统相结合开发,对于大型分布式采集系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打破了原有时钟同步技术的地域局限,并且在完成相同功能的情况下,降低了GPS技术的开发成本。

该系统目前已经全部开发完成并投入了正式的运行,对东海大桥的健康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得到了业主以及相关桥梁研究人员的肯定;除了桥梁健康监测以外,其他一些大型结构项目的健康监测也完全适用于该系统,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