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案
海北州青稞种植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2018 年第 7 期(下半月)Nong Min Zhi Fu Zhi You 农民致富之友27科研◎农业科学海北州青稞种植常见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吴 军青稞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随着青稞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受到气候、生态条件、种植形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近几年海北州的青稞病虫草害越来越严重,如全蚀病、根腐病、纹枯病、青稞白粉病、黑穗病、吸浆虫、蚜虫、红蜘蛛等,这些病虫害严重威胁着青稞的生产。
因此,在青稞种植过程中,认真做好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是提高青稞产量的重要措施。
1 海北州青稞产业海北州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常年温度较低,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适合青稞种植。
青稞是青海省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如维生素、淀粉、蛋白质、氨基酸、赖氨酸等,这些营养物质的含量都高于小麦、水稻,是海北州高海拔、冷凉地区的特色杂粮作物之一,可以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粮食,也可以作为优质饲料,在农牧业交错的青海地区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
当前海北州种植的青稞品种主要有北青9号、肚里黄青稞等。
近年来海北州的青稞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病虫害也越来越严重,海北州的青稞病虫害主要有红蜘蛛、蚜虫、纹枯病等,病虫害对青稞产业的发展有十分严重的危害,为了进一步提高青稞产业发展水平,必须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基本植保原则,对农业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药物防治技术等进行综合应用,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水平。
2 青稞主要病虫害防治措施2.1 红蜘蛛近年来,随着海北州的青稞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青稞红蜘蛛基数也越来越多,红蜘蛛已经从青稞田的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主要通过吸取青稞叶片、叶鞘及嫩苗上的汁液为生,当外界温度为15~20℃,湿度在80%以上的时候最适宜红蜘蛛生长和繁殖。
青稞被红蜘蛛危害之后,其叶片上会出现黄白色小点,叶片也会逐渐变白、变黄,导致植株生长不良,严重时还会导致青稞不能正常抽穗,枯死,降低青稞的产量。
对红蜘蛛进行防治,首先要在播种前做好拌种,使用浓度为75%的甲拌磷乳油,按照种子重量的0.4%左右的用量兑水之后拌种,可以起到良好的预防效果;青稞栽培过程中要做好管理,及时间苗、施肥,确保园地的栽培密度合理,一旦发现红蜘蛛,要及时用药物进行治疗,使用浓度为20%的灭扫利2000倍稀释液、浓度为25%的杀螨光2000倍稀释液、浓度为20%的扫螨净300倍稀释液等药剂进行均匀喷施,对红蜘蛛危害进行控制。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实施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实施方案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全面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和实施方案,以帮助农业生产者有效地管理和控制病虫害问题,确保农作物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2. 病虫害防治技术2.1 物理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主要包括使用物理手段和设施来控制病虫害。
这包括:- 安装防虫网和防虫罩,以阻止害虫的侵入。
- 使用黑光灯和性信息素诱捕器等设备吸引并捕杀害虫。
- 利用温度和湿度等环境因素,采用冷冻和热处理等方法消灭病虫害。
2.2 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技术主要通过使用农药和化学制剂来控制病虫害。
这包括:- 选择合适的农药种类和剂型,针对特定的病虫害进行防治。
- 采用适当的施药方法和时机,确保农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遵守农药使用的规定和标准,减少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
2.3 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然存在的生物物种来控制病虫害,包括:- 使用天敌昆虫和病原微生物来抑制或消灭害虫。
- 引入或增加有益微生物和植物,以增强作物的抗病虫能力。
- 利用生物制剂和生物农药,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2.4 综合防治技术综合防治技术是将多种防治方法相结合,以实现病虫害的有效控制。
这包括:- 结合使用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方法,以综合控制病虫害。
- 采用作物轮作和多样化种植,减少特定病虫害的发生。
- 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应对病虫害问题。
3. 实施方案为了有效地实施病虫害防治技术,以下方案可供参考:3.1 监测和诊断- 定期监测农作物,观察是否有病虫害的发生迹象。
- 使用专业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对病虫害进行准确诊断。
3.2 预防和保健措施- 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作物自身的抗病虫能力。
- 合理施肥和灌溉,增强作物的生长状况。
3.3 防治措施的选择和应用- 根据病虫害的特点和作物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技术。
- 按照操作规程和安全指南,正确使用农药和设备。
3.4 监测和评估- 定期评估防治效果,及时调整和优化防治措施。
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主推技术方案

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主推技术方案农业生产中,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是保障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关键环节。
为了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成为当务之急。
以下是农作物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的主推技术方案。
一、生态调控技术1、合理轮作通过不同作物的轮作,改变病虫害的生存环境,打破其寄生和繁衍的规律。
例如,水旱轮作可以有效减少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的发生。
2、间作套种选择适宜的作物进行间作或套种,增加生物多样性,吸引天敌昆虫,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比如,玉米与豆类间作,豆类能吸引蚜虫的天敌,从而减轻玉米上蚜虫的危害。
3、优化种植布局合理规划农田,避免大面积连片种植单一作物,减少病虫害大面积传播的风险。
二、农业防治技术1、选用抗病虫品种在种植前,选择经过审定或登记、具有良好抗病虫特性的品种,从源头上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
2、种子处理采用晒种、温汤浸种、药剂拌种等方法,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杀死种子表面携带的病菌和虫卵。
3、合理密植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性和种植环境,确定合理的种植密度,保证植株之间通风透光良好,降低湿度,减少病虫害的滋生。
4、科学施肥平衡施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虫能力。
5、清洁田园及时清除病株、残株和杂草,减少病虫害的越冬和越夏场所。
三、物理防治技术1、色板诱杀利用害虫对颜色的趋性,在田间悬挂黄色或蓝色粘虫板,诱捕蚜虫、蓟马等害虫。
2、灯光诱杀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或太阳能杀虫灯,诱杀蛾类、鞘翅目等害虫。
3、防虫网阻隔在设施农业中,覆盖防虫网,阻止害虫进入棚室。
4、人工捕杀对于个体较大、容易发现的害虫,如菜青虫、地老虎等,进行人工捕捉。
四、生物防治技术1、释放天敌在田间释放赤眼蜂、捕食螨等天敌昆虫,控制害虫的种群数量。
2、生物农药应用使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绿僵菌等微生物农药,以及苦参碱、印楝素等植物源农药,防治病虫害。
3、性诱剂诱杀利用性诱剂诱捕害虫雄虫,降低雌雄交配几率,减少害虫种群数量。
如何防治农作物病虫害

如何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作为农业生产中常见的问题,农作物病虫害对农民的产量和收益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有效地防治农作物病虫害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介绍一些有效的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
一、合理的田间管理做好田间管理是预防和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第一步。
以下是一些关键措施:1. 良好的土壤管理: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和通风,定期施肥补充营养。
2. 合理的种植密度:避免农作物过密造成株间通风不良,增加病虫害的发生。
3. 轮作和休闲:定期轮作作物,尤其是与同一科目的作物进行轮作,以减轻土壤中的病虫害种群。
冬季休闲土地,使病虫害得不到足够的数量和适宜的生长环境,从而减少种群数量。
4. 清除杂草和残根:清除田间的杂草和残根,减少病虫害的温床。
二、合理施用农药当农作物病虫害已经出现时,农民可以使用农药进行防治。
以下是一些使用农药的要点:1. 选择合适的农药:根据病虫害类型和农药效力,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防治。
2. 控制农药使用量:按照农药的推荐剂量使用,不要过量施药,避免农药残留和对环境的污染。
3. 设定施药时间:根据病虫害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规律,选择合适的时间进行施药,增加防治效果。
4. 规范施药方式:正确使用农药喷洒器具,确保农药均匀喷洒到农作物表面,避免漏施或浪费。
三、利用生物控制生物控制是一种环境友好且可持续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法,利用天敌、寄生生物或病原微生物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物控制方法:1. 天敌引入:为了控制害虫数量,可以引入天敌来捕食害虫,例如蜘蛛、寄生蜂等。
2. 生物农药:利用微生物制剂,如细菌、真菌等,制作农药用于防治病虫害。
3. 保护性植物:在农田周围种植一些能够吸引天敌的花草植物,吸引更多天敌来控制病虫害。
四、科学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管理对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科学的灌溉管理措施:1. 控制灌溉水量:根据农作物的需水量和土壤水分含量,控制灌溉水量,避免土壤过湿导致病害的滋生。
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及方法精简版范文

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及方法
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及方法
作物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和产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病虫害的综合治理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策略:
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寄生菌、细菌等自然界的生物来控制病虫害。
例如,引入益虫来捕食害虫,或使用有益的微生物来防害。
2. 物理防治:通过物理手段来控制病虫害的传播和繁殖。
利用隔离网、陷阱、捕虫板等来阻止虫害入侵。
对于病害,可以使用高温、低温、紫外线等物理方法来杀死病菌。
3. 化学防治:利用化学农药来杀死病虫害。
这是常用的防治方法,但需注意化学农药使用对环境和生态的负面影响。
4. 栽培管理:通过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的间作、轮作、适时的施肥和灌溉等,可以增强植物的抗病虫害能力。
5. 合理使用农药:在使用化学农药时,要遵循使用说明,按照推荐剂量和使用时间来使用,以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危害。
6. 监测和预警:定期巡查作物,观察是否有病虫害的迹象。
通过监测和预警,可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避免病虫害的扩散和严重损害。
7. 培育抗病虫害品种:通过选育和引进抗病虫害的耐受品种,可以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防治的压力。
综合利用上述方法和策略,可以实现对作物病虫害的有效治理和控制,保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综合选择和调整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病虫害的防治也需要与当地的气候、土壤条件、病虫害种类等因素相结合,制定出科学合理的防治方案。
农作物病虫害管理中的化学防治方法

农作物病虫害管理中的化学防治方法农作物病虫害是农业生产中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问题之一。
为了保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农业生产中采取了多种防治措施,其中包括化学防治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农作物病虫害管理中常用的化学防治方法。
一、植物病害的化学防治方法植物病害是指由真菌、细菌、病毒等引起的,对农作物生长和发育造成危害的疾病。
化学防治方法是主要的控制手段之一。
1. 杀菌剂的使用杀菌剂是用于防治真菌性病害的化学药剂。
常用的杀菌剂有铜制剂、多菌灵、田螺素等。
在使用杀菌剂时,应根据不同的病害选择合适的药剂,并按照药剂说明进行正确施用,以避免对农作物和环境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2. 抗生素的喷洒抗生素是用于防治细菌性病害的化学药剂。
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链霉素等。
在作物受到细菌性病害威胁时,可以通过喷洒抗生素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从而控制病害的发展。
3. 病毒性病害的控制目前对于植物病毒性病害的化学防治方法相对较少。
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在种植前进行病毒检测,选择健康的种子和种苗,并且加强采取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综合措施。
二、农作物害虫的化学防治方法农作物害虫是指对农作物生长和发育产生危害的昆虫、螨虫等。
化学防治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害虫的数量和危害程度。
1. 农药的使用农药是用于防治农作物害虫的化学药剂。
常见的农药分为杀虫剂、杀螨剂、杀鼠剂等。
使用农药要求严格按照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以确保药剂的效果,同时要注意对人体和环境的安全。
2. 草甘膦对抗杂草除了农作物害虫,杂草是另一个常见的问题。
草甘膦是杀除一些常见杂草的常用化学品。
使用草甘膦时,应在作物生长初期进行施药,注意不要对目标作物造成损伤。
3. 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生长调节剂可以影响农作物害虫的生长发育过程,从而达到控制害虫数量和危害程度的目的。
常见的生长调节剂包括雌激素类似物、昆虫生长素类似物等,它们通过调节害虫的内分泌系统和生理功能,对害虫产卵和羽化等重要生命过程进行干扰,从而阻断害虫的繁殖和发育。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2018年修订版)

松材线虫病防治技术方案为保护我国松林资源,保障国土生态安全,进一步加强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治,指导各地科学开展疫情防治,切实提高疫情防治的整体成效,特制定本方案。
一、疫情监测普查(一)日常监测。
1.监测范围。
辖区内所有松树,重点是电网和通信线路的架设沿线,通信基站、公路、铁路、水电等建设工程施工区域附近,木材集散地周边,景区,以及疫区毗邻地区的松树。
2.监测时间。
定期巡查辖区内松树,每月至少一次。
3.监测内容。
调查是否出现松树枯死、松针变色等异常情况,取样鉴定是否发生松材线虫病。
4.监测方法。
(1)踏查。
根据当地松林分布状况,设计可观察全部林分的踏查路线。
采取目测或者使用望远镜等方法观测,沿踏查路线调查有无枯死松树,或者出现针叶褪色、黄化、枯萎以及呈红褐色等松针变色症状的松树。
一旦发现松树枯死、松针变色等异常情况,应当立即按照本方案中有关要求进行取样鉴定,确认是否感染松材线虫病。
一旦确认感染松材线虫病,应当立即进行详查。
(2)遥感调查。
采取航空航天遥感技术手段对大面积松林进行监测调查,一旦发现松树枯死、松针变色等异常情况,根据遥感图像的卫星定位信息,开展人工地面调查和取样鉴定,确认是否感染松材线虫病。
一旦确认感染松材线虫病,应当立即进行详查。
(3)诱捕器调查。
适用于松材线虫病非发生区林分的监测,严禁在疫情非发生区和发生区的交界区域使用。
在媒介昆虫羽化期设置诱捕器引诱媒介昆虫,将诱捕到的媒介昆虫成虫活体在室内剪碎后进行分离鉴定(或者经过培养后鉴定),确认是否携带松材线虫。
一旦发现携带松材线虫,应当立即对设置诱捕器的林分及周边林分进行详查。
(4)详查。
详细调查疫情发生地点、寄主种类、发生面积(以小班为单位统计,不能以小班统计发生面积的以实际发生面积统计,四旁松树的发生面积以折算方式统计)、病死松树数量、林分状况,以及传入途径和方式等情况,并对病死松树进行精准定位,绘制疫情分布示意图和疫情小班详图。
调查病死树数量时,需将疫情发生小班内的枯死松树、濒死松树一并纳入病死松树进行调查和统计。
(完整版)病虫害防治方案精简版范文

(完整版)病虫害防治方案
(完整版)病虫害防治方案
一、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
病虫害对农作物生长发育造成威胁,会导致产量损失和经济损失。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对于农业生产非常重要。
二、病虫害防治的原则
1. 预防为主:加强农田管理,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
2. 综合防治:采取多种防治措施,综合施策,提高防治效果。
三、病虫害防治的措施
1. 选用抗病虫品种:选择抗性好的农作物品种,提高作物的抗性,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2. 合理轮作:通过合理轮作,可以减少一些病虫害的发生。
避免连作,通过轮作来破坏病虫害的生长环境。
3. 清除枯萎残留物:及时清理农田内的枯萎残留物,减少病虫害的滋生源。
4.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5. 喷洒农药:在病虫害发生的初期或高峰期,可以适量喷洒农药来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四、病虫害防治的注意事项
1. 注意环保:在施用农药时,要遵守环保规定,选择低毒、高效的农药,并按照使用说明正确使用。
2. 定期观察:定期观察农田的状况,及时发现病虫害的早期迹象,以便采取及时的防治措施。
3. 加强宣传:加强对农民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农民的防治意识和技术水平。
五、病虫害防治效果的评估
定期对农田的病虫害防治效果进行评估,经验,不断改进防治措施,提高防治效果。
以上是(完整版)病虫害防治方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OUR LOGO
Your compa ny n ame 2 0 X X
2018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案姓名:XXX 部门:XX部
2018 年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案
为有效预防控制爆发性、迁飞性和流行性重大病虫害,减轻小麦病虫和农区蝗虫危害,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根据《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关于印发〈省XX 年中央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防治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制定我市项目实施方案如下: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通过创新机制,规范管理和提高组织化程度,突出小麦重大病虫害源头区、迁移扩散重灾区小麦主产区,针对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蚜虫和蝗虫等重大病虫防控,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综合防治,项目区实行整片、整村推进,带动区域性统防统治和群防群治,有效控制病虫害蔓延,保障农业安全生产。
补助政策
(一)补助范围
1、小麦病虫害防治范围:全市总防治面积2 万亩。
2、农区蝗虫防治范围:全市总防治面积21 万亩,推广生物防治、生态控制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各县区参照市里的分配原则,落实到具体补助对象。
(二)补助标准。
小麦病虫害防治每亩补助10 元,蝗虫防治每亩补助5 元。
补助资金主要对病虫害源头区和重发区实施统防统治、应急防治的药剂和施药作业进行补助。
(三)补助对象。
实施病虫害防治作业的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和农民。
统防统治组织包括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专业服务公司和基层农技服务组织等。
重点补助全国百强服务组织、省十佳服务组织和省市优秀服务组织。
(四)补助方式。
2万亩小麦病虫害防治和21万亩蝗虫防治,可采取资金补助,
也可采取物化补助,由县级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本地实际确定。
采取资金补助的,要严格核实项目实施面积,并根据考核验收结果及时发放补助资金。
采取物化补助的,非应急状态时,农业、财政部门要切实做好统一招标采购工作,认真核实防治任务和相关服务协议,作业前及时将药剂分发到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或村组(农户)。
病虫害突发时,要做好应急物资的订购工作。
组织实施各县区农业、财政部门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政策宣传,加强指导服务,严格资金监管,确保补助项目落实到位。
(一)合理确定补贴面积。
小麦病虫害防治,市里依据近三年小麦重大病虫害年均发生面积、今年小麦种植面积等因素,确定各县区承担面积。
蝗虫防治分配根据有关县区常年地面防治面积确定。
(二)强化组织领导,细化相关措施。
各县区在推进病虫害防治工作中,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行政推动。
农业部门要会同财政部门制定具体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工作方案于6月1日前报市农业局和财政局。
在病虫害发生与防治关键时期,要严格执行值班、信息周报和重大灾情
报告制度。
(三)大力推进统防统治。
各县区农业、财政部门要按照中央关于“支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的有关要求,大力扶持发展规范化的病虫害防治服务组织,引导专业化服务组织和社会力量开展承包防治服务,确保财政补助资金发展导向和激励作用。
县区农业部门要积极为专业化防治组织提供病虫情报、农资信息服务,加强对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建设与管理、高效安全药剂推荐、施药机械维护保养、安全用药及综合防控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加强对专业化防治组织带头人、机防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专业化防治
组织的服务水平和防治效果。
市里将适时对县区开展督导检查,县区要对承担项目的服务组织和村组(农户)进行抽查和实施效果考核,确保专业化防治实施过程更加科学规范、有效。
(四)强化项目资金管理。
一是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向服务区域县级农业部门提出补助申请,并提交本组织登记证等证明材料和当年承包防治面积汇总表、服务对象名单和合同样本等相关材料;二是县区农业主管部门根据农业部1571号公告《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管理办法》要求,按照“服务质量优先、作业能力优先和防治任务优先”的原则,核实申请补助的统防统治服务组织资质和当年承包防治面积。
三是县区农业部门会同财政部门根据资金规模提出拟补助的统防统治服务组织、防治面积和补助资金,在本县县级新闻媒体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 天。
公示无异议后,发放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市县统防统治服务组织补助确认单》(式样见附件2)。
四是统防统治服务组织凭《专业化统防统治补助确认单》和所服务的村委会或农户签字,向县财政部门、专业部门申请下达补助资金。
五是加强协调配合和监督检查。
县区财政、农业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及时下达补助资金,并强化项目落实和资金监管,防止挤占、挪用补助资金。
(五)加大宣传力度,搞好项目总结。
各县区要大力宣传专业化统防统治典型模式,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统防统治的积极性。
县区农业、财政部门要认真总结项目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于XX 年9月1日前将防治补助项目总结报市农业局、财政局。
谢谢您的阅览
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