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屏幕投影显示系统技术

合集下载

大屏显示系统技术参数要求

大屏显示系统技术参数要求

大屏显示系统技术参数要求大屏显示系统是指采用投影、LED等技术将信息显示在大屏幕上的设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屏显示系统在会议、展览、指挥调度、广告宣传等场所和活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为了满足不同场合和需求的使用要求,大屏显示系统的技术参数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设定。

下面是大屏显示系统技术参数的一些常见要求。

1.分辨率:大屏显示系统的分辨率是指显示屏的像素密度,决定了显示效果的清晰度。

随着技术的发展,分辨率已经提升到了2K、4K甚至8K。

不同场所和需求的大屏显示系统对分辨率的要求也不同,一般情况下,高清的2K分辨率已经能够满足大多数的需求。

2.对比度:对比度是指显示屏上黑色和白色之间亮度差的比值。

高对比度可以提升图像的层次感和清晰度,使图像更加生动真实。

一般情况下,大屏显示系统的对比度要求在1000:1以上。

3.亮度:亮度是指显示屏发出的最大光照量。

亮度越高,显示效果越好,可以更好地抵御光线的干扰。

在室外环境下,大屏显示系统的亮度要求相对较高,一般在1000尼特以上。

而在室内环境下,亮度要求相对较低,一般在500尼特左右。

4.刷新率:刷新率是指显示屏每秒更新图像的次数,与画面的流畅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大屏显示系统的刷新率要求在50Hz以上,以保证画面的流畅度和稳定性。

5.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指显示屏从接收到指令到显示出对应图像所需的时间。

响应时间越短,图像切换越流畅,适用于一些动态图像显示的场景。

一般情况下,大屏显示系统的响应时间要求在10毫秒以下。

6.色彩显示能力:色彩显示能力是指显示屏能够显示的色彩数目。

色彩显示能力越高,图像的还原度越好。

常见的大屏显示系统的色彩显示能力为8位,即能够显示16.7万种颜色。

对于特殊的需求,也可以选择更高位数的色彩显示能力。

7.可视角度:可视角度是指观察者从不同角度观察时仍然能够清晰看到图像的范围。

大屏显示系统的可视角度要求越大,说明观看者的位置范围越广。

大屏显示系统方案

大屏显示系统方案

大屏显示系统方案目录1.系统组成 (3)2系统墙体结构 (3)3大屏幕系统功能 (3)4系统通用显示功能 (4)5信号处理系统功能 (5)1.系统组成本方案将提供的大屏幕显示系统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X”3X18DLP™显示单元拼接墙体、多屏处理器系统、显示墙应用管理系统软件、线缆等外围设备。

另外大屏幕显示系统主要包括用户信号源、信号切换、信号处理、信号显示和信号控制等几部分:1.用户信号源:包括来自摄像头、DVD等的各种制式的视频信号;来自用户工作站的RGB信号;局域网内工作站向网络输出的显示信号;远端IP视频信号。

2.信号处理:在显示信号之前对信号进行对应的处理,如切割、放大、窗口化等,包括集成多屏处理器系统和显示单元内置的信号处理模块。

3.信号显示:由显示单元组成的显示墙体,可将处理后的信号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

4.信号控制:由一台或多台安装了大屏幕控制软件的PC构成,可对大屏幕上显示的信号进行控制。

2系统墙体结构本方案提供的大屏幕显示系统拼接墙由X套X”DLP一体化显示单元以3(行)×18(列)的方式拼接而成。

规格如下:1.单屏面积:1620mm(宽)×1215 mm(高)≈1.97m²2.整屏面积:1620 mm(宽)×18×1215mm(高)×3=29160mm(宽)×3645mm (高)≈106.29m²3大屏幕系统功能本系统由X套X”的DLP投影单元、1套多屏处理器系统、控制管理软件及附属的外围设备组成。

整套系统采用最新一代的DLP数字光处理技术,所有设备均采用模块化的设计。

具备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安全性,并具备良好的显示信号数量的扩展能力。

显示单元组成的显示墙体和工业控制结构的处理器均通过了权威部门的安全认证,不会对环境和其他设备造成任何的安全影响。

内置信号处理器和外置的多屏处理器相结合的分布式信号处理技术,最大程度的提升了整体DLP大屏幕显示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并具备良好的显示信号数量的扩展能力。

当今主流的六种大屏显示技术介绍

当今主流的六种大屏显示技术介绍

如今,大屏幕拼接已经出现在大街小巷。

许多商场、公司都使用了大屏幕拼接技术,来宣传广告、开会等。

而对于大屏幕的系统来说,它们的显示技术也有许多中。

接下来,我们就简要的介绍其中主要的六种:第一种是LCD液晶拼接显示技术。

这一技术主要是由日商主导的投影技术,从90年代起发展的日趋完善。

主要的应用领域是小量的大屏幕投影拼接显示墙、商务投影、桌面投影机等。

从最先的单晶硅静态液晶发展到如今的多晶硅动态液晶,这一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第二种是CRT显示技术。

这种技术也是最早采用的大屏幕投影机技术。

它采用的是阴极射线管(CRT)技术的大屏幕投影显示屏。

CRT完成投影显示技术的亮度发光和显示核心。

不过,这一技术有着自身的问题,就是CRT投影技术的亮度和分辨率的矛盾,这限制了它的发展。

第三种是LCOS显示技术。

它在携带型资讯设备的应用上比较火爆。

最大的优点是解析度可以很高。

缺点是成本高,这是因为模组的制程较为繁琐,各生产阶段良率控制不易。

它是近几年来在LCD技术基础上发展的一种新的显示技术。

第四种DLP纯数字化显示技术。

它叫做数码光处理。

它的优点很多,有显示图像平滑、精确、亮度高、维护方便、细腻、稳定可靠的特点。

它的应用领域现在也主要集中在商务投影机、电影院放映、桌面投影机。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屏幕投影拼接显示领域它一直处于领导地位。

第五种是PDP—等离子显示技术。

在台湾地区被称之为电浆显示屏。

等离子体显示器的特点是图像效果出众、数字信号直接驱动方式独特而,正因为这些优点,它将是高清晰度数字电视的最佳显示屏幕。

第六种是GLV显示技术。

这一技术还处于一种研发的阶段,因此还未形成产业。

GLV的光线反射元件,是由一条条带状的反射面所组成,依据基板上提供的电压,进行极小幅度的上下移动,决定光线的反射与偏折,再加上其反射装置的超高切换速度,以达成影像的再生。

它的原理是以MEM原理为基础,靠着光线反射来决定影像的显现与否。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液晶屏拼接技术的系统显示技术有着非常多的选择,但是每种技术都有着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因此,需要进行改进和发展,才能让显示技术的发展更加长远。

DLP大屏幕显示系统技术方案

DLP大屏幕显示系统技术方案

DLP大屏幕投影显示系统技术方案书深圳市创维群欣安防科技有限公司DLP大屏幕投影显示系统技术方案书目录第一章技术方案书 (3)1.1设计概述 (3)1.2技术规范和标准 (5)1.3大屏幕显示系统设计方案 (6)1.3.1系统组成 (6)1.3.2系统结构拓扑图 (10)1.3.3设计方案特点 (11)1.3.4系统功能特点 (14)1.3.5系统显示模式 (16)1.4系统软硬件设备特性及技术规格 (21)1.4.1创维V-EXPRO系列投影拼接单元 (21)1.4.2创维V-CON多屏拼接图像处理器 (29)1.4.3创维V-DWM大屏幕系统控制软件 (33)1.4.4信号切换及传输设备 (35)第二章项目施工前要求 (41)2.1与用户方接口界面 (41)2.2对供电系统的要求 (42)2.3对接地系统的要求 (42)2.4对装修系统的要求 (42)2.5对空调系统的要求 (43)2.6对消防系统的要求 (43)2.7对照明系统的要求 (43)2.8建筑地面荷载要求 (44)2.9现场安装环境要求 (44)第一章技术方案书1.1设计概述本技术方案书提供的DLP大屏幕投影显示屏系统是根据用户需求专为DLP 大屏幕显示系统项目而设计,推荐采用著名品牌——深圳创维群欣DLP大屏幕投影拼接显示系统。

深圳创维群欣DLP大屏幕投影拼接显示系统以系统工程、信息工程、自动化控制等理论为指导,将国际最卓越的DLP高清晰数字显示技术、投影墙拼接技术、多屏图像处理技术、网络技术等融合为一体,使整套系统成为一个高亮度、高分辨率、高清晰度、高智能化控制、操作先进的大屏幕显示系统。

能够很好地与用户监控系统、指挥调度系统、网络信息系统等连接集成,形成一套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交互式信息显示及管理平台。

在这套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中,图像处理系统作为联系用户应用系统和大屏幕拼接显示墙的纽带,是DLP大屏幕显示系统的信息处理和控制核心。

控制中心大屏幕显示系统技术要求

控制中心大屏幕显示系统技术要求

控制中⼼⼤屏幕显⽰系统技术要求控制中⼼⼤屏幕系统(OPS)1.1通⽤要求控制中⼼显⽰屏规模暂定为3(⾏)*10(列)30个显⽰单元,每个显⽰单元对⾓线为70英⼨的LED光源DLP显⽰屏。

供货⽅应承诺综合显⽰屏显⽰单元数量的更改应按照单价进⾏调整。

显⽰内容为ISCS(含SCADA、BAS、FAS等信息),CCTV数字视频信号、信号系统显⽰信息等。

⼤屏幕系统由投影显⽰系统、多屏图形控制系统、⼤屏⼯作站及应⽤管理软件等构成。

供货⽅应选⽤成熟知名品牌的综合显⽰屏(OPS)产品,且该产品的提供商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地铁⼯程运营控制中⼼调度⼤厅中具有配合建设的业绩。

供货⽅所选⽤的⼤屏幕投影箱体,投影机芯,图像拼接控制器都应该通过中国CCC认证。

整个显⽰系统应可作为统⼀显⽰平台显⽰临时信息等,同时,可分为多个功能区,各功能区将按照职能需要显⽰各种信号。

整个显⽰系统可作为统⼀平台进⾏管理,如统⼀开关、在全屏任意位置调⽤任意信号显⽰等;同时,各功能区应可独⽴管理,如对所选区域进⾏开关机、在该区域内调⽤信号等。

整个系统可对多个视频信号、计算机信号、⽹络⾼分辨率信号进⾏显⽰,显⽰时可对任意信号窗⼝进⾏灵活控制和管理,同时保证显⽰效果良好。

系统应采⽤先进的技术以及系统结构,提⾼系统可靠性和可⽤性,减少故障带来的影响;提供冗余配置,具备模块设计,容易扩展;采⽤统⼀的控制管理系统,可以灵活操纵屏幕,同时提供⼆次开发接⼝,⽅便和其他系统进⾏整合。

OPS包括ISCS(含CCTV)和SIG两部分,ISCS和SIG相互独⽴,分别通过各⾃的多屏图形控制器输出⾄投影显⽰单元。

全套⼤屏幕系统应由⼀个供货⽅统⼀供货,遵照OCC⼯艺要求统⼀安装布置。

SIG系统供货商与⼤屏幕系统供货商相配合,实现SIG ⾏车调度画⾯显⽰功能。

OPS系统应负责多种应⽤系统的集中接⼊及显⽰,并⽀持CCTV系统提供的1080p ⾼清视屏源的显⽰。

OPS系统应采⽤国际国内卓越的DLP⾼清晰度显⽰技术、投影墙⽆缝拼接技术、多屏图象处理技术、⽹络技术、集中控制、抗震7级以及防尘散热等技术。

DLP大屏幕显示系统技术规范书

DLP大屏幕显示系统技术规范书

DLP大屏幕显示系统技术规范书1. 引言本技术规范书旨在定义和说明DLP(数字微镜投影)大屏幕显示系统的技术规范。

该系统采用数字投影技术,将高质量的图像投影在大屏幕上,广泛应用于会议室、演播厅、教室等场所。

2. 系统概述DLP大屏幕显示系统由以下主要组件组成:2.1 投影机投影机是DLP大屏幕显示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将输入信号转换为高质量的图像并投影在屏幕上。

投影机采用数字投影技术,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 高亮度:投影机具有高亮度输出,确保在不同光线环境下都可以清晰显示图像。

- 高对比度:投影机能够提供高对比度的图像,使细节更加清晰。

- 高分辨率:投影机支持高分辨率的输入信号,保证投影出的图像清晰细腻。

2.2 大屏幕显示设备大屏幕显示设备是DLP大屏幕显示系统的输出部件,负责将投影机输出的图像显示在大屏幕上。

大屏幕显示设备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 大尺寸:大屏幕显示设备通常具有大尺寸,可以满足大型活动场所的显示需求。

- 高精度:大屏幕显示设备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图像显示,保证投影出的图像清晰无失真。

- 良好的可视角度:大屏幕显示设备具有良好的可视角度,确保观众在不同位置都能够清晰看到图像。

3. 技术规范3.1 投影机规格投影机应满足以下技术规范: - 分辨率:投影机支持最低1080p的高清分辨率。

- 亮度:投影机亮度应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确定,最低应达到3000流明。

- 对比度:投影机应支持至少2000:1的高对比度。

- 投影距离:投影机的投影距离应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确定,同时应支持不同投影距离的调整。

3.2 大屏幕显示设备规格大屏幕显示设备应满足以下技术规范: - 尺寸:大屏幕显示设备的尺寸应根据实际应用需求确定,最小应达到80英寸。

- 分辨率:大屏幕显示设备支持最低1080p的高清分辨率。

- 显示技术:大屏幕显示设备可以采用液晶显示技术或LED显示技术。

- 可视角度:大屏幕显示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可视角度,保证观众在不同位置都能够清晰看到图像。

DLP大屏幕显示系统技术规范书

DLP大屏幕显示系统技术规范书

卷册检索号30-D2027CB-Y01南京供电公司电力调度中心项目技术规范书调度大屏幕显示系统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东电力设计院工程设计综合类甲级A131000025 工程勘察综合类甲级090001-kj2010年06月上海南京供电公司电力调度中心项目技术规范书调度大屏幕显示系统批准:储真荣审核:方国盛校核:张连平编制:储真荣林伟滨目录1.总则 (1)1.1 基本规定 (1)1.2 投标须知 (2)1.3 买卖双方的职责 (4)2.供货需求 (7)2.1 供货需求一览表 (7)2.2 供货需求说明 (8)2.3 设备文件及资料 (9)2.4 备品、备件及专用工具 (9)3.功能规范和技术要求 (12)3.1 工程概况 (12)3.2 系统运行环境 (12)3.3 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13)3.4 系统功能及性能要求 (14)3.5 技术指标 (15)3.6 软件系统配置要求 (22)4.验收试验 (25)4.1 总的要求 (25)4.2 工厂验收试验(FAT) (26)4.3 现场验收试验(SAT) (28)4.4 可用性试验 (29)5.工程管理 (31)5.1 设备交付 (31)5.2 现场技术服务 (34)5.3 设计联络会 (35)5.4 技术培训 (35)5.5 售后服务 (36)5.6 性能保证 (37)5.7 工程进度 (38)附图1 地区电网调控大厅平面布置图 (39)附图2 应急指挥大厅平面布置图 (40)附图3 配网调度大厅平面布置图 (41)附图4 二次运行值班室平面布置图 (42)1.总则1.1基本规定1.1.1本技术规范书为南京供电公司电力调度中心购买配套调度大屏幕显示系统而提出技术上的规范和说明。

内容包括系统的供货范围、功能规范、技术要求、验收试验、工程管理及所有必需的其它事项。

本技术规范书提供给大屏幕显示设备生产商作为其编写技术建议书和报价之用。

1.1.2本次工程招标采购的买方为江苏省电力公司,卖方为大屏幕显示设备及技术服务集成商,最终用户为南京供电公司电力调度中心。

大屏幕投影融合系统解决实施方案

大屏幕投影融合系统解决实施方案

大屏幕投影融合系统解决实施方案10Mx3M大屏幕投影融合系统解决方案XXX为您提供专业的知识分享。

一、系统概述本系统是一种大屏幕投影融合系统,采用边缘融合技术,能够实现多个投影机的图像无缝拼接,呈现出更加清晰、流畅的画面效果。

该系统适用于大型展示、演讲、会议等场合。

二、边缘融合显示系统介绍1、边缘融合技术简介边缘融合技术是指通过图像处理软件将多个投影机的图像进行拼接,消除图像间的重叠和间隙,使得整个画面呈现出无缝连接的效果。

这种技术可以大幅提高大屏幕显示系统的画面质量和稳定性。

2、采用边缘融合技术的大屏幕显示系统的优点采用边缘融合技术的大屏幕显示系统具有以下优点:1)画面无缝连接,消除了图像间的重叠和间隙,呈现出更加流畅、清晰的画面效果。

2)多个投影机均匀分布,可以实现更加广阔的画面覆盖范围。

3)投影机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4)投影机之间的互相备份,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三、融合系统设计1.设计原则融合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实现画面无缝连接,消除图像间的重叠和间隙。

2)保证投影机的均匀分布,实现更加广阔的画面覆盖范围。

3)根据场地大小和需求确定投影机数量和分布。

2.设计尺寸根据实际需求,本系统的设计尺寸为10Mx3M,可根据场地大小和需求进行调整。

3.场地要求本系统适用于大型展示、演讲、会议等场合,场地应具备较好的光线环境和空间布局,以保证画面效果和观感。

四、设备选型1、投影机选型投影机选型应根据画面尺寸、亮度、分辨率等因素进行考虑,以保证画面质量和稳定性。

2、图像融合处理器选型图像融合处理器是实现边缘融合技术的核心设备,选型应根据系统规模、画面分辨率、处理能力等因素进行考虑,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屏幕选型屏幕选型应根据画面尺寸、材质、反光度等因素进行考虑,以保证画面质量和观感。

硬边拼接是一种简单的投影仪拼接技术,只需将两台投影仪的边缘对齐,无重叠部分即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屏幕投影显示系统技术关键字:大屏幕投影超高压UHP弧光灯光学系统成像引擎透射成像 LCD 反射板数字灯光处理 DLP目前用于电视机和计算机显示器的都是CRT(阴极射线管)显示器背投影当然最近两年LCD(液晶显示器)的发展也相当的迅猛,所以许多用户也在使用这种显示器,但是问题是这种显示器目前的售价还是比较贵并且还有许多缺陷,所以普及率并不高。

投影显示器拥有没有LCD延迟时间比较长的缺点,当然由于各种原因它的普及率是目前最少的。

直到现在,投影显示器依然是非常的昂贵:大约是目前的直视显示器(DIRECTVIEWDISPLAY)价格的10-100倍。

而且还有其它的缺点比如体积庞大、重量太重和亮度相对于CRT显示器要低很多。

目前的开发的高级微显示屏及其相关技术已经可以制造出来只有3磅左右的投影显示器了,它的亮度已经可以在一般的室内照明条件下使用了。

当然价格相对较高的缺点依然限制着它的仅仅能够使用在商业和教育领域市场。

不过相信这种情况很快就会改变,目前这种成像技术已经开始用于P owerPoint演示机、高清晰度电视和其它的家庭娱乐应用之中了。

目前这种昂贵的设备只能针对高端市场,不过相信随着它的市场接收度的提高、产量的增大,成本应该会逐渐的降低。

也许未来的会成为同现在的CRT显示器争夺市场的产品。

下图是投影显示器的基本架构示意图,可以让我们对于投影成像系统有个大致的了解:投影显示器示意图--其中浅褐色的部分表示投影机的部分下面我们根据这个示意图来详细的介绍各个部分的功能,让大家了解它的作用以及在目前条件下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光源(Light source)光学系统在投影机中在一般人看来似乎没有什么值得深究的地方,只要光源亮度足够到在显示屏上成像就可以了,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这么简单的。

在光学系统中有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首先就是光量子的控制问题;另外,用于提供光源的灯泡或者灯管的寿命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再次亮度的均匀性也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当把一个光源放到一个凹面镜之内的焦点,光源发射出来的部分光线会投射到凹面镜上并且发生反射,这些经过反射的光线会汇聚在另外一个焦点。

凹面镜的这种特性同凸透镜类似,都可以用于汇聚光线从而使得尽可能的管线都传送到成像引擎(IMAGEENGINE)中,这样屏幕因为得到更多的光能而显得更亮。

当然前面提到的光源是理想状态下的点光源,而实际的光源即使做的非常的小也无法达到理想状态下“点”的程度,也就是说实际的光源是由无数个点光源组成,它们之中绝大多数都没有精确的位于凹面镜的焦点上而是仅仅在焦点的附近,这样大部分的点光源的反射光线将会汇聚在另外一个焦点之外的地方。

也就是说当光源越大,在第二个焦点得到的光线的汇聚性就越差,也就是说越不像是一个点而是一个区域。

注意:左图聚焦区域相对于右图更加接近于凹面镜,而且聚焦区域更小从上面的图我们还能看到有很多光线(大部分是来自光源未经反射的部分)并没有达到会聚区域,这样就会引起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发散的光线因为距离汇聚区域相当的远,所以不可能被传送到成像引擎,这将导致屏幕亮度的降低和投影机本身发热量的增加。

部分发散光线可能会经过一定的途径进入投影机的光学系统最后来到屏幕上,这样将会降低总体图像的对比度--比如原来是黑色的背景,因为这些光线的存在而变成了灰色。

所以有效的控制光源的尺寸将是更好的控制光源的一种方式。

从前面的介绍知道理想的光源应该是无限小并且没有任何亮度(BRIGHTNESS)或者光通量(LUMINANCE)损失,当然在实际中是做不到这一点的。

在投影机中所使用到的光源在大致结构上同我们常见的灯泡是一样的,也是由“灯丝”和“灯泡”组成,“灯泡”内充满了某种气体--当然这种“灯泡”很小,估计只有2mm或者更宽一些,而灯泡内的“灯丝”使用的是金属卤化物作为光源。

同我们使用的普通白炽灯泡一样,金属卤化物灯丝在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也会逐渐的挥发附着于灯泡的壁上(主要成分是钨),这样就当然减少了光源的亮度和寿命。

超高压(UHP)弧光灯是由Philips首创的,这种“灯泡”的直径在 1.3mm- 1.0 mm之间,灯泡内充满了高压水银蒸汽,这种超高压弧光灯可以产生更小光源。

它的效率比一般的金属氧化物灯泡高,一个100瓦的超高压弧光灯传送到显示屏的光可以比普通的250瓦金属氧化物灯更多。

这种优点所带来的优势在显示屏更小的情况的下会更加明显。

超高压灯: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温度,箭头代表气体流动的方向。

超高压灯和凹面镜实物超高压灯和凹面镜截面示意图超高压灯功率一般在 100瓦-200瓦之间,寿命一般在3000-6000小时之间。

为了防止前面提到的使用一段时间之后光源亮度降低的情况,一般会在高压水银蒸汽混入部分氧气和卤素,它们可以帮助去处附着在灯泡壁上的钨并且让它们再次沉积到电极(也就是灯丝)上。

这样就保证了灯泡在使用寿命期间的亮度没有太大的衰减。

随着投影机使用一段时间,光源输出量会随着电极(灯丝)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同时在电极之间的离子浓度在不停的变化之中,这样我们会在屏幕的上得到一块比其它的地方亮或者暗的区域。

其中的部分问题可以通过前面投影机结构示意图种的光学系统(optice)来矫正。

Philips已经开发了一套调整电压脉冲的技术来保证光源稳定输出。

光学系统(optice)在投影机中,光学系统是光线从光源(也就是前面我们介绍的“灯泡”)到成像引擎的通道,这个部分可以进一步提高光源效率和稳定性。

光学系统的一个任务是将从光源发出并且经过椭圆形凹面镜汇聚的光线进一步的集中到成像引擎中,另外一个任务就是使得光源亮度更加统一,因为一般的情况下,大多数的“灯泡”发出的光都是中间的亮度高,越到边缘部分它的亮度就越暗。

在矩形的显示屏上,我们往往会发现边角的图像的亮度比中心的亮度低。

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方法就是利用一系列的微透镜将光源发出的光从原来中间亮边缘暗的圆形光转变为亮度均匀的矩形光;另一个方法就是更加有趣,让光线通过一个矩形的修正棒(ROD)--这种设备一般的是由磨光玻璃、石英或者内表面为高反射率的反射镜等材料构成的光学设备。

在这样的设备中光线经过多次的反射会从一端达到另一端,而在另一端得到的光源就是亮度基本一致的矩形光源了。

上图显示的就是管线从灯泡中发出经过凹面反射镜的汇聚,然后进入到矩形修正棒,在其内经过数次的反射就可以在另一端得到亮度均匀的矩形光源了。

从光强分布图上,未经过修正棒之前的光强分布接近于高斯分布,经过整理之后的就接近于矩形分布了。

成像引擎(Image engine )成像引擎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图像信号转变为光学信号,它函盖了一系列的用于生产适于作为计算机显示器的轻量级投影机的技术。

在目前的市场上销售的投影机采用了多种成像引擎技术,而其中不同的成像引擎技术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目前其中使用比较多的是采用LCD作为成像引擎的技术。

在LCD成像引擎技术种,主要有两种主要的技术,透射液晶板技术和多晶硅LCD技术。

下面我们我们将逐一对于目前的主流成像引擎进行介绍,通过这些介绍大家可以大致的了解不同的成像引擎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

这些成像引擎之间的主要区别就是它们如何操作光线的方式。

透射液晶板(Transmissive panels)透射成像引擎( Transmissive imaging enginew )是基于液晶面板开发的,因此这种投影机也被称为LCD投影机。

部分早期的LCD投影机(这些投影机中的一部分还在以比较低的价格销售,)它们采用了相对比较大的全彩色LCD面板。

这也就意味着面板内建了色彩滤镜,同用于笔记本的LCD显示屏不同的地方是光学系统送来的光线代替了原来的背光光源,这样背光光源发散出来的光可以通过液晶面板投射到屏幕上--当然究竟具体液晶面板的哪个部分通过什么颜色的光线是由控制器控制液晶面板内液晶分子状态来实现的。

这种技术的最大缺点就是输出的图像比较黯淡。

多晶硅LCD(Polysilicon LCDs)大多数的LCD投影机都是使用的0.9英寸的高温多晶硅LCD液晶板。

它属于主动矩阵液晶板的范畴,现在被用于大多数的笔记本和桌面L CD显示器中,它是通过非晶硅在玻璃上沉积而得到的。

这种液晶面板的制造成本相对比较便宜,不过电子在非晶硅层中的移动性较差,所以晶体管的体积相对较大,这意味着它将会阻挡住更多的光线。

对于用于笔记本或者台式LCD的液晶显示器这或者应该不算是什么问题,但是对于面积只有邮票大小的液晶板来说,这个问题就严重了。

一种提高电子移动性的的方法是使用纯硅晶体制造的硅晶片(同制造处理器和内存的硅晶片是一样的)。

当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成本太,所以我们还是需要寻找另外的解决方法。

思路依然是利用非晶体硅,这里不过将非晶体硅沉积在特殊的玻璃或者石英基板上,并且加热到 600—ordm;- 1000—ordm; C或者更高的温度。

当这个层冷却下来,就能在基板上生成一种更精细的硅晶体。

这种硅晶体具有更高的电子移动性,而开关晶体管的体积也因此变得更小,所以可以有更多的光通过液晶板。

部分投影机厂商(比如Epson)对于多晶硅投射液晶板做了进一步的改进,使得它的亮度更高。

它们在多晶硅液晶板后面加入了一层由很多微透镜组成的微透镜层,每个微透镜位于液晶面板的象素之后,它们可以尽可能的让每个象素之后的光线通过需要通过的晶体管的部分。

使用了这种技术的投影机形成的图像明显的比没有采用这种技术的投影机生成的图像亮。

LCD投影机结构在投影机中所使用的液晶板中每个液晶晶体代表一个象素,并没有针对红、绿、蓝让一个象素映射三个液晶晶体,那么LCD投影机是如何实现对于不同色彩的再现的呢?它其实是使用了三张LCD液晶板来分别再现三种颜色,然后再经过光学系统的把这些分离的颜色合成再一起,投影在屏幕上,就组成了一副完整的图像。

实现这个功能的关键就在于分色镜(DICHRONICMIRROR)和分色棱镜(DICHRONICPRISM)。

分色镜和分色棱镜的主要特性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反射一种颜色但是会允许另一种颜色通过。

分色镜一般是在玻璃基板上沉积金属氧化物形成的,它们可以精确的把不同颜色的光线分离开。

下面的示意图显示的就是利用3张LCD液晶板反射镜构建LCD投影机的结构示意图。

虽然在实际的产品中具体设计是不同的,但是如果理解了其中的一种,对于其它的设计的也将会很容易的理解的。

我们一起根据上面的示意图来看看这样的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上图底部的Lamp(灯泡)发出了白光通过光学系统来到成像引擎中,首先通过一个45度角的反射镜进入到透镜进行汇聚,经过汇聚的光线遇到第一个分色镜,这个分色镜允许蓝色光线通过,但是反射其它的光,所以没有了蓝色光的白光会变成黄色的光;蓝色的光线经过进一步的反射通过蓝色液晶板,所谓的蓝色液晶板就是主要控制图像蓝色的液晶板,控制器的发送指令控制哪些部分允许通过蓝色光线,哪些部分不允许通过;黄色的光遇到第二个分色镜,这个分色镜允许红色光线通过,但是却反射绿色光线,这样我们就从白光中分别得到了三种颜色;绿色和红色的处理过程同前面介绍的蓝色处理过程是一样的,这样三种液晶板分别决定了图像上不同的颜色,就把三种光线通过分色棱镜反射到投射透镜种进行合成,相对的位置关系保持不变;投射透镜把合成好的光线投射到屏幕上就形成了我们需要得到的画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