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论文文档]浅谈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儒道文化阐释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儒道“文化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儒道“文化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载体之一,其建筑风格和构造方式都深受儒家和道家文化的影响。
儒家和道家是中国古代两大主流哲学思想,它们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浅析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儒道”文化,以探讨其在建筑中的具体体现和影响。
一、儒道文化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响儒家注重人伦道德和家国情怀,强调社会秩序和家族观念。
在建筑中,这种价值观体现为讲究整体规划、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以及强调家族的荣耀和传承。
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使得传统建筑在空间结构上更注重内外有别,分清公私之分,同时还要体现出对传统儒家家族的尊重和忠诚。
道家强调自然和谐,并提倡“无为而治”、“返璞归真”的思想。
在建筑中,这种价值观体现为追求自然、简朴、朴素的设计理念,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以及追求心灵上的平静、内心的宁静。
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使得传统建筑的设计更加追求朴素和自然之美,表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
在建筑形式上,儒家注重礼制,倡导正方形规制的思想,影响了传统建筑的平面布局以及建筑形式的规整和端庄。
这一特点表现为传统建筑的型制标准,外廊内室的分布,布局的对称性等。
而道家则推崇自然之美和变通气象的思想,这种影响使得传统建筑的形式更加灵活多变,富有变化和生命力。
在建筑材料上,儒家倡导“大厦千年”的理念,崇尚坚固耐久的材料和结构,考虑建筑的长久耐用。
而道家则注重轻盈简约的材料和结构,追求轻松自然的建筑气质。
这种影响使得传统建筑的结构和材料在保证稳固性的也注重轻盈和灵动。
二、儒道文化在具体建筑风格中的体现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中,儒道文化的影响体现在建筑的整体氛围、布局、装饰和材料等方面。
1. 整体氛围儒家文化的影响使得传统建筑的整体氛围更加庄重端庄,体现出尊重和秩序。
在传统建筑中,往往通过对内部空间的布局和外部建筑风格的设计来塑造一种肃穆的氛围。
而道家文化的影响则使得传统建筑的氛围更加宁静自然,通过空间的灵动和材料的温润来营造一种安静和谐的气氛。
中国朝鲜族传统民居文化的历史演变

神 州 文 化
权春 燕
延边朝鲜族 自治州博物馆 吉林延吉 1 3 3 0 0 0
中国朝鲜族传统 民居文化 的历史演变
摘要 : 本文首先分析 了延边朝鲜族传统 民居特征 的形成 , 过去住在城镇 的朝鲜族居民 , 因经济 困难 , 独 门独 院的极 主要 分析 了演变过 程及 自然条件 因素 。进 而总结 出中国朝鲜 少 , 大多数贫 困居 民 住 在一栋平 房里 。 这种住宅型式类似 于朝 族传统 民居 在建筑构造 、 建 筑材料 、 建筑 色彩 、 室内及 院落的 鲜咸境道 一通 间 , 即长方向互相 连接 。以后逐 年建楼房 , 建筑 特征。 型式也逐 步发 生变化 , 城市中尚未普及集 中采暖的 , 仍采用火 炕采暖。 以火炕采暖 的楼房 , 平面型式为原来的一通间加上客 关键词 : 朝 鲜族 民族 民居 历 史 室与卫生间。 2 . 延 边 以外 的 朝 鲜 族 住 宅 中 国朝鲜族 民居的形成与发展 居住住在延边 地区以外 的朝鲜族 ,多数是从朝 鲜南部迁 近百余年来 ,在各个不同时期 朝鲜人从朝鲜半 岛迁移 入的。 由于他们移居的地方是严寒地区, 朝鲜式建筑不适应当 后, 居住在 中国东北等地 区。 清朝 的封禁时期 , 非法迁入延边地 区的朝鲜 垦民 , 由于生 地气候 , 所 以在朝 、 汉族混居地方 , 朝鲜族受汉族 习惯 的景程 , 活不安定 ,他们大都居住在马架式草屋或原始的半穴居式草 把平面型式住宅改为汉族式三间房。有 的朝鲜族农 民改进 了 房。 汉族 式三间房 , 增加 了火炕 面积 , 缩 少了地面 , 地面仅做 交通 废止封禁后 ,迁入 中国图们江和鸭绿江沿岸 的朝鲜咸境 用 , 家俱 放在炕上 , 日 常起居活动都在炕上 。 随着朝鲜族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 在住宅平 面型式 方面 , 和平安道农 民开始 了定居生活 。到 1 9 世 纪中叶 , 朝鲜半 岛北 发展 为汉 、 朝结合的新的住宅型式 。平 部 连年遭灾 , 使大批朝 鲜半岛饥 民拥 入延边地 区 , 开 垦荒地 , 由原来 的汉族式住宅 , 但总 的趋 热是取消地 面 , 居室全部 改为火 炕 。 安 家落 户。 到了 l 9 世纪末 , 更 多的朝鲜半 岛难 民迁入东北 , 其 面型式多样化 , 中多数难 民居住在吉林省 的延边地 区和其它地 区 , 部 分难 民 灶炕为汉族式 , 上面安 朝鲜式铁锅 ; 屋顶形式 , 从过 去一律 两 居住 在辽宁省和黑龙 江省一些地 区。 面坡 的草屋面逐年增加歇 山式的坡顶 。 由于延 边地气候 与朝鲜咸境道 的气候类 似 ,加这朝鲜族 三、 中国朝鲜族居民与宗教 、 习俗 1 . 与朝鲜族居民形态 有关联 的宗教 的风俗 习惯 , 初期延边地 区朝鲜族 的建筑型式为咸境 道式建 筑 。它 的特征 为居室较多并铺火炕 同, 兼有铺木板 的居室 ( 北 宗教 在我 国朝鲜族居 民的立体 、平面构成及其 型态 的形 部地区为室外 坐廊 ) , 这样 既有火炕又有木板 屋的朝鲜 族的建 成 、 发展等方面产生 了不同程度的影 响。 筑在世 界其他 国家是很少见 的。 据《 朝鲜住宅变迁的概要》 、 《 山林经济》 记载 : 民居 的平面 日” 、 “ 月” 、 “ 口” 、 “ 吉”等字样的 ,认为有福 , 而 延边朝鲜族建筑按平 面型式分 为一通 间 、 双通 间、 拐角房 布局形状 为 “ 等基本型式和以基本 型式组合成 的复杂 型式 。基 本型式为一 “ 工” 、 “ 尸” 等字样的 , 认 为有祸 。盖房屋时 , 其“ 间数 ” 、 “ 尺数 ” 般平民的房屋型式 ,而复杂型式则 为富裕人 家或上流 阶层 的 往往取为“ 奇数 ” , 以求荣华富贵。我国朝鲜族人校仿 “ 阴 阳风 房屋型式。 水说” , 规定了 民居的高低 , 校仿“ 阴阳五行说 ” 又规定 了房柱 、 一般取为 7 , 9 、 l 1寸等 。 延边地区以外其它地 区的朝鲜族 民居 ,经历 了和延边不 房间周 围尺寸 , 又据《 高丽史》 记载 : “ 本国风俗无 问尊卑 小 , 忌家长方位 , 同的演变过程。从朝鲜南部迁入的居民考虑到朝鲜南部 的建 必致疾病 。 ” 在这种天命观念 的支配下 , 我 国朝鲜族 筑型式根本不能适应 中国北方气候 条件 , 于是仿 当地满 、 汉族 如有犯动 , 无论 贫富贵 贱 , 都遵守 “ 阴 阳风水说 ” 和 建筑型式, 采用完全汉族式和法汉、 半朝鲜的混合式的建筑型 人 确定 民居型态 时 , 式。 “ 阴 阳五行说” 所规定 的“ 准则 ” 。 2 . 与 朝 鲜 族 民 居建 筑有 关 联 的 习俗 解放前 , 居民建筑型式没 有多大变 化。解放后 , 在 中国共 ( 1 ) “ 确定屋基方位 ” 和“ 成造择 日” 产党 的领导下 , 朝鲜族农 民的民居才有 了巨大的变化 和发展 。 二、 中 根据“ 阴阳风水说 ” , 我国朝鲜族人喜 欢选择 如何下屋基 “ 屋基必须座落在分别象征着 ‘ 青龙 ’ 、 ‘ 白虎 ’ 、 ‘ 朱 中国朝鲜族在经历 了百余年 的艰辛历程 中 ,由于他们所 及其方位 : 雀’ 、 ‘ 玄武 ’ 的东 、 西、 南、 北山环绕 , 且在正前方有一 条小溪的 处 的地域 、 生活环境的不同 , 住宅建筑各具有其不 同特点 。 朝鲜族传统住宅 的基本形态分为两种类 型 :一类型是延 平地域” 。 若屋基周围无山 , 则用人工造的假 山代替 ; 屋基正前 边的朝鲜式住宅 ,它是 以朝鲜咸境道式住宅 为原型演变 的型 方无小溪 , 则用人工造池代替 。
朝鲜族民居

朝鲜族民居在突兀秀拔的长白山下,延边居住着朝鲜族同胞。
他们依山傍开发了大量水田,世代在这里生息、繁衍。
朝鲜族民居保持了我国唐代以前民居的风格,日本民居的形式与此相近。
屋顶常为四坡水,实际上就是官式建筑中的庑殿顶,只不过没有正脊上的鸱吻和戗脊上的神兽罢了。
朝鲜族民居没有窗子,门的格扇做成落地,都为抽拉门。
房前均有廊,进屋时把鞋靴脱在廊上,赤脚进屋,居室则是白天作起居室,夜间作卧室。
室内外处可以席地坐卧。
自古以来,朝鲜族人民喜欢选择背风朝阳、依山傍水、环境幽雅的地方建房。
房屋呈大屋顶形状,外观是中间平、两头翘立,中间平如行舟,两头翘立如飞鹤。
组成大屋顶所有的线条和面均为缓慢的曲线和曲面,屋脊等主要轮廓线均涂为粗白线。
稳重、质朴的曲线和曲面以及橼子以外的大白轮廓线条,正是朝鲜族大屋顶与汉族、日本大屋顶的区别。
在乡下常见的一般有草房和瓦房两种形式。
传统的瓦饰有绳纹、网纹和吉祥的文字。
圆形或半圆形的莲花纹瓦垅。
整齐黑色的瓦垅、耸立的屋脊、雪白的墙壁,给人一种清新、舒适、整洁的美感。
多面向南或东南、西南,有院落。
屋顶多四个斜面构成,主室上盖为大“人”字形,两翼斜坡较小,用谷草或灰瓦片覆盖。
每套房屋正面开一扇或四扇门,同时开窗。
后面一般亦设门和窗。
内分为寝室、厨房等。
有的在正房盖厢房,作为住房和仓库。
室内用土砖或平埋的片石铺成平炕。
进屋脱鞋,席炕而坐。
室外屋基离地60–70厘米,外有台阶。
唐代住宅朴素自然,在质朴平淡中蕴含着丰富隽永的诗情。
真正的唐代民居现在已经看不到了,但吉林延边的朝鲜族民居,却保持了浓厚的唐代风格。
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唐代以前我国人民盘膝而坐的生活方式。
朝鲜族民居的各室用拉门相隔,前后门和拉门较多,出入很方便。
朝鲜族民居的前面一般都有偏廊。
廊板的来源可远溯到我国古代建筑,在建造宫殿时,常常采用短桩台基,用成组的小短柱作为台基与基础,这样可以通风,又可以防潮。
朝鲜族民居在房前设置廊子的原因,是室内全部为火坑。
朝鲜族传统文化

朝鲜族传统文化朝鲜族的传统文化啊,那可真是像宝藏一样,充满了魅力,每次接触都能让我发现新的惊喜。
就说有一次我去参加朝鲜族朋友的婚礼吧,那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见识到了朝鲜族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
婚礼那天,一到现场,我就被那种热闹又喜庆的氛围给包围了。
新娘子穿着传统的朝鲜族服饰,哇,那衣服真是漂亮极了!白色的上衣,就像雪一样纯净,领口和袖口都有精致的彩色丝线绣成的花纹,那些花纹可讲究了,有花朵、有蝴蝶,每一针每一线都像是在诉说着美好的祝福。
衣服的纽扣是用彩色的绸带打成的蝴蝶结,随着新娘的走动,就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小蝴蝶。
新娘的裙子更是华丽,色彩斑斓的,有大红、粉红、翠绿、湛蓝等颜色交织在一起,长长的裙摆拖在地上,走起路来就像流动的彩虹。
裙子上还有许多细细的褶子,整齐又漂亮,我都忍不住想摸一摸,感受一下那细腻的质感。
新郎呢,穿着黑色的长袍,头戴黑色的纱帽,看起来特别精神。
他胸前还挂着一个大大的红花,那红花红得耀眼,和他的黑色长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得格外喜庆。
婚礼仪式开始了,那过程可真是有趣。
新人要向长辈行大礼,他们恭恭敬敬地跪在地上,额头都要触碰到地面了,那姿势标准又虔诚。
长辈们则坐在上位,微笑着接受新人的跪拜,然后给他们送上祝福和礼物。
我看到一位老奶奶,她脸上的皱纹就像岁月留下的刻痕,但她的笑容却无比温暖。
她拿出一个精美的包裹,里面装着一些传统的饰品,递给新娘的时候,还拉着新娘的手,说了好多祝福的话,虽然我不太懂朝鲜语,但从老奶奶的表情和语气中,能感受到那深深的祝福。
接着就是传统的朝鲜族歌舞表演啦。
几个年轻的姑娘穿着漂亮的传统服饰,手中拿着长鼓,走到场地中间。
长鼓的样子很特别,两头大中间小,鼓身还画着精美的图案。
姑娘们开始击鼓跳舞,那节奏明快极了,“咚咚咚” 的鼓声就像敲在人们的心上,让人忍不住跟着节奏摇摆。
她们的舞蹈动作也特别优美,旋转、跳跃,手臂的动作就像随风摆动的柳枝,轻盈又灵活。
旁边还有几个小伙子在吹着一种类似唢呐的乐器,那声音高亢嘹亮,和鼓声、舞蹈融合在一起,就像一场盛大的狂欢。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儒道“文化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儒道“文化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文明传承的载体,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儒道文化一直占据重要位置,儒道文化与建筑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从儒道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的渊源、相互影响和体现方式等方面,对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儒道“文化进行浅析。
一、儒道文化与中国传统建筑的渊源儒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支柱,儒家思想强调“礼义廉耻”,提倡仁者爱人,注重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道家思想强调自然、宇宙、生命的本源和本质,主张无为而治、随顺自然。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儒道文化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中国传统建筑的构筑与风水理念息息相关,儒家的礼义观念直接影响了建筑的规划和布局。
传统建筑的规划通常以古代儒家的“阴阳五行”理论为基础,注重平衡和谐,以符合自然规律的方式规划建筑的位置、朝向、布局、造型等,力图体现出“礼、乐、道、义”的儒家思想。
儒家思想注重人伦关系和社会秩序,崇尚礼仪和敬畏祖宗,这些思想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在中国传统宫殿建筑中,一般都会有“三进五间”的布局,这与儒家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种布局不仅体现了尊卑有序的礼仪之道,也表达了儒家思想中的仁义之道。
而道家思想的主张则影响了古代建筑材料的选取和施工方式。
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随顺自然,这在中国传统建筑的施工方式中也有所体现。
古代建筑的施工往往力求“依山就势、顺水而形”,遵循自然的地形地貌和自然资源的利用,以求达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境界。
中国古代传统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又以砖瓦为补充。
木结构的传统建筑很好地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礼、乐、道、义”,而在建筑风格上,也体现了道家的悠然洒脱,稳重内敛。
传统的屋檐和斗拱都展现了丰富的儒家礼仪和道家自然主义的审美情趣。
在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中也能看到儒道文化的痕迹。
传统建筑的装饰中常以中国传统的图案、花纹、神兽为主题,这一主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儒道文化的精髓密不可分。
朝鲜族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研究

朝鲜族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研究朝鲜族传统民居装饰艺术是朝鲜族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宗教、风俗和民俗内涵。
在朝鲜族传统民居中,装饰艺术是以木雕、砖雕、石雕等传统手工艺为基础,通过雕刻、画画等技术进行装饰,融合了朝鲜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对朝鲜族传统民居装饰艺术进行研究,探讨其特点、历史渊源和发展演变。
一、特点1. 朴实和谐朝鲜族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特点之一是朴实和谐。
朝鲜族传统民居追求简朴而和谐的装饰风格,注重艺术作品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在装饰中,往往以自然风景、花鸟昆虫、人物故事等为题材,善于利用线条、色彩和形态的变化,展现朝鲜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情趣。
2. 融合儒释道朝鲜族传统民居装饰艺术中融合了儒释道的情感和哲学思想。
在装饰中常常融入儒家的中庸之道、孝道思想,释家的清静虚无、道家的自然和谐,使得装饰作品更具有内涵和深远的文化意蕴。
3. 民俗风情朝鲜族传统民居装饰艺术展现了丰富的民俗风情。
在装饰中常常表现出朝鲜族人们的生活场景、祭祀活动、工艺技能等民间风情,通过这些装饰作品,可以感受到朝鲜族传统生活的热烈与喜庆。
二、历史渊源朝鲜族传统民居装饰艺术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朝鲜族建筑发展的装饰艺术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传承,朝鲜族传统民居装饰艺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在古代,朝鲜族传统民居的装饰艺术主要表现在绘画和雕刻上。
绘画方面,主要表现了自然景观和人物故事,其中尤以山水画和花鸟画最为出色。
雕刻方面,则主要表现在建筑构件和家具上,例如门窗、柱子、桌椅等。
这些装饰作品在朝鲜族传统民居中起到了美化环境、增强艺术性的作用。
随着历史的发展,朝鲜族传统民居装饰艺术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特色,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古建筑的屋檐画。
在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屋檐上,常常绘制有狮子、凤凰、龙、象征春夏秋冬的四季图案等。
这些图案不仅美化了建筑外观,还寓意着对自然的崇拜和对生活的向往。
浅谈延边朝鲜族文化的风格特点

浅谈延边朝鲜族文化的风格特点摘要朝鲜族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成员之一,既继承和发扬自己固有的传统文化,保持民族生活方式中的优良传统和民族风格,又在同其他兄弟民族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过程中,积极汲取和吸收周边兄弟民族的优秀文化,以适应具有中国多民族特色的新型生活方式,从而建构了既与朝鲜半岛生活文化有一定的差异。
本文主要分析了延边朝鲜族文化的风格特点。
关键词:延边朝鲜族;文化;特点1.引言研究民俗文化的过程中,应要充分注意到民俗传承主体的经济地位、社会地位以及文化地位在民俗传承过程中的作用。
朝鲜族的民俗文化带有朴素、粗放的风格,显得原始、简约。
这与朝鲜族作为民俗传承主体的一些特点密切相关。
2.延边朝鲜族的发展从历史上看,作为朝鲜族民俗形成期的解放前,朝鲜族民俗的主要负载者和传承者是出身贫寒的下层社会平民以及由他们组成的群体社会。
当时,迁入的朝鲜族大致有如下三个类别:一为潜入私垦的北部边民和遭遇天灾而逃荒的北部难民。
二为被日寇抢夺土地而失去生计基础的破产农民。
三为因日寇强制移民而迁来的“开拓民”。
上述的朝鲜族迁入者,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都属于缺衣少食、无权无势的穷苦农民。
据历史资料,清末民初,朝鲜族人口中农民一直占90%左右,其中绝大多数是佃农。
他们在迁入我国之前,其经济状况更是一贫如洗。
这决定了朝鲜族民俗的社会基础,即朝鲜族民俗立足于下层贫民的生活文化,而这与朝鲜半岛,特别是其南部以上层生活文化为主体的风俗习惯有较大的差异。
3.延边朝鲜族文化风格特点(1)具有朴素性与原文化性迁入之前朝鲜族的第一代,他们以温暖的人情去克服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形成了符合自己生活实际的平民生活习俗,而朝鲜族的第一代迁入我国时带过来的也正是这种平民生活习俗。
这种平民生活习俗成为我国朝鲜族生活文化的基石,它在解放后继续延续下来,成为中国朝鲜族民俗的主导传统。
立足于下层民生活文化的朝鲜族民俗所具有的朴素性,主要体现在饮食风俗、家庭生活习俗、人生仪礼以及娱乐活动等方面。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儒道“文化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儒道“文化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真实写照,它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精神内涵。
在这些古老的建筑中,蕴藏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其中就包括了儒家和道家的文化。
儒家和道家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两大流派,对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和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建筑布局、装饰艺术和精神内涵等方面,浅析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儒道“文化。
一、建筑布局和空间布置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儒家和道家的文化思想在建筑布局和空间布置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儒家文化中,强调“礼乐”的思想,主张社会秩序和伦理道德。
在建筑布局上,会注重进深有序,分门别类。
在宫殿、寺庙等建筑中,往往会有前殿、中殿、后殿等依次排列的布局。
这种布局能够体现出儒家思想中的等级和秩序观念,传达出一种尊卑有序的社会伦理。
而道家文化则强调自然和谐,主张顺应自然,追求自然界的无为而治。
在道家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传统建筑也会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布局上更加注重对景观的体现。
在园林式的建筑中,往往会利用周围的山水环境来进行布置,形成“借景造境“的手法,体现出道家追求自然和谐的理念。
二、装饰艺术和材料选择在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艺术和材料选择上,也能够看到儒家和道家文化的痕迹。
在儒家文化中,礼仪和孝道是非常重要的,这在建筑的装饰上也得到了体现。
比如在宫殿和庙宇中,往往会使用金碧辉煌的琉璃瓦和彩绘画来装饰建筑,这些装饰都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尊贵和庄重的追求。
而在道家文化中,崇尚自然和谐,建筑的装饰更多的是从自然界中获取灵感。
在园林建筑中,常常会使用假山、溪流、假山等自然元素作为装饰,以达到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效果。
在材料选择上,也更加注重对自然材料的利用,如原木、石头、竹子等,以表达对自然之美的追求。
三、精神内涵和文化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所体现的儒家和道家文化,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涵的一种传承。
在儒家文化的传承中,中国传统建筑多会反映出儒家思想中的孝道、忠诚等价值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儒道文化阐释
建筑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集中表现,它不仅反映着建筑者本人对实用及功能目的的表达,而且还体现着该民族的宇宙观、宗法观与社会道德伦理观。
朝鲜族传统民居是朝鲜族民族文化、民族心理、生产方式以及经济发展状况的集中体现,无论在建筑的选址、平面布局、形态构成、空间组织、立面造型、室内装饰,还是艺术处理以及设计手法的运用方面都具有丰富的建筑语汇和独特完美的意境表达,彰显出独特的建筑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
通过放宽历史和文化的视野,追溯和阐释儒释道和风水思想对朝鲜族民居建筑文化的影响,可进一步深化对其内涵的认知和理解,对延续朝鲜族民居建筑风格,建设新农村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一、朝鲜族文化的背景和渊源
就朝鲜族的概念而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朝鲜族通常被称为高丽族或韩族,是东亚地区的主流民族之一。
狭义上的朝鲜族仅指从朝鲜半岛越境迁入中国境内的一个跨境民族。
朝鲜人迁移中国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 17 世纪初叶,到 19 世纪后半期开始大量迁移,一直持续到 1945 年抗日战争结束时为止,有约 100 万以上的朝鲜人移居到中国东北地区,新中国建立后取得了朝鲜族的名称,成为中国有代表性的少数民族之一。
从文化的延续性上来说,中国朝鲜族文化发展的历史应当追溯到该民族的发祥地朝鲜半岛, 其文化源头应当从属于朝鲜半岛文化。
但任何民族的文化的形成都要经历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既会受到该民族所处地域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影响,也不可否认会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和浸润而得到整合与提升,朝鲜半岛文化的形成自然也不能例外。
地处东北亚地区的中国、朝鲜半岛和日本在文化上同属于东北亚文化圈。
在东北亚地区文化发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长期居于优势地位,其他文化则持续不断地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绝对、深刻的影响。
二、朝鲜族传统民居的儒道文化表达
朝鲜族通过民居形态、体量等外在表现和空间布局以及居住环境设计,来表达其对传统伦理观念和社会价值的坚持和维守。
下面就从朝鲜族民居建筑的选址布局、平面立面的设计、内部空间构成及建筑装饰等方面对儒道思想和风水文化的表达作一粗浅的诠释。
1.道法自然民居的建筑选址
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家自然观和世界观的真谛。
朝鲜族民居除城镇住宅有简单的院墙外,农村通常不建院墙,此种建筑的布局方式不仅有利于邻里之间的交往与和睦相处,同时还能营造民居建筑与所处自然环境之间关系和谐,往往依托地形地貌、溪水河流,将住宅或独立布置、或自由随意、不拘章法地加以组织,体现了庄子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思想境界,反映了朝鲜族受道家思想影响而形成的崇尚自然、融入自然,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这种对自然的尊崇表现在顺应自然,并不刻意追求技巧和尺度,而是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上均讲求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的思维与习惯。
2.趋吉避凶民居的平面布局
受风水思想影响,朝鲜族自古以来就喜欢选择在背风朝阳、依山傍水、环境优雅的地方
建房居住。
《旧唐书东夷传》中记载:其所居必依山谷,皆以茅草茸舍。
《新唐书东夷传》中也说:居依山谷,以草茨屋。
说明朝鲜族民族建房时对选址十分地重视和讲究。
尤其是在住宅外环境的选择上,非常强调风水中有关四象俱备的说教,认为凡住宅东有流水谓之青龙,西有长途谓之白虎,南有污池谓之朱雀,北有丘陵谓之玄武,为最贵地,可见,四象俱备与否是衡量一个房址风水好坏的重要标准。
3.礼仪秩序民居的空间构成
朝鲜族民居的建筑原型来自于朝鲜半岛传统士大夫院落空间模式。
该院落是由男性空间,女性空间,行廊空间,祠堂空间等构成。
分内院和外院,是一种递进式院落空间模式。
而贫穷的庶民阶层由于受自身经济条件和封建礼制的制约而将这种院落空间模式加以变通,使朝鲜传统士大夫院落的发散形多功能空间形式聚合成一体,即组合为一栋房屋内变成复合型的收敛性生活空间形式,成为朝鲜半岛极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形式。
三、结语
通过朝鲜族传统民居在建筑选址、平面布局、空间构成、立面造型、以及室内装饰等方面对传统儒道思想和风水文化的表达,深刻地揭示出朝鲜族传统民居具有十分丰富而深刻地文化内涵,这是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今天的人们去珍惜和守护。
作为建筑文化研究的工作者和建筑师,要不断提升自身建筑文化素养,积极投身于民族建筑文化的研究和探索。
深入挖掘朝鲜族传统民居建筑文化内涵,这对进一步弘扬朝鲜族传统文化,延续朝鲜族传统民居建筑风格,建设富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