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居的生态特色
探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生态观

探讨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生态观生态建筑设计的目的是最大化节约资源,它将建筑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通过合理和尊重自然环境的设计组织,获得一种生态平衡的建筑环境。
这种理念在我国古代的哲学观中已经有所体现,这种原始生态观也早已在人类长期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应用,只是当时的人们并没有对其做过任何总结和深入了解,并且在当时的人们看来,人本就是自然地一部分,本就该融入自然,与自然合为一体。
1.中国传统建筑中体现的生态思想1.1“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中国的“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最崇高的基本理念,中国古代很早就认识到人与自然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天人合一”的思想就是把人与自然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人与人所生活的环境,特别是自然环境应和谐共存。
《朱子·语类》中提到:“天人合一,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无间隔”,这里将“天人合一”作为最高的生活理想,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
“天人合一”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人的生活理想,而且从根本上成就了中国古代的文化精神,这个理想千百年来也一直影响着作为文化载体之一的建筑的发展演变。
这种尊重自然的观念应到继续传承。
1.2 风水理论抛开它的消极面,风水说体现了一种朴素的生态建筑观,古人在建造之初首先探求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构成,然后选择有利地形而建筑和谐的居住环境,使其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效果。
1.3阴阳和五行学说在传统建筑哲学中,阴阳观有很大影响。
如传统民居从南到北塑造的以院为中心和单元的基本平面格局,即屋宇为阳———实;院落为阴———虚,这种阴阳相成、虚实相间的院落序列空间,在密集的居住状态下较好的协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五行之说则可以理解为:金犹如人类的生活空间,木犹如自然界的植物绿树,水是生命的源泉,火犹如太阳赋予地球的能量,土则是一切生命的根,五行表达了人、住宅、环境、生态之间的密切关系。
2.传统建筑空间环境中的生态思想中华民族在整个历史的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建筑经验,为了获得比较理想的栖息环境,顺应自然,结合气候,因地制宜,以最简便的手法,凭借最朴素的生态观创造了宜人的建筑空间环境,这些是我们今天创造新的建筑空间环境可以继承借鉴的。
苗族传统民居建筑

苗族传统民居建筑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以其独特的民俗文化和传统建筑而闻名。
苗族民居建筑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展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又反映了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本文将介绍苗族传统民居建筑的特点及其文化意义。
一、苗族建筑特点1. 纵横交错的结构:苗族民居建筑多为木结构,采用挂篮搭建,以木柱、木梁和木板相互扣接而成。
其特点是纵横交错,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
这种结构不仅使建筑更加坚固耐用,还能有效抵御地震等自然灾害。
2. 坡屋顶的设计:苗族民居的屋顶通常呈坡形,一般是由精心选料的青瓦覆盖。
坡屋顶能够有效排水,并在雨季和雪季为建筑提供保护。
此外,屋顶还被用作堆放农作物和其他物品的场所,充分利用了空间。
3. 彩绘和雕刻的装饰:苗族民居的外立面常常以鲜艳的彩绘和精美的雕刻装饰,有时还会绘制苗族人物、花鸟等图案。
这些装饰既美化了建筑本身,也反映了苗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4. 紧密连接的村落布局:苗族民居多集中于山区,村庄布局紧密,房屋相互依托,形成村寨群落。
村落内的房屋之间用木桥或石桥相连,以方便人们来往。
这种布局不仅带来了交流和便利,还强化了苗族人民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二、苗族建筑的文化意义1. 生态环境保护:苗族民居建筑多以自然材料为主,如木材、石头、竹子等,并采用符合生态环保要求的施工方法,如雕刻、绘画等。
这一传统使得苗族人民不仅注重了建筑的实用性,还更加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
2. 传统文化传承:苗族民居建筑中的彩绘、雕刻等装饰元素蕴含了苗族独特的文化内涵,如神话传说、祭祀习俗等。
这些装饰不仅美化了建筑本身,更重要的是传承了苗族人民的传统文化,承载着他们的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
3. 社会交流与合作:苗族建筑的集中布局和村寨群落形成,鼓励了苗族人民之间的社会交流和合作。
这种紧密的村落布局不仅便于人们之间的互访互助,还为传统节日、婚嫁等集体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加强了社区和家庭的凝聚力。
北京传统民居的主要特征

北京传统民居的主要特征1.布局结构:北京传统民居一般呈四合院的布局形式,由前门、正厅、庭院以及后院组成。
前门通向街道,正厅是主要活动空间,庭院用于通风采光和室内外交流,后院作为私密的居住空间。
2.建筑材料:北京传统民居常使用青石、红砖、灰瓦等材料进行建造。
青石是用于打基础和门前铺地的常见材料,红砖用于墙体和砌筑,灰瓦则常用于屋顶。
3.院墙:传统北京民居的特色之一是高大厚实的院墙。
院墙一般由青石垒砌而成,外面涂以灰泥,可以增加墙体的坚固度和保温性能。
院墙起到了隔离内外空间的作用,同时也是提供安全和隐私的屏障。
4.木结构:多数北京传统民居采用木结构建筑。
梁柱、榫卯和斗拱等木构件都是采用传统的施工方式进行搭建。
木质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和自然调湿的特点,同时赋予了建筑独特的韵味。
5.建筑风格:北京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以明清时期的“四合院”为主。
这种建筑风格简洁、大方,注重尺度和比例的控制,尤其在大厅、过道和天井等重要空间中几乎没有多余的装饰。
6.屋顶构造:北京传统民居的屋顶多采用坡屋顶和歇山顶。
坡屋顶一般用灰瓦覆盖,可以有效防雨,同时保持排水良好。
歇山顶则是通过折弯、嵌入木龙骨的方式构成的。
7.四合院的院落:院落是传统民居的核心区域。
院落通常布置成方形,由天井和四周建筑组成。
天井是院落中心的开放空间,可以提供自然采光和通风。
室内空间围绕天井分布,形成半开放、多功能的居住环境。
8.空间布局:北京传统民居注重错落有致的空间布局。
一般采用进深递次,层层递次的设计方法,将室内和室外的空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不同功能的房间通过厅堂和过道相互连接,形成多样且灵活的活动区域。
9.装饰和细节:传统北京民居在装饰和细节方面十分讲究。
门窗、壁柱、楼梯等部分常常雕刻着精美的花纹和图案,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对木构件的染色、打磨和抛光等工艺也能饱含匠心。
10.庭院景观:北京传统民居的庭院是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常通过小石径、假山、花木和水池等元素来增添丰富的景观效果。
中国十大传统民居及其特色

中国十大传统民居及其特色建筑学082 108054047 葛珏骏中国传统的十大民居按地域可分为东北民居、华北民居、江南民居、岭南民居、客家民居、西北民居、西南民居、蒙古民居、新疆民居和西藏民居等十类。
民居的特色形成主要是根据其所在地区的气候特征和居民的生活方式,从而形成了在功能、结构、形式上都较为合理的营造方式。
一.东北民居:东北地区处于寒冷或严寒地区,一年之中夏季短冬季长,居住建筑对保温的高要求是重点。
建筑的主要特点是层高较低,屋盖坡度较大(为了积雪保暖)墙体较厚,且多采用土坯、原木、茅草等取于当地,且孔隙率较大,导热系数较小的材料作为围护结构。
较为典型的有井干式建筑、朝鲜族民居等。
二.华北民居:华北民居为中国传统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经常被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的标志。
常以四合院形式布置,根据地方气候和文化差异而略有不同,比较典型的有北京四合院、晋中四合院等。
北京四合院中间庭院较大,为正方形,多采用硬山和卷棚顶,色彩较为鲜艳;山西四合院中间庭院较小,常采用单坡顶向院内采集雨水,颜色偏灰。
三.江南民居:江南民居是除四合院外又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民居。
建筑布置紧凑,也常以院落形式布置,但院落往往很小,称之为天井;由于建筑成片相连不利于防火,因而有马头墙出现作为隔断之用。
江南多雨水,致使形成檐廊,基本上是粉墙黛瓦,卧房常设在二楼以避免室内泛潮。
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徽州民居和浙江民居。
四.岭南民居:岭南民居主要指珠三角地区的传统民居,特点是通风良好,且受西方文化影响明显,建筑外观上有明显的西方建筑元素。
墙体颜色常常为朱红色,基于风水上的说法。
五.客家民居:客家民居是福建地区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一类传统居住建筑,常被称作“土楼”。
一般由土坯做外墙,墙体厚实,整体呈圆形,体量巨大,内部房间众多。
中间常有祠堂。
六.西北民居:西北民居主要指宁夏、山西一带的传统民居,以窑洞最为典型。
窑洞是一种穴居的形式,热惰性非常好,冬暖夏凉,日照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室内通风往往不畅。
南北传统民居设计的生态性

环 境 反 映 在 气候 类型 上 ,主 要 有 温 带 季风 气 候 ( )与 亚热 北 带季 风 气候 ( ) 建 筑 与 气候 密 不 可分 , 自古 有 “ 地 建 南 。 挖
穴 ,构 木筑 巢 ” 的说 法 。 为 了 适 应气 候 的变 化 ,创 造 一 个 能 防风避 雨 的场 所 ,形 成 了丰 富 多彩 的建 筑 形式 。
建筑 扎根 在 与 固 有风 土 和 文化 相 关 的 土地 上 ,是 承 载 人 们 日常 生活 的容 器 。
— —
内 ,降 低 屋 内 热 能量 的消 耗 ,又 能 在 夏 季顺 应 风 向 ,将 引导 凉 爽 的风 进 入 室 内 , 降低 室 内温 度 ,又体 现 了 以风 压 来 实现
而且其用地往往比较宽松地形相对平整建筑材料也比较单一加上民间经济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使得北方民居普遍呈现出质朴敦厚的建筑特色总体布局和单体建筑多呈现定型格式如端正的方位划一的标高均匀的分布和整齐的排列
En g ns r a i 建筑节能 er y Co e V ton I
南北传统民居设计的生态性
安 藤 忠雄
自然通 风 。这 种做 法其 实就 隐藏 着 一种 节 能 的理 念 。 在 外 墙 围 护 结 构 的 保 温 和 隔 热 设 计 上 , 中 国 南 北 的传 统 民居 都 有 不 同 的 处理 手 法 。 北 方墙 体 比南 方厚 重 ,平 面和
中 国南 北 以 秦 岭一 淮 河 为 分界 线 ,南 北地 区 的具体 气候
对 寒冷 ,需 要 充 足 的 日照 。而 且 其 用 地 往 往 比较 宽松 ,地 形 相 对平 整 ,建 筑 材 料 也 比较 单 一 ,加 上 民间 经 济 文化 发 展 相
民居类型及特点相关内容

民居类型及特点相关内容一、传统民居类型及特点1. 四合院:四合院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代表之一,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
四合院以四边围合的庭院为中心,四面有房屋围绕,形成四合院的格局。
四合院的特点是布局合理,四通八达,适应北方地区的冬暖夏凉的气候特点。
同时,四合院的庭院空间也是家庭生活与社交互动的场所。
2. 木屋:木屋是中国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类型,主要分布在山区和湖区。
木屋以木材为主要建筑材料,结构简单,适应山区多雨的气候特点。
木屋的特点是环保、耐久、保温性好,同时也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3. 土楼:土楼是中国福建地区的传统民居类型,主要分布在土楼群。
土楼是用土和石块建造的多层建筑,外形宏伟壮观。
土楼的特点是坚固耐用,具有很好的防御功能,同时也体现了福建地区的民族文化。
4. 马踏飞燕:马踏飞燕是中国江南地区的传统民居类型,主要分布在苏浙沪地区。
马踏飞燕的特点是建筑结构精巧、造型优美,屋顶呈马踏飞燕状,能够有效抵御风雨。
二、现代民居类型及特点1. 花园洋房:花园洋房是一种现代化的住宅形式,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
花园洋房的特点是独立的住宅,周围有私人花园或院落,居住环境优美,居住者可以享受到独立的私密空间。
2. 高层公寓:高层公寓是城市中常见的一种住宅形式,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
高层公寓的特点是层高较高,居住面积相对较小,但可以通过共享设施(如游泳池、健身房等)提供便利和舒适的生活。
3. 别墅:别墅是一种高档住宅形式,主要分布在城市的高尚住宅区或郊区。
别墅的特点是独立的住宅,通常有多层,有较大的居住面积和私人花园,居住者可以享受到高品质的生活。
4. 老公寓:老公寓是指建于上世纪初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老式公寓楼,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域。
老公寓的特点是结构老旧,居住面积较小,但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具有浓郁的历史和文化氛围。
三、不同民居类型的特点比较1. 建筑结构:传统民居多采用砖木结构,现代民居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更加耐久和坚固。
走访传统民居调研总结汇报

走访传统民居调研总结汇报自古以来,传统民居一直是中国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风格,也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信息。
近日,本团队走访了若干传统民居,进行了调研,并结合实地观察和交谈,对传统民居进行了全面地总结和汇报。
以下是我们的调研总结报告:一、传统民居的建筑特点1. 结构合理:传统民居一般采用木质结构,梁柱和屋架结构紧密相连,形成稳固的整体结构。
屋顶常采用瓦片覆盖,能有效防止雨水渗透。
2. 模块化设计:传统民居常常由多个独立的模块组成,如庭院、厅堂、房间等,各个模块之间相互独立但又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空间。
3. 注重通风采光:传统民居注重室内通风采光,常常设置窗户、门洞和天井等,使室内空气流动,并且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光线,减少能源消耗。
4. 重视隔音隔热:传统民居在设计上注重隔音隔热,尤其是南方一些热带湿润地区,利用天然材料和特殊结构来达到隔热效果,使室内温度保持舒适。
5. 反映地域特色:不同地域的传统民居常常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特色,如四合院、客家土楼等,充分反映了当地的地域文化和习俗。
二、传统民居的文化内涵1. 家族文化:传统民居多为多代同堂的家族居住,通过建筑布局和装饰等方式强调家族的凝聚力和传承意义。
2. 社会关系的体现:传统民居的布局和设计常常与家庭成员、朋友、邻里之间的互动关系密切相关,展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和睦、亲友团结和邻里和谐的价值观。
3. 宗教信仰:部分传统民居还融入了宗教信仰的元素,例如在建筑物上设置神龛、供桌等,反映了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和敬畏。
4. 艺术表现形式:传统民居的建筑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如木雕、砖雕、壁画等,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湛技艺和独特魅力。
三、传统民居的保护和发展1. 保护意识的提高: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高,对于传统民居的保护意识也逐渐增强。
政府和社会组织加大了对传统民居的保护力度,制定了相关政策和规定。
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

位于京西门头沟深山峡谷中的爨 底下村坐落在山谷北侧的缓坡上, 坐北朝南,占地约1公顷,存院 落74个,689间房。一条街道将 村落分为上下两部分。民居以村 北的山包为轴心,呈扇面形向下 延展。
爨底下村坐北朝南,建于缓 坡之上,层层升高,依山而 建,依势而就使每家采光、 通风、观景视觉都具最佳效 果,充分体现人与建筑,建 筑与环境的完美结合
思考 ❖不同自❖然在环这境些下自的然房环屋境为下何的不房同屋,应主该要设考计虑成何什种么因样素??
自然环境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传统 民居
满足人类基本 需要的建筑
各式民居的形成
适应自 然环境
顺应环境中的有利因素
避免环境中的不利因素
洪水、寒冷、潮湿、危险等
安全、舒适、 健康、美丽
一、气候对传统民居的影响
➢高架棚---屋前架起大而高的凉棚
室内外延化和室 外内处理。同样是 为了躲避烈日暴晒, 设法制造大片阴影 取得凉爽的室外活 动场所。
现在大多数农 户则把原来的高棚 架改为葡萄架,更 经济实惠,并且给 庭院增添了美丽迷 人的景色,
考查方式: 结合传统民居特点考查当地的气
候、地形、水文等自然环境特征或自 然环境对民居取材、布局、朝向、结 构的影响。
吐鲁番民居
半地下室拱形建筑
具有鲜明的吐鲁番地方特色。 这种房屋由于底层挖成半地 下室,冬暖夏凉,一般人们 夏季都住底层半地下室房子, 过了炎热季节,则可住在二 楼房间里。
吐鲁番之所以采用半地下室, 不采用全地下室,原因是地下 室室温很低,和室外温差太大, 人易生病,另外还有通风等问 题,所以民居只采用半地下室 作法。
荣成地处沿海,夏季多雨潮湿,冬季多雪寒冷,在这种特殊 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之下,民居主要考虑冬天保暖避寒,夏天 避雨防晒,于是,极具聪明才智的当地居民根据长期的生活中积 累起来的独特的建筑经验,以厚石砌墙,用海草晒干后作为材料 苫盖屋顶,建造出海草房。垒石为墙,覆草为顶;屋脊上面是质感 蓬松的屋顶,浅褐色中带着灰白色调,古朴中透着深沉气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 国传 统 民居 的 生 态 特 色
马 佳
( 湖北 文理 学 院 美 术 学 院 , 湖北 襄 阳 4 15 ) 40 3
摘 要 : 国 传 统 民居 聚 落 和 建 筑 不 仅 形 态 繁 多 , 具 特 色 与 魅 力 , 且 在 规 划 和 建 造 中 各 而
上 也 遵 循 自然 法 则 , 名 副 其 实 的 生 态 建 筑 。 本 文 分 别 从 传 统 民居 规 划 布 局 、 造 理 法 以 及 是 建
Ec lg c lFe t e f Chi e e Tr d to a sd nc oo ia a ur s o n s a ii n lRe i e e
MA Ja i
( c o l fF n r ,Xin f n C l g ,Xin y n S h o o ieA t s a g a ol e e a g a g,Hu e 4 1 5 bi 4 0 3) 进人 2 世纪 , 1 人类 已认识 到 : 以掠夺 自然资源 、 牺牲 生态 环境而换取现代文 明的代 价是惨痛的 , 要维持人与 自然的和谐 共生 , 必须走可持续 发展 的道路 。国家 “ 十二 五 ” 划纲 要 提 规 出 ,加快建设资源节 约型、 “ 环境 友好 型社 会 , 高生态 文明水 提 平” 。建 筑规划和设计应以生态学 原则 为指导 , 适应 当地地理 、 气候、 人文 、 生态 , 保证节地 、 节能 、 减排 , 防止 各种污染 , 保护环 境和 自然条件 , 造 出舒 适 、 全 、 生 、 美 的可持续 发展 的 创 安 卫 优 用作集市节 日活动 , 南北两侧沿船形 的两边排列着整 齐的 民居 商店 , 每户 开间约 5— 8米 , 进深约 2 米 , 0 前高后低 , 不破坏原 山 岗植被 , 尽量保 留周边林 木 , 东面有庙 宇和古榕树 , 陆地交通 是 的入口, 面与丽 江码头 相连 , 西 是水路 交通 的关 口, 风景优 美 , 空气清新 , 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水乳交融 、 相映生辉。 广西民居大部分居于山林之 中 , 选址 随意 , 结合地形 、 地貌
现着人 与 自然界和谐 共处 、 协调 统一 的生 态理念 , 中反映 了 集 中国人 自古 以来所追求 的“ 天人合 一” 的理 想境界 。民居建筑
与 环 境 的和 谐关 系 表 现 在 : 应 自然 地 理 条 件 和 环 境 形 态 , 顺 巧
主次分隔等各方面都与天地变化 、 自然规律相协调 。
态环境 , 顺应 自然 、 现人 与 自然 的和谐 融 洽 , 望是 一 片林 体 远 海, 近看则屋在林 中 , 别有 意趣 。在单 体建筑 结构上 多为 前堂 后寝 , 以厅 院为核心布置 , 在房屋 的朝向 、 型形式 、 间开合 、 造 空
在村落选址 、 间布局 、 空 建筑组合等 方面 , 传统 民居无不体
山与水都是大 自然 赐予我们 的造化 , 山的雄浑壮 丽 、 的 水 灵动清秀 , 给人 以美的享受 , 水更 能创造 出既恬静开 阔、 又动 中
妙利用地势特点相地 构屋 , 因山就势 、 因势 随形 、 因地制 宜 ; 为 了避免一些恶劣 的 自然环境条 件 , 足建筑 功能上 的需要 , 满 在
有静的 自然空间。我 国南方许 多地 区的传统 民居都 善于保 护
和利用水源 , 如安徽省南部地 区的徽 州 山体布局上结合 地理结 构 , 因势利 导 , 当地 山势 、 系 、 与 水
道路等相结合 , 形成各种各样不 同形态特色 的规划布局 。例如 广西龙州县上金 乡 中山村 , 于清道光 年 间, 建 村寨位 置选 择在
2 7f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 SC) 1 CS I来源期刊 艺术百家 21 年 第 2 总第 15期 02 期 2
HUN DRE S H0 S I T D C 0L N AR S
口
文 章 编 号 :0 3—9 0 2 1 ) 2— 2 7— 2 10 14(0 2 0 0 1 0
构 造 取 材 等 几 方 面 结 合 一 些 实例 进 行 论 述 , 纳 了传 统 民 居 的 一 些 生 态 特 色 , 现 代 建 筑 提 归 为
供 一 些借 鉴和 参考 。 关 键 词 : 国传 统 民 居 ; 态 ; 筑 ; 计 思 想 ; 划 ; 念 中 生 建 设 规 理 中 图 分 类 号 :5 4 J0 文献 标识 码 : A
一
里 的徽派民居建筑则充 分利用 和发挥 了当地 的山水 特色。徽 州的村落注重整体规划 , 选址合理 巧妙 , 讲求风 水布局 , 结构体 系完整 。建筑讲究负 阴抱 阳, 山就势 , 依 利用 水 源, 因地 制宜 ,
有平地则聚 , 无平地则散 , 中最具代表 性 的就是世 界文化遗 其 产之一的黟县宏村 。黟县地处黄 山西南 , 山峻岭间 的河流溪 崇
依 山就势 , 灵活 多变 , 有利 于充 分利用 空间来 建筑 。为保 护地
质构造和林 木植 被 , 用 占天不 占地 手 法 , 采 随势 而建 、 台架 筑
生存空 间, 传统 民居则是借鉴之师 。
一
、
传 统 民居 规 划 布 局 上 的 生态 特 色
空 、 附山岩 、 依 错层 跌落 , 适应各 种复 杂地形 , 不破坏 自然 的生
船形 山岗上 , 了顺 应 自然地 形条件 , 护周 围林 木植 被资 为 保
源, 村寨总体布局也采用 了船形 , 船形 的当中为街道广场 , 中间 最宽处有 2 米 , 0 两端最 窄处宽 8米 , 广场的东 西总长 为 10米 , 5
作者 简介 马佳( 9 3一 ) 女 , , 17 , 汉 湖北襄 阳人 , 景德镇 陶瓷学院 文学 ( 设计艺术学) 硕士 , 湖北文理学院美术学院讲 师。研 究方 向: 环境 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