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PPT

合集下载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讲稿p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讲稿ppt

2. 深圳市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大对清洁 能源的投入和研发,提高清洁能源比重。
详细描述
3. 深圳市积极推广绿色建筑和绿色交通,建设 低碳城市和海绵城市。
1. 深圳市政府高度重视绿色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政 策和规划,如《深圳市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等 。
4. 深圳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加强环境 监测和治理,提高环境质量。
加强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01
技术研发
加大对环保技术、节能技术、循环经济技术等领域的研发力度,推动
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02
科技推广
加强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将先进的环保技术引入到生产、生活等
各个领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
03
科技教育
加强科技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科学素养,培养具有环保意识
04
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案例
浙江安吉: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的典范
总结词:浙江安吉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通过加 强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的协同发展。
1. 安吉县认识到生态保护和乡村振兴是相互促进的,通 过加强生态保护,发展生态旅游和绿色产业,推动乡村 振兴。
3. 安吉县推动绿色产业发展,培育竹林、白茶等特色产 业,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
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建设的路径
绿色发展理念
总结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是绿色发展。
详细描述
绿色发展理念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目标 。它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第九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 副本 (2)

第九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 副本 (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 设概述
建设生态文明不是否定工业文明,而是强 调先进的工业文明必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 谐,使人们在享有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 时又能保持和享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成果。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 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13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 环境相协调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 任务,也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必然要求。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14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 环境相协调
1.中国目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21世纪议程》和历年 中国环境状况公报相关数据,中国主要面 临以下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1)城市大气污染 我国目前的空气污染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 纪50、60年代污染最严重时期的水平。主 要表现为:一是悬浮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 物是影响城市空气质量的主要污染物。
5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 设概述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是对马克思主 义关于生态环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包括: 一、关于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建设生态 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 类文明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
沈阳理工大学研究生院
24
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 环境相协调
据调查,噪音污染北京最重,厦门最小。4.9%的 居民认为噪音很大,难以忍受;有16.7%的居民认 为噪音比较大,感觉不舒服,这两部分居民的生活 已经严重地受到了噪音的干扰。同时我们还注意 到,有30.1%的受访对象认为有噪音但还可以承 受,认为噪音较小的只有21.5%。而表示基本没 有噪音污染的居民只有26.8%,不到三成。 其中商业经营噪声在各主要城市中的差异比较明 显,沈阳、武汉最高,在20%以上,其次是成都, 比例为18.1%,济南的比例也接近16%,商业经 营噪声污染最小的城市是上海(5.8%),其次是大 连(6.8%)。

第7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第7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PPT课件
返回
4.生态环境退化严重
(1)草原和森林退化严重
全国90%以上的天然草 原不同程度地退化,草原退 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 1.35 亿 公 顷, 占 草 原 总面 积 的 1/3 , 并 仍 以 每年 200 万公顷的速度增加。
2009年统计,我国森林覆盖 率才勉强达到20%。我国森林覆盖 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 世界第139 位,人均森林面积 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 的1/4。
返回
3.环境污染情况严重
(1)水污染不断扩散
全国七大水系竟有一 半河段存在严重污染问题。 污染物排放量大,江河湖 海严重污染。劣五类水质 占40.9%,全国75%湖泊出 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 大量受到严重污染的江河 水流入大海,对我国近海 海域造成了污染。
(2)大气污染较为严重 中国目前每年排放二氧化硫近2000万吨,居世界第 一位,烟尘1000多万吨,工业粉尘1000万吨左右。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098m3, 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 且北少南多,有3.6亿人喝不上 符合卫生标准的水,年缺水量 536亿方,2/3的城市缺水。
2008年,我国共有耕地18.2574亿 亩。人均不足1.4亩,不到世界平 均水平的一半。
我国45种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 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多种重要 战略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 水平。我国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然 气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60%、 10%和5%,主要矿产资源对外依存 度上升到50%以上。
四是积极开展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 权交易试点 ,建立资源环境领域的市场化机制;
五是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 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返回
二、促进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

美丽中国之生态文明建设 PPT课件

美丽中国之生态文明建设 PPT课件

我们如何做
扩展
扩展
扩展
扩展
成立多个相关学生社团,定期开展 以“生态文明”为主题的系列社团活 动; 开展“爱我校园”为主题的征文活 动、“创建和谐生态文明新校园”歌 咏赛会、“生态文明”主题的班级宣 传板报活动、以“绿化”为内容的主 题班会、植纪念树、造纪念林等活动。
在每年3月12日的植树节中,要有 班级或部门分片包干看护树、绿化施 肥、锄草等活动,让植树节的活动更 加丰富; 每年6月5日的世界环境保护日, 按一定的主题,由学校出面组织围绕 这个主题开展相应活动,重点宣传环 保日,倡导环保意识,节能意识,低 碳经济意识,环境爱护意识。
下一页
原因
30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给我国 带来了不小的代价,其中的代价之 一就是在一定程度上环境被污染、 生态被破坏。一些重点水域出现水 污染,部分城市灰霾天气增多,生 态系统破坏带来的自然灾害频发, 这些都敲响了保护自然的警钟,需 要我们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理念。
重要性 生态问题恶化,直接导致经济 损失不断增加,社会和谐受到影响。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 损失影响有逐渐上升之势。同时, 环境破坏使得社会不安定因素在增 加,群体性事件在增多。如此,生 态文明建设不得不置于更为重要的 位置。
背景
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 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明 观指导下,党中央相继提出 “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 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 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 推广绿色建筑、绿色施工,发展 新要求,并将到 2020 年 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 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矿业,推广 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 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的国家 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绿色消费模式,推行政府绿色采 略。 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 购 ……“ 绿色发展”被明确写入 重要目标之一。 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 “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 和战略举措。 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 信心。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5.建立和完善节约资源和环境保护的监督
机制
健全环境监管体制,提高监管能力。 实施排放总量控制、排放许可和环境影响 评价制度。实行清洁生产审核、环境标识 和环境认证制度,严格执行强制淘汰和限 期治理制度。实行环境质量公告和企业环 保信息公开制度,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并监 督环保。
三、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二、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当前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 着力完善制度和加强体制建设。 (一)完善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法律和政策 (二)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完善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 法律和政策 1. 完善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的法律。 2. 完善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的政策。
(2)土地资源短缺 截至2008年,我国共有耕地18.2574亿 亩。有关专家认为,中国的耕地面积要以 18亿亩为警戒线,16亿亩为生存线,只有 保持足够的耕地,才能解决和保证13亿到 15亿人口的吃饭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镇 化的推进,作为农业生产资料的耕地,总 有一部分要用于城市建设和非农产业,耕 地资源短缺的矛盾将日益尖锐。
清醒地认识和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 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必须把控制人口、节约 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 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生 态文明。
三、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 协调
(一)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经济发展 首位 (二)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 策 (三)坚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 我国的基本国策。
(3)固体废物污染逐渐增多 2009年,全国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为204094.2 万吨,比上年增加7.3%;排放量为710.7万吨,比 上年减少9.1%。中国的垃圾堆放量已接近65亿吨, 其中1.5亿吨垃圾露天存放,带来严重的空气污染, 人均年产废旧物资400公斤,城市人均垃圾以8%~ 10%的速度增长,全国城市有2/3被垃圾环带包围。

生态文明建设ppt优秀PTT精选全文

生态文明建设ppt优秀PTT精选全文
2024/8/18
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 历程及背景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
• 邓小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 十三届四中全会 以江泽民为中心的 中央提出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 十七大提出建立“生态文明”的目标 • 十八大明确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
六、当代青年与生态文明建设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提升生态文明素质。
六、当代青年与生态文明建设
立志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
六、当代大学生与生态文明建设
积极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宣传者。
阅读资料
1. 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
No Image
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 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 会上的报告》 (第八部分),人民出版社 年版。
2024/8/18
(六)土地荒漠化 全球陆地面积占60%, 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 积29%。每年有600万 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 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 元。
2024/8/18
(七)大气污染 大气污染的主要因子为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 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大气污染 导致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 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 女儿童受害。
构建“七区二十三带”
以东北平原、黄淮海平 原、长江流域、汾渭平原、 河套灌区、华南和甘肃新疆 等农产品主产区为主体,以 基本农田为基础,以其他农 业地区为重要组成的格局, 切实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
五、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
年基本形成主体功能区布局:
海洋主体功能区战略格局
提高海洋资源开 发能力,发展海洋经 济,保护海洋生态环 境,坚决维护国家海 洋权益,建设海洋强 国。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PPT课件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PPT课件
近50年,每年水土流失丧失的土壤肥力
相当于4000~5000万吨化肥
(相当于我国1996年化肥总产量的2倍)
荒漠化危害严重
我国是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 一。建国以来,全国共有66.7万公顷耕 地沦为沙地,有235.3万公顷草地变为 沙漠,全国退化草地面积达1.05亿公顷。 西北、东北、华北等 13个荒漠化危害严 重的地区,粮食产量低而不稳,有的亩 产量只有几十公斤,“种一股,拉一车, 打一箩,煮一锅”就是这种情况的生动 写照。毫无疑问,荒漠化危害已成为制 约我国一些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 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西南干旱

世界水日(World Water Day)是人类在 20世纪末确定的又一个节日。为满足人们 日常生活、商业和农业对水资源的需求, 联合国长期以来致力于解决因水资源需求 上升而引起的全球性水危机。1977年召开 的“联合国水事会议”,向全世界发出严 正警告:水不久将成为一个深刻的社会危 机,继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便是水。 1993年1月18日,第四十七届联合国大会作 出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 日”。
过度依赖3个贫水国家之一 水资源总量28000亿m3居世界第四 河川径流27000亿m3 居世界第六 人均2600m3 为世界1/4 居88位 570座城市 364座缺水 50座严重缺水
到21世纪中期,我国总用水量将由目前5000亿m3增 长到8000亿m3,占可利用水资源总量28%以上(据 国际经验)一个国家用水量超过其水资源可利用量 的20%,就会发生水危机水污染问题严重。缺水已 经成为威胁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紧迫问题。 官方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化学需氧量(COD) 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全国七 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城市的河 段90%受到污染;近2800km河段鱼类灭绝;湖泊 中有三分之二以上受富营养化污染;淮河水系, 80%水呈黑绿色,过半的河段完全丧失使用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讲稿ppt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讲稿ppt

保障人民福祉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 品质,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和获得 感。
推动全球合作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全球合作 ,促进全球可持续发展,构建人类 命运共同体。
应对气候变化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应对气候变化 ,推动全球减缓温室气体排放,降 低碳排放强度。
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
科技创新
国际合作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技术研发和应用, 提高环境保护水平。
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与国际社会合作, 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0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现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进展
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在全社会越来越受到关
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背景
我国生态环境形势
我国面临严峻的生态环境形势,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加剧、 资源紧缺等。
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背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中 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促进经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经济高质 量发展,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
01
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义与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义
生态文明建设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促进社会进步过程中, 采取一种更为和谐、可持续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协调人与 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实现自然、社会和经 济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生态文明建设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 文明这三个层次,其核心是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荒漠化程度加重
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成果表明
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
水蚀 165万km2 风蚀 191万km2
近50年,每年水土流失丧失的土壤肥力 相当于4000~5000万吨化肥
(相当于我国1996年化肥总产量的2倍)
荒漠化危害严重
我国是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建国以来, 全国共有66.7万公顷耕地沦为沙地,有235.3万公顷 草地变为沙漠,全国退化草地面积达1.05亿公顷。西 北、东北、华北等 13个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地区,粮食 产量低而不稳,有的亩产量只有几十公斤,“种一股 ,拉一车,打一箩,煮一锅”就是这种情况的生动写 照。毫无疑问,荒漠化危害已成为制约我国一些地区 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臭氧浓度
平流层臭氧浓 度 淡水年消耗量
276个多布森单 位 4000立方公里
283个多布森单 位 2600立方公里
安全但亟待改善
淡水消耗量
本世纪中叶将达极限
生物多样性
百万物种年灭 绝数量 大气年固氮量 用于耕种的非 冻土比例 大气中二氧化 碳浓度
10
100
严重超标
氮磷循环 土地使用率
350万吨 15%
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两类问题兼而有之,更严重的是第 二类问题。
(一)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
人口占全球首位 人口密度从1949年每平方公里56人上升到127人 每年新增国民产值中约22.3%的比重为新增的人口消费所抵销 人口素质较低 例如 : 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 : 美国每万人中达 1500 人 , 加拿大 1198 人, 日本637人,前苏联450人, 中国为150人,仅为美国的 1/10,不到日 本的1/4。
水源涵养功能退化 黄河上游90年代水量比30年前减少23%
到21世纪中期,我国总用水量将由目前5000亿m3增长到8000亿m3,占可利 用水资源总量28%以上(据国际经验)一个国家用水量超过其水资源可 利用量的20%,就会发生水危机水污染问题严重。缺水已经成为威胁中 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一个紧迫问题。 官方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化学需氧量(COD)排放总量居世界第一 ,远远超过环境容量,全国七大水系监测断面中62%受到污染,流经 城市的河段90%受到污染;近2800km河段鱼类灭绝;湖泊中有三分之 二以上受富营养化污染;淮河水系,80%水呈黑绿色,过半的河段完全 丧失使用价值。
1210万吨 12%
严重超标 本世纪中叶将达极限
二氧化碳浓 度
350ppm
387ppm
超出极限
一、当代中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
当今世界存在着两大类环境问题:
一类是工业化过程中排放大量废水、废气、废渣带来的环境问 题; 另一类是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的森林锐减、水土 流失、土地沙漠化和物种灭绝等生态破坏问题。
2009 年,一位海洋摄影 师在北极地区偶然拍摄到冰 盖融化形成的天然雕塑—— 一张哭泣的脸。气候变化已 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最 大挑战之一。正如学者所言, “金融危机要钱,气候变化 要命”。
科学家称地球生态系统正在逼近7大极限
指标 海洋酸化 全球文石饱和 度比率 临界点 2.75∶1 当前值 2.9∶1 评估 本世纪中叶将有部分海 洋超出警戒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主要内容:
一、当代中国生态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
二、当代中国生态环境问题根源分析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概述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五、中国应对全球气候问题的主张
2006年7月23日,在法国东南部的里昂,一只猴子端起瓶子 喝水。那一年热浪袭击期间,法国共有112人直接死于高温。
资源消耗巨大
能源利用率低
1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相对值)
日本 意大利 法国 德国 英国 美国 加拿大 中国
1.00
1.33
1.50
1.50
11.50
我国每单位GDP的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4倍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说: “我国用 了全世界31%的煤炭,29%的钢材,8%的石油,45% 的水泥,淡水占15%,创造了全世界4%的GDP,反 差太大了。
(四)森林覆盖率低
森林草原生态系统退化
全国90%以上的天然草原不同程度地退化,草原退化、沙化和碱化的面积达1.35 亿公顷,占草原总面积的1/3,并仍以每年200万公顷的速度增加。草原超载放牧、 乱采滥挖严重,鼠虫灾害频繁,状况堪忧。 根据2009年全国第七次森林清查结果,我国森林覆盖率才勉强达到20%,为 20.3%。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2/3,排在世界第139 位。人均森 林面积0.14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森林资源的短缺显而易见。
2009年中国年钢铁消耗量为5.678亿吨,超过美、日和 欧盟钢铁消耗量的总和,占全球47%;年消耗水泥约 16.3亿吨,约占世界的54%;能源消耗约为30亿吨标 准煤,占世界的17.5%,经济增长过度依赖能源消耗。
(二)水资源缺乏,水质污染严重
我国是全球13个贫水国家之一 水资源总量28000亿m3居世界第四 河川径流27000亿m3 居世界第六 人均2600m3 为世界1/4 居88位 570座城市 364座缺水 50座严重缺水
我国陆地面积96O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 9 585万公顷耕地和22 434万公顷可利用 草原,均居世界第四;森林面积 11 525万公顷,居世界第六;已探明各种资源的潜在 价值居世界第三;水能、太阳能、煤炭资源分别居世界第一、第二、第三。 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位居世界第60多位,在全世界26 个人口超过5000万的国家中,居倒数第三位;中国的人均森林和草原面积,只有世界 平均水平的13%和32.3%,其中森林覆盖率13.92%,居世界第120位;人均水资源仅 是世界人均水资源的四分之一, 位居世界第88位,其中人均淡水资源位居世界第109位 。 我国矿产资源相对比较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大型和超大型矿 床比重很小,贫矿、难选矿和共伴生矿多,实际可供利用的资源比例较低。我国45种 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 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1%、4.5%、79%、42%、 18%和7.3%。 在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严峻的情况下,我国的矿产资源浪费惊人,综合利用率极低。我 国矿产资源的综合回收率平均不超过50%,综合利用率约为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