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探方法原理

合集下载

物探-自然电场法课件

物探-自然电场法课件
精度低
由于自然电场法的信号是自然产生的,因此精度 相对较低,难以获得精确的地质信息。
探测深度有限
自然电场法的探测深度相对较浅,对于深层地质 体的探测效果不佳。
自然电场法的改进方向及技术发展趋势
提高信号强度
可以通过改进采集设备和技术 ,提高自然电场法的信号强度
,提高探测精度。
结合其他物探方法
将自然电场法与其他物探方法 相结合,可以互相补充,提高 探测效果。
硬件
高精度电场仪、磁场仪、地震仪等相 关物探仪器。
相关案例和数据资料
案例
国内外某几个矿区的地质和物探资料,包括但不限于地质图 、物探数据、处理结果和结论等。
数据资料
各种类型的物探数据,如电阻率、磁异常、重力异常等,以 及相关的地质和工程资料。
THANKS 感谢观看
物探-自然电场法课件
• 自然电场法概述 • 自然电场法的基本原理 • 自然电场法的实施方法
• 自然电场法的实例分析 • 自然电场法的优缺点及改进方向 • 相关附录
01 自然电场法概述
自然电场法的定义
自然电场法是一种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利用地下岩层或矿体的电化学性质差异, 通过测量自然电场强度和分布规律,推断地下地质体或矿体的分布特征及空间位 置。
数据整理
整理测量得到的电位差数据,分析其规律和异常值。
自然电场法的室内数据处理流程
数据清洗
去除异常值和噪声数据,保证 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数据解析
根据地质情况和相关理论,对 数据处理得到的数据进行解析 。
数据导入
将野外测量得到的电位差数据 导入到数据处理软件中。
数据插值
使用插值算法将离散的电位差 数据转化为连续的数据曲面。

物探设计激电中梯与激电测深

物探设计激电中梯与激电测深

物探设计激电中梯与激电测深激电法是常用的物探方法之一,主要用来测量地下电阻率变化,从而推测地下结构和矿体存在的可能性。

激电法可以分为激电中梯和激电测深两种方法。

激电中梯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测量方法,适用于浅部地下结构的探测。

其测量原理基于地下物质对射频电流的阻抗作用。

在测量中,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频率范围,并将电极插入到地面或井孔中,形成一个闭合的电路。

然后,通过改变电极间的距离,并记录相应的电阻抗数据。

根据电阻抗随电极间距离的变化,可以推断出地下结构的存在与否。

激电中梯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电极布置:电极布置的合理性对测量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合适的电极布置可以提高信号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常,可以选择直线排列或成环布置电极。

2.频率选择:频率的选择应根据需要探测的深度和地下结构的电阻率范围来确定。

较低的频率适合浅部结构的探测,而较高的频率适合较深的探测。

3.数据采集和处理:数据采集时应控制测量环境的稳定性,减小干扰源对数据的影响,如尽量选择无干扰的测量地点、减少电源杂波等。

数据处理方面,应选择合适的滤波和去噪方法,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激电测深是一种用来测量地下电阻率随深度变化情况的方法。

其测量原理基于地下物质对射频电流的阻抗作用,并结合了测井技术中的电阻率测量原理。

相对于激电中梯,激电测深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深部探测能力。

在测量中,通常使用一根长电极作为发射极,将电流注入地下,同时在测量点处使用接收极观测电压的变化。

通过测量电极间的电压随深度的变化,可以推断出地下结构的存在与否。

激电测深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电极布置:电极布置的合理性对测量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通常,可以选择直线布置电极,或者使用特殊布置电极来减小背景杂音的影响。

2.电极长度:电极长度也会对测量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

电极长度过短会导致较低的分辨率,而电极长度过长会导致测量结果的失真。

因此,应选择合适的电极长度来实现较好的深部探测能力。

物探方法技术

物探方法技术
精品课件
3、物探技术
• (1)、测区范围 • (2)、比例尺(网度) • (3)、物 (5)、质量要求
精品课件
3、物探技术
• (1)、测区范围:

要有正常场
• (2)、比例尺(网度):

线距:1-3线有异常

点距:3-5个点有异常
• (3)、物探精度:
1、物探的应用条件
• 物探的应用前提条件(重点) :
• (一)、必要条件:

1、要有物性差异;
• (二)、充分条件:

2、目前仪器技术条件下,能测出异
常:

(1)场源体要有一定的规模,

(2)场源体要有一定的埋深比,

(3)仪器要有一定灵敏度;

3、干拢要小或能压制或能分辨异常;

4、环境条件允许。
大定源回线法 电磁偶极剖面法 EH-4-高频大地电磁法
备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精品课件
4、地震勘探
• --以岩石、矿石、土(介质)之间的弹性 差异为基础,通过观测与研究地震波的时空
变化规律来解决地质问题的方法。
• --用途:地层分层;

地质构造;

寻找油气田、煤田;

水文、工程地质问题等。
精品课件
2、工程中的应用
• (1)、地基勘察中的应用 • (2)、施工工程中的应用 • (3)、工程检测中的应用
精品课件
(1)地基勘察中的应用
• 1)土、石界面划分
• 2)土的空间分布及性质

土的土的空间分布:垂向;横向

土的性质:粘土、软土、砂土等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普通物探方法PPT课件

地球物理勘探概论普通物探方法PPT课件
第7页/共109页
重力勘探是在地表观测由于地下岩矿石存在密度差异 而引起的重力场的变化,通过对观测资料的处理和解 释,达到反求地下构造的一种勘探方法。
该勘探方法勘探的地球物理前提条件是:地下岩矿石 存在密度差异。
所依据讨论的物理场是重力场。重力场是一种位场。 即场的变化只与空间变化有关,与时间无关。
第2页/共109页
第2章 普通物探方法
大地电磁勘探技术是比较理想的方法之一,并且随着大地电磁仪器的发展,基础理论的 进步以及处理方法的改进,大地电磁方法日臻完善。因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地 电磁方法在国内外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 重、磁、电、地震联合反演 重磁约束反演是近年来重磁应用的新成果。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几条地震及电法剖面做约
国内外技术现状:目前国内重力勘探队伍主要集中 于地矿部门,石油部门的东方地球物理勘探公司有完 备的集野外采集、处理及解释为一体的专业队伍。从 在胜利油田施工的队伍-北京勘察技术工程公司来看, 其测量精度达到微伽级,代表了国内领先水平。从国 外研究看,重力勘探除应用于盆地及盆地深层的勘探 外,井中重力测井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第23页/共109页
第2章 普通物探方法-§2-1 重力勘探
陕甘宁盆地桌子山段布格重力异常与不同高度延拓的 重力异常图,反映了本段深浅层构造方向不相同,不 是同一期构造运动的产物。
第20页/共109页
第2章 普通物探方法-§2-1 重力勘探
(2) 研究沉积盖层内部构造 绝大多数的油气藏都在沉积盖层中,多数沉积盖层构
造与基底构造、断裂活动、乃至火成岩活动有关,因此 通过研究结晶基岩可以间接寻找沉积岩构造。
主要的情况有:①盖层构造与基底高点具有继承关系; ②根据断层的存在及其性质可以推断与其相关的构造, 如滚动背斜;③沉积盆地后期的岩浆侵入可以在盖层中 造成正构造形态,此时,沉积盖层构造的核部是火成岩 体。

物探微动探测仪原理

物探微动探测仪原理

物探微动探测仪原理嘿,你知道物探微动探测仪不?这玩意儿可神奇啦!就像一个超级侦探,能帮我们揭开大地的秘密。

物探微动探测仪到底是啥呢?简单来说,它就是一种能探测地下结构的仪器。

这就好比我们有一双透视眼,可以看到地下的情况。

你想想,要是没有这样的仪器,我们怎么能知道地下有什么宝藏或者危险呢?它的工作原理是啥呢?其实啊,物探微动探测仪是通过接收地下微小的震动来工作的。

这些震动就像是地下的“悄悄话”,只有物探微动探测仪才能听到。

它就像一个敏锐的耳朵,能捕捉到最微弱的声音。

你可能会问,这些微小的震动是从哪里来的呢?嘿嘿,这可就有意思了。

这些震动来自于大自然的各种活动,比如风、雨、海浪、地震等等。

这些震动虽然很微小,但是物探微动探测仪却能把它们放大,然后分析出地下的结构。

物探微动探测仪是怎么做到的呢?它里面有很多高科技的元件,比如传感器、放大器、滤波器等等。

这些元件就像一个团队,共同合作,把地下的震动变成我们能理解的信息。

传感器就像是一个侦察兵,负责接收地下的震动。

它非常敏感,能感受到最微小的震动。

放大器就像一个大力士,把传感器接收到的微弱信号放大,让我们能更容易地看到。

滤波器就像一个清洁工,把不需要的信号过滤掉,只留下有用的信息。

有了物探微动探测仪,我们就能做很多事情啦!比如说,我们可以探测地下的矿产资源。

你想想,要是我们能找到更多的矿产资源,那不是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吗?物探微动探测仪还可以探测地下的水资源,这对于那些缺水的地方来说,可真是太重要了。

它还能帮助我们预防地质灾害呢!比如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等。

如果我们能提前知道地下的情况,就能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灾害的损失。

这就像我们有了一个预警系统,能让我们在危险来临之前做好准备。

物探微动探测仪的应用范围可广啦!不仅在地质勘探、矿产资源探测、水资源探测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还在城市建设、交通规划、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你看,物探微动探测仪是不是很厉害呢?它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棒,能为我们带来很多惊喜。

矿井物探简介

矿井物探简介

3.应用 实践证明,我国大多数煤矿的 煤层和顶底板岩石的物性条件均能 形成良好的波导层,适于应用槽波 地震法勘探技术,在勘探断层、冲 刷带、陷落柱等地质小构造方面, 成功率86%以上。 三、地质雷达法 1.方法原理 雷达天线定向发射的高频电磁波在 介质中传播,若在传播路径上遇到两种 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将发生反射,雷达 的接受天线可将反射波接受。根据反射 波的到达时间及介质中的电磁波传播速 度,即可确定地质体的位置。再根据反 射波的特性,进行目标识别。
2.应用 应用坑道无线电波透视法能圈定出正常区和异常区,能 够发现和探明引起电性变化的多种地质构造,尤其是高、中 电阻率煤层中的地质异常体。具体包括:较准确圈定工作面 内陷落柱的位置、形状、和大小;圈定工作面中断层的分布 范围及尖灭点的位置;探测工作面内煤层厚度波是只在煤层中传播的地震波,也叫煤层波或导波。在 煤层中传播的槽波,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将发生波 的反射及透射,探测槽波的这种变化,即可确定分界面的位置 及规模大小。 2.分类 a.透射波法 b.反射波法
2.应用 地质雷达仪适宜在高阻层状介质中使用。石灰岩和中等 变质程度的煤层中应用此方法效果尤为理想。它在煤矿井下 可用于探测断层、陷落柱、老窖、断裂带、火成岩侵入体等。
四、其它方法简介 1.瑞利波探测法 它是地震勘探的一个分支。其实质是根据不同振动频率 的瑞利波沿深度方向衰减的差异,通过测量各频率成分(反 映不同深度)瑞利波的传播速度来探测不同深度煤、岩层及 其中的断层、空洞、老窖、喀斯特洞穴等地质异常体。 2.磁偶源电磁频率测深法 是电磁频率测深方法中的一种,属于交流电法勘探。它 是以岩矿石的电导率、磁导率和介电常数的差异为物理基础, 利用电磁感应的趋肤效应,即高频电磁场穿透浅、低频电磁 场穿透深的规律,通过改变电磁场频率进行测深,而不是像 直流电法勘探那样通过改变供电电极距来改变探测深度。

物探找水仪的基本原理

物探找水仪的基本原理

物探找水仪的基本原理物探找水仪(Ground Penetrating Radar,GPR)是一种应用于非破坏检测领域的高技术设备,可用于检测地下水资源、岩石、土壤、基岩和矿石等地下管道和设施。

本文将介绍物探找水仪的基本原理。

物探找水仪的组成物探找水仪主要由发射器、接收器、电子控制系统和电磁波传输线组成。

其中发射器产生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并向地下发送,接收器接收反射回来的电磁波并传递到控制系统处理。

电磁波传输线负责将电磁波信号传输到发射器,并从接收器接收信号,然后将信号传输到电子控制系统。

物探找水仪的工作原理电磁波在空气中、水中和土壤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这种差异导致当电磁波传播到介质边界时会出现反射、折射、衍射和散射。

物探找水仪利用这种原理进行非破坏检测。

物探找水仪的工作流程如下:1.利用发射器产生一定频率的电磁波并向地下发送;2.电磁波在介质之间的边界发生反射、折射、衍射和散射,其中反射量较大,被接收器接收到;3.接收器接收到电磁波,将信号传递给电子控制系统;4.电子控制系统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得出地下对象的信息。

物探找水仪的应用物探找水仪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1.水源勘探:通过物探找水仪可以检测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和储量,为水源勘探提供技术支持;2.矿产勘探:物探找水仪可以检测地下金属和矿物的分布和储量,为矿产勘探提供技术支持;3.地质勘探:物探找水仪可以检测地下岩石、土壤和基岩的分布和性质,为地质勘探提供技术支持;4.建筑检测:物探找水仪可以检测地下管道、设施和地基的分布和情况,为建筑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物探找水仪的优缺点物探找水仪具有以下优点:1.非破坏性:物探找水仪不会对地下物质造成任何损害,它的检测方法不依赖于钻探或挖掘;2.显影效果好:物探找水仪可以高精度、高清晰地显示地下物质的分布和性质;3.适用性强:物探找水仪可用于不同领域,如水源勘探、矿产勘探、地质勘探和建筑检测等。

物 探 法

物 探 法

物探法
图1-2 地震波反射法的预报原理
物探法
通过计算机软件得到各种围岩构造界 面与隧道轴线相交所呈现的角度及掌子面 的距离,并可初步测定岩石的弹性模量、 密度、泊松比等参数以供参考,进一步分 析隧道前方围岩的性质、节理裂隙密集带 分布、软弱岩层及含水状况等。
物探法
弹性波反射法适用于划分地层界限,查 找地质构造,探测不良地质的厚度和范围。 其要求被探测对象与相邻介质应存在较明显 的波阻抗差异并具有足以被探测的规模;断 层或岩性界面的倾角应大于35°,构造走向与 隧道轴线的夹角应大于45°。
(2)探测目的体具有足以被探测的规模。 (3)不能探测极高电导屏蔽层下的目的体。
物探法
2)探测距离
地质雷达在完整灰岩地段预报 距离宜在30 m以内,在岩溶发育地 段的有效探测长度则应根据雷达波 形判定。连续预报时前后两次重叠 长度应在5 m以上。
物探法
3)地质雷达探测仪表的技术指标
(1)系统增益高。 (2)信噪比大。 (3)采样间隔应根据使用频率和采样定理及仪 器设置选定。 (4)具有可选的信号叠加、实时滤波、点测与连 续测量、手动与自动位置标记等功能。
(10)地质雷达探测质量检查的记录与原探测记录应具有良 好的重复性,波形一致,没有明显的位移。
物探法
5)地质雷达探测的资料与解释
(1)参与解释的雷达剖面应清晰。 (2)解释前宜做编辑、滤波、增益等处理。当情况 较复杂时,还宜进行道分析、FK滤波、正常时差校正、褶 积、速度分析、消除背景干扰等处理。 (3)结合地质情况、电性特征、探测体的性质和几何 特征综合分析。必要时应考虑影响介电常数的各种因素, 制作雷达探测的正演和反演模型。
物探法
6)探测报告
地质雷达法预报应编制探测报告,内容 包括探测工作概况、采集及解释参数、地质 解译结果、测线布置图(表)、探测时间剖 面图等,其中时间剖面图中应标出地层的反 射波位置或探测对象的反射波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测线布置、物探方法及质量评价第一节测线布置目的及精度一、测线布置总体规则(一)、测网布置应根据任务要求、探测方法、被探测对象规模、埋深等因素综合确定。

测网和工作比例尺应能观测被探测的目的体,并可在平面图上清楚反映探测对象的规模、走向。

(二)、测线方向宜垂直于地层、构造和主要探测对象的走向,应沿地形起伏较小和表层介质较为均匀的地段布置测线,测线应与地质勘探线和其它物探方法的测线一致,避开干扰源。

(三)、当测区边界附近发现重要异常时,应将测线适当延长至测区外,以追踪异常。

(四)、在地质构造复杂地区,应适当加密测线和测点。

(五)、测线端点、转折点、物探观测点、观测基点应进行测量。

二、各测线方位、长度及物探方法布置根据任务设计书,本课题测线、测点采用网格状布置,分别对测网内每个点进行高密度电法、主动源面波法和微动法测量。

其中高密度电法测线垂直于构造布置以某一方位布置一条约290m-590m长的测线,主动源面波法以测点为中心以某一个方位(根据实际场地条件而定)布置一条40m-50m长的测线,微动法则对该中心点进行单点测量,并用手持GPS记录该中心点的位置,设计的测点坐标是根据湖南怀化盆地岩溶塌陷1:5万环境地质调查工作部署图选定的并计算的,精度达到经纬度小数点后6位数字,精度达到15m以内,达到了设计精度要求。

第二节 物探方法、参数及技术指标物探方法、参数及质量评价,严格按照相关物探规范、规程设计、执行,对已有规范、规程不适应岩溶塌陷调查的部分,参照相应的规范、规程修改执行。

本章主要叙述与该项目有关的物探方法。

主要有地面物探:高密度电法、主动源面波法和微动法。

一、高密度电法(一)、高密度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法:高密度视电阻率联合剖面法原理:测线垂直构造走向或地下水流向,在测线上顺序布置供电电极A 、测量电极M 、N 和供电电极B ,在测线的中垂线方向上布置“无穷远”极C ,距离一般大于AB/2距的5倍以上,A 或B 分别与C 组合,分别供电测量获得视电阻率 和 。

这样的视电阻率曲线是在固定A 、M 、N 、B 间距下获得,沿水平向测量可获得一定深度范围内的电性分布信息,其中 、 的曲线形态(正交点、反交点、同步起伏等),可用于评价地下地质体的导电性;曲线在交点附近的变化形态(对称、倾斜),可推测地下地质体的产状;对比不同极距的联合剖面曲线,可推测地下异常体的空间形态;通过曲线异常段与背景值的相对大小、变化剧烈程度可估算地下地质体的位置和宽度。

该方法是追索直立或陡立脉状低阻体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1)仪器:WDJD-3(2)测量参数:电位,供电电流(3)利用参数:视电阻率(4)布置方式:剖面(5)技术指标:高密度联合剖面法和高密度电测深法采用重庆奔腾数控技术研究所生产的WDJD-3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为控制主机,配以WDZJ-3多路电极转换器构成高密度电阻率测量系统。

在野外通过重复测量、检查试验来判断仪器是否工作正常。

①仪器技术指标、装备技术指标满足(DZ/T0073-1993表4及5.2)的规定。

②曲线具有极值类型的异常值Y 估计表达式为:3-1为正常背景值。

③ 曲线具有阶梯状类型的异常值Y 估计表示为:3-2、分别为阶梯两侧的视电阻率值。

00()/a Y ρρρ=-0ρ21212()/()a a a a Y ρρρρ=-+2a ρ1a ρ④供电电极距AB 至少应为勘察对象顶部埋深的4~6倍;“无穷远”极垂直测线,距离大于最大电极距AO 的5~10倍。

⑤系统检查工作量为总工作量的5%,观测结果的均方相对误差M 计算公式如下:式中:为第点原始观测数据。

为第点系统检查观测数据。

为第点与的平均值。

n 为参加统计计算的测点数。

受检点的相对误差 的分布应满足如下要求:①1/2 超过实达精度的测点数应不大于受检点总数的32%。

②1/2 超过二倍实达精度的测点数应不大于受检点总数的5%。

③1/2 超过三倍实达精度的测点数应不大于受检点总数的1%。

2. 高密度对称四极电测深法高密度视电阻率测深法原理:在普查的基础上,或已大致确定了异常的发育范围和走向,重新调整测线方向,使测线垂直异常走向。

在地面顺序布置A 、M 、N 和B 极,以一定的极距关系相对MN 中点同时向外侧移动,测量供电电流及MN 间的电位差,计算获得一条视电阻率随极距变化的曲线。

探测深度随极距的增大而增大,异常的深度可以通过极距的对应关系来换算。

其视电祖率的单支曲线,多点视电阻率断面等值线可反映地下电性的空间变化特征。

单支电测深曲线上升斜率大于40°的陡升段,揭示较完整或完整基岩段;而单支电测深曲线呈台阶状的缓升或锯齿状段,揭示为岩溶裂隙发育段;电测深等ρs 断面曲线上的“V” 和“U”型低电阻率区或低阻圈闭揭示地下水富集区,低电阻率异常区的稀疏等值线部位揭示岩溶裂隙发育段。

(1)仪器:WDJD-3(2)测量参数:一次电位,供电电流(3)利用参数:视电阻率(4)布置方式:剖面(5)技术指标:①仪器技术指标、装备技术指标满足(DZ/T0072-1993表4及5.1)的规定。

②系统检查工作量为总工作量的5%,观测结果的均方相对误差M 计算公式如下:M =ai ρi 'ai ρi ai ρi ai ρ'ai ρ3-4 其中: —第个供电极距上同组MN 的相对误差;—参加统计的电极距数。

当可以肯定是由于地表及浅层湿度变化使得电测深曲线起始段的系统检查出现规律性偏差时,可将其剔除,然后再评价质量。

③不合格的电测深点数应不超过被评价区域内经系统检查的电测深点总数的32%。

④根据全区系统检查观测结果所统计的均方根相对误差应在 以内,统计时不得剔除经单个测深点系统检查评价为不合格的电测深点。

当各测深点的电极距相同或相近时,全区的观测精度可按单个测深点的均方根相对误差统计,其公式如下:3-5 式中:—第个测深点的均方误差。

n —全区系统检查观测的电测深点数。

地震法选择主动源面波法,开展工作前进行场地信噪调查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择各类地震方法合适的野外工作参数,研究区场地地震信噪调查如图3-1所示:图3-1 研究区地震信噪调查图图3-1中:1为直达波;2为第一层的折射波;3、4区地震波同相轴发生畸变,地下可能有溶洞或者土洞,还可以明显的看到地震波经过此处能量变弱;5为来自基岩的折射波,速度大;⑥、⑦为声波,通过计算,速度为340m/s ;⑧、⑨为面波区域,能量强,包含了一系列不同频率、不同视速度的面波信号,从图212n i i u M π==±∑i u i n 211ni M M n =±∑i M i中也可以观察到面波速度小于声波速度;⑩为一次反射波和多次反射波,波形呈现双曲线形状。

通过信噪调查,可以掌握地震波场分布的特点,有利于针对不同地质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

瑞雷面波法(主动源面波法或称瞬态瑞雷面波法)是利用瑞雷波的几何频散特性提取层状介质中的瑞雷波速度(近似横波速度)进行岩性分层的一种地震勘探方法。

二、主动源面波法(一)、方法原理瑞雷波在非均匀介质中传播具有频散特性,所以不同频率(波长)的瑞雷波具有不同的传播速度(如图3-3)。

模型试验和实测结果表明,当探测的岩土层介质较为均一时,瑞雷波的相速度随深度的加大而按线性增加,只有出现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频散曲线会出现一个所谓“Z”字型变化,该变化特征是由于地表接收到的波从上一层漏能型波转入下一层漏能型面波,且此转折点与两介质间的界面埋深有密切的关系(一般为相应频率瑞雷波的半个波长),由此可依据实测频散曲线的“Z”字型拐折点来划分地下岩性变化的分界面(如图3-2)。

图3-2 不均匀介质中面波分布图(二)、应用条件1.勘察对象与周围介质存在明显的物性(速度)差异;2.勘察目标体尺寸,相对于埋藏深度应具有一定的规模;3.目标体的物性异常能从干扰背景中清晰分辨出来;4.场地条件满足开展面波勘察的要求;5.面波勘察方法满足任务的目的要求。

(三)、应用领域1.探查覆盖层厚度,划分松散地层沉积层序;2.探查基岩埋深和基岩面起伏形态,划分基岩的风化带;3.探测构造破碎带;4.探测地下隐埋物体、古墓遗迹、洞穴和采空区;5.探测地下非金属管道;6.探测滑坡体的滑坡带和滑坡面起伏形态;7.地基动力测试,地基加固效果检验、评价等。

(四)、仪器及技术参数:1.仪器:瑞典MK6地震仪2.测量参数:获取地下的面波信息,一般以多道波形记录的形式;3.利用参数:横波速度4.布置方式:剖面5.野外工作参数:检波器主频4.5Hz,偏移距4m,采样率500μs,采样道数46,道距1m,采样点4096,锤击做震源,关闭滤波档。

应视探测对象布置成测线或测网;多道接收时,测线宜呈直线布置;多道瞬态瑞雷波法宜采用向前滚动观测方式,滚动点距应满足横向分辨率要求;测点间距应根据探测任务和场地条件确定,每条测线上不得少于3 个测点。

(五)、技术指标:1.仪器动态范围不小于120dB,模数转换不小于16位。

2.放大器通道不少于12道,通频带低端不宜低于0.5Hz,各频点幅度差小于5%,相位一致。

3.应采用垂直检波器,采用线性道间距排列,道距应小于最小勘探深度所需波长的二分之一,排列长度应大于预期面波最大波长的一半。

4.勘探深度与激发震源、检波器频率、排列长度有关,在试验的基础上合理选取震源、检波器频率,注意野外检波器的埋置,仪器在全通状态。

0~15m勘探深度,宜选用大锤激发,0~30m选择落重激振,0~50m以上选择炸药激振。

三、微动法(一)、方法原理大地无时无刻不在震动,通过测量大地的三分量振动信号,来分析场地的固有周期,通过微动阵列测量,可以计算阵列中心地下的横波速度随深度的变化,而单台站测量可以分析H/V (垂直分量/水平分量)比值(见图3-3)特征频率、谱形态来推断大地的地质结构和振动状态。

当场地为单一土层时,三分量记录曲线的周期彼此相同或接近,场地只有一个卓越周期,当场地为多层且土层厚度较大、出现多个谱峰时,每个谱峰代表着该层与上覆层具有某种关系,这里满足公式H V S 4f ,其中:f 代表每一个H/V 比值,s V 代表上覆层的平均横波速度,H 代表上覆层的厚度。

图3-3 微动法H/V 比值谱(二)、应用条件1.勘察对象与周围介质存在明显的物性(波阻抗)差异;2.勘察目标体尺寸,相对于埋藏深度应具有一定的规模;3.目标体的物性异常能从干扰背景中清晰分辨出来;(三)、应用领域1.探查覆盖层厚度,划分松散地层沉积层序;2.探查基岩埋深和基岩面起伏形态,划分基岩的风化带;3.探测构造破碎带;4.探测地下隐埋物体、古墓遗迹、洞穴和采空区;5.地基动力测试,地基加固效果检验、评价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