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神秘的傩面具
婺源傩面具的艺术表现力研究

婺源傩面具的艺术表现力研究婺源傩面具是婺源地区一种具有独特艺术表现力的传统面具,它是婺源地区传统傩戏表演的重要道具之一,同时也是一种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艺术形式。
婺源傩面具的艺术表现力既体现在其独特的艺术形态和造型上,也包括其在傩戏表演中的丰富表现。
一、婺源傩面具的艺术形态和造型婺源傩面具的艺术形态和造型是其艺术表现力的重要方面。
婺源傩面具的形态多样,有的面具更像是传统戏剧中的角色扮演,有的则具有抽象的形象和符号意义。
婺源傩面具的造型精美细腻,使用的材料多为竹木、泥塑和彩绘,制作工艺传承自古代工匠,经历了世代传承和改良,使得婺源傩面具在形态上更加丰富多变。
婺源傩面具通过艺术形态和造型的表现,展现出婺源地区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体现了婺源人民对生活、自然和宇宙的理解与探索。
二、婺源傩面具在傩戏表演中的艺术表现婺源傩面具在傩戏表演中发挥了重要的艺术表现力,它不仅是扮演角色的道具,更是演员们情感和内心世界的折射。
婺源傩面具能够通过不同的形态和表情来表达角色的性格特点和情感状态,使得观众更加贴近角色内心的世界。
婺源傩面具在傩戏表演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承载角色情感的载体,更是演员灵魂的投影,将传统文化和当代舞台艺术完美结合。
婺源傩面具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和收藏家,其精湛的工艺和富有表现力的造型成为了艺术品市场上的抢手货。
婺源傩面具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蕴,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婺源傩面具也呈现出强大的商业潜力,成为了婺源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一大亮点。
在当下,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和人们对文化艺术的追求,婺源傩面具的艺术表现力也日益受到重视。
婺源人民秉承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不断推陈出新,将婺源傩面具的艺术表现力发挥到极致。
通过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婺源傩面具的艺术魅力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展示,为婺源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德江傩文化PPT分享。

其原料用生漆(土漆)和桐油,两种漆都是本地土特产。两种漆都必须进
行特殊,“熬制”后才能使用。熬油漆另有一套复杂的工艺技术,上漆共
分三次,第一次满满地上一层,谓之“透底油”这层油会浸入木中,第二、
三次则刷厚一些,这层油在表面结膜保护颜色,古时更有把面具放在油锅
内浸泡三天三夜后再取出凉干退漆抛光的工艺,其制品古意盎然,但很费
取材
取材 制坯
• 1、取材
• 制作面具的材料是柏杨、分岩柏杨和水柏杨,岩柏杨最佳,木质较坚硬细 腻,水柏杨木质略舒松,但色道好,酸枣木传说雕神最灵应,故亦用,以上 木材多选在秋后砍伐,取材直径约25公分为佳,伐木时须看好期辰和祭山神, 土地。其环节有4道工序:看期辰、砍伐、裁截、选料。
• 2、制坯
傩面具在教学中的应用
• 以简笔画形式表现傩面具 • 学生最容易接受的绘画方式能在教学中传
达傩面具的形式,学生也能容易记住每个 面具的造型和意义。
傩公傩母
地脚小山丫脚娘子
歪嘴秦童
引兵土地
李龙
唐氏太婆
判官
刘 高(买药)
杨泗将军
先峰小姐
报虎三郎
开山莽将
关羽
总结
• 傩面具内容丰富 有200多张不同的面具 • 我们可以在平常时间 多多学习丰富我们的
德江教师傩戏培训
石云海 傩面具的制作 傩面具在教学中的应用
傩面具的制作
• 面具制作流程 • 德江傩面具制作工艺历史悠久,是地方传
统民间木雕工艺的典型代表,至今已有千 多年历史,它以生长在德江县境内的一种 柏杨,酸枣为原料,经过取材、制坯、雕 刻、着色、上漆成品5个工艺流程,制作工 序繁多复杂,且均用手工制作。其制作有 20多道工序。
打磨
毛南族傩面具的民俗象征研究

毛南族傩面具的民俗象征研究
毛南族傩面具是毛南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是毛南族传统信仰、崇拜的一种象征物品,代表着毛南族傩神文化、繁衍生息、丰收祈福、积极向上等意义,是毛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首先,毛南族傩面具是毛南族传统信仰、崇拜的一种象征物品,代表着毛南族傩神文化。
毛南族崇拜傩神是毛南族的传统文化,其崇拜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渊源。
在毛南族的传统信仰中,傩神是神圣、超自然的存在,被视为掌控天地的神明。
毛南族人崇拜傩神的方式多样,他们认为穿着傩面具可以与傩神进行灵魂交流,达到心灵感应的状态。
毛南族傩面具作为傩神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代表着毛南族人民对于传统神话信仰的崇拜和执着。
最后,毛南族傩面具是毛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毛南族傩面具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毛南族传统艺术的代表之一。
毛南族的傩面具制作工艺精湛、造型独特,反映出毛南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同时,傩面具在毛南族的传统活动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例如傩戏表演、傩葬仪式等,受到广泛的欢迎和喜爱。
通过观赏毛南族傩面具,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毛南族的文化特点和历史渊源,体验毛南族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博大精深。
大班美术傩戏面具教案(大全五篇)

大班美术傩戏面具教案(大全五篇)第一篇:大班美术傩戏面具教案大班美术傩戏面具教案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班美术傩戏面具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美术傩戏面具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的傩戏面具,引起幼儿对傩戏面具的兴趣。
(2)鼓励幼儿观察了解傩戏面具的特征,尝试设计自己喜欢的傩戏面具。
(3)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故事《傩戏的传说》傩戏面具(实物、图片)操作材料:绘画笔、纸、剪刀、松紧带、订书机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
老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苗寨里……(故事附后)二、老师:现在,我们贵州的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表演傩戏的传统,老师带来了一些照片,请大家欣赏。
(1)介绍表演傩戏的场景。
傩面具集神、鬼、人于一身,突出人物性格。
无论是傩祭活动还是傩戏演出,面具都被赋予了神秘的宗教与民俗含义。
现在傩戏已成为当地农民闲暇季节喜爱的娱乐形式,除保留祭神驱鬼逐邪外,还充满了对平安丰收的祈祷,象征勇敢和胜利。
现已被纳入旅游娱乐活动,傩戏的演出形式简易、随意,通常于晒坝或村街便可以出演。
(2)介绍傩戏的各种角色。
傩戏里有象征土地、山林的神仙,有象征各种野兽的面具,有象征疾病的病魔,还有表示神力无边的山寨的保护神。
(3)重点介绍傩戏面具的特征。
面具的眼睛是最突出的,也是最吸引人的,眼睛特别大,还有眉毛又粗又长,也有的眼睛用很多锯齿线和花纹来装饰,看上去很吸引人。
面具的鼻子也很大,两个鼻孔圆圆的,有点吓人,还有的鼻子下面装有大胡子。
面具的嘴通常是张开的,有一排排白白的牙齿,在牙齿的两边还有四颗又尖又利的獠牙,很凶猛的。
面具的头上的装饰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用小鬼的脸来装饰,有的是有漂亮图案的帽子,还有一些用龙或动物的图案来装饰,这样就可以达到赶跑敌人的效果。
第四单元第3课独特的装扮课件人教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6)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
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了全国,在党中央的 决策领导下,我们成功的度过了这次难关 ,穿越千年,回顾我们的先辈们,他们面对 灾难,是怎样抗衡的?
H&A
2
傩文化简介 傩文化,“傩”乃人避其难之谓,意为“惊驱疫厉之鬼”。
是一种远古的原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
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华夏文明中,“傩”是历史久远
書
蜘 蛛 侠
特点3:装饰纹样多、色彩鲜艳
16
创 作 环 节
17
傩面具制作流程:
第一步:画出脸型并剪下来
18
一起制作傩面具吧!
1.设计大胆创新,造型独特。 2.运用剪、刻、粘贴、彩绘等方法,制作平面或立体的傩面具。 3.选择易找的材料,进行材料的综合利用。 4.在面具创作中,大胆综合地运用色彩,并注意效果强烈,色彩搭配 合理。
色彩。
10
总结傩面具的特点?
11
从五官上看,傩戏面具中的五官比现实中的五官更?
特点1:五官夸张
12
怎样夸张人的五官?
合法时
小秘诀:
大的更大
小的更小
13
从表情上看,傩戏面具的表情比其他面具的表情更??
如以一一台脸起子老
特点2:表情丰富 14
喜怒哀乐丰富的表情变化
喜
乐
怒
哀
15
这两个面具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19
本节课学习了解傩面具内容,通过对传验,感受我
移
国美术文化特色之处及加深对艺术文化的认同感。
提
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多搜集资料探讨傩面具发展
升
史及艺术审美的变化。
20
THANKS!
XX傩面具艺术特征及其文化艺术研究.doc

婺源傩面具艺术特征及其文化艺术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傩面具是傩文化艺术的重要表征,是傩仪的支配性象征符号.“戴上面具即是神”,面具使表演者在心理上产生自我屏蔽的效能,使人处于人神合一的境界。
是一种人类与神灵相融的通灵工具。
它把虚幻与现实联系起来,合成一种神秘的气息。
这种“似是而非”的虚幻感正是现代都市人心底所追求的净土,正是这种神秘感,被现代艺术家构思成许多成熟的艺术意象,慰藉人们日益焦灼的心灵.婺源傩面具也不例外。
ﻭ一、婺源傩面具之造型婺源傩作为赣傩的代表之一,有自己独特的艺术特征。
它的造型和雕刻艺术堪称一绝,不同身份,造型各异,注重性格的深层刻画。
在对神的造型上有一定的程式,如“少将眉一支箭,女将眉一条线,武将眉如烈焰"“男将豹眼圆睁,女将凤眼微闭”。
雕刻通常是浅浮雕和镂雕相结合,雕工精湛,惟妙惟肖。
据普查,婺源原本有二百多个樟木面具,老少妍陋,无一相似。
只可惜“文化大"时遭到很大破坏,所剩无几。
但从仅存的几个面具仍能窥探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如长径村保存下来的“八十大王”与“李斯丞相")面具。
“八十大王”造型古朴,两眼突出,口型夸张,额头、脸上饰有太阳纹,与先民崇拜的太阳神相似。
反映出人们驱鬼辟邪、繁衍的愿望.“李斯丞相"造型奇异,头戴相盔,耳朵三炬火焰会随舞蹈抖动,更奇特的是眼珠也会随下巴一张一合上下翻滚,制作技艺令人惊叹。
它们的造型呈现了主观意象的造型观,无论外形与色彩,都彰显了先民在主观意象活动中的自然产生的充满神秘力量的幻想。
随着观念的积累,民间艺人创造了一批感觉模糊但很有力量感的形象,既虚幻又浪漫.不求写实却不落真实,抒发了艺人的情感寄托。
体现了人类最初发挥的本体精神力量,用巫术手段向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索取起码的生存条件,拓展了生存空间,展示了人类早期的生命价值。
ﻭﻭﻭ二、婺源傩面具之色彩ﻭ婺源傩面具的设色通常是在原木本色的基础上,装饰上红(火)、黑(土)、黄(土)、白(金)、绿(木)等五行色。
傩戏的面具教案

Management is to simplify complicated issues and plan chaotic things.(页眉可删)傩戏的面具教案傩戏的面具教案1活动名称:傩戏面具活动目标:(1)通过欣赏贵州地区少数民族的傩戏面具,引起幼儿对傩戏面具的兴趣。
(2)鼓励幼儿观察了解傩戏面具的特征,尝试设计自己喜欢的傩戏面具。
(3)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4)在想象创作过程中能用简单的材料装饰,体验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故事《傩戏的传说》傩戏面具(实物、图片)操作材料:绘画笔纸剪刀松紧带订书机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
老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有趣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苗寨里……(故事附后)二:老师:现在,我们贵州的少数民族还保留着表演傩戏的传统,老师带来了一些照片,请大家欣赏。
(1)介绍表演傩戏的场景。
傩面具集神、鬼、人于一身,突出人物性格。
无论是傩祭活动还是傩戏演出,面具都被赋予了神秘的宗教与民俗含义。
现在傩戏已成为当地农民闲暇季节喜爱的娱乐形式,除保留祭神驱鬼逐邪外,还充满了对平安丰收的祈祷,象征勇敢和胜利。
现已被纳入旅游娱乐活动,傩戏的演出形式简易、随意,通常于晒坝或村街便可以出演。
(2)介绍傩戏的各种角色。
傩戏里有象征土地、山林的神仙,有象征各种野兽的面具,有象征疾病的病魔,还有表示神力无边的山寨的保护神。
(3)重点介绍傩戏面具的特征。
面具的眼睛是最突出的,也是最吸引人的,眼睛特别大,还有眉毛又粗又长,也有的.眼睛用很多锯齿线和花纹来装饰,看上去很吸引人。
面具的鼻子也很大,两个鼻孔圆圆的,有点吓人,还有的鼻子下面装有大胡子。
面具的嘴通常是张开的,有一排排白白的牙齿,在牙齿的两边还有四颗又尖又利的獠牙,很凶猛的。
面具的头上的装饰也是各种各样的,有的用小鬼的脸来装饰,有的是有漂亮图案的帽子,还有一些用龙或动物的图案来装饰,这样就可以达到赶跑敌人的效果。
傩堂戏的道具

傩堂戏的道具
傩戏道具是傩戏表演时的重要器物,它贯穿傩戏表演的始终,主要有傩面具、服饰、法器、案子四大类。
一、傩面具
面具是傩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除了内坛法事之外,傩堂戏的演出,一般出场需佩戴面具,在插戏中,有时还需涂面化装与面具并用。
傩堂戏有半堂戏和全堂戏之分,半堂用12个面具,全堂戏用24个面具。
面具人物有:唐氏太婆、先锋小姐、甘生八郎、开山莽将、开路将军、灵官、勾簿判官、扫地和尚、关圣帝君、幺儿媳妇、歪嘴秦童、秦童娘子、铁公老师、地盘业主、文王卦师、二郎神、土地婆、蔡阳、周仓等。
这些面具情态各异、形象逼真、各有职能、各得其用。
二、傩戏服饰
傩堂戏的服饰古朴简单,只有头扎、法衣、法裙三种。
(一)头扎:是土老师所戴的冠,它由五片前尖中长尾细类似“矛”形的皮质或其他硬薄物质组成,将底部连接形成半圆形的发帽。
中间三片分别绘有上清、太清、玉
清彩色半身像。
左边一片书一个日字意为太阳,右边一片书一个月字意为月亮。
合称为日月二宫。
日月二片的上下端,衬有鸡冠薄云,显得花团锦簇。
(二)法衣:是土老师执行法事和演出傩戏时所穿的礼服,又叫礼衣或朝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面具的设计和制作
• 平面面具主要采用 平面材料,经剪、 贴、画制作而成, 方法简单易学。
• 立体面具采用各种 适合制作的材料, 以剪、折、贴、缝 、穿编、彩绘或雕 刻等手段制作。
• 制作面具要充分利 用材料的材质、色 彩和肌理等特点, 大胆地对形象变形 、变色、夸张,使 面具形象突出,个 性鲜明,具有一种 震撼人心的艺术感 染力,远距离也能 给人强烈醒目的强烈 。 3 体现作品的 个性。
制作的过程
1 制作脸型。
2 制作脸部的 五官。
大净脸谱:脸部基本上是涂一种颜色,如全棕黑色 的包拯、全红色的关羽等,也有艺人称之为“整脸”或“全 脸”。
大花面脸谱:涂全白色,大多表现老奸巨猾、阴险 毒辣的势要权奸,如董卓、曹操等人物。
二花面脸谱:多数涂黑白两色, 线条粗犷,黑白分明。多用来表现鲁莽率直、勇猛刚强 的人物,如张飞、李逵等。
随着艺术交流活动的增加,粤剧艺人借鉴京剧脸谱的 勾画技术,增加了红、黑、白三色的三块瓦脸谱、大红 大绿的五色脸谱、神话人物的金银色脸谱等多种类型的 谱式。
3 粘贴组合, 添加并装饰。
制作过程中的注意要点
1 粘贴时注意左 右对称。
2 造型不求逼真, 但要求大胆夸张。
3 注意材质的对 比。
京剧面具—1
京剧面具—2
京剧脸谱的分类
整脸
三块瓦脸
十字门脸
六分脸
碎花脸
歪脸
僧脸
太监脸
元宝脸
象形脸
神仙脸
丑角脸
小妖脸
京剧的四大行当
孟良
净
李逵 黄盖 孙悟空
鲁智深 廉颇 张飞 窦尔敦
旦
丑
六、作业:
借鉴传统的面具艺术,结合现代 装饰的艺术手法,运用点、线、面等 造型因素进行设计与制作一个你喜欢 的面具,工具材料不限。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美术 选修 美术鉴赏
(第二课时)
脸谱,即戏曲净丑两行所用的面部化妆手法,以 夸张的形式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及人物褒贬。因为 在勾画形式上形成了一定的规矩,所以称“脸 谱”。
艺术特征——写意性 人物化妆的写意──戏曲脸谱
性格化的脸谱
早期粤剧脸谱比较简单,以黑白为基本谱式。勾画的 特点是习惯把颜色涂至颈部,用灯芯草点画胡须,黑白 脸谱喜用洗笔,即在勾脸时用笔涂画图纹之间的接壤处, 使黑白两色之间增加一道灰色的过渡色层。早期的粤剧 脸谱, 按行当可分为下列几种:
京剧面具
京剧为360余种戏剧之一,自180年前 的清朝乾隆时代始,作为最普遍的传统艺 术,普及中国各地。京剧里扮演的人物几 乎都是历史人物,例如诸葛亮、曹操、杨 贵妃及武则天等,内容也较实际。
而且,通过面具表示人物的好坏:红 脸代表忠臣;黄脸代表奸臣;蓝脸代表傲 慢;白脸代表阴险;黑脸代表正直严肃; 紫脸代表从容正派;绿脸代表勇敢粗暴; 丑角鼻眼漆成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