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棉花的害虫
试论棉花几种常见的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试论棉花几种常见的病虫害识别与防治
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但其生长期间会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威胁,导致产量和品质降低。
了解棉花几种常见的病虫害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对于保证产量、提高品质和增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1. 棉花黄萎病
棉花黄萎病是由黄萎菌引起的一种病害,感染后会引起棉花茎叶萎黄、凋谢,并导致整株棉花植株死亡。
防治措施包括采用病害抗性强的品种、加强田间管理、定期喷洒药剂等。
2. 棉铃虫
棉铃虫是棉花上比较常见的虫害之一,它会以棉花叶片和幼果为食,导致减产和质量下降。
防治措施包括采用生态防治、密植或间作、及时清除病虫害、喷洒药剂等。
3. 木棉蚧
4. 棉花舞毒蛾
棉花舞毒蛾是导致棉花减产、品质下降的重要害虫之一。
其幼虫以棉花嫩叶和花器为食,成虫在花冠花叶等部位产卵。
防治措施包括采用化学防治、生物防治、机械防治等方法。
综上所述,对于棉花的多种病虫害,我们应该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危害,并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以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增加经济效益,保障广大农民的利益。
农田虫子种类及介绍

农田虫子种类及介绍
农田中常见的虫子种类有很多,它们可以对农作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农田虫子种类及其介绍:
1. 豆蚜,豆蚜是豆科作物的重要害虫,主要危害大豆、绿豆、豌豆等作物。
它们以吸食植物汁液为生,会导致植物叶片萎缩、生长迟缓,严重时甚至导致减产。
2. 棉铃虫,棉铃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棉花的幼苗和嫩叶,造成叶片被咬食、叶片变黄枯萎,严重时会影响棉铃的形成和发育。
3. 稻飞虱,稻飞虱是稻田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吸食水稻的汁液为生,会导致水稻叶片出现黄化、卷曲、凋萎等症状,严重时会影响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4. 玉米螟,玉米螟是玉米的重要害虫,主要危害玉米的叶片、茎部和穗部,造成叶片被啃食、玉米穗被蛀食,严重时会导致玉米减产甚至绝收。
5. 蔬菜食叶害虫,蔬菜种植中常见的食叶害虫有甘蓝夜蛾、菜青虫等,它们以蔬菜叶片为食,会导致叶片被啃食、卷曲、变黄,严重时会影响蔬菜的产量和品质。
以上所述仅是农田中常见的一些虫子种类及其简要介绍,针对不同的虫害,农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方法,以保障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棉花主要病虫害及其化学防治

棉花主要病虫草害及其化学防除一、虫害(一)虫害1、棉铃虫可蛀蕾,食害花蕊、花瓣;蛀铃、造成落花,落蕾、烂铃等症状。
是棉花蕾铃期大害虫,影响棉花产量及品质。
化学防治:①亩用35%硫丹乳油120-180克,于棉铃虫卵盛孵期,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5-7天后可再喷一次。
本品为广谱性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作用。
②硫双灭多威:有效成份500-625毫克/升(例如75%硫双灭多威悬浮剂1200-1500倍液);③多杀霉素:有效成份25-35毫克/升(例如2.5%多杀霉素悬浮剂715-1000倍液);④甲氧虫酰肼:有效成份320-600毫克/升(例如24%甲氧虫酰肼悬浮剂400-750倍液)。
10%氯氰菊酯乳油30-40ml,,兑水50公斤均匀喷雾。
⑤氟铃脲:有效成份50-70毫克/升(例如5%氟铃脲乳油715-1000倍液);⑥甲氨基阿维茵素:有效成份10-12毫克/升(例如1%甲氨基阿维茵素乳油833-1000倍液)。
在田间棉铃虫卵孵化盛期喷雾使用。
2、棉蚜刺吸棉苗嫩头,造成卷缩,植株生长停滞。
夏季伏蚜造成棉叶烟煤状。
化学防治:①飞电呲蚜酮:有效成份2.5-3.5克/亩(例如25%飞电呲蚜酮可湿性粉剂10-14克/亩),在蚜虫始盛期喷雾作用。
②亩用35%硫丹乳油120-180克,于棉铃虫卵盛孵期,兑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5-7天后可再喷一次。
③氯噻啉防治棉蚜,有效成分2克在蚜虫始盛期兑水30-50公斤喷雾。
④噻虫嗪防治棉蚜,有效成分1.5克在蚜虫始盛期兑水30-50公斤喷雾。
⑤烯啶虫胺防治棉蚜,有效成分2克在蚜虫始盛期兑水30-50公斤喷雾。
⑥77.5%敌敌畏乳油1000-1500倍液,亩用50公斤均匀喷雾。
⑦25%氧乐氰乳油每亩50-100毫克、或蚜虫专用杀虫剂(5%啶虫·高氯乳油)每亩25-30毫升、或4.5%氯氰菊酯乳油每亩25-50毫升,以上药剂每亩兑水50公斤交替喷雾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喷时应喷头朝上,注意喷洒叶背面。
《棉花病虫害防治》课件

05 棉花病虫害防治 的未来发展与展 望
新技术、新方法在棉花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1 2
生物防治技术
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控制棉花 病虫害,具有环保、可持续的优点。
精准农业技术
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实现棉花病虫 害的精准监测和预警,提高防治效果。
3
新型农药与施药技术
研发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农药,同时采用 无人机、智能施药等新技术,提高防治效率。
农业防治是通过合理的耕作制度、轮 作换茬、田间管理等农业措施,创造 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条件,从而达到 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选用抗病、抗虫性强的棉花品种,合 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施肥, 及时除草等,都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 害的发生。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来控制病虫害的方法 。
棉花病虫害的传播途径与防治意义
传播途径
棉花病虫害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气流 传播、雨水传播、昆虫传播等。
防治意义
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 生和传播,保障棉花的正常生长和生 产,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02 棉花常见病虫害 识别与防治
棉铃虫
棉铃虫是棉花蕾铃期的重要害虫 ,主要危害棉花的花蕾和幼铃,
04 棉花病虫害防治 实践与案例分析
某地区棉花病虫害防治实践
防治措施
该地区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包 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农业防 治等手段,有效控制了棉花病虫
害的蔓延。
防治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该地区的 棉花病虫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棉
花产量和质量得到了提高。
经验教训
在防治实践中,该地区也遇到了 一些困难和挑战,如防治技术的 推广难度、农民的防治意识不足
棉花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五代:8月底至9月上中旬
发生条件: 1.气候条件:干旱少雨,尤其是6-8月降雨少, 有利其发生。 2.栽培条件:棉花长势好、现蕾早、蕾铃多的棉 田发生为害重。 3.品种抗性:抗虫棉三代以前发生轻,常规棉发 生重。
4.防治措施
⑴灭蛹:翻耕、水旱轮作 ⑵整枝、打顶降低田间卵量 ⑶诱蛾:灯光、树枝把诱蛾 ⑷药剂防治:棉铃虫卵孵化盛期到幼虫二龄前, 施药效果最好。二代卵多在顶部嫩叶上,宜采用 滴心挑治或仅喷棉株顶部,三、四代卵较分散, 可喷棉株四周。(二、三代百株虫量低龄幼虫3头 以上,四、五代百株虫量低龄幼虫5头以上。) 5%氯虫苯甲酰胺(杜邦普尊)亩用30ml 5%甲维· 毒乳油亩用60克 48%毒死蜱(乐斯本)亩用120毫升 0.2%高渗甲维盐乳油亩用40-60毫升 15%茚虫威(安打)亩用16毫升
卵、 幼虫、 蛹、 成虫
成虫、蛹、卵、幼虫
2.为害症状:
以幼虫为害棉花的嫩尖,稍 大后为害花、蕾、青铃等
3.发生规律
棉铃虫在武穴市一年发生五代,以蛹在土中越 冬。 发生时间(以幼虫划分): 一代:4月底至5月中下旬(在蔬菜上为害) 二代:6月中下旬至7月上旬 三代:7月中下旬 四代: 8月上中旬
舞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

舞毒蛾的生物学特性及综合防治技术1. 引言1.1 舞毒蛾的概述舞毒蛾(Helicoverpa armigera)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属于鳞翅目昆虫。
成虫翅展约35-40毫米,翅膀呈棕色或深灰褐色,前翅中间有一条宽阔的暗色横带。
幼虫体色变化多样,通常为淡黄色或绿色,并具有多条黑色斑纹。
舞毒蛾是一种多食性害虫,主要危害棉花、大豆、玉米、番茄、辣椒等农作物,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
舞毒蛾的寿命大约为30-40天,雌虫寿命略长于雄虫。
它们主要以花粉和花蜜为食,雌虫在交尾后会产下数百个卵,卵期一般为3-5天。
幼虫孵化后便以植物叶片为食物,并在约3-4周内完成五龄幼虫期,然后会蛹化为蛹。
舞毒蛾每年可进行多代,温暖潮湿的气候条件更有利于其繁殖和生长。
由于舞毒蛾繁殖速度快、危害广泛,对农作物的影响严重,因此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接下来将详细介绍舞毒蛾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各种防治方法。
1.2 危害及传播途径舞毒蛾又称为玉米舞蹈虫,是一种危害性较大的昆虫害虫。
其主要危害对象为玉米、水稻、棉花等农作物,严重影响农业生产。
舞毒蛾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行扩散和卵、幼虫附着于工具、运输工具、农作物等进行传播。
舞毒蛾卵在适宜条件下孵化成幼虫,幼虫进入宿主植物内部取食,造成植物叶片被啃食、叶脉变黄枯萎,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
舞毒蛾还会引起玉米穗部变形、发育不良,最终导致减产甚至死亡。
传播途径的扩散使得舞毒蛾的危害范围逐渐扩大,给农作物生产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有效的综合防治技术对于控制舞毒蛾的危害至关重要。
2. 正文2.1 舞毒蛾的生物学特性舞毒蛾(Scientific Name: Spodoptera litura Fabricius)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害虫,主要危害蔬菜、水稻、棉花等作物,范围遍及全球各地。
舞毒蛾成虫体长约20-30毫米,翅展70-100毫米,前翅灰褐色,带有深色或淡色纵纹;后翅较为透明。
其幼虫多为灰白色或淡绿色,头部较小,身体有直纹和点纹。
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和措施

汇报人: 2024-01-08
目录
• 棉花病虫害概述 • 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 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
01
棉花病虫害概述
棉花病虫害的种类和分布
种类
棉花病虫害主要包括棉铃虫、蚜 虫、红蜘蛛、枯萎病、黄萎病等 。
分布
这些病虫害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 布,主要集中在中国、印度、美 国等棉花主产国。
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棉花健康生长,提高 抗病性。
生物防治技术
天敌的保护和利用
01
保护和利用天敌,如瓢虫、草蛉等,以控制害虫的数量。
微生物农药的利用
02
利用对病虫害有拮抗作用的微生物农药,如细菌、真菌等,防
治病虫害。
植物性农药Leabharlann 利用03利用某些植物的提取物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如苦参碱、藜芦碱
等。
特点
不同病虫害有其特定的发生时期和传 播途径,防治措施需针对不同病虫害 的特点进行综合施策。
02
棉花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技术
种植抗病性强的品种
选择对病虫害抵抗力强的棉花品种,从根本上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率。
合理轮作和间作
通过合理的轮作和间作,改善土壤环境,减少土壤中病原菌和害虫 的数量。
科学施肥
棉花病虫害的危害和影响
产量损失
病虫害会导致棉花减产,降低棉花品质,给棉农带来经济损失。
生态平衡
病虫害的泛滥破坏了生态平衡,影响了棉田生态系统的稳定。
食品安全
部分病虫害如红蜘蛛、蚜虫可能携带病毒,影响食品安全。
棉花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和特点
发生规律
病虫害的发生与气候、土壤、种植方 式等因素密切相关,一般温暖湿润的 环境更有利于病虫害的繁殖和传播。
棉花病虫害的鉴别和防治方法

棉花病虫害的鉴别和防治方法棉花作为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收益。
然而,棉花生长期间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对棉花产量和质量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因此,准确鉴别棉花病虫害以及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鉴别和防治两个方面进行介绍,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建议。
一、棉花病虫害的鉴别方法(一)病害鉴别1. 灰斑病:灰斑病是棉花生长期间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
其特征为叶片上出现一片片灰色斑点,逐渐蔓延并形成大片灰色霉菌。
鉴别时注意观察叶片上的斑点形状和颜色。
2. 黄萎病:黄萎病是由土壤传播的真菌引起的病害,其主要症状为棉花植株整体呈现黄萎状态,叶片逐渐枯黄。
鉴别时要仔细观察植株的生长情况和叶片的变化。
3. 疮痂病:疮痂病主要通过种子传播,造成棉花幼苗发生病变。
病害初期可以看到种子表面出现一些淡黄色的小颗粒,随着病变的发展,颗粒会逐渐增多并融合成一块疮痂样的区域。
鉴别时应注意观察种子表面的颗粒和疮痂的面积。
(二)虫害鉴别1. 蚜虫:蚜虫是棉花生长期间最为常见的虫害之一,其特征为叶片上出现一群长约2-4毫米的小虫,通常为黄绿色。
鉴别时注意观察虫害部位和虫体的形态。
2. 棉铃虫:棉铃虫是棉花生长期间的重要害虫之一,对棉花的危害较大。
其特征为在棉铃内产卵和取食,导致棉铃变小、变形或干脆不结铃。
鉴别时要仔细观察棉铃的形态和内部情况。
3. 棉红蜘蛛:棉红蜘蛛是通过吸食棉花上的汁液而危害棉花的害虫。
其特征为叶片上出现一些微小的红色动物,其数量较多时会形成蜘蛛网状的结构。
鉴别时要注意观察叶片上的红色动物和网状结构。
二、棉花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一)病害防治1. 优质种子:选用优质的棉花种子,可以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减少病害的发生。
2. 合理施肥:科学施肥可以提高棉花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合理施肥应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作物需求进行,避免过量或不足施肥。
3. 轮作休闲:合理安排棉花的轮作休闲,可以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