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带钢板形控制

合集下载

热轧高强带钢板型控制与优化

热轧高强带钢板型控制与优化

热轧高强带钢板型控制与优化摘要:随着热轧工艺设备和模型系统的升级,热轧带钢板型问题得到了优化。

下游用户质量意识的不断提高和产能过剩等客观条件,用户对热轧带钢板型的要求越来越严格。

存在两个主要问题:带材沿长度方向平直度的一致性和带材楔形波动性。

这两个问题对用户的焊接工艺和生产效率有很大影响,规格越薄要求越严。

邯钢2250mm热轧生产线2.5mm以下薄带钢比例超过35%,对板型控制的稳定性提出了新要求。

通过长期的生产跟踪和优化,形成了较为完善的CVC联合弯辊加AGC功能的精确控制策略。

通过流程的优化和自动模型控制技术,带钢厚度、楔形和凸度等命中率显著改善,2.5mm以下高强薄规格在张力作用下实现稳定轧制。

关键词:热轧;高强钢板型;控制技术;优化引言中国的粗钢产量居世界第一,在钢铁生产过程中,热轧带钢的生产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大多数钢板只采用热轧工艺生产,因此热轧在冶金工业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加快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转变,必须加快结构调整。

加热、粗轧、精轧和层流冷却工艺控制系统是热轧的重要组成部分。

系统的稳定性和计算精度直接关系到整个机组的各项板型技术指标。

用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热轧过程控制系统和模型的开发和改进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

1热轧带钢板型的控制技术应用在带钢生产中,当高强带钢内部的残余应力足够大时,带钢开卷后会发生侧弯、单边浪、双边浪和中间浪等翘曲现象。

带钢的翘曲度与宽度和厚度有关。

带材越薄越宽,生产中越容易发生翘曲。

目前市场对热带材的需求既宽又薄,出现以热代冷的趋势,因此良好的板型控制非常重要。

控制热轧高强带钢板型可采取以下技术措施:1.1合理的换辊制度及时更换轧辊是避免过度磨损、改善板型的有效方法。

应根据轧制牌号和规格选择合理的换辊周期,在轧辊表面发生恶化前更换。

注意观察下机辊面粗糙度,测量下机辊面温度。

如果辊面高温且磨损严重不均,应优化计划结构与轧制长度,以免影响带钢的浪形及凸度控制。

热轧带钢生产中的板形控制范本

热轧带钢生产中的板形控制范本

热轧带钢生产中的板形控制范本热轧带钢生产中的板形控制是一个关键的工艺环节, 对于产品的质量和成本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板形控制的目标、过程、方法以及优化等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板形控制的目标热轧带钢的板形控制的主要目标是使得钢带的板形达到设计要求, 即保持带钢在轧机出口处的平直度和边部的整齐度, 同时减小带钢在轧机出口处的侧弯、扭曲和波浪板形等缺陷。

对于一些对称性较好的带钢产品, 还需保持带钢两端表面与轧机的同心度。

二、板形控制的过程热轧带钢板形控制的过程主要包括前段控制、中段控制和后段控制三个阶段。

1.前段控制: 前段主要包括热轧连铸过程和热轧过程中的预弯矫直机、厚度控制等过程。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减小带钢的不均匀厚度分布, 控制带钢的凸度和波浪度, 为后续的板形控制打下基础。

2.中段控制: 中段主要包括轧制机组控制和冷却控制等过程。

通过控制轧机的速度、压下力以及冷却速度等参数, 调整带钢的板形。

在轧制机组控制上, 采用辊形调整、辊系控制等技术手段来改变带钢板形。

在冷却控制上, 通过改变冷却方式、喷水的位置和喷水量等参数来调整带钢的板形。

3.后段控制:后段主要包括带钢的拉直和切割等过程。

通过采用拉直机进行带钢的拉直,使得带钢在轧机出口处达到平直度的要求。

同时,通过切割机对带钢进行切割,保证带钢的两端表面与轧机的同心度。

三、板形控制的方法热轧带钢板形控制的方法主要包括参数调整法、辊形调整法和辊系控制法。

1.参数调整法: 通过调整轧机的速度、压下力、冷却速度等参数来控制带钢的板形。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 但对于复杂的板形控制要求, 效果较差。

2.辊形调整法: 通过调整辊系的形状来改变带钢板形。

辊形调整主要包括辊筒调整和辊系调整两种方法, 通过改变辊系的形状, 调整辊系的凸度、侧弯等参数来控制带钢板形。

3.辊系控制法:辊系控制主要是通过辊系控制技术来改变辊系间的关系,从而改变带钢的板形。

辊系控制主要包括辊系窜凸控制、动力控制和形态控制等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实现对辊系间的力学和几何关系进行控制,进而控制带钢的板形。

热轧带钢生产中的板形控制

热轧带钢生产中的板形控制

热轧带钢生产中的板形控制是指通过有效的生产工艺和控制措施,使得热轧带钢的板形达到设计要求,保证其质量和使用性能。

板形是指热轧带钢在轧制过程中产生的纵横向偏差,包括厚度不均匀、横向偏斜、波浪形状等。

合理的板形控制不仅能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平坦度和尺寸精度,还能减少废品率和提高生产效率。

本文将从板形控制的重要性、主要影响因素和改善措施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板形控制的重要性热轧带钢的板形控制对产品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具有以下重要性:1. 保证产品的平整度和尺寸精度。

合理的板形控制可以减少热轧带钢在轧制过程中产生的纵横向偏差,从而提高产品的平整度和尺寸精度,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

2. 改善产品的表面质量。

板形不均匀会导致带钢表面产生波浪、皱纹等缺陷,降低产品的表面质量。

通过有效的板形控制,可以减少这些缺陷的发生,提高产品的表面光洁度和平坦度。

3. 减少废品率和提高生产效率。

不合格的板形会导致产品剪切不良、卷取不良等问题,增加废品率。

通过优化板形控制,可以减少废品率,提高产品的一次成型合格率,提高生产效率。

二、主要影响因素热轧带钢的板形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轧制工艺参数。

轧制工艺参数对板形的影响是最直接和关键的。

包括轧制温度、轧制速度、带材的展宽比、轧辊的形状等。

合理的调整和控制这些参数,可以有效地改善板形。

2. 带钢的翘曲性能。

带钢的翘曲性能取决于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内应力状态。

当带钢的翘曲性能较差时,易出现板形不佳的现象。

3. 轧机设备的状态。

轧机设备的磨损程度、轧辊的偏差和挠度等都会对板形产生影响。

定期检查和维护轧机设备,保持其正常状态,对于控制板形至关重要。

4. 轧机辊系布置。

轧机辊系布置的合理性会对板形产生直接影响。

轧机辊系的过柱、过程和反曲等布置方式,可以通过对带材的实际形变过程进行控制,达到改善板形的效果。

三、改善措施为了控制热轧带钢的板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合理调整和控制轧制工艺参数。

热轧带钢生产中的板形控制

热轧带钢生产中的板形控制

热轧带钢生产中的板形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关键环节之一。

板形控制主要包括轧制工艺参数的调整和辊系结构的优化两方面。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轧制工艺参数的调整1. 温度控制:热轧带钢的温度对板形控制有着重要影响。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带钢热膨胀,从而产生较大的板凸度;过低的温度则会导致带钢冷却过快,使得带钢变形不均匀。

因此,必须对热轧带钢的温度进行精确控制,确保其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进行轧制。

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控制热轧带钢的加热温度、热轧温度和冷却方式等来实现温度控制。

可以采用先控制热轧带钢的加热温度,确保钢坯达到适宜的温度范围,然后通过控制热轧带钢的入口温度和轧制温度来进一步调整温度进行控制。

同时,还可以优化冷却方式,如采用水冷、风冷等方法进行冷却,以达到更好的板形控制效果。

2. 速度控制:热轧带钢的速度对板形控制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速度过快会导致拉伸应力过大,从而使板形产生波状或弓形变形;速度过慢则会导致带钢在轧制过程中受到过多的应力作用,导致板形不稳定。

因此,在热轧带钢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轧制速度进行合理的控制。

可以通过调整轧机的传动装置、辊道的排列方式、模块的配比等来实现速度控制。

同时,还可以通过控制轧机的压下量、变形度等工艺参数来进一步调整速度进行控制。

3. 张力控制:热轧带钢的张力对板形控制同样具有重要影响。

张力过大会导致带钢产生不均匀的塑性变形,从而使板形产生波状或弓形变形;张力过小则会导致带钢发生塑性回弹,导致板形不稳定。

因此,在热轧带钢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张力进行精确的控制。

可以通过调整轧机的辊道间隙、调整轧机的压下量、调整轧机的传动装置等来实现张力控制。

同时,还可以采用张力控制系统进行实时的张力监测和调整,以确保带钢在轧制过程中保持适宜的张力。

二、辊系结构的优化1. 辊系选择:辊系的选择对板形控制具有重要影响。

辊系的结构参数、辊型和辊材质等都会对板形产生影响。

合适的辊系选择可以实现板形的稳定控制,提高产品的表面质量和机械性能。

热轧带钢生产中的板形控制范文

热轧带钢生产中的板形控制范文

热轧带钢生产中的板形控制范文摘要:热轧带钢生产过程中,板形控制是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

良好的板形控制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并提高生产效率。

本文通过分析热轧带钢生产中板形控制的关键因素和技术手段,总结了一套有效的板形控制方案,并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措施,旨在为热轧带钢生产中的板形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热轧带钢;板形控制;关键因素;技术手段一、引言热轧带钢是一种重要的钢材产品,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等领域。

在热轧带钢的生产过程中,板形控制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良好的板形控制可以保证产品的尺寸精度,提高产品的质量,减少产品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

因此,研究和探索热轧带钢生产中的板形控制技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热轧带钢生产中的板形控制关键因素在热轧带钢生产过程中,板形控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下面对一些关键因素进行了分析:1.原材料质量:原材料的质量对最终产品的板形控制有重要影响。

原材料的硬度、平直度、尺寸精度等都会影响热轧带钢的板形。

2.轧机参数:轧机参数对板形控制有直接影响。

轧机的入口温度、轧制力度、轧辊的几何形状等参数都会影响板形。

3.辊道调整:辊道的调整能够直接改变板形。

通过调整辊道的水平度、垂直度、辊冠等参数,可以获得理想的板形。

4.冷却措施:冷却措施可以改变钢材的温度分布,进而影响板形。

冷却方式、冷却速度等参数都会对板形产生影响。

以上因素只是热轧带钢生产中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因素也会对板形控制产生影响。

了解这些关键因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控制,是有效控制板形的基础。

三、热轧带钢生产中的板形控制技术手段在热轧带钢生产中,有多种技术手段可用于板形控制。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技术手段:1.辊道调整:通过调整辊道的水平度、垂直度、辊冠等参数,可以改变钢材的板形。

辊道调整是热轧带钢生产中最常用的板形控制手段之一。

2.冷却措施:通过改变冷却方式、冷却速度等参数,可以改变热轧带钢的板形。

冷却措施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板形控制手段。

一种热轧带钢板形控制的设定方法

一种热轧带钢板形控制的设定方法

一种热轧带钢板形控制的设定方法我折腾了好久一种热轧带钢板形控制的设定方法,总算找到点门道。

我一开始接触这个的时候,完全就是瞎摸索。

我就想啊,这热轧带钢板形控制,肯定得从最基本的那些影响因素开始考虑。

那影响板形的因素可太多了,就像一团乱麻,我得一根一根地捋。

我最初尝试的时候,只盯着轧辊的压力。

我想啊,这轧辊压力大一点,板形会不会就平一点呢。

我就盲目地增加轧辊压力,结果啊,那板形变得更糟了。

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板形控制可不是只看一个因素就行的,就像做饭,你不能只放盐就能做好一道菜,得各种调料搭配好。

然后我就开始全面地去考虑各种因素,从轧辊的磨损到轧制的速度,从带钢的材质到冷却的效果。

每一个因素我都去试着调整,这就像是在调收音机一样,这儿拧拧,那儿转转,看看哪个是关键。

比如说轧辊的磨损,我一开始没怎么重视。

后来发现,当轧辊磨损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那板形根本就控制不住。

我就像是个迷路的人,忽然发现了一个大标记,知道从这个方向得好好调整了。

我就去认真记录轧辊使用的时间和频率,定期检查磨损状况。

还有轧制速度这个因素。

我之前光想着快一点把活干完,就提高速度。

没想到速度快了之后,带钢的温度控制不好,最后板形也是乱七八糟的。

这就告诉我啊,不能只图快,这些因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关于热轧带钢板形控制的设定方法,我现在觉得应该从整体上去把握。

你要先大致了解这套设备的基本性能和极限。

这就好比你要买一双鞋,你得先知道自己脚的大小,然后去找个合适尺码的鞋子。

在调整各个参数的时候,每次调整一个小幅度,再观察结果。

不能一下子调太多,不然你都不知道是哪个调整造成了最后的结果。

并且得把每次调整的数据都详细地记录下来,无论成功还是失败。

这就和做实验似的,记录下来才能找到规律。

我现在也还是在慢慢摸索,不敢说都懂了。

比如说温度对板形到底是怎么精细影响的,我感觉还有很多可研究的地方。

但是呢,按照现在这些方法来,已经能让板形控制有很大的改善了。

热轧带钢生产中的板形控制

热轧带钢生产中的板形控制

热轧带钢生产中的板形控制导言热轧带钢是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一种重要材料,其生产质量直接关系到各领域的使用效果。

在热轧带钢生产过程中,板形控制是保证带钢质量稳定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热轧带钢生产中的板形控制方法及其关键环节。

热轧带钢的板形控制方法热轧带钢的板形控制是通过控制轧制力、温度、轧制参数、板形机构和辊系质量等一系列环节来实现的。

下面将分别介绍各环节的作用和控制方法。

轧制力控制轧制力是热轧带钢生产中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大小直接影响着带钢的板形。

一般来说,轧制力越大,带钢的板形越难控制。

因此,正确控制轧制力是实现板形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控制轧制力的方法包括调整轧辊直径、倾斜角度和绕组角度等。

其中,减小轧辊直径可以减小轧制力;合理地调整倾斜角度和绕组角度可以使轧制力分布更加均匀,从而减少板形变形。

温度控制温度是热轧带钢生产中影响板形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带钢的温度会影响其塑性变形,从而影响轧制力的大小和分布。

因此,正确控制带钢温度也是实现板形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控制带钢温度的方法包括合理设置加热炉的进出口和布置,对带钢进行预弯曲等。

其中,合理设置加热炉的进出口和布置可以控制带钢的温度分布,从而减少板形变形;预弯曲则可以在热轧压下后通过弹性复原抵消因轧辊形变引起的板形变形。

轧制参数控制轧制参数也是热轧带钢生产中影响板形的重要因素之一。

其中,轧制速度、轧制行程、辊系间距等参数都会影响带钢的板形。

因此,在热轧带钢生产中必须通过控制这些参数来实现板形控制。

正确控制轧制参数可以通过合理设置轧制参数和充分利用各项设备的功能来实现。

例如,通过预弯曲或者预拉伸来调整轧制参数,从而减小带钢的板形变形;通过调整辊系间距等参数,可以减少轧制力分布的不均匀性,进而减少带钢的板形变形。

板形机构控制板形机构是热轧带钢生产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的设备,其主要作用是通过改变辊系的几何形状来实现带钢的板形控制。

板形机构在生产中可以通过控制机构的布置、调整机构的形状等来实现板形控制。

热轧带钢生产中的板形控制

热轧带钢生产中的板形控制

热轧带钢生产中的板形控制,重要性不可忽视。

板形是指带钢在加热、轧制、冷却等工艺过程中所产生的板材几何形状的特征。

优秀的板形控制可以保证带钢的质量和性能,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板形控制主要涉及到工艺设计、机械设备、工艺参数和辅助控制手段等方面。

下面将详细介绍板形控制的相关内容。

首先,工艺设计是实现优秀板形控制的基础。

工艺设计要充分考虑加热炉、轧机和冷却设备等的配套性能和优化布置。

加热工艺设计要合理控制加热温度和速度,避免板材表面烧伤和内部结构变形。

同时,轧机的选择和布置要符合板材的特性,保证板材的厚度均匀性、宽度偏差和形状控制的稳定性。

冷却设备的设计要满足板材的冷却速度和控制要求,避免板材的变形和缺陷。

其次,机械设备对板形控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加热炉要具备恒温、均匀加热的能力,避免板材局部温度差异引起的变形。

轧机要具备高质量的轧辊、轧制力控制等功能,确保板材的均匀变形和良好的表面质量。

冷却设备要有合理的布置和冷却参数,保证板材在冷却过程中的形状稳定。

第三,工艺参数的选择和调整对于板形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加热温度和速度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板材表面和内部温度梯度过大引起的变形。

轧制力、轧制速度和轧制间隙要根据板材的性质和要求进行合理的调整,保证板材的均匀变形和形状稳定。

冷却温度和速度等参数要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避免板材在冷却过程中的变形和缺陷。

最后,辅助控制手段的应用可以提高板形控制的精度和稳定性。

例如,引入轧制力控制系统、辊形调整系统和垫板调整系统等,可以实时监测和调整轧机的工作状态,及时纠正板材的偏差和变形。

同时,利用数字化技术和智能控制系统,对板形控制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提高板形控制的效果和精度。

总之,热轧带钢生产中的板形控制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作。

通过合理的工艺设计、优质的机械设备、合理的工艺参数和先进的辅助控制手段的应用,可以实现优秀的板形控制,提高带钢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轧带钢板形控制一、 板形基本概念板形是指成品带钢的断面形状和平直度两项指标,二者都是标志带钢质量的重要指标,并且在生产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1、断面形状断面形状是带钢厚度沿板宽方向的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在实际生产中,以凸度来简单表示,如下式:e c h h -=δ式中:δ——带钢凸度。

h c ——带钢中部厚度。

h e ——带钢两边厚度平均值(由于存在“边部减薄”现象,一般取距带钢边部25~50mm 处的厚度作为边部厚度)。

2、平直度平直度指标表示带钢是否存在翘曲及翘曲的程度,即浪形,见图2。

可用以下几种方法表示:(1) 相对波峰值表示法%1000⨯=L hλ式中:h 、L 0——分别表示浪高和浪距。

(2) 相对长度差表示法相对长度差表示波浪部分的曲线长度对于平直部分标准长度的相对增长量。

可用下式表示:I L L x L x 5010)()(⨯-=ε 式中:L(x)——宽度方向任一点x 上的波浪弧长I ——表示平直度的单位,1I 单位相当于1m 长的带材中有10μm 的相对长度差。

图1 带钢横断面形状图2 带钢浪形示意图另外,还有张力差表示法、向量表示法和带钢断面的多项式表示法等。

二、 板形控制原理 1、凸度控制在带钢轧制过程中,其断面形状最终将取决于两工作辊间的辊缝形状。

因为辊缝形状由工作辊辊型曲线决定,所以,凡是影响工作辊辊型曲线形状的因素都会改变带钢的断面形状。

影响带钢凸度的因素有:(1) 工作辊原始凸度; (2) 工作辊热凸度; (3) 工作辊磨损凸度;(4) 工作辊在轧制力及弯辊力作用下产生的弯曲挠度;(5) 工作辊在不均匀分布的轧制力作用下沿板宽方向产生的弹性压扁。

控制带钢凸度(即控制工作辊辊缝形状)的方法因轧机的技术装备水平不同而不同。

(1) 以原始辊型设计为基础,合理地编制轧制规程。

通过合理分配各架轧机的负荷,来补偿因轧辊热凸度、磨损凸度和弹性变形而带来的辊缝形状的改变。

(2) 采用弯辊装置。

液压弯辊装置通过正弯或负弯来改变工作辊与支持辊之间的接触应力分布,以控制工作辊的挠曲变形。

(3) 采用新的板凸度控制技术。

如改变PC 轧机的交叉角、轴向串动CVC 轧机和HC (HCM ,HCW )轧机的轧辊等,都可以改变辊缝形状。

在实际生产中,应保证带钢具有一定的凸度,以确保轧制过程稳定,防止轧件跑偏。

2、平直度控制 (1)带钢平直条件如果沿带钢宽度方向上各部分延伸不一致,就有可能使带钢出现波浪形缺陷。

若中部延伸大于边部延伸,则产生中间浪,反之则产生边浪(双边浪、单边浪或不对称双边浪)。

所以,要使带钢在轧制过程中保持平直,就要保证带钢沿宽度方向各处有均匀的延伸。

可用下式表示板形良好条件μδ==∆h H 或hH δ=∆即:要想保证带钢平直,必须使带钢轧前凸度∆与轧后凸度δ之比等于延伸率μ;或轧前的相对凸度(∆/H)等于轧后的相对板凸度(δ/h),即保证相对板凸度恒定。

(2)平直度控制平直度控制的实质就是对带钢凸度的控制,而成品带钢凸度δ是由工作辊的辊缝形状决定的,所以影响辊缝形状的因素都可用来控制带钢的平直度。

对传统轧机,影响带钢凸度的因素有轧制压力P 、弯辊力F 、工作辊凸度C W 和带钢变形前凸度∆,可用如下公式表示:∆⋅+⋅--=0K C K K FK P W W FP δ 式中:K P 、K F 、K W 、K 0——影响辊缝形状的系数。

将板形良好条件代入上式可得板形良好方程C h K HP P +∆=P W W F K K C K K F C ⎪⎪⎭⎫⎝⎛∆⋅-⋅+=0假定来料凸度、弯辊力及工作辊凸度为定值,根据上式即可绘出轧制力P 和带钢厚度h 的关系曲线,如图3所示。

图中的直线为板形良好线,该直线的斜率与来料的相对凸度有关,截距与来料凸度、弯辊力及工作辊凸度有关。

只有当工作点落在该直线上时,才能使轧出的带钢平直,否则将产生边浪(工作点落在板形良好线上部)或中浪(工作点落在板形良好线下部)。

实际上,由于带钢本身具有一定的刚性(抗弯能力),只有当内部残余应力超过某一临界值时,才会失去自身的稳定性,使带钢产生浪形。

所以,应存在一个板形良好区,只要工作点落在板形良好区内,带钢就不会产生浪形,如图4所图3 板形良好线图4 板形良好区P示。

由图可看出,带钢越薄,板形良好区越窄,即薄带钢易产生浪形。

随着板厚的增加,板形良好区变得越来越宽,这时即使有很大的不均匀变形,也不易产生浪形。

在轧制过程中,当来料厚度和温度变化时,由于轧制力发生变化,所以会对带钢平直度发生影响,使带钢产生浪形。

下面以来料厚度变化为例,结合图5说明板形的调整过程。

假如来料厚度由H 增加到H 1,则当AGC 调整结束后工作点便由A 移到A 1。

(厚度保持不变,但轧制力增加了)这时,由于新工作点A 1位于板形良好线B 上方,则带钢将产生边浪。

解决的方法是改变板形良好线的截距C ,也就是调节弯辊力,使板形良好线向上移动,当经过A 1点时停止,如图中的虚线B 1所示。

此时,由于新工作点A 1又重新落在板形良好线上,所以可使带钢仍处于平直状态。

三、 1780生产线的板形控制系统1780生产线板形控制包括头部模型设定和全长动态控制两部分。

头部设定由SCC2根据数学模型(PCSU ),在中间坯进入精轧机组前计算PC 角和弯辊力,并把计算结果传给DDC ,由DDC 来完成计算值的设定。

全长动态控制由板形控制系统(ASC )进行。

1、板形设定模型(PCSU )PCSU 模型主要由轧辊热凸度模型、轧辊磨损凸度模型、带钢凸度分配计算模型及学习功能组成,为保证成品带钢平直而进行PC 角和弯辊力设定和学习。

其中轧辊热凸度及磨损凸度的计算是PCSU 的基础,各机架的凸度分配是关键。

只有轧辊凸度计算精确,带钢的凸度分配合理,各机架的PC 角、弯辊力设定精确,才能得到良好的板形。

(1) P CSU 模型的设定计算思路a) 根据板形制约条件(平直度)和操作量制约条件(PC 角和弯辊力)计算各机架的目标板凸度范围;图5 平直度调节过程b) 根据各机架出口厚度及成品带钢的目标凸度,按相对凸度恒定原则计算各机架的凸度。

c) 判断b)中计算的凸度是否在目标凸度范围内,如果不在,则在目标范围内变更凸度计算值。

d) 以凸度计算值为基础,将弯辊力固定为某一特定值(由于弯辊装置还要对板形进行动态调整,所以要给弯辊力留有较大的调整余量),计算出所需的PC 角。

如果PC 角超极限,则将限制值作为固定值,重新计算弯辊力。

(2) 板凸度计算 a) 热凸度计算在实际轧制过程中,轧辊中部常与带钢接触,接收带钢传来的热量,使轧辊温度升高;而轧辊两端向四周散热,使轧辊温度降低。

最终造成轧辊中部温度高,两端温度低,引起热膨胀不同,从而使轧辊产生热凸度。

轧辊热凸度C H 由下式计算:()()e c C r r H δδ-=()()()n m T n m k k M m Nn r ,,,11∆⋅∆=∑∑==δδ式中:δr (k)——轧辊表面上k 点处的热膨胀量。

δr (c)、δr (e)——分别为轧辊表面上中心处和带钢边部处的热膨胀量。

∆δr (k,m,n)——轧辊内(m,n )点处温度升高1℃时工作辊表面上k 点在半径方向上的膨胀量。

∆T(m,n)——轧辊内(m,n )点处的温度变化量。

b) 磨损凸度计算在轧制过程中,与轧件和支持辊接触的工作辊要发生磨损。

轧制一块带钢时工作辊的磨损量为:()C B A b D a W W ⋅⋅⋅+⋅=∆βα式中:A ——与轧制力有关的项。

B ——与接触弧长有关的项。

C ——与轧制带钢长度有关的项。

D W ——工作辊直径。

a 、b 、α、β——系数。

该磨损量用于预测该块带钢轧制完成后的工作辊磨损凸度,而与轧制本块带钢时的工作辊磨损凸度无关。

工作辊的磨损凸度为()()1W k W C W -=式中:W(k)——距带钢边部k 处的工作辊辊型值。

W(1)——工作辊中心处的辊型值本块带钢轧制完成后应对工作辊辊型曲线进行如下更新:()()W j W j W ∆+=c) 各架轧机的板凸度计算保证各机架出口带钢断面相对凸度值恒定或相对凸度值在一定范围内,才能获得平直的带钢。

如图 所示为各机架板带的凸度临界值。

一般来说,中间坯的凸度值比成品凸度值大很多,但相对凸度却比成品带钢的相对凸度小很多。

设中间坯断面凸度为A 点,如按相对凸度恒定原则设定轧机,末机架出口处凸度为B 点,这样虽然保证了带钢的平直度,但成品凸度却高于目标凸度C 点;如果按C 点为目标来设定轧机,则超出了限制线,也不能得到平直的带钢。

因此,板形设定模型应充分利用前部机架(F1和F2)限制条件较宽的条件来设定F1、F2轧机,使F2轧机的凸度达到D 点,然后后面各机架设定成保持相对凸度恒定而达到C 点,这样既保证了成品的凸度,又可获得平直的带钢。

出口厚度图6 凸度临界曲线以成品带钢凸度为基准,各架带钢凸度C h 计算如下: 对F3~F6机架: ()77C h h i C ih ⋅≈对F1机架:()()()()()44321h h h h C C C C +-⋅= 对F2机架:()()()()()44331h h h h C C C C +-⋅= d)板凸度计算计算板凸度时考虑了轧制力引起的凸度C P 、弯辊力相起的凸度C F 、轧辊原始凸度C R 、磨损凸度C W 、热凸度C H 、由PC 轧机的PC 角产生的机械凸度C θ(仅F2~F4机架),即()01C C C C C K C K K F K P C h H W R W FP h +⋅+--⋅-⋅⋅--=-ηχχθθ 式中:K P 、K F 、K θ、K w 、η——与凸度有关的系数。

χ——与带钢宽度有关的系数。

1-h C ——来料凸度。

C 0——带钢凸度常数。

上式中,第二项(弯辊力引起的凸度)和第三项(由PC 角产生的等效机械凸度)是未知数。

在生产中,我们就靠第二项和第三项来控制带钢的板形。

对F2~F4机架,取弯辊力为一定值F 0,通过上式先求出C θ,然后根据等效机械凸度C θ与PC 角θ的关系()θθf C =即可求出所需的PC 角θ。

对F1、F5~F7机架,由于它们不是PC 轧机,所以C θ=0,这样根据上式即可求出弯辊力F ,也就是说它们的板凸度只能由弯辊力来控制。

弯辊力和PC 角计算完成后,就将计算值传给DDC 对轧机进行初始设定。

PC 轧机和液压弯辊装置的凸度控制能力值如下:(3) 平直度计算 a) 延伸差()i ε计算()()()()()()()()()i i i b i h i C i h i C i a i h h 0111εεε+-⋅+⎥⎦⎤⎢⎣⎡---⋅= 式中:a ,b ——形状系数0ε——延伸差常数b) 平直度()i λ计算()()()()i i i εεπλ⋅⋅=sin 200(4) 自学习功能PCSU 模型共有三种学习方式:短期学习、中期学习、长期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