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春县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1. 引言嘿,茶友们!说到茶,咱们可真是没少喝,绿茶、红茶、乌龙茶,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不过,咱们的茶产业可不是一帆风顺哦,今天就来聊聊其中的一些问题和解决办法。
茶这个东西,喝着是爽,做起来可得费些劲儿!接下来,咱们就来盘点一下,看看茶产业到底有什么“难处”,以及我们能给它提些啥“建议”。
2. 茶产业存在的问题2.1. 品质参差不齐首先,咱们得说说茶的品质。
现在市场上的茶,简直是千奇百怪,有的口感绝了,有的却像喝了水。
这就让消费者头疼了,买茶就像买彩票,有时候你明明想要的是“王中王”,结果给你来了个“路边摊”。
这主要是因为茶农的种植技术参差不齐,有些人还在用老旧的方法,真是“画蛇添足”,没必要!2.2. 营销缺乏创意再来聊聊茶的营销。
你说,喝茶是个讲究的事,但很多茶商的宣传却像是喝了毒药,毫无创意可言。
那些广告宣传,不是千篇一律,就是让人昏昏欲睡,根本吸引不了年轻人的眼球。
就像是你朋友讲笑话,但偏偏笑点总是在最后,太拖沓了!现在的年轻人都喜欢新鲜刺激的东西,茶商们要是能把传统和现代结合起来,嘿,那可就有戏了!3. 发展建议3.1. 提升茶叶品质为了让茶叶品质提升,首先得加强茶农的培训,教他们用点“高科技”。
比如,利用土壤检测仪、气候监测仪这些现代化设备,帮助他们更好地种茶。
这样一来,茶农们就能知道啥时候施肥,啥时候浇水,像“老天爷”一样精确,茶叶的口感自然就能上一个台阶。
再者,咱们还可以组织一些“茶叶评比”活动,让茶农们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搞个“茶王争霸赛”,刺激大家的积极性,毕竟“有竞争才有进步”嘛。
3.2. 创新营销方式说到营销,咱们也得创新一下。
可以借助社交媒体,搞点互动,比如邀请茶友们分享自己的“茶叶故事”,不管是喝茶的趣事还是选茶的小窍门,搞个线上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参与。
再加上有趣的视频短片,和漂亮的照片,让茶叶在网上“火”起来,谁不想看看这个“茶界网红”呢?而且,合作一些网红博主,借他们的影响力,把我们的好茶带给更多人,肯定能让销量节节攀升。
助力脱贫攻坚茶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

助力脱贫攻坚茶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对策思考当前,中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时期,面对贫困问题,国家提出了扶贫开发、脱贫攻坚等战略,其中茶产业作为全国重点扶贫产业之一,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系列问题,本文分析了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思路。
问题一:品质问题茶叶市场竞争激烈,品质是保证市场竞争力的关键。
目前,茶叶品质尚不能满足国际市场要求,一些茶叶虽然外观精美,但品相不佳,影响了茶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对策思路:1.通过技术和管理手段提高茶叶品质。
2.加强茶叶品牌建设,提高消费者信任度。
3.扶持质量认证和检测机构的发展,不断提高茶叶质量与安全标准。
茶产业的发展与市场需求息息相关,市场需求不稳定是茶产业发展中的问题。
在过去几年中,由于经济形势、环境影响等因素,茶叶市场需求呈现不稳定的趋势,导致茶叶价格不稳定,茶叶生产者收益难以得到保证。
1.营造稳定的市场环境,创造适合茶叶消费的环境和氛围。
2.建立茶叶价格体系,充分调动市场资源与茶叶生产者利益的共赢机制。
3.加强和国际市场的对接,拓宽茶叶市场。
问题三:技术落后问题茶叶的生产需要先进的技术与设备,然而目前茶产业技术和设备水平与时代要求不符合,影响了茶叶质量和产量的提升。
1.加强科技创新,促进科技资源整合与利用,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
2.推动茶叶生产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提高生产效率和茶叶品质。
3.加强技能人才培训,提高产业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
问题四:营销和宣传不足当下市场竞争激烈,茶叶营销有序,但仍然存在着宣传不足的问题,茶叶的品牌营销和推广工作都存在不足。
1.积极寻找新的营销模式和渠道,扩大茶叶市场,提升竞争力。
2.加强茶叶公司品牌宣传,培养和引进营销人才,增加品牌影响力。
3.提高茶文化的普及程度,增强茶叶行业文化底蕴,提高茶叶行业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综上所述,茶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尚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要加强茶叶品质、市场营销、技术水平与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改进与提高,才能更好地推动茶叶产业的快速发展,助力脱贫攻坚步伐,为迈向全方位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大目标贡献力量。
春茶生产销售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春茶生产销售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随着天气的转暖,春茶的生产销售季节开始了。
对于茶叶生产销售企业来说,春季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
然而,春茶生产销售面临着一些问题和困难,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以促进春茶的生产销售。
一、面临的问题1、天气因素春天是茶叶生长的季节,而天气因素是春茶生产的关键所在。
目前,全国茶叶种植区普遍受到干旱天气和高温天气的影响,这对春茶的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极端天气将导致茶树根系受到伤害,导致产量下降,品质下降,导致市场销售不佳。
2、物流成本增加春茶生产集中在产茶地区,物流成本是春茶销售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成本之一。
但是,目前,物流成本呈现上涨趋势,这将增加春茶的销售难度,同时也增加了生产企业的经营压力,降低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3、市场竞争激烈茶叶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很多春茶生产企业会选择大量生产,使得市场上春茶的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
随着茶叶市场和品牌行业的发展,春茶生产企业面临着更多同质化竞争,无法实现差异化竞争,难以在市场中占据优势。
二、对策建议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如加强农村道路、灌溉设施、茶叶加工设施等建设,提高茶农的生产效率,缓解种植茶园干旱的问题,减少生产损失,提高品质和数量。
同时可以加强物流体系,降低物流成本。
2、提高茶叶品质提高茶叶的品质是春茶销售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科学种植、加强采摘和处理等方面,提高茶叶的品质和口感,增加市场竞争力,提高销售价格。
3、培养品牌知名度春茶生产企业可以通过打造品牌,强化广告宣传,扩大市场份额,提高销售量和市场占有率。
同时,适当考虑选择加盟方式,建立经销网络,提高市场覆盖面,提高市场占有率。
4、加强联合推广春茶生产企业可以联合起来,通过组成生产销售联盟,共同开发市场,共享资源,共同推广品牌,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优势地位。
总的来说,春茶生产和销售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只要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方法,就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云南绿春县-茶叶生产已成为该乡强乡富民的支柱主业

云南绿春县:茶叶生产已成为该乡强乡富民的支柱主
业
近年来,云南绿春县大水沟乡党委、政府始终把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尽快让农民富裕起来作为重要抓手,切实转变观念,创新工作方式,强力推进,做大做强“茶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
今年,该乡茶叶又大获丰收,全乡产鲜茶近1017吨,产值达500余万元,仅此一项人均增收300多元。
拉高标杆,强力实施名牌战略。
大水沟乡茶历史悠久,茶质醇香浓厚,绵甜可口,然而品牌意识淡薄,销售利润低下。
近年来,该乡大胆实施“走出去,请进来”工程,走品牌自主创新之路,拉高茶叶品牌水准。
重金聘请外地制茶专家,对茶园科学管理和精制炒茶技术进行现场指导,积极组织当地种茶骨干、能手到外地参观、培训,相互取长补短;投入大量资金,引进先进制茶工艺设备,提升制茶品位,增强全乡茶叶市场竞争力。
目前,已成功打造出“哈尼秀峰茶”品牌。
构建平台,努力壮大营销能力。
充分发挥该乡区位优势,在交通便利处建立茶叶市场,提供优质服务,吸引了周边乡镇的茶商来此经营;积极引进茶叶新品种,目前引进的“雪芽100号”茶苗已试种成功;以大水沟乡生态茶厂为组织依托,多次开展茶叶种植管理培训会;千方百计多渠道拓宽销路,把茶叶生产这个传统产业做特、做大、做强,真正实现一业强乡。
多轮驱动,大力扩张茶园面积。
借南部山区扶贫综合开发契机,该乡大力宣传,制定优惠政策,多措并举,推动茶园
面积再上新规模。
目前,全乡共新发展茶园面积400余亩,茶园总面积达2.3万亩,有大小茶场50余个,年产干茶20吨左右,基本实现村村有茶场,处处有茶园,茶叶生产已发展为该乡强乡富民的支柱主业。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

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分析茶叶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饮品之一。
茶叶产业作为中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叶产业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茶叶品质、市场需求、生产技术等方面存在着种种问题。
分析茶叶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合理的对策对于促进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茶叶品质不稳定茶叶是一种高度敏感的农产品,其品质受到气候、土壤、种植技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由于目前茶叶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种植技术和管理问题,导致茶叶品质不稳定,一些茶叶甚至出现了质量不合格的情况。
2. 市场需求矛盾明显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茶叶的需求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传统的绿茶、红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的需求,而一些名贵的特种茶叶却并不被大众所了解和接受。
茶叶产业在产品结构和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
3. 生产技术落后我国茶叶产业在一些关键技术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茶叶种植、采摘、加工等环节都存在着不足之处。
茶叶的加工技术也需要进一步改进,以提高茶叶的品质和竞争力。
二、茶叶产业发展对策分析1. 提高茶叶品质为了解决茶叶品质不稳定的问题,应加强茶叶种植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推动茶叶种植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加强对茶叶生产过程中病虫害防治和施肥管理的监督力度,确保茶叶的品质和安全。
2. 调整产品结构针对市场需求矛盾明显的问题,应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发展适合当下消费者口味和需求的茶叶产品。
借助新技术和新工艺,开发具有独特风味和营养价值的特种茶叶,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
3. 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为了加强我国茶叶产业的核心竞争力,需要进一步加大对茶叶生产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
优化茶叶加工技术,提高茶叶的加工品质和利用率。
加强对茶叶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整个产业的生产水平。
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哎呀,咱们中国的茶文化可是有着悠久的历史呢!从绿茶到红茶,再到乌龙茶和普洱茶,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魅力。
但是,你知道吗?在这片茶叶的海洋里,也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小秘密。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小秘密”,看看它们是怎么影响我们喝茶的心情的。
咱们得说说那些“看不见的敌人”。
你知道为什么有些茶喝起来不那么顺滑吗?那是因为你不小心碰到了茶叶里的虫子或者杂质。
想想看,那些小东西是不是就像是茶园里的“隐形杀手”一样,让人提心吊胆的?还有啊,那些被污染的水、农药残留的土壤,都会让茶的味道大打折扣。
所以,咱们可得好好选茶,让那些“隐形敌人”无处藏身。
接下来,咱们得聊聊那些“看得见的伙伴”。
现在市场上的茶叶五花八门,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被那些华丽的包装和诱人的广告所吸引,结果买了一堆自己并不喜欢或者不适合自己口味的茶叶。
这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多花点时间去了解一下各种茶叶的特点和口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那一款呢?再说说那些“大人物”——那些喜欢搞事情的天气先生和小姐们。
有时候,雨水太多,阳光太少,会让茶叶长得不够茂盛;而晴天万里时,又可能让茶叶晒得太干。
这样一来,泡出来的茶水就会变得浑浊不清,口感也会大打折扣。
所以,咱们得学会根据天气的变化来调整泡茶的方式,让每一口茶都清新爽口。
咱们还得聊聊那些“老朋友”——那些经常喝同一种类茶叶的老茶客们。
他们的经验告诉我们,长期喝同一种茶,身体可能会对它产生依赖,导致味觉疲劳。
所以,咱们不妨偶尔换换口味,尝试一下新的茶叶品种,给味蕾来个小小的冒险。
总的来说,茶产业的发展虽然面临着不少挑战,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探索、去享受这个过程,就一定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杯好茶。
记住哦,茶不仅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文化的传承。
让我们在品茶之余,也能品味生活的点滴美好吧!。
茶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茶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分析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茶行业可以采取以下对策。
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的引进和转化。
加强行业协会和企业间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行业面临的共性问题。
加强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提供税收优惠、贷款支持等政策措施。
传统的普洱茶、铁观音等传统茶叶仍然是茶行业的主力产品,但近年来,消费者对于茶叶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
各类花果茶、奶茶、功能茶等新型茶饮品逐渐流行,使得茶饮市场呈现出更为丰富的消费结构。
茶叶是一种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饮品,其制作工艺繁琐且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
因此,在保证品质的茶叶的价格自然也比普通饮品要高。
如果茶叶生产销售不能得到充分的支持,将会造成茶叶资源的大量浪费,也会影响茶叶产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内容信息来源于公开渠道,对文中内容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证。
本文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相关领域的建议和依据。
一、茶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市场需求增长机遇1、健康饮品风潮: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识逐渐增强,茶作为一种天然饮料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茶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抗氧化物质,对人体有很多好处。
因此,茶行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需求。
2、茶文化传承: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茶在中国人心中具有独特的地位。
茶艺表演、茶道体验等活动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这给茶行业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3、时尚消费观念:现代消费者注重个性化和品味,茶行业通过推出不同口味、不同品质的茶叶,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茶行业还与其他行业相结合,例如茶咖啡混合饮品、茶餐厅等,吸引了更多年轻消费者的兴趣。
(二)产业发展机遇1、产业链完善:茶叶的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通过优化产业链各环节,提高效率和品质,茶行业可以获得更多的机会。
2、科技创新助力:茶行业开始注重科技创新,例如在茶树种植中应用无人机、物联网等技术,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中国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中国茶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摘要】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始于21世纪初。
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历经十余年,无论是从技术,还是从产业化进程来看,目前都不是十分成熟,消费短期内可能很难显著增长。
尽管政府出台一系列鼓励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来说是一个重要机会,但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仍然进展缓慢。
本文主要以北京地区新能源汽车(主要是商用轿车)为研究对象,实地考察新能源汽车的销售情况和与政府的协商状况,同时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研究影响电动汽车购买的因素,对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作出合理展望。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市场推广未来展望一、新能源汽车的政策背景早在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电动汽车)重大专项,设计的电动汽车包括3类:纯电动、混合动力和燃料电池汽车,并以这三类电动汽车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动、动力蓄电池为“三横”,建立“三纵三横”的开发布局,基本跟上了全球的步伐,大体站到了世界同一起跑线。
自此之后,我国陆续出台了大量产业相关政策,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上了日程,这在我国汽车史上还是头一次。
自2004年起,在国家的长远规划和能源政策中,新能源汽车产业和技术的发展被多次强调。
从2005年开始,我国政府出台了优化汽车产业结构,促进发展清洁汽车、电动汽车政策措施,明确了201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的5%~10%;203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50%以上的发展目标。
2006年财政部针对实施新消费税政策时明确规定:对混合动力汽车等具有节能、环保特点的汽车将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
2007年12月1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
在新目录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鼓励产业。
很多电动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开发及制造,都已列入了国家鼓励范围,享受鼓励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春县茶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建议
作者:杨迎春
来源:《农家科技》2018年第03期
摘要:本文就绿春县的茶叶产业基本情况进行概括,对绿春茶叶产业的长远发展给出一定的意见建议,以期指导实践。
关键词:茶叶产业;发展
一、茶叶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1.发展概况。
绿春县境内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土壤肥沃,十分适宜茶叶种植。
茶叶是绿春县的一项传统支柱产业,种植历史悠久。
全县茶叶生产经过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八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期和近五年来四次发展高峰形成了一定规模,截至2017年11月,全县茶园种植面积达20万亩,投产20万亩,产茶叶16000吨,实现年总产值
2.4亿元。
全县涉及茶叶农户4.6万户18万人,茶农人均纯收入1333元。
面积、产量位居红河州第一,是云南省主要产茶县之一。
2.种植加工情况。
绿春县种茶历史悠久,至今还保存有野生古茶树,人工种植的玛玉茶已有500多年历史,七十年代初,县委、县人民政府把茶叶生产作为经济发展的骨干产业,经过30多年的种植开发,全县先后建成上千亩较集中连片的茶园12片,即大兴牛洪片区、东德片区等,全县拥有各类茶叶加工厂(场)52家,其中,获得州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的有6家,其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称号的有1家。
3.无公害茶园、有机茶园、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情况。
2004年8月,大黑山马鹿塘有机茶示范园通过了浙江茶叶研究有机认证中心专家实地检查验收,并获取有机茶园认证。
2005年由于政策好,市场好,群众积极性高,新增茶叶种植面积5万亩,全部推广无性系良种,茶苗从思茅引进,主要推广品种为云抗10号、雪芽100号、长叶白毫以及部分地方优良种玛玉茶,其中,相对集中连片千亩以上的有三片,即大水沟大风丫口茶多酚基地2400亩,牛孔乡龙洞名优茶基地1200亩,大黑山马鹿塘2000亩,戈奎乡俄东茶场1000亩,使全县良种覆盖率已达25%左右。
4.茶叶品种。
绿春县目前所栽品种大多为地方群体种(100000亩)、玛玉特大叶种茶(20000亩),从思茅等地引进的茶树良种云抗10号(78200亩)、雪芽100号(500亩)、长叶白毫(100亩)、浙江小叶种茶(1200亩)、乌龙茶等7个品种。
5.主要茶产品。
以玛玉茶为主的玛园春、玛玉古王茶、哈尼秀峰、哈尼龙井、碧螺春、绿和茶等。
主要销往普洱、昆明、广东、广西、西安、法国、韩国等国内外市场。
二、茶叶生产上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1.人才短缺。
目前,从事茶叶技术推广的科技人员和茶叶企业精加工人员数量相对较少,其中,受过正规茶叶专业教育的人更少,致使茶叶生产中的一些技术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2.投入严重不足,基础设施滞后。
由于缺乏必要的支持,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品种和树龄结构调整缓慢,低产茶园面积比例高,茶园更新速度慢,目前,全县有树龄30年以上的老茶园12万亩,未能及时更新改造。
3.采茶工紧张,茶园管理不规范,难以实现机械化采。
近年来,由于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守的都是些老年人以及读书的儿童,采茶工、制茶技术工人以及茶园管理所需劳动力紧张,想形成一批固定的人员更是很难,加之现在农资和用工费用大幅上涨,而茶价涨幅较小,导致鲜叶采摘成本偏高,扣出采摘成本后利润低,茶农采茶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
4.由于茶园经济效益不高,采摘、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茶农投入到茶园的资金相应减少,茶树长势弱,部分茶农放松了采摘,个别茶农甚至出现了毁茶的现象;茶企业加工能力大幅度下降,缺乏流动资金,使制茶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动摇了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茶叶产业的信心。
5.建园基础差,品种混杂,无性系良种率低。
我县茶园都是山地茶园,坡度大,梯面窄,护梯保坎不到位,致使茶园土壤保水保肥不好,水土流失严重,缺株断行,茶树衰老,产量低。
以无性系良种为主的茶树良种品种推广滞后,“云抗10号”“雪芽100号”、本地良种玛玉茶等优质良种推广速度慢,无性系茶树良种所占比例极低,导致单产低,经济效益不高。
6.加工设备陈旧,加工技术落后。
全县现有52家(个)初制所中有的初制所只有一台杀青机或一台揉茶机,处于“家庭”式、“作坊”加工状况,产品加工质量难以保证和提高。
目前县内虽有几家初具规模的茶企业,但总体规模小、散、弱,经营机制不活,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茶叶产品品牌、名牌少,产品结构不合理,晒青毛茶所占比重大,名优绿茶开发滞后,普洱茶生产起步晚,难以适应市场变化。
7.市场开拓严重滞后。
推销、营销力度小,市场需求信息不灵,占有市场份额小,销售以原料或初级产品为主,商品价格低,不能实现优质优价;营销不畅,价格低,利润少。
三、今后我县茶叶产业发展意见
1.坚定信心,进一步做好茶叶产业的培植工作。
我县种茶历史悠久,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丰富的茶资源,无任何工业污染源,是生产无公害茶的好地方。
抓住当前良好时机,不断加强和改进对茶产业的领导,不断提高对茶产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统一思想,坚定信
心,健全机构,增加投入,坚定不移地把茶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产业来抓,尽可能增加茶农收入。
2.制定标准,建设无公害茶叶基地。
要坚持“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争取“政府扶持、企业运作、茶园相对集中连片、茶农分户经营”的管理形式,坚持无公害标准,不断加强茶叶基地建设和管理,把全县茶园建设为绿色、生态、无公害的优质原料基地。
要鼓励茶企业和个人,到茶园较集中的茶区兴办初制所,走“初制所+农户”路子,实现茶叶初制的清洁化生产,从而提高茶叶的质量。
以QS认证为契机,按名优茶加工的相关要求来组织生产,切实改变初制所分布不均匀,生规模小产品质量差的问题。
3.加大市场监管力度,整顿和规范茶叶农资市场。
要完善市场监管体制,组织农业、工商、质检、经贸、卫生等部门,定期、不定期对茶叶市场、农资市场进行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农药、出售剧毒高残农药等行为,净化市场;要鼓励县外茶厂、大水沟生态茶厂等普洱茶生产企业使用“普洱茶”地理标识,坚持“普洱茶标准”,强化QS认证,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4.加大扶持龙头企业,打造知名品牌。
要把大水沟生态茶厂、县外贸茶厂、平河双王茶厂、牛孔龙山春剑茶厂、绿春县玛玉茶厂等作为我县茶叶产业化发展的重点龙头企业,在项目资金、技术力量、知名品牌申报、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全力打造好“春苑”“玛
玉”“绿和”“龙剑”“哈尼秀峰”等品牌。
5.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绿春茶产业开发,逐步形成国家、集体、个人、外商和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开发茶叶产业的新格局。
6.注重科技转化,提高绿春茶叶的科技含量。
积极向上争取茶叶科技项目,依托县茶叶技术推广站,抓好科学技术引进和试验、示范推广工作,提高茶叶种植水平;做好新品种引进和试种,将那些已培育产量高、品质好、抗逆性强的新品种引进种植;注重茶叶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批高层次茶叶专业技术人员,同时积极开展茶艺师、茶叶加工技师、品茶师、茶馆经理的送培工作,提高茶叶产业从业者的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