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真题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案例分析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1_真题-无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案例分析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1
(总分150,考试时间120分钟)
案例分析题 纺织印染项目。某工业园区拟建生产能力3.0×10m7/a的纺织印染项目。生产过程包括织造、染色、印花、后续工序,其中染色工序含碱减量处理单元,年生产300天,每天24小时连续生产。按工程方案,项目新鲜水用量1600t/d,染色工序重复用水量165t/d,冷却水重复用水量240t/d,此外,生产工艺废水处理后部分回用生产工序。 项目主要生产工序产生的废水量、水质特点见表2—1。拟订两个废水处理、回用方案。 方案一拟将各工序废水混合处理,其中部分进行深度处理后回用(恰好满足项目用水需求),其余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工艺流程见图2—1。方案二拟对废水特性进行分质处理,部分废水深度处理后回用,难以回用的废水处理后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
纺织品定型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经车间屋顶上6个呈矩形分布排气口排放,距地面8m,项目所在地声环境属于3类功能区,南厂界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值昼间60.0dB(A),夜间56.0dB(A),经预测,项目对工厂南侧厂界噪声贡献值为54.1dB(A)。 [注:《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3类区标准为:昼间65dB(A),夜间55dB(A)。] 【问题】 1. 如果该项目排入园区污水处理厂废水COD限值为500mg/L,方案一的COD去除率至少应达到多少? 2. 按方案一确定的废水回用量,计算该项目水重复利用率。 3. 对适宜回用的生产废水,提出废水分质处理、回用方案(框架),并使项目能满足印染企业水重复利用率35%以上的要求。 4. 给出定型车间计算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所需要的源参数。 5. 按《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标准》评价南侧厂界噪声达标情况,说明理由。 金属矿山项目。某大型金属矿山所在区域为南方丘陵区,多年平均降水量1670mm,属泥石流多发区,矿山上部为褐铁矿床,下部为铜、铅、锌、镉、硫铁矿床。矿床上部露天铁矿采选规模为1.5×106t/a,现已接近闭矿。现状排土场位于采矿西侧一盲沟内,接纳剥离表土、采场剥离物、选矿废石,尚有约8.0×104m3可利用库容。排土场未建截排水设施,排土场下游设拦泥坝,拦泥坝出水进入A河,露天铁矿采场涌水直接排放A河,选矿废水处理后回用。 现拟在露天铁矿开采基础上续建铜硫矿采选工程,设计采选规模为3.0×106t/a,采矿生产工艺流程为剥离、凿岩、爆破、铲装、运输,矿山采剥总量为2.6×107t/a,采矿排土依托现有排场。新建废水处理站处理采场涌水,选矿生产工艺流程为破碎、磨矿、筛分、浮选、精矿脱水,选厂建设尾矿库并配套回用水、排水处理设施,其他公辅设施依托现有工程。尾矿库位于选厂东侧一盲沟内,设计使用年限30年,工程地质条件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续建工程采、选矿排水均进入A河。采矿排水进入A河的位置不变,选矿排水口位于现有排放口下游3500m处进入A河。 在A河设有三个水质监测断面,1#断面位于现有工程排水口上游1000m,2#断面位于现有工程排水口下游1000m,3#断面位于现有工程排水口下游5000m,1#、3#断面水质监测因子全部达标。2#断面铅、铜、锌、镉均超标。土壤现状监测结果表明:铁矿采区周边表层土壤中铜、铅、镉超标。采场剥离物,铁矿选矿废石的浸出毒性试验结果表明:浸出液中危险 物质浓度低于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矿区周边有2个自然村庄,甲村位于A河1#断面上游,乙村位于A河3#断面下游附近。居民以种植水稻、果树、茶叶为主,生产生活用水均为地表水。 【问题】 6. 列出该工程还需配套的工程和环保措施。 7. 指出生产工艺过程中涉及的含重金属的污染源。 8. 指出该工程对甲、乙村庄居民饮水是否会产生影响?说明理由。 9. 说明该工程对农业生态影响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因子。 危险废物综合利用。某危险废物处理公司拟建设硫酸铜生产项目,年利用印刷线路板企业含铜蚀刻废液3.0×103t。项目以酸性蚀刻废液、碱性蚀刻废液、工业硫酸等为原料,生产硫酸铜。副产品为氯化铵。生产工艺见图4—1,年生产300d。 经初步工程分析,蒸发浓缩工序日处理含15%氯化铵滤液100t,可得到含39.9%氯化铵浓缩液37.5t。蒸发浓缩产生的蒸气冷凝水经离子交换处理后排入A河,离子交换去除氯化铵的效率为97%。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酸性蚀刻废液、碱性蚀刻废液、工业硫酸等原辅料分别以常压储罐(管道收发)方式存放在厂区原料仓库内,原料仓库为通间。 项目位于A河沿岸,800m范围内没有居民点。河流为单向河流,河流顺直,水环境功能为Ⅲ类。 (注:外排废水中氯化铵与氨氮的转化比为:氯化铵:氨氮=53.5:14,假定废水的密度为1.0×103kg/m3。《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氨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一级标准为15mg/L,二级标准为25m/L。)
2017环保工程师考试(专业案例试题)模拟考试及解析四

2017环保工程师考试(专业案例试题)模拟考试及解析四29.某重大工程配套商品房建设项目总投资为40亿元,占地面积120h㎡;建筑面积120万平方米。
项目所在地原有建筑物需要拆迁,项目以住宅组团用地为主,包括社区商业、社区医疗和福利养老、生活服务设施、社区行政办公等,还包括综合商业中心、菜市场、办公、文化、教育、医疗设施等,还建有地下停车场和大型餐饮区。
配套设备还有水泵、风机、变电站等。
目前,项目区周边有一些小型工厂,主要排放的污染物为气体,本项目建成后,这些小型工厂污染源都将被拆除。
项目周边主要是交通干道。
1.工程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2.本项目实施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步骤是什么?3.本项目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预测的重点是什么?4.声环境监测发现的主要污染源是什么?5.噪声监测选取时间段12:00~15:00和22:00~次日凌晨6:00是否合理?6.噪声污染防治的措施有哪些?7.对于废气防治有哪些措施?8.对于项目营运产生的废水如何防治?9.固体废弃物污染如何防治?正确答案:1.工程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本项目属于商住项目,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来自地下停车库的机动车废气和餐饮业的油烟废气,车库废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为CO和NO等。
噪声来自各类水泵、风机、地下车库、变电站、空调等机电设备噪声,还有商业噪声。
废水有居民生活污水、餐饮废水、医疗废水,主要污染物有COD、BOD、悬浮固体、氨氮、动植物油等。
固体废物主要为住户生活垃圾、商业垃圾、餐厨垃圾和清扫垃圾,以及医疗废物等。
2.本项目实施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步骤是什么?首先确定当地空气质量执行的标准,然后进行空气质量调查,调查可以根据当地环保部门提供的数据进行,也可以现场监测。
其次确定监测点的位置以及监测时段,然后确定监测主要指标,比如SO、NO、苯、甲苯、二甲苯、可吸入性颗粒物(PM)和臭气等。
收集到监测数据后选择评价方法,一般采用单因子指数法,计算后得出结果。
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试历年真题汇总含答案参考48

环境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方法》考试历年真题汇总含答案参考1. 多选题: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清洁生产分析编写的原则规定()。
A.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的描述应真实客观B.清洁生产指标数值的确定要有充分的依据C.清洁生产指标项的确定要符合指标选取原则D.报告书必须给出采取清洁生产方案建议E.建设项目的清洁生产指标的描述无须很客观正确答案:ABCD2. 单选题:成果参照法、隐含价格法、旅行费用法、调查评价法在环境影响经济评价中的共同特点是()。
A.基于人力资本的评估方法B.基于购买意愿衡量的评估方法C.基于标准的环境价值评估方法D.基于费用或价格的评估方法正确答案:C3. 单选题:()会引起地下水的矿化度比较高。
A.泉排泄B.蒸发排泄C.泄流排泄D.人工排泄正确答案:B4. 多选题:技改扩建项目在统计污染物排放量过程中,应算清新老污染源"三本账",即()。
A.技改扩建前污染物排放量B.技改扩建项目污染物排放量C.技改扩建后污染物排放量D.技改扩建"以新代老"削减量正确答案:ABC5. 多选题:环境承载力分析常用于环境规划的编制和研究,适用于对()的影响分析。
A.公共设施B.空气和水体质量C.土地利用规划正确答案:ABCD6. 多选题: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是清洁生产分析指标之一,它直接影响到该项目投入生产后清洁生产的水平,该指标可以从以下哪几方面体现出来?()A.工艺技术B.装置规模C.设备D.经济性正确答案:ABC7. 多选题:下列关于环境噪声现状测量量说法正确的是()。
A.环境噪声测量量为A声级及等效连续A声级B.脉冲噪声应同时测量A声级及脉冲周期C.高声级的突发性噪声测量量为最大A声级及等效连续A声级D.机场飞机噪声的测量量为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WECPNL)正确答案:ABD8. 多选题:对于河流二级评价现状调查,一般情况下应调查()。
A.枯水期B.平水期C.丰水期D.一般情况下都必须调查正确答案:AB9. 多选题:【2013年真题】某高速公路桥跨越的河流为Ⅱ类水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2017环保工程师考试(专业案例试题)模拟考试及解析一

2017环保工程师考试(专业案例试题)模拟考试及解析一一、案例分析题1.在某工业园区新建某包装有限公司工程,工程占地面积30000㎡,总投资2500万元人民币,主要生产产品为纸箱,辅助材料为箱板纸、油墨、玉米淀粉和片碱,能源来源于煤炭。
该工程北部有一个200㎡的小水塘,规划中将填为陆地,与西侧的马路相距仅1km,与北侧的马路相距仅700m,马路另外一侧有村落,该地区有国内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及为周边方圆20k ㎡以内居民提供水源的天然河流。
项目所在地的气候特点是季风显著,年均降雨量1500m m,降雨集中在3~8月,年均气温为20.9℃,极端高温38.3℃,极端低温为-1.3℃。
项目西南侧约2km为一般保护水域,现状功能为养殖、灌溉,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V类标准。
本项目污水就近排人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厂,污水厂的尾水排入河流。
项目使用土地为平整后的工业用地,无植被覆盖。
1.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可能是( )。
A.评价区内的居民区,包括居民区内的学校、医院、办公楼等B.著名的风景名胜区C.水源地D.被平整后的工业用地2.项目营运期的主要水污染源是( )。
A.养殖、灌溉过程中形成的废水B.在营运期,公司内生产工作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C.在印刷过程中使用油墨产生的油污废水D.周边居民排放的废水3.项目主要产生的污染物有( )。
A.废水B.废气C.噪声D.固体废弃物4.营运期产生的废气主要来源于哪里?5.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有哪些?6.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包括哪些?7.主要的环境保护措施有哪些?正确答案:1.正确答案是ABC。
对于本项目,应当主要考虑在工程期和营运期对周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此类题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般为评价区内居民区、学校、医院、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水源地、生态敏感点等。
2.正确答案是BC。
本项目主要水污染源可以分为两大类: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
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生产废水主要是在印刷过程中使用油墨将会产生油污废水。
2017年环境影响评价师《案例

2017年环境影响评价师《案例分析》要领: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
1.案例按导则要求正确地确定了环境影响评价范围、讦价因子、评价等级、评价重点、环境保护目标。
环境影响评价发展到今天,项目周围敏感点的情况(如规模、A口等)以及与选址的相对位置关系愈发受到关注,案例对此未作阐述。
2.评价方法、模式选择正确,预测结果可信。
3.预测工作还应补充下述工作:
(1)计算不同稳定度条件下的轴线浓度。
(2)对烟囱高度合理性进行论证。
(3)煤尘影响预测申明确给出煤尘对厂界及相关敏感点的浓度影响值。
(4)若项目组成中包括有公路、铁路应按相关要求做影响评价;补充送出工程的工频电场、磁场影响分析。
(5)本工程循环水排污水排入不牢河,应明确说明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求,对南水北调工程有无影响。
(6)GB18599-2001 要求,Ⅱ类灰场选址应“避开地下水主要补给区和饮用水源含水层”。
本案例中称“灰场所在区域位于前人所称的汴塘水源地范围内”,应补充说明该水源地的划定情况和灰场与其的关系。
案例对灰场渗透系数进行了实地测试,测试结果为原土渗透系数为10 -6 cm/s,,黏土就地碾压后渗透系数可达10-’cm/s,满足相关标准要求。
(7)应对非正常工况下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价。
(8)按目前环境影响讦价要求,应对风险问题进行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3_真题-无答案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3(总分162,考试时间90分钟)一、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各备选选项中,至少有一个符合题意。
)拟建某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内容是地下段8km,车站7座。
车站采用明挖法施工,区间主要采用盾构法施工,小部分采用矿山法和明挖法施工。
其中一座车站用地的一部分是原农药厂的厂区,经场地环境评价,确定表层土壤中六六六含量略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深层没有发现超标。
线路经过1个居民区、1所学校,其中学校位于线路正上方,居民区与线路距离45m。
1. 施工期环境影响最小的施工方法是( )。
A. 矿山法B. 盾构法C. 明挖法2. 振动预测评价量是( )。
A. 列车通过时的VLz10B. 铅垂向Z振级C. VLz90D. VLz503. 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是( )。
A. 噪声环境影响B. 振动环境影响C. 景观影响D. 施工期环境影响4. 线路经过居民区的区间轨道应采取的振动治理措施是( )。
A. 减小8dB的轨道隔振器B. 弹簧浮置板道床C. 不需采取措施5. 线路经过学校的区间轨道应采取的振动治理措施是( )。
A. 减小8dB的轨道隔振器B. 弹簧浮置板道床C. 不需采取措施6. 距离风亭( )内的房屋必须拆除。
A. 10mB. 15mC. 30mD. 40m7. 原农药厂厂区车站用地的土壤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对土壤进行就地治B. 换土C. 不必治理D. 将受到污染的土壤清挖后异地填埋或焚烧8. 对于原农药厂厂区车站用地的土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场地没有受到污染B. 场地表层土壤受到轻微污染,但不需治理C. 深层土壤没有受到污染,场地不需治理D. 应将场地土壤污染治理达标后再进行地铁建设E. 由于存在土壤污染,建议将车站移位9. 施工期应采取以下措施中的( )。
A. 在土壤污染区域施工,要注意对施工人员采取防护措施B. 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在土方挖掘过程中,如果发现土壤有异味,应及时进行土壤监测及处置C. 采取噪声防治措施D. 采取防尘措施10. 车站的主要噪声源是( )。
2017环保工程师考试(专业案例试题)模拟考试及解析一

2017环保工程师考试(专业案例试题)模拟考试及解析一一、案例分析题1.在某工业园区新建某包装有限公司工程,工程占地面积30000㎡,总投资2500万元人民币,主要生产产品为纸箱,辅助材料为箱板纸、油墨、玉米淀粉和片碱,能源来源于煤炭。
该工程北部有一个200㎡的小水塘,规划中将填为陆地,与西侧的马路相距仅1km,与北侧的马路相距仅700m,马路另外一侧有村落,该地区有国内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以及为周边方圆20k ㎡以内居民提供水源的天然河流。
项目所在地的气候特点是季风显著,年均降雨量1500m m,降雨集中在3~8月,年均气温为20.9℃,极端高温38.3℃,极端低温为-1.3℃。
项目西南侧约2km为一般保护水域,现状功能为养殖、灌溉,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V类标准。
本项目污水就近排人市政污水管网进入污水厂,污水厂的尾水排入河流。
项目使用土地为平整后的工业用地,无植被覆盖。
1.项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可能是( )。
A.评价区内的居民区,包括居民区内的学校、医院、办公楼等B.著名的风景名胜区C.水源地D.被平整后的工业用地2.项目营运期的主要水污染源是( )。
A.养殖、灌溉过程中形成的废水B.在营运期,公司内生产工作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C.在印刷过程中使用油墨产生的油污废水D.周边居民排放的废水3.项目主要产生的污染物有( )。
A.废水B.废气C.噪声D.固体废弃物4.营运期产生的废气主要来源于哪里?5.营运期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有哪些?6.施工期的主要环境影响包括哪些?7.主要的环境保护措施有哪些?正确答案:1.正确答案是ABC。
对于本项目,应当主要考虑在工程期和营运期对周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此类题目的主要环境保护目标一般为评价区内居民区、学校、医院、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区、水源地、生态敏感点等。
2.正确答案是BC。
本项目主要水污染源可以分为两大类: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
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生产废水主要是在印刷过程中使用油墨将会产生油污废水。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
![[工程类试卷]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d6c77f8240c844769eaee30.png)
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模拟试卷17及答案与解析0 某高速公路工程于2009年取得环评批复,2010年3月开工建设,2012年9月建成通车试营运。
路线全长160km,双向四车道,设计行车速度100km/h,路基宽26m,设互通立交6处,特大桥1座,大、中、小桥若干;服务区4处,收费站6处,养护工区2处。
试营运期日平均交通量约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预测交通量的68%,建设单位委托开展竣工环境保护验收调查。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环评文件载明:路线在Q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为某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实验区内路段长限制在5km之内;实验区内全路段应采取隔声和阻光措施;沿线有声环境敏感点13处(居民点12处和S学校),S学校建筑物为平房,与路肩水平距离30m,应在路肩设置长度不少于180m的声屏障;养护工区、收费站、服务区污水均应处理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CB8978—1996)二级标准。
初步调查表明:工程路线略有调整,实际穿越Q自然保护区实验区的路段长度为4.5km全路段建有声屏障(非透明)或密植林带等隔声阻光设施;沿线声环境敏感点11处,相比环评阶段减少2处居民点;S学校建筑物与路肩实际水平距离40m,高差未变,周边地形开阔,路肩处建有长度为180m的直立型声屏障;服务区等附属设施均建有污水处理系统,排水按《污水综合排放标准》(CB8978—1996)一级标准设计。
【问题】1 对于Q自然保护区,生态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 对于居民点,声环境影响调查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 为确定声屏障对S学校的降噪量,应如何布设监测点位?4 按初步调查结果,污水处理系统能否通过环保验收?说明理由。
4 某油田开发工程位于东北平原地区,当地多年平均降水量780mm,第四系由砂岩、泥岩、粉砂岩及砂砾岩构成;地下水含水层自上而下为第四系潜水层(埋深3~7m)、第四系承压含水层(埋深6.8~14.8m)、第三系中统大安组含水层(埋深80~130m)、白垩系上统明水组含水层(埋深150~200m);第四系潜水与承压水间有弱隔水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真题] 2017年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真题 案例题 北方某省级经济开发区设立于2016年,正在编制规划环评文件,开发区规划面积34km 2 ,规划时限近期为2016年—2020年,远期为2021年—2030年,主导产业为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光电子、生物化工和生物制药等。总体规划包括用地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4个分项规划。基础设施分项规划中的排水规划提出:开发区排水采用分流制,规划近、远期污水排放量分别为4.2×10 4 m 3 /d、1.3×10 5 m 3 /d,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分别为5.0×10 4 m 3 /d、1.5×10 5 m 3 /d,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其中COD≤50mg/L)后排入R河;供热规划提出:开发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热用汽总负荷为1120MW,规划建设2座装机容量均为560MW的燃煤集中供热供汽中心,各设3台200t/h热水锅炉和1台200t/h蒸汽锅炉,锅炉烟气排放执行《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环境保护分项规划提出:淘汰开发区所有分散燃煤锅炉,对R河开发区河段进行清淤整治并取消现有污水排放口。 开发区位于甲市东北部,现状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耕地和城镇建设用地,部分区域与己批复城市总体规划的甲市中心城区重叠。 开发区区内有1个建制镇、12个村庄和22户企业,区内无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未处理的生活污水和经各自废水处理设施处理达标的生产废水均排入R河。开发区有15座分散锅炉房,年燃煤2.5×10 4 t,烟气平均脱硫效率为50%;居民生活燃煤量为1.6×10 4 t/a。区内燃煤平均含硫率为0.54%,硫转化率为80%。 R河为非感潮河流,在开发区入口处断面多年平均流量为22m 3 /s,水域环境功能为Ⅳ类,由西南向东北依次流过甲市城区、开发区后,在开发区下游20km处汇入C河。R河开发区河段现分布有6处污水排放口,现状COD排放量为136t/a,地表水常规监测数据显示,R河现状水质接近《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标准限值。 2015年批复的《R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5—2020年)》提出:至2020年COD减排目标为1800t/a,规划期甲市新增COD排放量为460t/a,规划水污染防治工作COD预计削减量为2800t/a。 规划环评机构收集到开发区15座分散燃煤锅炉房的位置、锅炉型号和数量、年工作时数、年燃煤量、烟气治理措施,现有企业废水排放量和废水处理设施进出水浓度等资料,对地表水、环境空气、声环境进行了环境质量调查。 规划环评测算,规划实施后2座燃煤集中供热供汽中心锅炉排放量合计4.98×10 9 m 3 /a,治理后的S02排放浓度均为86mg/m 3 。 [问题] 第1题: 开发区近期COD排放量是否满足R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说明理由。 2
参考答案: 不能满足要求。理由如下: (1)开发区规划近期COD排放量为:4.2×10 4 ×50×365×10 -3 ×10 9 =766.5t/a; (2)开发区近期COD减排量:2800-460-766.5=1573.5t/a; (3)开发区近期COD减排量1573.5t/a小于《R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5—2020年)》提出的至2020年COD减排目标1800t/a,所以,开发区近期COD排放量不能满足R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
详细解答: [解析]:略 第2题: 计算供热规划实施后开发区SO 2 排放增减量。
参考答案: (1)15座分散燃煤锅炉房SO 2 排放量:2.5×10 4 ×0.54%×80%×2×(1-50%)=108t/a; (2)居民生活燃煤SO 2 排放量:1.6×10 4 ×0.54%×80%×2=138.24t/a; (3)供热规划实施后开发区SO 2 排放量:4.98×10 9 ×86×10 -9 =428.28t/a; (4)供热规划实施后开发区SO 2 排放增加量:428.28-108-138.24=182.04t/a。
详细解答: [解析]:略 第3题: 说明进行开发区分散燃煤锅炉大气污染源调查还应进一步收集的资料。
参考答案: (1)排气筒底部中心坐标,以及排气筒底部的海拔高度(m); (2)排气筒几何高度(m)及排气筒出口内径(m); (3)烟气出口速度(m/s); (4)排气筒出口处烟气温度(K); (5)NO x 、烟尘、汞及其化合物等主要污染物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 (6)NO x 、汞及其化合物非正常排放量(g/s),排放工况,年排放小时数(h)。
详细解答: [解析]:略 第4题: 给出开发区规划与甲市城市规划协调性分析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开发区规划中,和甲市重叠区域(中心城区)的用地布局、产业发展、基础设 3
施、环境保护等分项规划与甲市中心城区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性。 详细解答: [解析]:略 第5题: 开展环境质量与生态现状调查,还需选择哪些环境要素?
参考答案: 评价范围内地下水环境、声环境、土壤环境、生态环境(生态系统类型、水生生态、陆生植被(含农作物)、动物、生态问题)。
详细解答: [解析]:略 西南山区某水库位于A江支流B河的中游河段,坝址距B河河口35km,《A江流域防洪规划》中确定的一座近期建设的大(2)型防洪控制性水库工程。工程开发任务以防洪为主,兼顾发电和改善下游供水条件。 该工程由混凝土重力坝(最大坝高39.8m)、电站厂房和泄水建筑物等组成。水库总库容1.15×10 8 m 3 ,防洪库容0.75×10 8 m 3 ,为年调节水库。电站装机容量7MW,多年平均发电量0.22×10 8 KW·h。水库回水长27.6km,工程建设征地面积8.07km 2 。 B河大致呈北—南流向,坝址处多年平均流量33.1m 3 /s,支流C在坝址上游3.7km处B河右岸汇入,河道长68km,河口处多年平均流量6.9m 3 /s;支流D在坝址下游11km处B河左岸汇入,河道长43km,河口处多年平均流量8.0 m3/s。 库区及B河下游河段水域环境功能为Ⅲ类,现状水质总体良好;坝下区间流域水污染源主要是城镇星活源和农业面源。坝址下游0.5km处有一个农灌提水泵站,每年只在灌溉期3~5月取水,取水量400m 3 /d。灌溉作物有水稻等喜温性作物,生长适宜水温一般不低于20℃;坝址下游3km处有一个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取水口,全年无间断取水,取水量3.0×10 4 m 3 /d。 据现场调查,B河坝下干流无拦河筑坝的水利水电工程,B河干支流共有包括鳡和岩原鲤2种省级重点保护鱼类在内的69种鱼类,上述鱼均无长距离洄游习性,但部分鱼类会在产卵和索饵时做短距离迂移。鱼类产卵期主要集中在3~7月,大部分鱼类产粘沉性卵,少部分鱼类产漂流性卵。产粘沉性卵鱼类的产卵场相对集中的有6个,坝下3个产卵场上边界距坝址分别为6.5km、10km、22.4km,产卵场长度分别为0.3km、3.8km、3.3km;坝上3个在水库建成蓄水后将被淹没。B河干支流无产漂流性卵鱼类的产卵场。鳃和岩原鲤均喜流水生境,特别是在产卵时需要一定水流刺激;鳃为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水温在16~32℃之间,近几年己无捕获纪录;岩原鲤为产粘沉性卵鱼类,产卵水温在14℃左右,目前尚有一定资源量。 工程设计采用底层取水方式。水库运行后,受径流调节影响,汛期(5~10月)坝下流量有所减少,枯期(11月~翌年4月)流量增加较大。电站在日调峰运行 4
时,枯期流量、流速和水位有较大变化,汛期变化较小。 环评机构判别该水库为水温稳定分层型水库,经数值模拟预测,鱼类产卵期坝址处平均下泄水温度在8.6~24℃之间,其中5月份水温下降幅度最大,比同期天然月平均降低2.1℃。为保护B河水域生态系统及鱼类资源,环评机构提出鱼类人工增殖放流、下泄生态流量、水库生态调度、加强运行期水生生态监测及渔政管理等多种鱼类保护措施。其中增殖放流种类为岩原鲤等7种鱼类。 [问题] 第6题: 本项目水质现状监测布点方案中,至少应有哪些代表性断面?
参考答案: (1)库尾(水库回水段上端或坝址上游27.6km处);(2)B河汇入A江河口;(3)C河汇入B河河口;(4)D河汇入B河河口;(5)坝址下游0.5km(农灌提水泵站)处;(6)坝址下游3km(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取水口)处;(7)坝下3个产卵场各自上下边界处。
详细解答: [解析]:略 第7题: 给出本项目水生生态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 (1)评价范围水域内浮游生物、游泳生物、着生生物、底栖生物和沉水植物或挺水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生态习性; (1)包括鳡和岩原鲤2种省级重点保护鱼类在内的69种鱼类等水生动物的种类、数量、种群规模、种群结构、分布,迁移、产卵等生态习性,鱼类“三场”分布、迁移通道位置、迁移距离;鳡和岩原鲤等重点保护鱼类的保护级别与保护现状; (2)评价范围水域内水生生物的生物量(或初级生产力、初级生产量); (3)评价范围水域内水生生物生境条件,包括水文泥沙情势、水质、水温等,特别是鱼类产卵的水温、水流条件; (4)水生生态现状问题。
详细解答: [解析]:略 第8题: 计算本项目的下泄生态流量时应主要考虑哪些类型的用水需求?
参考答案: (1)农业生产用水需求:坝址下游农灌取水需求;(2)居民生活用水需求:坝址下游生活饮用水取水需求;(3)生态环境用水需求:坝址下游河道水生生态(特别是鱼类产卵)用水需求、河岸植被等河道外生态用水需求;(4)水环境用水需求:维持坝址下游河道水质的稀释净化以及水体水质保护和防治富营养化的用水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