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交通的演变史讲解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优秀教学案例)高二历史(统编版选必2)

(三)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小组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和完善,促进知识的共享。
3.小组评价:让学生对其他小组的分享进行评价,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
在制定本节课的教学案例时,我结合了学科特点和课程主要内容,以实用性为原则,充分考虑了对应的年级知识深度。案例中,我以一位古代商人的视角,讲述了从古代到近代水陆交通的变迁,以及这一变迁对他的商业活动带来的影响。通过这一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水陆交通的变迁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以及交通变革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同时,案例中融入了一些与课本相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古代水陆交通的画卷,引导学生关注水陆交通的变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以一位古代商人的视角,讲述他从南方到北方贸易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水陆交通变迁的思考。
3.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认为古代的水陆交通是怎样的?它对经济发展有何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
(四)反思与评价
1.自我反思: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
2.同伴评价:让学生互相评价学习过程中的表现,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共同进步。
3.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认可和鼓励,指出不足和改进方向。
4.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课堂导入:以一位古代商人的视角,讲述他从南方到北方贸易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水陆交通变迁的思考。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二记诵笔记(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时空坐标】【思维导图】【知识梳理】知识点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1.古代交通产生和发展的原因(1)原始人在自然界中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
(2)人类转向定居生活后,以住地为中心的交通进一步发展。
(3)生产的发展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
2.古代交通的代表性成就(1)陆路交通1.中国古代对海洋的探索(1)西汉时期: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
(2)宋元时期: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磁罗盘、实用航海图和天文定位技术广泛应用,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
(3)明朝:郑和下西洋①时间:1405年到1433年。
②概况:郑和七次下西洋,船队航行至东南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和东非沿岸等地。
(4)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
2.古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1)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
(2)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
(3)维京人在北大西洋和北海地区探险。
(4)阿拉伯人在印度洋开展繁忙的海上贸易。
3.近代西方对海洋的探索(1)新航路开辟时间15世纪末16世纪初概况①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②哥伦布到达美洲③麦哲伦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环球航行④欧洲人还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影响新航路的开辟让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陆之间,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直接联系,环球交通网络逐渐形成(2)开凿运河①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②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
知识点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1.火车与铁路交通(1)火车的发明与影响条件工业革命引发了交通的变革发明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影响19世纪上半期,在英国带动下,欧美各国纷纷修建铁路网,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
中国古代交通历史上交通运输有重大影响的典型实例

标题:我国古代交通历史上的典型实例一、古代丝绸之路古代丝绸之路是我国交通史上的重要实例,这条古代商路连接了我国与中亚、南亚、西亚、地中海等地区,成为了我国古代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丝绸之路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带动了我国的经济繁荣,也促进了各种文化的交流和传播。
在这条古代商路上,我国的丝绸、茶叶等商品被运往世界各地,而来自西方的香料、玛瑙、玻璃制品等也被引入我国。
丝绸之路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宗教、艺术、科技等方面的交流和融合,对我国古代的文明有着深远的影响。
二、古代运河系统古代运河系统是我国古代交通运输的重要实例之一,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自南北朝时期开始兴建,至隋唐时期逐步完善,成为我国迄今为止最为宏大的水利工程之一。
这条运河串联了我国的京师和杭州两大城市,全长超过千里。
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大大降低了长途旅行和货物运输的成本,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各地间的经济交流和发展。
它也成为了儒家文化和科技的传播之地,对我国古代的经济、文化和教育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古代驿站制度古代驿站制度也是我国古代交通历史上的一个典型实例。
在古代,由于交通工具的有限和道路条件的限制,长途旅行对于民众来说是一件非常不便的事情。
为了方便官员出差、民众旅行以及国家信息传递,古代我国建立了完善的驿站制度。
驿站分布在全国各地,通常设有驿站、驿驿和驿亭,在驿站上可以更换牲畜、更换船只、更换驿卒,以保证旅行的顺利进行。
这一制度为我国古代的交通运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四、古代道路建设古代道路建设也是我国古代交通历史的一个重要实例。
在古代,我国各个朝代都重视道路的建设,大兴土木,修筑道路以便于交通的便利。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下令统一度量衡、修筑车同、铸造一文字,并在国内修筑了长度为5000多里的车同,方便了后世交通。
在唐代,太宗李世民下令修建大运河,并对全国的道路进行了整修和修建。
中国古代交通工具史

中国古代交通工具史
中国古代交通工具包括徒步、马匹、车辆、船只等,它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发挥着重
要的作用。
自古以来,徒步就是一种主要的交通方式,它是上古与今昔相互链接的重要纽带,对
统一中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徒步可以帮助人们节省时间,快速地到达目的地,也让人们了
解到他们旁边的环境和风景,是一种能使大家受益的交通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马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也应运而生。
中国古代的一大特色就是使用
马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秦皇时期,使用马匹营救被困群众、携带消息等事项,起到极大
的作用,也是中国古代难得的交通方式。
此外,中国古代发明的车辆也使得行走变的更加便捷,它可以在荒郊野外和山路上穿行,大大简化了交通工具的使用难度。
当时许多权贵和大臣也都喜欢乘车出行,也与中国
古代的社会门类上的不平等结交有关。
最后,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水陆交通也成为中国古代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行走在江河之上可以穿越大江南北,将人们联系在一起,大大缩短了行程时间。
当时,大量的商队也以船只出行,促进了当时的文化交流以及贸易,也成为中国古代的重要交通
工具。
总的来说,在中国古代,徒步、马匹、车辆、船只等交通工具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
能够节省时间,让人们得以穿越大江南北,拉近人们之间的距离,连接中国不同地区,并
且促进了文化以及贸易的发展。
作文范例中国历史交通演变的故事精选全文

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中国历史交通演变的故事中国交通工具的演变历史所谓交通工具的变迁,指的是人们代步工具的演变。
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应该说代步工具也不少,但与西方先进的交通工具相比较都十分落后,而且速度也非常慢。
例如陆路上的马车、牛车、骡车、独轮车、轿子、滑杆等,以及水路中的木船,都不是以机器作为动力,所以无法提高速度,耗费的时间也较多。
交通的落后不仅给人们的行动造成种种不便,而且也制约了资讯的交流与经济的发展。
及至近代,不少有识之士都阐明中国要致富图强,就必须改善落后的交通状况,大力发展现代化的交通事业。
因此,一场机器化的交通工具革命产生了。
在中国古代,交通形式是北马南;而在近代,以马车等旧时交通工具为主,铁路轮船缓慢发展;发展的中国年,以单车作为一个运输方式在过去50可分为三种不同的时代。
第一个时代,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80年代初,其特点是:稳定增长的自行车供应竭力满足需求。
第二个时期,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覆盖,饱和整个周期的快速增长,并降低生产。
20世纪90年代的第三个时代,因为已经反映了,新的循环式自行车质量和替换市场。
在中国的第二代发展自行车交通的特点是开始“经济改革。
时期“在这段过渡,改变了经济中的地位在许多领域,与大胆的实验,新政策,其中那些类似经济和市场经济偏离原中央计划发生。
在1987年时,达成了一个里程碑4000万中国自行车生产英寸随后,市区大部分家庭有能力购买新的自行车在中国收入明显增加的一个结果。
20世纪90年代价格的变化从一个自行车150日元日元在1973年的约500人。
自行车的拥有率不断时期的增长速度,在此期间的收入。
此外,中国中央政府在1977年取消税务自行车,和许多地方政府和企业提供补贴,业主自行车。
这些政策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在中国的自行车。
值得注意的是,几乎所有的城市在中国开始使用节“横断面设计为他们的街道”三。
有一个单独的部分汽车的道路是自行车是最里面的小巷之间,最外面的通道,这是行人。
中国的古代交通运输

中国的古代交通运输中国古代的交通运输系统发展自古代部落的相互往来,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和不断的改良。
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古代中国人民通过建造道路、修建运河以及使用船只和人力等方式,建立了独特而高效的交通运输网络。
这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为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一部分:古代道路和车辆】古代的道路系统在中国历史上占据了重要地位。
早在商朝时期,人们就开始修建连接各地的道路,随后的周朝和秦朝继续完善和扩展道路网络。
这些道路被用于运输货物、运输军队和传递消息。
古代道路的修建主要利用人力和基本工具,因此,它们并不像现代公路那样平坦和宽阔。
相反,古代道路往往是狭窄、崎岖和不平坦的,因此行车相对困难。
在古代,有各种各样的车辆用于交通运输。
最常见的是仪仗车、牛车和马车。
牛车是古代农民常用的货车,用于运输农作物和其他货物。
马车则是贵族和富人常用的交通工具,不仅用于运输,还用于出行和演习。
这些车辆虽然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速度和便利性,但在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部分:古代水运】中国古代的水运发达,古代人民利用江河湖海等水域进行交通运输。
古代运河的建设和运营使得中国水路交通蓬勃发展,有利于加强各地之间的联系。
运河上常见的交通工具是船只,包括木筏、竹筏、帆船和龙舟。
运河不仅被用于货物运输,还被用于人员迁徙和军事运输。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运河系统中最著名的一条,它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长的人工运河。
它连接了中国的北方和南方,并成为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
运河沿线的城市和村庄得以繁荣发展,沿途的商人和旅行者使用船只在运河上往来,这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部分:古代驿站和马帮】为了满足长距离旅行的需求,古代中国设立了一系列的驿站和马帮。
驿站是定期设立在要道上的官方驿站,供官员和日常行旅者调换马匹,休息和补给。
马帮则是一种通过陆地运输货物的组织形式,常常是大规模的商队,由一组骆驼、马等动物和搬运工组成。
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

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导语】上海是中国近现代交通工具发展的重要节点之一。
从传统的骑行工具到现代化的地铁网络,上海的交通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变迁。
本文将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的方式,全面评估和探讨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发展历程,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上海城市交通的变迁。
【1. 简述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上海市的交通工具发展可追溯至20世纪初。
当时,上海的主要交通方式是人力车、牛车以及少量的马车。
这些传统的交通工具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占据了主导地位,但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交通工具的需求也变得越来越大。
【2. 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电车的出现】20世纪30年代初,上海的交通工具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电车作为当时最先进的交通方式,在上海出现并迅速取代了传统的人力车、牛车和马车。
电车的出现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为快捷和舒适的出行方式,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3. 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1933年的地铁建设】1933年,上海迎来了它的第一条地铁线路——上海地铁一号线。
这一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上海交通工具的革命性变革。
地铁的建设不仅大大减少了城市拥堵的问题,也使得上海的交通更为高效和便捷。
随后,上海地铁网络逐渐扩张,至今已发展成为亚洲最大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之一。
【4. 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私家车、共享单车和出租车的兴起】随着上海市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品质的改善,私家车的普及程度也逐渐增加。
私家车为城市居民提供了更为个性化和灵活的出行方式,但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堵等问题。
为了减轻交通压力,共享单车的兴起成为了一种新的交通选择。
与此上海的出租车业也随着城市的发展而蓬勃发展,在满足市民出行需求的同时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5. 上海近代交通工具的变迁——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城市的不断发展,上海的交通工具将继续发生变革。
智能化、电动化和自动驾驶技术将成为未来交通工具发展的重要方向。
中国近代史-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开通。 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所有省份实现了飞机
运营。 ——依据人民版、人教版、岳麓版教材整理
与铁路运输业相比,材料表明中国航空业发 特点:航空事展业历的程发有展起何步特较点晚?,但是发展较快。
交通拥挤
能源紧张
环境污染
不良信息
世纪初,上海《良友》画报中女性读书成
为重要题材,其中《女子读天演论》是典型 的代表作,画报中女子气质娴静,手握书卷, 这幅作品呈现了书的名字《天演论》,却不 是《女诫》或《列女传》等女学教材。这种 情况表明( )
、新式学堂教育发展迅速、上海成为女性解 放的中心、女性读书开始为人们接受、民族 危机冲击着传统观念
从材料中可得出什么信息?结合所学谈谈出 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信息:中国铁路建设事业受顽固派的阻挠发 展迟滞。
原因:清政府的迂腐;封建迷信对人的毒化。
如果说世纪、年代,中国铁路开始出现但 受阻挠,到了世纪年代末反对之议已波澜不兴 了,原因是什么?
《马关条约》签订,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 出(投资或贷款)的新时代。
“黄鹄”号轮船
“万年青”号轮船
创办于年上海轮 船招商局是近代最早 的航运企业。
上海轮船招商的经营广告:“宗旨——发展中国航 运,促进对外贸易,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 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 评”等。对该“广告”解读错误的是
.船招商局注重扩大经营范围和提高服务质量 .打破了我国航运业被外国垄断的局面 .有利于我国水上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 .轮船招商局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摩托车
1951年8月,我国正式开 始自行试制、生产摩托车。 井冈山牌摩托车的问世, 标志着我国摩托车工业开 辟了新纪元。近10年来, 我国摩托车工业发展速度 更快经过改革开放二十余 年的发展,目前迅猛发展 的摩托车行业,已成为我 国机械产品类发展速度最 快的行业之一。轻便灵活, 行驶迅速。广泛用于巡逻、 客货运输等,也用作体育 运动器械。由于摩托车速 度比自行车快,且省力, 所以在中国有许多使用摩 托车的群众。
中国交通工具的变迁
一·陆路交通演变史
中国发展的变化表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中交通工具更是与我们息息相关。我们主要是 通过研究中国自古以来水陆空交通工具变化过程, 来研究中国的发展,从中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了解 到中国社会变化的历程,可以更清楚地感受到中 国发展的迅速。
在4000年前被人类驯服。马在 古代曾是农业生产、交通运输 和军事等活动的主要动力。
电动车(有轨电动车·无轨电动车)
世界上第一辆电动汽车于1881年诞生。电动车行业在 中国崛起仅仅几年时间,在这短短的几年内,电动车行业 由无到有,由零星分布到大范围普及,取得了高速的发展 和长足的进步。由于不需要核心技术,进入门槛低,赢利 空间大,短时间内大量企业将目光锁住电动车这个新兴行 业。
由于不需要核心技术,进入门槛低,赢利空间大,短时 间内大量企业将目光锁住电动车这个新兴行业。电动车产 业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地域性,一方面表现在生产,一方面 表现在消费领域,而且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经过十 余年的发展,中国电动车行业从小到大,已经形成一个规 模庞大的产业群,尤其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整个产业 呈现高速发展态势。,目前电动车行业的整体发展质量并 不高,主要表现在厂家虽多但质量不佳。
牛车
从东汉末年开始,牛车特 别受到人们的青睐,着实风光 了四五百年,这其中的缘故, 自然和舒适有关。 早在3000 多年前的商代,我国就发明了 牛车。秦朝以前的牛车走的比 较慢,颠簸的程度较马车自然 要减轻许多,扬起的尘土也少 的多。再者,牛车车厢较大, 坐牛车既有车篷,又对车厢加 以围挡,人坐在里面,别人看 不见,可以自由坐卧。
驴
在农村还可乘骑赶集,适于 山区驮运及家庭役用。据研究, 我国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殷商 铜器时代,新疆莎车一带已开 始驯养驴,并繁殖其杂种。自 秦代开始逐渐由我国西北及印 度进入内地,当作稀贵家畜。 约在公元前200年汉代以后,就 有大批驴、骡由西北进入陕西、 甘肃及中原内地,渐作役畜使 用。
1·铁路交通
马和轿子 轿子在我国大约有四千多年的
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轿子, 形制不同,名称各异,有“八 扛舆”、“版舆”、“篮舆” 等。盛唐时期,轿子的种类比 魏晋时期要丰富许多。
马车
在商代晚期时辗转传入中国。 马车在中国起码已有3000多年的历 史。古代马车除作为战争工具外, 主要为王公贵族出门乘坐,是权力 与身份的象征。这种传统一直延续 到清末,北方一些城市普通人家仍 然不敢擅自乘用马车。但是,在华 洋杂处的上海滩却是另一番情景, 洋人才是租界真正的主人。19世纪 50年代,马车是上海租界中少数外 侨的代步工具,有时也作为闲游消 遣之用. 马车逐渐由私人代步 工具发展成为城市公共交通工具, 当时主要为中上层人士所雇乘。
有轨电动车
中国大陆最早的有轨电车出现于北京,时间是1899年。1904年香港开 通有轨电车,此后设有租界或成为通商口岸的各个中国城市相继开通有轨电 车,北京的市内有轨电车在1924年开通。1920年代,南京曾修建市内窄轨火 车线路。
骆驼
早在2000年前的西汉,我 国人民就用骆驼作为通向西域 的交通工具。骆驼是荒漠半荒 漠地区,尤其是沙漠地区的主 要的骑乘工具,也曾被广泛用 于沙漠考察等工作。骆驼虽不 善于奔跑,但其腿长,步幅大 而轻快,持久力强,加之其蹄 部的特殊结构,因此,适合作 为沙漠中重要的交通工具。在 短距离骑乘时,双峰驼的速度 可达10~15千米/小时,长距离 骑乘时,每天可行程30~35千 米。
陆 上 海 滩
租 界 内 华
通 常 是 二
。洋轮
杂的
黄包车
民国初年,黄包车已风靡京、津、沪、汉等 大都市。黄包车是一种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 具,黄包车前身叫"东洋车",又称人力车,约 1870年创制。因为便利,1874年1月,黄包车从日 本输入上海。因从日本输入,故当时沪人又称之 为东洋车。
汽车
汽车作为当今社会 的重要交通工具,在 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 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不 可代替的作用。 进 入20世纪以后,福特 采用流水作业生产汽 车,使汽车价格低廉, 开始逐渐成为大众化 的商品。 当前世界 碰到了石油危机,各 大汽车公司又开始研 制生产混合动力或纯 电动汽车,相信在不 远的将来,这种节能 环保的汽车将会得到 普及。
列车(火车·轻轨·地铁·和谐号动 车组·磁悬浮列车)
近代中国,主要使用从国外进口的蒸汽机车;新中国成立 后,国产“解放”型蒸汽机车开始取代进口机车。1958年,中 国研制成功第一台内燃机车和第一台电力机车——“韶山”号 机车。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广(州)深(圳)铁路上奔驰。但 目前我国的高速列车还处于研制阶段,与世界先进水平尚有一 段距离。2003年,在上海,世界上第一条磁悬浮列车投入商业 运营。每年都有着许许多多的群众乘坐火车,尤其到了春节的 时候,火车更是一票难求。火车相比飞机来说,价格低廉,安 全性高,因此我国大量群众选择火车作为交通工具。中国第一 条地铁线路始建于1965年7月1日,1969年10月1日建成通车, 使北京成为中国第一个拥有地铁的城市。现在。地铁与轻轨因 为便利和价格便宜也越来越受到大众欢迎了。
轻轨
地铁
和谐号动车组
磁悬浮列车
2·公路和机车·汽车
居小
格型局 陆自ຫໍສະໝຸດ 形 上行成 车车之 辆,
后 。又
19 50
,称
自 世脚
行 纪踏
车车
人骑上车后,以脚踩踏板为动力,是
在 此
年 代
或 单
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自行车身小, 时 上 车
价格低廉,速度比步行快,便于在城 登 海 ,
市道路中穿梭。中国是世界自行车大 国,目前仍有大部分中国人以自行车 为主要的交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