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泪国耻----第一课
山东人民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

山东人民出版社小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第一学期六年级社会教学计划教材分析小学品社教材从第本册开始,侧重对祖国历史的学习和了解。
本册指导学生开始认识和学习祖国的百年屈辱和抗争的有关内容,认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艰难历程,了解和认识我国在建设赋予强大的民主国家的历程中进行的探索和发展,了解我国在改革开放近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了解和感受我国在走向富强国家的步伐和历史任务。
本册的第一单元是“屈辱与抗争”,共三课。
着重介绍百年屈辱和先辈对救国之路的艰难探求。
让学生学习和了解祖国近代史的初步知识,增强学生对历史的责任感。
第二单元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在了解百年耻辱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和探究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经过几十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起一个独立自主的民主国家的历程。
第三单元是”建设民主富强国家”。
共2课分别是人民当家作主人\祖国走向富强.教学内容本学期共教学三个单元,八课。
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第二单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三单元建设民主富强国家教学目标1、研究学习近代中国近百年的屈辱历史,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2、继续学习和探究中国人民建立人民共和国的艰难历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优秀领导,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3、感受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感受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祖国走向富强的有力步伐。
教学重、难点在世界历史环境中,理解中国近代衰败的史实,深入探讨和理解造成中国百年屈辱史的深刻的原因。
理解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感受带领人民球解放和求富裕强大的历史功绩。
学会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基本权利和义务,感受民主国家的管理方式和祖国走向富强的前进步伐。
学会胸怀历史,感受和增强初步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进度本学期上课20周,实际授课18周,每周上课2课时,共计36课时,3课时为机动。
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进度表教学措施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教材的知识结构注意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勿忘国耻诗歌

勿忘国耻(诗)----献给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有一种穿心刺骨的伤痛,已砌进了长城不倒的石砖里。
无论有人怎样狡辩,血的事实谁能把它歪曲或动摇!每一年的这个时候,多少冤魂都会缠成一首无限悲愤的怨曲,在哭诉胀爆肺腑的旧仇遗恨!有一种壮怀激烈的呐喊,已吼进了黄河翻滚的浪涛里。
不管有人如何粉饰,铁的佐证谁又能将它掩盖或磨火!每一代的中华儿女,回首过往都要唱起这支催人猛醒的战歌: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以史为戒是为了今天的和平,牢记血泪是为了明天的正义!谁忘记了卢沟桥的隆隆炮声,谁就背叛了中华民族的良心!谁淡化了南京城的累累尸骨,谁就伤害了炎黄子孙的感情!饱受蹂躏的历史留给后人三句话:我们善良却被辱!我们仁慈却受欺!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以士兵失踪为借口,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从此,中国人民走上了艰难的抗战征程;中国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使中国从一个泱泱大国变成了一只任人宰割的肥羊。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让这座世界上最辉煌壮丽的建筑顷刻间变成一片焦土和瓦砾。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有多少志士任人,多少革命先辈抛头颅,撒热血,以钢铁般的意志和无所畏惧的气概,以顽强不屈的精神和众志成城的力量战胜了帝国主义。
沧海桑田,风雨坎坷,伟大的祖国历尽磨难。
我们肩负着跨世纪的历史使命,我们不甘心落后于前人,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行者留给我们不怕困难,开括前进的大无畏精神。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与未来,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的领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侵占。
历史的书面仍在不倦地翻动,复兴中华民族的历史呼吁在古老版图上回荡不息,那雄浑的声音使每颗灼热的心为之震撼。
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热血谱写出前不负于古人,后无愧于千秋万代的历史新篇章!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
王淑美《血泪国耻》教案设计

英 发生时间: 1841 年 所属年代: 清代 发生地点: 广州三元里 意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 斗争。它对英国侵略者的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 于同西方列强拼搏的斗争勇气。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ic/0829/2816.html
道光 23 年,即 1843 年,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中英《五口通商 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也称《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 的附约,其中除了具体地规定《南京条约》的一些细则外,还增加了一些新 条款,如英国人在中国犯罪,不受中国法律制裁;任何侵略者在中国获得特 权,英国也同样可以享受等等。 《南京条约》签订以后,美、法先后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中美《望厦条约》 和中法《黄埔条约》。从此后,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效尤,通过各种手段, 强迫中国订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些不平等条约就象套在中国人民头上 的枷锁,而《南京条约》就是套在中国人民头上的第一具枷锁。 《南京条约》 的签订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独立,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 4、学生讨论归纳 (1)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2)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呢? 课后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知识,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通过鸦片的输入、鸦片的危害、林则徐虎门销烟、不平等 条约的签订,使学生认识到国家贫穷落后就要挨打、受欺负,教育学生努力学 习文化知识,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本节课注重是历史资料的引用,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讨论归纳,注重学习
鸦片
鸦片,是罂粟的初级产品。它有 28 属,250 多种;主要生长在北半球 几乎整个温带和亚热带地区。而这个地方几乎是全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一般将生鸦片加工成熟鸦片,然后搓成小丸或小条,在火上烤炊软后, 塞进烟枪的烟锅里,翻转烟锅对准火苗,吸食燃烧产生的烟;吸毒人员中 烟瘾不大者每天吸食 10~20 次,重者每天百余次;现在吸毒者常直接吞 服鸦片小丸,或把鸦片溶于水中直接用针进行静脉注射,而静脉注射成为 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1] 归纳总结: 结合课3.htm 介绍虎门销 烟
《勿忘国耻 吾辈自强》班会课件

06 结语
对班级成员的期望与鼓励
勇往直前
希望班级成员能够勇敢面 对困难,努力克服挑战, 不断进步。
团结互助
鼓励班级成员之间要相互 帮助,相互支持,共同成 长。
自信自强
期望班级成员能够树立自 信,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
对祖国的祝福与期望
繁荣昌盛
祝愿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国富民强。
民族复兴
期望祖国实现民族复兴,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
勤奋努力
要有刻苦努力的精神,不断学习、实 践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自我反思
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表现,发现 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 态度和方法。
03 班会活动设计
主题阐述与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介绍“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时间、原因和影响。
主题阐述
阐述本次班会的主题“勿忘国耻 吾辈自强”的意义和目的。
《勿忘国耻 吾辈自强》班会课件
2023-11-11
目录
• 勿忘国耻 • 吾辈自强 • 班会活动设计 • 班会活动实施 • 班会活动意义与影响 • 结语
01 勿忘国耻
国耻的定义
国耻是指一个国家的民族、阶级、团体或个人在精神、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各个方 面遭受外来侵略、剥削、压迫和欺凌,从而产生的痛苦、耻辱和悲愤。
济、文化和政治基础。
国耻激起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 情感和民族自尊心,推动了中华
民族的觉醒和团结。
国耻促使中国人民不断反思历史 ,加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
兴而努力奋斗。
02 吾辈自强
自强的含义
自强是指个人或集体通过自我努 力和奋斗,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 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
《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主题班会

南京下关长江边将屠杀后的尸体 浇上汽油焚烧的情景
中华民族在经历这场血泪劫难 的同时,文化珍品也遭到了大掠夺, 共抢去图书文献88万册,超过当时 日本最大的图书馆东京上野帝国图 书馆85万册的藏书量。 灭绝人性的侵略者们给我们中 华民族留下了永远无法愈合的伤痛 和永远难以抹去的耻辱,也给现代 史留下了破天荒的残暴记录和最黑 暗的那一页。
今年是我国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 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我国立法决定:9 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 公祭日。
历史上的无 数事实表明, 一个贫穷落 后、弱小的 国家和民族, 只能处于被 压迫、被剥 削、被凌辱、 被掠夺的地 位。火烧圆 明园的历史 则再次证明: 国家贫穷、 落后、软弱 就要挨打。
1937年12月13日,日军在南京城内 扫荡。
南京市区被日机“无差别级”轰炸 后的惨景。
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拍摄 的南京下关长江边尸体堆积 的场面
1937年12月13日,南京遭屠城后的 南门前尸横遍野,血迹斑斑。
遭 受 劫 难 的 南 京 惨 景 南 京 被 日 机 轰 炸 后 的 惨 景。
1937年8月28日下午4点,这是悲惨的一 天。日军在进行 周密的计划后轰炸上海火车站,一个婴儿在铁轨的废墟上哭泣, 他的父母已死于刚才的轰炸。在这次轰炸中,共死亡1800人, 大部分是等候撤离的妇女和儿童,只有300人活了下来。当天 的上海火车站被炸成了“垃圾场”。
1937年的那个冬天,12月13日,日军全面 攻占了我们南京城,进城兵力大约5万人。进城 的日军大规模屠杀我们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他们 机枪射杀、集体活埋;他们强暴妇女,用刺刀刺 杀儿童,还用刺刀把孕妇肚子里的婴儿挑出来刺 死,手段极其残忍。日本侵略者在南京大屠杀持 续6周之久,在这次大屠杀中有20万以上乃至30 万以上中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
第一课血泪国耻复习课

第一课血泪国耻复习课课型:复习课课时:一课时复习目标一:记住以下内容:1、帝国主义列强用他们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2、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3、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经济以什么为主?4、向中国大量销售鸦片的公司是哪一个公司?5、在鸦片战争前的40年中,英国走私运入中国的鸦片情况如何?6、鸦片是什么?7、国际禁毒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8、你了解林则徐吗?9、林则徐上书哪个皇帝坚决要求禁烟?10、林则徐的名言是什么?11、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哪一个?12、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场侵略战争是哪一次?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什么?13、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是哪一座?请你简单介绍一下。
14、火烧圆明园发生在哪次战争中?1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什么?16、法国大作家雨果曾经这样描述: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两个强盗分别是谁?夏宫是指哪儿?学习活动一:1、请同学们在课前完成以上学习任务,做好课堂检查的准备。
2、学生展示:有不同的同学背诵以上内容。
复习目标二:能够正确解答以下问题:1、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出鸦片?2、鸦片有什么危害?3、观察课本右下角图片,讨论这幅图片说明了什么?4、鸦片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5、面对鸦片的危害,清政府是怎样做的?6、什么是虎门销烟?7、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8、《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9、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10、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呢?11、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掉圆明园?12、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学习活动二: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并回答以上问题。
2、小组展示:解答以上问题,形成统一认识。
学习目标三:解答下列检测试题,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提示:解答下列问题所需知识点以第一课为主,可能牵扯到其他课的内容。
)学习活动三:1、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解决下列检测试题,并做好记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鸦片战争公开课一等奖优秀课件

虎门销烟
时间:1839年6月3日至25日 地点:广东虎门海滩
林则徐派人在虎门海滩上 挖了两个纵横15丈的大池。池 底平铺石板,由沟道放水人池 ,然后撒入盐卤,投入切开的 烟土浸泡半日;再投入生石灰, 池内立即沸腾、翻滚,鸦片变 成泡沫。待海水退潮时,启放 涵洞,使销毁的鸦片随潮入海 。虎门销烟场面庄重,过程严密 ,使在场观看的外国人,也感叹 佩服。
1839年4月,英国海军上将义律给英国政府的报告中说,中国禁 烟运动是英国发动战争的最好理由和最有希望的机会。
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是否会发 动战争?
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原因
直 接 原 因 ( 借 口 )虎门销烟 根本原因 要打开中国市场
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英军封锁珠江口 攻陷浙江定海 直趋天津 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
形式上独立,但受外国 列强控制,丧失部分主 权
保留封建主义,但一定 程度上发展了民族资本 主义
鸦片战争的影响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2018·江苏常州·4)明中叶以后,中国社会已经有了近代化 因素萌发的趋向,但是具有诱发作用的鸦片战争往往被确定为 中国进入近代的起点,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
牢记历史 勿忘国耻
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第1课 鸦片战争
古代史
近代史
中国历史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1842年前后发生了什么事?
2、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 3、这件事发生后对中国造成怎样 的影响?
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中国(清朝)
腐败的封建主义国家 闭关锁国 危机四伏
英国(日不落帝国)
青少年该如何面对毒品?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血泪国耻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品德与社会
2,课时:1
3、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
1、通过学习,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知道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2、继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学生搜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搜索林则徐像:6e3Bip4s&W600&H464&T7416&S78&TPjpg
1、,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了是林则徐曾经销烟的地方,他是禁烟的爱国大臣,那么为什么要禁烟呢?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呢?
(三)了解鸦片危害
1、引言:鸦片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的暴利,他们从中发了大财,然而对于中国、中国国民又是怎样的呢?
2、学生根据日常及媒体所见所闻,借助多媒86-1503477517.html
3、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三、教材分析
“屈辱的开端”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的第一个学习主题“血泪国耻”的内容,此内容包含两个主题活动“屈辱的开端”和“火烧圆明园”。两个主题活动都是引领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以此为契机,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准备:
4、了解斗争结果和《南京条约》的内容,想象中国社会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正(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反(清政府的妥协退让)两方面事例,使学生有明确的道德认识。
(五)情境对话,拓展延伸
1、设计三个层次对话:假如你是清朝国民,你会怎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林则徐纪念馆
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
• 第一次是英国向满清走私鸦片引发的一 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商人在中国 广东海域走私鸦片二盾 逐次升级,而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 告终。由此签署的《南京条约》是近代中 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除赔款外,将香 港岛永久让予英国,并使英国得到领事裁 判权。
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的变化:
1、香港岛的割让使中国领土不完整。
2、通商口岸的开辟和赔款加重了中国人 民的负担。
3、中国开始进入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三元里抗英
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国军队与非官方武装力量间在广州郊外三元 里发生的冲突事件。 三元里是广州城北附近的一个小村庄,1841年5月,英军在三元里附近驻扎。由于 有英国士兵到三元里抢劫财物、强暴妇女。村民韦绍光之妻被调戏[1],激起当地民众愤 怒,三元里及其附近乡村的一万多民众组织结集起来,向英军围攻袭击。民众手持大刀、 长矛等传统兵器,趁著天气阴雨,诱导英军一个印度雇佣兵连(60人)到潮湿的沼泽地,在 火枪无法射击发挥武器优势的情况下,进而重重围困英军,4名英军死亡,20多人受伤。 英军派出两个海军连,携带不怕雨淋的"雷管枪"前来增援。被围困两小时之久的英军撤回 了英军阵地四方炮台。而三元里及附近一万多民众民众继续围攻英军,并包围了四方炮台。 了解到情况后,英军总司令传话给当地长官余葆纯,如果不解除义勇包围,英军主力将攻 打并尽屠广州城。余葆纯对英军的实力有比较清醒的了解,于是劝退义勇,避免广州被屠, 从此也担上了"卖国贼"的恶名。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民众大规模自发保卫家园抵抗 外来侵略的战斗。
联系英国向中国输入 鸦片和当今毒品对社会、 家庭所造成的危害,谈谈 为什么要远离毒品。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出来, 难道就可以有祸就逃避,有福就迎受吗?
林则徐领导 的禁烟运动为什 么能取得胜利?
第一单元 屈辱与战争
1.血泪国耻
·
19世纪中期,中英两国之间爆 发了一场鸦片战争,中国一个世纪 屈辱的近代史由此开始。这场战争 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出口鸦片?鸦片给 中国带来哪些灾难?
鸦片输入中国的危害有哪些?
白银大量外流;
严重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三元里人民讨英的檄文
中国大型兵船
英国兵船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
2.主观原因── 清王朝的腐朽落后 3.根本原因
──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
主义无法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1842年8月,英国军舰进逼南京江面。清政府不得不宣布 议和,派代表耆( qi )英、伊里布到南京下关江面的英舰 “皋( gao )华丽”号上,被迫接受英国代表璞鼎查提出的 条款,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 —《南京条约》。图为中英双方在南京江面英国军舰“皋华 丽”号上签订《南京条约》时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