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血泪国耻
山东人民版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火烧圆明园》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

《火烧圆明园》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火烧圆明园”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第一课“血泪国耻”的内容,此内容包含两个主题活动“屈辱的开端”和“火烧圆明园”。
两个主题活动都是引领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以此为契机,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
“火烧圆明园”主题活动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圆明园这一举世闻明的皇家园林的奢华和焚毁后仅剩的残垣断壁的遗址展示在学生面前,目的是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导学生探究第二次鸦片战争,了解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这样一座华美的园林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被英法联军抢劫及付之一炬,引领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感受那段不堪回首的血泪史,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教材利用学生查阅资料时的对话引出了圆明园遗址是英法侵华的铁证,接着分析了为什么英法要火烧圆明园,并利用图例及作家雨果的生动描述再现了英法侵略者的掠夺行为。
最后追溯到火烧圆明园发生的历史背景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教材还以探讨和收集资料的形式向学生呈现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起因、经过和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而告终的结局,激发学生立志自强、不忘国耻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落后就要挨打”的沉重教训,培养学生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2.能力与方法目标:通过探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背景、影响,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以及全面客观地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3.知识目标:(1)了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侵略中国的史实,深层次地认识中国蒙受这些屈辱的原因。
(2)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经过和结果等。
使学生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不仅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而且促成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3)了解《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三、教学重点:了解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背景、时间以及过程,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四、教学难点: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及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影响。
勿忘国耻演讲稿6篇

勿忘国耻演讲稿6篇演讲稿有助于演讲者突出关键信息和观点,演讲稿是大家演讲过程的基石,使演讲者能够有效地向听众传达信息,而不会遗漏要点,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勿忘国耻演讲稿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勿忘国耻演讲稿篇1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多么的富饶,可是,她可爱的脸庞上,曾经留下过一道道伤痕。
一八六零年,十月六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珍贵的历史文物。
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
大火连烧三天,烟雾笼罩了整个北京城。
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一九四五年九月三日,中华人民经过八年抗争,终于打败了大家恨之入骨的日帝国主义。
那一晚大家举杯庆祝,放开嗓子,高声歌唱,大家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
看啊!我们多么幸福,能够坐在这么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能够有钢琴古筝供我们学,让我们能够轻身去体验去感受;能够有电视电脑供我们学习,娱乐,让我们能够开阔视野,学的更多;能够又舒适的高楼大厦供我们居住,欣赏,让我们能够感受到家的温馨与和谐……这一切,都来源于先辈们的抛头颅,洒热血,来源于先辈们为之付出的智慧和汗水!但是,今天,直到现在,可恶的日本人仍未死心,他们仍然想霸占我们的钓鱼岛,仍然想霸占我们的东海油田,仍然想修改教科书,企图掩盖那段罪恶的历史,仍然在参拜他们的刽子手!同学们,面对这一切,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掌握知识,钻研科学,为振兴中华,做出自己的贡献。
最后,我想说一句话,希望大家记住它,永远的记住它,然后,为这句话去奋斗,把它定为目标,那就是:不亡国耻,振兴中华。
勿忘国耻演讲稿篇2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勿忘国耻,爱我中华。
王淑美《血泪国耻》教案设计

英 发生时间: 1841 年 所属年代: 清代 发生地点: 广州三元里 意义: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 斗争。它对英国侵略者的沉重打击,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敢 于同西方列强拼搏的斗争勇气。它是近代中国人民反侵ic/0829/2816.html
道光 23 年,即 1843 年,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中英《五口通商 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也称《虎门条约》)作为《南京条约》 的附约,其中除了具体地规定《南京条约》的一些细则外,还增加了一些新 条款,如英国人在中国犯罪,不受中国法律制裁;任何侵略者在中国获得特 权,英国也同样可以享受等等。 《南京条约》签订以后,美、法先后强迫清政府订立了中美《望厦条约》 和中法《黄埔条约》。从此后,各帝国主义国家纷纷效尤,通过各种手段, 强迫中国订立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些不平等条约就象套在中国人民头上 的枷锁,而《南京条约》就是套在中国人民头上的第一具枷锁。 《南京条约》 的签订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独立, 从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 4、学生讨论归纳 (1)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2)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呢? 课后延伸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知识,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通过鸦片的输入、鸦片的危害、林则徐虎门销烟、不平等 条约的签订,使学生认识到国家贫穷落后就要挨打、受欺负,教育学生努力学 习文化知识,建设祖国,使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本节课注重是历史资料的引用,整个学习过程让学生讨论归纳,注重学习
鸦片
鸦片,是罂粟的初级产品。它有 28 属,250 多种;主要生长在北半球 几乎整个温带和亚热带地区。而这个地方几乎是全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一般将生鸦片加工成熟鸦片,然后搓成小丸或小条,在火上烤炊软后, 塞进烟枪的烟锅里,翻转烟锅对准火苗,吸食燃烧产生的烟;吸毒人员中 烟瘾不大者每天吸食 10~20 次,重者每天百余次;现在吸毒者常直接吞 服鸦片小丸,或把鸦片溶于水中直接用针进行静脉注射,而静脉注射成为 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1] 归纳总结: 结合课3.htm 介绍虎门销 烟
《勿忘国耻 吾辈自强》班会课件

06 结语
对班级成员的期望与鼓励
勇往直前
希望班级成员能够勇敢面 对困难,努力克服挑战, 不断进步。
团结互助
鼓励班级成员之间要相互 帮助,相互支持,共同成 长。
自信自强
期望班级成员能够树立自 信,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
对祖国的祝福与期望
繁荣昌盛
祝愿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国富民强。
民族复兴
期望祖国实现民族复兴,展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 兴。
勤奋努力
要有刻苦努力的精神,不断学习、实 践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自我反思
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和表现,发现 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及时调整自己的 态度和方法。
03 班会活动设计
主题阐述与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介绍“九·一八”事变的背景、时间、原因和影响。
主题阐述
阐述本次班会的主题“勿忘国耻 吾辈自强”的意义和目的。
《勿忘国耻 吾辈自强》班会课件
2023-11-11
目录
• 勿忘国耻 • 吾辈自强 • 班会活动设计 • 班会活动实施 • 班会活动意义与影响 • 结语
01 勿忘国耻
国耻的定义
国耻是指一个国家的民族、阶级、团体或个人在精神、文化、政治和经济等各个方 面遭受外来侵略、剥削、压迫和欺凌,从而产生的痛苦、耻辱和悲愤。
济、文化和政治基础。
国耻激起了中国人民强烈的爱国 情感和民族自尊心,推动了中华
民族的觉醒和团结。
国耻促使中国人民不断反思历史 ,加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民族伟大复
兴而努力奋斗。
02 吾辈自强
自强的含义
自强是指个人或集体通过自我努 力和奋斗,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和 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和
六年级思品(上) 火烧圆明园

《血泪国耻》山东人民版小学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第一课血泪国耻活动主题二:火烧圆明园课时建议:1课时作者:单位:联系电电子邮箱课题火烧圆明园年级六教材版本山东人民版课程内容我们的国家10:知道近代我国遭受过列强的侵略以及中华民族的抗争史。
敬仰民族英雄和革命先辈,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教学目标1.观看“圆明园”的有关资料,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
2..了解英法联军、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史实,深层次地认识中国蒙受这些屈辱的原因。
3.通过了解中国人民抗英等斗争,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发学生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教材分析“火烧圆明园”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的第一个学习主题“血泪国耻”中的第二个主题活动引领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以此为契机,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完成前置性学习调查表,通过不同的方式搜集资料,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
教师准备:1.设计发放前置性学习调查表。
2.准备圆明园与第二次鸦片战争相关的图片、文字资料以及视频,制作成教学课件。
学生分析由于农村小学生视野相对较窄,这方面历史知识了解较少,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主动发展的学习能力,引导他们自主整合学习资源,迁移知识,从而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激发他们自立、自强的爱国热情。
教学设计思想由于教材涉及的内容距离学生生活的年代久远,学生们对历史知识的了解太少,教学时以现代学生观和教学观为指导,力争为富有生机和实效的历史课堂教学找到源头活水。
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同时引导学生借助大量的图片资料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坚持“教、学、生活”三合一,让新教材成为师生喜爱的对话与生活文本。
教学重点英帝国主义火烧圆明园的原因。
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
教学策略与方法本课的学习侧重于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教材的知识结构注意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引导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第一课血泪国耻复习课

第一课血泪国耻复习课课型:复习课课时:一课时复习目标一:记住以下内容:1、帝国主义列强用他们的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2、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3、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经济以什么为主?4、向中国大量销售鸦片的公司是哪一个公司?5、在鸦片战争前的40年中,英国走私运入中国的鸦片情况如何?6、鸦片是什么?7、国际禁毒日是每年的几月几日?8、你了解林则徐吗?9、林则徐上书哪个皇帝坚决要求禁烟?10、林则徐的名言是什么?11、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哪一个?12、资本主义的英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的一场侵略战争是哪一次?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什么?13、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是哪一座?请你简单介绍一下。
14、火烧圆明园发生在哪次战争中?1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借口是什么?16、法国大作家雨果曾经这样描述: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两个强盗分别是谁?夏宫是指哪儿?学习活动一:1、请同学们在课前完成以上学习任务,做好课堂检查的准备。
2、学生展示:有不同的同学背诵以上内容。
复习目标二:能够正确解答以下问题:1、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输出鸦片?2、鸦片有什么危害?3、观察课本右下角图片,讨论这幅图片说明了什么?4、鸦片给中国带来哪些危害?5、面对鸦片的危害,清政府是怎样做的?6、什么是虎门销烟?7、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原因是什么?8、《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9、鸦片战争后,中国发生了哪些变化?10、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呢?11、英法联军为什么要烧掉圆明园?12、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
学习活动二: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并回答以上问题。
2、小组展示:解答以上问题,形成统一认识。
学习目标三:解答下列检测试题,进一步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提示:解答下列问题所需知识点以第一课为主,可能牵扯到其他课的内容。
)学习活动三:1、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解决下列检测试题,并做好记录。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血泪国耻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品德与社会
2,课时:1
3、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
二、教学课题
1、通过学习,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知道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2、继续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
学生搜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相关资料。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搜索林则徐像:6e3Bip4s&W600&H464&T7416&S78&TPjpg
1、,问:你们知道这是谁吗?你了是林则徐曾经销烟的地方,他是禁烟的爱国大臣,那么为什么要禁烟呢?鸦片战争是怎么回事呢?
(三)了解鸦片危害
1、引言:鸦片贸易给英国资产阶级、英印政府、东印度公司和鸦片贩子带来了惊人的暴利,他们从中发了大财,然而对于中国、中国国民又是怎样的呢?
2、学生根据日常及媒体所见所闻,借助多媒86-1503477517.html
3、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并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
三、教材分析
“屈辱的开端”是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屈辱与抗争”的第一个学习主题“血泪国耻”的内容,此内容包含两个主题活动“屈辱的开端”和“火烧圆明园”。两个主题活动都是引领学生了解近代中国屈辱的历史,以此为契机,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民族责任感。
教学准备:
4、了解斗争结果和《南京条约》的内容,想象中国社会的变化。
【设计意图】:通过正(林则徐虎门销烟和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反(清政府的妥协退让)两方面事例,使学生有明确的道德认识。
(五)情境对话,拓展延伸
1、设计三个层次对话:假如你是清朝国民,你会怎样?
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主题班会

2024/1/28
1
目录
• 引言 • 回顾历史,铭记国耻 • 振兴中华,责任担当 • 立足当下,奋发有为 • 展望未来,共创辉煌 • 结束语
2024/1/28
2
2024/1/28
01
引言
3
目的和背景
让学生了解国家历史 ,铭记国耻,激发学 生的爱国热情。
通过班会的形式,增 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和团队合作精神。
9
03
振兴中华,责任担当
2024/1/28
10
民族复兴的意义与内涵
2024/1/28
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其本质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需要全体中 华儿女共同努力,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积极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为 全球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20
青年人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展望
01
02
03
04
拓宽国际视野,增强跨文化交 流能力,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
合作。
推动青年创新创业,促进青年 发展与合作,为世界各国青年
提供更多机遇和平台。
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支
持和保障。
倡导青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 业和志愿服务活动,为推动全 球可持续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11
当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
01
树立远大理想,勇担 历史使命
当代青年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生力军和 中坚力量。他们应该树立远大理想, 坚定信仰信念,勇担历史使命,积极 投身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
02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 识,提高自身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剧了人民的负担
(2)影响: ①(政治)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 破坏,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被 迫对外开放)。
②(经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总之)社会性质发生巨变【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开始】,中国近代史开始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 英国 综合国力强大
2.主观原因── 清王朝 的腐朽落后 3.根本原因──
天津
南京
1842年8月
定海
鸦 片 战 争 形 势 图
1840年6月
《南京条约》
• • • • 内容: 割香港岛给英国; 赔款2100万元;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 口岸; • 英商进出口货物关税中国应同英国商议; • 危害: • 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1)结果:清政府被迫签定《南京条约》 ①主要内容: A.五口开放通商 B.割港岛 C.关税协定 D.领事裁判权 E.片面最惠国待遇 F.住租权 G赔偿 ②危害: 破坏贸易主权 领土主权 关税主权 司法主权
(目的:进一步扩大在华利益)
2.重大事件:火烧圆明园、签订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3.战争的危害及影响
英法 等国
扩大权益 提出“修约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 《天津条约》 (1858年)
攻占北京 火烧圆明园
《北京条约》 (1860年)
血泪国耻
屈辱的近代史的开端
• • • • • 鸦片的定义; 鸦片的历史; 鸦片的危害; 第一次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鸦片
• 鸦片(英语 opium 阿拉伯语 Afyūm), 又叫阿片,俗称大烟,源于罂粟植物蒴果, 所含主要生物碱是吗啡。鸦片因产 地 不同,呈黑色或褐色;有氨味或陈旧 尿味,味苦,气味强烈。生鸦片经烧煮 和发酵,可制成精制鸦片,呈棕色或金 黄色。吸食时散发香甜气味。鸦片最初 是作为药用,目前在药物中仍有应用, 如阿片粉、阿片片、复方桔梗散、托氏 散、阿桔片等,主要用于镇咳、止泻等。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 (圆明园),一个动手抢劫,一个 把它付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 一场掠夺……在将来交付审判的时 候,一个强盗就会被人们叫做法兰 西,另一个叫做英吉利。 ——录自法国作家雨果
右图标示了在
天津 烟台
营口
两次鸦片战争
中中国被逼开 放的通商口岸,
南京
观察并比较,
总结通商口岸
上海 外国的侵略从沿海 镇江 汉口 长 江 九江 宁波 深入内地,从南方 扩展到北方 福州 广州 汕头 厦门
鸦片的危害及防治
• • • • • • • • 危害: 摧残人民身心健康 大量白银外流,影响财政收入; 腐蚀统治机构,削弱军队战斗力; 防治: 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积极宣传毒品危害; 与贩毒、吸毒现象作斗争;
一、虎门销烟(战端因何而起)
1.天朝上国梦 ——战前的中国与世界 2.危机乍现 ——鸦片的输入 3.临危受命 ——林则徐赴粤禁烟
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英国
中
国
英
国
政治 封建主义,日益腐败
经济
落后的自然经济 财政入不敷出
先进的资本主义 国家 完成了工业革命 商品经济发达 船坚炮利 殖民扩张
军事 装备陈旧,营务废弛
外交 闭关自守,愚昧无知
综合 封建统治,危机四伏 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结论
清朝落后。 最根本的是: 腐朽的封建制度
最主要的是: 思想意识的落后
中国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 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当《南京条约》等一系列 不平等条约签订之后,面对如 此庞大的市场,西方商人简直 是欣喜若狂。 英国商人梦想,“只要中国人每人 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 不必更多,那英格兰 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 不应求了” 。
1853年中国和洪都拉斯对英国棉纺织品的消费量
鸦片的历史
• 最早鸦片是作为一种药剂传入中国的,时间可 以追溯到明朝。万历皇帝就有以鸦片为春药的 记载。此时的鸦片,还是作为一种正式商品在 中国流通。根据《鸦片事例》,明万历十七年 的时候,进口每十斤鸦片收税银二钱。到了清 代的康熙时期,鸦片是作为药品被允许进口的, 按照每斤三分的规定收税。比起明代来,税率 略有提高。国外鸦片的进入我国,无论是少量 的民间私带还是成规模的进口,都绝不仅仅是 作为药物而进口的,吸食鸦片从鸦片进入中国 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到了清代的雍正时期, 已经引起了地方官员的注意,并且奏报给了皇 帝。世界的第一个鸦片禁令,正是在雍正七年 (1729年)颁布实施的。
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
英国蓄意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和市场 ——根本原因 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 ——直接原因
二、《南京条约》以及战后的中国 (何以战败) 1、鸦片战争的经过(1840-1842 年) 2、 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影 响
3、中国战败的原因
第一次鸦片战争
• 1840年6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 片战争爆发。林则徐积极防御,英军无懈可乘,就沿 海北上。那是,清军在福建以北防务空虚,英军攻陷 浙江定海,有继续北上,直逼天津。道光帝感到十分 惊恐,派直隶总督琦善与英军谈判,后将林则徐撤职 查办。1841年出,英军占领香港岛。清军感到有失尊 严,又与英军作战。但战斗一年多,清军节节失利, 英军到达南京长江江面,清廷被迫派人向英军求和。 • 1842年,英国侵略者强迫英国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 《南京条约》。
国名 中国 人口 3.6亿 棉纺织品消费量 人均 便士 人均 0.75 0.75 便士 比 1 例
洪都拉斯 14600人
人均934.5便士
1246
1. 从上图这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问题? 2. 你能结合当时中国的实际分析一下造成 这种现象的原因吗?
三、第二次鸦片战争(战端因何重起) 1.英法发动侵略战争(1856-1860年)
最关键的是:
自然经济
英国
入 正 出 当 超 贸 超 易
扭转逆差 打开市场
对华倾销鸦片
中国
财政 危机
严重灾难
“弛禁论” 与 “严禁论”
危害 身心
林 则 徐 禁 烟
吏治腐败 军备废弛
为什么强大的英国 要向中国输入鸦片, 目的何在
?
直接目的: 扭转贸易逆差 根本目的: 打开中国市场
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 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 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 对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