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社会大型商业建筑的文化彰显_李翔宇
建筑的在地性表达研究——以诚品书店宜兰店为例

2020·02一、千城一面的建筑表达随着亚洲建筑的全球化发展,越来越多地区的建筑失去了其固有的场所精神,丧失了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固有的文化个性,形成了千城一面的建筑局面。
同样,独立书店的发展也面临着均质化的问题。
在互联网经济蓬勃发展和大众精神需求的不断提升的当下,传统书店为了生存纷纷朝以多业态结合的“书店+N”的模式转型。
[1]其中最常见的模式是“书店+咖啡厅”模式,单纯的模式转换带来了经济效益的提升,却也使之走入了另一个均质化的空间形态。
标准化的形式下书店丧失了地域的特色,生活品质也随之降低。
在地建筑师黄声远通过其营造的空间体现了对当地独有的人文和地域关怀。
二、地域性与在地性(一)地域性建筑的地域性(regionality)是指用根植于地方的、民族的自然环境、自然材料、风俗文化等因素呈现出建筑的区域化差异。
建筑的地域性呈现了当地独有的特质,营造了独有的场所精神。
地域性、地方性(locolity)、地点性(locus)经常在建筑地域性研究中被提及。
从地理因素方面讲,地域性辐射的范围最大,较常指国家,而地方性则辐射范围相对较小,常以省、市为单位。
在建筑地域性研究中,地域和地方常被混淆,笔者认为地域性的涵盖范围比较大,是包含了自然、文化、经济等因素的集合。
地点性则指某个场地其独有的特性,根植于一个地点,该地点用场所独有的生活、文化特质与环境和人互动,来对抗建筑趋同。
[2](二)地域主义与批判的地域主义地域主义并非一味地使用现成材料、沿用历史元素,而是反对纯粹的美学至上的观念。
建筑中吸收地方的、民族的元素风格,与新技术相结合,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一定程度上展现地方特色。
批判的地域主义更注重于建筑与场地的自然特征或人文精神的结合,更注重人的感知和场所的领域感。
地域主义和批判的地域主义都是为了与文化趋同做抗争。
(三)在地性实际工作中,建筑师进行设计,往往先搜集已有的建筑风格的素材,并从中提取相应的建筑图像及符号,意图从视觉上展现建筑的风格。
符号消费与景观呈现——消费社会视野下的商业橱窗文化

品不仅 根据价 值 、 地位 进行编码 , 而且依据 个性化 的范例 编 橱 窗 建 立 起 来 的 这 种 交 流 并 不 只 局 限于 个 体 与 物 品 之 间 的 码 。 ” 。 交流 , 有所 有个体 之间的普遍 交流 , 还 这种普 遍交流 并 非通
为符号化 的商 品被赋 予 了超越其使用价值 的意义 , 特殊的 界 , 其 有选择性 的偏 好占据主要地位。因为吸引眼球的往往是与 意义 包含着某 种社会地位 的肯定 , 身份 的认 同 , 或是荣耀 的 个人品味和兴趣相符合的物品或符号。通过对消费者眼光 的 展 示 。消 费社 会 背 景 下 的消 费 品事 实上 已经 成 为 一 种 分 类 体 征 服 , 而带 领 它们 进 入 一 个 完全 符 合 其 心境 的消 费 世界 。 进 系 , 过 对 人 的 行 为 方 式 和 身 份 认 同 进 行 符 号 化 , 社 会 阶 通 将 陈歹 的 物 品 与 外 界 消 费 者 的 目光 交 流 是 安 静 的 , 窗 以 0 橱
围 , 在 着 一 种 由不 断 增 长 的 物 、 务 和 物质 财 富 所 构 成 的 是 一种 看 不 见摸 不着 的符 号 。 存 服 =、 橱窗广告 内的符号 惊人 的消费和 丰盛 现象。”1 [ 1 随着物 的丰盛 , 大量符号 消费的 出现 , 们 的 社 会 生 活 方 式 也 随 之 发 生 改 变 , 费 主 义 文 化 人 消
、
发挥 作 用 所 必需 的补 给 性 行 为。”1 消 费社 会 的 主要 特 征 是 影。橱 窗用玻 璃隔离出一个梦幻般 的场景 , [ 2 而 展现 的是一种 生 物 的极 大丰 盛 , 号 消 费 盛 行 。在 符 号 消 费 的环 境 下 , 符 哪怕 是 活 方式 , 致 、 雅 等 都 是 设 计 好 了 的 美 好 。橱 窗 是 一种 看 的 精 优 富 裕 的人 也 会 产 生 匮 乏 感 ,消 费 者 会 购 买 不 必 要 的 东 西 , 文 化 ,橱 窗外 的消 费 者通 过 看 的 方式 浏 览 里 面 陈 设 的光 华 世 因
大型商业建筑的消费文化表征

大型商业建筑的消费文化表征
李翔宇;梅洪元
【期刊名称】《华中建筑》
【年(卷),期】2009(027)011
【摘要】该文针对消费社会中包客性最大、综合性最强、辐射范围最广的大型商业建筑形式,结合消费文化特征,从消费的生产逻辑、商品的消费逻辑、心理的操作逻辑三个层面探讨大型商业建筑的消费文化表征.
【总页数】4页(P50-53)
【作者】李翔宇;梅洪元
【作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150090;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15009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247
【相关文献】
1.试论农民工文化消费的代际差异与文化表征 [J], 汪一辰;黄平
2.消费语境下博物馆艺术的价值重构及其文化表征 [J], 谢海涛
3.农民工文化消费的代际差异与文化表征 [J], 汪一辰;黄平
4.消费语境中运动鞋的文化表征与价值诠释 [J], 于文谦;杨韵
5.消费与男权:女性用品广告中的文化表征 [J], 黄娟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消费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中心设计初探

基于消费文化背景下的生活方式中心设计初探
李翔宇;王笑梦
【期刊名称】《世界建筑》
【年(卷),期】2013(000)008
【摘要】当代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即从传统的生产型社会转变为消费型社会,消费文化从社会的边缘文化登上了主流文化的舞台,消费活动对社会建构的影响力日益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层面.本文正是通过对鲍氏消费文化理论的研究,挖掘出生活方式中心衍生、发展的深层动因,提炼出与生活方式中心的深度关联的业态特征,从而总结生活方式中心在建筑规模、业态比重、空间体验、文化表征、形象塑造等层面的设计策略,并对生活方式中心在国内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有益探索.【总页数】6页(P120-125)
【作者】李翔宇;王笑梦
【作者单位】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基于体验式消费模式下的购物中心设计探讨 [J], 赵理
2.消费文化背景下的城市活动综合体设计探索r——以郑州市民活动中心设计为例[J], 张向宁;陈滨志;朱莹
3.消费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观初探 [J], 周裕兰
4.关于特色地域文化背景下的现代地域建筑设计的思考——以重庆某展示体验中心
设计为例 [J], 康崴;冯林;张钊
5.奢侈品消费与绿色消费:中国消费者生活方式下的兼容性初探 [J], 李享;李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当代中国的消费梦想与建筑狂欢 1992年以来

、
多 欧
的 人 是 形 建 墙 柏 , 式 现 砌
代 文 表 意 } 拓 也 包 精 开 式 , 筑 的 实
并 摧 推 ! 卜
曲 不 就 人 的 北 受 。 际 治 象 々 奇 现 被 酬 却 价 ± 造
熟 悉 并 被 7 文 陡 举 关 断 筑 建 京 载 金 目 值 一 系 切 的 力 式 城 微 权 形 一和
ma i u d№ r c n v r i eI e wh c g tl a o a b o ng o h u l e vt rme t b t a t e x m m en e a d o e d i s gu N i h mi h e dt o mi ft e b i n o t n u t h s me t s e o e o a i me a wa t f r s u ̄e a e r y a i g s c l x s n nd c u a i o d r At l s h a r nd en .c us o i c u i a u I d s e a t e p pe g n a e m o  ̄ mr r .t
符号象征价值 ( y o i v l e 而非物质使用价值 s mb l a ) c u ue a e , s v l ) 其意义来 自 与 u 于 整个商 系 中 统 其他符 z 问的 异 ( i n e df r c ) fe e 换 言± 消费的
斛 艉 雌 俐 椭豫 期 榭呲 酶 也
舫懒 洲 湘~ ~ 式纵包价首常 最 洲 蚋 蛳惦 影
雕啦槭嗽蚴 向活学 域
筑 文 展 繁 咀一 建 的 化 和 荣 糙 的境 缩号 技新、 善 消 是虽 公 悖 则双 镇 全 名 吸。 的 和 市向 触张 术筑 刨 甜 超不 如 鼓窖 疑驱 规 i 城 引 与 础 场个 符 和形 水 , 垂 越 录 ^ 传 是 噪雌 工 连 为 桩 慨 进瞅 、 ± 计舭 可在 精 美商 津 统 种, 的 业 样 象自 贫 饰 面 景 埘性 式 怀对 螂 删帕 撇 观 然 雌鲥 伸 日 骓或 乏, 杜 不 新然 勰 和 其 l 与筑 选 喜念 催 祥 统 符 醯设 之 脏 姚 澈鹿 奇 新首 建拼 发 酞 美 址 蛳 利T 化 号 蝴撇 ㈣ 的 边 静眦 钵 , 料使 躺 蝻 一然 ㈤ 成 观, 曲 、 关 胜 失 促展 动目, 釉醒 浙 岬 大 文耐z 甜样 、 正 用E 撇 蜊 技样 消要 媒外 哺蛔 硼砷 消过 褐和 史 我 表 施 0 动 化陆 现 的风 代 本格 化 ±, 还 市g 术 建 是 场 的难 化 筑仿 用 的 空掩、 文古 术 必面 的 ㈨ l 需 问规 法 奈是 砖 这 构应 改 和 酶 跬 也十 变 髓 舳 瞧 埘 滞 耜 变以 和 跃 新B 者酉 艺 巯 求 论 装 出 后 嘲 化 尚 于龠 原 设获 说店 术 有 原 性中 裹 技 着的 多 单装 样 扩 太 消 费 蛳 种 等世 目面。 觯 雠矩 艚肌 蚍 重 自 时 目界 的 骑尚 或子 筑不 使 事 物 追 速 诬 模 具 仿 矾 贴 方立 略 斯 碍个 国 复划 意 和 却倒 最 记 它性 舱 杂 性 中 乏如 后 符获 成 言 构多 瞩 是 准 销 靳 剧 妨调 中一 性 ^ 却 史 吉 并。 的 华 建 差 异
城市大型商业建筑内部环境研究[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优秀论文]
![城市大型商业建筑内部环境研究[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优秀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7c2c1f00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9.png)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新的商业业态竞相出现,商业建筑也受到了越来越普遍的关注。
同时,消费开始超越了购买商品的意义,囊括了消费环境、消费文化、消费自我感知等多方面的“符号价值”。
在商业业态与人的消费行为互为里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商业建筑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本文从建筑学角度出发,结合社会学、经济学、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在对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展开对城市大型商业建筑内部环境的研究,探索在新的消费需求下,其内部环境设计的原则及手法。
文章从研究的缘起开始首先说明了研究的意义,在明确了研究范围和研究相关概念后,以商业业态为线索回顾了国内外商业建筑的发展历程。
然后,提出了“消费需求升级是商业建筑内部环境变化诱因”的观点,并对此展开分析论证。
接下来,以这一观点为前提,重点研究了商业建筑内部环境中的空间塑造和氛围营造问题,详细探讨了各个部分的设计原则。
在此基础之上,以上海正大广场为例,分析其在内部环境设计方面的成功之处,作为前文的论述内容的有力佐证。
最后,结合实地调研的体验,针对当前我国商业建筑内部环境设计方面的不足,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研究商业建筑的新角度,作为对以往研究成果的延续和补充,对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同时,希望能对当今和将来一段时间内商业建筑的设计工作有一定借鉴意义。
全文约42000字数,图表106幅关键词:商业建筑内部环境体验式消费设计原则ABSTRACT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emergence of new retail forms , commercial architecture has been growing concern.At the same time, consumption has significance beyond the purchase of commodities, it includes the consumption environment, consumer culture, consumption of self-perceived and other aspects of "symbols value." Commercial architecture has being constant changed in the process of retail forms with the consumer behaviour mutually promotionThis essay talks the architectural perspective as a basic point, then combining sociology, economics and behavioural theory. after finishing the research on the interior enviroment of commercial architecture, it also analyses the consumer behaviour, and searches for commercial architecture design principles with exploring new consumer demands.The paper originated from the beginning of the first study illustrat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In a clear position of 'conception and the scope of the study', the article research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commercial architecture, along with the change of the retail forms. Subsequently, the article analyses and appraisals the personal perspective, which is"consumer demand is an incentive to changes in the interior environment of commercial architecture ”. Then, the prerequisite to this view, the focus of the research is how to shape the interior space and create the atmosphere, and explores in detail the various components of the design principles. On this basis, in conjunction with field research experience, the paper analyses the design deficiencies of the current interior enviroment of commercial architecture, provides appropriate solutions and direction to their development. Finally, the assignment takes Shanghai Super Brand Mall as an example to analyse its success in the design of the interiol environment, as previously dealt with the content of the strong corroboration.The aim of this paper just try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of the research on commercial architecture, as a continuation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 results and added that future work in this area. meanwhile, it has a certain significance on present and future time commercial architecture design work.42,000 words;106 illustrationsKEYWORDS: Commercial construction;Interior environment;Experimental consumption;Design principles南京工业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的声明一、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城市综合体案例分析—东京六本木

城市综合体案例分析—东京六本木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日本东京六本木城市综合体考察报告杨宝民一项目简介东京六本木新城是东京着名的购物中心和旅游中心,该项目在2003年4月开业,目前已经成为了外地游客去东京必到的综合商业设施,坐地铁日比谷线六本木站下车就可到达。
日本东京的六本木新城是日本森建筑公司的一个马拉松项目。
在这个项目的初期,许多人都对这个项目持悲观态度,预测这个项目可能太大了,或者它对于日本传统来说,变化太大、太突然。
同时人们也怀疑建造这样一个项目的时机不对,因为那个时候日本正处于一个最长的衰退期。
长达17年的运作,是任何一家国内开发商都不可能做到的。
其敬业精神,为后代留下一点有价值东西的负责态度,是国内开发商所欠缺的。
森稔社长要整个团队坚持不懈地追求品质,树立世界一流品牌,这也是森大厦株式会社感到自豪的信念。
图1六本木新城在东京的地图位置发展商简介:森稔,森大厦株式会社社长。
日本森大厦株式会社出资兴建了上海森茂国际大厦,该公司一直在日本东京的中心地区从事城市开发事业,上海国际森茂大厦是其在海外进行正式投资的重要项目之一。
森大厦在上海投资的第二个项目是世界最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的建设。
图2空中看东京六本木项目考察的启发不仅在项目技术层面,而且要深入思考我们对留下对后代有价值建筑及商业文化作品的负责态度与敬业精神,提醒我们在前期投入足够的精力和心血。
17年的坚韧精神,就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二总体规划设计特点城市设计与项目设计相互结合,充分利用地铁交通和城市公路交通,园林设计立体化,整体设计趣味化,具有丰富的设计内涵。
(一)总体布局—酒店与购物中心形成综合体图3项目总体布局示意图(二)建筑设计特点美国JERDE建筑事务所负责六本木购物中心及公共空间设计,JERDE在购物中心设计中非常注重将项目设计为旅游目的地,立面变化丰富,不断让顾客产生好奇心,延长顾客的停留时间,很多游客停留一天还没有单调的感觉,实践证明JERDE 的设计思想是成熟的。
建业J18商业项目定位分析

建业J18商业项目定位分析
首先,就市场环境来看,南京市是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经济发展迅速,消费水平较高。
目前,南京市的商业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各种大型商场、购物中心、主题公园等商业项目相继涌现。
同时,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对于购物、娱乐、观光等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其次,竞争对手方面,虽然南京市已经拥有了众多的商业项目,但是建业J18商业项目的独特性和创新性可以帮助其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南京市商业市场,可以发现目前市场上缺乏一个以时尚、年轻、高品质为定位的商业综合体项目,这也是J18商业项目可以发展的空间之一、同时,建业集团作为中国知名房地产开发商,秉承着“建筑创造价值”的发展理念,拥有广泛的资源和经验,可以为J18项目提供强大的支持,增加其竞争力。
最后,目标客户方面,建业J18商业项目主要定位于年轻人和时尚人群。
现在的年轻人对时尚、潮流和体验要求较高,他们注重生活品质,乐于尝试新事物。
而建业J18商业项目的设计理念时尚独特,商户结构多元化,可以满足年轻人的需求。
另外,南京市也是一个大学城,拥有众多的大学生群体,他们是消费力强大的目标客户,对于建业J18商业项目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综上所述,建业J18商业项目将致力于打造一个时尚、年轻、高品质的商业综合体。
通过独特的定位和创新的经营模式,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同时,通过满足年轻人和大学生群体对时尚、潮流和体验的需求,吸引更多的目标客户。
在市场环境和建业集团的支持下,建业J18商业项目有望成为南京市商业市场的新亮点,带动周边经济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费社会大型商业建筑的文化彰显■ 李翔宇1 梅洪元2 ■ Li Xiangyu Mei Hongyuan作者单位:1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哈尔滨 · 150006)2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哈尔滨 · 150090)收稿日期:2009-03-03The Culture Demonstrate of Large Commercial Building in the Consumer Society[摘 要] 本文针对消费社会中包容性最大、综合性最强、辐射范围最广的大型商业建筑形式,结合消费文化特征,从影响机制、大众文化呼应、精品文化表达三个层面探讨消费社会大型商业建筑的文化彰显。
[关键词] 消费文化 大型商业建筑 符号消费[Abstrac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large commercial building model which has large contains,strang comprehensive and the most widely Radiation range in the consumer society. To combin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nsumer culture analysis the culture demonstrate of large commercial building that contains the impact of the mechanism popular culture and quality culture.[Key words] Consumer Culture, Large Commercial Building, Sign Consumption一、引子当代社会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即从传统的生产型社会转变为消费型社会,消费文化正在从大众消费向充满审美和文化要求的消费过渡,在此过程中呈现出文化可消费性、体验性、媒介性、符号性等特征。
近几年,国内商业建筑一直向大型化、综合化发展,已超出仅满足形式和功能要求的范畴,而成为多种信息、文化交汇与交流的重要场所,是塑造城市环境最具活力、最具感染力的媒介。
大型商业建筑作为商品的展销、展示空间,是人类物质文明的高级形式,具备了器物层面的文化属性。
在其中发生的商品交易和社会公共交往活动,要求与之相对应的空间形式,并反映社会的经济运行规则和交往规则。
大型商业建筑的社会认知与城市大众的文化观念具有互动的作用,一方面城市大众以自己的文化观念考察和使用一个商业建筑;另一方面作为城市环境的重要元素,影响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品味,具备了观念层面的文化效应。
由此可见,从文化的三个维度来审视,大型商业建筑具有文化价值。
二、消费社会理论与大型商业建筑的影响机制1.需求机制—消费文化驾驭了设计的附加值建筑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必须具有高附加值的文化与艺术含量。
商业建筑满足消费对象(建筑的使用者)的简单使用需求是容易达到的;再提升需求,即要求具有一定享受功能;最终到了欣赏功能层面,就会要求一定的文化与艺术背景。
从使用功能到享受功能,再到欣赏功能,构成了一种文化与艺术上不断提升的需求,这就是历史文化与科学技术对当代大型商业建筑提出的高要求。
设计师应在满足不断提升的消费者需求中探索更具附加值的文化消费品质,来迎合消费文化驾驭大型商业建筑的新一轮价值更新。
因此,在大型商业建筑设计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把握消费文化的时代取向和价值转向,结合产品设计、空间设计、小品设施设计等相关领域共同营造文化氛围,抓住不同阶层消费者的心理,丰富商业建筑的环境氛围,曾加文化的价值意义,使消费者在享受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场景的同时进行心理和物质的双重消费。
2.促动机制—以有形的“物质态”去反映无形的“精神态”大型商业建筑不同的环境设计风格对于消费者而言,其作用和所引起的关注度是不同的。
在一定意义上,不同凡响的设计本身已经构成符号消费,或者说产品建立了外在的显性符号形象和符号价值,包括环境的声、光、热以及产品形式、质量、品牌等诸多内容。
本质上看,消费者选择的不是商品实物(物质),而是能表达身份的符号(精神),即能表达身份的符号象征,这是精心的创意,是设计师与商人、社会所形成的共识。
正是这种设计和共谋及其所形成的产品样式、风格乃至符号,使消费者获得了消费价值。
这里,设计使消费对象变成符号,设计的过程是对象符号化的过程,也是以有形的“物质态”反映无形的“精神态”的过程。
大型商业建筑是容器,建筑师以设计为手段,创造出空间使用价值,也创造空间的符号价值,为社会分层准备了条件,亦使大型商业建筑环境自身更加社会化了。
3.受众机制—设计要承载内心感受和文化认同消费文化对大型商业建筑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这也是时代的需要。
当代大型商业建筑更加注重对于大众心理需要的反映,例如在设计中用鲜艳的色彩和夸张的形式来取得悦目的视觉和心理体验。
但一味妥协于这种消费式的文化是具有毁灭性的,一方面建筑师会因此缺乏社会责任感,失去对人类处境的清醒认识,无法在建筑设计中提出自己对所处社会现实的应对之策。
大型商业建筑设计要承载消费者内心感受和文化认同的双重任务,建筑的消费主义倾向在客观上释放人的欲望,起到“让生活美丽”的作用,体现了对于世俗人生和现实生活的关怀,是对于此前物质贫乏、精神扭曲时代的一种反拨、一种进步,同时也是一种文化认同,是顺应当今开放的政治制度、社会环境、文化素养以及相对富足的物质生活的表现。
所以建筑师在大型商业建筑的设计中应当以全球化的眼光正视和运用大众心理的消费主义倾向,更应该给予不同层次的消费者人文关怀,使文化氛围在不同的消费空间环境中得到最大程度的认同。
城市建筑|主题专栏|URBANISM AND ARCHITECTURE|FEATURE-THEME三、大众文化的呼应大众文化具有通俗流行、稍纵即逝、造价低廉、批量生产、可重复消费等鲜明的特征。
它是一种世俗化的文化、生活化的文化并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大众文化体现在大型商业建筑环境设计中,表现为商业建筑环境的综合化、娱乐化、休闲化和符号化。
为满足大众文化需求,大型商业建筑环境设计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考虑:1.交流场景的营造为实现商业环境的大众化,必须营造大众生活和人际交流的场景。
历史见证了几千年来交流场所的主要功能就是货物交换,商业环境则是一个聚会场所,可以提供一个舞台来更新丰富而复杂的公共生活。
创造人际交流的氛围和乐趣是大型商业建筑环境设计的一个重要趋势。
优秀的商业建筑设计师也是场所创造者,他应将客流聚集起来,恢复城市所失去的活力,重新注入被现代主义抹杀的幻想、多样性和快乐。
柏林的索尼中心(Sony Center)是以索尼公司为平台的电子产品展示、体验中心,同时也是著名游览区。
它与众不同之处在于,通过几条小街将人流汇聚到椭圆型中央广场,形成一个完整的步行空间。
广场内设置电影院、酒店、商店、咖啡馆以及25m高的立体大屏幕,并由巨大的玻璃天棚覆盖,看上去就像是漂浮在建筑群当中的云彩(图1)。
广场的天棚遮挡了雨雪,但并不影响内部空气的自由流动,玻璃和膜结构阻挡了阳光带来的过多热量,使广场在夜晚灯光映射犹如一尊雕塑。
广场为自由艺人、匠人、手工艺者提供了一个集中卖艺的场所,所有人都可参与到正在进行的游戏中去(图2)。
围绕广场的咖啡吧、娱乐景观设施与广场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社会活动空间,使广场功能多样化。
索尼中心交际场所的营造为人们提供观赏空间和人们参与、体验的机会,既增加购物机会,也增添了城市的文化内涵。
2.社会文化活动的引入大型商业建筑环境的大众化需要引入大量社会文化活动。
商业活动不是纯粹的经济活动,还是一种文化活动。
商品交换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交易,如各种传统的庙会和节日集会,都将商业活动和艺术活动相结合,使商业处于直接的、生动的文化氛围中,借助文化活动的感召力,留住顾客、促成交易。
现代商业设施已成为一种文化场所,布置各种文化场景,引入各种社会文化活动,积极参与城市社会生活,激发现代社会信息交流。
商业建筑环境越来越向公共社会生活靠拢,以丰富多采的活动和演出吸引客流。
如在中庭举办各种展览或文化活动,改善营销环境,提升商家形象。
在“共享空间”理论指导下,大型商业建筑环境除了满足不同活动的空间需要外,还应与城市设计结合,引入动态的城市生活,协调城市环境文脉关系,并融入更广义的城市生活中。
首先,应提高开放性,引入步行街、露天广场和室内中庭等公共空间,提高商业环境内外步行空间的连续性,与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融为一体;其次,注重人流的引入、公共活动多样性的设置以及特色公共活动空间的设置,以延续城市历史文化特色。
北京蓝色港湾购物中心(SOLANA)仿佛一个从欧洲空运而来的小镇,19栋欧式风情的小楼依自然景观而建。
与传统的购物中心相比,在SOLANA中,蓝天白云代替了天花板,自然清风代替了空调管道新风,原汁原味的欧式风格建筑、宽窄适宜的街道,为消费者创造出舒适迷人、富有亲和力的开放式购物环境(图3)。
消费者在SOLANA中不仅仅是为购物,而是体验彰显自我风格的生活方式。
在这里消费者可以享受不同的生活体验,参与中心广场上开展的各色文化活动(图4)。
3.休闲和娱乐的共享大型商业建筑环境的大众化,要考虑设置休闲和娱乐设施,主要包括坐憩设施(如长椅、倚靠物和其他可成为座椅替代形式的自然物或人工物)、娱乐设施(如秋千、滑梯、儿童乐园、溜冰场等)、交通文化设施(如电话亭、书报亭、时钟、电子显示屏等以及其他相关设施)。
在设施的选择和设置上应结合人体工程学,充分考虑到人体尺度和不同年龄层次人群的行为需要。
大型商业建筑环境设计通常将建筑与外部空间或广场相结合,塑造室外休闲场所,并自然引入客流,使室内外空间融合。
日本的难波公园购物中心利用建筑屋顶平台塑造高出地面的自然绿洲,并在不同高差的、半开半合的广场中创造独特的购物体验。
其中的每个广场均为半圆形岛,在相对开敞的空间中划分出相对私密的空间,加上景观绿化、遮阳伞、路灯的点缀,使这一空间显得温馨、恬静且生气盎然(图5)。
太古—又一城是香港最大的购物中心,商场每层都设有咖啡厅,且在地下一层设置大型溜冰场、餐饮、儿童娱乐设施等,将人们彻底地从购物的疲惫中解放出来,感受购物之余的闲逸和乐趣(图6)。
4.环境的符号化与流行化符号化和流行化是大众文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1 索尼中心的玻璃天棚2 索尼中心中庭空间大众文化追求新颖和时尚,强调通俗性,易被广大人群快速接受,无需长时间的积淀和高层次的文化背景。
因此,商业建筑环境的设计要求设计师紧紧把握流行文化发展的脉搏,以通俗易懂、大家喜闻乐见的符号来进行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