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PPT课件

合集下载

0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1PPT课件

0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1PPT课件

说 《济公传》主要讲述了济公济困扶危,
惩治强梁,与为富不仁者作对的故事。
2020年10月5日
7
季羡林:是这样。文学家鲁迅曾经讲过,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把文章写好,最可靠的还是要多看书。我小时候,
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
白面的大缸,叔父一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
缸里头,桌上摆的,都是正课。(笑)
苗苗:爷爷,我喜欢语文,数学不行,偏科。
2020年10月5日
14
②对于读书,季老提出了哪些见解?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 学 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2020年10月5日
15
③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
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
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
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
著 《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
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揭露了
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暗示了封建王朝必将走向
衰落的历史命运。
2020年10月5日
5
季羡林:(笑)我小时候父母不在跟前,叔
父不大管我,可是他不让看闲书。怎么办呢?我 就放学以后不回家,偷偷藏在一个地方看闲书。 我看的闲书可多了,《彭(pénɡ)公案》《济公 传》《施公案》《三侠(xiá)五义》我都看。我 是主张看闲书的,为什么呢?苗苗你说说,文章 怎样才能写好呢?
苗苗:背两百首诗,五十篇古文呀! 季羡林:(笑)可不是让你一天背下来 哟。
2020年10月5日
10
认读下列词语
彭(péng)公案 济公传 水浒(hǔ)传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语文PPT课件(6篇)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语文PPT课件(6篇)

莎士比亚说: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培根说: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高尔基说: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美国人说: 书籍是积累世人智慧的不灭 的明灯。 杰·李·贝内特说:书籍是作者为我们渡过危 险的人生之海而准备的罗盘、望远镜、 六分仪和海图。
绿林好汉 滚瓜烂熟 文理贯通
水浒传 济公传 跟前儿 偏科 起码 一百单八将
想一想
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 ?
1、 阅读 2、 偏科 3、 学习外语 4、 积累古诗文
想一想
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谈一谈
在苗苗对季老先生的采访中,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底闲书指 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 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谈一谈
在苗苗对季老先生的采访中,他们 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 底闲书指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 理解吗?
课文分析
①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 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 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 的,都是正课。
想一想
1、课文中的“苗苗”和“大树”分别指的是谁? 2、读了课文,你认为文中的“苗苗”和“大树”还有什么更深的含义吗?
积累
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 宝库的大门。
阅读,是一位向导,帮我找到智慧 的源泉。
阅读,是一架望远镜,让我看得很 远很远。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育家和梵文学者。山东
PPT模板下载:/moban/ 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0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修订版PPT课件

0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修订版PPT课件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1
季羡林
(1911-2009.7)
是中著名古文字 学家、历史学家、 作家。曾任中国科 学院哲学社会科学 部委员、北京大学 副校长、中国社科 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2
读一读1、闲书:与自身专业无关的仅供消遣的书
。 2、绿林好汉:原指西汉末年聚集起义的湖北
绿林山的农民起义军,后来泛指聚集山林,反抗 封建统治者的人们。文中指《水浒传》里所描写 的起义后聚集到梁山上的各位英雄。
3、滚瓜烂熟:形容读书、背诵的流利纯熟。 4、一百单八将:单,一个。文中指梁山上的 一百零八个好汉。 5、偏科: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 6,贯通:全部透彻地理解与领悟,达到精通。
3
掌握开头四要素
北京大学季羡林家―――→地点
1999年8月21日――――→时间 季羡林,苗苗―――――→人 物 (小苗与大树)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事件
14
②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 达到精通。“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 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 老提出的“文理贯通”。这句话是季老 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国力的竞争取决 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 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 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13
课文分析
①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 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 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 的,都是正课。
“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 等课外书,“正课”指的是课内要学习的 课程。“闲书”与“正课”的区分源自教 师与家长的界定。这句话是季老在与苗苗 交流读课外读物时,现身说法,举了自己 童年的例子。季老对童年时阅读印象深刻, 说得生动形象,听来如临其境。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上课ppt课件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上课ppt课件

传》里所描写的起义后聚集到梁山上的各位英雄。
一百单八将:
单,一个。文中指梁山上的一百零八个好汉。
滚瓜烂熟:
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偏科:
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
贯通:
全部透彻地理解与领悟,达到精通。
;.
5
想一想
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 ?
1、 阅读 2、 偏科 3、 学习外语 4、 积累古诗文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
1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 女孩苗苗来到北京大学季羡林
教授的家的一次访谈。 2.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比较,有什 么不同?
本文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答式。
;.
2
• 季羡林,男,山东临清人。
• 国际著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国学家、佛学家、史学家、教育家和社会 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 究所所长、北京大学终身教授。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文、法文,精 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
10
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宝库。
阅读,是


阅读,是


阅读,是


;.
11
积累
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 宝库的大门。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阅读,是一位向导,帮我找到智慧 的源泉。
阅读,是一架望远镜,让我看得很 远很远。
;.
12
我们来自由组成小组开展活动,进一步感受读 书的快乐。
搜集名人读书的故事或读书名言; 访问周围爱读书的人,请他们谈谈读书的体会; 去图书馆或书店看看,了解图书都有哪些种类; 给自己的图书分分类,做个书目;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2PPT教学课件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2PPT教学课件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莎士比亚说: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培根说: 书籍是横渡时间大海的航船。 高尔基说: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美国人说: 书籍是积累世人智慧的不灭 的明灯。 杰·李·贝内特说:书籍是作者为我们渡过危 险的人生之海而准备的罗盘、望远镜、 六分仪和海图。
2020/12/11
2
读一读
1. 阅读 2. 偏科 3. 学习外语 4. 积累古诗文
想一想
季羡林先生对于读书,提出了哪些见解?
1. 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 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文 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好外语。 3. 进行古诗文积累。
想一想
1、课文中的“苗苗”和“大树”分 别指的是谁?
2、读了课文,你认为文中的“苗苗” 和“大树”还有什么更深的含义吗?
感兴趣 三国演义 水浒传 绿林好汉 偷偷藏 三侠五义 施公案 能文能武 高才生 中西贯通 能文能理 嗯 母语 起码 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 鼓励 建议 古文观止 21世纪
绿林好汉 水浒传 济公传 滚瓜烂熟 跟前儿 偏科 文 理贯通 起码 一百单八将
2020/12/11
4
想一想
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苗苗同季 老交流了哪些问题 ?
谈一谈
在苗苗对季老先生的采访中,他们 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那么,到 底闲书指什么,能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 理解吗?
PPT教学课件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第二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精品PPT课件

第二课小苗与大树的对话精品PPT课件
季老: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 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 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 好问,对季老的充满着尊 敬崇拜。
想一想
1、课文中的“苗苗”和“大树”分 别指的是谁?
2、读了课文,你认为文中的“苗苗” 和“大树”还有什么更深的含义吗?
回归整体
朗读、思考后,品味题目的寓意:
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 苗”-苗苗;“大树”-季羡林。
一百单八将:单,一个。文中指梁山上
的一百零八个好汉。
滚瓜烂熟: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偏科: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 贯通: 面发展。
全部透彻地理解与领悟,达到精通。
想一想
认真读读课文,看看苗苗同季 老交流了哪些问题 ?
1、 阅读 2、 偏科 3、 学习外语 4、 积累古诗文
季老先生对于读书, 提出了哪些见解?
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 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 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 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 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 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才的内容。
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的宝库。
阅读,是
2*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
教育家和梵文学者。山东 清平(今临清)人。1934年毕 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 1941年获德国格廷根大学哲 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 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 社会科学院和北京大学下属 的南亚、东南亚研究所所长。 长期从事印度古代语言文学、 印度佛教史、中印文化关系 史及吐火罗语的研究。著有 《印度古代语言论集》、 《中印文化关系史论文集》, 还有《大唐西域记》等。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学 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ppt课件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ppt课件

14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谈一谈
在苗苗对季老先生的采访中, 他们用了很长时间在讨论看闲书。 那么,到底“闲书”指什么,能 结合课文谈谈你们的理解吗?
15
课文分析
“闲书”指的是苗苗看的《水浒 传》,季老小时候读的《三国演义》 《彭公案》《济公传》《施公案》 《三侠五义》等课外书,都算闲书。 “正课”指的是课内要学习的课程。 季老在与苗苗交流读课外读物时,还 举了自己童年看“闲书”
1
想一想
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中 的“苗苗”和“大树”分别指的是谁?
2
3
苗苗(1989—— ):全国十佳小记
者。笔名张苗。著有《小苗与大树 的对话》,后又发表了《我眼中的 人大附中》《艺术家散论》《荷塘》 等文章。
4
季羡林
(1911-2009.7)
中国著名古文字学 家、历史学家、作 家。曾任中国科学 院哲学社会科学部 委员、北京大学副 校长、中国社科院 南亚研究所所长
17
说一说季老与苗苗分别 有什么特点?
季老很有涵养并且待人 谦和,说话语气温和,循 循善诱。
苗苗有很强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对季老充满敬意, 活泼天真。
18
积累
阅读,是一把钥匙,为我打开知识 宝库的大门。
阅读,是一位向导,帮我找到智慧 的源泉。
阅读,是一架望远镜,让我看得很 远很远。
19
16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想一想
学习了课文,你认为文题中的“小 苗”和“大树”还有什么更深的含义 吗?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 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 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 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他们交流的正是 如何生长、汲取营养,才能使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成 长为参天大树。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ppt课件2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ppt课件2
惩治强梁,与为富不仁者作对的故事。
想一想
学习了课文,你认为文题中的 “苗苗”和“大树”还有什么更深的 含义吗?
小苗和大树不仅代表着苗苗和季羡林,“小苗” 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 如破土而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学 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他们交流的正是 如何生长、汲取营养,才能使像苗苗这样的孩子们成 长为参天大树。
说一说季老与苗苗分别有什么 特点?


季老很有涵养并且待人谦和,说 话语气温和,循循善诱。 苗苗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对季老充满敬意,活泼天真。
学了课文,有什么收获?


作业设计: 1.确定一个你值得采访的对象, 做好准备工作,列好采访提纲, 准备采访,采访后,写一篇采访 录。(星期一交) 2.阅读主题学习丛书第一单元。
想一想
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中 的“苗苗”和“大树”分别指的是谁?
苗苗(1989——
):全国十佳小 记者。原名张苒,笔名张苗。著有《小苗 与大树的对话》,后又发表了《我眼中的 人大附中》《艺术家散论》《荷塘》等文 章。
季羡林(1911——2009):中国语
言学家、翻译家、作家。曾任北京大学东 方语言学系教授、系主任,副校长。是中 国著名国学大师。
古今贯通 古文观止
文理贯通 滚瓜烂熟
这篇文章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 同之处? 这篇文章是一篇访谈录,一问一 答式。
1.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几方面的 问题?季羡林老先生给出的见解是 什么?画出相关语句,做好批注。
2.划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 方,自读课文后全班交流.
想一想
同桌分角色认真读课文,看看 苗苗同季老交流了哪些问题 ?
积累运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惩治强梁,与为富不仁者作对的故事。
①苗苗和季老交流了哪几方面的问题? ②对于读书,季老提出了哪些见解? ③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做好批注) ►►划出你感兴趣的或不明白的地方, 自读课文后全班交流.
①读课文,说说苗苗和季老 交流了哪几方面问题?
1、看闲书
2、偏科
3、学习外语
②对于读书,季老提出了哪些见解?
1、把文章写好,要多看书。 2、要中西贯通、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不要偏科,要 学 好外语。 3、进行古诗文积累。
③你是从哪些词句了解到的?
最近清华大学办了一个班, 选的是高才生,提出要培养中西 贯通、古今贯通的人才。我看, 有这两个贯通还不行,还应该加 一个文理贯通。三贯通,这才是 21世纪的青年。
③我觉得,一个小孩起码要背两百首诗, 五十篇古文,这是最起码的要求。
“起码”即最低要求,最低限度。 季老在与苗苗交流中提出古诗文积累 的建议,并用“起码”、“最起码” 提出了量化的要求。这里面既有季老 自身成长的体验,又有着对中华传统 文化继承的关注,更是对“古今贯通” 的一个注解与落实。
►结合插图,说一说季老和苗苗分
作业:
布置作业
1、听写第一课课后生字。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峡( ) 访( ) 浒( ) 偏( )
侠(

仿(

许(


编(

3、给多音字(传,将,绿)分别注音,组词。
4、熟读课文,并正确,流利地读给家长听一遍。
5、采访一个爱读书的人,列一份采访提纲,并做 一份访谈记录。
中 《水浒传》全书以描写农民战争为主要题材, 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 国 一百单八将,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 四 《西游记》以民间传说故事、话本及杂剧为基 大 础创作而成。写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 西天取经,沿途除妖降魔、战胜困难的故事。 名 《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 著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一组课文
季羡林
(1911-2009.7)
是中国著名古文字 学家、历史学家、 作家。曾任中国科 学院哲学社会科学 部委员、北京大学 副校长、中国社科 院南亚研究所所长
掌握开头四要素
北京大学季羡林家―――→地点 1999年8月21日――――→时间 季羡林,苗苗―――――→人物 (小苗与大树) (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事件
课文分析
①我小时候,跟我一个妹妹一块儿看, 家里的桌子底下有个盛白面的大缸,叔父一 来,我们就赶紧把闲书藏到缸里头,桌上摆 的,都是正课。 “闲书”指的是《彭公案》《济公传》 等课外书,“正课”指的是课内要学习的 课程。“闲书”与“正课”的区分源自教 师与家长的界定。这句话是季老在与苗苗 交流读课外读物时,现身说法,举了自己 童年的例子。季老对童年时阅读印象深刻, 说得生动形象,听来如临其境。
②三贯通,这才是21世纪的青年。 “贯通”,即全部透彻地理解和领悟, 达到精通。“三贯通”则是指清华大学 提出的“中西贯通”“古今贯通”和季 老提出的“文理贯通”。这句话是季老 针对苗苗偏科而说的。国力的竞争取决 于人才的竞争,21世纪是一个知识和经 济高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 的要求,不仅要学贯中西、博古通今, 还要文理兼备。这种综合型的人才,才 能适应新世纪发展的需要。
别分别有什么特点?
季老: 平易近人,亲切随和,幽 默中善于引导,满含着对 下一代的关爱之情。 苗苗:热爱读书的小学生,谦虚 好问,对季老的充满着尊 敬崇拜。
回归整体
朗读、思考后,品味题目的寓意:
表面上与二人的名字密切相关,“小 苗”-苗苗;“大树”-季羡林。
实际上“小苗”还包含着苗苗在求学 和增长知识的路上刚刚起步,犹如破土而 出的小苗要汲取营养;而季老学识渊博、 学有建树,恰似一株根深叶茂的大树。 “小苗”与“大树”交流的正是如何生长、 汲取营养,小苗才会长成参天大树,像苗 苗这样的孩子们才会成才的内容。
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揭露了 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暗示了封建王朝必将走向 衰落的历史命运。
《彭公案》写古代清官彭朋查办不同事
中 务的断案故事,广为留传而千古不衰。 国 《施公案 》以施仕纶为中心人物的公 侠 案题材情节,宣扬“惩恶扬善”思想 。 义 《三侠五义 》是由清朝评书艺人石玉 公 昆口头创作的评书 ,全书120回。 案 小 《济公传》主要讲述了济公济困扶危, 说
认读下列词语
彭(péng)公案
施公案 能文能武 古文观止
济公传
水浒(hǔ)传
滚瓜烂熟
三侠(xiá)五义 中西贯通
古今贯通 文理贯通
绿(lù)林好汉 闲书 起码
一百单八将 嗯(ńg)
《三国演义》开始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 结义,结束于王浚平吴,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 国时代魏、蜀、吴三国之间的军事、政治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