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股骨转子间骨折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如何治疗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如何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转子水平以上部位发生的骨折,多发于老年人,随着人口老龄化,该病越来越常见,如何有效治疗,是改善患者远期预后的关键。
一、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表现。
大部分患者外伤史明确,以低能量创伤为主,多为跌伤所致,多有髋关节疼痛,部分有膝关节疼痛表现。
若为移位性骨折,则所表现出的疼痛较为严重,受伤侧肢体无法活动,且伴有患肢短缩及外旋畸形,诊断比较简单。
而未发生移位的骨折,疼痛可能相对较轻,个别患者还能勉强下地行走,需细致检查,避免出现漏诊事件。
二、临床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所需遵循的原则。
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而言,不管是应用非手术方案或手术方案治疗,均有一定风险性。
因应用非手术方案,有较高致残率、死亡率,故对于大部分患者而言,多以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案。
在选择治疗方案时,需依据个体情况,对内科合并症要引起充分重视,若有严重基础疾病,需由医生对两种治疗方案的获益和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并与患者和家属深入沟通,最终对治疗方案进行确定。
三、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常用骨牵引(胫骨结节或股骨髁上骨牵引)或皮牵引治疗,经临床实践表明,采用卧床牵引的方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进行治疗,对生理功能未构成明显干扰,可避免应用手术方案造成的损伤,且利于骨折断端血液供应恢复。
但应用保守方案,也有较多不足之处存在,如在采用牵引开展治疗期间,需长时间(10-12周)保持在卧床的状态,故有较高的并发症率,在进行严格制动处理时,易增加骨质疏松、膝关节僵直、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不良事件风险。
据相关研究示,相较应用手术方案治疗的患者,应用非手术方案治疗者,有更高致残率、死亡率,故非手术治疗仅在机体基础状况极差,有极大的手术风险,或预期生存期限较短的病例中适用。
四、手术治疗针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而言,需尽早实施手术,提倡手术尽量在患者入院后48h内进行。
分析原因,因在此时间范围内完成手术,效果更为理想,可明显减少并发症,降低由手术延迟引发的病死率。
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鉴别要点

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鉴别要点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这两个听起来就让人头疼的词汇,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老骨头”生病了。
那么,这两兄弟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别急,我这就给你们说说。
我们来看一下股骨颈骨折。
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高级,其实它就是指股骨颈部位发生的一种骨折。
想象一下,我们的老骨头就像是一根棍子,而股骨颈部位就像是棍子的中间部分。
当这根棍子中间断了,那就相当于我们的老骨头中间断了,这就是股骨颈骨折。
这种骨折通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因为他们的骨头变脆了,容易折断。
所以,当我们说一个人“摔断了脖子”,其实就是说他摔断了股骨颈。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股骨转子间骨折。
这个名字听起来就有点复杂,但其实它就是指股骨转子间的骨折。
想象一下,我们的老骨头就像是一个轮子,而股骨转子就是轮子上的两个小圆圈。
当这两个小圆圈中间断了,那就相当于我们的老骨头中间断了,这就是股骨转子间骨折。
这种骨折通常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因为他们的骨头比较结实,但是在受到外力冲击时,也可能会断裂。
所以,当我们说一个人“摔断了腿”,其实就是说他摔断了股骨转子间。
那么,如何鉴别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呢?这里有几个小技巧:1. 疼痛部位不同:股骨颈骨折通常会引起髋部或大腿前侧的剧烈疼痛,而股骨转子间骨折则会引起膝盖后侧或臀部的疼痛。
2. 活动受限程度不同: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在受伤后往往无法站立或行走,而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虽然可以行走,但是会感到跛行或行走困难。
3. 外观特征不同:股骨颈骨折的患者受伤部位会出现明显的肿胀和淤血,而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则可能出现皮下出血或瘀斑。
4. 治疗方法不同:由于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症状和原因不同,因此它们的治疗方法也会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股骨颈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而股骨转子间骨折则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物理治疗等)来恢复。
了解股骨颈骨折和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区别,对于我们预防和治疗这两种疾病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股骨转子间骨折诊断标准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诊断标准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临床表现:转子区疼痛、活动受限、活动后疼痛加重,疼痛可以放射至大腿的内侧和膝部,髋关节功能障碍、下肢活动受限,并且髋部有明显的肿胀,患肢呈内收、外旋和短缩等畸形,股骨大粗隆向上移位,大粗隆处有明显的压痛。
2. 影像学检查:X光片和CT的三维重建可以显示骨折部位和损伤程度。
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治疗情况会有不同的后遗症。
骨折之后,很多患者不能完全得到恢复,成为病人后期,遗留一些后遗症的障碍。
如果需要更专业的医疗服务,建议您咨询医生。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诊疗指南

骨折严重程度:根据骨折的严 重程度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患者身体状况:考虑患者的身 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患者意愿:考虑患者的意愿,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经济因素:考虑患者的经济状 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方法
内固定术
01
手术目的:恢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 02
手术方法:采用钢板、螺钉等内固
稳定性,促进骨折愈合
01
手术适应症: 年龄较大、骨 折不稳定、骨 折移位明显、 骨折不愈合等
02
手术方式:内 固定、外固定、 关节置换等
03
手术风险:出 血、感染、骨 折不愈合、关 节僵硬等
04
术后康复:功 能锻炼、药物 治疗、康复理 疗等
治疗方案选择依据
骨折类型:根据骨折类型选择 合适的治疗方案
年龄因素:考虑患者的年龄,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骨折并发症:可能导致髋关节脱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
骨折治疗:根据骨折类型和患者情况,可选择保守治疗 或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包括内固定、关节置换等方法
发病原因及风险因素
年龄:老年人骨质疏松, 骨骼脆性增加,容易发 生骨折
性别:女性发病率高于 男性
疾病:如糖尿病、高血 压、骨质疏松等疾病,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 折诊疗指南
演讲人
目录
01.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概述 02. 治疗方案选择 03. 手术治疗方法 04. 术后康复及护理 05. 预防措施
老年股骨转子间 骨折概述
骨折类型及特点
股骨转子间骨折:老年人常见的骨折类型,多由跌倒、 外伤等引起
骨折特点:骨折部位位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线多为横断 型或斜行型,骨折块多为大块
03
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鉴别要点

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鉴别要点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这是两种看似相似却又截然不同的骨折类型。
虽然都是发生在大腿骨上,但造成的后果却大相径庭。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两种骨折的区别,让你在面对这种情况时,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不再感到手足无措。
我们来看看股骨颈骨折。
顾名思义,这种骨折就是发生在股骨颈部的。
想象一下,你的大腿骨就像一根棍子,而股骨颈就像是棍子的顶端。
当这根棍子发生断裂时,你就会感到剧烈的疼痛,同时无法站立和行走。
这种骨折通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因为他们的骨头变脆了,容易发生骨折。
所以,如果你发现家里的老人突然摔倒,出现严重的疼痛和无法行走的症状,一定要及时送他们去医院检查,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股骨转子间骨折。
这种骨折发生在股骨的旋转部位,也就是大腿骨的两个端点之间。
想象一下,你的大腿骨就像一个圆环,而股骨转子间骨折就是这个圆环上的一道裂痕。
这种骨折通常会导致腿部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虽然这种骨折对老年人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于年轻人来说,却是一个噩梦般的存在。
因为年轻人正值青春年华,如果长时间无法行走,不仅会影响工作和生活,还可能导致心理问题。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或者身边的年轻人出现腿部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以免留下后遗症。
那么,如何区分这两种骨折呢?其实,只要掌握一些简单的方法,就能轻松搞定。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受伤者的行动来判断。
如果他们无法站立和行走,那么很可能是发生了股骨颈骨折;而如果他们可以尝试行走,但走起来非常困难,那么很可能是发生了股骨转子间骨折。
我们可以通过触摸受伤者的腿部来判断。
如果感觉到明显的疼痛和肿胀,那么很可能是发生了股骨颈骨折;而如果感觉到的是一条硬邦邦的“瘸腿”,那么很可能是发生了股骨转子间骨折。
我们还可以通过X光检查来确定诊断。
这种检查方法简单易行,而且准确率非常高。
股骨颈骨折与股骨转子间骨折虽然看似相似,但实际上却有着天壤之别。
股骨转子下骨折课件ppt

术后恢复
术后8个月,患者骨折愈 合良好,已恢复部分行 走能力,但仍需借助拐
杖。
病例三:康复期患者的家庭护理与康复训练
01
02
03
04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王先生,45岁,因高处 坠落导致右侧股骨转子下骨折
。
康复护理
患者在出院后接受家庭护理, 包括定期更换药物、观察伤口 情况、协助进行康复训练等。
促进血液循环和关节灵活性。
02 03
中期康复
随着骨折愈合的进展,可以逐渐增加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难度。例如,进 行负重训练、步态训练等,以恢复患者的行走能力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
后期康复
在骨折愈合后期,应着重进行全面康复训练,包括力量训练、柔韧性训 练和协调性训练等。通过这些训练,患者可以逐渐恢复到正常的运动水 平和生活状态。
疼痛
股骨转子下骨折时,患者 会感到明显的疼痛,特别 是在活动或负重时加重。
肿胀
骨折部位周围会出现肿胀 ,触摸时会有明显的压痛 感。
功能障碍
由于疼痛和肿胀,患者可 能会出现关节活动受限, 难以行走或负重。
体征
畸形
骨折部位可能出现畸形,如短缩 、成角或旋转畸形。
异常活动
在检查过程中,医生可能会在骨折 部位发现异常活动。
骨擦音
触摸骨折部位时,患者可能会听到 或感觉到骨头相互摩擦的声音。
诊断方法
X线检查
通过X线检查可以明确骨折的部 位、类型和移位情况。
CT检查
对于复杂的骨折类型,CT检查 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图像信息, 帮助医生更准确地评估病情。
MRI检查
对于怀疑伴有软组织损伤的情 况,如肌肉、韧带或血管损伤 ,MRI检查可以提供进一步的 诊断信息。
股骨转子间骨折

— 目录 CONTENTS —
一、解剖概要 二、病因 三、分类 四、临床表现与诊断 五、治疗
一、解剖概要
解剖概要
股骨上端上外侧 为大转子,下内侧 为小转子,两者之 间为转子间。
二、病因
病因
1.好发于中老年骨质疏松病人。 2.可由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间接暴力多见。 3.也可为骨囊性病变引起的病理性骨折。
三、分类
分类
Ⅰ型:顺转子间骨折,骨折无移位,为稳定性骨折,占股骨转 子间骨折的11.1% 。
Ⅱ型:小转子骨折无移位或轻度移位,可获得稳定的复位,为 稳定骨折,占股骨转子间骨折的17.4% 。
Ⅲ型:小转子粉碎性骨折,不能获得稳定的复位,为不稳定骨 折,占股骨转子间骨折的45.1% 。
Ⅳ型:不稳定骨折,为III型骨折加大转子骨折,占股骨转子间 骨折的20.1% 。
Ⅴ型:逆转子间骨折 由于内收肌的牵拉,存在移位的倾向, 为不稳定骨折,占股骨转子间骨折的6.3%。
分类
股骨转子间骨折 Tronzo-Evans分类
四、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与诊断
1.症状:转子区出现疼痛、肿胀、瘀斑, 下肢不能活动。
2.检查:转子间压痛,下肢的外旋畸形 明显,可达90°,轴向叩击痛,下肢短 缩。
(二)手术治疗
1.对于不稳定骨折采用闭合或切开复位内固定。
2.手术目的是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恢复股骨矩的连续 性,矫正髋内翻畸形,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避免并 发症。
3. 内 固 定 方 法 很 多 , 可 采 用 Gamma 钉 、 动 力 髋 螺 钉 、 Ender氏钉等。
(二)手术治疗——常见内固定方法
3.X线检查。
临床表现与诊断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治疗

I型骨折: 骨折线位 于股骨转 子间,骨 折块无移 位
II型骨折: 骨折线位 于股骨转 子间,骨 折块部分 移位
III型骨折: 骨折线位 于股骨转 子间,骨 折块完全 移位
分型对于 选择合适 的治疗方 法具有重 要意义
按O分型
型:骨折线位于股骨转子间嵴的外侧 B型:骨折线位于股骨转子间嵴的内侧 C型:骨折线位于股骨转子间嵴的中间 D型:骨折线位于股骨转子间嵴的外侧,且伴有转子间嵴的骨折
手术方法: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经皮穿针固定术、关节置换术 等
手术风险:感染、深静脉血栓、 神经损伤等
术后康复:早期功能锻炼,预 防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康复训练
早期康复:骨折后1-2周开始,以减轻疼痛、肿胀和肌肉萎缩为主 中期康复:骨折后2-4周开始,以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为主 晚期康复:骨折后4-6周开始,以恢复日常生活活动和工作能力为主 康复训练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心理疗法等
04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 并发症及预防
血栓形成
原因:长期卧床、活动减少、血液流动缓慢 症状:疼痛、肿胀、皮肤发红、发热 预防措施:早期活动、使用抗凝血药物、定期检查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
肺部感染
症状:发热、咳嗽、咳痰、 呼吸困难等
原因:长期卧床、呼吸道分 泌物增多、免疫力下降
预防措施:保持呼吸道通畅、 翻身拍背、吸痰、加强营养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 分型与治疗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添加目录项标题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方 法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预防与 保健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分型
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并发症 及预防
01
添加章节标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Ⅳ型:伴有大小转子粉碎骨折,可出现股骨颈和大转子冠状 面的骨折
Ⅴ型:骨折线由内上斜向下外,可伴有小转子骨折及股骨矩 破坏。又称为反转子间骨折。
四 临床表现
(一)症状:髋部转子区感疼痛 (二)体征:1 髋部肿胀、有时可见皮下出血
2 腹股沟中点压痛 3 下肢轴向叩击痛 4 下肢呈缩短外旋畸形,可达 90°,与股骨颈骨折区别 (三)辅助检查:1 X线摂片
三 分类
分类方法多种。 (一)根据骨折后股骨矩的完整性 1 稳定性骨折 股骨矩的完整性未受到破坏。 2 不稳定性骨折
股骨矩不完整 (二)Evans分类法。 临床上比较常用。共分5型
Ⅰ型:骨折线由外上斜向下内,无移位,为简单骨折,稳 定性骨折
Ⅱ型:合并小转子骨折。股骨矩完整,稳定性骨折
Ⅲ型:合并小转子骨折。累及股骨矩,有移位。常伴转子间 后部骨折
股骨转子间骨折
一 解剖概要
(一)位置:
股骨转子间位于股骨干与股骨 颈的交界处,在大小转子之间。
(二)解剖结构 : 1 股骨大转子 2 股骨小转子 3股骨转子间嵴 4股骨转子窝 5股骨转子间线 6股骨矩
1 股骨大转子 位于上外侧,为臀中肌、臀小肌、梨状 肌 的附着点。肌肉牵 拉后大 腿外展、内或旋。 是重要的体表标志可在体表扪到。 2 股骨小转子 位于下内侧,为髂腰肌的附着点。肌肉牵拉后 髋关节前屈和外旋 3股骨转子间嵴 在大小转子间的后面,为股方肌的附着点,牵 拉后使髋关节外旋。 4股骨转子窝 在大转子的内侧面,又称梨状窝。为闭孔内外 肌、上下孖肌的附着点。肌肉牵拉后使髋关节 外旋。 5 股骨矩 位于股骨颈和股骨干连接的内后方,为致密的 纵形骨板。其决定转子间骨折的稳定性。
6 股骨转子间线 在大小转子间的前面。
二病因
(一)生理上
1 老年人骨质疏松 2 股骨转子间为松质骨和密质骨交界 3 股骨转子间为股骨干和股骨颈交界处, 承受应力最大
(二)病理上
1 转子间是骨囊性变的好发部位,可 发生病理性骨折。 2 转移性骨肿瘤,骨质破坏。
张力线 压力线
(三)遭受外力 1 直接暴力:侧方倒地或重物直 接撞击大转子。 2 间接暴力:跌倒后扭转。
动力髋螺钉(DHS)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
3优 势:解剖复位,恢复股骨距的连续性, 矫正髋内翻畸形,坚强的内固定,早日活 动,避免并发症。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2 CT
五 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1适应症:稳定性骨折 2方法:胫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结节骨牵引
或股骨髁上骨牵引
牵引时间:6-8周
3弊端:需长期卧床,
并发症多,
死亡率高。
逐渐被放弃。
(二)手术治疗
近年多主张手术治疗,特别对年龄较高,不能耐 受长期卧床的病人更为适用,损伤小、时间短、 安全可靠。
1适应症:各种类型的股骨转子间骨折。 2方 法: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为DHS和PFNA 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