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油减线油精制基础知识
润滑油的基本知识

润滑油的基本知识目录一、润滑油概述 (3)1.1 定义与分类 (3)1.2 应用领域 (5)1.3 发展历程 (6)二、润滑油的组成与性质 (7)2.1 成分构成 (8)2.1.1 油基矿物油 (9)2.1.2 合成油 (10)2.1.3 添加剂 (11)2.2 物理性质 (12)2.3 化学性质 (14)2.3.1 酸碱性 (15)2.3.2 抗氧化性 (16)三、润滑油的选用与使用 (17)3.1 选用原则 (18)3.1.1 根据工况选油 (19)3.1.2 考虑成本因素 (21)3.2 使用方法 (22)3.2.1 加注量 (23)3.2.2 加注方式 (24)3.2.3 定期更换 (26)四、润滑油的维护与管理 (27)4.1 清洁度管理 (28)4.1.1 清洗方法 (29)4.1.2 清洗周期 (31)4.2 环境与设备管理 (32)4.2.1 温度控制 (33)4.2.3 设备检查与维护 (34)4.3 安全与环保 (36)4.3.1 防火措施 (37)4.3.2 排放标准 (38)4.3.3 噪音控制 (39)五、润滑油的发展趋势 (40)5.1 新型材料 (41)5.1.1 生物基润滑油 (42)5.1.2 无铅极压润滑油 (43)5.2 技术创新 (44)5.2.1 润滑油添加剂研发 (45)5.2.2 润滑油回收技术 (47)5.3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48)5.3.1 减少VOCs排放 (49)5.3.2 循环经济与资源利用 (51)一、润滑油概述润滑油是现代机械设备运转不可或缺的关键物质,它能够减少摩擦,防止金属部件过热,并起到清洗和保护作用,使机械运行更加娴熟且有效。
润滑油主要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大部分组成,前者为其提供润滑效果和基础液流性,而后者则增强润滑油的性能,使其更能适应特定系统的需求。
在工业设备的日常运行中,润滑油的功能至关重要,不仅可以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还能提高能源效率,减少维护成本。
润滑油基础油及润滑油知识【精选】

全合成油的定义市面上有很多所谓的全合成油,其实并非是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全合成油,它们大多数属于高度精炼的第三类矿物油(GroupIII),而真正科学意义上的全合成油分两种,第一种是Polyalphaolefins(PAO),是原油中提炼出来的乙烯、丙烯经聚合、催化等复杂的化学反应炼制成的大分子基础液,另一种便是以酒精和脂肪酸为基础材料,经化学缩聚反应而合成的酯类油。
在2000年之前,一般只有以100%PAO或酯类为基础油的润滑油,才会在包装上印上“FullSynthetic”(全合成)这二个英文字。
在1999年,美国消费者维权机构,Better BusinessBureau,裁定美孚对嘉实多不应在以第三类基础油制成的产品上印上“Full Synthetic”字句的指控不成立,原因是“FullSynthetic”在包装上是市场推广用字,而并非科学用字。
自此以后,很多润滑油制造商纷纷称他们以第三类基础油制成的产品为全合成油。
而到了今天,有一些不负责任的小品牌,或不负责任的润滑油从业员,甚至宣称以更低质量的基础油所制成的产品为全合成油。
对机油的常见误解1)从包装上去辨别一款机油的品质很多车主在选购机油时企图从包装上去辨别一款机油的品质,那是徒劳的。
一款润滑油的包装只会告诉你油的规格与黏度,质量还是要用过才知道。
如果你不想乱试,你可以咨询资深和中肯的机修师傅,或者通过互联网络)搜寻有关不同人对不同品牌润滑油的评价,众人的说法会给你一个客观的答案。
2)机油的黏度越高越好这是一个很常见的误解。
通常,机油的黏度越大,所形成的油膜就越厚,流动性较差,阻力大所以耗能大,高黏度机油通常会用于比较旧的汽车,厚油膜有助于加强密封性,新车或刚大修过的汽车则适宜使用低黏度的机油,以节省燃料。
当然,在夏季高温、怠速、开开停停等恶劣的行驶情况下,品质较差的低黏度机油容易变稀,难以维持正常的油膜厚度从不利于发动机的寿命,适当选择黏度高一点的机油在某些情况下是有利的,但并不代表要盲目追求高黏度。
润滑油基础油知识

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
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1、润滑油基础油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及合成基础油两大类。
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很大(约95%以上),但有些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调配的产品,因而使合成基础油得到迅速发展。
矿油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
1995年修订了我国现行的润滑油基础油标准,主要修改了分类方法,并增加了低凝和深度精制两类专用基础油标准。
矿物型润滑油的生产,最重要的是选用最佳的原油。
矿物基础油的化学成分包括高沸点、高分子量烃类和非烃类混合物。
其组成一般为烷烃(直链、支链、多支链)、环烷烃(单环、双环、多环)、芳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环烷基芳烃以及含氧、含氮、含硫有机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非烃类化合物。
2、添加剂添加剂是近代高级润滑油的精髓,正确选用合理加入,可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对润滑油赋予新的特殊性能,或加强其原来具有的某种性能,满足更高的要求。
根据润滑油要求的质量和性能,对添加剂精心选择,仔细平衡,进行合理调配,是保证润滑油质量的关键。
一般常用的添加剂有:粘度指数改进剂,倾点下降剂,抗氧化剂,清净分散剂,摩擦缓和剂,油性剂,极压剂,抗泡沫剂,金属钝化剂,乳化剂,防腐蚀剂,防锈剂,破乳化剂。
润滑油标准矿物润滑油基础油又称中性油。
中性油粘度等级以37.8℃(100℉)的赛氏粘度(秒)表示,标以100N、150N、500N等;而把取自残渣油制得的高粘度油,则称作光亮油(brightoil),以98.9(210℉)赛氏粘度(秒)表示,如150BS、120BS 等。
我国于70年代起,制定出三种中性油标准,即石蜡基中性油、中间基中性油和环烷基中性油三大标准,分别以SN、ZN和DN加以标志。
润滑油基本知识简介

设备的润滑管理设备的润滑管理是设备技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设备维护的重要内容,搞好设备润滑工作,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转、减少设备磨损、防止和减少设备事故,降低动力消耗,延长设备修理周期和使用寿命的有效措施。
①润滑的基本原理把一种具有润滑性能的物质,加到设备机体摩擦副上,使摩擦副脱离直接接触,达到降低摩擦和减少磨损的手段称为润滑。
润滑的基本原理是润滑剂能够牢固地附在机件摩擦副上,形成一层油膜,这种油膜和机件的摩擦面接合力很强,两个摩擦面被润滑剂分开,使机件间的摩擦变为润滑剂本身分子间的摩擦,从而起到减少摩擦降低磨损的作用。
设备的润滑是设备维护的重要环节。
设备缺油或油变质会导致设备故障甚至破坏设备的精度和功能。
搞好设备润滑,对减少故障,减少机件磨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起着重要作用。
②润滑剂的主要作用a. 润滑作用:减少摩擦、降低磨损;b. 冷却作用:润滑剂在循环中将摩擦热带走,降低温度防止烧伤;c. 洗涤作用:从摩擦面上洗净污秽,金属粉粒等异物;d. 密封作用:防止水分和其他杂物进入;e. 防锈防蚀:使金属表面与空气隔离开,防止氧化;f. 减震卸荷:对往复运动机件有减震、缓冲、降低噪音的作用,压力润滑系统有使设备启动时卸荷和减少起动力矩的作用;g. 传递动力:在液压系统中,油是传递动力的介质。
③润滑油选择的基本原则设备说明书中有关润滑规范的规定是设备选用油品的依据,若无说明书或规定时,由设备使用单位自己选择。
选择油品时应遵循以下原则:a. 运动速度:速度愈高愈易形成油楔,可选用低粘度的润滑油来保证油膜的存在。
选用粘度过高,则产生的阻抗大、发热量多、会导致温度过高。
低速运转时,靠油的粘度来承载负荷,应选用粘度较高的润滑油。
b. 承载负荷:一般负荷越大选用润滑油的粘度越高。
低速重载应考虑油品允许承载的能力。
c. 工作温度:温度变化大时,应选用粘度指数高的油品,高温条件下工作应选用粘度和闪点高、油性和抗氧化稳定性好,有相应添加剂的油品。
润滑油基本知识

润滑油基本知识润滑油的组成1、润滑油基础油润滑油基础油主要分矿物基础油及合成基础油两大类。
矿物基础油应用广泛,用量很大(约95%以上),但有些应用场合则必须使用合成基础油调配的产品,因而使合成基础油得到迅速发展。
矿油基础油由原油提炼而成。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
1995年修订了我国现行的润滑油基础油标准,主要修改了分类方法,并增加了低凝和深度精制两类专用基础油标准。
矿物型润滑油的生产,最重要的是选用最佳的原油。
矿物基础油的化学成分包括高沸点、高分子量烃类和非烃类混合物。
其组成一般为烷烃(直链、支链、多支链)、环烷烃(单环、双环、多环)、芳烃(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环烷基芳烃以及含氧、含氮、含硫有机化合物和胶质、沥青质等非烃类化合物。
2、添加剂添加剂是近代高级润滑油的精髓,正确选用合理加入,可改善其物理化学性质,对润滑油赋予新的特殊性能,或加强其原来具有的某种性能,满足更高的要求。
根据润滑油要求的质量和性能,对添加剂精心选择,仔细平衡,进行合理调配,是保证润滑油质量的关键。
一般常用的添加剂有:粘度指数改进剂,倾点下降剂,抗氧化剂,清净分散剂,摩擦缓和剂,油性剂,极压剂,抗泡沫剂,金属钝化剂,乳化剂,防腐蚀剂,防锈剂,破乳化剂。
润滑油作用(1)减摩抗磨,降低摩擦阻力以节约能源,减少磨损以延长机械寿命,提高经济效益;(2)冷却,要求随时将摩擦热排出机外;(3)密封,要求防泄漏、防尘、防窜气;(4)抗腐蚀防锈,要求保护摩擦表面不受油变质或外来侵蚀;(5)清净冲洗,要求把摩擦面积垢清洗排除;(6)应力分散缓冲,分散负荷和缓和冲击及减震;(7)动能传递,液压系统和遥控马达及摩擦无级变速等。
国际标准美国API根据基础油组成的主要特性把基础油分成5类,I类为溶剂精制基础油,有较高的硫含量和不饱和烃(主要是芳烃)含量;II类主要为加氢处理基础油,其硫氮含量和芳烃含量较低;III类主要是加氢异构化基础油,不仅硫、芳烃含量低,而且粘度指数很高;IV类为聚a-烯烃(PAO)合成油基础油;V类则是除I-IV类以外的各种基础油。
润滑油基础知识大全

简朴概括润滑油旳作用
降低: 克制: 移除: 预防:
摩擦 磨损 热量 锈浊
润滑油分类及规格
发动机润滑油旳分类
• SAE-美国汽车工程师学会 -仅从石油旳流变(黏度)特征来对油品分类
• API-美国石油协会 -根据发动机试验性能对油品分类 -同步涉及节能源节省性能
• ACEA-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 -新体系于1996年使用 -替代欧洲旳CCMC
润滑油代理: 是经过广泛试验室试验及发动机台架试验后制定出来旳, 这些添加剂旳构成是个有机整体,各配方之间相辅相成, 相互制约,不能随意增删.
抗氧化/抗磨添加剂 预防轴承旳腐蚀 缓解油变质/变稠 预防气阀机构旳磨损
分散剂 控制油泥及清洁 分散炭粉从而降低
油旳稠化
粘度指数改善剂 轻易起动 更快供给油到运营旳部位 低温抗磨 增长高温粘度
25W
-10 ℃
夏天级:
20 30 40 50 60
越高旳黏度
您有留心过它们吗?
SM 5W-30
•
S= ?
•
SM= ?
•
5W= ?
•
30= ?
• S代表汽机油 • SM为API(美国石油协会)质量旳等级 • 能够在零下30℃以上使用 • 粘度等级
合成润滑油
合成油具有低摩擦力
合成润滑油旳优点
• 分子大小及形状较为均一 -内摩擦力小,因而节能 • 优异旳低温流动性 -易于冷开启,可在环境温度很低旳地方使用而不需要预热 • 高油膜强度 -黏度指数高,与矿物油相比,高温时旳油膜厚度更厚某些 • 优异旳氧化稳定性 -使用寿命很长;比矿物油更耐高温 • 低挥发性 -润滑油旳挥发损失更少,不需频繁添加
清净剂 中和燃烧所产生旳酸 降低活塞旳沉积物 提供总碱值
3.润滑油基础知识

管理运筹学
润滑油基础知识
一、润滑油的定义 二、润滑油的生产流程 三、润滑油的组成 四、润滑油的作用 五、润滑油的衡量标准 六、润滑油的理化指标 七、润滑油的选择对运动的两个接触表面之间加 入润滑剂,从而使两磨擦面之间形成 润滑膜,将直接接触的表面分隔开来, 变干磨擦为润滑剂分子间的内磨擦, 达到减少磨擦,降低磨损,延长机械 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都称之为润滑油。 润滑油是一种技术密集型产品,是复 杂的碳氢化合物管 的理 混运 合筹 物学 ,而其真正
管理运筹学
润滑油的生产流程
管理运筹学
三、润滑油的组成
润滑油是由基础油和添加剂调合而成的。基础
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构成原料,占据润滑油总量的 70%~95%,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润滑油的使用 性能。
基础油 70~ 95%
添加剂 5~30%
润滑油
管理运筹学
1、基础油
矿物基础油 合成基础油(半合成基础油) 全合成基础油
减少
低温流动性
高温时油
降凝剂
变稀 粘度指数
减少 摩擦改进剂 燃油消耗
消泡
改进剂 抗磨
减少
抗剂氧化 发动机磨损
控制泡沫
剂 分散剂
剂 清净
保护 基础油
分散 燃料燃烧生成物
防锈 剂
剂
使发动机内部
保持清洁
防止
管 理 生运锈 筹 学
四、润滑油的作用
1、抗磨 (一)
提供分离摩擦表面的润滑油膜,以减少磨
损
2、清洁
管理运筹学
全合成基础油
全合成基础油来自原油中的瓦斯气或天然 气所分散出来的乙烯、丙烯,再经聚合、催 化等繁复的化学反应才炼制成大分子组成的 基础油。本质上它是原油中较好的成分,加 以化学反应并通过人为控制达到预期的分子 形态,其分子排列整齐,抵抗外来变数的能 力自然很强,因此合成基础油品质较好,其 对热稳定、抗氧化反应、抗黏度变化的能力 自然要比矿物基础油强得多。由于受天然气
润滑油的综合知识

润滑油的综合知识润滑油综合知识一、润滑油知识:润滑油的主要组成是什么?目前所有的成品润滑油都是以基础油和添加剂组成,其中基础油占百分之七十多至将近百分之百。
添加剂占百万分之几至百分之三、四十。
基础油有矿油型和合成型两大类,而绝大多数是矿油油型。
我国矿油型基础油按最新标准分为八大类,即很高粘度指数基础油(VHVI,120≤VI<140 、高粘度指数基础油(HVI,90≤VI<120)、中粘度指数基础油(MVI,40≤VI<120)和低粘度指数基础油(LVI,VI<40)、高粘度指数低凝基础油(HVIW)、中粘度指数低凝基础油(MVIW)、高粘度指数深度精制基础油(HVIS)、中粘度指数精制基础油(MVIS)。
各按粘度分几个牌号,共63种。
添加剂的品种很多,主要类型有清净分散剂、抗氧抗腐剂、抗磨剂、油性剂、抗氧剂、粘度指数改进剂、防锈剂、降凝剂、抗泡剂等。
二、矿油型基础油是怎样生产的?天然石油是极其复杂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
除含有大量轻质组份和固体烃外,还含有胶质、沥青质、硫、氮、氧的化合物等。
这些物质的存在对润滑油的颜色、热安定性、氧化安定性、抗腐蚀性都是有害的,必须进行精制,除掉有害组成。
其生产工艺大体如下:(一)蒸馏1.蒸馏:首先将原油经过常压蒸馏,从石油中分离出气体燃料、汽油、煤油和柴油。
剩余的釜残油可用作生产润滑油原料,亦可进行裂化制取轻质油品。
2.减压蒸馏:把常压蒸馏得到的釜残油(重油)再采用减压蒸馏的方法进一步加工,进行一级减压蒸馏,从减压塔最高侧线出来的馏出油称为减一线,可作为变压器油油料;次高侧线出来的馏出油称为减二线;依次为减三线;减四线;塔底残渣油可作为锅炉燃料油。
(二)精制减压蒸馏得到的润滑油馏出物仅仅是半成品,需要进一步加工才能得到相应的润滑油料。
这些以减压馏出物为原料的润滑油通称为馏份润滑油料。
从渣油中得到的润滑油通称为残渣润滑油料。
不管是馏份润滑油料或残渣润滑油料,其中都含有许多必须除去的有害物质,所以要进一步精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润滑油糠醛精制原理
根据糠醛具有选择性较大,对润滑油组份中所含各种 烃类的溶解度不同,即对非理想组份(多环短侧链的芳 烃和异构环烷烃、胶质、硫和氮的化合物等)溶解能力 强而对理想组份(少环长侧链的芳烃和正构环烷烃、烷 烃等)溶解能力差,在低于临界温度的条件下与润滑油 馏份油比重差大的特点,在抽提塔中逆流接触分层, 从而使润滑油理想组份和非理想组份分开 。
润滑油白土补充精制原理
白土精制就是利用白土的吸附选择性,在一定温度下 用活性白土处理油料,吸附而除掉极性杂质,降低油 品的残炭值和酸值,改善油品的颜色及安定性。
酸洗过后的油品,白土对油品中残留的少量胶质、沥 青质、环烷酸、磺酸、酸渣及选择性溶剂、水份、机 械杂质等极性物质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白土吸附各 类物质的能力为:胶质、沥青质>芳烃>环烷烃>烷烃。 芳烃和环烷烃的环数越多,越易被吸附。
பைடு நூலகம்
润滑油白土补充精制操作
酸洗后的油品由倒油泵打至中和罐并加温至 70℃,按比例加入白土搅拌,继续升温至 110℃,反应40分钟后,由过滤泵将反应物打 至过滤机过滤,过滤后的油品再打回中和罐进 行二次精制,要求中和罐内反应温度升至120 ℃,反应40分钟后过滤至成品罐。
润滑油糠醛精制简介
糠醛又名呋喃甲醛(C5H4O2) 具有苦杏仁味的浅黄色至琥珀色透明液体,
贮存中色泽逐渐加深,直至变为棕褐色。 植物纤维的多缩戊糖水解可得糠醛,如玉米
芯、棉籽壳、甘蔗渣、稻壳等。
润滑油糠醛精制目的
通过除去润滑油中的非理想组份,使润滑油的 粘温性能、抗氧化安定性以及油品的颜色得到 改善,使油品的酸值和残炭降低
润滑油硫酸精制原理
硫酸与芳烃发生磺化反应
★反应生成物溶于酸渣而被除去
硫酸与非烃类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
润滑油硫酸精制原理
综上所述,硫酸洗涤可以很好的去除胶质、沥 青质、碱性氮化物和大部分环烷酸、硫化物等 非烃类化合物、以及烯烃和二烯烃。
润滑油硫酸精制操作
原料油在打入酸洗罐后,用压缩风搅拌,硫酸 按工艺要求按比例加入,在酸洗罐内油和硫酸 进行反应,根据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加入适量的 絮凝剂(NaOH浓度为12-15%的稀释液)并 搅拌5-10分钟,然后沉降4-6小时排渣,直至 酸渣排尽。
润滑油减线油精制基础知识
官震
润滑油精制生产装置简介
本装置的减压蒸馏装置各侧线油为原料,经精 制后生产润滑油的基础油
润滑油加工流程:
润滑油硫酸精制原理
浓硫酸(浓度为98%以上)可以与油品中的某 些烃类和非烃类化合物进行化学反应,或者以 催化剂的形式参与化学反应,而且对各种烃类 和非烃类化合物均有不同的溶解能力。一般硫 酸精制对正构烷烃、环烷烃没有什么化学作用, 但对异构烷烃、芳烃、烯烃,胶质沥青质以及 各种非烃类化学物质则有不同程度的化学作用 以达到改善油品颜色、安定性、气味,降低S、 N含量。
润滑油糠醛精制简介
用萃取的方法除去原料(或半成品)中所含杂 质和非理想组分的工艺过程。在石油炼制过程 中它是石油产品精制常用的方法之一。早期, 用于除去煤油中的芳烃,以改善煤油的燃烧性 能;20世纪30年代以后,大规模用于润滑油 馏分的精制,以除去其中的杂质和非理想组分。 在中国,1955年糠醛精制装置投产,目前绝 大多数的润滑油都是通过溶剂精制生产的。
润滑油硫酸精制原理
硫酸与烯烃发生酯化反应、叠合反应。
★酯化反应
当硫酸用量过多,温度低于30℃时,生成酸性脂,当硫酸用量过少,温 度高于30 ℃时,生成中性脂,而硬性脂大部分溶于酸渣中除去,然中性脂大多 溶于油中,影响油品质量,需要采用蒸馏除去。
★叠合反应
这个反应在较高温度和酸深度下,通过生成酸性脂而进行,所生成的二 分子和多分子叠合物大部分溶于油中,使油品沸点升高,叠合物须用再蒸馏方法 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