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锡危害告知卡

合集下载

二氧化氯危害告知卡

二氧化氯危害告知卡

二氧化氯危害告知卡
1. 概述
二氧化氯是一种化学物质,常用于工业和水处理过程中。

本告知卡旨在提醒人们关于二氧化氯的潜在危害,以促进安全使用和处理。

2. 危害说明
- 二氧化氯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的化学物质,接触皮肤和眼睛可能导致刺激和烧伤。

因此,接触二氧化氯时应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眼睛。

- 吸入高浓度的二氧化氯气体可能导致呼吸道刺激、咳嗽和呼吸困难。

因此,在接触二氧化氯气体时,应保持良好通风或佩戴合适的呼吸防护装备。

- 误食或摄入二氧化氯可能导致消化系统不适和毒性反应,应避免食物和水遭到污染。

3. 预防措施
- 使用二氧化氯时,应确保戴上适当的防护手套和护目镜,以防止皮肤和眼睛接触。

- 在处理二氧化氯时,应确保通风良好,并避免吸入其气体。

- 避免将二氧化氯直接接触到食物和水源,以防止意外食用或摄入。

4. 应急处理
- 如果发生皮肤或眼睛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受影响部位,并寻求医疗帮助。

- 如果吸入二氧化氯气体导致不适,应立即转移到通风良好的区域,并寻求医疗帮助。

- 如果意外食用或摄入二氧化氯,应立即饮下大量清水,并寻求医疗帮助。

5. 其他注意事项
- 保持二氧化氯存放在干燥、清洁和通风良好的地方。

- 遵循包装上的使用说明和建议的操作方法。

- 避免将二氧化氯与其他化学物质混合使用,以避免产生有害反应。

以上是对二氧化氯危害以及预防措施的简要说明,希望能够提醒人们在使用和处理二氧化氯时保持安全,减少潜在风险。

干货丨43种常用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高清图文版)

干货丨43种常用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高清图文版)

干货丨43种常用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高清图文版)来源:安创E盾43种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了解职业病,做好正确防护。

1、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噪声2、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粉尘3、职业病危害告知卡:苯等有毒气体4、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高温5、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电离辐射6、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紫外线7、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铅烟8、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乙醇9、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溴素)10、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氨)11、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一氧化碳)12、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电工岗位)13、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烫伤)14、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丁酮)15、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异丙醇)16、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液氮)17、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甲醇)18、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氧气)19、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硫酸)20、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二氯甲烷)21、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甲苯)22、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硝酸)23、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氢氧化钠)24、职业病危害告知卡(过氧化氢)25、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可溶性镍化物)26、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异佛尔酮)27、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环己酮)28、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乙酸乙酯)29、职业病危害告知卡(苯乙烯)30、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硫酸)31、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盐酸)32、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煤气)33、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钒)34、职业病危害告知卡(锰)35、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氯气)36、职业病危害告知卡(硫化氢)37、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氮气)38、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四氢呋喃)39、职业病危害告知卡(1,4-丁炔二醇)40、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放射源钴-60)41、职业病危害告知卡(放射源铯-137)。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二氧化硫)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二氧化硫)
抢救人员穿戴防护用具,加强通风,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去除污染衣物;注意保暖、安静;皮肤污染或溅入眼内用流动清水冲洗各至少20分钟;呼吸困难者给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心脏聚停,必须现场行心肺复苏术,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救援。
IDLH浓度100mg/m³。作业过程密闭、局部排风、呼吸系统防护。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
标准限值:PC-TWA:5mg/m³ PC-STEL:10mg/m³检测数据:CTWA:mg/m³CSTEL:mg/m³检测日期:年月日
职业病危害告知卡(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
Sulfur Dioxide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易溶于水、乙醇和乙醚等,与水及水蒸气作用生成有毒及腐蚀性蒸汽。
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主要损害呼吸系统,刺激粘膜。
表现为流泪、畏光、咳嗽,咽喉灼痛、头痛、头昏、

二氧化锡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二氧化锡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二氧化锡职业危害防治措施二氧化锡是一种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

然而,长期暴露在二氧化锡的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因此,采取适当的职业危害防治措施对于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至关重要。

需要进行二氧化锡的职业危害评估。

通过测量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锡的浓度,了解是否超过了安全标准。

如果浓度超过了安全标准,就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应该加强通风设施的建设。

通过增加新风量和排风量,可以有效地降低工作场所空气中二氧化锡的浓度。

同时,定期检查和维护通风设施的工作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

工作人员在接触二氧化锡时应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手套、防护眼镜和防护口罩等。

这些防护装备可以有效地降低工作人员接触二氧化锡的风险,防止其进入人体。

应提供相关的职业培训和教育。

工作人员应该了解二氧化锡的危害性以及正确的使用和操作方法。

他们应该知道如何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以及如何应对紧急情况。

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在事故发生时,应有明确的紧急处理措施,以降低事故对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影响。

同时,应定期进行演练,提高应急处理的能力和效率。

定期进行职业卫生监测和健康检查也是必要的。

通过监测工作人员暴露于二氧化锡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同时,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对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和监测。

应加强工作场所的卫生管理。

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和整洁,减少二氧化锡的积累和扩散。

及时清理和处理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防止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氧化锡是一种有害物质,对工作人员的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健康,必须采取适当的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通过二氧化锡的职业危害评估、加强通风设施建设、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职业培训和教育、制定应急预案、定期监测和健康检查以及加强工作场所卫生管理等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工作人员接触二氧化锡的风险,保护他们的健康和安全。

氮氧化物、一氧化碳、铜烟、工频电场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氮氧化物、一氧化碳、铜烟、工频电场职业病危害告知卡

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对水体、土壤和大气可造成污染二氧化氮Nitrogen dioxide健康危害理化特性健康危害:氮氧化物主要损害呼吸道。

吸入气体初期仅有轻微的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咽部不适、干咳等。

常经数小时至十几小时或更长时间潜伏期后发生迟发性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出现胸闷、呼吸窘迫、咳嗽、咯泡沫痰、紫绀等。

慢性作用:主要表现为神经衷弱综合征及慢性呼吸道炎症。

个别病例出现肺纤维化。

可引起牙齿酸蚀症。

黄褐色液体或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当心有毒气体应急处理急救措施: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注意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

工作完毕,淋浴更衣。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

急救电话:120消防电话:119《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无机含氮化合物》 GBZ/T160.29-2004职业接触限值:PC-TW A= 5mg/m3PC-STEL=10mg/m3测量结果:职业卫生服务机构:日期:年月日工作场所存在一氧化碳,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健康危害理化特性一氧化碳在血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而造成组织缺氧。

急性中毒: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10%;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还有皮肤粘膜呈樱红色、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浅至中度昏迷,血液碳氧血红蛋白浓度可高于30%;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血液碳氧血红蛋白可高于50%。

部分患者昏迷苏醒后,约经2-60天的症状缓解期后,又可能出现迟发性脑病,以意识精神障碍、锥体系或锥体外系损害为主。

慢性影响:能否造成慢性中毒及对心血管影响无定论。

无色无臭气体,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等多数有机溶剂当心中毒应急处理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矽尘和噪声警示标识(扬尘防治)

矽尘和噪声警示标识(扬尘防治)

(一)警示标识噪声粉尘3.毒物戴护耳器戴防尘口罩当心中毒 戴防毒口罩高温(二)职业病危害告知卡工作场所存在矽尘,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矽尘(游离SiO2含量≥10%)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健康危害矽尘(10%≤游离SiO2含量≤50%):总尘 1 mg/m3,呼尘0.7mg/m3;矽尘(50%<游离SiO2含量≤80%):总尘0.7 mg/m3,呼尘0.3 mg/m3;矽尘(游离SiO2含量>80%):总尘0.5 mg/m3,呼尘0.2 mg/m3。

矽尘能通过呼吸、吞咽、皮肤、眼睛或直接接触进入人体,其中呼吸系统为主要途径。

长期接触或吸人高浓度的矽尘,可引起矽肺、呼吸系统及皮肤肿瘤和局部刺激作用引发的病变等病症。

注意防尘应急处理定期体检,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发现身体状况异常时要及时去医院检查治疗。

防护措施采取湿式作业、密闭尘源、通风除尘,对除尘设施定期维护和检修,确保除尘设施运转正常,加强个体防护,接触粉尘从业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减少身体暴露部位,根据粉尘性质,佩戴多种防尘口罩,以防止粉尘从呼吸道进入,造成危害。

标准限值:PC-TWA(总尘):mg/m³,PC-TWA(呼尘):mg/m³检测数据:C TWA(总尘):mg/m³,C TWA(呼尘):mg/m³检测日期:年月日急救电话:120 消防电话:119 职业卫生咨询电话:工作场所存在一氧化碳,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一氧化碳(非高原)Carbon monoxide(not in high altitudearea)健康危害理化特性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

主要损害神经系统。

表现为剧烈头痛、头晕、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脉快、烦躁、步态不稳、抽搐、大小便失禁、休克。

可致迟发性脑病。

无色气体。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苯。

遇明火、高热能燃烧、爆炸。

当心中毒应急处理抢救人员穿戴防护用具,加强通风。

速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注意保暖、安静;及时给氧,必要时用合适的呼吸器进行人工呼吸;心脏骤停时,立即作心肺复苏术后送医院;立即与医疗急救单位联系抢救。

二氧化硫-职业病危害告知牌

二氧化硫-职业病危害告知牌

职业病危害告知牌对人体有损害,请注意防护!
二氧化硫Sulfur dioxide
健康危害理化特性
易被湿润的粘膜表面吸收生成亚硫酸、硫酸。


眼及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大量吸入可
引起肺水肿、喉水肿、声带痉挛而致窒息。

急性
中毒:轻度中毒时,发生流泪、畏光、咳嗽,咽、
喉灼痛等;严重中毒可在数小时内发生肺水肿。

无色气体,特臭。

溶于水、乙醇。

熔点
-75.5℃,沸点-10℃。

职业接触限值:PC-TWA:/
PC-TWA:5(mg/m3)
PC-STEL:10(mg/m3)
应急处理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物。

用大量肥皂水和清水冲洗皮肤。

如有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用大量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如有不适,就医。

吸入:立即将患者移到新鲜空气处,保持呼吸畅通。

如果呼吸困难,给于吸氧。

如患者食入或吸入本物质,不得进行人工呼吸。

如果呼吸停止。

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

立即就医。

食入:禁止催吐,切勿给失去知觉者从嘴里喂食任何东西。

立即就医。

注意防护
密闭操作,全面通风。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建议操作人员佩戴直接式防毒面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腐工作服,戴橡胶手套。

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

避免与酸类接触。

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

急救电话:120 消防电话:119 职业卫生咨询电话:1031。

二氧化碳危害告知卡

二氧化碳危害告知卡

二氧化碳危害告知卡---1. 前言本文档旨在告知人们有关二氧化碳的危害,以提高对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视和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 什么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CO2)是一种无色、无味、不可燃的气体,是地球上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

它以化学式CO2表示,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

---3. 二氧化碳的危害3.1 环境影响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之一,它可以吸收地球上的热量并阻止其逃逸到太空,从而导致地球气温上升。

这种气候变化会引发海平面上升、极端天气事件增加、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环境问题。

3.2 健康危害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环境中可能导致健康问题,如呼吸不畅、头痛、胸闷、乏力等症状。

在极端情况下,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以导致窒息甚至死亡。

3.3 经济影响二氧化碳排放也会对经济造成影响。

气候变化引起的灾害和极端天气事件会对农业、渔业、旅游业等行业造成损失。

此外,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资源。

---4. 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1 能源利用采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以替代传统能源,如煤炭和石油,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4.2 减少交通排放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共享交通工具,减少私人汽车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交通行业对二氧化碳的排放。

4.3 节约能源加强能源管理和能源效率,例如使用更高效的设备和定期进行能源审计,可以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

---5. 结论鉴于二氧化碳的危害对环境、健康和经济均有重大影响,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采取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保护我们的地球。

---参考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场所存在二氧化锡,对人体有害,请注意防护
二氧化锡
stannic oxide

健康危害 理化特性

经呼吸道吸入进入人体。吸入二氧化锡烟尘可发生金属烟热,先感全身无力、头痛、咽干、口内金属味和胸部压迫感,有时伴有恶心、呕吐、咳嗽、气促等,继而寒战和发热。长期吸入二氧化锡烟尘可引起锡肺(锡未沉着症)。可引起皮炎。 白色四角晶体,不溶于水、稀
酸和碱液,可溶于浓硫酸。

当心中毒
应急处理
(1)无特殊治疗,加强保护性医疗,如定期复查、适当增加营养、定期疗养等。
(2)对症治疗,可服用止痛、解痉、止咳等药物。
(3)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早期用纤维支气管镜进行肺灌洗,可试用。

防护措施

密闭、局部排气、呼吸防护。注意人工防护。工作场所禁止饮食、吸烟。

标准限值: 测量数据: 测量日期:
急救电话:120 消防电话:119 职业卫生咨询电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