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慢性型仔猪副伤寒解剖病例

合集下载

一例仔猪副伤寒并发急性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治-精选文档

一例仔猪副伤寒并发急性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治-精选文档

一例仔猪副伤寒并发急性猪瘟混合感染的诊治1 发病及流行情况2012年11月中旬,1窝6周龄仔猪突然发病,2 d共死亡8头,初步诊断为猪瘟,并用猪瘟乳兔组织苗按照4头份的用量对仔猪进行紧急免疫,但5 d后又有3窝仔猪发病,经过3 d死亡12头。

将采集的病料进行分离鉴定,确诊为仔猪副伤寒并发急性猪瘟混合感染[1-2]。

2 临床症状病猪发热,体温升至41~42 ℃,并出现精神萎顿、被毛粗乱、寒战怕冷、喜卧、喜欢钻入垫草较温暖的地方、相互重迭、拒绝进食、嗜睡、口渴贪饮、身体发抖、走路不稳等症状,耳根、胸前、腹部、四肢等处皮肤出现紫红色出血斑点。

后期呈见腹痛和腹泻,排出淡黄色恶臭的稀粪,粪便中常附有黑白色黏性渗出物,有时带血,并发生结膜炎,眼角膜出现浑浊、溃疡,眼角多见脓性眼眵,有时则将整个眼睑黏住[3]。

3 检剖变化病猪有明显的脾肿大,呈暗蓝紫色,边缘有突起的出血性梗死。

肾脏表面有针尖状出血点,呈密集状。

部分仔猪膀胱黏膜有多少不等的出血小点。

腹腔内及腹股沟和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充血及出血,切面多汁,软而红,呈红白相间的大理石状。

肝、肾有不同程度的肿大。

部分仔猪大肠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形成周边呈堤状、中间凹陷的溃疡,表面被覆一层糠麸样假膜。

肝脏具有灰黄色的坏死灶和灰白色增生性结节。

全身黏膜及浆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

胃肠黏膜呈卡他性炎。

病程稍长的仔猪在回盲口附近及结肠可以发现以集合淋巴结为基础所形成的溃疡。

溃疡圆形、突起,粘附有沉渣,呈同心圆状即纽扣状溃疡。

同时黏膜有明显的小点出血[4]。

4 诊断临床上可据以下要点判定该病:一是高热稽留,单一使用抗菌素治疗无效;二是4周至2个月以下的仔猪,出现腹痛、腹泻,先便秘,后拉稀,粪便恶臭呈淡黄色,并发结膜炎,眼角多见脓性眼眵;三是耳朵、胸腹下皮肤出现紫色出血斑点;四是检剖可见扁桃体常见坏死性炎症。

胃、小肠黏膜卡他性或出血性炎。

会厌软骨、肺及胆囊有出血斑点。

脾脏肿大,肝脏有坏死灶,有的还有灰白色增生性结节。

一起仔猪副伤寒病的诊治

一起仔猪副伤寒病的诊治

山东畜牧兽医2020年第41卷66 一起仔猪副伤寒病的诊治刘芳美(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畜牧业发展服务中心,山东东营257500)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1733(2020)12-0066-022020年6月,垦利区某规模养猪场,发生以仔猪体温升高、皮肤发绀、顽固性腹泻为主的疾病。

主要发生在刚断奶的仔猪,发病率80 %,死亡率2 %。

用抗菌消炎药物治疗1周后,效果不佳,场主就把病死猪运到垦利区动物疫病防治监控中心就诊。

经过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仔猪副伤寒病。

1 流行病学该规模养猪场饲养生猪18 000头,猪场管理一直很规范,生物安全做的也好,畜主诉发病猪舍饲养员是位新饲养员,对饲养管理不熟,他管理的一栋猪舍养着刚断奶仔猪200余头猪,病猪刚开始表现食欲不振,体温升高,肛温41.5 ℃,有的仔猪耳朵根部、胸前、腹部出现淤血紫色斑块,排水样黄绿色稀粪,病重4头出现呼吸困难,最后衰竭死亡。

发病3 d后又发现全群都有稀泻现象,先后用过土霉素、青霉素等抗生素及中成药物,效果不佳。

发病的猪都在20 kg左右,整个病程持续了17 d,死亡4头。

2 临床症状体温升高,肛温41.5 ℃,怕冷,皮肤发绀,眼角有黏性、脓性分泌物,上下眼睑粘连。

顽固性下痢,粪便水样,呈黄绿色,恶臭。

症状时好时坏,反复发作,持续数周,伴以消瘦、脱水而死。

3 病理变化主要病变在盲肠和结肠。

表现肠壁增厚,黏膜发红,上覆盖一层弥漫性坏死和腐乳状坏死物质,剥离后见基底泛红,边缘出现不规则溃烂,肠鼓气;发病仔猪的肝脏表面带有出血点、肾脏肿大,仔猪的肾脏会带有小的出血点。

4 实验室检验4.1 涂片染色镜检采取病死猪的肝脏、肾脏、Biologicals, 2012, 40(4): 282-287.[13] 冷红英, 王玲, 徐燕. 三种高效消毒剂对消化内镜消毒效果比较研究[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9, 36(5): 325-328.[14] 杜宏举, 马玲, 郑珊, 等. 过氧乙酸消毒剂的毒性试验[J].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14, 24(10): 12-17. [15] 颜志文, 安斌, 武瑞琴. 一种复合过氧乙酸消毒剂的遗传毒性评估[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7, 34(11): 1005-1007.[16] 刘建花, 陈龙娇, 陈健. 过氧乙酸复合消毒液的消毒效果及其毒性研究[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 24(12): 15.[17] 赵声贵, 钟宏, 刘广义. 烷基胍的研究进展[J]. 化工技术与开发, 2007(1): 22-25.[18] Rembe J D, Frommdornieden C, Schafe N, et al.Comparing two polymeric biguanides: chemical distinction, antiseptic efficacy and cytotoxicity of polyaminopropyl biguanide and polyhexamethylene biguanide[J]. Journal of medical microbiology, 2016, 65(8): 867-876.[19] 陆龙喜, 郑云燕, 蔡德雷, 等.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消毒性能研究[J].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1, 28(5): 536-539.[20] 王传生, 孙宝琴, 于忠群, 等. 聚六亚甲基双胍盐酸盐消毒剂性能的研究[J]. 河北医药, 2014, 36(17): 2588-2590.[21] Christen V, Faltermann S, Brun N R, et al. Cytotoxicityand molecular effects of biocidal disinfectants quaternary ammonia, glutaraldehyde, poly (hexame-thylene biguanide)hydrochloride PHMB)and their mixtures in vitro and in zebrafish eleuthero-embryos[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17, 586: 1204-1218.[22] Melo A D, Santos D B, Silva L D, et al. Molluscicidalactivity of polyhexamethylene biguanide hydrochloride on the early-life stages and adults of the Biomphalaria glabrata(Say, 1818)[J]. Chemosphere, 2019, 216: 365-371.(收稿日期:2020–09–22)经验交流2020年第12期(总第281期) 经验交流67肠系膜淋巴结,直接涂片,用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革兰氏阴性红色小杆菌。

仔猪副伤寒病例的诊治报告

仔猪副伤寒病例的诊治报告
疫病 防治
质不 好 、营 养缺 乏 等 均 可 诱 发本 病 。
2 主 要 症状
肿 胀 ,肠 壁 淋 巴小 结 肿 大 。
4 - 2 亚 急 性 型 和 慢 性 型 死 亡 病 例
剖检
本 病 潜 伏 期 为数 天 ,或 菌 的 数 量 、 毒 力 有 关 。 临 床 上 分 急 性 、 亚 急 性 和 慢 性
性 分 泌 物 。 病 初 便 秘 之 后 腹 泻 ,排 灰
白 色 或 黄 绿 色 恶 臭 粪 便 ,有 时 混 有 血 液 和 假 膜 。 病 猪 消 瘦 ,皮 肤 有 痂 状 湿 疹 。 病 程 可 达 数 周 ,终 至 死 亡 或 成 为
僵猪 。
3 发 病情 况
发 病 后 ,立 即将 圈 舍 清 扫 、消 毒 ; 特 别 是 要 将 饲 槽 刷 洗 干 净 ;粪 便 及 时 清 除 ,堆 积 发 酵 后 利 用 。 并 积 极 采 取
以下 对 症 治疗 措 施 :
2 0 1 2年 1 1月 2 8日上 午 。韩 麻 营 镇 张 某 来 电 话 称 :家 里 饲 养 8 0头 能 繁
( 1 )新霉 素 5 ~ l O r n g , 1次 灌 服 ,
每 日 2次 ,连 服 7 d 。
母 猪 , 现 都 已 怀 孕 、并 陆 续 产 仔 ,最
近 有 2头 母 猪 产 的 6 2头仔 猪 ,于 断 奶 后 1 周 ,突 然 发 生 下 痢 、拉 稀 ,体 温 升 高到 4 l ℃ 以 上 ,还 有 部 分 猪 消 瘦 。
病 初 便 秘 ,之 后 腹 泻 ,排 灰 白 色 或 黄
( 2 )氟 哌酸 每 l O k g体 重 1 ~ 2 m l , 盐酸 山莨菪碱 ( 6 5 4 — 2 )l O k g体 重 1 — 2 m g ,分别 肌 肉注 射 ,每 日 2次 ,连 注 5 d为 1个 疗 程 。 或 2 . 5 %氟 哌 酸 5 ml 、 5 %葡 萄 糖 盐 水 1 0 0 ~ 1 5 0 ml ,静 脉 注射 ,

仔猪副伤寒的诊治分析

仔猪副伤寒的诊治分析

中国动物保健2024.05摘要:作为一类由沙门氏菌属细菌所引发的传染病,猪副伤寒病常发于仔猪饲养阶段,其病死率较高,同时会引发严重的经济损失。

本文以云南省红河县大羊街乡某养殖场为例,分析了仔猪副伤寒诱因及其流行特点,介绍了其临床症状表现,明确了仔猪副伤寒的诊断与鉴别流程,同时给出了相应的治疗与预防方案,以期为有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仔猪饲养;猪副伤寒病;诊断鉴别;治疗措施仔猪副伤寒的诊治分析李仰沙(红河县大羊街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红河654412)收稿日期:2024-02-02作者简介:李仰沙(1978.02—),男,本科,高级兽医师,研究方向:动物医学。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仔猪养殖阶段副伤寒发病率超过40%,其病死率超过20%,已成为影响我国生猪养殖业效益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疫病控制部门以及技术人员应当从实际出发明确仔猪副伤寒的基本特征,进而采取积极措施给出相应的诊治方案,降低仔猪副伤寒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1病例信息2023年1月,云南省红河县大羊街乡某养殖场所养殖的一批3月龄仔猪共180头,部分出现体温、呼吸异常、萎靡不振、食欲废绝等情况,2月开始出现死亡案例,新患仔猪数量与规模不断增加。

经过与养殖户之间的沟通得知,该批仔猪入圈饲养前,进行了口蹄疫、猪瘟等免疫预防。

2仔猪副伤寒诱因及其流行特点2.1发病诱因通过对案例养殖场以及关联性疫病信息进行全面统计与研究过后能够发现,仔猪副伤寒的发病诱因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①生长环境要素的突变可能会引发相应病症,一些养殖户对于饲养环境的管理不当,圈舍内部饲养密度过大,未能及时进行通风换气,圈舍内部温度异常等都可能成为仔猪副伤寒的关键诱因;②仔猪刚刚经历了断奶过程,一些仔猪个体的适应能力与免疫体质较差,对于病菌的抵抗能力有限,可能会更加显著地受到致病菌的感染与影响;③在仔猪感染副伤寒病时,一些养殖户未能及时掌握其传播路径,对于病猪未能及时开展隔离与诊疗等相关工作,导致疾病传染与影响范围不断扩大,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失[1]。

一例仔猪副伤寒的诊疗报告

一例仔猪副伤寒的诊疗报告

一例仔猪副伤寒的诊疗报告作者:杨金生来源:《科学种养》2017年第09期仔猪副伤寒是由猪伤寒沙门氏菌和猪霍乱沙门氏菌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

急性型为败血症,慢性型为坏死性肠炎。

该病在阴雨潮湿、季节交替、寒冷的天气易发,带菌猪和患病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染。

该病一旦感染,将会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死亡,给广大养殖户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是危害养猪业发展的重要传染病之一。

现就一起仔猪副伤寒病例的诊疗情况介绍如下:一、发病情况2016年3月长春市一李姓养猪户饲养的96头刚断奶的仔猪突然发病,第三天开始有病猪死亡,至就诊时共死亡8头,死亡率8.3%。

患病猪表现为气喘、腹泻、排水样粪便,经临床检查、病死猪剖检的病理变化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仔猪副伤寒。

二、临床症状患病猪精神委靡不振、被毛粗乱、食欲减少或废绝,皮肤苍白,眼有黏性或脓性分泌物。

排水样淡黄色或淡绿色粪便,有恶臭味,并混有脱落的黏膜和血液。

体温高达40.5~41.5℃,伴有呼吸困难,四肢、颈、耳、腹下皮肤有紫红色斑点。

三、病理变化对病死猪进行剖检主要呈现败血症的病理变化。

全身各浆膜、黏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出血斑点,心外膜、肾皮质、胸膜、肺及肠胃黏膜均有出血点;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有溃疡坏死,切面呈灰白色脑髓样变;结肠、盲肠肠壁增厚,失去弹性,表面有一层灰白色糠麸样纤维素性假膜;肺充血、出血并有水肿;肝脏肿大,有大小不等的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脾脏质地呈橡皮样,肿大呈蓝紫色。

四、实验室检验无菌采取病死猪的肠系膜淋巴结、肝脏、心血等涂片,革兰氏染色镜检,可见到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接种至普通培养基上培养,可见长有圆形、湿润、边缘整齐的灰白色小菌落;挑取典型菌落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可见到无芽孢、无荚膜、分布规则、两端钝圆的革兰氏阴性小杆菌。

五、诊断结果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以及实验室检验结果,综合判定确诊为仔猪副伤寒。

一例仔猪副伤寒的诊治报告

一例仔猪副伤寒的诊治报告

一例仔猪副伤寒的诊治报告一、患病情况描述仔猪副伤寒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消瘦、厌食、腹泻等症状。

近期,某养猪场仔猪群体出现了明显的疾病症状,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不振,体温升高,粪便稀薄,且带有黏液和血迹,病情逐渐加重。

二、体检结果及诊断依据1. 体温升高诊断依据:对患病仔猪进行体温测量,结果显示体温超过正常值,符合发热病症。

2. 精神不振诊断依据:观察患病仔猪的行为,发现其精神萎靡不振,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

3. 食欲减退诊断依据:通过观察患病仔猪对饲料的摄食情况,发现其食欲减退,对饲料无兴趣。

4. 粪便稀薄、带黏液和血迹诊断依据:观察患病仔猪的粪便样貌,发现其粪便呈稀薄状,并且带有黏液和血迹。

三、诊断结果仔猪群体出现发热、消瘦、厌食、腹泻等症状,综合以上诊断依据,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和临床症状,诊断为仔猪副伤寒。

四、治疗方案1. 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常用的治疗抗菌药物包括头孢菌素、庆大霉素等。

通过精确计算剂量,按时按量给予患病仔猪口服或注射抗生素,持续治疗一周以上。

2. 注意保暖:提供适宜的温度及保暖设施,保持猪舍内部温度稳定,避免患病仔猪受寒,减少能量消耗,提高免疫力。

3. 提供易消化饲料:给予患病仔猪易消化的饲料,如糖水、酸奶等,以增加其能量摄入,促进康复。

4. 增加饮水量:注重给予患病仔猪充足的饮水量,保持其水分平衡,防止脱水。

5.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加强猪舍环境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减少细菌传播和感染的机会。

6. 对疫情高发区域进行隔离:将患病仔猪隔离,减少感染蔓延,防止疫情扩散。

五、预防措施1. 强化疫苗防控:按照疫苗的使用要求,给予仔猪适时接种相关疫苗,提高其对副伤寒的免疫力。

2.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保持猪舍干燥、清洁,定期进行彻底的消毒以减少细菌繁殖的机会。

3. 饲养管理措施:提高仔猪饲养环境的质量,营造好的生长条件,加强饲养管理,提高仔猪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一例仔猪副伤寒病的诊断与治疗

一例仔猪副伤寒病的诊断与治疗

的发 生 .必 须 在 接 种 猪 瘟 疫 苗 时 加 大免
疫 剂 量 .并 在 第 一 次 免 疫 接 种 后 过 2 ~ 0 3 O天 再 用 5头 份 的 猪 瘟 疫 苗 加 强 免 疫

沙 星 是 一 种 新 型 广 谱 抗 菌 药 ,治 疗 传 染
性 胸 膜 肺 炎 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好 的疗 效 ,但 在 日常 使

例 仔 猪 副伤 寒 病 的诊 断 与治 疗
倪 干英 ’ 陶 维 龙 张 万 凯 王 志舂 。
(江 苏 淮安 市楚 州 区动物 卫生 监督 所 ,江苏 淮安 2 3 0 2 2 0;
江 苏淮 安市 楚州 区三堡 乡农 业技 术推广 服务 中心 ,江 苏 淮安 2 3 1 ; 2 2 2 。 苏淮 安市 楚州 区钦 工镇 农 业技术 推广 服务 中心 ,江 苏 淮安 2 3 3 ) 江 2 2 1
析 .确 诊 为 猪 瘟 与 猪 传 染 性 胸 膜 肺 炎 混 合 感 染 .及 时 采 取 综 合 性 的 防 治 措 施 , 使猪群很快恢复健康 . 目前 ,猪 瘟 的 症 状 及 剖 检 变 化 不 够 典 型 .只 凭 肉 眼 观 察 判 断 易 造 成 误 诊 。 发 现 病 猪 及 时 隔 离 .请 经 验 丰富 、懂 技 术 的兽 医 诊 治 . 经 实 验 室 诊 断 综 合 判 断 。尤 其 是 混 合 感 染 的 病 例 ,一 定 要 分 清 主 次 . 以便 采 取 综 合 性 防 治 措 施 ,使 疫情迅速得到控制。 要 搞 好 免 疫 接 种 T 作 ,正 确 使 用 疫
21 0 0年 4月 5 日 .楚 州 区 堡 乡

蓝 紫 色 ,肾 也 肿 大 、充 血 出 血 . 胃黏 膜 严 重 瘀 血 ,肝 见有 针尖 大 至 粟粒 大 的 黄 灰 色 坏 死 灶 和 灰 白 色副 伤 寒 结 节 ,全 身 淋 巴 结 均 有不 同程 度 的肿 大 。

一例仔猪副伤寒的诊治报告

一例仔猪副伤寒的诊治报告

一例仔猪副伤寒的诊治报告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重视,屠宰场和养殖场的卫生标准也逐渐得到提高。

但是,仍然有些情况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比如仔猪副伤寒。

下面是一份仔猪副伤寒的诊治报告。

1. 病情描述:此次发病的仔猪为8只,出生时间相近,年龄约两个月。

发病症状为食欲减退,呕吐,腹泻,体温升高,严重者出现抽搐和昏迷等症状。

经过病毒学检测,确认为仔猪副伤寒。

2. 诊断依据:(1)临床症状:食欲减退,呕吐,腹泻,体温升高,严重者出现抽搐和昏迷等症状。

(2)病原学检测:经过病毒学检测,确认为仔猪副伤寒。

(3)暴露史:饲料或饮水受到污染,或者屠宰场或养殖场卫生条件不符合标准。

(1)隔离:将病猪和健康猪隔离开来,防止疾病扩散。

(2)清洁消毒:对养殖场的环境、设施、饲料、饮水等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

(3)药物治疗:对症治疗,使用适合的药物进行治疗,并根据病情随时调整用药剂量。

(4)营养支持:给予高能量、高蛋白、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以补充病猪营养不良的情况。

4. 预防措施:(1)加强卫生管理,确保饲料、饮水、猪舍等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2)对新进的仔猪进行严格的检疫和隔离,防止疾病传播。

(3)定期对猪场进行消毒和卫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卫生问题。

(4)加强营养管理,给予猪合理的膳食,增强机体免疫力。

总结:仔猪副伤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容易在猪场中传播,给养殖业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加强卫生管理、定期检查检疫和加强营养管理是预防仔猪副伤寒的有效措施。

在诊疗中,及时隔离、消毒、药物治疗和营养支持可以有效地控制和治疗仔猪副伤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例慢性型仔猪副伤寒解剖病例
余恩超
猪副伤寒又称猪沙门氏菌病。由于它主要侵害4月龄以内的仔猪,
也称仔猪副伤寒。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阴雨潮湿天气多发。
是一种较常见的传染病。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急性型呈败血
症变化,慢性型在大肠发生弥漫性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变化,表现慢
性下痢,有时发生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其病原体是猪霍乱沙门氏菌
和猪伤寒沙门氏菌,常存在于病猪的各脏器及粪便中,对外界环境抵
抗力较强,在粪便中可活1~2个月,在垫草中可以存活2~5个月,在
冻土中可以过冬,在10%~19%的食盐腌肉中能生存75天以上。但对
消毒药抵抗力不强,用3%的来苏儿、福尔马林等能将其杀死。
慢性型感染临床症状:此型最为常见,临床表现与肠炎猪瘟相似。
体温稍许升高,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被毛失去光泽,反复下痢,粪
便呈灰白色、淡黄色或绿色,形同粥状,有恶臭,有时带血和坏死组
织碎片,以后逐渐脱水消瘦,皮肤出现痂样湿疹。有些猪发生咳嗽。
病程2~3周或更长,最后衰竭死亡。

如图:皮肤出现痂样湿疹
如图:小猪出现严重的拉稀并脱水
感染慢性型沙门氏菌病的小猪解剖后主要病变在盲肠和大肠。肠
壁淋巴小结先肿胀隆起,以后发生坏死和溃疡,表面被覆有灰黄色或
暗淡绿色麸皮样物质,肠壁增厚。肝、脾及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常见
到针尖至栗米大的灰白色坏死灶,这都是猪沙门氏菌的特征性病变。
肺部有时见到卡他性或干酪样肺炎病灶。

如图:肠壁增厚,出现麸皮样特征病变
如图:肝脏出现大小不等状灰白色坏死灶
防治措施:
预防本病应从加强饲养管理,消除发病诱因,保持饲料和饮水的
清洁卫生等方面着手。断奶分群不要突然改变环境,猪群尽量分小一
些。在断奶前后(1月龄以上),应口服或肌注仔猪副伤寒弱毒冻干
菌苗等预防。未发病的猪可用药物预防,每吨饲料中加入金霉素100
克或磺胺二甲基嘧啶100克,可起一定的预防作用。
治疗可用抗生素疗法:土霉素。口服,每天每千克体重50~100
毫克,分2~3次服;肌注,每千克体重40毫克,1次注射。新霉素。
口服,每天每千克体重5~15毫克,分2~3次服用。复方新诺明
(SMZ-TMP),每千克体重70毫克,首次加倍,每天口服2次,连用
3~7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