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医学课程改革研究.ppt
中外医学发展史ppt课件

二、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人文素质
➢ 新的医学模式要求医护人员不仅应具备精湛的医 术,而且要求他们能自觉尊重生命价值,自觉为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而努力,同时还要求他们熟 谙伦理学、心理学等人文科学知识,成为富有同 情心的朋友。
➢ 一般性的人文课程对于了解医学丰富的社会文化 内涵,理解医学的人文性相差甚远,而医学史对 于扩大医学生的社会视野,丰富医学生的人文知 识有着重要作用,能够促进人文教育与医学教育 相融合,使人文教育渗透于医学教育之中。
三、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医德水平
• 医生特定的工作性质要求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必须 具有优良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职业修养。中外历 史上许多伟大的医学家不但对医学的发展做出了 重要的贡献,同时他们高尚的道德风范也是我们 学习的典范。中国历史上的“杏林春暖”、“药 不二价”、“悬壶济世”等典故,无不是医德教 育的经典教材。通过医学史教学可以对医学生进 行人格品德教育,培养医学生对医学专业的热爱 与珍重,树立为医学献身的科学精神。
古代埃及医学
➢ 疾病与迷信(咒文、魔术)混为一谈 ➢ 木乃伊与灵魂的保留 ➢ 金字塔与法老
• 古埃及人为什么要制作木乃伊呢?
• 有人认为,古埃及人制作木乃伊最主要的原因是 因为他们相信 “来世永生”。他们认为,尸体在, “灵魂”就会重新回到躯体;
• 同时,古埃及独特的自然环境也助长了古埃及人 对来世的希望。尼罗河每年有规律的泛滥与消退, 植物与之相应或茂盛或枯萎,太阳每日的升起和 落下,这些自然现象的周而复始给古埃及人这样 一种感念:世界是循环往复的,自然万物可以生死 轮回,人也应当如此。为了准备来世的复活,也 必须好好保存尸体。 。
• 美索不达米亚”—《圣经》称为“伊甸 园”,古希腊语,意为“两条河中间的地 方”,故又称为两河流域。两河指的是幼 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这个平原上发 展了世界上第一座城市,颁布了第一部法 典,流传最早的史诗、神话、药典、农人 历书等皆诞生与此,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古巴比伦与古中国、古埃及、古印度并称 为“四大文明古国”。
国内外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对比研究

建立社区实践教学基地是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 通过与社区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场所,促进理论 与实践的结合。
对我国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启示
加强医学教育体系改革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
我国应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加强医 学教育体系改革,完善全科医学教育 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提高教育质 量和水平。
国内外全科医学人 才培养模式对比研 究
• 引言 • 国内外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概述 • 国内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现状及问题 • 国外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经验借鉴 • 国内外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对比研究 • 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 结论与展望
目录
Part
01
引言
研究背景和意义
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变化
加强教师培训与发展
鼓励教师参加各类学术交流和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 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
Part
07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国内外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较大差异
国内培养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国外培养模式则更加注重实践能力和临床经验的 积累。
国内外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的共同点
都强调全科医生应具备全面的医学知识、临床技能和人文素养,注重培养医生的综合能 力和跨学科思维。
国内外均重视实践教学在全科 医学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但在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教学方法 等方面存在差异。
Part
03
国内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现状及 问题
国内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现状
培养规模逐渐扩大
近年来,国内全科医学人才培养 规模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医学 院校开设了全科医学专业,培养 了一批批全科医学人才。
01
五种高等医学课程基本模式分析

五种高等医学课程基本模式分析国际高等医学教育界为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积极进行课程改革,尤其对医学课程模式改革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
纵观课程模式的发展变化过程,主要有五种类型:即基于带徒培训的课程模式(Apprenriceship-based Curriculum Model,ACBM)、基于学科的课程模式(Dicipline-based Curriculum Model,DBCM)、基于器官系统的课程模式(Organ-system-based Curriculum Model,OSBCM)、基于问题的课程模式(Problem- based Curriculum Model,PBCM)和基于临床表现的课程模式(Clinical Presentation- based Curriculum Model,CPBCM)。
这五种课程模式的发展变化基本代表了世界高等医学课程模式的历史走向。
分析高等医学课程模式的发展规律,可以为我国高等医学课程改革提供有益的启示,为进一步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等医学课程模式提供经验和参考。
1 基于带徒培训的课程模式(ABCM)ABCM模式是处于萌芽状态的医学思想和医学科学技术,以及处于经验水平的课程思想的产物,它的运用是在临床实践中进行的,是一种特殊的个别化教学方法,在我国,于公元5世纪初步形成,在西方,该模式在弗来克斯纳倡导的DBCM出现以前,它始终占据主流地位。
1.1 课程目标与后来发展起来的其他医学课程模式无异,ABCM的课程目标是培养具有临床实践能力,能独当一面的医学人才。
但是当时医学思想大都是实践经验的总结,其中既有宝贵财富,也有一些糟粕,缺乏系统的理论性,其科学性也有待检验。
在这种情况下,学习只能通过师徒授承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从医的经验。
学生所能学到的间接经验仅仅是师傅的“经验之谈”。
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是这种课程模式所追求的主要目标。
1.2 课程设置与实施在课程设置上,ABCM偏重具有临床价值的课程设备,对于基础医学的课程则不重视。
课程诊改唐娈娈课堂PPT

改进
诊改实施
2018年质量监控点完成情况
质控点
目标值
设计
组织
实施
改进
预警 监测
标准值
诊断
激励
学习
34个质控点,完成31项,3项未达标
预警值
课程建设规划
有
有
无
课程标准
有
有
无
主参编教材
>1部
>1部
<1部
授课计划与教学进程是否一致
92%
90%
80%
授课教案与授课内容是否一致
一致
一致
不一致
授课学时是否与人才培养方案一致
一致
一致
不一致
总课时40%
总课时30%
<总课时35%
PPT课件
40个
35个
30个
学生习题数
400道
380道
350道
试题库
3套
3套
2套
图片素材
40个
35个
30个
微课
6个
5个
<4个
是否建立课程团队
是
是
否
≥3人
3人
<3人
本科/副高
本科/副高
低于本科/副高
实训学时 (是否足量开设)
11
SWOT分析
优势
1、拥有12年教学经验
2、教学、实训资源较齐全
3、具有合作精神,甘于奉
献的教学团队
机遇
1.学院机制保障健全。
2.教学能力提升平台增加。
3.检验行业发展迅猛
劣势
1、课程质量保证体系不够完善
2、教学资源不够充实
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现状与思考

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现状与思考谭飞;万宝俊;舒涛;吕家高;刘文励;冯占春【摘要】Integrated Curriculum model has been more than 60 years. Now,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has become the main mode of med⁃ical education in the world.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urriculum integration in the field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 analyzes the status of the integrated curriculum evaluation. This study suggests tha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it should start from the following three aspects:teacher training, organization guarantee,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e⁃valuation system.%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模式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经过60余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了当今欧美医学教育和国内部分医学院校的主要教学模式,本文系统回顾了欧美国家整合课程的发展历程,亚洲国家和地区整合课程现状以及国内整合课程实施现状,分析了国内外高校及学者对整合课程实施效果展开评价的情况,建议从教师培训、组织保障和完善评价体系3个方面推进国内课程整合教学改革。
【期刊名称】《医学与社会》【年(卷),期】2015(000)009【总页数】4页(P94-97)【关键词】医学教育;整合课程;教学模式【作者】谭飞;万宝俊;舒涛;吕家高;刘文励;冯占春【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43003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武汉,43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42.0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现状与思考谭飞1万宝俊1舒涛1吕家高1刘文励1冯占春21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武汉,430030;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医药卫生管理学院,武汉,430030摘要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模式从20世纪50年代提出,经过60余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了当今欧美医学教育和国内部分医学院校的主要教学模式,本文系统回顾了欧美国家整合课程的发展历程,亚洲国家和地区整合课程现状以及国内整合课程实施现状,分析了国内外高校及学者对整合课程实施效果展开评价的情况,建议从教师培训、组织保障和完善评价体系3个方面推进国内课程整合教学改革。
中美医学人文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比较研究

人文课程 内容基本 相同 , 课程 内容 比较单一 , 中国医学 院在 设置 医学人文必修 课 的 自主性 很小 。我 国的 医学人文 学课 程 主要集 中在伦理学 、 心理学等学科 门类 。这种 以知识源流 为学科 的划分方法 , 虽然能反映出分 支学科与母体 学科之 间 的衍生关 系, 但在实际上却 割裂 了医学人文学科基 于特殊研
一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1 7 0 1 . 2 0 1 3 . 1 2 . 0 3 8
[ 文章编号 ] 1 0 0 2 . 1 7 0 1 ( 2 0 1 3 ) 1 2 - 0 0 7 4 - 0 2
我 国 的 医 学人 文学 课 程 是 医学 和 人 文 学科 的 交 叉 学 科 , 但 是
圣 路 易 斯 华 盛 顿 大 学 医 学 院 开 设 的 医 学 人 文 必 修 课 最 少 为
两 门。美 国医学院校 的医学 人文课 程设置 体现 出纵 向的序 贯性 , 美 国医学院大部分 人文课 程多在 临床 前期开设 , 但 并
美 国医学院校医学人文课程体 现出纵向 的序贯性 , 美 国
[ 文献标识码 ] A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中 美 医 学 人 文 课程 设 置 和 内容
1 . 美 国 医 学院 校 医学 人 文 课 程 设 置 与 内容 。 美 国著 名 六 所 医 学 院 校 开 设 研 究 生 医 学 人 文 必 修 课 : 哈
这种交叉 往往 流于所谓学科外在形式 。这种单 向的、 忽视 了 分支学科 研究对 象 的特 殊性 , 缺 乏 与医学 学科 的交 流 与融 合, 无法充分发挥医学人文课 在医学发展 中的规 范与引领作 用, 甚至与 医学人文学科建设的初衷背道而驰 j 。中 国医学 院校开设 的医学人 文必修课最多 为四门 , 最 少为一 门。中国 医学院校医学人 文 必修 课 主要集 中在 前 三学 年进 行教 授 。 每门医学人文必修课 基本上 只在一 个学年 进行讲 授 。中国 医学人文课程主要 集中在前 三学年进 行教授 , 临床实 习主要 安排在后两年进 行 , 临 床实 习 阶段基 本 没有 医学 人文 必修 课, 这就导致 医学人 文课程 仅停 留在理论 上 , 缺少与 医学 实 践的融合。医学生的医德医风 、 医学人文精 神和医学人文关 怀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美国医学院校中的卫生政策教育

No 4, 201 . 1
九 江学 院学 报 ( 自然科 学版 ) Jun fi agUles) ntr i cs or ̄o  ̄i Ivrt j n i ir( a M s e e) u cn
( 总第 9 期 ) 5 ( u o9 ) Sm N .5
卫 生费 用 、医疗 保 健 制 度 和 医 疗 救 助制 度 、医疗
2 1 年夏天 ,得到联邦基金 的支持 ,笔者调 00
查 了美 国部 分 医学 院校 的 院长 ,并 由调 查 得 到一
卫生改革,以及医师给付保险设计 ( A显示卫 图
生 政策 教育 主题 的相对 重 要 性 ,图 B显 示 学校 决
受访的院长被要求描述他们学校进行卫生政 策教育 的程度。虽然有 9 % 的学校报告有卫生政 4 策教育,但在课程量 的设置上还是有显著差异。 4 年的教学中,平均授课课时 l 4小时 ( 标准差 S , D
l 2小时) 。据统计 ,学生在学校医学教育所有课 程中,接受卫生政策教育 的课程课 时最低 四分位 数为 0~ 6个小时,最高 四分位数为 2 6 O一 O个小 时。各个学校 在课 程结构 的设置上 也存在差异。
生政策 的课程 ,而其他学校是把卫生政策教育作
为强制 性 的课 程 ,其关 注 程 度 更 为 广 泛 。大 部分 受访者 认 为 ,在 学 校 的所 有 课 程卫生政策课程 的学 O 习。然而,从与其他 医学院校的同龄人的谈话 中
笔者得 知 ,这并 不 是 大 家共 同 的经 历 。鉴 于 这个
病理生理学课 程在临床实践前介绍理论知识 ,其 目的是为了使学生在临床实践及 以后 的工作实践 过程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使理论得到强化。 尽管有 7 %的学校报告说 ,他们临床实践前和临 4
改革与创新:近半个世纪美国的医学教育

责 的评鉴 , 六年后 才最 终发 表其 调查 报告 。这些 复杂 的背景故 事有助 于解 释为什 么 自 1 纪 4 9世 0年代 起 ,
命都是授予其毕业生 MD学 位 ,但 各校之间 的差异 日
sx r p e e t t e me ia c o l. i e r s n a i d c ls h o s v K e r s me ia d c t n r f r a d i n v t n US me i a c o l c r i u u y wo d : d c l u ai ; eo m n n o a i ; A; d c ls b o ; u rc l m e o o
r c n d c d s i v l ig e y- sa l h d c o l, n w d s i ln r e h s s n r i i g o t r a d e e t e a e , n ov n n wl e tb i e s h o s e s icp i a y mp a e i tan n d co s n
译, 那是一 篇 回顾 近半 个世 纪美 国医学教育 总体情况
的综述 , 先介绍 了六所独具 特色 的医学院校 以说 明 首
美 国医学教育 的多样性 。随后 分别 涉及在近几 十年 中
影响美国本科 医学 教育的三个话 题 :0 2 世纪 后半叶成 立 的医学院校( 中 4 其 0所建于 1 6 9 0至 1 8 9 0年之间 ) 、 医师培养的新 的侧重点 和课程 改革 。
本文根据 P ta un m教授发 表在英 国《 医学教 育》 杂
志 f dcl d ct n 2 0 , 0 27 24上 的 文章 编 Mei u a o , 0 6 4 : 2 — 3) aE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