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第四章节购买力平价资料

合集下载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

一、开放经济下的一价定律
• 为便于说明问题,我们首先分析某一商品在一国内 部不同地区的价格之间的关系。 • 我们的分析建立在两个前提之上。首先,位于不同 地区的该商品是同质的,也就是不存在任何的商 品质量及其他方面的差别。其次,该商品的价格 能灵活地进行调整,不存在任何价格上的粘性。 • 我们假定该商品是某种品牌的电视机。如果这种 电视机在甲地的价格是3000元,而在乙地的价格是 2500,则这一地区间的差价必然会带来地区间的商 品套利活动。
购买力平价说
购买力平价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 简称PPP)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汇率决定理论,它 的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16世纪,对之进行系统阐述则 是瑞典学者卡塞尔(G.Cassel)于1922年完成的。购 买力平价的基本思想是:货币的价值在于其具有的购 买力,因此不同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取决于它们各自 具有的购买力的对比,也就是汇率与各国的价格水平 之间具有直接的联系。我们对汇率与价格水平之间 关系的分析从某一商品在不同国家里的价格之间存 在的联系开始。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假设前提
• • • • 国际间的贸易必须完全自由 所有的商品价格均呈同幅度的变动 物价为影响汇率的唯一因素 影响购买力的因素只有货币数量
二、购买力平价的基本形式
• 购买力平价理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多种 形式,但主要是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下面分别予以介绍。 • 1.绝对购买力平价 1. • 绝对购买力平价的前提包括:第一,对于任何一种可 贸易商品,一价定律都成立。第二,在两国物价指数 的编制中,各种可贸易商品所占的权重相等。这样, 两国由可贸易商品构成的物价水平之间存在着下 列关系: ∑aipi=e∑ai * pi*

国际经济学汇率理论知识点整理

国际经济学汇率理论知识点整理

国际经济学汇率理论知识点整理汇率,简单来说,就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在国际经济学中,汇率理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帮助我们理解各国货币之间的价值关系以及其背后的经济原理。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Purchasing Power Parity,PPP)是最著名的汇率决定理论之一。

该理论认为,两国货币的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物价水平之比。

也就是说,如果同一种商品在两个国家的价格不同,那么汇率就会调整,使得用同一种货币表示的商品价格相等。

例如,假设在美国一个汉堡包的价格是 5 美元,在中国是 20 元人民币,那么按照购买力平价理论,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应该是 5 美元= 20 元人民币,即 1 美元= 4 元人民币。

购买力平价理论分为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绝对购买力平价认为汇率等于两国物价水平的比率;相对购买力平价则认为汇率的变动应该等于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差。

然而,购买力平价理论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它假设不存在贸易壁垒和交易成本,但在现实中,这些因素是普遍存在的。

其次,它没有考虑到非贸易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差异。

此外,各国消费者的偏好和商品的质量差异也会影响其准确性。

二、利率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Interest Rate Parity)认为,两国间的利差会影响汇率的变动。

该理论分为抛补利率平价和非抛补利率平价。

抛补利率平价指的是,投资者可以在本国和外国金融市场上进行投资,通过套期保值来规避汇率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两国的投资收益应该相等。

假设本国利率为 i,外国利率为 i,即期汇率为 S,远期汇率为 F。

如果 i > i,投资者会将资金投向本国,同时在外汇市场上卖出远期外汇以规避汇率风险。

这样就会导致本币即期升值,远期贬值,直到(1 + i) /(1 + i) = F / S 时达到均衡。

非抛补利率平价则是投资者不进行套期保值的情况。

此时,投资者根据对未来汇率的预期来决定投资方向。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关于汇率决定的一种理论。

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桑顿在1802年提出,其后成为李嘉图的古典经济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后由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G·Cassel , 1866~1945)加以发展和充实,并在其1922年出版的《1914 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中作了详细论述。

它已成为当今汇率理论中最具影响力的理论之一。

这一理论的要点是:人们所以愿意买进外币,是由于这种货币在该国对商品和劳务拥有购买力。

而本国货币则对本国的商品和劳务具有购买力。

因此,两国货币的汇率取决于两种货币在这两国的购买力之比。

当两种货币都发生通货膨胀时,名义汇率将等于原先的汇率乘以两国通货膨胀率之商。

虽然可能出现背离这个新的名义汇率的情况,但汇率的变动趋势始终是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

因此,必须把用上述方式计算出来的汇率,看作是两种货币之间新的平价。

这一平价即购买力平价。

这一理论看到了纸币的购买力同纸币所代表的价值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并进而认为通货膨胀的变化影响了汇率的变化。

但其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论,忽视了物价和汇率之间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关系。

[编辑]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核心观点[1]本国人之所以需要外国货币或外国人之所以需要本国货币,是因为这两种货币在各发行国均具有对商品的购买力;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就是决定汇率的“首先的最基本的依据”;汇率的变化也是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的变化而决定的,即汇率的涨落是货币购买力变化的结果。

这个理论又分两部分:1.绝对购买力平价:是指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等于本国与外国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之间的比率。

公式表示:Ra=Pa/Pb或Pa=Pb×RaRa:代表本国货币兑换外国货币的汇率Pa:代表本国物价指数Pb:代表外国物价指数它说明的是在某一时点上汇率的决定,决定的主要因素即为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

2.相对购买力平价:是指不同国家的货币购买力之间的相对变化,是汇率变动的决定因素。

国际金融基本理论

国际金融基本理论
反之,外国物价水平涨幅比该国大,则该国 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就会上升
若两国都发生通货膨胀,且幅度相等,则汇 率不变.。
(三)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评价
理论具有重要解释力,但又有明显局限性 假定A、B二国与衣食住行相对应只有四种消费品:
衣服、食物、房屋、自行车,并且它们质量、性能 完全对等可比,但在不同国家价格不同,那么可以 算出ΣPA与ΣPB,如ΣPA/ΣPB为2,则A国一单位 货币等于 B国1/2单位货币,这就是A、B两国汇率 局限:
和英国利率分别为5%、10%。12个月后当期汇率 为£1=1.80$ 套利者如何行为? 若12个月远期汇率£1=1.96$。套利者如何行为? 套利活动会产生什么影响?
利率平价说推导(2)
假定本国利率为i,外国同期利率为i*,E为即期汇率,F为 远期汇率,期限与利率期限相同,且E、F都为直接标价法 下的汇率。资本金为1单位本国货币
A>B?A<B?A=B?
最终,两国 收益将趋于相等,即A=B,整理为 (1+i)/(1+i*)=F/E,因此,若i > i*,则远期 出现升水;若i < i*,则远期 出现贴水
(i-i*)/(1+i*)=(F-E)/E,可近似为i-i*= (F-E)/E
利率平价方程表明: 如果国内利率高于国外利率,远期 将升水;反之则
进出 口的供给 弹性趋于 无穷大; 额最终会改善还是恶化,取决于价格变化对进出口需求量的影响程度,即需求的价格弹性。
收入水平不变而吸收减少
基本 假定 不考 同时进行抵补以避免汇率风险,在远期 市场上卖出高利率国家:的货币
不适用于经济周期的复苏与高涨阶段。
虑国际间
资本流动
,国际收
等同 于贸易收 支。 2)假定不存在资本流动障碍,实际上,资本在国际间流动会受到 率管制和 市场不发达等因素的阻碍;

国际财务管理基础 教学 第四讲 国际金融和汇率预测中的平价关系

国际财务管理基础 教学 第四讲 国际金融和汇率预测中的平价关系

外币投资报酬率的计算
例:假设英镑的存款年利率为3%,英镑与美元的即期汇率为$ 1.5678/ £,12个月期的远期汇率为$ 1.5680£,预期12个月之后的即期汇率为 $ 1.5682/£,美元的存款年利率为4%。现有一美国投资者,拟就$200万 进行为期一年的投资。 (1)计算该投资者进行美元存款的投资报酬,存款的到期值,投资报酬 率; (2)如果投资者不愿意承担外汇风险,计算该投资者进行英镑投资的投 资报酬(美元),投资终值(美元),投资报酬率; (3)如果投资者愿意承担外汇风险,计算该投资者进行英镑投资可能获 得的投资报酬(美元),投资终值(美元),投资报酬率; (4)你认为该投资者应如何进行投资决策,为什么?
关系中使用的利率决定了,货币的现值和终值之间的交换律,其大小并 不受通货膨胀率的影响。
利率平价(IRP)与抵补套利(CIA) 利率平价的实践基础:
投资者利用两种货币投资的利率之差进行套利,导致资金在不同 货币之间流动,从而影响到两种货币的即期与远期汇率的变动,最终经 汇率调整后,实现不同币种投资报酬率的无差异化。 利率平价关系的理论来源: (1)在市场均衡条件下,投资者进行不同币种投资选择时,如果不存 在投资报酬率差异,两币种各自的利率、以及两币种之间的即期和远期 汇率之间应满足的关系。 (2)在市场均衡条件下,筹资者进行不同币种筹资选择时,如果不存 在筹资成本率差异,两货币各自的利率,以及两币种之间的即期和远期 汇率之间应满足的关系。 (3)在市场均衡条件下,投资者套利利润为零时,两货币各自的利率, 以及两币种之间的即期和远期汇率之间应满足的关系。
第四讲 平价关系及汇率预测
1 理论基础:套利和一价定律 2 利率平价(IRP) 3 购买力平价(PPP) 4 费雪效应(FE) 5 国际费雪效应(IFE) 6 远期平价(FP) 7 汇率预测

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

谢谢观看
相关信息
相关信息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关于汇率决定的一种理论。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桑顿在1802年提出,其后成为李嘉图的古 典经济理论的一个组成部分,最后由瑞典经济学家古斯塔夫·卡塞尔(G·Cassel, 1866~1945)加以发展和充 实,并在其1922年出版的《1914年以后的货币与外汇》一书中作了详细论述。它已成为当今汇率理论中最具影响 力的理论之一。
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冯鹏程教授认为,如果从一个国家汇率是否被低估 的角度来说,以巨无霸指数来评判是不准确的。
“美国是以服务业为主的国家,中国却不是。”冯鹏程说,“另外,美国的原材料、人工制造成本、民众的 收入水平都比中国高。用统计巨无霸指数的方法来评估汇率,而不考虑另外这些因素的话,也是不合理的。”
理论基础的错误:其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论,但货币数量论与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不相符合的。把汇率的变动 完全归之于购买力的变化,忽视了其他因素。如国民收入、国际资本流动、生产成本、贸易条件、政治经济局势 等对汇率变动的影响,也忽视了汇率变动对购买力的反作用。该理论在计算具体汇率时,存在许多困难。主要表 现在物价指数的选择上,是以参加国际交换的贸易商品物价为指标,还是以国内全部商品的价格即一般物价为指 标,很难确定。绝对购买力平价方面的“一价定律”失去意义。因为诸如运费、关税、商品不完全流动、产业结 构变动以及技术进步等会引起国内价格的变化从而使一价定律与现实状况不符。
购买力平价理论具有很强的合理性。两国货币的购买力可以决定两国货币汇率,这实际上是从货币所代表的 价值这个层次上去分析汇率决定的。这抓住了汇率决定的主要方向,因而其方向是正确的。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 如果商品价值量既定,则两国纸币购买力的差异实际上代表了两国货币所体现的价值量的差异。两国货币购买力 之比,就是两国货币价值量之比。因而两国货币兑换的汇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由两国货币购买力之比表现出来。

汇率的决定理论

汇率的决定理论

3.远期汇率平价(forward rate parity)
远期汇率平价是指在时间0报价的在时间t交割的远期汇率等于 预期的在时间t的即期汇率,即远期汇率是未来即期汇率的无偏预 测。可以写做:
当F0,t>E0,t 时,投资者在外汇市场上以F0,t的汇率卖出远期外币合约,到期 时,投资者能够以E0,t的汇率将本币兑换成外币以交割,则投资者投入一单位本 币获得的预期收益,以本币表示: (F0,t-E0,t)/F0,t>0.投资者继续卖出远期外币合约F0,t会不断减小。
1. 国际收支说的早期形式:国际借贷说
1861年,英国学者葛逊(G L.Goschen)较为完整地阐述了汇率与国 际收支的关系,他的理论被称为国际借贷说(Theory of International Indebtedness)。
第一,汇率作为外汇市场的价格,是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的,而 外汇的供求量取决于国际收支引起的收支的流量。
套补套利交易的一个实例
如果汇率的远期贴水没有完全被利率差异所抵消,就仍然存在通过套利获取利润的可能。
操作 拥有100万人民币 即期卖出人民币 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即期汇价6.3) 远期卖出16.746万美元 美元存款一年的利息为(美元存款利率为5.5%) 交割远期美元 收回人民币(美元一年远期汇价为6.2) 将人民币存在中国的本利之和 套利净获利
非套补套利交易的一个实例
如果汇率的预期贴水没有完全被利率差异所抵消,或者预期远期汇率会升水,就可以通 过非套补套利获取利润。
操作
现金流量
拥有100万人民币
+100万人民币
即期卖出人民币
-100万人民币
将人民币兑换成美元(即期汇价6.3)
+15.873万美元

[VIP专享]国际金融学重点

[VIP专享]国际金融学重点

重点4.购买力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 :一单位某一国家货币兑换成外国货币后购买力应该相等。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中心思想 :在一特定时间内,两国货币的比价即汇率是由两国的相对物价水平变化决定的。

更直接的表述就是,外汇汇率是由两国物价水平之比决定的。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人们之所以需要某一种货币,是因为它具有购买力。

当一国向国外提供自己的货币时,外国居民取得了这一国家的货币,同时也就拥有了对该国商品及劳务的购买权利,也就拥有了对该国国内的购买力,所以货币的转移体现的是购买力的转移。

一种货币的价值是由其所能够购买到的商品与服务的数量来决定的,因此两种货币的比价——汇率,就应该由它们分别所代表的购买力来决定。

一价定律(law of one price ,LOOP ) :假定在没有运输成本和其他贸易障碍的完全自由竞争市场上,在不同国家市场上出售的同质商品,由于套利的作用,当以同一货币计价时其价格将趋于一致。

购买力平价理论就是建立在一价定律的基础上,分析两个国家货币汇率与商品价格关系的汇率理论。

理论假设:国际间的贸易必须完全自由;所有的商品价格均呈同幅度的变动;物价为影响汇率的唯一因素;影响购买力的因素只有货币数量。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主要内容: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卡塞尔在创立这一理论初期提出的,他认为,两国货币的汇率等于两国价格水平之比。

一国的价格水平,即一个基准商品和劳务篮子的价格,反映了该国货币的国内购买力,即一种货币的价值及对这种货币的需求,是由单位货币在发行国所能买到的商品和劳务量决定的。

若以E 表示直接标价法下两国货币的汇率,P 和P*分别表示本国和外国的一般物价的绝对水平,则有表明了在某一时点上汇率决定的主要因素是货币购买力或物价水平。

⏹ 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的适用性 1.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是最适用的2. 在有外汇管制以及运输成本等因素限制的情况下,只要一国在进口和出口这两个方向上的限制程度对等,那么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仍可成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