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河环境调查报告
汾河调研报告

汾河调研报告汾河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在山西省太原市东南部流经的汾河是黄河的重要支流之一。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汾河的治理和保护成为重要议题。
因此,我们进行了关于汾河的调研,主要目的是了解汾河的水质现状、污染原因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的情况,为相关单位的决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调研,包括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数据收集等。
实地考察主要是沿汾河进行了一段距离的观察和记录,包括水质、河岸环境以及生态状况等方面;问卷调查主要是向当地居民了解汾河的利用状况以及对水质问题的看法和建议;数据收集则主要是搜集相关统计数据和研究报告,进行分析和对比。
三、调研结果1. 汾河水质现状根据我们的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汾河的水质整体呈现中等水平,但仍存在一定的污染问题。
主要污染物主要是有机物、氨氮和重金属等,其中有机物污染的状况较为严重,对水质影响较大。
2. 污染原因污染的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工业排污,包括污水处理不完善、废水直排等问题;二是农业排污,主要是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过量和不合理造成的。
3. 应对措施针对汾河水质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应对措施:一是加强污水处理,要求工业企业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并加大投入力度;二是加强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推广绿色农业和科学施肥等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三是加强河岸环境保护,加大植被恢复和修复力度,减少河岸的破坏和砂石开采;四是加强水资源保护,推行水资源定额管理和水资源税等制度,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四、调研结论通过对汾河的调研,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汾河水质存在不容忽视的污染问题,特别是有机物的污染情况较为严重;二是污染的原因主要是工业和农业排污,应对措施需要从源头上入手;三是加强污水处理、农业非点源污染治理、河岸环境保护和水资源保护等措施是解决汾河水质问题的关键。
五、建议基于以上结论,我们建议相关部门和单位应高度重视汾河水质问题,加大投入力度,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理和保护。
汾河调研报告范文大全

汾河调研报告范文大全汾河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背景汾河是中国重要的河流之一,流经山西省,长1114公里。
由于长期以来的人类活动,汾河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生态环境面临巨大挑战。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分析产生污染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措施,以改善汾河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二、调研方法和过程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份调查问卷,通过面对面的方式对汾河流域的居民和相关部门进行了调查。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水质和生态环境满意度、对水污染原因的了解、对改善水质的建议等。
其次,我们组织了实地考察,深入汾河流域的一些地区,了解当地的水质情况和生态环境现状。
三、调研结果和分析调研结果显示,大部分居民对汾河的水质和生态环境不满意。
在对污染原因的了解程度上,只有少部分受访者认为是人类活动造成的,大部分人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对汾河造成负面影响。
此外,许多受访者并不知道如何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
通过实地考察发现,汾河流域存在大量非法排污口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的情况,水质严重受到污染,河水呈现黑色和恶臭。
四、调研建议和对策针对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对策:1.加强环境教育宣传,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通过开展各类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对水污染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引导他们改变不良习惯,减少污染源。
2.加强汾河流域的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
加大对非法排污口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确保环境法律法规的执行。
3.推行节水措施,减少生活污水排放。
鼓励居民采取节约用水的措施,减少生活污水产生,增加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
4.加强汾河流域的生态恢复工作。
通过植被恢复、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等措施,提升汾河流域的生态功能,促进河水自净能力的提高。
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了解到汾河流域的水质和生态环境存在严重问题,但公众对此的认识程度较低。
为了改善汾河的水质和生态环境,需要加强环境宣传教育、加大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推行节水措施以及加强生态恢复工作。
关于反馈汾河一坝有关问题核查结果的函

尊敬的相关领导:我司已经就汾河一坝有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核查和调查工作,以下是我们对该问题的核查结果报告:一、问题描述在对汾河一坝进行定期检查时,我司发现了一些与安全和环境保护相关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坝体局部开裂现象2. 坝体右侧淤积较为严重3. 坝体附近存在未经合理处理的垃圾堆放现象4. 坝体周边植被丧失严重二、核查过程1. 核查范围我司组建专业的核查团队,对汾河一坝及其周边环境进行全面核查和调查,并与相关部门协调合作,以确保核查工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
2. 核查方法核查团队采用了实地调查、图像记录、材料调阅等多种方法进行核查,确保核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核查结果在对汾河一坝及其周边环境进行核查时,我司发现了上述问题,并已经对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整理。
三、问题原因分析1. 坝体局部开裂现象根据核查结果分析,坝体局部开裂主要是由于长期水土流失和坝体内部水土失衡所导致的,加之未经合理维护,导致坝体出现了开裂现象。
2. 坝体右侧淤积较为严重核查结果显示,坝体右侧淤积的主要原因在于附近的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汾河中,导致河道淤积加重,使得汾河一坝右侧淤积较为严重。
3. 垃圾堆放现象垃圾堆放现象主要是由于周边居民乱倒垃圾,未经合理处理导致的,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巡查和管理,严格处罚违规行为。
4. 植被丧失严重植被丧失严重主要是由于周边工业废气排放、生活垃圾无序堆放等因素导致的,应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合理规划周边环境,加强绿化工作。
四、整改建议鉴于上述问题,我司提出了以下整改建议:1. 加强坝体维护,对坝体局部开裂进行专业修复,确保坝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对汾河进行定期清淤工作,减少淤积现象,保障水体通畅性。
3. 加强周边环境管理,加大巡查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
4. 加强生态保护,合理规划周边环境,加强绿化工作,恢复植被生态平衡。
五、结语汾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参与河流环境保护工作。
汾河调查报告

汾河调查报告篇一:关于汾河治理的寒假调查报告关于汾河治理的寒假调查报告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
中流轧轧橹声轻,沙际纷纷雁行起。
遥忆横流游幸秋,当时意气谁能俦。
楼红萧鼓今何在?红蓼年年下白鸥。
这是诗人张颐在《汾河晚渡》中描写的景象。
汾河是山西省最大的河流,全长710公里,流域面积占山西省面积的25%,是我省工业集中,农业发展的地区,其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分别占全省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的46%和64%。
有史以来,汾水为三晋悠久灿烂的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近几年,被山西人民誉为”母亲河”的汾河的状况实在令人担忧。
现在的汾河已不再是从前那流淌着涓涓清水的河域,而是变成了一条排污纳垢的“垃圾场”。
河两岸发达的洗煤工业使汾河水里面夹杂着煤矸石、生活垃圾等物。
并把汾河河道内没有清理干净的煤矸石等固体垃圾席卷而下,导致汾河水变成了黑色的泥浆。
我家就住在汾河边上,12年前我家刚住在这的时候,大人们下河洗衣服,男孩们在里面游泳玩水,我们在里面捉小鱼。
冬天冰面光亮洁白,大家也可以在上面嬉戏。
仅仅几年汾河水就开始变黑变粘稠,臭气扑鼻。
我们远离了那条曾经美丽的母亲河。
尽管她仍在咫尺之间但却再懒得靠近。
好在从20XX年起,山西开始致力于治理母亲河。
远的不说就看我的家乡灵石县。
在灵石县汾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两渡至县城段的施工现场,河道内绿化、平整、清淤等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河道沿线旧坝加固和新坝建设也已初具雏形。
汾河灵石沿线两渡至县城段全长20.7公里,途经两渡、翠峰两个乡镇的15个村,工程总投资1.05亿元,包括绿化工程、水利工程及企业搬迁三个部分。
工程从今年3月启动以来,已新建河坝4500米,旧坝加固110米,河道清淤清障50多万立方米,河道平整10公里。
对汾河生态环境的治理,关键是对沿线工业企业的治理。
汾河灵石沿线全长51.5公里,有135户工业企业,灵石县决定从20XX年至20XX 年,用7年时间,完成对这些企业的分类处臵。
汾河调查报告

汾河调查报告一、调研目的与背景汾河是中国华北地区重要的水源之一,也是山西省的母亲河。
为了更好地了解汾河的水质状况、生态环境以及相关的问题和挑战,我们进行了一次汾河的调查研究。
本报告旨在汇总和分析我们的调查结果,并提供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二、调查方法与过程1.确定调查区域:我们选择了汾河流经的几个重要城市和农村地区作为调查区域,包括太原市、运城市等地。
2.数据收集:我们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信息。
实地调查包括对河水、河岸、水生生物等方面的观察和采样;问卷调查则针对当地居民和农民,了解他们对于汾河问题的看法和意见。
3.数据分析:我们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包括水质指标、生物多样性、水资源利用等方面的数据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汾河的现状和问题。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根据我们的调查,我们得出了以下主要的结果和分析:1.水质状况:汾河的水质状况整体不容乐观。
我们发现汾河水体中存在着严重的污染问题,包括工业废水、农业非点源污染等。
水质超标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农田的灌溉。
2.生态环境: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也面临很大的挑战。
大量的河岸开发破坏了河流的自然生态系统,导致水生生物种类减少、生态平衡破坏等问题。
3.水资源利用:汾河是当地居民和农民的重要水资源,但由于水质问题和水量不足等原因,水资源利用面临一定的困难。
当地居民和农民普遍表示,他们需要更好地管理和保护汾河水资源。
四、建议与措施基于我们的调查结果和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和措施,以促进汾河的改善和保护:1.加强环境监测与治理:建立完善的水质监测体系,加大对汾河的污染治理力度,减少工业和农业污染的排放。
2.生态修复与保护:加强对汾河流域的生态修复工作,恢复河岸带的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
3.水资源管理与节约:加强对汾河水资源的管理,制定合理的水资源利用政策,并推动节约用水的行动。
4.公众教育与参与:加强对当地居民和农民的环境教育,提高他们的环境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汾河的氛围。
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初步调查及评价

现 状 调查 范 围为 整个 汾 河 流域 , 其 中水 生生 态 调
查 为 干 流 和 主要 支 流 , 以 及 近 河岸 地 带 , 除 此 之 外 的 陆地 面 积 为陆生 生 态调查 范 围。 调 查 汾河 流域 陆生 主要 植被 类 型 , 各 生境 分 型 和 生 态 环 境 保
侧 及 各支 流 中下 游 广布 农 田 , 作 物从 北 部 高寒 作 物 谷 子、 糜黍 、 莜麦 、 豌豆 、 胡 麻过 渡 到南 部 盆地 作 物小 麦 、 玉米 、 马铃 薯 等 。 汾河 流域 现 有 森林 面 积 6 1 8 0 k m 2 ,森 林 覆 盖率 1 5 . 7 %, 高郁 闭 度森林 覆 盖率 则更 低 。 流域 陆生 规模 森 林 和 高覆 盖度 灌 木林 地 主要 分 布在 宁武 汾 河 源头 、 娄
流源 头 , 灌 木 主要 有 沙棘 、 黄刺玫 、 毛榛 等 , 草 种 有 狗
况; 水生生物 数量 , 鱼类种群结 构 , 干 支 流 鱼 类 产 卵 场、 越冬场 、 索饵 场 , 洄 游通 道 等重 要 生境 特 点 和分 布
情况 , 重 点 了解是 否 存在 珍稀 濒 危及 具 有 重要 经 济 价
在 实 验 区及 外 围 , 树 种 以油松 、 落 叶松 、 杨、 柳 为主 。自 然 保 护 区等 森林 生 境 为众 多野 生 动 物 提 供 了 良好 的 繁 衍 和栖 息地 , 仅 汾河源 头 的野 生 动物 就 达 3 0 0 多种 , 这 些 物种 多分 布于保 护 区 的核 心 区 ,其 中金 钱 豹 、 原 麝、 林麝 、 梅花 鹿 、 马鹿 等数 量极 为稀 少 。 流 域 陆地 内稀 疏 灌 木 林 和 草 地 则 分 布 于 其 他 支
汾河治理实践报告

汾河治理实践报告1. 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逐渐受到了污染和破坏,保护和治理水资源成为各国重要的工作之一。
汾河作为中国北方重要的河流之一,也面临着严重的水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
为了保护和治理汾河流域的水资源,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本报告将对汾河治理实践进行总结和分析。
2. 汾河水质改善措施为了改善汾河的水质,相关部门采取了以下措施:2.1 污水处理厂建设在汾河流域的重点城市和工业园区,新建了多个污水处理厂。
这些污水处理厂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污染物,提高排放水质。
同时,还建设了配套的污水管网,将城市和工业区的污水集中输送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避免了直接排放。
2.2 农村污水治理为了解决农村地区的污水排放问题,相关部门在汾河流域的农村地区推广了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模式。
该模式将农村地区的污水集中收集起来,经过处理后再进行排放,提高了农村地区污水处理的效率和水质。
2.3 生态修复工程针对汾河流域的一些受损生态区域,进行了生态修复工程。
修复工程主要包括湿地恢复、植被覆盖恢复、河道整治等措施。
通过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提高流域的水质和生态环境。
3. 汾河流域水资源管理为了更好地管理汾河流域的水资源,相关部门采取了以下措施:3.1 水资源调控根据汾河流域的水资源状况和需求,制定了水资源调控方案。
通过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调度,保障流域内各个地区的用水需求,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 水资源监测建立了汾河流域水资源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水质、水量等参数。
通过对水资源的监测,能够及时发现水质异常和水量变化,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和管理。
3.3 水资源保护加强对汾河流域水资源的保护工作,严禁乱倒废水、乱排污染物等行为。
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保护汾河流域的水资源。
4. 汾河治理效果评估针对汾河治理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估,主要从水质改善和生态恢复两方面进行评估:4.1 水质改善效果评估根据监测数据和水质评价标准,对汾河流域的水质进行评估。
汾河太原段水质现状及变化情况的分析

期及丰 水期 内的 水质 变化情况进行 了分析 , 表明汾河太原段 上游段 水质最好 , 中游段 水质次之, 下游段 水质最差, 且滩上桥 、 寨上水文站和温 南社断面在 河流解冻期时污 染
成 75) .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 业企业迅速增 多, 口迅速膨胀 , T _ 人 工业废水 与生活污水大量 产生并排入水体 ,使汾河水域水污染状况 日趋严重 , 长
期 积 累 的 水 污 染 问 题 尚未 得 到 解 决 , 的 问 题 又在 不 断 产 生 , 重 的 污 新 严
( sE) m/ I 类 I I I V类 3 1 0 6
古交市
省控
省 控
1 太原市 1 1
I 太 原 市 I I
为 断面 i 污染物浓度标准值 ; 为参 与评价的监测项 目 n 数。
4
5
6
尖草坪区 D
迎 泽 区 K
省控
省 控
省 控
1 太原市 1 1
I 太原 市 V
I 太原 市 V
胜 利 桥 杏化 岭 区 K 小店 桥 小店 区
明 显加 重 : 此 基 础上 , 对各 河 段 的 水 污 染问 题提 出 了相 应 的建 议 。 在 针
关键词 : 水质 监 测数 据 ; 水质 污 染 ; 河太 原段 汾
中 图分 类 号 : 82 X 3
文 献 标识 码 : A
评价标准采用 《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3 3 - 20 ) 有关评价指 8 8 0 2 , 标的标准值 见表 2 。 表 2 评价引用标准表 分类 p值 H 既量纲 ) ≥ 饱和率 9 % 6 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篇一:关于汾河治理的寒假调查报告关于汾河治理的寒假调查报告山衔落日千林紫,渡口归来簇如蚁。
中流轧轧橹声轻,沙际纷纷雁行起。
遥忆横流游幸秋,当时意气谁能俦。
楼红萧鼓今何在?红蓼年年下白鸥。
这是诗人张颐在《汾河晚渡》中描写的景象。
汾河是山西省最大的河流,全长710公里,流域面积占山西省面积的25%,是我省工业集中,农业发展的地区,其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分别占全省工业产值和农业产值的46%和64%。
有史以来,汾水为三晋悠久灿烂的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近几年,被山西人民誉为“母亲河”的汾河的状况实在令人担忧。
现在的汾河已不再是从前那流淌着涓涓清水的河域,而是变成了一条排污纳垢的“垃圾场”。
河两岸发达的洗煤工业使汾河水里面夹杂着煤矸石、生活垃圾等物。
并把汾河河道内没有清理干净的煤矸石等固体垃圾席卷而下,导致汾河水变成了黑色的泥浆。
我家就住在汾河边上,12年前我家刚住在这的时候,大人们下河洗衣服,男孩们在里面游泳玩水,我们在里面捉小鱼。
冬天冰面光亮洁白,大家也可以在上面嬉戏。
仅仅几年汾河水就开始变黑变粘稠,臭气扑鼻。
我们远离了那条曾经美丽的母亲河。
尽管她仍在咫尺之间但却再懒得靠近。
好在从2008年起,山西开始致力于治理母亲河。
远的不说就看我的家乡灵石县。
在灵石县汾河流域综合整治工程两渡至县城段的施工现场,河道内绿化、平整、清淤等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河道沿线旧坝加固和新坝建设也已初具雏形。
汾河灵石沿线两渡至县城段全长20.7公里,途经两渡、翠峰两个乡镇的15个村,工程总投资1.05亿元,包括绿化工程、水利工程及企业搬迁三个部分。
工程从今年3月启动以来,已新建河坝4500米,旧坝加固110米,河道清淤清障50多万立方米,河道平整10公里。
对汾河生态环境的治理,关键是对沿线工业企业的治理。
汾河灵石沿线全长51.5公里,有135户工业企业,灵石县决定从2009年至2015年,用7年时间,完成对这些企业的分类处臵。
今年计划投入2370万元,完成31户企业的搬迁,截至目前已完成28户企业的搬迁。
我家在夏门镇就在县城下游,去年看到还是有效果的,水质是干净了一些,但仍旧有些不干净,今年冰面也变白了不像前几年发黄。
我最关注我家河对岸上有不远处的夏门煤矿,也不再咕咕的吐黑水。
才知道虽然夏门煤矿没有搬迁或停产但还是完善事故池、粉尘治理等设施,并已达标。
但应按照要求搬迁企业、拆除设施,恢复地形地貌,不能因为关停了企业就放松了对污泥源的进一步治理,这样既有可能死灰复燃,又会留下重重隐患,重新影响汾河的生态环境。
我家乡西许乡那边也属于汾河水源地,也花费巨资修了蓄水水库,缓解了那边常常断流的情况。
为沿岸农业的正常发展提供了水源。
城市与河流要和谐相处。
在城市发展进程中,我们要切实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抓好水污染治理,决不能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治理河流污染,一是要全流域共同治理。
下游城市治理,上游城市我行我素,则白费工夫。
这是发达国家的经验。
二是在保护的前提下开发河流。
如果保护不了,宁愿不开发。
三是以城护河,以河美城,和谐共处,把城市建成山、水、城风景地。
四是对河流实行有偿使用制度。
治理河流污染要标本兼治,治本为主。
只有重视污染源治理,加强截污工程建设力度,才是根本出路。
在汾河治理中我看到了没有什么事是人类不能做好的,关键是我们有没有注意到该做什么,该怎样做。
希望家乡建设的越来越好,山明水秀。
篇二:汾河流域生态环境汾河流域生态环境1 汾河概况1.1 地理位置汾河流域地跨山西省中部和西南部,地理坐标在东经110°30′~113°32′,北纬35°20′~39°00′,东隔云中山、太行山与海河水系为界,干流由北向南纵贯山西省中部,其支流水系发育在两大山系之间。
西连芦芽山、吕梁山与黄河北干流东侧众多支流为界,东南有太岳山与沁河毗连,南面则以紫金山、中条山、孤山、稷王山与涑水河接壤。
汾河源于山西宁武管涔山脚下的雷鸣寺泉,流经忻州、吕梁、太原、晋中、临份、运城6个地市45个县(市、区),在万荣县庙前村附近汇入黄河,河口高程368m,河道总高差1308m。
汾河流域面积(39826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5.5%,水资源总量(3.36×109m3)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27.2%,全长709.9km,覆盖人口887.5万。
1.2 支流水系沿途汇入汾河的支流较多,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km2的有岚河、潇河、昌源河、磁窑河、文峪河、洪安涧河、浍河7条;流域面积在500~1000km2的支流有洪河、东碾河、象峪河、乌马河、龙凤河、段纯河、涝河、团柏河8条;流域面积在300~500km2的有干河、屯兰河、惠济河、交口河、南涧河、潏河、滏河、豁都河、三官峪9条;支流中以岚河的泥沙最多,文峪河的径流量最大。
汾河两岸有许多泉水出露,较大的泉水有太原的兰村泉、晋祠泉,介休洪山泉,霍县郭庄泉,洪洞霍泉,临汾龙子祠泉,新锋的古堆泉,翼城的利民池等。
1.3 干流河段汾河自宁武县管涔山发源地至太原市兰村为上游,兰村至灵霍山峡入口为中游,以下为下游:(1)上游河长216.9km,流域面积7705 km2,除局部相间有河川地,小型盆地及阶台地约共占10%以外,其余多属砂页岩、变质岩或灰岩土石山区。
宁化以上为管涔山林区、植被优良;宁化以下植被一般,水土流失较强,尤以岚河区域为最。
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是洪水、泥沙的主要来源。
(2)出兰村山口以后,进入太原盆地,直至灵霍山峡入口,是为中游。
河长157.6km,流域面积15526 km2。
中游灌溉事业发达,早在2000多年前即开始引水灌溉。
汾河两条最大的支流——潇河、文峪河分别在本段东、西岸汇入。
潇河属植被条件一般的砂页岩地层土石山区及黄土区,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文峪河上游为关帝山林区,中游浅山区植被相对较好。
中游坡降变缓,泥沙淤积严重,但也是流域内最富庶地区,城市及工业需水量及农业灌溉用水量庞大,当地水资源不能满足需水要求。
(3)自义棠进入灵霍山峡后,即为下游。
河长335.4km,流域面积16595 km2。
灵霍峡谷长约50km,属砂页岩及灰岩地层土石山区,为下游洪水主要水源之一;出灵霍山峡后,即进入临汾盆地和运城盆地,本区水资源相对富饶,土地肥沃,有山西粮仓之誉。
汾河下游临汾段也是汾河污染最严重的河段之一,常年水质超过ⅴ类标准。
1.4 气象水文汾河流域属于大陆性半干旱季风气候,受大陆气团和副海洋水汽团影响,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6~13℃之间,上游最高气温39.9℃、最低-29.4℃,下游最高气温42.5℃、最低-18℃。
秋季末期流域常有霜冻,上游无霜期150d,下游无霜期216d。
降雨是地表径流量的主要来源,年降水量400~700mm,6~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
地表径流量年际变化很大,丰枯年变幅在11.78~44.30亿m3之间,年入黄河的输沙量3.43×107t。
汾河流域水面蒸发量在1000~1200mm之间,高值区在太原盆地。
水库封冻期为70~100d,冰厚40~60cm。
1.5 地质地貌汾河干流因受地质构造运动控制,蜿蜒穿行于晋中、临汾两大断陷盆地范围之内。
流域盆地持续下降,东西两侧山脉不断上升,形成悬殊的地面高差,河谷盆地与高山之间的过渡地带,即黄土塬面,经受沟峪水流及大气降水的连年侵蚀、冲刷与切割,从而形成现今连绵不绝的沟壑地貌。
流域地貌形态一般依石质山、土石山、峁梁塬、缓坡地带、阶地河谷顺序过渡。
1.6 土壤条件褐土是汾河流域的主要土壤之一,分布于山西南部临汾、运城等地市的低平垣地、二级阶地、山间平原上,属于耕作土壤;石灰性褐土分布范围非常广,恒山以南、吕梁山以东的各河流二级阶地、山间盆地、黄土台垣、平缓的洪积扇下部均有大片分布,全部为耕地,是典型地带性土壤中分布最广的亚类;黄土质石灰性褐土广泛分布于中部和南部各种黄土垣地、河流高阶地上,成土母质为原生风成黄土;黄土状石灰性褐土,是本省中南部平川区主要的土壤类型;红黄土状石灰性褐土,零星分布于临汾、运城等地部分县的二级阶地、山间盆地、倾斜平原等;灌溉石灰性褐土,在临汾地区的部分县有零星分布;红黄土质淋溶褐土,分布于运城、太原等城市;黑沪土质褐土性土,在太原、晋中、吕梁有零星分布;洪积褐土性土,汾河流域褐土区均有分布;灌淤褐土性土,仅在运城地区的河津、新绛等县有零星分布;堆垫褐土性土,在寿阳有零星分布;黄土状褐土性土,仅在运城地区的万荣、稷山等县的丘陵下部缓坡及垣坡地带有分布;冲洪积褐土性土,分布于太原市南北郊区和清徐县;砂泥质中性粗骨土,除运城地区外各地均有分布,以临汾、晋中地区分布最多;硅质中性粗骨土,主要分布于运城和吕梁地区;钙质粗骨土,在流域各地均有分布,是全省分布最广泛的土壤。
1.7 植被覆盖汾河沿岸的植被分布主要受地貌和水分影响,沙棘群落、小香蒲群落主要分布在上游山地河谷河岸,怪柳群落、假苇拂子茅群落等则多分布在中游河漫滩和淤积河岸。
篙类群落、芦苇群落、赖草群落等主要分布在一、二级阶地上。
沼泽化草甸分布在沿河的较高的河漫滩上,沼泽则主要分布在沿河的较低的河漫滩和阶地较低洼地上。
1.8 水库建设汾河流域现有大型水库3座,中型水库13座,总控制流域面积(14736km2)占全流域面积的38%,总库容14.42亿m3;还有小型水库50座,总控制面积15317km2,总库容14.48亿m3。
其中,汾河水库是山西最大的水库,位于太原市西北83km的娄烦县下石家庄的汾河干流上,控制流域面积5268km2,坝址处年均流量21.9m3/s,设计洪水流量3670m3/s,总库容7.21亿m3,设计灌溉面积149.2万亩,水库于1958年7月动工,1961年6月竣工蓄水。
篇三:山西汾河污染调查山西汾河污染调查:地方政府枉顾大局纵容排污中国网 | 时间: 2006-09-10 | 文章来源:山西新闻网文峪河满河污水排入汾河临汾滨河东路一条向汾河排污的水渠太原市把不经任何净化处理的大量污水直接排入汾河8月22日至8月25日记者对汾源和为太原300万市民输水的汾河上游进行了采访,所到之处母亲河满目疮痍,污染严重,令人心碎、令人心寒。
汾河的下游又是一个什么状况呢?带着大家十分关注的这个问题,记者于8月29日至9月5日对汾河下游进行了认真地实地采访,通过采访汾河下游污染状况更令人触目惊心、难以想象。
现在汾河的下游不再是以前流淌着潺潺的清水,而变成了一条汾河沿线排污纳垢的“垃圾场”。
为此,记者有责任把这一幕幕人们不愿意看到的汾河被严重污染的惨状展现给大家,为领导治理汾河污染提供一个有参考价值的真实资料,为广大人民防止饮用被污染的汾河水质敲响警钟。
通过采访记者深深地认为:孕育了山西人千万年的清澈的汾河水,现在已经变成了黑水翻滚、泡沫滔滔的污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