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的总体和机械结构设计

合集下载

机器人本体结构描述

机器人本体结构描述

3.三自由度手腕
1)液压直接驱动三自由度 BBR手腕
M1、M2、M3是液压马达,直接驱动手腕,实现 偏转、俯仰和翻转三个自由度。
M1
M2
M3
关键是设计和加工出尺寸小、重量轻、驱动力矩 大,驱动特性好的液压驱动马达。
2) 齿轮-链轮传动三自由度 RBR腕部
齿轮链轮传动三自由度手腕原理图 1—油缸; 2—链轮; 3、4—锥齿轮; 5、6—花键轴 T;7—传动轴 S;8—腕架; 9—行星架; 10、11、22、24—圆柱齿轮; 12、13、14、15、16、17、18、20—锥齿轮; 19—摆动轴;
l
l
F ? k(l ? l0 )
M0
?
k(l
? l0 )r1r2 l
cos?
3. 气动和液压平衡方法 平衡的原理和弹簧平衡的原理很相似 优点:
1)平衡缸中的压力恒定; 2)平衡缸的压力容易调节和控制 . 缺点: 1)需要动力源和储能器,系统比较复杂 2)需考虑动力源一旦中断时的防范措施。
6.3 腕部及手部结构
三、机器人本体结构
手部
机器人本体结构:机械
小臂
结构和机械传动系统。
包括:
传动部件
腕部
机身及行走机构
大臂
臂部
腕部
手部
腰部
基座
6.2 机身及臂部结构
机器人机身又称为立柱,是支撑臂部的部件,能 实现手臂的升降、回转或俯仰运动。 机器人必须有一个便于安装的基础件,这就是机 器人的机座,机座往往与机身做成一体。 机身设计要求:
T手腕
二自由度手腕图例:
BR手腕
BB手腕
RR手腕(属于单自由度)
三自由度手腕的结合方式:
RRR型手腕结构示意

工业机器人结构设计【含全套CAD图纸和WORD说明书】

工业机器人结构设计【含全套CAD图纸和WORD说明书】

工业机器人结构设计00(陕理工机械工程学院机自专业000班,陕西汉中 723003)指导教师:000[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机器手硬件和软件的组成,即plc控制的机械手的系统工作原理,机械手各个部件的整体尺寸设计,plc控制的特点。

本文对机械手进行总体方案设计,确定了机械手的坐标形式和自由度,确定了机械手的技术参数。

同时设计了机械手的夹持式手部结构,设计了机械手的手腕结构,计算出了手腕转动时所需的驱动力矩和回转气缸的驱动力矩.设计了机械手的手臂结构。

利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对机械手进行控制,选取了合适的plc型号,根据机械手的工作流程制订了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控制方案,画出了机械手的工作时序图,并绘制了可编程序控制器的控制程序.[关键词]工业机器人机械手The Industrial robot design000(Grade00,Class00,Major Mechanical Design,Manufacturing and Automation,415Dept。

,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zhong 723003,Shaanxi)Tutor:000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the composition of industrial robots,robot hardware and software, system working principle that plc manipulator control,the overall size of the various components of the robot design, plc control characteristics. In this paper,the robot overall program design,to determine the coordinates of the robot forms and degrees of freedom to determine the technical parameters of the robot。

码垛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与分析机械手毕业设计

码垛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与分析机械手毕业设计

码垛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与分析机械手毕业设计毕业论文(设计)摘要本文主要任务是码垛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首先介绍码垛机器人的研究背景,并简要介绍了国内外码垛机器人发展状况和主要结构形式,在对码垛机器人的功能需求分析和原理性设计后,参考了其他码垛机器人的结构,进行了总体方案设计,确定了本码垛机器人的结构类型,为具有四自由度的圆柱坐标式机器人。

同时在总体方案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对码垛机器人进行了整体结构设计,并进行了腰部,臂部和腕部等主要结构的选型设计与分析,其中详细设计了臂部的同步带传动、滚珠丝杠传动等。

本文主要采用Pro/E 软件对机械手进行了设计,使机械手的设计难度大大降低,提高了设计的效率。

最后,在运动学上对码垛机器人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确保了在运动上的可靠性,保证码垛机器人能够正常地运行。

关键字:码垛机器人;四自由度;结构;设计毕业论文(设计)AbstractThe main task of the paper is the structure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 palletizing robot. First of all,research background of the palletizing robot was introduced, and the brief description of the status of development and main structure was given at home and abroad. After functional requirements analysis and schematic design had done, Referencing to other palletizing robot structure, the overall program was designed, then determined the structural type of palletizing robotis the cylindrical coordinates with four degrees of freedom robot. On the basis of the overall program, proceeding from reality,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palletizing robot was designed, and a selection of design and analysis of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waist, arm and wrist had been done, including the detailed design of the arm belt drive and ball screw drive. Pro / E software was used to design robot, which made the difficulty of the work is greatly reduced, thereby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he design. Finally, kinematic analysis had been done in theory, to ensure reliability of the palletizing robot .Key words: palletizing robot;four degrees of freedom; structure; design毕业论文(设计)目录第 1章绪论...................................................................... ........................................................................ .. (1)1.1研究背景...................................................................... ........................................................................ (1)1.2码垛机器人机发展状况 ..................................................................... . (2)1.3国内外码垛机器人主要结构形式 ..................................................................... (3)1.4本设计的主要任务 ..................................................................... ............................................................ 5 第 2章码垛机器人总体方案设计 ................................................................. . (6)2.1码垛机器人功能需求分析 ..................................................................... .. (6)2.2码垛机器人原理设计 ..................................................................... .. (8)2.3运动分析...................................................................... ........................................................................ .. 92.3.1自由度...................................................................... . (9)2.3.2速度分析...................................................................... (9)2.4总体结构设计...................................................................... (9)2.5小结...................................................................... ........................................................................ ........ 10 第 3章码垛机器人关键结构设计分析与选型 ................................................................. (11)3.1臂部...................................................................... ........................................................................ .. (11)3.1.1臂部结构...................................................................... . (11)3.1.2臂部臂长设计 ..................................................................... . (11)3.1.3大臂校核...................................................................... . (13)3.2滚珠丝杠副的选型计算 ..................................................................... . (16)3.2.1水平滚珠丝杠副的选型计算 ..................................................................... . (16)3.2.2垂直滚珠丝杠副的选型计算 ..................................................................... . (18)3.3电机选型计算...................................................................... . (19)3.4线性滑块选型计算 ..................................................................... (21)3.5同步带传动选型计算 ..................................................................... .. (26)3.5.1水平同步带传动选型计算 ..................................................................... .. (26)3.5.2腰部同步带设计 ..................................................................... .. (31)3.6本章小节...................................................................... .........................................................................34 第 4章总结与展望...................................................................... (35)41全文总结...................................................................... .........................................................................354.2展望...................................................................... ........................................................................ ........ 35 参考文献...................................................................... ........................................................................ ............... 36 致谢...................................................................... ........................................................................ ..................... 37 附录.....................................................................................................................................错误~未定义书签。

履带式机器人结构设计说明书

履带式机器人结构设计说明书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履带式机器人结构设计学院:工学院*名:**学号: ********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年级:农机1001指导教师:肖丽萍职称:副教授2014年 5 月摘要在微小型履带机器人方面美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代表机器人有Packbot机器人,Talon机器人,NUGV等。

我国微小型机器人的研究和开发晚于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我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机器人领域的研究的。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中国科学院研制的复合移动机器人“灵晰-B”型排爆机器人,“龙卫士Dragon Guard X3B 反恐机器人”,“JW-901 排爆机器人”等。

此设计的目的设计结构新颖,能实现过坑、越障等动作。

通过在机器人机架上加装其他功能的模块来实现不同的使用功能,本研究的意义是为机器人提供一个动力输出平台,为开发各种功能的机器人提供基础平台。

此设计移动方案的选择是采用了履带式驱动结构。

结构整体使用模块化设计,以便后续拆卸维修,可以适应于各种复杂的路面,并可主动控制前后两侧摇臂的转动来调节机器人的运动姿态,从而达到辅助过坑、越障等动作。

经过合理的设计后机器人将具有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机动能力并能承受一定的掉落冲击,此设计的移动机构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主动轮减速机构、翼板转动机构、自适应路面执行机构、履带及履带轮运动机构。

关键词:履带机器人;履带移动机构;模块化设计AbstractIn terms of micro small crawler robots walk in the forefront of the world in the United States, on behalf of the robot has disposal robot, Talon robot, NUGV, etc. Miniature robot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our country later than some developed western countries, our country from the 1980 s began to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robot. One of the typical composite mobile robot developed b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orm of spirit - B\" type eod robots, \"Dragon Guard Dragon Guard X3B anti-terrorism robot\", \"JW - 901 eod robot\", etc.The design is novel, the purpose of this design can achieve pit, surmounting obstacles. Through in the robot arm with other function modules to realize different use function,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is to provide a power output for robot platform,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ll sorts of function of robot platform.This design is the choice of mobile solutions adopted crawler drive structure. Structure of the overall use of modular design, in order to follow-up maintenance, removal can be adapted to various complicated road, and can turn on either side of the rocker arm before and after active control to regulate the robot's motion, so as to achieve auxiliary pit, surmounting obstacles. After reasonable design robots will have good environmental adaptability, mobility and can absorb a certain amount of drop impact, this design of the mobile mechanism is mainly composed of four parts: the driving wheel deceleration institutions, wing rotating mechanism, adaptive pavement actuators, track and track wheel motion mechanism.Keywords: tracked robot; tracked mobile mechanism;the modular design目录摘要 (2)1 引言 (5)2 履带机器人的现状及发展 (6)3 履带机器人的运动特性 (9)4 本研究采用的行走机构 (12)4.1 行走机构的选择 (12)4.2 履带机器人的功能、性能指标与设计 (13)4.3 主要机构的工作原理 (14)5 机器人越障分析 (15)5.1 跨越台阶 (15)5.2 跨越沟槽 (16)5.3 斜坡运动分析 (17)6 机器人移动平台主履带电机的选择 (19)6.1 机器人在平直的路上行驶 (19)6.2 机器人在30°坡上匀速行驶 (20)6.3 机器人的多姿态越阶 (21)7 移动机构的分析及其选择 (23)7.1 典型移动机构分析 (23)7.2 本研究采用的移动机构 (27)8 履带部分设计 (28)8.1 履带的选择 (28)8.2 确定主从动轮直径 (31)8.5 功率验算 (38)8.6 同步带的物理机械性能 (38)8.7 履带主从动轮设计 (39)8.8 副履带部分设计 (42)9履带翼板部分设计 (47)9.1 履带翼板的作用 (47)9.2 履带翼板设计 (47)10 计算履带装置的重心及其各部件重心 (49)10.1 主履带的重心计算 (49)10.2 副履带的重心计算 (54)10.3 主履带及其摇臂也就是副履带总部分的重心计算 (55)总结 (56)致谢 (57)参考文献 (57)1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面临的自身能力、能量的局限越来越多,所以我们创造了各种类型的机器人来辅助或代替我们完成任务。

轨道式巡检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

轨道式巡检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

轨道式巡检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摘要: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下,智能生活、智能生产、智能管理已经成为必然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取代人工开展巡检工作,有效减少了人力物力投入,降低了巡检工作强度。

对于轨道式巡检机器人来说,其机械结构设计会直接影响机器人的使用功能。

因此,加强巡检机器人的机械结构设计有着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目前轨道式巡检机器人设计中的不足,采用模块化设计思路设计一种带有行走、升降功能的轨道式巡检机器人,旨在提升轨道式机器人的整体性能。

关键词:轨道式;巡检;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引言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人们就已经开始展开了机器人的研究与开发,但初期机器人只能进行简单的机械动作,距离将其转变为生产力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下,计算机技术、AI技术、编程技术为提升机器人性能提供巨大助力,机器人在城市管理、工业生产领域的应用愈加广泛。

巡检机器人搭载了各类传感器、摄像头、检测仪,可以实现全线巡检,具备信息识别、故障分析、精准定位、警报等功能,最大程度上减少事故发生率。

常见的巡检机器人有地面轮式机器人、悬挂轨道式机器人,由于地面轮式机器人移动存在不确定性,而轨道式巡检机器人设计简单、移动可控,非常适用于较为固定巡检路线的领域。

1.轨道式巡检机器人的不足1.1机械性能不足轨道式巡检机器人顾名思义是悬挂在固定轨道上运行的机器人,由于是悬挂形式,所以车轮会直接受到本体重量影响,部分驱动系统动力不足,导致轨道式机器人爬坡性能不足,容易出现爬坡慢、爬坡打滑等问题。

部分单位使用齿轮齿条传动的机器人,此类机器人的生产成本高、设计难度大、结构繁琐复杂、适应性差,已经不符合当代生产需求[1]。

1.2升降稳定性差部分生产企业的生产设备分布广、范围大,为了提高巡检精度一般都会设置升降结构,特别是大型设备巡检,需要大行程的升降结构,这也导致机器人结构稳定性不足,升降安全性、稳定性难以保证。

1.轨道式巡检机器人设计要求和总体设计方案2.1设计要求(1)巡检机器人机械设计不能有硬件矛盾情况,并且可以适应工作环境需求。

从机械总体结构建模介绍铁路智能巡线机器人

从机械总体结构建模介绍铁路智能巡线机器人

从机械总体结构建模介绍铁路智能巡线机器人
铁路智能巡线机器人是一种基于先进的机械结构和智能技术来进行巡线检测和维护的设备。

它主要用于铁路线路的巡视和故障检测,旨在提高铁路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智能巡线机器人的机械总体结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车体结构:智能巡线机器人的车体通常采用轮式或履带式结构,以便在铁路线路上自由行驶。

轮式结构更适用于平整线路,而履带式结构则更适用于复杂地形。

2. 轨道感知系统:智能巡线机器人配备了各种传感器,包括摄像头、激光雷达、红外线传感器等,以感知铁路线路的状态和环境,例如检测维修区域、信号设备、铁轨、枕木等。

3. 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智能巡线机器人尤其重视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它可以根据传感器获取的数据,采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算法,对线路的健康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4. 通信系统:智能巡线机器人通常配备了无线通信设备,以便与铁路管理中心进行实时通信,向操作员传输数据和指令,并接收远程控制。

5. 电源系统:为了确保智能巡线机器人的长时间工作,它通常搭载多种电池和充电系统,以供电源供应。

综上所述,铁路智能巡线机器人的机械总体结构主要包括车体结构、轨道感知系统、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通信系统和电源系统。

这些部分的组合使得机器人能够高效地巡视铁路线路,提高铁路系统的运营效率和安全性。

第四章 工业机器人设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第四版)

第四章  工业机器人设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第四版)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大连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目录
第一章 机械制造及装备设计方法 第二章 金属切削机床设计 第三章 典型部件设计 第四章 工业机器人设计 第五章 机床夹具设计 第六章 物流系统设计 第七章 机械加工生产线总体设计
大连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 坐标系按右手确定(右图); ▪ 关节坐标系的确定(下图); ▪ 确定基准状态; ▪ 关节坐标轴轴线位置的选取; ▪ 关节坐标方向的选取。
大连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4.1.3工业机器人的主要特性表示方法 Ⅳ
❖ (二)机械结构类型 用结构坐标形式和自由度表示。 自由度是表示工业机器人动作灵 活程度的参数,以直线运动和回 转运动的独立运动数表示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4.1.2工业机器人的构成及分类

操作机 由末端执行器、手腕、 手臂及机座组成。
图4-1工业机器人系统的组成 1—机座 2—控制装置 3—操作机
大连理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4.1.2工业机器人的构成及分类

图4-2PUMA机器人 操作机
a)结构简图 b)运动功能简图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4.1.1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及工作原理 Ⅳ
❖ (一)机器人的定义 ▪ 我国国家标准GB/T12643——90将工业机器人定义为 “是一种能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多功能、多自由度 的操作机 ,能搬运材料、工件或操持工具,用以完成各 种作业”。
❖ (二)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工作原理 ▪ 工业机器人的基本工作原理:通过操作机上各运动构件 的运动,自动的实现手部作业的动作功能及技术要求。

关节型机器人腕部结构设计(全套,CAD有图)

关节型机器人腕部结构设计(全套,CAD有图)

1前言1.1机器人的概念机器人是一个在三维空间中具有较多自由度,并能实现较多拟人动作和功能的机器,而工业机器人则是在工业生产上应用的机器人。

美国机器人工业协会提出的工业机器人定义为:“机器人是一种可重复编程和多功能的,用来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的操作机”。

英国和日本机器人协会也采用了类似的定义。

我国的国家标准GB/T12643-90将工业机器人定义为:“机器人是一种能自动定位控制、可重复编程的、多功能的、多自由度的操作机。

能搬运材料、零件或操持工具,用以完成各种作业”。

而将操作机定义为:“具有和人手臂相似的动作功能,可在空间抓放物体或进行其它操作的机械装置”。

机器人系统一般由操作机、驱动单元、控制装置和为使机器人进行作业而要求的外部设备组成。

1.1.1操作机操作机是机器人完成作业的实体,它具有和人手臂相似的动作功能。

通常由下列部分组成:a.末端执行器又称手部,是机器人直接执行工作的装置,并可设置夹持器、工具、传感器等,是工业机器人直接与工作对象接触以完成作业的机构。

b. 手腕是支承和调整末端执行器姿态的部件,主要用来确定和改变末端执行器的方位和扩大手臂的动作范围,一般有2~3个回转自由度以调整末端执行器的姿态。

有些专用机器人可以没有手腕而直接将末端执行器安装在手臂的端部。

c. 手臂它由机器人的动力关节和连接杆件等构成,是用于支承和调整手腕和末端执行器位置的部件。

手臂有时包括肘关节和肩关节,即手臂与手臂间。

手臂与机座间用关节连接,因而扩大了末端执行器姿态的变化范围和运动范围。

d. 机座有时称为立柱,是工业机器人机构中相对固定并承受相应的力的基础部件。

可分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类。

1.1.2驱动单元它是由驱动器、检测单元等组成的部件,是用来为操作机各部件提供动力和运动的装置。

1.1.3控制装置它是由人对机器人的启动、停机及示教进行操作的一种装置,它指挥机器人按规定的要求动作。

1.1.4人工智能系统它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感觉系统,另一部分为决策-规划智能系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2.2.3 仿真分析
(1)运动学计算。分析是否达到要求的速度、加速度、位置。 (2)动力学计算。计算关节驱动力的大小,分析驱动装置是否 满足要求。 (3)运动的动态仿真。将每一位姿用三维图形连续显示出来, 实现机器人的运动仿真。 (4)性能分析。建立机器人数学模型,对机器人动态性能进行 仿真计算。 (5)方案和参数修改。运用仿真分析的结果对所设计的方案、 结构、尺寸和参数进行修改,加以完善。 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是机器人设计的重要部分。其他系统 的设计尽管有各自的独立性,但都必须与机械系统相匹配,相 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机器人系统。
21
12
2.2.1 系统分析
机器人是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力 工具。首先确定使用机器人是否需要与合适,决定采用后需 要做如下分析工作: (1)明确采用机器人的目的和任务。
(2)分析机器人所在系统的工作环境,包括设备兼容性等。
(3)认真分析系统的工作要求,确定机器人的基本功能和方 案。如机器人的自由度数、信息的存储容量、定位精度、抓 取重量…… (4)进行必要的调查研究,搜集国内外的有关技术资料。
20
2.7 臂部设计 2.8 手腕设计 2.9 手部设计
机器人手也叫末端操作器,相当于人的手抓。 主要作用是夹持工件或让工具按照规定的程序完成 指定的工作。 手抓用于抓取物体,并进行细微的操作。人的 五指有20个自由度,通过关节的伸曲,可以进行各 种复杂的动作。 手部设计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柔性化、标准化、 智能化。
3
2.1.1 机பைடு நூலகம்人的基本组成
如图所示,机器人由 机械部分、传感部分、控 制部分三大部分组成。这 三大部分可分成驱动系
统、机械结构系统、 感受系统、机器人— 环境交互系统、人机 交互系统、控制系统
六个子系统。
图2-1 机器人的基本组成
4
2.1.2 机器人技术参数
机器人技术参数是机器人制造商在产品供货时 所提供的技术数据,不同的机器人其技术参数不一 样。但是,工业机器人的主要技术参数一般都应有: 自由度、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工作范围、最 大工作速度、承载能力等。
金属切削机床上下料:±(0.05-1.00) mm 模锻: 装配、测量: ±(0.1-2.0) mm ±(0.01-0.50) mm 冲床上下料:±1 mm 点焊: 喷涂: ±1 mm ±3 mm
当机器人或机器手本身所能达到的定位精度有困难时,可采用辅助 工夹具协助定位的办法,即机器人实现粗定位、工夹具实现精定位。
1
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及技术参数
机器人总体设计
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 传动部件设计 行走机构设计 机身设计 臂部设计 手腕设计 手部设计
2
2.1 机器人的基本组成及技术参数
机器人设计包括机械结构设计,检测传感系统 设计和控制系统设计等,是机械、电子、检测、控 制和计算机技术的综合应用。为了明确机器人的设 计任务和过程,我们以工业机器人为例对机器人的 组成和技术参数进行一些介绍。
图2-5 PUMA 机器人工作范围
9
4、最大工作速度
通常指机器人手臂末端的最大速度。提 高速度可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提高机器人的 加速减速能力,保证机器人加速减速过程的 平稳性是非常重要的。
10
5、承载能力
承载能力是指机器人在工作范围内的任何位姿
上所能承受的最大质量。机器人的载荷不仅取决于
负载的质量,而且还与机器人运行的速度和加速度
密集度,即重复度。如下图所示。
7
(a) 重复定位精度的测定; (b) 合理定位精度,良好重复定位精度; (c) 良好定位精度.很差重复定位精度; (d) 很差定位精度,良好重复定位精度。
图2-4 机器人精度和重复精度的典型情况
8
3、工作范围
工作范围是指机器人手臂末端或手腕中心所能到达的所 有点的集合,也叫做工作区域。因为末端操作器的形状和 尺寸是多种多样的,为了真实反映机器人的特征参数,所 以是指不安装末端操作器时的工作区域。
(1) 车轮式行走机器人
(2) 脚式行走机器人
(3) 履带式行走机器人
(4) 其他行走机器人
19
2.6 机身设计 机器人机械结构有三大部分:机身、手 臂(包括手腕)、手部。机身,又称为立拄, 是支撑臂部的部件,并能实现手臂的升降、 回转或俯仰运动.机器人必须有一个便于安 装的基础件,这就是机器人的机座.机座往 往与机身做成一体。
5
1、自由度
图2-2 PUMA 562型机器人
图2-3 Stewart机构
6
2、定位精度与重复定位精度 机器人精度是指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 定位精度是指机器人手部实际到达位置与目标位
置之间的差异。重复定位精度是指机器人重复定
位其手部于同一目标位置的能力,可以用标准偏
差这个统计量来表示。它是衡量一系列误差值的
定位和消隙等多个方面。
(1) 关节(如转动关节与移动关节)
(2) 传动件的定位和消隙
(3) 机器人传动机构(如齿轮、绳与钢带传动等)
18
2.5 行走机构设计
机器人可分成固定式和行走式两种。一般的机器人多为 固定式,但随着海洋科学、原子能工业及宇宙空间事业的发 展,移动机器人、自动行走机器人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列举 如下:
14
(2) 机器人运动形式的选择。 常见机器人的运动形式 有五种:直角坐标型、圆柱坐标型、极坐标型、关节型和 SCARA型。 (3) 拟定检测传感系统框图。选择合适的传感器,以便 结构设计时考虑安装位置。 (4) 确定控制系统总体方案,绘制框图。 (5) 机械结构设计。确定驱动方式,选择运动部件和设 计具体结构,绘制机器人总装图及主要部件零件图。
13
2.2.2 技术设计
(1)机器人基本参数的确定。臂力、工作节拍、工作范围、 运动速度及定位精度等。
举例:定位精度的确定 机器人或机器手的定位精度是根据使用要求确定的,而机器人或机 器手本身所能达到的定位精度取决于定位方式、运动速度、控制方式、 臂部刚性、驱动方式、缓冲方式等。
工艺过程的不同,对机器人或机器手重复定位精度的要求也不同, 不同工艺过程所要求的定位精度如下:
16
2.3 机器人机械系统设计
在确定机器人运动形式的基础上,机器人机械 系统设计还包括确定机器人驱动方式、关节驱动方 式、材料选择、平衡系统设计和零部件设计。
17
2.4 传动部件设计
机器人是运动的,各个部位都需要能源和动力, 因此设计和选择良好的传动部件是非常重要的。这 涉及到关节形式的确定,传动方式以及传动部件的
的大小和方向有关。为了安全起见,承载能力是指
高速运行时的承载能力。通常,承载能力不仅要考
虑负载,而且还要考虑机器人末端操作器的质量。
11
2.2 机器人总体设计
机器人总体设计的主要内容有:确定基本参数, 选择运动方式,手臂配置形式,位置检测,驱动和 控制方式等。在结构设计的同时,对各部件的强度、 刚度做必要的验算。机器人总体设计步骤分以下几 个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