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细胞壁的研究进展

植物细胞壁的研究进展
植物细胞壁的研究进展

植物细胞壁的研究进展

生工04.2 赵中华040602046 摘要:本文综述了植物细胞壁的结构,化学组成及功能。在光学显微镜下,植物细胞壁可分为初生壁和次生壁,相邻两个细胞的初生壁之间存在中层——胞间层,根据纤维组成的微纤丝排列方向的不同,并将次生壁分出外层(S1)、中间层(S2)和内层(S3)。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以及蛋白质等组成,主要起着机械支持,参与物质运输和防御反应,还可作为信号分子,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增殖,决定细胞的分化方向,参与细胞的识别过程等。

关键词:细胞壁结构纤维素细胞壁蛋白细胞壁功能

在植物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时,细胞壁是植物细胞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全世界范围内,植物细胞壁物质的年产量约为1012吨,可以说,植物细胞壁与人类的物质生活密切相关。几百年来,研究者对细胞壁的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和生物功能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本文从解剖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简略综述了植物细胞壁的研究结果。

1.植物细胞壁的解剖结构

对植物细胞壁结构进行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植物细胞的发现,自从Robert Hooker 在1665年用他自制的复式显微镜观察切成薄片的软木时,发现软木有许多排列紧密的蜂窝状“小室”——细胞壁,后来者对细胞壁进行了大量的解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细胞壁是具有一定弹性和硬度,存在于细胞质外并界定细胞形状的复杂结构。

在光学显微镜下,细胞壁可分为初生壁(primary wall)和次生壁(secondary wall),相邻两个细胞的初生壁之间存在中层(middle lay-er)——胞间层。胞间层是相邻两细胞所共有,起粘结和缓冲机械挤压的作用;初生壁是原生质体分泌的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加附在胞间层内侧构成的,可塑性较大;次生壁是细胞停止增大以后,在初生壁内侧继续形成的壁层。通常,厚壁组织细胞才具有次生壁,但是在木质部或其它一些组织中,也有木质化加厚的薄壁组织细胞,其细胞壁往往具有次生壁。

本世纪三十年代中期,应用X-光衍射分析和在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及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可以观察到细胞壁很多细微结构,发现细胞壁上微纤丝的排列方向各层很不一样,一般初生壁上的微纤丝多呈不规则交错的网状,而在次生壁上则往往比较有规则。根据纤维组成的微纤丝排列方向的不同,并将次生壁分出外层(S1)、中间层(S2)和内层(S3)。其中S2层最厚,通常次生壁的厚壁几乎全有S2层的厚度决定。

细胞壁上还存在胞间连丝和胞质通道这样的共质连接,它们为来自其他细胞的具位置信息的细胞命运决定因子在细胞间转递提供了必要的通道。此外,在细胞壁上常常具有附属结构。一般在细胞壁上常见初生纹孔场、纹孔、导管分子底壁上的穿孔以及细胞壁内表面的各种增厚——眉条、横条和瘤结构,这些特有的附属结构不仅参与构建细胞壁,并在植物体正常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辅助细胞壁发挥其特有的功能。而且植物体的某些细胞在特定的生长阶段常可形成特殊的细胞壁,譬如植物的花粉壁由孢粉素质的覆盖层和基粒棒层构成花粉外壁外层和外壁内层I,由纤维素层构成外壁内层II及内壁。

2.植物细胞壁的化学组成

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以及蛋白质等组成。双子叶植物细胞壁大约有30 %纤维素、30 %半纤维素、35 %果胶和5 %蛋白质。植物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与动物的细胞壁存在明显区别,但是二者的大分子都排列成三维网状结构。不同类型细胞,不仅组成细胞壁的基本成分如纤维素、木质素等的分布具有差异,而且不同的糖蛋白(如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AGPs) 、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s) 、富含甘氨酸的蛋白( GRPs) 、富含脯氨酸的蛋白(PRPs))在细胞壁不同层次上分布并非均一。果实细胞壁中果胶含量相对

较高,而蛋白质含量相对较低,几乎所有的果实细胞壁均有一个形态上不同的中间薄层,位于邻近细胞的初生壁之间,形成一个连续的胞间基质,又称胞间层,它富含果胶多糖,对成熟中的果实细胞壁影响最大。

2.1 纤维素

占初生壁物质的20%~30% , 它是线性β-1, 4 键连接的D-葡聚糖(Glucan) 链状分子,

此外还可能有甘露糖残基。一般地,纤维素分子以伸展的方式存在,大约有30-100个这样的链状分子“并肩”排列,形成微纤丝(microfibril)。纤维素分子以微纤丝(m icrof ib ril) 的结构形式存在于壁内,纤维素微纤丝借助于大量的链间氢键由纤维长链结合而成,大量链间和链内的氢键使其具高度的稳定性和抗化学降解能力,不易被细胞内的水解酶降解。不同组织纤维素的差异在于葡聚糖链的聚合度, 以及微纤丝内晶体化程度的不同,初生壁内纤维素多聚化程度较低, 排列也较疏散。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化学组份之一,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或同一植物的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壁中,纤维素的含量存在差异。

2.2 半纤维素

一般认为,纤维素是细胞内的结构多糖,而半纤维素则是基质多糖。半纤维素的主要成分为木聚糖(xylan)、木葡聚糖(xyloglucan)、葡糖甘露聚糖(glucomannan)、甘露聚糖(manna)、葡糖醛酸甘露聚糖(galactomannan)、胼胝质(callose)等,但其含量因植物种属不同、组织或器官不同、细胞类型的变化等因素而在较大范围内发生变化。所有细胞壁模型都被认为是半纤维素以单分子层与纤维素微纤丝间以氢键相连。双子叶植物细胞初生壁中,主要的半纤维素是中性的木葡聚糖(XG) 和酸性的阿拉伯木聚糖。

2.3 果胶多糖

果胶多糖是存在于高等植物初生壁和细胞间隙的一组密切相关的多糖,已经证实其主要化学成份为鼠李半乳糖醛酸聚糖(rhamnogalacturonan)、同型半乳糖醛酸聚糖(homogalacturonan)、阿拉伯聚糖(arabinan)和半乳聚糖(galactan)等。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果胶多糖不仅是细胞壁的重要结构成分,并且参与植物水势的调节和抗御病菌侵染及昆虫危害。

2.4 木质素

一般认为木质是一类与细胞壁机械强度密切相关的特殊化合物。木质素的主要基本结构单位是笨丙烷(phenylpropane),苯丙烷残基以多种连接方式形成多聚体。

2.5细胞壁蛋白

早在1924年就开始了细胞壁蛋白的研究工作,经过研究者多年的努力,在此领域已取得大量研究成要。根据其生理功能,细胞壁中的蛋白质大致可以分为3类。其一是结构蛋白,为细胞壁蛋白的主要部分;其二是酶蛋白,包括数十种具有各种酶活性的蛋白质;其三是功能尚未完全确定的蛋白质,其中一些在植物的生长发育中充当重要的发育信使,主要具有参与细胞识别,促进细胞分裂增殖以及调控植物发育等重要作用。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s) 、富含甘氨酸的蛋白(GRPs) 、富含脯氨酸的蛋白( PRPs)和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AGPs)是目前研究最为详细和深入的几种细胞壁蛋白。

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 AGPs )是一种胞外的糖蛋白,在有性生殖特别是胚胎发生过程中扮

演重要角色,其在植物发育调控上的重要性受到广泛关注。它在发育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器官、组织、细胞中分别表达,从而使不同时间、空间存在的细胞甚至同一细胞的不同位置都具有异质性。

富含羟脯氨酸糖蛋白(HRGPs)的合成及其在细胞壁中的交联程度直接影响细胞壁的强度和细胞壁的伸展,因此在调节植物细胞生长的过程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伸展蛋白(extensin)是HRGP家族中的一员。

富含甘氨酸的蛋白(GRPs)是发现较晚的一类细胞壁蛋白,其一级结构含有70% 的甘氨酸,二级结构有几股反平行的β折叠片,因而在维管的发育过程中赋予细胞壁张力和弹性。

扩张蛋白(expansin)是近年来从黄瓜下胚轴细胞壁分离出来的一类不含糖链的细胞壁蛋白,可以使提取的细胞壁在酸性条件下伸展,具有细胞壁松驰酶的特性,这种在酸性条件下能使热失活的细胞壁恢复伸展活性的蛋白质被命名为Expansin,中文译为扩张蛋白,又名膨胀素在细胞生长过程中,膨胀素蛋白可以解开细胞壁的多糖网络,促进细胞伸长。在生长的组织中,细胞壁若要打破约束而扩展体积,必须取决于细胞壁的生物合成与维持结构完整性及强度的壁松弛协调机制。Expansin参与了细胞增大,花粉管及根系生长等众多生长发育过程。

植物细胞壁中最重要的结构蛋白为伸展蛋白类,伸展蛋白是一类富含羟脯氨酸的糖蛋白,最早由Lamport发现并命名。此后其研究的热点集中于利用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伸展蛋白的化学结构、控制植物伸展蛋白的基因及其表达的调控。30年来,关于伸展蛋白结构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对其功能的认识也已比较深刻、全面。李雄彪等提出伸展蛋白一级结构特点具有Ser-Hyp-Hyp-X-Hyp-Hyp肽段,其中(X)为不固定个数的氨基酸残基。而有关伸展蛋白的高级结构研究的重点在于伸展蛋白的交联。有关研究资料表明伸展蛋白不仅在分子内,而且在分子间存在异二酷氨酸(isodityrosine,IDT)。大量的比较系统的研究表明,伸展蛋白主要是作为细胞壁的结构成分和在细胞的防御及抗菌抗逆性中起作用。

Lamport等提出了“经纬模型”能较好地解释伸展蛋白的作用,这一模型的要点是:(1)可溶性的伸展蛋白前体从垂直于细胞壁平面的方向(纬向)由细胞质分泌到细胞壁中;(2)在平行于细胞壁的方向(经向),纤维素一层一层地缚着到细胞壁上并形成独立的微纤丝网;(3)横向进入即内填入细胞壁的伸展蛋白前体之间以异二酷氨酸为联键形成伸展蛋白网;(4)经向的纤维素网和纬向的伸展蛋白网相互交织;(5)结合在纤维素上的木葡聚糖和以离子键结合在伸展蛋白上的果胶像闩塞一样可以可逆地松弛或固定两网的联结。伸展蛋白的防御和抗菌抗逆功能主要表现在机械损伤、真菌感染、植物抗毒诱导处理、甚至热处理都能引起细胞壁中的伸展蛋白反应。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还表明,不同植物中伸展蛋白基因各不相同,同一种植物中存在多种不同的伸展蛋白,编码伸展蛋白的基因不是一个,而是一族。控制伸展蛋白表达的基因受到遗传密码使用的倾向性、发育程序、机械损伤、乙稀、病源和植物抗毒诱导剂等的调节,只是关于其作用机理的可用的资料还不多,要阐明伸展蛋白的防御和抗病抗逆机理的本质,还必须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植物细胞壁中的另一类蛋白质则为酶蛋白,在细胞中发现的酶蛋白已近30种,大都属

于水解酶类或氨化还原酶类。研究表明细胞壁酶活性受一些生理活性物质(如生长素、赤霉素、乙烯、6-BA)的影响而调节细胞的扩大生长。

3.植物细胞壁的发生和发育

植物细胞壁的形成最早可追溯到细胞分裂的末期,由末期所产生的细胞板将产生的两个子细胞隔开,这是最初的细胞壁。目前流行的看法认为细胞板的形成主要由要由微管和高尔基体的小泡组成,而且微管控制了小泡沉积的方向,使它们沉积在赤道面上,继而形成初生壁。关于细胞壁的生长机制,近百年来逐渐形成了四种不同的理论:内填生长、敷着生长、嵌合生长和多网生长学说。依照内填生长学说的观点,细胞壁的新材料是填充在扩展的细胞内已有的物质质点之间。敷着生长学说则认为细胞壁的生长是由于壁物质一层一层加上去的结壁。嵌合生长认为正在生长的初生壁上较薄的区域可以渗入细胞质,并在这些区域发生细胞质的合成。不过,现在最广泛接受的是多网生长学。按照这一学说,初生壁的增厚和表面积的增加大多是由于在最早形成的片层上交叉排列的微纤线的分离和改变了它们方向的结果。即细胞壁的生长是由最初具有较浓密而交叉、差不多成横向排列的微纤丝片层,向心地沉积,后来由于里面层不断敷着生长,一层层地被推向外面和被拉伸,逐渐趋于纵向。4、细胞壁的功能

由于细胞壁是植物生活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它的功能几乎与植物的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关联,而且有的功能主要由细胞壁各组分的理化性质所决定。目前已经发现的细胞壁功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增加植物的机械强度,决定和维持细胞的形态。细胞壁具有抵抗细胞内静态压力的能力,细胞壁对机械形变的抗力决定细胞内的压力。因细胞壁张力改变而产生的刺激也可引发级联信号转导,最终使特异的细胞产生特异的应答(反应)。

(2)涉及植物的物质运输。植物的质外体和共质体运输两种形式均与细胞壁密切相关,尤其是质外体运输的速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细胞壁中和种组分的分子结构。

(3)抵御病菌危害及逆境影响。植物的防御体系有被动和主动之分,这两种体系均与细胞壁有关,完整的细胞壁对微生物的侵害是极其有效的物理屏障,另一方面,当受到感染和创伤时, 能积极参与防御反应, 这包括几个方面: ①细胞壁中酶水解真菌病原体细胞壁中的多糖成分, 其水解碎片中的活性成分诱导植物抗毒素合成酶基因的表达。②病原菌在入侵植物时必须水解植物细胞壁中的结构多糖, 其降解产物也有类似植物抗毒素诱导物的活性; 此外植物在受到侵染时, 细胞壁中产生抑制物能抑制病原体释放的酶。③在没有病原体入侵, 但受到创伤时, 植物自身也会产生一些水解酶, 降解细胞壁的组分, 诱导防御反应, 以及修复创口。④被侵染的细胞壁迅速进行木质化形成死细胞层,不仅有效地将被侵染细胞与健康细胞隔离开来,而且将侵染的病菌局限于尽可能小的范围内不致于加剧侵染。

(4)调控细胞的生长速度。植物细胞的生长,归根结底是由于原生质的增加,但是原生质均由一层细胞壁所界定,所以细胞壁的伸展性与细胞生长相关,这一结果已由大量植物激素对细胞生长的作用的研究结果所证实。

(5)细胞壁上还存在胞间连丝和胞质通道这样的共质连接,它们为来自其他细胞的具位置信息的细胞命运决定因子在细胞间转递提供了必要的通道。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胞间连丝一直被认为是一个静态的结构,而且只能允许水分子、离子、氨基酸等小于1 kDa 的物质通过。近年来,关于胞间连丝的研究取得了两个重大突破,一是自然的(非病毒感染的)胞间连丝不再被认为是一种静态的结构,而被认作是一种极其复杂的高度动态的胞间细胞器,其形态、结构、组成、S E L 、数目、分布因组织和细胞的类型、发育阶段和环境因子的变化而变化;二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一些外源的(如GFP)和内源蛋白(如转录因子)以及RNA,如mRNA、基因沉默信号都能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细胞-细胞运动。

(6)可作为信号分子,促进植物细胞的分裂增殖,决定细胞的分化方向,参与细胞识别过程,这些信号分子主要包括几丁质酶、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木葡聚糖内转葡糖基酶、病程相关蛋白、过氧化物酶等。

钙调素(CaM)是细胞内信使的重要多功能受体蛋白。研究表明,CaM也以盐键方式与植物细胞壁相连接,或以可溶形式存在于细胞壁周围的液相,并具有胞外位点促进植物细胞分裂增殖等作用。他们首先发现细胞外CaM可以促进百芷悬浮细胞增殖,在植物西取得了西外CaM影响细胞增殖的第一个证据。继而又发现外源CaM同样可以促进白芷原生质体活力,加速体壁再生及第一次分裂。总之,CaM对植物体细胞和性细胞的增殖和分裂均有促进作用。

植物病理学家早就观察到,当植物抵御微生物侵害时,细胞壁片段能够影响细胞的行为。研究小组在研究墨角藻的胚发育时发现,一旦酶解掉细胞壁,墨角藻就丧失了何处生假根的“记忆力”;如果除去细胞壁,再用定向光照射,具有再生壁的胚会沿新方向重新长出假根。此项试验表明了细胞壁中隐藏着引导假根生长方向的信号。

Berger进一步在高等模式植物拟南芥的根上进行了试验,拟南芥的根毛只产生于两表层细胞相接处外面的表皮细胞。他们经过一系列试验发现决定细胞发育命运的信号是由表层细胞壁发布的,因为即使将皮层细胞杀死,只留下空细胞壁,皮层细胞连接处外面的表皮细胞仍将长出根毛。这个试验结果表明,细胞壁释放着有助于决定相邻细胞及其自身细胞发育命运的信号,同时也说明皮层细胞壁的组成成分不是均匀一致的,皮层连接处附近喊有一些其他壁片段没有的,还未被“验明正身”的信号分子。

参与细胞间的识别反应,如豆科植物与其根瘤菌建立共生固氮关系时,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根之间的识别与宿主细胞壁中凝集素和细胞表面的多糖相互作用有关。以及花粉和柱头的相互作用,此外还有砧木和接穗之间细胞壁的密切接触等等。

5结束语

关于细胞壁的研究,无论是在解剖学水平,还是在生物化学或分子生物学水平,都已取得了重要结果。现在细胞壁的基础结构以及化学组成已经比较清楚了,但是在细胞壁的研究领域还是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参考文献

[1]尹增芳, 汝汶.植物细胞壁的研究进展.植物研究,1999,19(4):407~412

[2]张涛,曹孜义,牛炳韬等.细胞壁在植物胚胎发生中的作用.细胞生物学杂志,2005,27:306~312

[3]颜季琼.高等植物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一)、(二).生物学通报,1999,34(1):6~10

[4]陆胜民,金勇丰,张耀洲等.果实成熟过程中细胞壁组成的变化.植物生理学通

讯,2001,37(3):246~249

[5]何玉池,汤行春,何宇清.细胞壁在细胞极性建立和胚胎发生中的作用.武汉植物学研究,2006,24(5):464~468

[6]郝建华.细胞壁与细胞的发育.生物学通报,2004,39(2):22~23

[7]李正理.植物细胞的初生壁与次生壁,植物杂志,2000,5:41~42

[8]郑春明.植物教材中对细胞壁的描述值得商榷.植物杂志,2000,5:42

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9-01-08T16:26:59.87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作者:高林马文伟 [导读]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污水净化处理技术,因其具有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运行投资低、维护方便等特点,在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陕西环保集团水环境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61 摘要:随着经济和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水污染现象日益严重,不仅破坏了水体生态环境,也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危害。因此,需要寻找一种经济简单有效的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作为一种新型的生态污水净化处理技术,因其具有处理效果好、工艺简单、运行投资低、维护方便等特点,在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关键词:人工湿地;水处理;研究进展 引言 近年来随着环保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人们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人工湿地由于具有工程所需投资少、运行成本低廉以及生态效果较好等特点在污水处理方面备受青睐。与此同时,目前利用人工湿地进行污水处理技术依然存在着很大的进步空间。本文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出发,指出了当前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工作要点,笔者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1人工湿地概念 湿地广义上指长年积水和过湿的土地,是陆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性地带,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不仅拥有着丰富的生物多样应,还具有显著的生态净化作用,是地球上一种独特的、多功能的生态系统被称为“地球之肾”。湿地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提供水和初级生产力,成为了很多鸟类、哺乳类动物、鱼类、爬行类动物以及其他水路两栖类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植物遗传物质的重要储存地。湿地已经成为了影响珍稀禽类繁殖和生存的关键因素,所以,湿地也成为了鸟类优质的生活环境。按《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由于人类的不合理开发,湿地资源在我国受到很大破坏。在特殊时期和环境条件下,研究和建立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是对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适度补充,也是对其功能退化的恢复性建设。人工湿地是近些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污水处理生态系统,传统的污水生物处理方法能对清除一些有机物能产生非常明显的效果,但是却无法实现对氮磷的有效去除;一些化学技术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将氮磷去除,但是需要耗费较高的费用,还能大大提高二次污染的可能性。在这个方面,人工湿地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其无需耗费大量的成本,方便人工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并且其运行的成本较低,对氮磷的去除效果也比较明显,能尽快适应符合的变化,也能在很大的程度上起到使环境更加美观的作用。与自然湿地相比而言,人工湿地在承载负荷量,地点选择,污水处理能力及可控性上具有较大优点。 2人工湿地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2.1生活污水的处理 生活污水是水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主要是指人类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厨房用水、洗涤用水和卫生间用水所产生的排放水,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可生化性好,但排放量较大。据统计,2015年仅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就达到了535.2亿t。人工湿地由于其高效率、低投资、低运营和维护简单等优点而被用于处理生活污水。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会受到包括湿地类型、植物种类、温度和填料基质等许多因素的影响。通过菖蒲、千屈菜、水葱和香蒲在不同类型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处理效果的研究,发现4种植物对生活污水COD 的去除率均表现为垂直下行流湿地>垂直上行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其原因可能是垂直下行流湿地中好氧环境众多,极大地增强了参与根系表面好氧过程的好氧微生物的活性,对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具有很好的效果。而在同种类型的人工湿地中,香蒲对COD的去除率均高于其它3种植物,可能是由于香蒲相较于其它3种植物对有机污染物的吸收降解能力更强。通过鸢尾、吊兰、马蒂莲3种植物对生活污水净化效果的研究,结果发现3种植物对COD、NH4+-N和TP的去除效果均较好,依次为鸢尾>吊兰>马蒂莲。利用象草和美人蕉在不同温度下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发现2种植物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受温度影响,呈一定的正相关性。可能是由于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一方面增强了微生物的活性,提高了硝化和反硝化效果,同时促进了磷的吸收同化;另一方面加强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得植物根系生长旺盛,促进了对氮磷的吸收。研究青石、砂子和砾石3种湿地基质对污染物去除效果的影响,发现3种基质对生活污水中COD、氨氮、TP、SS的去除率均是砂子>青石>砾石,其原因可能是砂子的粒径较小,比表面积大,更容易吸附污染物。 2.2缓解水资源危机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主要利用的是生物的方法进行处理,与传统污水处理系统的化学法相比更为卫生健康。生物在成长过程中可以对水源和环境有一定的净化作用,根据人工湿地之中生物的生长特点以及习性,与污水处理系统相搭配能够更好实现污水的净化作用,缓解水资源的危机。在人工湿地的构建中,一般情况下我们不单单采用生物处理这一单一的污水处理技术,往往还需要多种技术的优化和组合,来保证污水处理的结果。人工湿地通常作为污水处理组合工艺的三级处理系统,与其他的工艺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方案组合使用时,能够更好地完成污水处理任务。联合使用项目中,湿地系统中可以适当增加池塘系统水处理技术,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季节特点和环境变化,改变水力载荷,加强复合水处理系统对温度和季节的感知。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污水处理系统对污水的净化效果要远远高于单一的污水处理系统,尤其在处理高浓度的污水方面,有十分有效的应用价值。此外,人工湿地与活性污泥法的组合工艺能够良好的应用在城市污水处理工作之中,用该方法处理城市中的污水,需要的投入较少,操作简单,维护的成本也相对较低,而且处理之后的水源的洁净度较高,能够有效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另外,人工湿地工艺与低氧接触氧化系统的组合在处理污染的河水项目中有很好的处理结果,避免了人工湿地在大量污水处理过程中的效率低下和容易堵塞的问题,处理结果明显提升,且去除污染的效率很高。 2.3人工湿地对有机物的去除机理, 污水中的有机物可分为不溶性有机物与可溶性有机物,微生物对湿地中有机物的去除起到重要作用。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具有巨大比表面积,污水流经颗粒表面时,不溶性的有机物经沉淀、过滤、吸附作用快速地被截留,随之为微小生物利用;可溶性有机物通过微生

人工湿地植物布置设计说明

新密市来集镇王堂中心村 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人工湿地植物布置设计说明 郑州大学环境科学研究院 二零一二年二月

新密市来集镇王堂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 人工湿地植物布置设计说明 一、工程情况分析 新密市来集镇王堂中心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采用四级潜流型人工湿地,对于所采用的湿地植物和布置设计有着特殊的要求。植物作为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湿地净化污水的作用能起到非常重要的影响,需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到去污效果、经济效益、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协调性等因素,以便选择合适的湿地植物。 选择植物的原则: (1)植物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 管理简单、方便是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工程的主要特点之一。若能筛选出净化能力强、抗逆性相仿,而生长量较小的植物,将会减少管理上尤其是对植物后续处理上的许多麻烦。一般应优先选用当地或本地区天然湿地中存在的植物。 (2)植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长势。 ①抗冻、抗热能力。由于污水处理系统是全年连续运行的,故要求湿地植物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基本正常生长,而那些对自然条件适应性较差或不能适应的植物都将直接影响净化效果。 ②抗病虫害能力。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中的植物易滋生病虫害,

抗病虫害能力直接关系到植物自身的生长与生存,也直接影响其在处理系统中的净化效果。 ③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由于人工湿地中的植物根系要长期浸泡在水中和接触浓度较高且变化较大的污染物,因此所选用的水生植物除了耐污能力要强外,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周围的动植物环境都要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3)所引种的植物必须具有较强的耐污染能力。 水生植物对污水中的BOD5、COD、TN、TP主要是靠附着生长在根区表面及附近的微生物去除的,因此应选择根系比较发达,对污水承受能力强的水生植物。 (4)植物的年生长期长,最好是冬季半枯萎或常绿植物。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常会出现因冬季植物枯萎死亡或生长休眠而导致功能下降的现象,因此,应着重选用常绿的冬季生长旺盛的植物类型。 (5)所选择的植物将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隐患或威胁,具有生态安全性。 所选植物根据当地气候等现状条件确定,其应用较成熟和广泛,防止对本土植物形成生态威胁。 (6)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文化价值、景观效益和综合利用价值。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吉林张硕)

植物细胞 动物细胞 人七第四期点对点辅导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既然植物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那么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一模一样吗?如果你在显微镜下观察一下这两类细胞,就会发现,它们 大体上相同,都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但 是也有不同的地方: 1、在植物细胞膜外面,有一层厚而坚硬的 细胞壁,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对细胞有 保护和支持作用,所以小麦等植物才会既坚韧又 结实。而动物细胞是没有细胞壁的。 2、植物细胞中有扁球状的叶绿体,所以大 多数植物都是绿色的,而动物细胞里没有这种结构。 3、植物细胞中有囊状的液泡,液泡在植物的生命活动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液泡就像植物的大水库,植物每天吸收的水,大部分都储藏在液泡里,把液泡胀得鼓鼓的,形成了一种膨压,植物便因此而挺拔起来。一旦植物缺水,液泡就像泄了气的皮球那样又瘪又软,植物的茎叶便委靡不振了。 液泡里充满着细胞液,而细胞液中有许多复杂的物质, 如糖类、盐类、有机酸等,我们吃西瓜时感到甜滋滋的,番茄吃起来有一种带酸的甜味,水果未成熟时吃起来又涩又苦,这些都是因为液泡中细胞液所含的成分不同的缘故。而动物细胞里的液泡却不明显。 【典例分析】 例1、洋葱表皮细胞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都具有的细胞结构是 ( ) A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B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C 、细胞壁 细胞核 细胞质 D 、细胞膜 细胞质 液泡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是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结构的相同点,它们共同具有的结构是细胞 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因此答案是B 例2、与植物细胞相比,在观察草履虫时,它没有植物细胞的 、 、 等结构。 【解析】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植物细胞有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 没有这些结构。因此答案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练习: 1、挤压水果可以得到果汁,这些液体主要来自于细胞结构中的 ( ) A 、细胞质 B 、细胞膜 C 、液泡 D 、叶绿体 2、某同学在显微镜中观察到一个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那么他观察的是 ( ) A .活细胞 B .植物细胞 C .死细胞 D .动物细胞 3、(1)图中属于植物细胞的是 图,属于动物细胞的是 图。

药用植物学 第一章 植物的细胞

第一章植物的细胞 一、单选题 1.在普通显微镜下测量细胞长度的常用计量单位是() A.mm B.μm C.?D.cm E.nm 2.木质化细胞壁加下列何种试液呈红色() A.稀碘液B.苏丹Ⅲ试液 C.α-萘酚试液 D.玫瑰红酸钠醇液E.间苯三酚试液与浓盐酸 3.淀粉粒具有3个脐点,每个脐点外面除有各自的层纹外还被有共同层纹,称为:() A.单核淀粉 B.复粒淀粉 C.半复粒淀粉 D.糊粉粒 E.菊糖颗粒 4.植物细胞后含物中的晶体,加醋酸能溶解的并有气泡产生的是 () A.碳酸钙晶体B.草酸钙方晶C.草酸钙柱晶 D.草酸钙针晶E.菊糖 5.药材表皮细胞中含有碳酸钙针晶的是() A.穿心莲B.人参C.地骨皮D.黄精E.甘草6.下列药材细胞中具有碳酸钙晶体中的是() A.桑叶 B.穿心莲 C.牛膝 D.射干 E.半夏 7.细胞壁中的具缘纹孔常见于()A.初生壁B.胞间层C.次生壁D.薄壁细胞E.腺毛 8.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使每个子细胞成为单倍体(n) 减数分裂常发生在植 , 物的() A.营养细胞B.根的形成层C.茎的形成层 D.生长点E.繁殖细胞 9.糊粉粒多分布于植物的()

A.根中 B.茎中 C.叶中 D.果实中 E.种子中 10.一般不含叶绿体的器官是() A.根 B.茎 C.叶 D.花 E.果实 11.能积累淀粉而形成淀粉粒的是()A.白色体 B.叶绿体 C.有色体 D.溶酶体 E.细胞核12.观察菊糖,应将材料浸入什么溶液中浸泡后再做成切片 () A乙醇 B.水合氯醛 C.甘油 D.乙醚 E.稀盐酸 13.草酸钙结晶一般以不同的形状分布在() A.细胞核中 B.质体中 C.细胞液中 D.细胞质中 E.线粒体中14.穿过细胞壁上微细孔隙的原生质丝,称()A.细胞质丝 B.染色丝 C.大纤丝 D.胞间连丝 E.微纤丝 15.加入以下哪种物质可使簇晶溶解并形成针晶?() A.间本三酚 B. 稀盐酸稀醋酸 C. 稀盐酸 D.稀硫酸 16.含粘液细胞、具草酸钙针晶束的科是() A.菊科 B. 天南星科 C. 毛茛科 D. 木兰科 E. 马兜铃科 二、多选题 1.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 A.控制细胞的遗传 B.细胞内物质进行氧化的场所 C.遗传物质复制的场所 D.控制细胞的生长发育 E.控制质体和线粒体中主要酶的形成2.叶绿体可存在于植物的() A花萼中 B.叶中 C.幼茎中 D.根中 E.幼果中 3.草酸钙结晶的鉴定方法有() A.不溶于稀醋酸 B.溶于稀盐酸而有气泡产生 C.溶于稀盐酸而无气泡产生 D.溶于10%~20%的硫酸 E.溶于稀醋酸 4.属于细胞后含物的有()

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及展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bc12225168.html, 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及展望 作者:罗勇 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精选》2009年第21期 摘要:本文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就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发展历史、研究进展和去污机理等进行了综述,并对该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为该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词:人工湿地;研究进展;去污机理 人工湿地是通过模拟自然湿地,认为设计与建造的由基质、植物、微生物和水体组成的复 合体[1],与传统的耳机处理技术相比,具有建设运行成本低、能耗少,出水水质好,运行维护方便,系统配置可塑性强,对负荷变化适应性强,有较强的有机物、营养物质去除能力以及生态环境效益显著并可美化环境,实现废水资源化等特点[2,3]。 1 人工湿地的发展历史 人类有意识地利用湿地系统进行污水处理,始于20世纪70年代。人工湿地作为一个新发明,最早出现于1904年澳大利亚Brian Mackney发表的一篇文章中。但在其发展历史中,德国是这一工程的先驱者。1953年,德国的Seidel发现芦苇能去除大量的有机物和无机物。60年代中期,Seidel与Kickuth合作并由Kickuth开发了“根区法”,该方法的出现,推动了70年代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70年代,这一阶段保持了天然湿地的原有结构并已泥沼的形式存在,而且常将湿地系统与氧化塘处理结合起来以提高氧化塘系统的处理效果;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湿地系统发展为由人工建造的、以不同粒径的砾石和豆石为填料基质的、并种植有一定去污能力的植物处理系统。从此进入了规模性的应用阶段。美国、德国、英国、法国、丹麦、奥地利、比利时、卢森堡及荷兰等国家都建立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用于小城镇的污水处理。90年代以来,国外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得到极快的发展[4],已应用于农业污水、家畜与家禽的粪水、垃圾渗滤液、城市暴雨径流或生活污水、富营养化湖水、矿区重金属污水、炼油厂废水以及其他工业活动产生的污水的处理。由此可以看出,湿地技术将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随着环境保护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湿地功能也有了广泛的认识。湿地作为"地球之肾",担负着对地球自然水体的净化 和处理功能。由于城市中天然湿地的逐渐减少和消亡,因此人工湿地以其独到的优越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发展。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净化处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人工湿地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 地植物,从而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当污水通过湿地系统时,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或分解,而使水质得到净化。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的关键在于工艺的选择和对植物的选择及应用配置。如何选择和搭配适宜的湿地植物, 并且将其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湿地系统中成了我们在营建人工湿地前必须思考的问题。 1.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植物的选用原则 1.1 植物在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 管理简单、方便是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工程的主要特点之一。若能筛选出净化能力强、抗逆性相仿,而生长量较小的植物,将会减少管理上尤其是对植物体后处理上的许多麻烦。一般应选用当地或本地区天然湿地中存在的植物。 1.2 植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长势; ①抗冻、抗热能力 由于污水处理系统是全年连续运行的,故要求水生植物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基本正常生长,而那些对自然条件适应性较差或不能适应的植物都将直接影响净化效果。 ②抗病虫害能力 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中的植物易滋生病虫害,抗病虫害能力直接关系到植物自身的生长与生存,也直接影响其在处理系统中的净化效果。 ③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 由于人工湿地中的植物根系要长期浸泡在水中和接触浓度较高且变化较大的污 染物,因此所选用的水生植物除了耐污能力要强外,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 和周围的动植物环境都要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1.3 所引种的植物必须具有较强的耐污染能力; 水生植物对污水中的BOD5、COD、TN、TP主要是靠附着生长在根区表面及 附近的微生物去除的,因此应选择根系比较发达,对污水承受能力强的水生植 物。 1.4 植物的年生长期长,最好是冬季半枯萎或常绿植物;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常会出现因冬季植物枯萎死亡或生长休眠而导致功能下降的现象,因此,应着重选用常绿冬季生长旺盛的水生植物类型。 1.5 所选择的植物将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隐患或威胁,具有生态安全性; 1.6 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文化价值、景观效益和综合利用价值。 若所处理的污水不含有毒、有害成分,其综合利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作饲料,一般选择粗蛋白的含量>20%(干重)的 水生植物;②作肥料,应考虑植物体含肥料有效成分较高,易分解;③生产沼气, 应考虑发酵、产气植物的碳氮比,一般选用植物体的碳氮比为25~30.5/1;④工 业或手工业原料,如芦苇可以用来造纸,水葱、灯心草、香蒲、莞草等都是编 制草席的原料。 由于城镇污水的处理系统一般都靠近城郊,同时面积较大,故美化景观也是必须 考虑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工湿地的工艺设计者和建设者考虑得最多 的是植物的独有性和观赏价值等表在因素,没有考虑到栽种该植物后的植株生

人工湿地植物的作用和选择

人工湿地植物的作用和选择 环科1101 牛海鹏 人工湿地是一种新型的污水处理模式,是以污水处理为目的的人工设计建造和监督控制的与沼泽类似的地面。其设计和建造是通过对湿地自然生态系统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优化组合而进行的,也正是利用这3种作用的协同关系进行的废水处理,使水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同时通过营养物质和水分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促进绿色植物的生长,实现污水的资源化和无害化。植物是人工湿地的核心,不但可以去除污染物,还可以促进污水中营养物质的循环和再利用,同时还能绿化土地,改善区域气候,促进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1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的作用 湿地植物能通过吸收、吸附和富集等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包括对 氮、磷的吸收利用及对重金属的吸附和富集。徐德福等的研究表明,种植 美人蕉、菩提子、凤眼莲和芦苇的湿地,对氮、磷去除率分别是10.91%~ 59.32%和50.13%~87.26% 〔1〕进行城镇污水处理试验中发现,种植水烛和灯心草的人工湿地中氮、 磷的含量分别比无植物的对照基质中的含量低18%~28%和20%~31%, 可见水烛和灯心草吸收利用了污水中部分的氮和磷。污水中的氮以有机 氮和无机氮两种形式存在,其中无机氮作为植物生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 营养物质,能以离子形式(NH+4和NO-3)被植物吸收利用;部分有机氮被 微生物分解成氨氮后,也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当植物从污水中吸收氮元素 后,将氮元素合成植物蛋白质等有机氮,最后通过对植物的收割将它们从 湿地系统中去除。 对风车草净化生活污水的实验表明,每克干重风车草能净吸收污水中2.25mg氮。无机磷也是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废水中的无机磷在植物 吸收及同化作用下可转化成植物的ATP、DNA、RNA等有机成分,然后 通过植物的收割而移去。通过建立小试系统,对有植物湿地系统和无植物 湿地系统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有植物湿地系统春夏季平均磷的去 除率在60%以上,即使在冬季也能达到40%以上,出水总磷浓度达到或低 于国家地面水三级标准,处理效果接近二级生化处理厂,而且出水水质稳 定,冬季仍能正常运行,而无植物湿地系统磷的去除率仅为28% 植物通过根部直接吸收水溶性重金属,还能通过改变根际环境来改变污染物的化学形态,达到降低或消除重金属污染物化学毒性和生物毒 性的作用。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低浓度重金属污水的试验表明风车草能 吸收富集水体中30%的铜和锰,对锌、镉、铅的富集也在5%~15%。研 究发现种植在湿地中的宽叶香蒲等植物能够吸附和富集铜、镉、铅、铁 和油类,吸附后的重金属主要分布在根部 有机污染物的吸收是通过植物和微生物共同作用完成的,其降解机制分为三方面:转化、结合、分离。茭白、慈菇对城市污水BOD的去除 率可达80%以上。水葱可使食品厂废水中COD降低70%~80%,使BOD 降低60%~90%

人工湿地改良技术研究进展

人工湿地改良技术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09-13T16:17:44.47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7月总第212期作者:陈凯李月娟任金亮[导读] 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化的污水处理技术,以其投资省、运行简单、能耗少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污水处理领域。 (1.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3)(2.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郑州,450064)Research Progress on the Improvement Technologies of Constructed Wetlands CHEN Kai1,LI Yue-juan2,REN Jin-liang1 (1.Yellow River Engineering Consulting Co., Ltd,Zhengzhou 450003,China)(2.Henan Technical College of Construction,Zhengzhou 450064,China) 【摘要】人工湿地作为一种生态化的污水处理技术,以其投资省、运行简单、能耗少等特点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污水处理领域。随着目前污水排放要求的逐渐严格,单一的人工湿地处理工艺无法满足要求。因此,近年来逐渐兴起对人工湿地处理工艺运行控制策略以及与其他污水处理工艺组合的研究,并由此开发出曝气人工湿地系统、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系统、人工湿地/膜反应器系统等新工艺组合。本文旨在通过综述已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分析各组合工艺研究的研究进展,提出今后应用研究应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控制策略 【Abstract】Given the advantages in terms of low–cost, easy-operation and less energy consumption, constructed wetlands (CWs) have been widely utilized in the treatment of various wastewater. With the more stringent discharge standards, CWs systems operating as standalone technologies are unabl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guidelines, which drive the improvement in design and operational strategies and the integrating CWs with other treatment technologies, such as artificial aeration CWs, CWs/microbial fuel cell(MFC),and CWs/membrane bio-reactor(MBR).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review and summarize the advance in combinations of CWs with other treatment technologies, and describe the challenges for these integrated technologies in the future. 【Keywords】constructed wetlands;microbial fuel cell;operational strategies 人工湿地是借鉴天然湿地净化污水的原理,通过人工控制措施强化其净化能力的污水处理技术。基于其建设运行成本低、耗能少和运行调度方式简单等特点,人工湿地被广泛的应用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雨水径流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污染河道修复等方面。 在具体的应用中,制约人工湿地技术进一步发展和长期稳定运行的因素主要有:一是人工湿地占地面积较大,大约是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的2~3倍;二是人工湿地基质易堵塞,尤其是在高有机物或悬浮固体负荷的情况下;三是总氮(TN)去除率较低,在于湿地内部硝化反应受氧转移速率限制或反硝化缺少足够的碳源;四是人工湿地对于难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的去除率较低。 随着《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出台,国家对于污水处理排放标准也逐渐严格,人工湿地系统作为一项独立的技术难以适应新的技术标准的要求。因此在传统的表流湿地(FWS CWs)、水平潜流湿地(HF CWs)和垂直潜流湿地(VF CWs)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不同的组合类型(如FWS-HF CWs、HF-VF CWs等)。本文主要分析了人工湿地改良技术(运行控制策略以及与其他污水处理工艺结合)研究状况。 1.人工湿地控制策略 1.1 潮汐流人工湿地 潮汐流人工湿地是一种间歇式进水的新型湿地系统,其原理是利用类似潮汐式的运行方式造成床体饱和浸润面变化产生的孔隙吸力将大气氧吸入湿地基质或土壤空隙,提高人工湿地的溶解氧,加快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1]。潮汐流湿地包含瞬时进水、反应、瞬时排空及闲置4个阶段。王帅[2]等的中试研究表明潮汐流人工湿地对CODCr、氨氮、TN和TP的去除率比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分别高10.23%、19.89%、12.76%和22.12%。吕涛[3]等研究表明潮汐流人工湿地中微生物活性达到0.3mg/g,是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的近3倍。潮汐流人工湿地在具有较高的氧利用率的同时,却限制了系统内的反硝化过程,使得系统出水中富集大量的NO3-N,直接限制了TN的去除能力。因此,控制潮汐流湿地不同阶段的时间,进而调控湿地内部的复氧量和氧化还原环境是需要继续研究的重要内容。 1.2 曝气人工湿地 曝气能够提高基质内的溶解氧水平,增强生物膜的活性,提高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能力。方焰星等[4]研究曝气对不同植物组合的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氮的净化效果,金边石菖蒲和宽叶泽苔曝气人工湿地组合对水体中氨氮的平均去除率最高达到84.88%,灯芯草和梭鱼草人工湿地组合对亚硝态氮的去除率最高达到94.91%。对于TP的去除尚存在一定争议,马建敏[5]研究表明曝气能够提高水平潜流湿地COD去除率30%,对水中TP的去除无显著相关关系(p≥0.05)。 连续曝气将增加人工湿地的能耗,但仍低于活性污泥法这类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然而连续曝气不利于系统内形成缺氧环境,导致氨氮和TN的去除率较低。间歇式曝气能够提供一个交替的好氧和缺氧环境,使硝化和反硝化反应同时发生,提高TN的去除率。郭烨烨[6]研究表明间歇曝气能够实现氨氮、TN和COD的同步去除,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8.0%、86.7%和96.3%。 1.3 回流式人工湿地 回流式人工湿地是将一部分出水回流至人工湿地入流端,目的在于增加污染物与附着在植物根系与基质表面生物膜的接触,回流混合液中的反硝化细菌可以利用原污水中的有机物作为碳源,实现脱氮。回流技术主要应用于水平潜流湿地和垂直潜流湿地,多数情况下的回流比为0.5~2.5[7]。 张涛[8]等研究表明将潜流人工湿地出水按1/3的回流比回流到进水口,TN的去除率达到60%以上,相比未回流处理提高了20%。包涵[9]等对无回流、回流至进水处、回流至湿地前半部分3种回流方式进行试验研究,并对2种回流比(1:1和10:1)条件下的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污染物去除效果进行比较,当回流比为1:1时,总有机碳和氨氮的去除率不明显,当回流比为10:1时,湿地内部总有机碳和氨氮去除率显著提高,不同的回流方式之间无显著差异。

人工湿地中植物选择与配置

人工湿地中植物选择与配置

目录 引言 (3) 1 人工湿地植物选择的原则 (3) 1.1 应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 (3) 1.2 选择抗逆性强的植物 (3) 1.3 净化能力强的植物 (4) 1.4 具有发达的根系和较强的输氧能力的植物 (4) 1.5 注意多种植物的组合 (5) 1.6 经济价值和景观效果好 (5) 2人工湿地植物种类及配置 (6) 2.1 人工湿地植物类型及计量方法 (6) 2.2 人工湿地植物种类 (8) 2.3 人工湿地植物的配置 (9)

人工湿地中植物选择与配置 引言 湿地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但可以吸收、降解水体中的污染物质,还能形成景观要素、美化环境。但不同的湿地植物生活习性、去污能力等存在一定差异,所以湿地植物的科学选择以及合理配置是人工湿地的功能与作用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对污水处理效果和景观要素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是人工湿地设计过程中必须考虑的问题。适宜的湿地植物不仅可以提高污水净化效果,方便后期管理,而且能增加景观效果。 1 人工湿地植物选择的原则 湿地植物是人工湿地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受地域和自然条件影响最大、最难控制的因素之一。同时,湿地植物的差异会显著影响湿地的净化效果,因此植物的选择对提高湿地的净化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1.1 应选择适合本地生长的植物 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环境背景,存在地域的差异和特殊性等,这些均是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设计的植物选择中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必须做到因地制宜,最起码要使所选植物能在该地区正常生长,适合当地的立地条件。一般地,多选用当地适宜种植和移栽的植物。王庆海等对北京地区常见9种水生生物污染物去除能力和生活力进行研究,表明水生鸢尾应为北京地区首选人工湿地植物,菖蒲、香蒲和荻等次之,泽泻和芦竹在人工湿地中不能越冬成活。四川地区以选择灯芯草作为净化污水的湿地植物是适宜的。灯芯草是武汉及北纬30地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较理想的水生植物,但在白泥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中因不能适应当地生境而遭淘汰。 1.2 选择抗逆性强的植物 由于人工湿地中植物根系要长期浸泡在水中和接触浓度较高且变化较大的

植物细胞壁结构特征与生物质高效利用分子机理研究

植物细胞壁结构特征与生物质高效利用分子机理研究 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和壁蛋白等组成。细胞壁不仅决定植物细胞大小、形状和机械强度,而且对植物形态发生、细胞生长和分化、细胞信号传导、水分运输以及应对外界刺激反应皆起重要作用。 基于细胞壁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物质,全球已开始大力推动木质纤维乙醇的发展,并相继开展了植物细胞壁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木质纤维乙醇生产主要包括三个步骤:(1)预处理解离细胞壁聚合物;(2)纤维素酶解释放可溶性糖;(3)酵母发酵可溶性糖产乙醇。 然而,由于植物细胞壁已进化出复杂的网络结构和化学机制用于抵抗微生物和动物的分解,故细胞壁的抗降解屏障从本质上决定了木质纤维乙醇成本高、效率低和第二次环境污染。初步研究表明,影响细胞壁高效降解及转化的主要因素包括:(1)细胞壁中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紧密包裹纤维素,使纤维素酶可及性低;(2)天然纤维素结晶度高,其酶解效率低;(3)细胞壁降解产生抑制物多,影响乙醇发酵等。 因此,解析细胞壁结构,鉴定出提高生物质降解效率的关键细胞壁结构因子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然而,遗传改良作物细胞壁结构不仅需要提高秸秆生物质产量和降解效率,同时还需保证粮食产量与品质。 基于以上科学问题,本论文将从生物质降解转化、能源植物选育、生物质合成机理三个层面分别进行研究和讨论。其主要结果如下:第一章(生物质降解转化):利用已收集到的大群体芒草材料,通过系统生物学分析,鉴定了在各种物化预处理条件下,影响生物质酶解的细胞壁关键结构因子,即芒草半纤维素分支度(Ara/Xyl)显著降低纤维素结晶度(Cr I),提高生物质产糖效率。

植物细胞壁化学组成

植物细胞壁化学组成:最重要的是化学成分是多糖和蛋白质,还有木质素等酚类化合物、脂类化合物(角质、栓质、蜡)和矿物质(草酸钙、碳酸钙、硅的氧化物)。 植物细胞壁结构特点:(1)胞间层;(2)初生壁;(3)次生壁。 植物细胞壁功能:1、机械支持;2、调节细胞生长;3、与物质运输有关;4、参与细胞识别;5、植物的防御(物理屏障和主动抵御的前哨);6、与细胞分化有关。 细胞壁的动态建成过程:主要构架物质是纤维素--D-葡萄糖 ?-1,4葡聚糖形成链状纤维素分子微纤丝大纤丝细胞壁主要构架。(质膜上有纤维素合酶复合体,将合成纤维素所需的葡萄糖基合成纤维素;微纤丝在微管引导下定向延长伸展)。新细胞壁的形成是在细胞分裂末期的赤道面上,分裂的母细胞先形成成膜体。在染色体分向两极时,高尔基器分离出的小泡与微管集合在赤道面上成为细胞板。新的多糖物质沉积在细胞板上就逐渐形成胞间层。其后细胞内合成一些纤维素组成微纤丝沉积在胞间层的两侧,就出现了初生壁。当细胞成熟停止生长以后,一层层新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以及木质素陆续添加在初生壁上,就建成了次生壁。次生壁每添加一层,微纤维排列的方向就可不同(纵向或横向),形成了不规则的交错网状,称为多网生长。这样加厚的结果,使整个植物体的机械支持有了基础。次生变化 木质化: 细胞壁内填充和附加了木质素,可使细胞壁的硬度增加,细胞群的机械力增加。这样的填充木质素的过程就叫做木质化.

木栓化: 细胞壁中增加了脂肪性化合物木栓质,它是一种简化的细胞,不易透气,也不易逐水,所以造成最后细胞内的原生质体完全消失。这样的填充脂肪族化合物的过程就叫做木栓化. 角化:指在表皮接触空气的一面壁上形成覆于壁外的一层角质(亦为一种脂肪酸)膜,可减少植物体水分损失,防止机械损伤,昆虫摄食和病菌侵染,也可调节暴晒下植物的体温。角质膜透明不影响透光。 矿化:指矿物质如钙,硅等积累在细胞壁内,可增加组织结构的硬度与保护功能。禾本科,莎草科等植物茎,叶表皮外壁中常积累有二氧化硅而硅质化。 中间纤维:细胞骨架的第三种纤维结构称中等纤维或中间纤维,又称中间丝,为中空的骨状结构,直径介于微管和微丝之间,其化学组成比较复杂。 例如,导管分化过程中,导管分子的横壁局部降解,形成穿孔,以适 应长距离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功能。(A、细胞壁局部加厚,邻近加厚 部位细胞质内微管增多;B、成熟导管分子的横壁和原生质体已降解 消失。)

浅谈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

园林绿化建筑知识 ?177? Architectural Knowledge 1 引言 人工湿地的运作原理与天然湿地基本相似,主要区别在于人工湿度需人为的选择植物,前期人工干预植物与微生物之间相互作用,使其通过物理、化学及生物作用来对污水进行处理的生态净化系统。但在位置方面需根据工程现场需要进行实地选择。 2 人工湿地植物 2.1 人工湿地植物的种类 湿地中植物的种类主要有3种。 (1)沉水植物。指植物体完全沉于水层下生活的大形水生植物。因此处理水的浊度不能太高,否则会影响光合作用。代表植物有黑藻、杉叶藻等。 (2)浮水植物。叶片漂浮在水面,也称浮叶植物。细胞内含有较多的气体,使其能平稳地漂浮于水面,气孔也多生于叶片的上表面。代表种类有凤尾莲、水葫芦等。 (3)挺水植物。指根茎生长在水的底泥之中,茎、叶露出水面的植物,其水面以上部分具有陆生植物特点而水面以下部分则具有水生植物的特点,可通过根系向基质送氧,使基质中形成多个好氧、兼性厌氧、厌氧小区,利于多种微生物繁殖,便于污染物的多途径降解;目前人工湿地植物主要是挺水植物,代表种类有芦苇、香蒲、曹蒲、灯心草、睡莲、若菜等。 目前人工湿地主要选择挺水植物为选配品种,主要表现在适应能力强,吸收丰富的氮、磷、钾,根系粗壮发达,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并存,也能适应无土环境,生长量大,能在潜流式人工湿地搭配种植,也可以种植适应于表流式人工湿地。 2.2 人工湿地植物的作用原理 植物可以利用自身根、叶、茎的吸收能够有效去除存在于污水中的污染物,吸收、吸附和富集利用存在于污水中的氮、磷及重金属等。植物根系释放到土壤中的酶等物质也能快速降解解污染物。(1)废水中氮的去除 废水中的氮存在有两种形式:无机氮和有机氮。植物可以直接摄取无机氮,作为植物生长过程必须具备的物质;植物可以吸收被微生物转化与分解的无机氮,最终通过收割植物将它们从人工湿地中有效去除。 (2)废水中磷的去除 磷在湿地中通过基质的沉淀及吸附,有机磷的矿化,微生物的吸收以及植物组织等。人工湿地中腐殖质含有丰富的有机磷,当溶解氧充足时,组织会吸收有机磷作为营养物质。废水中的无机磷通过植物同化作用以及吸收可转化成植物的RNA 、DNA 、ATP 等有机成分,最终通过收割植物有效去除。(3)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 有机物可分为颗粒态和溶解态两种。人工湿地中的植物根系及填料能有效滞留及降解颗粒态有机物;人工湿地的植物根系、填料以及表面的微生物吸附及生物降解一部分溶解态有机物,另一部分则直接被湿地内的微生物降解去除。(4)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 一方面重金属可通过金属积累的植物从废水中吸附、富集或沉淀;另一方面是通过重金属与微生物的亲和作用以及微生物活性原则,从而达到削弱或消除重金属毒性的作用。 2.3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 湿地水生植物的要求是净化能力强、耐淹、生长期长、根系发达、抗病虫害、易于管理、综合利用价值高及有一定的景观效果。(1)适地适种 人工湿地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在设计过程中需结合当地水文、地貌及气候等条件,选择适合的水生植物,将构建的人工湿地融入周围景观中。 (2)耐污能力强 水生植物在特殊污染逆境中都有一定的适应能力,除了适应性外其自身还会进化出对外部不良环境的抗性且抗性还能储存在基因中传递给子代并在子代中继续进化遗传。而人工湿地在筛选水生植物时的主要原则就是挑选有较强的适应与净化能力的水生植物。水浮莲、凤眼莲、满江红等就是具有这种能力的代表,在水体受到较为严重污染的环境中可较好的存活并能有效的去除受污染水体中的亚硝态氮、氨态氮、硝态氮和磷等营养等物质。(3)净化能力强 在筛选水生植物时,首先水生植物自身要具有耐污能力,其次还需具备较强的自净化能力,同时具备这两种能力时便可在单位面积内去除较多的污染物。在早期人工湿地的有关研究中,在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方面就菖蒲、灯心草和芦苇三种植物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去除CODcr 方面灯心草可达到40%—45%,其净化效果为三种植物中最好的。而构建一个具有耐污与净化能力卓越的人工湿地就必须从这方面进行深入研究。(4)根系发达 如何为微生物创造良好的生存条件?如何促进生物降解? 答案毋庸置疑那就是具有发达的根系,有了发达的根系那相应的根分泌物也会随之增多,则微生物的生存条件和生物降解速度都有相应的提高。而另一方面发达的植物根系在保持人工湿地稳定的生态系统和稳固土壤与床体表面都有明显的作用。对比水生植物的芦苇和水麦冬,由于水麦冬其根系发达且地下生物量多,因此在去除氮、磷方面的效果远超芦苇5倍之多。不难看出为促进人工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水生植物是否具有发达的根系又是一筛选的重要原则。 (5)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高 近年来随着对湖泊等受污染水体的高度关注,有关学者进行无土栽培陆生植物净化与利用等研究,在治理污染的同时引入园林规划的设计理念,将营造生态公园环境与污染治理相结合,使得环境美化与提高环境质量效果达到了理想的效果。(6)水生植物的合理搭配 建人工湿地时要重视合理搭配水生植物,一方面具备较高的去除污染物能力,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高,植物群体的快速生长;另一方面控制杂草生物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及实际环境条件,在空间和时间分布方面合理安排,使得整个生态环境稳定且高效运转。 3 结论 在目前建造人工湿地的管理与技术人员在大部分城市尤其是中小型城镇与乡镇相对比较缺乏。因此工序简易、能量消耗小、处里性能高效的人工湿地处理技术需大力发展。而一座人工湿地生态循环系统的成功建立,为水处理工程与城市环境建设在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等多面都将带来可持续的发展。 通过研究可以知道,人工湿地去除氮素、磷的主要方式都是靠植物的吸收,水生植物可累积N22-12mg/(m 2.d ),占进水可溶性无机氮的70%—100%;磷的浓度将可以降低至0.1mg/L 以下。在暴雨期间,人工湿地可输运和存贮大量的雨水,雨水中绝大多数污染物将被去除,在减轻后续水体的污染与压力的同时还可以很好的去除氮磷等污染物,并且一座运行良好的人工湿地将为自然界中大多数生物提供优质的栖息地。人工湿地在广大农村地区和城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王世和.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理论与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摘 要】本文阐述了不同生长特性的植物在人工湿地中起到的作用。提出了人工湿地选用植物时需充分考虑植物本身的特性,如:对生存环境的自适应能力,自净力及根茎的特点。同时在经济性方面也做出了比较。展望了城市和乡镇等地区大规模应用人工湿地的广阔前景。【关键词】人工湿地;水生植物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6)05-0177-01浅谈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 罗健文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 200000)

植物细胞部分复习题带答案

一、概念 1、胞间连丝; 这种穿过细胞壁,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细丝称为胞间连丝 2、原生质; 细胞内有生命的物质,是原生质体组成成分。 3、原生质体; 是细胞内有生命物质形成的结构。 4、纹孔; 在初生壁的初生纹孔场上分布的小孔。 5、初生壁; 初生壁是在细胞停止生长前原生质体分泌形成的细胞壁层,存在于胞间层内侧 6、次生壁; 次生壁是细胞停止生长后,在初生壁内侧继续积累的细胞壁层。它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cellulose),含有少量的半纤维素(hemicellulose),并常常含有木质(lignin) 7、细胞骨架; 包括微管、微丝、中间纤维。 8、核骨架; 核基质中具有纤维状的网,布满于细胞核中,网孔中充满液体,网的成分是蛋白质。 二、填空题 1、周皮是一种次生保护组织,由木栓形成层、(木栓)层和(栓内层)层三部分 组成。 2、植物细胞中微体分为过氧化物酶体和乙醛酸循环体两类。 3、通道细胞位于禾本科植物根中的(A)中。 A、内皮层 B、外皮层 C、中皮层 D、维管组织 4、植物细胞是构成植物有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5、植物细胞壁的分层由外向内依次为(胞间层 )( 初生壁 )(次生壁 )。 6、(核糖体)是非膜结构的细胞器。 A、液泡 B、内质网 C、核糖体 D、高而基体

7、质体包括(叶绿体)、(白色体)和(有色体)三种。 8、内质网分为(粗面内质网)和(滑面内质网)两种类型。 9、植物细胞在成熟发育过程中原生质解体消失与(溶酶体)细胞器有一定关系。 10、(微体)细胞器与叶绿体、线粒体共同参与光呼吸过程。 11、归于叶泡系的细胞器有(液泡)、(微体)、(溶酶体)(糊粉粒)(圆球体),共同特征具有(1)层单位膜。 12、细胞骨架包括三种蛋白纤维(微管)、(微丝)、(中间纤维)。 14、细胞核包括4部分即(核膜)、(核仁)、(染色质)、(核基质) 15、植物细胞壁的基本成分是(多糖),它构成了细胞壁的基本结构单位(微纤丝),(微纤丝)相互交织成网状,形成细胞壁的基本结构。 16、粗面内质网囊泡最可能的走向是(高尔基体)。 17、能够将蛋白质修饰、分选并分泌到细胞外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18、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断裂而产生,内含多种(水解酶),可催化蛋白质、核酸、脂类、多糖等生物大分子分解,小花细胞碎渣和从外界吞入的颗粒。 19、下列(B)不是双层膜细胞器。 A、细胞核; B、过氧化物酶体; C、线粒体; D、质体 20、下列细胞器中,作为细胞分泌物加工分选的场所是(B) A、内质网;B高尔基体;C、溶酶体;D、核糖体 21、线粒体的主要功能(D) A、DNA的储藏部位; B、脂肪类物质合成的场所; C、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D、ATP的合成部位。 22、高尔基体地主要功能是(B)A、蛋白质合成场所;B、加工和包装蛋白质和脂类的场所;C、脂类合成的场所;D、ATP形成的部位。 23、下面对粗面内质网的描述错误的是(B) A、有核糖体附着; B、和细胞膜相连; C、和核膜相连; D、与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相关; 三判断题 1、在植物体内的输导组织均为死细胞。× 2、根毛和侧根在起源方式上是相同的× 3.质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呈现“暗-明-暗”三条平行带,暗带由蛋白质分子组成,明带由脂类物质组成…………………………………… ( ×) 4、1665年,英国物理学家虎克(Hooke)创制了第一架有研究价值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 .( √) 5、光滑型内质网与蛋白质的合成和运输有关………………………………(×) 6、线粒体是由双膜构成的细胞器√ 7、叶绿体和线立体都是由双层膜构成的细胞器√ 四、问答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