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猎”与“被围猎”
“围猎”与“被围猎”利益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围猎”与“被围猎”利益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围猎”与“被围猎”利益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引言近年来,围猎现象在社会上越发严重,这给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围猎行为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还导致了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的急剧减少,甚至有些物种濒临灭绝的边缘。
本文将重点探讨引发围猎现象的利益链成因,并提出应对之策。
一、围猎现象的背后:利益链的成因1.贫困与生计压力贫困是围猎现象的一个重要成因。
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很多人依赖捕猎野生动物为生计。
由于资源匮乏和经济条件落后,这些人无法找到其他稳定收入的来源,只能靠捕猎野生动物来维持生活,从而形成了一个围猎利益链。
2.追求高额利润一些围猎者往往以追求高额利润为动力,驱使着他们大规模捕杀野生动物。
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在黑市上的价格居高不下,特别是一些稀有动物品种例如犀牛角、虎骨等。
这些围猎者背后往往有一条庞大的黑市交易链,获利巨大。
3.供求关系围猎现象与供需关系也密切相关。
一方面,需求量大,尤其是一些稀有动物及其制品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环境破坏和生态平衡被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愈加稀缺,导致野生动物产品的价格上涨。
供需关系的扭曲助长了围猎现象的产生。
二、对策建议1.扶贫政策的重视为了解决围猎现象,政府需要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力度,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培训项目,让当地居民有更多合法的收入来源,从而减少他们捕猎野生动物来维生的需求。
2.加强执法力度政府应该加大对围猎行为的打击力度,并建立更为完善的执法机构和制度,严密监控野生动物走私和黑市交易活动,阻止围猎者获利渠道。
同时,加大对非法围猎者的处罚力度,着重打击头目和幕后主使,以起到震慑效应。
3.增强公众环保意识加强公众对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教育宣传,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人们对野生动物的关注度,进而减少他们购买野生动物制品的需求量。
大量的保护知识传播将帮助人们认识到野生动物存在的价值和重要性。
4.加强国际合作围猎现象及其利益链通常在国际范围内发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来共同应对。
“围猎”和甘于被“围猎”方面的案例:被围猎的“大能人”_0

“围猎”和甘于被“围猎”方面的案例:被围猎的“大能人”被“围猎”的总指挥:作风问题酿“能人腐败”“能人腐败”现象屡见不鲜,究其原因,是一些“能人”貌似精明强干,行动果敢,但由于对党纪国法缺少敬畏,规则意识淡薄,贪得无厌,最终倒在有“能”而无“德”,既让人深恶痛绝,又令人扼腕叹息。
杭州市拱墅区城中村改造工程指挥部原总指挥邵建国就是这样一个跌倒在“德”上的“能人”邵建国,浙江杭州人。
自1975年以来,他就一直在杭州市政、建设部门工作,经验十分丰富,堪称是一名专家型干部。
他先后担任过杭州市拱墅区建设局副局长、拱墅区农转居多层公寓建设管理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拱墅区城中村改造工程指挥部总指挥等职务,直至2015年1月退休。
蜕化变质从生活不检点开始在领导的岗位上待的时间非常长,是各条线上的专家,曾经立下汗马功劳。
”据拱墅区纪检监察室工作人员介绍,邵建国是一个公认的“能人”,任职期间,许多人给他的评价是“能力强、能吃苦”。
他也确实为推进拱墅区旧城改造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
然而,在取得一些成绩,掌握了一定的权力之后,邵建国生活作风上的不检点,不正派,却成为了他日后被不法商人“围猎”的致命缺陷。
在当时的建筑商眼中,邵建国身份特殊,他的背后就是工程,工程的背后就是金钱,所以不少企业主都希望能和他搭上关系。
杭州某建筑公司老板魏某,一直想攀这棵大树,但苦于找不到机会。
后来,他发现邵建国喜欢到夜总会、KTV 找异性陪侍唱歌。
于是魏某投其所好,邀请邵建国到这些娱乐场所去消费,果然,“猎物”上钩了。
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在推杯换盏、觥筹交错中,邵建国逐渐把这些建筑商当“贴心朋友”、“好兄弟”,这也是他思想的蜕变开始。
2008年,拱墅区祥符街道方家埭村农转居公寓二期工程开始公开招投标。
魏某为了承接这个工程,就找到了邵建国,并送来了20万元人民币。
最终,在邵建国的推荐下,魏某以个多亿顺利承接了该工程。
此后,邵建国利用同样的方法为魏某承接了很多工程,为了表示感谢,从2007年开始,魏某每年都送给邵建国大额好处费,20万元到30万元不等,其中最大的一笔为现金100万元。
领导干部如何防止被“围猎”

领导干部如何防止被“围猎”作者:来源:《新传奇》2015年第06期在互联网时代,有些词汇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
比如“围猎”这个词,有四面合围而猎的意思,又称狩猎,一般都是用在动物身上。
“围猎”一词用在反腐上,最早是出于习近平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的告诫:“各种诱惑、算计都冲着你来,各种讨好、捧杀都对着你去,往往会成为‘围猎’的对象。
”官员为什么会被“围猎”?据最高人民检察院透露,贵州省委原常委、遵义市委原书记廖少华涉嫌受贿、滥用职权案,在西安市中级法院开审。
廖少华落马后,媒体报道其在任职期间与诸多房地产商人来往密切。
廖少华案让人不由得想到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的告诫:“各种诱惑、算计都冲着你来,各种讨好、捧杀都对着你去,往往会成为‘围猎’的对象。
”“官”场本应成为为党分忧场、为国干事场、为民谋利场,而不是成为不法商人、心怀觊觎者的“猎”场。
然而,在政治生态恶化的地方,一些干部往往先成为别人“围猎”的对象,最终束手就擒,被人牵着鼻子走。
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和警醒。
探究起来,领导干部被“围猎”,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其一:直接被“猎杀”。
主要是官商勾结、权力寻租,明码标价、权力兑现,搞利益输送,双方各取所需。
其二:温水煮青蛙式的“猎杀”。
平常和你勾肩搭背,给你好处,送你享受,和你称兄道弟,甚至甘心当你的“提款机”。
久而久之,当你深陷“安乐窝”时,才发现已上了别人的贼船,难以脱身,只能利用手中权力给别人办事。
其三:外围“猎杀”。
不直接“围猎”领导干部,而是选择领导干部的家属、子女、朋友、秘书等进行“猎杀”。
一旦其亲朋部属就范,領导干部也只好跟着“缴械”。
官员如何防止成为“猎物”?当官何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当官是为人民服务的,是要建立功业功绩的。
如果被“围猎”、被“猎杀”,何谈兴业兴邦?因此,官场决不能成为“猎场”,领导干部决不能被觊觎者“猎杀”。
打铁还需自身硬。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内因起决定作用。
领导干部应时刻筑牢思想防线

领导干部应时刻筑牢思想防线作者:薛林群来源:《党政论坛》 2018年第6期去年11月,杨晓渡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署名文章中指出,一个时期以来,领导干部被“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问题突出。
今年1月,赵乐际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中,也做出了“‘围猎’和甘于‘被围猎’交织等问题依然突出”的判断。
事实上,少数领导干部“甘于被围猎”的现象早就存在,并成为腐败分子“被动腐败”的虚弱自辩。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持续反腐和高压打击下,“不敢腐”“不能腐”的态势已基本形成,而要形成“不愿腐”的良好局面,除了需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反腐机制外,还需要领导干部时刻筑牢被“围猎”的思想防线,不给有“围猎”企图的人以任何可乘之机。
一、“围猎”的常见方式除个别贪欲极强的腐败分子不择手段敛财外,绝大多数腐败分子一开始也有一定的政治觉悟和警惕性。
当利益追逐者锁定“围猎”对象后,他们也不是一接触就谈权钱交易或权权交易,而是先进行感情投资,循序渐进地实现“围猎”目的。
常见的“围猎”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交易型这种“围猎”领导干部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权权交易。
两类权力主体为促使非法利益的“合法化”,而成立攻守同盟,在利益输送中互通有无,这通常发生在人员的提拔和调动、职称评比、项目审批等事项上。
二是权钱交易。
在权力寻租和兑现中构建了违法和失范的政商关系和上下级关系,尤其体现在重大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卖官鬻爵、土地出让、企业特许经营、国有企业改制等方面。
2.情谊型“围猎”领导干部是一个持续性和麻痹性的行为,“猎手”在“围猎”的过程中,从细微入手,从日常出发,很可能一开始仅仅是吃饭喝茶送点小礼品,继而事无巨细都能主动帮领导干部妥善料理。
情感投资基础逐步稳健之后,“猎手”自然在很多方面会得到权力的青睐和回报。
这种典型的“温水煮青蛙式”的情谊型“围猎”方式,往往能在潜移默化中软化领导干部的警惕性,淡化领导干部的底线意识。
斩断“围猎”与被“围猎”的利益链

斩断“围猎”与被“围猎”的利益链作者:铎印来源:《中华魂》2020年第07期3月10日,陕西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陕西省监察委员会决定对陕西兴茂侏罗纪煤业镁电(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高乃则涉嫌行贿犯罪问题立案调查。
一则通报释放了强烈信号:“坚持行贿受贿一起查”、“坚决斩断‘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绝不是一句空话。
(3月16日央广网)在陕西,高乃则的知名度,远大于他的兴茂侏罗纪公司。
昔日,伴随着陕北煤炭行业兴盛的天时地利,他由一个卖豆腐的小商户一跃成为陕北的“首富”,并因经常做慈善被媒体和大众关注。
然而,因涉嫌行贿,一切皆成过往。
近年来,一些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不断得到专项整治,但商业贿赂屡禁不绝,渐渐形成“花钱办事”潜规则,严重污染了“亲”“清”政商关系和政治生态,“围猎”和甘于被“围猎”交织的问题依然突出,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围猎”行为性质恶劣,影响极坏,不仅破坏“亲”“清”政商关系、损害营商环境,还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污染政治生态,必须坚决清除。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倡导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倡导民营企业家讲正气、走正道,聚精会神办企业、遵纪守法搞经营,在合法合规中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然而从大量案例来看,查处一个党员干部往往牵出一批老板,可以说,党员干部被“围猎”是当前腐败的重要形式,“围猎”和行贿是造成许多党员干部腐败的直接原因。
“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斩断‘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绝不是空话。
当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正在由注重调查受贿问题向受贿行贿问题并查转变,让“围猎者”付出应有代价将成常态。
斩断“围猎”与被“围猎”的利益链。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
十九届中央纪委四次全会再次强调,要“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对巨额行贿、多次行贿的严肃处置,坚决斩断‘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坚决破除权钱交易的关系网”。
无论是行贿还是受贿,都是违纪违规甚至违法行为。
公职人员甘于被围猎原因剖析材料

公职人员甘于被围猎原因剖析材料说到公职人员甘于被围猎,大家可能都会忍不住摇头叹息,这种事怎么会发生?咋能让一个本该公正廉洁的公职人员,甘心在权力和金钱的诱惑面前低头呢?其实这其中的原因,真是复杂得让人有点儿看不懂。
要说甘愿,被围猎的背后,可不仅仅是“诱惑”这俩字那么简单。
很多时候,这其实是一种“无奈”或者“习惯”。
你以为这些公职人员真的觉得权钱交易很爽?那可不一定,很多时候,他们是被逼得没路可走,或者已经习惯了这条“灰色”路径,甚至觉得这样才是“正常”。
首先啊,咱得看看这些公职人员面对的是什么样的环境。
你想,某些地方的官场,里面的潜规则多得跟啥似的,能把人弄得眼花缭乱。
就是这种环境,才让一些人从一开始的“坚守底线”,慢慢地转变为“顺势而为”。
你要是很理智的话,也许能说自己能做到“一尘不染”,但你有没有想过,每天面对的那些诱惑、压力,甚至人际关系的错综复杂,真的是很难说清的。
你不接受人家的“关照”,人家就不高兴;你不推个项目给某些老板,他们就不乐意合作,甚至可能就对你心生芥蒂。
再说了,很多时候,这种交易看起来就像是“默认”的事,大家都知道这事有点“灰”,但好像又都没法避免。
说白了,有点像是个大伙儿都在一起玩的游戏,谁都知道规矩不正,但偏偏没人愿意去改。
再有一个原因嘛,那就是“惯性”吧。
说实话,很多公职人员进入这个圈子时,可能有着满腔热血,想着要为民服务,改变什么什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是身处其中,越是被这种“惯性”牵着走。
你看,领导安排的任务越来越复杂,工作中的利益关系越来越难搞清楚,那些大老板一个个都穿着西装,笑得彬彬有礼,送个小礼品,搞个小宴会,一切都显得那么“理所当然”。
逐渐地,一些人开始想,既然大家都这么做,那我不做,岂不是傻了?其实这也没什么道理,但就是因为这种“大家都做”的心理,很多公职人员一开始从心底的反感,到后来慢慢地接受,甚至习惯,最后干脆放松了警惕,直接踏入了“灰色地带”。
话说回来,还有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就是“困境”。
斩断“围猎”与“被围猎”利益链

观点观潮斩断“围猎”与“被围猎”利益链│文崔会敏张雪斐“围猎”与“被围猎”是对行贿和受贿的形象比喻。
不法分子或利益集团通过各种各样的“糖衣炮弹”,把领导干部一步步“赶入”围场,引入他们设置的陷阱之中。
此时,这些领导干部或想逃却走投无路,或欣然接受“被围猎”,最终与利益集团结成长期利益同盟关系,成为为其牟利的工具。
“围猎”行为性质恶劣,不但破坏亲清政商关系,而且恶化营商环境、污染政治生态。
十九届中央纪委多次在全会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决防范各种利益集团“围猎”领导干部,坚决斩断“围猎”利益链。
权力掮客、熟人关系都能形成利益链利益链是基于生产关系、交换关系、群体关系或亲友关系而形成的相互交织连锁的利益关系。
利益链上的人群之间往往具有常态性利益输送或交换,或如上下游之供给,或如共生圈之互依,一赢俱赢,一损俱损。
“围猎”与“被围猎”的利益链主要发生在领导干部和商人之间,其实质在于权钱交易。
利益链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四种。
其中最常见的是通过政商勾结形成的利益链,政商之间的利益链大多都是直接的权钱交易,涉及的领域主要包括承接工程项目、项目审批、工程款拨付等。
通过行政机关上下级关系形成的利益链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形式,这种利益链表现领域主要是在职务晋升、工作关照等方面。
人员构成复杂、形式较为隐蔽的是通过权力掮客形成的利益链。
作为受贿方的领导干部,是通过权力寻租“卖钱”;作为行贿方的商家,是出钱“买利”;作为权力掮客,是“贸易生财”。
权力掮客的组织化运作也越来越明显。
他们以公司化的运作模式,在政府采购、招投标活动等过程中,帮助一些企业中标,收取巨额的“咨询费”“业务费”,并按照相应的比例分给领导干部。
权力掮客的隐蔽性,让某些领导干部认为自己的腐败行为有了“安全阀”,更肆无忌惮,由此形成行贿者与受贿者之间的利益联盟。
在“熟人文化”传统下,通过建立熟人关系形成的利益链具有极强的迷惑性。
如果行贿者直接送上金钱、物品等,往往会直接引起领导干部的警惕。
观《围猎:行贿者说》的心得体会[优秀范文5篇]
![观《围猎:行贿者说》的心得体会[优秀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789b3e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0a.png)
观《围猎:行贿者说》的心得体会[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观《围猎:行贿者说》的心得体会“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圈圈设套。
”“瞄准猎物,抛撒诱饵,群起围之。
”12月6号,在朋友的强烈推荐下,我怀着好奇的心观看了这部云南省纪委监委推出的反腐警示专题片《围猎:行贿者说》。
温情脉脉的面纱下隐藏的是讨好、诱惑、算计的狰狞面孔,看似体面热闹的生活可能就是踏入深渊的步步阶梯。
在一口气看完《围猎:行贿者说》专题片后,我感受到了深深地震撼和教育,影片中一个个曾经满腔热血对待事业和工作、一步一步走上重要领导岗位的党员干部,在人生巅峰出彩时刻,却因没有抵制住“温水煮青蛙”式的“围猎”诱惑,不知不觉沦为他人的“猎物”,最终落入陷阱、无法自拔,以致失去自由、家庭和前途。
面对影片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其实习近平总书记早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就为我们开出了一剂药方:“对领导干部来说,除了工作需要以外,少出去应酬,多回家吃饭。
省下点时间,多读点书,多思考点问题。
”还非常善意地告诉我们“油腻的食物少吃一点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
纪检监察干部在新时代的大背景下,更要学会“孤独”,适应“孤独”,享受“孤独”。
“孤独”学习,让社交圈更独立,政治定力更上一层。
学习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为热爱的事物探讨,当我们在感到孤独而学习时,你会发现世界有很多热爱学习的人。
学习能保持社交圈的独立、让正能量在社交圈中传播。
作为新时代的纪检监察干部,树立和维护正确的世界观、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以极高的政治定力,保持被‘围猎’的警觉,保持对权力的敬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干事。
“孤独”生活,让生活圈更独立,纪律定力更上一层。
在影片中不法商人程绪库就曾提到“每当得知周凯要回成都家中,就提前去机场迎接,一步一步攀关系……”。
家原本是一个让身体和心灵得到放松和休息的地方,回家更是一件私密的事情,却被有心者当做了“攀关系”的手段,一步一步浸入到干部的生活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围猎”与“被围猎”
作者:陈晓英
来源:《党员文摘》2015年第06期
梳理近期落马贪官的堕落轨迹,不难发现其共同点都是被商人“围猎”。
在贪念驱使下,一些官员成为不法商人的“围猎”对象,一步一步与“朋友”结成了腐败同盟,不惜逾越党纪国法的底线为“朋友”输送利益,并最终沦为阶下囚。
从被人“围猎”到积极迎合
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和资源,是一些想发财者需要借用的“法宝”。
各种诱惑、算计,各种讨好、捧杀,在很多地方,对一些官员的“围猎”已经形成了一种风气。
一些官员“被围猎”,听着似乎很被动、很委屈、很无奈。
而剥开表象,更令人深思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官员这么容易“被围猎”?
前不久,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就刊文披露了刘铁男这个省部级“老虎”被商人“围猎”的内幕。
刘铁男受贿案涉及多个民营企业老板。
在涉及的主要行贿人中,大多是通过关系人介绍,接触上刘铁男后,择机送上“礼金”“物品”,以达到日后请托目的。
2002年上半年,为了拉近与时任国家计委产业发展司司长刘铁男的关系,使自己企业申报的铝合金项目获得支持,宋某通过他人请刘铁男一起吃饭。
饭后,宋某递给刘铁男一个袋子说,“这次来也没带什么东西,给你买了件衣服”。
刘铁男推辞了一下,见袋子里放的是件衬衫,就拎着袋子上车了。
回到家打开袋子一看,衣服里面夹着一个信封,信封里装着两万元钱。
“当时想退回去,但还是心存侥幸”,尽管这笔钱让刘铁男“收得哆里哆嗦”,却向行贿人发出了一个明确信号:此人可攻。
有一就有二,而且,第二次往往比第一次来得更加直接、猛烈。
在宋某多次邀请下,2003年8月的一天,刘铁男来到其企业考察。
回京前,宋某来到刘铁男房间送行,临走时,宋某拿出一个信封塞到刘铁男行李包里:“我们也没给你准备什么礼物,这是两万元钱,你自己买点东西吧。
”刘铁男推辞不要,宋某还是把钱放进他的行李包里。
刘铁男很清楚这种赤裸裸的权钱交易对自身的威胁,内心也对这种“一手交钱、一手办事”的方式感到排斥。
精明的老板们马上就猜透了他的心事,自然也想到了能够让他更为心安理得地接受贿赂的好办法。
于是,后期刘铁男收受的贿赂中,都出现了他儿子刘德成的身影。
“攻城先攻心”,而刘铁男最大的心病莫过于爱子刘德成的人生幸福了。
深谙商场攻略的老板们很快找到刘铁男的这根软肋。
听说刘德成去加拿大留学,一些民企老板就鞍前马后,把初离家门的刘德成安顿得妥妥帖帖。
刘德成在加拿大留学期间的求学、转学、生活诸事,总有老板为其提供各种便利。
刘德成回国后,各路人马又乐意“带着”刘德成合伙开公司、做生意。
在刘铁男受贿案中,邱某是向其进贡最多的一个,也是刘铁男最信任的一个。
邱某正是抓住了刘德成这枚“棋子”,让刘铁男很快成为自己的俘虏。
2006年上半年的一天,为扩大PTA项目产能,邱某通过关系介绍,来到刘铁男办公室,请其在审批上予以关照,刘铁男表示得按程序走。
随后二人聊起家常。
邱某早知刘铁男儿子在外留学,便问:“听说你儿子在国外留学?”刘铁男不失几分警觉:“你问这个干吗?”邱某说:“如果他回国了自己做生意,我们合作,我可以带带他。
”刘铁男当时没表态,邱某留下名片就离开了。
邱某回酒店不久,刘铁男就打来电话:“你说的事倒也可以考虑……”
不久,邱某便出资100万元为刘德成在杭州注册成立一家公司,并以虚假化纤贸易方式为刘德成获利825万余元。
后邱某将上述款项投入股市并安排炒股获利1500余万元。
应刘德成要求,邱某从公司账户支付1500余万元为刘德成购置豪华轿车和别墅。
如果说手握重权的刘铁男被老板们当成一个“捕猎”的目标,其子刘德成就是被当成了一个接近目标的“老虎机”,通过向其不断“投币”而打开捕获权力的通道。
与刘铁男一样,山东省委原常委、济南市委原书记王敏从热衷于被人“围猎”,到积极迎合甚至主动沉醉于金钱、权力及声色犬马的围堵中,乐不思蜀。
1992年,王敏经熟人介绍,和几个商人一起去豪华酒店吃喝玩乐。
后来,那个熟人又多次带他去高档场所玩乐,让王敏欲罢不能。
久而久之,王敏对商人们的这种包围十分喜欢,常常是乐在其中。
也正是从那时起,贪欲的种子在王敏头脑中悄然种下,并快速畸形膨胀起来。
上世纪90年代,一个老乡找王敏办事,送他一万元现金。
他诚惶诚恐,后来想想,朋友间往来,别人不会知道。
有一就有二,第二次往往变本加厉。
之后,找王敏办事的人越来越多,送钱送物的也频频登门,他心中的不安逐渐消失了。
王敏觉得,好不容易熬过了那么苦的日子,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应该好好享受,把失去的时光补回来。
2008年,他要求赵某出资100多万元,为其进行高档装修。
离开山东,他愈发放纵,索性沉湎于声色犬马,放浪形骸、流连忘返。
他梦想退休后过自在舒适、随心所欲的生活,幻想能够到世界各地去游玩……
“围猎”三部曲
有媒体总结了官员被老板“围猎”的“三部曲”:
第一步——“生贪念”。
一些官员担任领导后,对金钱和享受产生了不良欲望,为其腐化堕落埋下了伏笔。
第二步——“交朋友”。
为了实现贪欲,一些官员四处寻找为其欲望“买单”的人,也就是所谓的“朋友”。
第三步——“吃朋友”。
在为朋友“两肋插刀”后,不少腐败官员就将朋友当成了“提款机”和“钱袋子”。
中央纪委的一篇文章一针见血地道出了此中玄机:“有的人既被围猎又搞围猎,官官勾结、官商勾结、利益输送;热衷于和有特殊背景的人交结,拉帮结伙、人身依附。
”
“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商界人士利用人脉对官员进行…围猎‟和…喂养式腐败‟较为普遍,但这不能成为堕落腐化的借口。
”中国社会科学院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认为,官员手中的权力过于集中,公权力的边界不甚清晰,加之官员自身“底线”意识不强,衍生出了不正常的官商关系。
古人说:“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圆,则必规矩。
”官员“被围猎”是一种社会发展的客观存在,但就如流感病毒,只会入侵免疫力低的人。
领导干部要时时刻刻做到心中有戒、心中有法,行得正、坐得端,表里如一、言行一致。
唯有如此,才不会在一轮又一轮的“围猎”中束手就擒。
(王景义荐自2015年4月13日《法制日报》 ;图:廖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