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层办公建筑设计

合集下载

超高层办公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的要点分析

超高层办公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的要点分析

超高层办公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的要点分析摘要:新时期背景下,随着城市化建设规模不断的增加,尤其是超高层建筑,已成为各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全国各地陆续开始涉及超过百米甚至300米以上的超高层项目。

这些超高层项目作为城市和地区的标志性重点工程,如何做好此类项目的相关设计管理工作意义重大。

因此为了能够全面的将高层办公建筑给排水系统设计难点问题解决,文章结合高层办公建筑给排水工程的特点以及系统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希望论述后可以给该领域的设计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超高层;办公;给排水;系统设计;难点与控制引言超高层给排水系统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超高层对给排水系统压力的要求,同时还需要严格执行设计规范要求。

针对超高层办公给排水系统设计要点分析,探寻出科学有效的设计方案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1.超高层办公建筑概述在中国,我们的建筑规范将100米以上高度的建筑定义为超高层建筑,而目前的建筑实践中,大部分的超高层建筑使用功能为办公建筑,高度在100米到300米之间,随着对超高层的研发和应用,超高层具备多业态是未来建筑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2.超高层办公建筑给排水系统2.1给水系统因超高层建筑的高差大导致了其给排水系统中的静水压力偏大,因此正确选择给水方式与竖向分区是超高层建筑生活给水设计工作的关键内容,并且结合减压阀和水箱来保证给排水系统的良好运行。

2.1.1水源首先了解项目当地市政供水情况:包括供水路由,供水水压和水质等,水源优先采用市政双路供水提升可靠性,如只能保证单路供水,生活储水容积可以考虑适当加大。

双路供水应在室外成环并保证室外消防系统,如市政为单路水源供给,需单独储存室外消防用水并自成系统。

2.1.2用量标准2.1.3系统设计根据《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GB50015-2019)3.4.6条规定: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的建筑的生活给水系统,宜采用垂直分区并联供水或分区减压的供水方式;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建筑,宜采用垂直串联供水方式。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实例浅析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实例浅析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实例浅析一、引言:介绍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的背景和意义二、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结构材料、高度、地震设计等等三、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的方法:钢构架结构、混凝土框架结构、复合墙梁式结构等四、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实例分析:以某个超高层酒店办公楼为例,进行结构设计及其优化方案的分析和讨论五、总结与展望:对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展望。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作为当代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其对于城市的形象、经济、科技、环保等方面都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建筑技术的不断更新,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的建筑高度也在不断攀升。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是超高层建筑的关键,其建筑结构的安全、可靠、经济、美观等多方面都对于建筑本身及其周边区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的目标是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和建筑外观要求的基础上,实现建筑结构的最优化方案,确保建筑的安全稳定和经济合理。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结构材料、高度、地震设计、风载荷、人工活荷载、温度变化、地基承载力、结构节点等等。

其中,建筑高度是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大关键点,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带来的不仅是工程技术上的挑战,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环保、设计美学等方面的影响。

结构材料的选择包括混凝土、钢结构、复合材料等,不同的材料选择对于建筑结构的安全、耐久性、美观度等方面有着不同的影响。

地震设计也是超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地震对于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的影响将直接影响到其安全性和可靠性。

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也是建筑科技创新和技术突破的重要领域。

近年来,建筑结构设计方面的新技术、新材料等的不断发展,也为超高层酒店办公楼结构设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例如,采用新型复合材料的结构,不仅可以极大地提高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可以有效地降低建筑的自重和耗能,达到更好的环保和经济效益。

超高层建筑设计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超高层建筑设计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超高层建筑设计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超高层建筑设计的特点超高层建筑是指40层以上并且高度达到100米的建筑物。

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其技术合理性、适用性、经济性都会发生变化,需要解决安全问题、能源消耗问题、环境问题、内部交通问题。

此外,也对建筑结构、幕墙、机电、垂直交通的要求越来越高,施工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必须重视超高层建筑设计,兼顾科学性、经济性、美观性、舒适性等因素。

超高层建筑设计的要点1.建筑设计当前的超高层建筑领域,建筑设计主要包括外立面设计、节能设计、消防设计、人防设计、外维护系统设计、垂直运输设计等。

比如外立面设计,除线条比例外,投射在建筑上的几何状阴影使空间具有层次感,同时起到遮阳节能效果。

再比如超高层建筑一般把所有楼梯间、电梯、设备机房、管井、卫生间等设置在核心筒附近,进而满足交通和服务需要,故影响平面使用效率因素相对较多,核心筒结构类型、设备机房及管井的布置形式及面积、电梯布置等。

2.结构设计在目前的超高层建筑中,结构设计主要包括基础形式选择、结构体系类型选择、楼盖体系的分析等。

比如说楼盖体系设计要考虑到该结构投入的成本,不仅包括建造成本,还需要考虑到空间占用面积和成本之间的关系,比如上部结构的重量对地基造成的影响以及如何加强地基,这一过程就需要增加成本。

通过风洞实验,实际模拟风压,对于结构整体抗风性设计以及幕墙结构设计更有利。

3.超高层建筑设计与施工结合超高层建筑施工难度大,施工工艺复杂,因此在设计过程应充分考虑施工便利性和可行性。

比如说楼板结构形式设计,有现浇板、压型钢板以及桁架楼承板等,不同形式,施工便利性差异较大。

超高层外幕墙设计一般优先选择单元式幕墙,这种幕墙的单元板块都是先在工厂车间组装,施工周期较短还可以和土建施工一起进行,使得整个施工周期得到有效控制,也有利于施工品质的保证。

超高层建筑设计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1.工程概况厦航总部大厦位于仙岳路与环岛干道交叉口南侧湖里两岸金融中心,项目性质为办公楼和酒店,总用地面积21900㎡,总建筑面积17.32万㎡,其中地下部分面积为5.32万㎡。

超高层办公建筑集中式核心筒设计要点

超高层办公建筑集中式核心筒设计要点

超高层办公建筑集中式核心筒设计要点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超高层建筑的数量也在逐渐增加。

为了保证超高层建筑的质量,必须做好前期的设计工作。

论文阐述了超高层建筑的特点和作用,并分析了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以此来促进超高层建筑的优化,使超高层建筑的设计更加经济合理。

关键词: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前言:经济的发展和土地资源的稀缺,刺激了超高层建筑的发展。

超高层建筑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也是城市发展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而在超高层建筑中核心筒是其生命的核心。

在超高层建筑设计中,核心筒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好的核心筒设计不仅可以提高空间使用率,而且还能满足结构的受力要求,从而达到经济和谐统一的目的。

1超高层建筑的特点和作用根据相关规定,建筑高度在 40 层以上、超过 100m 的建筑物都被称之为超高层建筑。

超高层建筑的容积率较高,且占地面积小,比一般建筑物的造价要高。

因此,超高层建筑在设计时要比一般的建筑设计复杂。

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中,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是提升城市容积率的最好方法。

而且超高层建筑也将成为城市形象的代表,例如,香港的维多利亚港、台北的101大楼、上海的环球金融中心、北京的国贸大厦等,这些都已经成为城市的标志。

目前,很多城市在进行城区规划建设都认识到了超高层建筑的重要性,各地的超高层建筑已经成为城市的文化、金融和科技中心。

在超高层建筑中核心筒是关键,只有确保了核心筒的合理布局,才能确保建筑的质量。

2超高层办公建筑核心筒设计核心筒是超高层建筑中的主要受力结构,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结构的安全性与合理性。

核心筒是超高层建筑设计的核心,核心筒的主要元素有电梯井道、电梯厅、疏散楼梯以及其他空间安排布置的辅助空间,核心筒的设计不仅是要减少占地面积,提高使用率,还需要满足建筑物的竖向交通、机电等功能的需求。

超高层建筑核心筒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是电梯系统和疏散系统的设计,本文主要分析电梯系统、疏散系统的设计以及其他辅助空间设计[1]。

超高层建筑规划

超高层建筑规划

超高层建筑规划入口门厅从街道进入门厅,再由门厅进入电梯厅,垂直电梯至各楼层,这是超高层建筑中最为普遍的空间流线组织方式。

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之间缺乏过渡,没有“中间领域”的概念,在人流集散的高峰期,对城市交通环境的影响也较大。

尽管许多超高层建筑都在门厅的艺术处理上颇费心机,设计得非常富丽壮观,但门厅内往往留不住人,形不成公共活动空间,而入口处也常出现人流拥塞的现象。

立体绿化由于超高层建筑接地性差,使人们远离地面居住和工作,在钢筋混凝土堆砌的空间里,人们真正感受到环境中最为缺乏的就是绿色。

福斯特设计的60多层法兰克福银行总部大楼,是把自然环境引入超高层局部塑造的典型例子。

该建筑为60层,平面布局是一个三角形,带弧度的三边围绕着一个通高的中庭,每一层楼都是两边办公,一边花园。

花园有四层楼高,交错而上,为中庭提供了自然通风,并使靠近中心的办公区可以利用自然采光,视线可以透过中庭看到另一侧的花园及花园后的城市景色。

每个办公区都有可开启的窗,在气候适宜的时候可以节约能源。

该大厦设计突出了两个主要特点,一是节省能源:二是办公环境与树丛为邻。

在大厦的平面构图中采用了三角形布局,中间为贯通全楼的中庭空间。

大厦的三边轮流安排三层高的花园,为工作人员提供了舒适宜人的自然生态环境。

其平面与立体造型的环境塑造,使其成为具有跨世纪意义的超高层建筑创作的典范。

中庭设计中庭对高层、超高层建筑内部封闭空间的光线、空气、温度、湿度等方面有重要调节作用。

交通体系超高层建筑的交通体系可分为水平交通和垂直交通,但因超高层建筑的体量巨大,各种功能的立体叠加也使得垂直交通成为了超高层建筑的重要交通体系,电梯和楼梯成为其内部空间中的主要运输设备。

当建筑达到一定层数时,需要对电梯进行分区设置,方能提高效率,将电梯划为若干组,每组分担某个层段的垂直运输电梯,分区设置有分奇、偶层的,有低、中低、中中、中高、高区的。

广场的设置下沉式广场的标高比街面低,以踏步或坡道与街道联系,易于获得轻松、活泼的气氛。

超高层办公建筑电气方案设计

超高层办公建筑电气方案设计

我 国各 大 中城 市 的发 展 热 点 。据 我 国 G B 5 0 3 5 2 — 2 0 0 5
《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规定 :建筑 高度超过 1 0 0 m 的民 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超高层建筑多建 于城 市的 中心 地段 ,对现代化程度 的要求较高 。整个 建筑 的机 电设 备也较为复杂 ,对供 电系统 的可靠性 、安全性及对 消
Ke y wo r ds S u p e r h i g h r i s e o f f i c e b u i l d i n g P o we r s u p p l y a n d d i s t ib r u t i o n d e s i g n Lo a d e s t i ma t i o n
De s i g n o f p a s s e n g e r e l e v a t o r s c h e me Zo n i n g c o n v a t o r El e v a t o r s p e e d Wa i t i n g t i me El e v a t o r l o a d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t o El e c t r i c a l De s i g n S c he me o f S u pe r Hi g h r i s e Of ic f e Bu i l d i n g s
Z ENG Hu i M o J i a n we n( S h e n z h e n B r a n c h ,S h a n g h a i WS P C o n s u l t i n g L t d . , S h e n z h e n 5 1 8 0 3 6,G u a n g d o n g P r o v i n c e ,C h i n a )

树立城市总部办公新典范——简析宁波环球航运广场超高层建筑设计

树立城市总部办公新典范——简析宁波环球航运广场超高层建筑设计
计 手 法和 设计 要 点。
关 键词 : 超 高 层建 筑; 形体 选 择; 材 料 的表 达; 功 能 区设 置; 核 心筒 布 置; 新 能源 的 利用 ; 自然 环境 和 人 性化 空 问 的营 造 ; 多 元化
设 计 手法
0 引言
今I I 小H, 修建 超 高层 建筑 儿 乎成 了一 种 风潮 。作 为 一种 特殊 类 型 的建 筑, 它 承载 了许 多人 的 梦想 , 成为 厂 一 个 同 家 民族 和 城 市 的 经济 崛 起 发展 的
『 化进 程 的 加快 , 城 市 人 门急 剧增 多 , 从 而需 要 建 设 一些 能 够 把 公 共 资源 和 口常 牛活 紧密 结合 , 同 时 义能节 约社 会 资源 , 并且 能 够 为人 们 提供 便 捷 、 便 利 q 活 的载体 超 高层 建筑 因其 高 度集 中 了社 会 资源 , 恰好 能 够 更 多 的 人享 受 到 高品 质 、 更加 便 利 的生 活 , l 此 迅 速发 展起 米
区. 南靠 惊驾 路 、 西邻 困际 航运 服 务 中心 , 北 为 在 建的 部 委 大 楼和 金 融 中心 ,
中 火公 广 场 以西 本 I _ 程是 集合 商场 、 会议 中 心 、 办公楼 、 会 所 设施 为 一体
的城 市总 部 办 公 搂 建 筑 地下 3 层, 主体塔 楼 地 L5 1 层, 檐仁 』 没 计高 度 2 5 5 . 5 米, 裙 房 为4 层, 檐 n设 计 高度 2 4 4 米, 总建 筑 面积 约 l 4 . o 9 万 平方 米 。
象征, 它 与经 济快 速 发 展的 有着 必 然和 紧密 的联优雅 、 和 谐 的 离 品 质 现
代 航 运 巾心 形 象 , 与东 部 新城 城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超高层建筑设计要点

目录一、类型及标准二、总平面消防三、核心筒布置四、电梯系统布置五、层高控制六、避难层设置一、类型及标准二、总平面消防消防落地面【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4.1.7条: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00m、进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当只有一个长边落地时,应注意雨篷的设置,按裙房落地面规定设计。

大堂不在消防落地面处,应注意在消防落地面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

三、核心筒1.核心筒的位置2.核心筒的组成楼梯消防电梯客梯设备房:空调机房管道井:电井、水暖井、新风井、送风井、排风井、排烟井、楼梯《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及《办公建筑设计规范》1)楼梯的数量:安全疏散设计(每个防火分区2个出口,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且≥5m)。

办公等公建类不应使用剪刀楼梯(消防暂行规定)。

2)前室的面积,公共建筑不应小于6.00㎡,当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时,不应小于10㎡。

3)疏散楼梯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1.20m,楼梯间净宽不宜小于2.7m。

4)办公建筑的开放式与半开放式办公室,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安全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应超过30m(此安全出口是指房间开向走道的出口,若无走廊应到楼梯出口30m)。

5)综合楼内的办公部分的疏散出入口不应与同一楼内对外的商场、营业厅、娱乐、餐饮等人员密集场所的疏散出入口共用。

6)走道排烟口与附近安全出口沿走道方向相邻边缘之间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0m。

7)办公一类建筑标准层面积不宜超过2000㎡,避免增设防火分区。

消防电梯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规范》及《办公建筑设计规范》2.1、消防电梯的数量1500㎡设置1台,1500㎡-4500㎡设置2台,4500㎡以上设3台,宜分别设在不同防火分区。

2.2、消防电梯载重不小于800㎏,首层到顶层运行不超过60s 计算确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