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D4在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
Shh基因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

Shh基因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赵华【摘要】Hedgehog( Hh ) signaling pathway is a very important pathway, the abnormal expression of which has far-reaching impact on cell growth, development, proliferation and differentiation. It can cause a variety of malignancies. Sonic hedgehog( Shh )gene is core of Shh signaling pathway, which can be used as diagnostic and prognostic evaluation index of some tumors.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Hh pathway were expressed in multiple tumors such as esophageal cancer,gastric cancer,medulloblastoma,and prostate cancer etc. ,closely related to the occurrence,development and metastasis of the tumors.%Hedgehog(Hh)信号通路是一条非常重要的转导途径,其异常表达将对细胞的生长、发育、增殖及分化产生深远的影响,可导致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Sonic Hedgehog(Shh)基因是Shh信号通路的核心,该基因可作为某些肿瘤的诊断及预后评价的指标.研究显示Hh信号通路在食管癌、胃癌、髓母细胞瘤、前列腺癌等多种肿瘤中表达,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密切相关.【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3(019)002【总页数】3页(P234-236)【关键词】Shh信号通路;Shh基因;消化道肿瘤【作者】赵华【作者单位】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口腔科,安徽,蚌埠,23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Hedgehog(Hh)基因是1980年由Nusslein-volhard和Wieschaus在果蝇中发现的,其编码一种高度保守的分泌型糖蛋白,果蝇只存在一种Hh基因,而人类存在三种,分别为Sonic Hedgehog(Shh)、Indian Hedgehog(Ihh)和Desert Hedgehog(Dhh),分别编码相应的蛋白,即Shh、Ihh和Dhh蛋白[1]。
Notch信号通路及miRNA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

Notch信号通路及miRNA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蒋海涛;何沂洋;刘霞【期刊名称】《重庆医学》【年(卷),期】2017(046)027【总页数】4页(P3875-3877,3880)【关键词】结直肠肿瘤;Notch信号通路;miRNA;研究进展【作者】蒋海涛;何沂洋;刘霞【作者单位】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56300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56300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 563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3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消化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的改变,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在我国及世界范围内其发病率高居恶性肿瘤的第3位[1]。
其早期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而侵袭和转移又使中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面临巨大的挑战,转移性结直肠癌的5年存活率低于20%[2]。
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是涉及多个基因、多个步骤的复杂过程,但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探索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确立防治靶点,寻求新的干预策略以提高对结直肠癌的防治是目前的研究热点。
大量研究表明,Notch信号通路、Wnt/β-连环素信号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Smad、核因子-κB(NF-κB)、RAS/MARK等信号通路及微小RNA(miRNA)、肿瘤干细胞等在CRC的发生、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Notch信号通路及miRNA在结直肠癌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1 Notch信号通路概述 Notch基因是由Morgan等在1919年从突变的果蝇中发现的,是一个相对分子质量约为30×103的单次跨膜受体蛋白家族。
Notch信号通路广泛存在于脊椎和无脊椎动物中,在遗传进化的过程中高度保守,在细胞的生长、发育、分化、凋亡等生物学行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被称为“细胞命运决定者”。
Notch信号通路与机体多种肿瘤的发生相关,当Notch信号表达异常,细胞增殖能力增强,可进一步导致肿瘤的发生。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摘要写作六步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摘要写作六步法对于一份标书来说,摘要部分是重中之重,特别是当专家只有很少时间(比如10分钟)看一份标书的时候,标书的摘要就是重点看的地方了,有的专家可能只通过摘要和技术路线就基本确定了对标书的印象了,所以虽然摘要只有400字,但可谓字字珠玑,值得我们好好斟酌。
一份好的标书的摘要一般包括六部分:①研究背景和进展;②亟待解决的问题;③申请者前期的工作基础;④项目的科学假说;⑤为证明该假说需要展开的后续研究;⑥该研究的意义。
大家可以看一下,第1,2,4和6部分一般在项目的立项依据里面阐述,第3部分我们在工作基础部分展开,第5部分通过研究内容、研究方案部分展开。
所以,摘要基本涵盖了标书里面最重要的信息,给足了项目是否资助的判断标准。
因此,有很多人说,当看到一份标书的摘要的时候就基本知道这份标书能否获得资助了。
当然,以上六部分不一定完全出现,遗漏一两项也可能出现。
下面我们就选取不同研究领域的几份标书来看一下:1. 肿瘤:《MicroRNA-608调控MIF基因影响脑胶质瘤干细胞生物学行为机制的研究》(1. 研究背景)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和胶质瘤患者的复发率、生存期负相关。
(2. 前期工作基础)我们前期研究发现MIF基因在胶质瘤干细胞(GSCs)中的表达显著增加。
MIF可能与CD74/CD44受体复合物结合,上调Cdc42的基因表达,促进胶质瘤侵袭。
最近我们预测到MIFmRNA-3'UTR端存在miR-608结合位点;初步验证了二者结合;GSCs中miR-608表达显著下调。
(3. 科学假说)由此建立了在GSC中miR-608调控MIF基因功能变化进一步调控GSCs的生物学行为的工作假说。
(4. 后续研究)本项目拟首先验证miR-608通过"种子区"与MIF基因的直接作用和关键结合位点;进一步明确miR-608对MIF基因表达和功能的调节作用以及对GSCs的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最后研究miR-608作用下,MIF与受体复合物结合,上调Cdc42调控GSCs生物学行为的分子机制。
角蛋白23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角蛋白23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郑曰燕1,龚时鹏2,陈绍呈1,朱丽彤1,郭遂群1,蒋惠萍1△1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妇产科(广东广州510630);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广东广州510515)【摘要】角蛋白(Keratin,Krt)是中间连接蛋白最大的亚组,表达于所有的上皮细胞及部分非上皮细胞中,拥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
其主要作用是维持上皮细胞结构的完整性和机械稳定性,还可参与细胞运动、信号转导等。
角蛋白23(Keratin23,Krt23)作为角蛋白家族中的新成员,已被证实在胰腺癌、结肠癌、肝细胞癌等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并与其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
【关键词】角蛋白;角蛋白23;肿瘤;研究进展;综述【中图分类号】R946.1;R73【文献标志码】ADOI:10.13820/j.cnki.gdyx.20184179细胞骨架(cytoskeleton)是真核细胞中由微管、微丝与中间连接蛋白(也称中间丝蛋白、中间纤维,intermediate filament,IF)组成的蛋白纤维网络结构,不但在维持组织中正常细胞形态、保持胞内结构稳定性有重要作用,而且还参与调节细胞极性、运动等。
角蛋白23是10余年前被新发现的角蛋白家族中的一员,参与中间纤维的构成,现已报道与多个系统肿瘤相关。
本文就Krt23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角蛋白中间链接蛋白与微丝(micro-filament,MF)、微管(microtubule,MT)蛋白是细胞骨架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中IF直径介于MF与MT之间[1]。
根据蛋白质结构与氨基酸序列的不同,IF可被分为5种主要类型[2]。
其中,角蛋白(keratin,Krt)分属于IF最大的亚组,广泛表达于上皮细胞及部分非上皮细胞上[3],是由50多个成员共同组成的蛋白质大家族。
根据分子量的差异和在凝胶双向电泳中等电点的不同,可将其分为Ⅰ型角蛋白(即酸性角蛋白,28种)和Ⅱ型角蛋白(即中性或碱性角蛋白,26种),它们通过等摩尔量的Ⅰ型和Ⅱ型角蛋白强制性配对结合形成聚合物,进而进一步组成上皮细胞的中间链接蛋白[4-6]。
OCT-4在肿瘤干细胞中的研究进展

OCT-4在肿瘤干细胞中的研究进展发表时间:2014-05-07T14:57:02.85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43期供稿作者:苏小康王毅[导读] 人体各种组织都存在干细胞,肿瘤组织也不例外,理论上一个干细胞即可发育为完整的生物个体或组织器官苏小康王毅(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湖南衡阳 421001)【摘要】人体各种组织都存在干细胞,肿瘤组织也存在肿瘤干细胞,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肿瘤组织认识也逐渐深入,目前认为肿瘤干细胞能够引起恶性肿瘤早期转移、浸润、放化疗抵抗以及治疗后复发等现象,Oct-4(POU5F1)为POU同源结构域转录因子家族中的成员之一,属于第V类POU蛋白,有学者认为Oct-4由于其具有自身的特点,可能会成为肿瘤的一个敏感性、特异性的标志物和治疗靶,现对于OCT-4基因在肿瘤干细胞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干细胞肿瘤 OCT-4【中图分类号】R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3-0150-02 人体各种组织都存在干细胞,肿瘤组织也不例外,理论上一个干细胞即可发育为完整的生物个体或组织器官,Oct-4(POU5F1)为POU同源结构域转录因子家族中的成员之一 [1-2], 属于第V类POU蛋白,能够参与调控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和维持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近年来,有文献报道OCT-4与肿瘤干细胞的发展变化有关系,本文就此作了研究,现分析如下:1 OCT-4的结构与功能Oct-4(POU5F1)为POU同源结构域转录因子家族中的成员之一, 属于第V类POU蛋白,能够参与调控胚胎干细胞自我更新和维持胚胎干细胞的全能性,其位于6号染色体上(6p21.31), 由位于N端(富含脯氨酸和酸性氨基酸残基)75个氨基酸POU特异域(POUS)与位于C端(富含脯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残基)的60个氨基酸POU同源域(POUH)的双枝结构组成,长度为16.40kb,通过转录作用生产从而翻译多种蛋白质,Oct-4的功能包括一是激活作用,Oct4通过直接激活、远端依赖共激活、构象依赖共激活和Oct-4聚合体依赖性共激活四种方式促进和ES 细胞的接触,达到转录的目的,二是抑制作用,通过抑制作用来维持干细胞的多能性,Boyer等[3-4]通过研究发现人类胚胎干细胞中有3%的蛋白质编码基因(623个)和3%的miRNA编码基因(5个)的启动子接受Oct4调控,三是对靶基因的“剂量依赖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212个目标基因中靶基因的转录活性均下调,此为,Oct-4的“剂量依赖调节”作用, 又叫做“钟型调节模式”作用。
百草枯致肺纤维化关于TGF-β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

百草枯致肺纤维化关于TGF-β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进展摘要:百草枯中毒能引起消化道等多器官功能损伤,尤其具有嗜肺性。
其中毒引起的肺纤维化往往不可逆,参与肺纤维化的众多细胞因子中,TGF-β被认为是致纤维化的关键性细胞因子,本文主要就百草枯致肺纤维化关于TGF-β信号转导通路进行探讨,为治疗肺纤维化开辟潜在途径。
关键词:百草枯;肺纤维化;TGF-β;细胞信号通路百草枯(Paraquat,PQ)又称对草快、克芜踪,化学名1-1-二甲基-4-4-联吡啶阳离子盐,是一种快速灭生性除草剂。
百草枯对人毒性极大,多经口服及皮肤接触中毒,能引起消化道等多器官功能损伤,尤其具有嗜肺性[1],肺中存在着多胺摄取及其转运系统,百草枯有着与多胺类似的结构,可竞争性抑制多胺类物质的摄取和聚集,故肺成为百草枯中毒损害的主要器官,其中毒引起的肺纤维化往往不可逆[2],[3]。
1、百草枯致肺纤维化1.1百草枯中毒发展百草枯自1962年首次作为除草剂使用后,各地报道的PQ中毒病例逐年增加,已成为目前人类急性中毒死亡率最高的除草剂。
口服PQ 已成为目前一种常见的自杀手段[4]。
PQ中毒患者病死率极高,有国外文献称死亡率可达60%~70%[5]。
PQ口服吸收入血后迅速随血液循环分布至全身各组织器官,其中以肺脏含量最高,为其他部位6~10倍[6]。
消化系统为口服百草枯中毒早期症状,可出现口腔粘膜、舌粘膜充血糜烂。
第二阶段,中央区肝细胞、近端肾小管、心肌、骨骼受到损伤。
第三阶段,主要集中在肺组织内,一般在吞服后2~14天明显表现症状。
表现为早期肺泡上皮细胞受损,肺泡内出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
百草枯中毒可造成急性肺损伤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晚期则出现肺泡内和肺间质的纤维化,患者多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或呼吸衰竭。
1.2肺纤维化的发展肺纤维化是肺组织受到各种急、慢性肺损伤后组织修复过程中肺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和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 ECM)沉着,最终导致肺组织结构破坏、功能严重受损的一系列复杂过程[7]。
中西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研究进展

肝癌在中医里没有具体病名,属于中医学的“积聚”“臓 胀”“肥气” “胁痛”“癥瘾”“痞气”等范畴。《灵枢•五变》 首曰:“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成。”《难经•五十六难》中“肝 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胁下”。《诸病源候论》对癥瘾积聚进行 了详细分辨,“盘牢不移者,是癥也……瘟者,假也,谓虚假 可动也”。《济生方》中详细记载“肥气之状。在左胁下,大 如覆杯,肥大而似有头足,是为肝积”,与现代医学中的肝癌 有很大程度的相似。现代医家在总结经典基础上将其总体归 属于"积聚”范畴。
(PLC)患者治疗,发现其可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免疫 功能,调节机体血清相关因子。
茵陈蒿汤具有清热利湿,利胆退黄的功效。华永庆等〔28] 观察茵陈蒿汤细胞膜固相化色谱法特异性结合成分对肿瘤细 胞的影响,发现茵陈蒿汤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活性成份。李木 松等〔29]研究加味茵陈蒿汤对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影响, 发现加味茵陈蒿汤可抑制人肝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其作 用机制可能通过活化线粒体途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而实现。 赵锦燕等卩°]研究发现小柴胡汤对肝癌细胞BEL-7402/5-FU的 多药耐药有逆转作用。古人在治疗肝癌,认识到肝气郁结所
【收稿日期】2021-03-08 【作者简介】龚纯(1993-),广西中医药大学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脾胃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研究。
-87 -
瘀毒结聚,气血渐伤,瘀毒流注,其关键为湿热瘀毒结聚, 肝脾气血两伤。李春辉⑷老中医认为肝癌总属本虚标实之证, 正气亏虚、脏腑阴阳失调是肝癌发病的根本原因,瘀毒内盛 是肝癌发病的主要原因,情志是肝癌发病的重要因素。
章查阅近10年中西医治疗肝癌的文献,从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诊断、中医治疗、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进行综述,以期 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NLRC4炎性小体的研究进展

NLRC4炎性小体的研究进展NLRC4(NOD-like receptor family CARD domain-containingprotein 4)是一种NLR(NOD-like receptor)家族的信号分子,参与炎症和免疫调节过程。
炎性小体是一种细胞内多聚体复合物,是炎症和免疫反应的重要调节中心。
NLRC4炎性小体的研究进展主要涉及其结构、底物识别和信号传导途径、功能调控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等方面。
首先,研究人员对NLRC4炎性小体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
利用X射线晶体学、电镜和质谱等技术手段,确定了NLRC4炎性小体的高分辨结构。
研究证实,NLRC4蛋白通过CARD结构域与其他同家族的信号分子相互作用形成多聚体,聚合后的复合物通过信号传导途径调控下游炎症相关基因的表达。
其次,研究人员通过酵母双杂交技术、质谱分析等方法,发现了NLRC4炎性小体的多个底物。
其中,细菌感染相关的PrgJ和Naip2被证实为NLRC4炎性小体的底物。
此外,还发现许多其他细菌效应蛋白和病毒蛋白也能被NLRC4炎性小体识别。
这些底物的识别和结合,进一步激活了信号传导途径,导致炎症和免疫反应的启动。
第三,研究人员还发现了NLRC4炎性小体的功能调控机制。
炎性小体的组装和信号传导需要经历多重调控步骤。
研究表明,通过磷酸化、泛素化和乙酰化等修饰作用,以及分子伴侣的参与,可以调控NLRC4炎性小体的活性和功能。
此外,一些研究还发现一些细菌的毒素能够干扰NLRC4炎性小体的功能,从而避免被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
最后,NLRC4炎性小体在多种疾病中的作用也成为研究焦点。
例如,一些研究发现,NLRC4炎性小体在肠道炎症和肠道肿瘤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此外,一些病毒感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也与NLRC4炎性小体的异常活性和功能异常相关。
因此,研究NLRC4炎性小体的功能和调控机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炎症和免疫反应的机制,还为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和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华临床医帅杂志(电子版)2012年4月第6卷第7期Chin J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April 1.2012.Vo1.6,No.7 [2O] Meerovitch K,Bergeron r,I,eblond 1 ,et a1.A novel RGO antagonist that targets both alphavbeta3 and alpha5betal induces apoptosis of an- giogenic endothelial cells on type I collagen.Vascul Pharmacol,2003, 4O 177-89. [21]Chetty C,I,akka SS,Bhoopathi P,et a1.MMP-2 alters VEGF expression via alphaVbeta3 integrin-mediated PI3K/AKrr signaling in A549 jung cancer cells.Int J Cancer,2010,127:1081—1095. [22]Ma YQ,Qin J,Wu C,et a1.Kindlin-2(Mig-2):a co-activator of B3 in- tegrins.J Cell Biol,2008,181:439-446. [23]Harburger DS,Bouaouina M,C&derwood DA.Kindlin一1 and-2 directly bind the C—terminal region of beta integrin cytoplasmic tails and exert integrin-specific activation effects.J Biol Chem,2009,284: l】485 11497. [24]Mullamitha SA,Ton NC,Parker cj,et a1.Phase I evaluation of a fully human anti-alphav integrin monoclonal antibody(CN I'O 95)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solid tumors.Clin Cancer I{es,2007,13:2128-2135 Bosch B,CIotet-Codina I,Blanco J.et a1.Inhibition of human jmmuno. deficiency virus type 1 infection in maerophages by an alpha-v integrin blocking antibody.Antiviral Res,2006,69:173-180. Fuchs U,Borkhardt A.The application of siRNA technology to cancer biology discovery.hdv Cancer lies,2007,96:75—102. 1m PY.Woodle MC.Delivering small interfering RNA for novel thera— peutics.Methods Mol Biol,2008,437:93·107. Jain RK.Normalization of tumor vasculature:an emerging concept in antiangiogenie therapy.Science,2005,307:58452. Cao 1 ,Du P,Jiang SH,et a1.Enhancement of antitumor properties of rrRAlI by targeted delivery to the tumor neovasculature.Mol Cancer r_ her,2008,7:851-858. (收稿lJ期:2011.11.24) (本义编辑:马超)
陈西良,任明华,倪少滨.整合素cxv133与肿瘤靶向治疗[J/CD].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2,6(7):1819-1821 抑癌基因DPC4/SMAD4在消化系统肿瘤的研究进展 周信远王琛 DPC4基凶,又称SMAD4基 ,是新发现的一个抑癌基 , 最初从胰腺癌巾发现,位于染色体18q21.1上,其编码的SMAD4 蛋白属于SMAD4家族,参与调控了TGF.B信号通路,该信号通 路可以抑制细胞的生长。近年来,SMAD4在消化系统肿瘤中的 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SMAD4的表达缺失或突变,可诱发癌前 疾病的发生,促进这些癌前疾病向肿瘤发展,并影响了这些肿瘤 的生物学行为,如侵袭和转移等。研究DPCA/SMAD4在肿瘤的 发生发展巾的作用,对于认识肿瘤的发生机制及预后有着积极 的指导意义。这篇义章综述了DPC4/SMAIM基凶在消化系统肿 瘤巾的研究进展。 DPC4/SMAIM基凶及蛋 的结构和功能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研究所的Hahn等…报道,发 现人的18号染色体上一个新的基冈与胰腺癌有关,命名为胰腺 癌缺失基因DPC4(deleted in pancreatic carcinoma locus 4)。 DPC4基冈有11个外显子、lO个内含子,其核苷酸序列保存在 GenBank的U44378巾。DPCA基凶转录子长2680 bp,编码由 55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其编码的SMAD4蛋白的主要 作用是参与了TGF—B超家族的信号在细胞内的传导,SMAD4是 信号传递蛋白SMADS的功能活动巾心。DPC4基凶的异常就会 导致TGF.B调控的细胞增殖和凋亡功能的异常。SMAIM蛋白 的羧基端突变表明,DPCA基冈的3 端是抑癌基冈功能所必需 的。TGF.B是大多数正常细胞增殖的有效抑制物,可调节细胞 的增殖、分化和凋亡,在组织的发育、再生修复中起重要作用。 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2.07.030 作者单位:73003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普外二科 通讯作者:工琛,Email:wedfjack@163.corn 由于DPC4/SMAD4基 的表达缺失,使细胞缺乏TGF—B诱导生 长抑制作用,使细胞疯狂生长而形成肿瘤。另外,DPC4基 突 变使SMAIM蛋白结合的DNA活性丧失,导致TGF—B通路基 转录失活,造成肿瘤形成。有研究显示,DPC4除了在信号转导 途径中的中心作用以外,还具有独立于TGF.B的功能,如DPC4 具有调节细胞黏附和侵人的潜在功能,以及抑制肿瘤组织的 管增殖和促进凋亡等 。DPC4也可能通过下调ffn.管内皮生长 凶子的表达,间接抑制血管的形成,从而抑制肿瘤的形成和 转移。 二、DPC4/SMAIM基凶和消化系统肿瘤 1.食管癌:食管癌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涉及多 素、多阶段、 多基因变异积累及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Fukuchi等 应用免 疫组化抗SMAD4单克隆抗体检测8O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术中活 检标本,发现SMAD4蛋白的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浸润深度有 关。宋文庆等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74例食管癌组织抑 癌基 DPC4与VEGF蛋n的表达,研究发现,DPCA在癌旁正常 食管黏膜和食管癌巾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和40.8%,随 着分化程度的降低,DPCA的阳性表达率呈下降趋势,DPC4基凶 的低表达可能与促进食管癌血管的生成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2.胃癌:胃癌是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全球冈其所致死亡率现 已跃居第二位,它的发生不仅受环境冈素影响,同时也受基冈变 异的影响 J。Lu等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7例胃癌手术 标本SMAIM的表达情况,发现SMAD4的表达与患者的生存率 有关,SMAD4表达阳性的患者预后优于阴性的患者。与此同时, Leng等 研究78例胃癌组织,其巾45例淋巴结转移,在有淋巴 结转移者SMAD4的表达低于没有淋巴结转移者,证明SMAD4 的表达有转移有关。wu等 用PCR方法研究322例胃癌组织
5 6 7 8 9 中华临床医帅杂志(电子版)2012年4月第6卷第7期Chin J Clinicians(Electronic Edition),April 1,2012,Vo1.6,No.7 SMAD4基冈的变异,发现该基冈的等位基冈C( ̄17663887)及G (rs12456284)联合表达增强,可以降低发生胃癌的危险。另外, Matloob等 研究SMAD4在293T细胞和恶性胃癌MGC一803细 胞的表达,发现SMAD4和TGF一13抑制了PTEN在胃癌MGC一803 细胞的表达。近来在MicroRNA研究方面也取得了进展,Xiao 等 。 用定量RT.PCR研究胃癌组织巾miR一146a,发现miR一146a 调控胃癌的发展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凋亡,而miR一146a的目的基 冈正是SMAD4。 3.胰腺癌:胰腺癌是所有癌症死亡率中的第四位,每年全世 界有22.7万人死于胰腺癌… 。DPC4/SMAD4基冈是从胰腺癌 中发现的,它频繁地表达缺失在胰腺癌中 121,Brody等” 研究胰 腺腺癌,发现大多数病例SMAD4蛋白表达缺失,大约在55%左 右。Blackford等 研究89例胰腺癌患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后,SMAD4的表达失活与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发现表达失活患 者生存率低于表达正常患者。Iacobuzio—Donahue等” 快速尸检 76例胰腺癌死亡患者,其r11 70%死于广泛的转移,在这些转移 患者中发现DPC4基冈呈低表达。Zhao等 研究发现DPC4/ SMAIM基冈表达的缺失可以引起胰腺癌的发生。Nikolic等 通过分析5O例胰腺癌患者癌组织的SMAD4基冈的结构及功 能,发现了两个单核苷酸体-462T(15)和4T(12),他们影响 SMAD4/DPC4转录涮节的表达 Singh等 用RT—PCR检测25 例胰腺癌患者癌组织SMAD4 mRNA、蛋 的表达及基 突变情 况,对照与临床病理和生存率的关系,发现在胰腺癌巾SMAD4/ DPC4基凶转录和翻译可能存在其他调控机制。在MicroRNA (微小RNA)研究方面,Hao等 。。 研究了miR ̄83.3p和miR一 421抑制了DPC4/SMAIM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发现miR ̄83—3p 和miR-421对DPC4/SMAD4的起有效涮节作用,它们的表达与 DPC4/SMAD4呈负相关,也可能为治疗胰腺癌提供了一个新的 思路。 4.大肠癌: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是一多步骤、多阶段的复杂 过程,其主要是由癌基 的激活和抑癌基 的失活、DNA修饰功 能缺失和机体免疫功能低下等引起。抑癌基 DPC4/SMAD4在 大肠癌巾经常失活大概在30%左右” 。早期研究表明,等位基 凶杂合性缺失LOH(1oss of heterozygosity)是DPC4基 失活发生 主要的机制。TGF—B通路参与了细胞的致瘤作用,SMAD4蛋白 作为TGF.B通路中重要的调控冈子,Slattery等 ” 分析了2000 例大肠癌患者抑癌基l天I DPC4/SMAD4突变和大肠癌的发展危 险、生存,謇的关系,结果发现,PDC4/SMAD4在TGF—B通路中的 变异增加了大肠癌发展的危险以及死亡率。Papageorgis等 研 究也发现了DPC4/SMAD4基 的变异可以促进结直肠癌的恶性 侵袭。SMAIM基 的表达缺失与大肠癌有着密切的关系,Royce 等 应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了109 例大肠癌患者(年龄<45岁)的SMAD4蛋 和基凶的表达情 况,发现SMAD4的表达缺失牢在25%左右。同样,Handra—Luca 等 也研究发现在大肠癌中SMAD4的表达缺失率较高。Isaks— SOn—Mett ̄ivainio等 研究了结直肠癌SMAD4表达量与预后及生 存率的关系,发现SMAD4高表达患者的生存时间长预后较好。 DPC4/SMAD4的表达缺失与肿瘤的转移也有关系,Zhang等 研究SMAD4对人类大肠癌细胞SW620的转移影响关系,表明 SMAIM的表达抑制肿瘤的转移;Li等 也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 查了147例大肠癌患者SMAD4的表达情况并随诊5年,发现 SMAD4低表达与淋巴转移呈正相关,并且低表达的患者生存率 低于高表达的患者。近来,Shi等 。 用shRNA(短片段发夹 RNA)涮控使SMAD4基l夭l沉默在结直肠癌HCT1 16细胞中,发现 增强了肿瘤的增殖、转移、侵犯能力。 5.其他肿瘤:DPC4/SMAIM基冈在其他消化系统肿瘤中也 有表达缺失,Lee等 应用免疫组化和PCR技术检测正常胆道 和胆管癌的DPC4/SMAIM表达,发现胆管癌的表达缺失率明 高于正常胆管。Mam等 报道阑尾腺癌与DPCA基迭f的表达 缺失有关。 结语 DPC4/SMAD4基冈作为一个抑癌基冈,其编码的SMAD4蛋 白参与了TGF—B信号通路,它的表达缺失和消化系统肿瘤的发 生、进展、转移及其预后有密切关系。目前,随着在MicroRNA、 shRNA以及基凶沉默等方面在DPC4/SMAD4基 上的进一步 研究,抑癌基 DPC4/SMAD4对于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断、判 断预后、治疗及预防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