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一体化进程及其影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影响

布雷顿森林体系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影响欧洲一体化进程是指欧洲国家之间通过经济、政治和社会方面的合作与融合,逐步实现欧洲的统一。
而布雷顿森林体系,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一套国际货币体系和金融机构,对于欧洲一体化的推进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将从经济角度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对欧洲一体化进程的积极影响。
一、促进贸易自由化与经济融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为国际贸易提供了稳定的货币和汇率体系。
此前,货币贬值和汇率剧烈波动的情况严重制约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而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各国之间的货币汇率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有利于跨国贸易的展开。
特别是欧洲国家之间,汇率稳定为他们的贸易活动提供了更加有利的环境,促进了贸易自由化与经济融合的进程。
二、推动经济重建与资源整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面临着战争摧毁和经济困顿的严重后果。
布雷顿森林体系为欧洲国家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和经济援助,推动了欧洲经济的重建。
借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等机构,欧洲国家得以获得贷款和援助,加速战后经济的恢复。
此外,布雷顿森林体系也鼓励了资源的整合与共享,通过减少贸易壁垒和促进经济互相依存,进一步推动了欧洲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三、增强货币稳定与统一进程布雷顿森林体系有效确立了美元的主导地位,以美元为基准确定了其他货币的汇率。
这种货币稳定的机制为欧洲国家的货币政策、经济政策提供了指导,进一步推动了欧洲国家之间货币的稳定与统一进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国家逐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货币合作,最终推动了欧元的诞生和欧元区的形成,进一步促进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四、加强经济合作与政策协调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也加强了欧洲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政策协调。
随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欧洲国家与其他成员国共同分享和讨论经济政策,通过协调各国货币政策,加强经济合作,进一步推进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
此外,布雷顿森林体系还为欧洲国家提供了一种国际合作的范式和机制,为他们建立了一套信任和合作的机制,这对于后来的欧洲一体化进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欧洲一体化与欧盟的发展

欧洲一体化与欧盟的发展欧洲一体化是指欧洲国家为了加强经济、政治和安全合作,逐步实现欧洲地区的整体统一。
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EU)则是欧洲一体化的重要组织,致力于促进成员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一、欧洲一体化的背景二战结束后,欧洲陷入了一片破败和分裂的局面。
为了避免战争重演,恢复经济发展,一些国家开始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
1951年,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签署了《罗马条约》,共同成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ECSC),这是欧洲一体化的起点。
二、欧洲一体化的进程1. 欧洲经济共同体(EEC)的成立195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基础上,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签署了《罗马条约》的其他两个附属协议,共同成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EEC),为爱欧洲一体化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2. 单一欧洲法案的通过1986年,欧洲议会通过了单一欧洲法案,一致市场成为欧洲一体化的新里程碑。
通过建立共同市场,欧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逐渐减少,资本和劳动力的流动得到促进,欧洲的经济一体化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3. 欧洲联盟的成立1993年,欧洲联盟的成立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新阶段的开始。
随着欧洲共同体的发展,欧盟的职责和权力得以扩大,从经济领域逐渐向政治、环境和社会领域拓展。
三、欧洲一体化的意义1. 经济发展与自由贸易欧洲一体化为成员国创造了一个巨大的经济共同体,共同市场下的自由贸易和人员流动促进了欧洲的经济发展和繁荣。
欧盟成员国之间实行自由贸易,消除了贸易壁垒,为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并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2. 和平与稳定欧洲一体化的初衷是为了避免战争的再次发生,维护和平与稳定。
通过建立机制和制度,加强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和沟通,欧洲国家之间的战争和冲突得到了有效控制,形成了一个和平、稳定的欧洲地区。
3. 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欧盟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实体,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日益提升。
欧洲一体化使得欧盟的声音更加统一,凝聚了成员国的力量,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参与者之一。
欧洲一体化

欧洲一体化欧洲一体化是指欧洲各国为了实现经济、政治和社会的整合而进行的合作与协调的过程。
它起源于二战后对欧洲的重建和一体化的愿景,并逐渐发展为一个旨在促进欧洲国家之间合作和团结的重要举措。
欧洲一体化被认为是欧洲和平与繁荣的基石,在欧洲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欧洲一体化的起始点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当时法国外长罗伯特·舒曼提出了一项名为《舒曼宣言》的计划,旨在通过共同管理煤炭和钢铁资源来确保欧洲国家之间的和平。
这一计划为后来的欧洲一体化铺平了道路。
随后,1951年创立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成员国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
这个共同体的目标是通过共同管理煤炭和钢铁资源来促进经济繁荣和防止战争。
接下来的几年,欧洲一体化进一步推进,目标扩大到包括经济、货币和政治一体化。
1957年,通过了《罗马条约》,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EEC)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EURATOM)。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共同的市场,实现货物、人员、资本和服务的自由流动。
这对于促进欧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目标是促进和平利用原子能,并确保欧洲国家在原子能方面的安全和合作。
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欧洲一体化不断推进。
1979年,欧洲议会首次直选,这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政治化。
1992年,通过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建立了欧洲联盟(EU)。
欧洲联盟的成员国逐渐增加,目前包括27个成员国。
欧洲联盟的目标是促进欧洲国家之间的和平、繁荣和稳定,通过共同制定政策、法律和规则,实现经济、货币和政治的整合。
欧洲一体化的核心是共同市场和货币联盟。
共同市场的基础是欧洲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间的关税和贸易壁垒逐渐消除,促进欧洲国家之间的贸易和经济合作。
货币联盟的核心是欧洲货币联盟(EMU),成员国共同采用欧元作为共同货币,并由欧洲中央银行负责货币政策。
欧元区的成立意味着欧洲国家在货币和经济政策上更加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欧洲国家之间的经济一体化。
探讨欧洲的一体化进程

探讨欧洲的一体化进程欧洲一体化进程是指欧洲国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合作与整合,旨在加强欧洲各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共同推动欧洲的发展与繁荣。
欧洲一体化进程始于二战后,经历了多个阶段的发展,如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等,最终演变为现在的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简称EU)。
一、欧洲一体化的背景欧洲联盟的建立有其深远的背景。
二战后,欧洲大陆饱受战争的摧残,各个国家意识到通过合作与整合可以实现和平与繁荣。
此外,随着冷战的加剧,欧洲国家为了抵御苏联的威胁,开始加强军事与经济合作,为建立一个强大的欧洲提供了契机。
二、欧洲一体化的历史进程1. 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煤钢共同体(European Coal and Steel Community,简称ECSC)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端,于1951年成立,由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个国家组成。
ECSC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在煤炭和钢铁产业上的合作与整合,以确保没有国家能够独自控制这些关键产业,从而减少战争的可能性。
2. 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简称EEC)在ECSC的基础上于1957年成立,由原来的六个成员国扩大到九个。
EEC的目标是打破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建立一个共同的市场,促进欧洲内部的经济发展。
EEC的成立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更为深入的阶段。
3. 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ies,简称EC)于1967年成立,是EEC、ECSC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European Atomic Energy Community)的总称。
EC的成立进一步深化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推动了欧洲国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合作与整合。
4. 欧洲联盟欧洲联盟(European Union)是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最高阶段,于1993年正式成立。
简述欧洲一体化进程

简述欧洲一体化进程欧洲一体化进程是指欧洲国家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领域进行协调和合作,旨在实现欧洲的统一和一体化,建立欧洲共同市场和欧洲联盟,最终实现欧洲的联合繁荣和和平。
欧洲一体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后的欧洲重建时期。
为了避免类似战争的发生,欧洲各国开始加强合作,先是签署了几个重要的条约,如1951年的《巴黎公约》和1957年的《罗马条约》等。
这些条约奠定了欧洲一体化的基础,并推动了欧洲的经济一体化。
1960年代末和1970年代,欧洲国家开始实行关税联盟和其他贸易自由化政策,加强了欧洲内部贸易的流通。
1986年,欧洲共同体又签署了《欧洲单一法案》和《欧洲统一法案》等重要条约,推进了欧洲内部的法律和监管体系一体化。
1992年,欧洲签署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创建了欧洲联盟,正式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新阶段。
其间,欧洲一体化在文化、科研等多个方面逐渐推进,并逐步形成了欧洲的统一认同和价值观。
在欧洲一体化的进程中,欧盟的建立是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涵盖了很多不同的方面,如经济、法律、政治、外交、社会等等。
欧盟实行共同贸易政策,企图通过海关联盟和经济政策一体化来促进欧洲的一体化。
此外,欧盟还在一定程度上联合各国军事力量,旨在实现对外安全和安全的制衡。
在欧盟建立的基础上,欧洲其他国家还逐渐加入了欧盟,这加快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加强了欧洲国家之间的合作和互信。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推进,对欧洲各国带来了很多益处。
首先,欧洲一体化有助于加强欧洲内部市场的一体化,实现流通和竞争自由,促进欧洲经济成长。
其次,欧洲一体化带来了资本和技术的流动,促进了欧洲的创新,推动了人才的流动。
最后,欧洲一体化可以促进欧洲的和平与繁荣,并加强了欧洲国家之间的相互交往和联系。
然而,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一些欧洲国家的经济和政治差异较大,导致了这些国家在欧盟决策中的分歧。
此外,欧洲面临的难民问题,也给欧洲一体化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欧盟发展历程以及影响

欧盟简介●英文名称:European Union(EU)●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会徽:1988年1月开始使用,会徽的底呈蓝色,上面12颗星围成圆圈,象征着欧共体12个成员国,袁泉中间为各个成员国国名●欧盟的盟歌:贝多芬第九交响曲中的《欢乐颂》●欧盟的铭言:“多元一体”●欧洲日:每年5月9日●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荷卢比三国经济联盟、欧洲共同体、欧盟●1992年12月,欧洲共同体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通过《欧洲联盟条约》,通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
1993年11月1日,《马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
欧盟成立的背景和原因背景:两次世界大战给欧洲造成了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在战火中丧生,各国人民受尽了战乱之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欧洲面临两个强悍的近邻:西边是强大的美国,东边是崛起的前苏联。
美、俄的迅速强大对西欧构成了巨大威胁。
而欧洲已经脆弱到没有美国的援助便难以复苏的境地。
在这种新的国际秩序下,欧洲一批具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认为,欧洲唯有联合才能避免重燃战火,才能在国际舞台上独立地发挥作用。
在让·莫奈看来,当时的西欧只有两种选择:不在联合中自强,就得甘心情愿当二流国家。
为此,让·莫奈提出:“为了适应世界新形势,西欧必须联合起来”,并建议组织一个“民主的、有效的机构”促进西欧各国团结,相互补充,改变西欧国家经济极度虚弱的局面。
不久,他又进一步提出在西欧“建立国际贸易、货币、安全联盟”和一系列具体设想,以应付急剧变化的世界形势。
西欧国家痛定思痛,在让·莫奈的“西欧联合”思想影响下,当时一些明智的、有远见的政治家越来越意识到西欧联合自强的重大战略意义。
原因:第一,欧洲认识到自身所处的不利地位。
战后的欧洲不再是世界舞台的主角,其位置被美国与苏联代替。
与这两个超级大国相比,欧洲是一个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分割的小国集合。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欧洲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最为成功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它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
本文将从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背景、发展过程、影响和未来趋势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背景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背景是多方面的。
首先,欧洲各国在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战争,这使得欧洲各国人民渴望和平与稳定。
其次,随着经济的发展,欧洲各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需求不断增加,这为欧洲经济一体化提供了动力。
此外,欧洲各国政府也意识到,通过加强合作,可以降低贸易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二、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是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成立,它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随后,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盟的成立,使得欧洲经济一体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在发展过程中,欧洲各国不断加强经济、贸易、金融、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合作,逐步实现了货币联盟、政治联盟等目标。
三、欧洲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的影响欧洲经济一体化对成员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它降低了贸易壁垒,促进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和投资。
其次,它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
此外,欧洲经济一体化还加强了成员国之间的政治合作,增强了成员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但是,欧洲经济一体化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问题,如财政问题、移民问题、安全问题等。
四、未来趋势未来,欧洲经济一体化将继续朝着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
首先,欧元区将继续加强货币联盟的建设,提高货币政策的协调性和一致性。
其次,欧盟将继续推动政治联盟的建设,实现更紧密的合作和一体化的制度安排。
此外,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欧洲经济一体化还将加强数字领域的合作,推动数字经济的共同发展。
同时,未来欧洲经济一体化还将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如财政问题、人口老龄化问题、环境问题等。
这些问题需要欧洲各国政府和人民共同努力解决。
总之,欧洲经济一体化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成员国之间的不断合作和努力。
欧洲一体化进程

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以一体化的形式在欧洲加快内外整合,终于成为面貌发生重大变化的主权国家联合体,成为当今国际社会中的最大的区域组织,也是世界上最成熟、最成功的地区一体化组织。
它以其成功经验提出治理全球的“欧洲理念”,欲在国际关系中扮演“一流角色”、“稳定器”和“方向标”。
大量事实证明,欧盟在国际关系中所起的独特和制衡作用,表明一体化与多极化进程并行不悖。
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历史回顾1、欧共体成立前的准备孕育阶段(1946年~1967年)2、欧共体成立及其扩大阶段(1967年~1993年)围候补资格。
3、欧洲联盟的成立及其扩大阶段(1993年~今)二、欧洲一体化进程得以快速发展的原因1、文化因素:共同的文化基础是欧洲一体化得以实施和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
(1)、欧洲一体化最深刻的根源在于欧洲文明的同一性。
(2)、欧洲民族语言的同根性。
(3)、欧洲联合的思想源远流长。
2、经济因素:(1)、欧洲在一体化过程中得以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欧盟的原创国法国、西德、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在经济上都属于同质性质的,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2)、欧洲一体化的过程中,经济一体化先行是一个主要因素。
3、政治因素:从政治体制上看,欧盟各国都是的资本主义国家,各国的政体大体可分为两种类型: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
在本质上,两者并无太大的差别,都是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这种政治体制上的一致容易使各国形成政治上的认同。
而政治认同又为经济合作提供了保证。
4、客观环境影响:(1)、内部环境:战后欧洲国家都面临着共同的命运。
战后,西欧国家都经历了战争的洗礼。
西欧国家出于对战争的忧虑和对和平的渴望,也同样面临着发展各自经济、重建国家的任务。
(2)、外部环境:战后欧洲面临的外部环境要求整个欧洲必须联合起来,一致对外。
冷战时期,西欧处于东西方对抗的最前线。
西欧国家受到强大的外部压力,对抗东方阵营的需求是西欧国家内部凝聚力和欧洲一体化的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盟一体化进程及其影响
欧盟全称欧洲联盟,是当今国际社会中的最大的区域组织,也是世界上最成熟、最成功
的地区一体化组织,它的诞生和发展是战后世界上具有深远影响的事件。1946年,英国首
相丘吉尔率先提出需要建立起“某种类似于欧洲合众国的东西”,这是欧洲一体化的最早构
想。1950年5月9日,法国外长舒曼建议同德国建立煤钢共同体。这一建议史称“舒曼计
划”。1951年4月18日,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6国在巴黎签署建
立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1952年7月25日条约生效。1957年3月25日,6国领导人又在
罗马签署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两个条约,统称《罗马条约》,1958年
1月1日条约生效。《罗马条约》被认为是欧洲一体化进程正式起步的象征。1965年4月8
日,6国在《布鲁塞尔签署条约》,将上述3个共同体合而为一,统称欧洲共同体,该条约
于1967年7月1日生效,欧共体才在真正意义上的成立。
欧共体成立以后到1991年,欧共体共经历了3次扩大。第一次扩大:1972年1月22
日,欧共体迎来了第一批新成员,英国、丹麦、爱尔兰三国在布鲁塞尔签字加入,欧共体成
员国增加到9个。 第二次扩大:1981年,欧共体吸收希腊成为会员国,欧共体实现了成员
国的第二次扩大。 第三次扩大:1986年,西班牙及葡萄牙成为欧共体会员国,欧共体第三
次扩大。同年,欧共体卢森堡首脑会议通过了《单一欧洲法令》作为《罗马条约》的附件。
1991年12月,欧共体与匈牙利、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签署了“联系国”协议。三国获得了
10年入围候补资格。
1991年12月11日,在马斯特里赫特会议上,欧共体首脑们签署了欧洲联盟条约,确
立了建立欧洲经济货币联盟和欧洲政治联盟的目标,1993年11月1日,条约生效,自此,
欧共体发展成欧洲联盟。
欧盟成立后,其又经历了三次重要的扩大。第四次扩大:1995年1月1日,奥地利、
瑞典和芬兰三国正式加入欧洲联盟,欧洲共同体成员国达到15个。1997年7月16日,欧
盟委员会又提出首批东扩名单,东扩的首批国家为:塞浦路斯、匈牙利、波兰、爱沙尼亚、
捷克和斯洛文尼亚。1998年,欧盟与以上6个国家开始入盟谈判。1999年1月1日,欧洲
统一货币——欧元启动,这再次表明欧盟扩大的趋势势不可挡。 第五次扩大:由于1999
年科索沃危机,欧盟为了欧洲地区的稳定,决定采取措施提快东扩的速度。2002年10月9
日,欧盟委员会在布鲁塞尔正式公布2004年前欧盟东扩的10国名单——塞浦路斯、捷克、
爱沙尼亚、匈牙利、拉脱维亚、立陶宛、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和斯洛文尼亚。2004年,
欧盟完成了它的第五次扩大,成员国达到25个。 第六次扩大:2007年1月1日,罗马尼
亚、保加利亚加入欧盟。这时欧盟成员国共达27个,已形成了人口4.89亿,面积432.2万
平方公里的“大欧洲”。
2010年11月3日随着欧盟最后一个成员、捷克总统克劳斯不情愿的签署《里斯本条约》,
欧盟一体化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成为欧盟一体化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反映了欧盟
各国通过积极重组与整合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挑战、争取国际事务主导权的迫切愿望。
纵观欧盟发展的历史,经济和政治两大因素始终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冷战
时期,欧洲处在两极体制之下,是东西方争夺的中心。地缘学上的东欧和西欧有着明显的冷
战色彩。欧共体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开启其进程的。从煤钢联营开始,欧盟以区域性为基点,
不断深化自身的聚合力,联合的范围越来越广,成员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欧盟在世界力
量的角逐中逐渐从配角转为主角。从地缘外交层面,通过考察一体化在上述两个方向上的发
展,能清楚地认识区域性和全球性之间的关系。
欧盟区域性的发展,最初的理想是冲破冷战时期两极体制的束缚。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欧洲从世界主导力量沦落成松散的地区性力量。西欧国家自然不会甘心于此。因此,西欧一
体化的目标,除了规避战争之外,就是要打破束缚,达到和美、苏并肩齐立。正是这个理想,
激励着西欧各国不断跨越区域联合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障碍。从煤钢联营到共同农业政策,
到统一大市场,再到单一货币,到司法、内政和外交、防务领域的合作,一直到《罗马宣言》
所宣布的政治共同体。在这一过程中,欧盟的区域联合不断深化。与此相适应,一体化的外
延也逐步扩大,表现在成员国数量的增加和欧盟世界地位的逐步提高。欧盟扩大的实质,就
是不断充实自身的市场空间和扩大国际影响力。区域性和全球性在这里得到和谐的整合。欧
盟东扩,不仅彻底弥合冷战以来东西欧之间的裂痕,而且将大大改善其国际地位。东扩是文
明的渗透,是欲通过地缘的扩大克服俄罗斯(残留)的势力和影响,谁占领了东南欧这一亚
欧板块的腹地,谁就能取得对欧洲事务的主导权。
20年前柏林墙的倒塌,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既为欧盟扩张开辟了广阔空间,也为欧
盟共同市场和统一货币的形成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政治条件;而近年来西方金融危机及其导致
的全球经济衰退,则促使欧盟成员国“抱团抗灾”,加快了政治合作与政治机制整合的步伐。
如果说10年前欧元的正式流通和欧元区的建立标志着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到一个更高层
次,那么《里斯本条约》的正式施行将预示着欧洲政治一体化进入一个崭新阶段。
尽管欧盟目前在政治一体化进程中获得了新的目标、新的框架、新的动力,但是《里斯
本条约》的成功实施并非易事。欧盟各大国之间、新成员与老成员之间、大国与小国之间在
经济、社会、文化的利益诉求上各不相同,因而在政治权利再分配的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形
式的博弈,甚至产生比较激烈的争吵和对抗。
当前,欧盟的领导层与欧洲广大民众之间所关注的重点并不完全一致,前者考虑的多是
如何提高欧盟的工作效率、提高欧盟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而后者则更多地担忧目前经济衰退
造成的失业、贫困等现实困难。倘若欧洲经济继续深陷衰退的泥淖,或虽有回升但复苏乏力,
欧洲民众就会对《里斯本条约》失去兴趣,欧盟政治一体化的车轮就很难快速运转,达到理
想的目标。
此外,全球经济危机正在导致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历史性变化,中国、俄罗斯、印度、巴
西、南非等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在经济上保持持续增长,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显
著提高,在国际经济、政治和安全机制的重构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取得愈来愈多的主
导地位;而欧盟作为一个整体,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却相对下降,在阿富汗等热点问题上只
能跟着美国跑,当美国的“小伙伴”;在对俄关系和欧洲安全问题上,也难以抛开美国而特
立独行。在这种大环境下,欧盟要想通过政治一体化增强国际影响力,仍面临著艰巨的困难
和严峻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