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料敏化材料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2
.敏化染料的研究进展
► 敏化染料在DSSC
中起着吸收可见光并提供电子 的作用,是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高性能的敏化 染料首先要能够很好的吸附在半导体表面,其次 敏化染料的禁带宽度需要比半导体薄膜的禁带宽 度窄,并且其氧化态电位要比半导体的导带电位 低,其还原态电位要比氧化还原电解质的电位高。 敏化染料研究的工作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合成 和发展光谱响应范围更宽、成本更低、效率更高、 稳定性更好的染料敏化剂;二是研究多种染料的 协同敏化作用,拓宽光谱响应范围。
►
图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与工作 原理示意图
►2
.工作原理
► 当太阳光照射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上,染料
分子中基态电子被激发,激发态染料分子将电 子注入到纳米多孔半导体的导带中,注入到导 带中的电子迅速富集到导电玻璃面上,传向外 电路,并最终回到对电极上。而由于染料的氧 化还原电位高于氧化还原电解质电对的电位, 这时处于氧化态的染料分子随即被还原态的电 解质还原。然后氧化态的电解质扩散到对电极 上得到电子再生,如此循环,即产生电流。电 池的最大电压由氧化物半导体的费米能级和氧 化还原电解质电对的电位决定。
► 2.1
►
单一敏化染料的研究进展
敏化染料按其结构中有无金属离子或原子分 为无机染料和有机染料两大类。无机染料主 要是指金属有机络合物,包括钌基多吡啶络 合物、金属卟啉、金属酞菁、吲哚以及无机 量子点染料;有机染料包括两大类,即天然 染料和人工合成染料。无机染料中研究比较 多的是钌系多吡啶配合物,早在1993 年, Gratzel 小组设计合成了N3 染料(如图2), N3 染料两个联吡啶环上的羧基与半导体氧 化物形成电子耦合,增加了电子的注入效率, 在AM1.5 太阳光照射下,短路电流17 mA/cm2,开路电压0.72 V,相应的η达到 10% 。然而N3 染料在可见光谱的红光区域 没有吸收,针对这一问题,该小组在2001 年设计了一种全吸收染料,称作“黑染料”, 配体是三联吡啶,共轭体系增大,且引入羧 酸基团提高了染料的摩尔消光系数,得到的 入射单色光子-电子转化效率(IPCE)达 80%,短路电流和开路电压分别为20.5 mA/cm2 和0.72 V,相应η为10.4%[31]。 1999 年报道的染料N719 是N3 的2个四丁基 铵盐,四丁基铵基团可以有效地抑制暗电流, 得到的能量转换效率η 高达1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太阳能电池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有机太阳能电池是目前新型太阳能电池技术中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的两种类型。
两者在实现清洁能源利用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本文将分别介绍两种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然后比较两者的优缺点以及在未来应用前景方面的展望。
最后,将对两种太阳能电池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展望和建议。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工作原理是利用染料敏化半导体膜,通过光生电子-空穴对,产生一个电子被注入导电材料的过程,从而产生电流。
DSSC的结构是由玻璃基底、导电玻璃、阳极(TiO2薄膜)、电解质、阴极(Pt)等组成的。
这种太阳能电池因其低成本、易制备、高转换效率等特点而备受关注。
有机太阳能电池(OPV)又称为塑料太阳能电池,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有机半导体材料吸收光子后产生电子-空穴对,将电子注入到电极上,从而产生电流。
OPV的结构包括有机半导体薄膜、透明导电层、金属导电层等。
有机太阳能电池因其轻薄、柔性、低成本等特点,被认为是未来太阳能电池领域的发展方向。
两种太阳能电池在光电转换效率、稳定性、生产成本、材料寿命、材料丰富度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DSSC的光电转换效率较高,但在稳定性和材料寿命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而OPV在生产成本和可塑性方面具有优势,但转换效率较低。
两者的未来应用前景也不尽相同,DSSC适用于建筑一体化等大型应用领域,而OPV则适用于轻便、柔性的便携式设备。
未来,DSSC可以通过材料改性、器件结构优化等技术手段提高其稳定性和寿命,同时更多地探索高效、廉价的染料和电解质。
而OPV可以通过材料设计合成、工艺工程实现将提高转换效率,并提高大规模生产的制备技术。
在应用方面,两者可以通过与其他新能源技术相结合,拓展多种应用场景。
总体来说,两种太阳能电池技术在未来都具有重要的发展潜力。
需要深入研究其中的物理和化学机制,并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来优化器件性能,同时也需要加强两者之间的技术对接和协同创新。
超声波辅助溶剂热法制备铁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超声波辅助溶剂热法制备铁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随着人们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太阳能电池成为了一种极其重要的替代能源形式。
在太阳能电池研究中,敏化剂便和光伏材料一样,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许多的敏化剂并不能胜任不同的研究场景。
在这种情况下,铁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应运而生。
铁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一种使用溶解在电解质中的铁盐作为敏化剂的电池。
相对于传统的钛酸酯电池和有机染料敏化电池,铁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具有低成本、印刷友好等特点。
而且,铁基染料的分子结构也很容易进行结构设计。
但是,由于铁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敏化剂在电池中的光电性能、附着性和寿命并不理想,因此仍然需要对其制备及其应用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超声波辅助溶剂热法(sonochemical-assisted solvothermal method)是一种近来备受关注的提高敏化剂品质的新技术。
这种方法是将铁基染料和其他原料放置在一个反应器中,通过超声波促进反应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加速反应进程。
溶剂热反应则可以利用高温高压的条件,使铁基染料得到更好的晶体形态,大大提高其能够吸收可见光的能力。
通过使用超声波辅助溶剂热法制备铁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可以在几分钟内快速制备高质量的敏化剂。
超声波的作用可以加速EDOT凝胶的形成,并减少非晶态的物质,从而提高物质的纯度。
然而,这种方法需要对反应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确保形成的铁基染料具有良好的光电性能和较高的寿命。
除了超声波辅助溶剂热法外,还有其他方法可以制备高质量的铁基染料敏化剂。
例如,表面修饰、共沉淀、合成离子模板法等方法都被证明可以大大提高铁基染料的光电性能。
但是,这些方法存在着成本高、复杂操作等问题。
相对而言,超声波辅助溶剂热法具有简单、快捷、成本低的优点,使其成为了一个备受欢迎和重要的制备铁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敏化剂的方法。
除了制备敏化剂外,铁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负载剂和电解质的选择也是影响其性能的关键因素。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DSSCs)是一种太阳能转换技术,它利用来自太阳能源的可再生能源来产生电能。
DSSCs 具有体积小、成本低、简单结构及
高性能的优点,是当今太阳能应用开发的重点之一。
DSSCs 的基本结构是一个带氧化空隙的薄膜,通常称为光敏层,它由一个氧化物(通
常是TiO2)和染料混合物组成。
染料的主要作用是将太阳能转换为可被空隙电荷转移的 6 至 8 光子电荷。
接下来,光子电荷穿过 TiO2 的空隙转移到层间电子传输剂。
当染料被
电子传输剂充电后,它将被转移回正极材料,从而生成电流。
此外,DSSC 内部还有一层
电解质膜与正极材料反应,产生盐极化供给整个电池能量,并回流以保持整个电池平衡,
使其便于存储能量和恒定输出电流。
在DSSCs 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染料,它们具有分解太阳能的能力,并响应光能来吸收能量,有效地将能量转化为可以通过电荷转移进行存储的光子电荷。
染料也会影响DSCC 的整体性能,染料应具有合适的紫外线 - 可见能量跨越范围和优良的光动力学性能,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太阳能转换效率,同时突出它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在近年来,随着新型
染料的迅速发展,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和成本也有了显著的改善。
综上所述,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表现令人印象深刻,因为它具有体积小、成本低、
简单结构及高性能的优点,是太阳能应用开发的重点之一,在未来,它将有效地帮助人类
利用可再生能源来发展可持续的能源系统,从而改善环境问题,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导电聚邻苯二胺的合成及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聚合物 固体 电解质又称离子导 电聚合物 , 是 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 型固体 电解质材 料【 。 有机导电聚合物 由于其独特的性质和广泛 的应用前景 , 其中聚邻苯二胺 (o D) P P 是一种具有 吩 嗪环 的梯 形 聚合 物 , 导 电膜 的应 用 上有 重 要 在
1 实验 步骤 . 2 1 . 基 片的清 洗 用 含洗 涤剂 的水 超声 波 清洗 .1 2 5 n 用去离子水洗净后用丙酮超声波震荡清洗 mi, 1mi, 乙醇超声震荡清洗 1r n 用去离子水 0 n用 0 i, a 超声震荡重复洗三次。 1 . 制备聚合物邻苯二胺 在 2 0 l .2 2 5m 烧瓶中加 入 21g用 重结 晶纯 化过 的 oP 10 HC , .6 -D,0ml 1在 0 ℃冰 浴 搅 拌 。 再 取 22g ( ) 2 于 ~4 .8 0 溶 S 10 mo 1 1 ,同样 在 0 " 浴下 使 其 0ml lHC 中 l /  ̄4C冰
1 . 制备 TO/ .5 2 i2酸性湖蓝 / o D 将 P P PP o D溶 解在 D MF中, 涂到 TO iJ酸性 湖蓝表面 , 等溶剂 挥发后 制 得 。 1 . 组装 电池 以 P 片作对 电极 , .6 2 t 以聚合物邻 苯 二 胺 为 固体 电解质 , 装 电池 , 测定 了 TOJ 组 并 i
收稿 日期 :06 1.0 2 0 .03
司电化学丁作站 ,K 0 5 , L 2 0 型 天津市兰力科化学 电子高技术有 限公司 ; 阳能电池测试仪 , eh 太 Ki. t 1 0, e 2 4 美国吉时利仪器公司。 y0
E i wagm@h b . u n ma : n s l u u d. e c
吴 颉 张修华 王世敏
二氢卟吩e6激发和发射波长

二氢卟吩e6激发和发射波长
《二氢卟吩e6的激发与发射波长》
二氢卟吩e6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分子,它通常用于制备有机染料和染料敏化太
阳能电池材料。
然而,其行为机理对科学家来说仍气未解,这就需要对其进行研究,包括测定其激发和发射波长。
激发波长是指电子从低能状态跃迁到高能状态所需的波长,而发射波长是指电
子从高能状态跃迁到低能状态所需的波长。
二氢卟吩e6的激发波长为387.4 nm,
发射波长为503.9 nm,这些数据对揭示其行为机理很有帮助。
科学家还可以运用激发和发射波长,利用二氢卟吩e6检测污染物。
比如,可
以分别检测某些物质的激发和发射波长,通过二氢卟吩e6判定是否有这些物质存在,从而检测污染物。
能够运用二氢卟吩e6激发和发射波长的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二氢卟吩e6的激
发和发射波长可以用来研究材料的结构特性以及其反应动力学,也可以用于生物分子活性的监测与鉴定,同时也可以用于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气态分析,以及监测空气中的有害污染物。
由以上可见,二氢卟吩e6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在很
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研究染料的机理,而且可以用来监测污染物,检测材料性质等。
因此,二氢卟吩e6的激发和发射波长在学术探索与实
际应用方面都拥有很多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应用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与应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又称为Grätzel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太阳能电池,它采用了新型的敏化物质,能够将太阳能转化成电能,并且具有透明、柔性、低成本等优点。
近年来,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在绿色能源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本文将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原理、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原理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基于光电化学原理的能量转化装置。
它将太阳辐射吸收并转化为电能,使之成为一种更加可用的能源形式。
该电池的基本结构由透明导电玻璃、染料敏化剂、电解质、对电极和光敏电极组成。
其中,染料敏化剂是关键的能量转化介质,其作用是:吸收太阳光,在激发状态下电子跃迁至导电材料上,从而形成电荷的分离和运输。
电解液则提供了离子的传输通道,以维持电荷平衡。
光敏电极和对电极分别接受电荷,建立电势差,形成电流。
并且,由于特殊的电极材料和导电液体,这种电池可以向两个方向输出电流,进而光伏效率得到提高。
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由于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灵活透明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
自1972年O'Regan和Grätzel教授首次提出Grätzel电池后,研究者们对它的改进和优化不断进行,目前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1、液态电解质Grätzel电池。
1985年,Tennakone等人利用溶于有机溶剂中的银离子/亚铁氰酸盐作为电解质,制备出稳定的液态Grätzel电池。
分别于对电极和光敏电极上采用铂和钾硝酸,其效率可达到5.2%。
2、固态电解质Grätzel电池。
为了克服液态电解质Grätzel电池中电解液泄漏的问题,研究者们又发展出了固态电解质Grätzel电池。
2000年,Zakeeruddin等人在TiO2纳米晶膜上涂覆了含PbI2等离子体和2,2',7,7'-四-(甲基丙烯酸乙酯)氧合物作为电解质的Grätzel电池,其效率高达7.2%。
染料敏华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与趋势

摘要:利用 TiCl4溶液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阳 极 膜 中 导 电 基 体 和 TiO2 膜 进 行 处 理 并 研 究 了 其 对 DSSC 性 能
的 影响.先用0.15mol/L TiCl4 溶液处理ITO 导电玻璃,涂膜后再用 0.05mol/L 的 TiCl4 水溶液处理 TiO2 膜以及在胶 体中加入少量 MgO,制备出光电 转 换 效 率 高 达 8.47% 的 高 效 DSSC,而 未 经 过 任 何 处 理 的 DSSC 光 电 转 换 效 率 仅 为 5.75%,经过处理后的 DSSC 效率提高了47%.
本文通过在光阳极导电玻璃基底上先用 TiCl4 溶 液加上一层阻挡层薄 膜,以 阻 止 进 入 光 阳 极 导 电 玻 璃 基底的光生 电 子 和 电 解 液 中 的 I3- 离 子 复 合,进 一 步 又用 TiCl4 水溶液处理阳极膜,以及加入 MgO 从而提 高 DSSC 的光电流,达到提高 DSSC 的光电性能的目的.
合 ,此 过 程 会 减 少 流 入 到 外 电 路 中 电 子 的 数 量 ,降 低 电 池的光电流;4)氧 化 态 的 染 料 分 子 通 过 接 受 I- 提 供 的电子得以再生;5)I3- 在 镀 铂 的 对 电 极 上 得 到 电 子 还原为I- ;6)TiO2 导带底 电 子 与I3- 的 复 合,此 反 应 也 会 造 成 光 电 流 的 损 失 .因 此 要 提 高 光 电 流 ,必 须 尽 可 能地抑制(3)和(6)的反应 . [5]
TiO2|S hν→TiO2|S* , TiO2|S* → TiO2|S+ + ecb, TiO2|S+ + ecb→ TiO2|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报告
报告题目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学生姓名权媛 学号 20131306007 学院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专业光信息13(1)班 指导教师 徐林华
二O一六年五月 2
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不可再生能源面临着枯竭。新能源开发成为各国政府首要解决的问题。在各种可再生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等)中,太阳能由于具有清洁、使用安全、取之不尽、利用成本低且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等优点,而备受青睐。当前太阳能的利用主要以光热转换、光电转换以及光化学能转换为主。其中光电转换也就是太阳能电池是太阳能利用研究的热点之一。太阳能电池是根据光生伏特效应制成的光电转换器件。到目前为止,基于半导体硅及无机半导体化合物的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是最高的。但长期以来,复杂的制作工艺和昂贵的成本限制了它们的发展和应用。所以近年来各国科学家正展开对新型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相对于传统太阳能电池,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制备工艺相对简单,成本低廉,原材料广,并且无污染,因此,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是现在研究新型太阳能电池的重点研究方向之一。
关键字:太阳能DSSC 天然染料新能源 3
目录 1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概述 ……………………………………………4 1.1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4 1.2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5 2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参数………………………………………7 2.1 曲线……………………………………………………………………………………...7 2.2开路电压………………………………………………………………………………..7 2.3 短路电流……………………………………………………………………………….7 2.4填充因子………………………………………………………………………………..8 3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选材………………………………………………8 4 DSSC制作工艺……………………………………………………………………8 4.1 纳米晶TiO2多孔薄膜电极的制备方法……………………………….8 4.2氮掺杂TiO2的制备方法……………………………………………………….9 5染料敏化电池的应用………………………………………………………….9 6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发展……………………………………………..10 7结语……………………………………………………………………………………11 参考文献………………………………………………………………………………12 4
1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概述 1.1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结构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主要由表面吸附了染料敏化剂的半导体电极、电解质、Pt对电极组成,其结构如图1所示:
图1.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结构 当有入射光时,染料敏化剂首先被激发,处于激发态的染料敏化剂将电子注入半导体的导带。氧化态的染料敏化剂被中继电解质所还原,中继分子扩散至对电极充电。这样,开路时两极产生光电势,经负载闭路则在外电路产生相应的光电流(如图2)
图2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图 5
1.2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 太阳光照在半导体pn结上,当能量不低于半导体的禁带宽度时,电子受激跃迁到激发态,形成电子空穴对,进而在pn结内形成内建电场;在该电场的作用下光生空穴由n区流向p区,光生电子由p区流向n区,在外电路作用下形成电流。这就是传统的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而为了避免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半导体缺陷或者半导体掺杂浓度需要非常严格的控制,这使得这项技术的难度大大增加。不仅如此,传统的太阳能电池只有不低于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的能量才可以被利用,而一些半导体的禁带宽度较大,需要吸收紫外区的能量方能形成电子-空穴对,这就使得太阳能的利用率不高。 与传统的太阳能电池不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原理类似于自然界植物的光合作用,它对光的吸收是通过染料来实现的,它能将低于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的能量也利用起来:当能量低于半导体材料的禁带宽度且大于染料分子特征吸收波长的入射光照射到电极上时,吸附在电极表面的染料分子中的电子受激跃迁至激发态,然后染料分子中激发态的电子注入到半导体材料的导带中,此时染料分子由于失去电子转变为氧化态。注入半导体倒带的电子被收集到导电基片,并通过外电路流向对电极,形成电流。处于氧化态的染料分子则通过电解质溶液中的给体电子,自身恢复回还原态,染料分子得以再生,这使得染料分子能够循环利用;同时,被氧化的电子给体扩散至对电极,在电极表面得到电子而被还原,从而完成一个光电化学反应循环。 可见,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主要是依靠染料分子中电子跃迁以及电解质的氧化还原过程来实现电荷的分离和传输,从而达到供电的作用。总的说来,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光能被直接转换成了电能,电池内部并没有发生净的化学变化。 一般认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开路电压取决于纳米半导体的费米能级和电解质氧化还原电对能斯特能级之差。传统的硅光伏电池依靠的是物理光电效应,而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则是通过光化学过程来实现光电转换,使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材料不再局限于制备过程复杂、价格昂贵的高纯无机半导体材料。与传统PN结太阳电池相比,DSSC的最大特点是其光吸收和电荷分离传输分别由不同的物质完成,光吸收是靠吸附在纳米半导体表面的染料来完成,而半导体仅起电荷分离和传输载体的作用。DSSC的最大优势是电荷传输是靠多数载流子来实现电荷传导,不存在传统PN结太阳电池中少数载流子和电荷传输材料表面复合等问题,因而其制备过程简单,对环境要求不高。 通过超快光谱实验可得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各个反应步骤速率常数的数量级: 6
①染料(S)受光激发由基态跃迁到激发态 (S*):S + hυ→S* ②激发态染料分子将电子注入到半导体的导带中: S* →S+ + e-(CB),kinj = 1010~1012s-1 ③I-离子还原氧化态染料可以使染料再生: 3I- + 2S+ →I3 - + 2S,k3 = 108s-1 ④导带中的电子与氧化态染料之间的复合: S+ + e-(CB) →S,kb = 106s-1 ⑤导带中的电子在纳米晶网络中传输到后接触面(back contact ,BC)后而流入到外电路中: e-(CB) →e-(BC),k5 = 103~100s-1 ⑥纳米晶膜中传输的电子与进入TiO2 膜的孔中的I3 -离子复合: I3 - + 2e-(CB) →3I-,J0 = 10-11~10-9A cm-2 ⑦I3 -离子扩散到对电极上得到电子使I-离子再生: I3 - + 2e-(CE) →3I-,J0 = 10-2~10-1A cm-2 激发态的寿命越长,越有利于电子的注入,而激发态的寿命越短,激发态分子有可能来不及电子注入到半导体的导带中就已经通过非辐射衰减而返回到基态。②、④两步为决定电子注入效率的关键步骤。电子注入速率常数(kinj)与逆反应速率常数(kb)之比越大(一般大于三个数量级),电子复合的机会越小,电子注入的效率就越高。I-离子还原氧化态染料可以使染料再生,从而使染料不断地将电子注入到二氧化钛的导带中。步骤⑥是造成电流损失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电子在纳米晶网络中的传输速度(k5)越大,电子与I3 -离子复合的交换电流密度(J0)越小,电流损失就越小。步骤③生成的I3 -离子扩散到对电极上得到电子变成离子I-(步骤⑦),从而使I-离子再生并完成电流循环。 DSC的结构组成:主要由纳米多孔半导体薄膜、染料敏化剂、氧化还原电解质、对电极和导电基底等几部分组成。纳米多孔半导体薄膜通常为金属氧化物(TiO2、SnO2、ZnO等),聚集在有透明导电膜的玻璃板上作为DSC的负极。对电极作为还原催化剂,通常在带有透明导电膜的玻璃上镀上铂。敏化染料吸附在纳米多孔二氧化钛膜面上。正负极间填充的是含有氧化还原电对的电解质,最常用的是I3/I-。 DSC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1)染料分子受太阳光照射后由基态跃迁至激发态; ⑵处于激发态的染料分子将电子注入到半导体的导带中; ⑶电子扩散至导电基底,后流入外电路中; 7
⑷处于氧化态的染料被还原态的电解质还原再生; ⑸氧化态的电解质在对电极接受电子后被还原,从而完成一个循环;⑹和⑺分别为注入到TiO2 导带中的电子和氧化态染料间的复合及导带上的电子和氧化态的电解质间的复合研究结果表明:只有非常靠近TiO2表面的敏化剂分子才能顺利把电子注入到TiO2导带中去,多层敏化剂的吸附反而会阻碍电子运输;染料色激发态寿命很短,必须与电极紧密结合,最好能化学吸附到电极上;染料分子的光谱响应范围和量子产率是影响DSC的光子俘获量的关键因素。到目前为止,电子在染料敏化二氧化钛纳米晶电极中的传输机理还不十分清楚,有Weller等的隧穿机理、Lindquist等的扩散模型等,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2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性能参数 2.1I-V曲线 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我们可以用I-V曲线(如图3)来表示。由I-V曲线可以得到描述太阳能电池的四个重要的输出参数: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填充因子和光电转换效率。
图3 2.2开路电压 在一定的温度和光辐照度条件下,太阳能电池在开路(空载)情况下的端电压,也就是伏安特性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所对应的电压,通常用OCU来表示。
2.3 短路电流 在一定的温度和光辐照度条件下,太阳能电池在端电压为零时的输出电流,也就是伏安特性曲线与纵坐标的交点所对应的电流,通常用scI来表示。 太阳能电池的短路电流scI与太阳能电池的面积大小有关,面积越大,scI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