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其发展

合集下载

熊彼特理论介绍及相关模型

熊彼特理论介绍及相关模型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3)
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 熊彼特认为,先有发明,后有创新;发明是 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发现,而创新是新工具或新 方法的应用。“只要发明还没有得到实际上的 应用,那么在经济上就是不起作用的。”因为 新工具或新方法的使用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作用, 最重要的含义就是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把发 明与创新割裂开来,有其理论自身的缺陷;但 强调创新是新工具或新方法的应用,必须产生 出新的经济价值,这对于创新理论的研究具有 重要的意义。所以,这个思想为此后诸多研究 创新理论的学者所继承。

磁盘驱动器产业的发展史也是一个快速 成长、市场动荡和技术驱动的“创造性破坏” 的历史。19 76 年该产业内的17家企业都是 规模庞大的多元化企业,到19 9 0 年全部失 败、退出或被收购。在此期间,12 4 家新企 业进入该产,其中10 0 家都失败了。1989 年 存活下来的企业中,6 0% 都是19 76 年以后 进入产业的新企业。

早期内生的熊彼特增长模型:

Romer(1990)的模型,进而对这类增长模型的特点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 识。Romer(1990)给出了如下的知识积累方程:
半内生的经济增长模型

半内生熊彼特增长模型主要是针对早期内生熊彼特 增长模型中的规模效应以及刻画知识溢出效应的指 数为1的批判而提出的,代表性著作有 Jones(1995a)、Kortum (1997)、Segerstrom (1998)。这类模型的核心思想是,知识生产过程中 面临着递减的技术机会(diminishing technology opportunity),即随着知识存量的增加,知识存量的 边际生产率越来越低。为维持经济的持续增长,研 发投入(主要是劳动)也必须持续增加。当经济处于 平衡增长路径上时,劳动力中用于研发部门的比例 为常数, 因而人口增长率必须为正。

熊彼特创新理论

熊彼特创新理论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一,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 • 第二,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 • 第三,创新同时意味着毁灭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四,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 • 第五,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 • 第六,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一、企业家的本质是创新 • 二、企业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 • 三、创新的主动力来自于企业家精神 • 四、成功的创新取决于企业家的素质
2.朱格拉周期
第二种周期就是通常所说的平均大约9年 到10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由法国的克 莱门·朱格拉于186O年提出。在三种周期中 ,这一种是提出最早的。
3.基钦周期
第三种是平均大约40个月(将近三年半 )的所谓“短周期”或“短波”,又称“基钦周 期”,由美国的约瑟夫·基钦于1923年提出。
熊彼特创新理论 ----理论启示
熊彼特创新理论启示
1.锻造创新精神
在熊彼特看来,创新活动之所以发生,是因为企业家 的创新精神。企业家与只想赚钱的普通商人和投机者 不同,个人致富充其量只是他的部分动机,而最突出 的动机是“个人实现”,即“企业家精神”。熊彼特 认为这种“企业家精神”包括:(1)建立私人王国,(2) 对胜利的热情,(3)创造的喜悦,(4)坚强的意志。这种 精神是成就优秀企业家的动力源泉,也是实现经济发 展中创造性突破的智力基础。
• “新组合”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创新活动----“例行事物”----企业家 职能减弱----投资机会减少----资本主 义不再存在-----社会主义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熊彼特认为“创新”并不是一个技术概 念,也不是单纯的技术上的新发明。
• 它是一个经济概念,是指经济生活中出 现的新事物,它包括下述五种情况:

论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对中国发展的指导意义

论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对中国发展的指导意义

论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对中国发展的指导意义摘要:熊彼特的经济创新理论系统地论述了创新的含义、主体、动力、决定因素、经济条件以及它对经济影响。

而对我国目前来讲,尚缺乏真正的企业家精神,现行体制尚不利于新组合的实现,因此,回顾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并从中得以启示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熊彼特创新理论;经济发展;意义熊彼特在西方经济学中第一个系统地、完整地描述创新理论,它从创新角度解释社会进步和经济增长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创新理论首先是由萨斯坦?维布伦(1904)提出,他指出技术的不是社会发展的外因,而是一个内生变量。

一、熊彼特创新理论提出的背景自十九世纪以来,欧洲和北美因工业革命带来技术和经济上的巨大进步,而社会主义思潮也逐渐兴起,法国无产阶级第一次建立起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

马克思主义也进入大众的视野,在这样的背景下,熊彼特提出了他的创新理论。

二、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创新的原因熊彼特认为资本的逐利性导致了创新的发生,创新从本质上来说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

(2)资本主义经济的运行形式熊彼特以其创新理论为理论依据,提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多层次经济周期理论。

他认为,经济周期所包含的四个部分,并不是时间意义上的均匀分布,而是以创新活动作为推动力,推进经济进入繁荣期,而这种创新的出现一般是连续不断出现的。

(3)资本主义“自动过渡论”熊彼特也对社会主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随着经济越来越发展,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程度越来越高,随之人的作用越来越低,当科技越来越发达,人在生产中的意义也许只是按一下机器的开关,剩下的所有工作将自动完成。

此时创新活动变为例行事务,社会就自然而然进入社会主义,这就是熊彼特的资本主义自动过渡论。

三、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意义首先,熊彼特创新理论揭示了创新活动,包括技术创新和生产方式的创造性变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的及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古典经济学理论无法解释的腾飞式增长,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就是很好的例证,说明技术上的创新能够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并使经济和人们的效用产生跨越式发展。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实际例子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实际例子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实际例子引言熊彼特创新理论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Joseph A. Schumpeter)提出的一种经济理论,该理论强调了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动力之一,通过创造新的产品、生产方法、组织形式和市场结构,创新推动了经济的进步和演变。

本文将探讨熊彼特创新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展示创新是如何在不同领域中推动着变革和进步的。

1.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熊彼特创新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技术创新,新的发明和发现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经济机制。

一个实际的例子是智能手机的兴起。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智能手机的迅猛发展引领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智能手机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通信方式、购物行为、娱乐方式等,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和就业机会。

2. 商业模式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是指重新设计企业的经营模式,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获得竞争优势。

这种创新通常涉及到新的销售渠道、定价策略、合作伙伴关系等。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在线零售巨头亚马逊。

亚马逊通过建立一个以顾客为中心的商业模式,利用互联网技术打造了一个巨大的电子商务平台。

亚马逊的创新模式包括方便的在线购物体验、快速的物流服务和丰富的产品选择,这些创新使得亚马逊成为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商之一。

3. 社会创新社会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服务模式等来解决社会问题和满足人们的社会需求。

一个例子是共享经济的兴起。

共享经济通过在线平台和技术创新,使人们可以共享闲置资源和服务,提供了更加便利和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

共享经济的发展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还提升了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可持续性。

4. 教育创新教育创新是指通过引入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来改革和提升教育质量。

一个实际的例子是远程教育的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进步,远程教育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和互动工具,为学生提供了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机会。

远程教育的创新带来了灵活的学习方式、个性化的学习内容和全球范围内的学习互动,将教育资源和机会扩展到更多的人群中。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熊彼特认为“创新”并不是一个技术概念,也 不是单纯的技术上的新发明。
• 它是一个经济概念,是指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 事物,它包括下述五种情况:
精选课件 8
• (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 • (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 (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成品
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 • (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
精选课件 9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概言之,就是指“企业家实 行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结合”。
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 第66页
哈佛大学出版社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4年版,
精选课件 10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的基本 观点:
• 第一,创新是生产过程中内生的 • 第二,创新是一种“革命性”变化 • 第三,创新同时意味着毁灭
精选课件 11
精选课件 5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 熊彼特认为,所谓创新就是要“建立一 种新的生产函数”,即“生产要素的重 新组合”。
• “新组合”
精选课件 6
• 创新活动----“例行事物”----企业 家职能减弱----投资机会减少----资 本主义不再存在-----社会主义
精选课件 7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四,创新必须能够创造出新的价值 • 第五,创新是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定 • 第六,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
精选课件 12
• 一、企业家的本质是创新 • 二、企业家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主体 • 三、创新的主动力来自于企业家精神 • 四、成功的创新取决于企业家的素质
精选课件 13
• 熊彼特“创新理论”的最大特色, 就是强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生产方法 的变革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的 至高无上的作用。但在分析中,他抽 掉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掩盖了资 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实质。

原创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原创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原创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简介熊彼特创新理论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在其经典著作《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中提出的。

这一理论对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强调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变革的主要力量。

熊彼特创新理论对于理解经济发展的动力、市场竞争的本质以及创新对企业和经济体的重要意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创新的含义熊彼特将创新定义为“新产品、生产方法、市场、资源组合以及组织形式的引入”。

他强调,这些创新不仅指技术方面的革新,还包括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等各个层面的创新。

创新可以是产品创新、过程创新、组织创新等多个方面的变革。

创新的动力熊彼特认为,创新的动力来自于创新者的创业精神和创造力。

创新者不仅能够发现新的商机和机会,还能够开发新的产品和服务来满足市场的需求。

他们追求卓越,并愿意承担风险和不确定性,以追求长期的经济利益。

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熊彼特认为,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创新能够推动经济的增长和转型,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产出,并为社会带来更多的经济福利。

通过创新,企业可以在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创造独特的价值主张,实现长期的盈利能力。

创新对市场竞争的影响熊彼特认为,创新是市场竞争的核心。

通过创新,企业能够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性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创新还能够打破现有市场的垄断,引入更多的竞争者,促使市场更加活跃和公平。

创新带来的竞争压力可以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推动市场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意义熊彼特强调,创新对企业的重要性非常高。

通过创新,企业可以不断改进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持续的增长和发展。

创新能够帮助企业开拓新的市场,获取新的收入来源,并降低市场风险。

通过不断创新,企业能够不断更新自己的能力和资源,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并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创新对经济体的重要意义熊彼特认为,创新对整个经济体的发展和繁荣具有重要意义。

第十二章++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第十二章++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三)制度创新模型
简要评论
• 在西方经济学中是独树一帜 • 在一定意义和一定程度上是符 合现代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 观实际和要求的。 • 他们的创新理论及其发展,都 包含着替资本主义剥削义的经济周期
• “第一次浪潮”是指由创新企业 直接引起的那个行业的“创新” 浪潮。 • 所谓“第二次浪潮”是指由“创 新”通过“第一次浪潮”而间接 引起的经济高涨。
• 由“创新”而引起的经济 周期就必然有长有短。他 依时间的长短大致把经济 周期分为长、中、短三种 类型
(一)长周期
二、熊彼特的分析方法
• 熊彼持的分析方法具有多元性和兼 收并蓄的特点。 • 静态均衡的分析方法 • 提出了所谓“循环流转”的理论 • “创新” • 实证的动态分析 • 历史的和统计的分析
第二节 创新与资本主义经 济的产生与运行
一、创新的合义 • 熊被特的“创新”是指“企业 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的结合”,即 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 生产条件的“新组合”
(三)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的“起始点”
• 企业规模“起始点的理论,是由保 罗· 戴维在他所著《内战前中西部的 收割机械化》一文个提出来的。 • 所谓企业规模“起始点”,是指一 个企业要采用一种新技术至少需要 达到的规模。如果规模过小,该种 新技术的采用就可能使产品成本提 高,盈利减少.是不合算的。
企业规模的起始点公式
• • • • • • • 新技术推广问题 曼斯菲尔德 “模仿” “守成” “模仿家” “模仿比率” “守成比率”
假定前提
• 第一,企业处于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之下, 因而任何企业完全可以自由选择某种新技术 ; • 第二,专利权对模仿者的影响很小,因而任 何企业部可以对某种新技术进行模仿;第三 ,在新技术推广过程中,该新技术本身不发 生变化,因而不致于因新技术本身的变化而 影响模仿率; • 第四,企业的规模都有足够采用新技术的能 力,因而对那些资本和规模过小无力采用新 技术的小企业不在研究之列。

《创新理论》课件

《创新理论》课件

企业创新文化培育
总结词
企业创新文化培育是指企业在内部营造一种鼓励创新、 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推动企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详细描述
企业创新文化培育是企业创新发展的软实力,它需要企 业在价值观、行为准则、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引导和塑 造。通过建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企业可 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推动企业的持续创新 和发展。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 员工积极参与创新活动,提高创新成果的转化率。
分析开放式创新面临的挑战,如知识产权保护、合作机制等问题,以及如何抓住机遇,推 动开放式创新的深入发展。
06
实践案例分析
苹果公司的产品创新
总结词
持续创新、引领潮流
详细描述
苹果公司凭借其卓越的产品创新,不断引领着科技潮 流。从iPod到iPhone,再到iPad和Apple Watch, 每一款产品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苹果的创新不 仅体现在产品设计和功能上,还体现在用户体验和服 务上,如App Store和iCloud。
总结词
创新商业模式、引领电商潮流
详细描述
阿里巴巴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电商平台之一。从B2B到B2C,再到C2C,阿里巴巴不断拓展 业务领域,并推出了支付宝、余额宝等金融创新产品,为用户和企业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电商和金融服务。阿里巴 巴的创新不仅体现在商业模式上,还体现在技术和服务上,如云计算和大数据分析。
组织创新有助于激发组织的创造力和活力, 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提高企业的整 体竞争力。
营销创新
营销创新是指企业通过营销策略和手段的创新,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拓展市场份额。
营销创新包括市场定位、品牌推广、促销策略等方面的创新,以及数字化 营销和社交媒体营销等新型营销手段的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4.1 熊彼特创新管理理论
创新研究最早源自于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1883-1950)提出的创新理论,他在1912年出版了早期著作《经济发展理论》,在该书中他首次提出“创新概念”,开创了以技术创新为基础的经济创新理论先河,后又在《经济周期》这本代表作中对该理论做了系统全面的阐述。

1942年,在他的最后一本专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一书中,仍以创新理论为基础,表述了他在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等方面的观点①。

(1)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主要观点
熊彼特认为“创新(Innovation)”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即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之中,“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为了获取潜在的利润②。

这种新组合包括五个方面:一是采用一种新的产品,即消费者不熟悉或具有新特性的产品;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这种方法尚未通过有关制造部门的经验检定;三是开辟一个新市场,即市场创新;四是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不管这种来源已经存在,还是第一次创造出来;五是实现任何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比如形成一种垄断地位或是打破一种垄断地位③。

值得注意的是,熊彼特重点强调了“创新”不同于“发明”、“试验”。

他认为发明是一个新的人造装置或工序,可以取得专利;试验是一种科技实践行为,可以发现新的知识④。

发明和试验都是科技行为,是一种知识生产活动。

而创新则是以取得更高的经济和社会效果为目的,创造并运用一种新方案的经济行为。

这种经济行为能够以“发明”和“试验”为基础,但是不一定必须取决于它们。

熊彼特关注的重点是资本主义社会的长期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企业家和垄断占据了熊彼特思想的中心地位⑤。

他认为经济创新“不断地从内部使这个经济结构革命化,不断地破坏旧结构,不断地创造新结构。

这个创造性破坏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的本质性的事实。

”有价值的竞争不是价格竞争,“而是新商品、新技术、新供应来源、新组织形式的竞争,也就是占有成本上或质量上决定性优势的竞争,这种竞争打击的不是现有企业的利润边际和产量,而是它们的基础和它们的生命⑥。

”然而,面对这个“创造性毁灭过程”(也称“创造性破坏的风暴”),
①朱红恒.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与启示[J]. 社会科学家, 2005, 1:59-70
②张磊,王淼. 西方技术创新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综述[J]. 科技与经济, 2008, 21(121):56-58
③傅家骥. 技术创新学[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1-5
④朱红恒.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与启示[J]. 社会科学家, 2005, 1:59-70
⑤贾理群, 刘旭. 新熊彼特主义学派关于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进展[J]. 中国科技论坛, 1995 (5): 38-41
⑥李如鹏. 关于熊彼特的经济创新理论[J]. 经济研究参考, 2002, 37:16-22
熊彼特特别指出:“试图无限期地维持过时的行业当然没有必要,但试图设法避免它们一下子崩溃却是必要的,也有必要努力把一场混乱——可能变为加重萧条后果的中心——变成有秩序的撤退⑦。

”同时,熊彼特也特别强调了企业家的定义。

他指出“我们把新组合的实现称为‘企业’,把职能是实现新组合的人们称为‘企业家’”,并认为企业家的职能是特别纯粹的。

“不管是哪一种类型,每一个人只有当他实际上实现新组合时才是一个企业家;一旦当他建立起他的企业以后,也就是当他安定下来经营这个企业,就象其他的人经营他们的企业一样的时候,他就失去了这个资格⑧。

”后来熊彼特也注意到,创新在大企业中已成为制度化的工作,R&D活动在创新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他后来的著作强调了大企业在创新活动中的支配作用,并对垄断持有更为宽容的态度⑨。

(2)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发展
熊彼特对于创新问题的研究为创新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是由于其思想过于异端,加之时代的局限,他的观点在当时并不能被广大学者所接受。

直到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科学技术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人们对技术创新的影响逐渐开始重视。

20世纪60年代,技术创新引起了除经济学家之外的多领域专家的关注,如社会学家、历史学家、企业家及政策研究员等⑩。

总体来说,熊彼特之后,创新理论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方向。

一是以曼斯菲尔德(E.Mansfield)、阿罗(Arrow.k.)等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学派,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对技术创新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如:曼斯菲尔德11对新技术推广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分析了新技术在同一部门的推广和对其他部门技术创新的影响,提出了“模仿”、“守成”、“模仿率”等概念;阿罗(Arrow.k.)、卡米恩(Kamien.M.)、施瓦茨(Schwartz.N.) 等人从垄断与竞争的角度对技术创新的过程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技术创新与市场结构的关系,提出了最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市场结构类型12。

二是以兰斯•戴维斯和道格拉斯•诺斯等人为代表的制度创新学派,对创新的外部环境进行制度分析,分析了制度创新的原因和过程,研究制度的变革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发展了熊彼特理论。

其代表理论有诺斯的制度创新论、拉
⑦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第146-155页
⑧谢国忠. 中国房地产泡沫将破裂[N]. 国际金融报, 2003-07-17
⑨贾理群, 刘旭. 新熊彼特主义学派关于技术创新理论的研究进展[J]. 中国科技论坛, 1995 (5): 38-41
⑩杨宗仁巨有谦. 创新理论的嬗变和我国科技创新团队建设[J]. 甘肃社会科学, 2009(3), 239-242
11Walsh, V., Niosi, J., Mustar, P.Small firm formation in bio-technology: A comvarison of Franee, Britain and Canada[J].Technovation, 1995, 15(5): 303-327 12张磊,王淼. 西方技术创新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综述[J]. 科技与经济, 2008, 21(121):56-58
坦(V.W. Latan)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等13。

此外,还有学者研究认为,熊彼特的创新理论被他的追随者发展成为当代西方众多经济学理论的两个分支:一是新古典经济学家为将技术进步纳入到新古典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成果就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二是侧重研究技术创新的扩散和技术创新的“轨道”和“范式”等理论问题14。

(3)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评价
1)价值所在
第一,正确揭示了经济发展的动力,即经济发展主要不是靠资本、靠劳力、靠自然资源,而是依靠创新、依靠科技与经济的结合15,这一观点极大地丰富了经济理论。

第二,熊彼特的创新管理理论对后人有很大的影响,不同领域的学者们在其基础上继续探索,并形成了新的理论,这对于推动社会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如果忽略熊彼特创新理论中资本阶级的烙印,把他过于夸大资本主义企业家作用、掩盖资本主义剥削关系的庸俗辩护加以扬弃,那么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16。

第三,熊彼特最早提出创新群的概念以及创新出现的蜂聚现象,他指出:“创新不是孤立的事情,并且不在时间上均匀分布,而是相反,他们区域群集,或者说成簇的发生,这仅仅是因为在成功的创新之后,首先是一些,接着是大多数企业会步及后尘;其次,创新不是随机均匀的分布在经济系统,而是倾向于集中于部门及其邻近部门”17。

这种观点对技术创新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缺陷
第一,熊彼特对于创新主体的定义过于狭隘。

他过于强调企业家在创新中的作用,认为“创新主体”就是企业家,然而在实际中,创新主体除了企业家之外还包括管理人员、科技工作者以及普通工人等。

第二,熊彼特只看到了科学技术在经济生活中的积极作用,而忽略了科学技术的消极作用。

实际上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科学技术同样存在其不利的一面,而在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中却未提及科技的不利因素,这也是熊彼特创新理论的一大不足之处18。

第三,熊彼特创新理论严重夸大了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甚至忽视了生13周正祥. 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EB/OL]. 2006-7-24
14周培栋, 连漪, 田巧莉. 西方技术创新理论发展综述[J]. 商场现代化, 2007(6): 228-229
15方在农. 科技进步与科技创新研究[M]. 北京:民出版社, 2003
16刘奇. 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初探[J]. 经营管理者, 21 (2010): 12-13
17约瑟夫•熊彼特. 经济发展理论[M]. 第1版.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0.63
18刘奇. 对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初探[J]. 经营管理者, 2010(21): 12-13
产关系及其变革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无视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矛盾的存在及其矛盾激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能量19。

这就使创新理论在解释经济发展时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19朱淑珍. 开启创新活动的理性之门——熊彼特创新理论及其评价[J]. 党政论坛, 2002(9): 36-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