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说明书

合集下载

阿洛西林与奥硝唑氯化钠存在配伍禁忌

阿洛西林与奥硝唑氯化钠存在配伍禁忌

I l 盂 沙沙 . 丙 沙 星 与 头 孢 哌 酮 钠 出 现 配 伍 禁 忌 1例 . - e 环 中
国煤 炭 工 业 医学 杂 志 , 0 9 1 ( ) 8 3 2 0 .2 5 : 4 .
( 稿 日期 : 0 90 3 收 2 0 —8 0 )
块状物, 规格 2 O / ; . g 支 奥硝 唑 氯化 钠 注射 液 由陕西
忌 。可见 的配伍 禁 忌 有溶 液 变色 、 淀 、 浊 等 ; 沉 浑 不
可 见的配伍 禁忌 无 外 观变 化 , 可 引 起 药效 降 低 甚 但
至 毒 性 增 加 l . 此 , 床 应 用 新 药 时 , 防 止 患 者 】 因 临 为 出 现 严 重 不 良 反 应 、 少 医 患 纠 纷 , 议 在 使 用 两 种 减 建 药 物 时 注 意 : 遇 到 两 种 未 接 触 过 的 药 物 时 , 详 细 ① 先 阅 读 说 明 书 , 解 药 物 用 法 和 配 伍 禁 忌 , 可 先 做 模 了 也
时, 应认 真观 察 , 认 混 合 后无 配伍 禁 忌 、 者无 不 确 患
良反应再 离开 。 参 考 文 献
[ ] 吴 钟琪 . 学 I 二 基 训 练 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士 分 册 . 1 医 临床 3版 . 沙 : 长 湖南
科 学 技 术 出 版社 ,0 6: 6 I2 2 0 4 1, . 6
拟 实验 , 无配 伍禁 忌时 严密 观察使 用 ; ②如果 药 物
混 合 后 输 液 管 中 出 现 变 色 、 浊 、 淀 等 情 况 , 即 浑 沉 立 更 换 输 液 管 并 观 察 患 者 反 应 ; 两 种 药 物 之 间 间 隔 ③ 使 用 无 加 药 的 液 体 或 其 它 与 两 者 无 配 伍 禁 忌 的 药 物 ; 输 液 过 程 中 , 常 巡 视 病 房 , 察 患 者 用 药 情 ④ 经 观

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噻肟钠存在配伍禁忌

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与注射用头孢噻肟钠存在配伍禁忌
输 液袋 内的 药 物颜 色 、 状 、 任 何改 变 。 性 无
2 配伍 实 验 21 实 验 用 品 .
( )0 l 5 l 次性 无 菌 注射 器 若 干 支 。 12 m 及 m 一
与注射用头孢噻肟钠存在明确的配伍反应 ,一定要引起重
视。
() 2 奥硝唑氯化钠注射 液: 规格 ;0 r : 10n 奥硝唑 05 l . g与氯化钠 09 .g
31 提 示 医 务人 员 : . ( ) 床应 用 及 实验 研究 均 表 明奥 硝唑 氯 化 钠 注 射 液 1临
住院 ,遵 医嘱给予奥硝 唑氯 化钠注射 液 10 :. 0 ml 5 0 g输完
后 , 更换 0 %氯化 钠 注 射 液 2 0 l 头 孢 噻肟 钠 6 , 再 。9 0m 加 g 输
1 临床 资 料 21 00年 6月 1 、 者 、 、8 、 2日 患 女 4 岁 因急 性 盆 腔 炎 收入
作用中没有提到与抗生素药物联合用药有配伍禁忌【】 2。 注射用头孢 噻肟钠 : 为白色结晶粉沫。 为第 三代头孢菌
素, 抗菌谱广 , 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有强大活性 。对 对 普通变形杆菌和枸橼酸杆菌亦有 良好作用 。适 用于由敏感 细菌所致的各种感染。该制剂说明书的药物相互作用 中也 没有提到与抗维生物 药物联合用药有配伍禁忌 。 上述两种药物相 混, 在反复的实验 中发生化学 反应 , 由 无色透明液体变为红色 。 在临床输入时 , 两组之间一定要用 0 %氯化钠注射液 5 m 冲净输液袋及管内药物 , . 9 0l 将两组药 物彻底 隔开 , 观察输液袋及管 内药物液体的颜 色及性状 , 同 时 观察 患 者 有无 不 良反 应 。
的需要 。 每 天 患者 同 时 又需 要 用 多种 新 药 , 的在 一起 使 但 有

左氧氟沙星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左氧氟沙星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

左氧氟沙星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考察发表时间:2013-02-25T10:36:47.3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2年第35期供稿作者:赵金晶[导读] 目的考察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

赵金晶(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肿瘤科 200082)【摘要】目的考察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稳定性。

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盐酸左氧氟沙星注射液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的浓度变化,同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性状变化,并测定pH值。

结果室温条件下8h内配伍液的外观浊状、pH值及左氧氟沙星与奥硝唑的质量浓度均无明显变化。

结论左氧氟沙星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中可配伍使用,护理人员应充分掌握药品的药品性状和配伍禁忌,密切观察患者输液情况。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奥硝唑稳定性【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2)35-0131-02 Study on Stability of Compatibility of Levofloxacin with Ornidazole and Sodimn Chloride Injection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stability of levofloxacin injection mixed with ornidazol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Methods:Concentration changes of the mixed solution of levofloxacin hydrochloride with ornidazol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were detected by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then the pH value,the appearance and the insoluble microparticles of the solution were also detected.Results:The contents,external appearance and PH value of the mixed solution showed no significant changes in 8 h.Conclusion:levofloxacin injection mixed with ornidazol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could be stabl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Key words】 levofloxacin ornidazole stability 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为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主要用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细菌感染[1]。

注射用阿洛西林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之间存在配伍禁忌

注射用阿洛西林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之间存在配伍禁忌

注射用阿洛西林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之间存在配伍禁忌【Key words】Azliocillin Sodium for Injection Ornidazol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drug incompatibility注射用阿洛西林钠主要用于敏感的革兰阳性菌与阴性菌所致的各种感染;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主要用于腹部感染、盆腔感染等的治疗。

在临床应用中我们发现注射用阿洛西林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之间存在配伍禁忌。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0岁,诊断为急性盆腔炎。

遵医嘱给予5%葡萄糖250ml+阿洛西林钠3g静脉滴注bid;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0.5g静脉滴注bid。

在输液过程中发现,当第一组液体5%葡萄糖250ml+阿洛西林钠3g输完,更换第二组液体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0.5g静脉滴注时,两组液体在输液管中混合后即出现白色浑浊的絮状物,立即停止输液并重新更换输液器,再次输入时未出现浑浊现象,补液结束,患者无不良反应。

仔细查询药物临床配伍应用检索表并未发现此两种药物有配伍禁忌。

为了明确两者之间是否存在配伍禁忌,我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2 材料与方法2.1材料(1)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为无色透明澄清液体,每瓶0.5g(100ml)。

(2)注射用阿洛西林钠为白色或类白色粉末或疏松块状物,每瓶1.5g。

(3)生理盐水10ml。

2.2 方法(1)用无菌注射器抽取5ml生理盐水,将阿洛西林钠粉剂溶化,备用(2)无菌注射器抽取5ml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备用(3)将两种药液各1ml放入干燥试管中,两者混合后立即出现白色浑浊的絮状物,放置2小时后,仍呈白色浑浊的絮状液。

(4)在输注阿洛西林钠稀释液后继续输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时,输液管内立即出现白色浑浊的絮状物,如果两药之间间隔输入其他液体或生理盐水,则输液管内无白色浑浊物出现。

3 讨论本实验结果显示,注射用阿洛西林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混合后,生成白色浑浊的絮状液,两种药物之间有相互作用,存在药物配伍禁忌。

奥硝唑与头孢噻肟钠配伍禁忌案例分析

奥硝唑与头孢噻肟钠配伍禁忌案例分析

奥硝唑与头孢噻肟钠配伍禁忌案例分析我院xxx科,xxx,女,25岁。

诊断:1.急性阑
尾炎2.产褥期。

NS250ml+头孢噻肟钠2.0静脉滴注后,未更换输液管而直接滴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进量约80ml时,发现瓶内及管中发生的颜色变化:由透明逐渐变为粉红色(玫瑰红色),但无絮状物出现。

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

原因:可能是在滴注头孢噻肟钠后换用奥硝唑时,管中的剩余液体与奥硝唑注射液混合,致管中、瓶中PH发生改变而导致颜色改变。

建议:1、在滴注奥硝唑和头孢噻肟钠时,不应同时输入第二组,中间应输注5%GS 或NS进行冲管,然后再输注第二组,以避免奥硝唑与头孢噻肟钠直接接触而产生变色,也可避免对人体产生不必要的危害。

2、也可二组分开单独滴注,头孢噻肟钠血液消除半衰期为1.5h,奥硝唑的血浆消除半衰期为14h,因此建议先输注头孢噻肟钠后输奥
硝唑。

附加:1、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的《400种中西药注射剂临床配伍检索表》中,未注明2种药物之间存在配伍禁忌。

2、头孢噻肟钠与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说明书均未提示这两种药物存在配伍禁忌。

缩宫素注射液致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变色1例

缩宫素注射液致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变色1例
2 4 8 - 2 4 9
娩 ,产后 遵 医嘱 给予 5 %G S 5 0 0 mL +缩 宫 素注 射液 2 0 U及 奥 硝 唑 氯 化 钠 注 射 液 ( 每 1 0 0 mL含 奥硝 唑 0 . 5 g ) 2 0 0 m L静 脉滴 注 。 护 士于 1 6 : 1 0在患 者输 注完 缩 宫 素 注射 液 , 更换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时 , 发 现 输 液 管 道及 奥 硝 唑 氯化 钠 注 射 液 瓶 内液 体 迅 速 由 无 色澄 清变 为茶 色 , 无 混 浊 无沉 淀 。护 士立 即停止
第 1期

垦 医

第 3 7卷
缩宫素注射液致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变色 1 例
盛 惠玲 薛 芙珍
( 1 . 新疆 克拉 玛依 市第二人 民医院 , 新疆 克拉玛依 , 8 3 4 0 0 9 ;
2 . 甘肃省兰州市 兰大一 院胸J L # t - 科, 兰州 , 7 3 0 0 0 0 )
1 I 临床 资 料
患者 ,女 , 2 6岁 ,于 2 0 1 4年 6月 2 1日 自然 分
良反应有待于进一步查证 , 建议 临床护士在患者输
注奥 硝 唑氯 化 钠注 射 液 时加强 巡 回 , 及 时发 现 不 良 反应 、 保 障患者安 全 。
参 考 文献 :
[ 1 】 杨藻宸 . 医用药理 学[ M] . 第 4版. 北京 : 人 民卫生 出版社 , 2 0 0 4 :
[ 2 ] 段雪云, 冯汉鸽 , 吴兵兵, 等. 注射用奥美拉唑钠与奥硝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伍稳
定性 的考察哪 .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 2 0 1 1 , 1 1 ( 7 ) : 6 2 6 — 6 2 8 【 3 ] 陈静 , 蒋红梅 , 周鑫, 等. 缩宫素致不 良反应 1 例Ⅲ. 中国医药指

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与维生素B6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观察

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与维生素B6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观察

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与维生素B6注射液不良反应的观察摘要】目的:探讨0.5%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与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静脉滴注后不良反应的观察。

方法本组20例,入院后遵医嘱前三天使用0.5%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ml加维生素B6注射液200mg静脉滴注,后三天仅单独使用0.5%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ml静脉滴注,观察二者的反应。

结果:0.5%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加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静脉滴注后局部疼痛反应明显,单独使用0.5%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无局部反应,两种方法均无胃肠道反应。

结论:0.5%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与维生素B6注射液联合静脉滴注局部疼痛反应明显。

【关键词】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维生素B6注射液;不良反应;观察【中图分类号】R96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237-010.5%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又名内德滋(陕西金裕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为无色至微黄绿色的澄明液体,用于治疗敏感厌氧菌所引起的多种感染性疾病[1]。

维生素B6注射液为无色或微黄色的澄明液体,临床常用于维生素B6缺乏的预防和治疗,也用于妊娠、某些药物所致的呕吐等[1]。

2010年1月我们在临床输液过程中发现静脉滴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与维生素B6注射液时,患者诉静脉穿刺处疼痛明显,呈针刺样疼痛,局部无红肿。

减慢输液速度后疼痛稍减轻。

同时,我们对输入此种药物的其他患者进行调查。

结果:单纯静脉滴注0.5%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局部反应不明显,使用0.5%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与维生素B6注射液混和液静脉滴注的局部疼痛明显。

为了减轻患者的痛苦,针对此现象我们进行连续观察。

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患者,男,35岁,因颌面部外伤入院,遵医嘱给予0.5%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100ml加维生素B6注射液200mg静脉滴注,50滴/分,滴注过程中患者诉静脉穿刺部位疼痛明显,无其它不适,减慢滴速后疼痛稍减轻。

2023年关于“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解析

2023年关于“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解析

注意事项
1、对诊断的干扰:本品的代谢产物可使尿液呈深红色。 2、原有肝脏疾患者,剂量应减少。出现运动失调或其它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时应停药。重复一个疗 程之前,应做白细胞计数。厌氧菌感染合并肾功能衰竭者,给药间隔时间应由8小时延长至12小时。 3、本品可抑制酒精代谢,用药期间应戒酒,饮酒后可能出现腹痛、呕吐、头痛等症状。 4、本品渗透摩尔浓度应为260-340mosmol/kg。 5、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本品在动物试验中观察到致突变作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6、儿童用药: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7、老年用药:由于老年人肝功能减退,应用本品是药动力学有所改变,应严密监测血药浓度。 8、药物过量:大剂量分钟达峰值,有效浓度能维持12小时。蛋白结合率<5%,吸收后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和体液中, 且能够通过血脑屏障,药物有效浓度能够出现在唾液、胎盘、胆汁、浮汁、羊水、精液、尿液、脓液和脑脊液 中。有报导,药物在胎盘、乳汁、胆汁的浓度与血药浓度相似。健康人脑脊液中血药浓度为同期血药浓度的43 %。本品经肾排出60-80%,约20%的原形药从尿中排出,其余以代谢产物(25%为葡萄糖醛酸结合物,14% 为其它代谢结合物)形式由尿排出。10%随粪便排出。14%从皮肤排泄。
4、本品会干扰双硫仑代谢,两者合用或患者饮酒后可出现稍神症状,故2周内应用双硫仑者不宜再用本品。
5、本品可干扰氨基转移酶和LDH测定结果,可使胆固醉、甘油三酯水平下降。
药理作用
甲硝唑为硝基咪唑衍生物,对大多数厌氧菌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但对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无作用。 抗菌谱包括脆弱拟杆菌和其他拟杆菌、梭形杆菌、产气梭状芽孢杆菌、真杆菌、韦容球菌、消化球 菌和消化链球菌等,放线菌属、乳酸杆菌属、丙酸杆菌属对本品耐药。本品尚可抑制阿米巴原虫氧 化还原反应,使原虫氮链发生断裂。体外试验证明,药物浓度为1-2mg/L时,溶组织阿米巴于6-20 小时即可发生形态改变,24小时内全部被杀灭。浓度为0.2mg/L,72小时内可浓死溶组织阿米巴。 本品有强大的杀灭滴虫的作用,其机理未明。甲硝唑对某些动物有致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
英文名:Ornidazole and Sodium Chloride Injection
汉语拼音名:AoxiaozuoLvhuana Zhusheye
本品主要成分为奥硝唑,其化学名为1-(3-氯-2-氢丙基)-2-甲基-5-硝基米唑
分子式:C7H10CLN3O3
分子量:219.6
【性 状】本品为无色至微黄绿色的澄明液体.
【药理毒理】奥硝唑主要在肝脏代谢,在体内主要以具有细胞毒作用的原药和具
有细胞毒作用的中间代谢活性产物,作用于厌氧菌、阿米巴虫、贾滴虫和毛滴虫
细胞的DNA,使其螺旋结构段裂或阻断其转录复制而至其死亡,达到抗菌抗原生
质的目的。
研究报道,奥硝唑对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其LD50值,1420mg/kg(灌胃),
1027mg/kg(腹腔注射)。长期毒性实验表明奥硝唑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无致突变、
致畸、致癌性,与乙醇元无不良相互作用,但在用药期间对精子活动性有抑制作
用。停药后则自然恢复。
【药代动力学】
⒈国内目前尚缺乏奥硝唑注射液的人体详细药代动力学研究资料。
⒉文献报道的奥硝唑药代动力学研究情况如下:
1) 据《马丁代尔药典》第31版(1996年版)报道,奥硝唑容易经胃肠
道吸收,1.5g
单剂量口服用药在2小时内就达到约为30μg/ml的最大血浆浓度,24小时后
又降到9μg/ml,48小时降到2.5μg/ml。奥硝唑也经阴道吸收,具报道局部
使用500mg奥硝唑阴道栓剂后12小时,最大血浆浓度约为5μg/ml,奥硝唑
的血浆消除半衰期为14小时,血浆蛋白结合率小于15%,广泛分布于组织和
体液中,包括脑脊液,奥硝唑在肝中代谢,在尿中主要以轭合物和代谢物排泄,
少量在粪便中排泄,已报道单剂量口服本品后于五天消除量为85%,尿中63%,
粪便中22%,胆汁排泄在奥硝唑及其代谢物中消除约占4.1%。
2) 国外文献报道,健康支愿者30min静脉滴注1g奥硝唑,其半衰期为
14.1+±0.5h,MRT
为19.4±0.6h,血浆消除率为50.6±2.1ml/min,Vss值为0.86±0.02L/kg.在
体内代谢有两个主要代谢物,M1(1-(3-氯-2-丙基)-2-甲基-2-氢甲基-5-硝基
米唑),M 4(1-(3-氢基-2-氢丙基)-2-甲基-2-氢丙基-5-硝基米唑),代谢产物
M1、M4浓度低于原形物,代谢产物M1、M4的活性也远低于奥硝唑,其Cmax
分别为85±6,120±6ng/ml,t分别为14.4±1.0,15.5±1.2h。由于药物的
清除在肝脏中进行,肝病患者的清除率会降低26-48%,半衰期及MRT值会增
加19-38%,故肝病患者给药间隔应延长,以避免药物积。1-42周的幼儿术前
20min滴注奥硝唑20mg/kg药代动力学特点与成人一致。
【 适 应 症】
1.用于治疗由脆弱拟杆菌、狄氏拟杆菌、卵园拟杆菌、多形拟杆菌、普通拟杆菌、
梭状芽胞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幽 门螺杆菌、黑色素拟杆
菌、梭杆菌、CO2噬织维菌、牙龈类杆菌等 敏感厌氧菌所引起的多种感染性
疾病,包括:
1) 腹部感染:腹膜炎、腹内脓肿、肝脓肿等;
2) 盆腔感染: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输卵管或卵巢脓肿、盆腔软组织感
染、嗜血杆菌阴道炎等;
3) 口腔感染:牙周炎、根尖周炎、冠周炎、急性溃疡性龈炎等;
4) 外科感染:伤口感染、表皮脓肿、褥疮溃疡感染、蜂窝组炎、气性坏疽
等;
5) 脑部感染:脑膜炎、脑脓肿;
6) 败血症、菌血症等严重厌氧菌感染等。
2.手术前预防感染和手术后厌氧菌感染的治疗。
3.治疗消化系统严重阿米巴虫病,如阿米巴痢疾、阿米巴肝脓肿等。
【用法与用量】
静脉滴注,每瓶(100ml,浓度为5mg/ml)滴注时间不少于30分钟,用量:
1. 后预防厌氧菌引起的感染:术前一次静滴1g奥硝唑。
2. 疗厌氧菌引起的感染:首剂静脉滴注为0.5-1g,然后每12小时 静滴0.5g,
连用5-10天;儿童按每12小时滴注10mg/kg剂量静脉滴渚,厌氧菌引起的
感染如病人症状改善,建议改用口服制剂。
3. 治疗严重阿米巴痢疾或阿米巴杆脓肿,起始剂量为0.5-1g,然后每12小
时静滴0.5g, 用3-6天,儿童按每日滴注20-30mg/kg剂量静脉滴渚。
【不良反应】本品通常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用药期间会出现下列反应:
1消化系统:包括轻度胃部不适(如恶心、呕吐)、胃痛、口腔异味等;
2神经系统:包括头痛及困倦、眩晕、颤抖、运动失调、周围神经病、癫痫发作,
意识短暂消失、四肢麻木、痉挛和精神错乱等;
3过敏反应:如皮疹、瘙痒等;
4局部反映:包括刺感、疼痛、轻微静脉炎等;
5其他:白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等。
【 禁 忌】
1禁用于对本品及其他硝基咪唑类药物过敏的患者;
2禁用于脑和脊髓发生病变的患者,羊癫疯及各种器官硬化症患者。
3禁用于器官硬化症、造血功能低下、慢性酒精中毒患者。
【注意事项】
1肝损伤患者用药每次剂量与正常用量相同、但用药间隔时间要加倍,以免药物
蓄积。
2使用过程中,如有异常神经症状反应即停药,并进一步观察治疗。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妊娠早期(妊娠前三个月)和哺乳期妇女慎用。
【儿童用药】儿童慎用。建议3岁以下儿童不用,给药时间需超过20分钟。
【老年患者用药】同成年人用药。
【药物相互作用】
1. 同其他硝基咪唑类药物相比,本品对乙醛脱氢酶无抑制作用。
2. 奥硝唑能抑制抗凝药华法林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增强抗凝药的药效,
当与华法林同用时,应注意观察凝血酶原时间并调整给药剂量。
3. 西咪替丁可加快奥硝唑的消除,因此使用本品时因避免西咪替丁。
4. 本品可延长维库溴铵的肌肉松弛作用。
【药物过量】
用药过量时上述不良反应更严重,目前尚无特异性解毒药,如发生痛性痉挛可建
议给予安定。
【规 格】100ml: 奥硝唑0.25g(以C7H10CLN3O3计)与氯化钠0.825g。
【贮 藏】遮光、密闭、在阴凉处保存。
【包 装】A型玻璃输液瓶。
【 有效期 】暂定一年半。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0329
【生产企业】陕西金裕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