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梁剑波教授谈中老年人养生之道
93岁老中医吃了60年的养生粥秘方

93岁老中医吃了60年的养生粥秘方前几天看了中央四台的《中华医药》节目,北京一名老中医已经93岁了,面对镜头精力旺盛思路清晰。
他至今都没有退休,不仅要给来自全国各地的病人看病,还经常参加各种会议,日程安排比30多岁的壮年人还满,每天精神矍铄,满面红光,从不知疲惫。
据他说,他30多岁的时候精力还没有现在好,因为白天来看病的人很多,到了晚上他就特别疲惫。
于是他夫人给他熬了一种粥,每天早晚喝一碗,3个月后他的精力明显比以前好很多,白天忙了一天晚上还可以给人看病。
就这样,他坚持喝了60年。
他长子应该也有60多岁了,从小跟着他一起喝这种粥,但从镜头后去像是40多岁的人。
一碗平常的粥有这么神奇的效果,真的很叫人心动,我赶紧把粥的熬制方法抄了下来:我的心啊一叶一花主要成份:绿豆50克+扁豆50克+莲子50克+薏米50克+大枣30克+枸杞10克1.先将绿豆、扁豆、莲子、薏米、大枣洗净,放进粥煲,加入一种黄色的水(什么水后面详述),用大火煮沸,然后改小火煲40分钟。
2.再放入狗杞,煮10分钟,即可。
(枸杞一定要最后粥快熬好前再放,以免药性丢失。
)那么,那个黄色的水是什么呢?这是此粥最关键的一种成分——黄芪水。
为什么要用黄芪?因为黄芪是中医中的五种大补药之一,有补气之功用,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抗疲劳、抗衰老。
而且现代医学发现黄芪中含有丰富的硒元素,具有防癌抗癌的功效。
黄芪还可以泡水代茶饮。
注意黄芪属温性,上火之人可以在黄芪水中加入莲芯或者绿茶,以起平和之作用。
在这个粥里面,就有绿豆和莲子是寒性的,正好可以平和黄芪的温性。
怎么熬黄芪水?煮粥前,先用250克黄芪加入适量的水小火煮15分钟,将水滗出,再加入适量的水,再煮15分钟,将水滗出,最后再用这些药水去煮粥。
特别提醒:绿豆50克+扁豆50克+莲子50克+薏米50克+大枣30克+枸杞10克+250克黄芪,是1个人5天的用量。
老年人九个中医体质健康方法

老年人九个中医体质健康方法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逐渐出现各种问题,中医体质养生方法成为了许多老人保持健康的秘诀。
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九个适合老年人的中医体质健康方法。
一、合理饮食老年人的消化能力有所减弱,应注意饮食的清淡和易消化。
饮食宜少盐、少油、少糖,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粮,保证营养的均衡摄入。
二、适量运动老年人可以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适量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的抵抗力,还可以调节体质,保持身体的健康。
三、调节情绪老年人面临着种种压力,需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情愉快。
可以进行放松训练,如听音乐、读书、旅游等,以缓解压力,舒缓身心。
四、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老年人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早睡早起,尽量避免熬夜。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保持身体的健康。
五、增强体质老年人可以通过中医的方法来增强体质,如按摩、针灸等。
这些方法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脏腑功能,从而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六、保持室内空气清新老年人较少外出,室内空气的质量对他们的健康影响很大。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可以有效预防呼吸道疾病,增强免疫力。
七、坚持适度休息老年人需要适度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适度休息可以让身体得到恢复,提高身体的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八、合理药物使用老年人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遵医嘱,避免滥用和误用药物。
同时,药物的副作用也要引起重视,必要时要及时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九、定期体检老年人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身体的问题。
定期体检可以帮助老年人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及早预防和治疗疾病。
老年人的健康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通过以上九个中医体质健康方法,可以帮助老年人保持健康,延缓衰老,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每位老年人都能够健康快乐地度过晚年。
中医养生之道老年人如何改善免疫力

中医养生之道老年人如何改善免疫力中医养生之道:老年人如何改善免疫力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人的免疫力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老年人的免疫力下降往往意味着容易感染疾病,甚至引发一些严重的慢性疾病。
因此,对于老年人来说,如何改善免疫力是至关重要的。
而中医养生对于老年人改善免疫力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方法。
本文将从调理饮食、保持适度运动、合理作息和中药调理四个方面讲解中医养生之道,帮助老年人改善免疫力。
一、调理饮食饮食是维持健康的关键,对于老年人改善免疫力尤为重要。
中医养生强调营养均衡,推荐老年人多食用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食物。
例如,常见的中医调理食材有枸杞、人参、黄芪等。
枸杞具有明目、养肝益肾的功效,适合老年人食用;人参和黄芪则能够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此外,老年人还应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和锌等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猕猴桃、柠檬、核桃等,以帮助提高免疫力。
二、保持适度运动适度的运动是老年人改善免疫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中医养生强调运动的温和和持久性,不提倡过度运动和剧烈运动。
老年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每天坚持一定的时间。
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此外,老年人还可以选择按摩、针灸等传统中医疗法,以辅助免疫力的提升。
三、合理作息合理的作息对于老年人的免疫力改善至关重要。
中医养生强调保持规律的作息和充足的睡眠。
老年人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并保证每天充足的睡眠时间。
充足的睡眠可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加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此外,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还应注意有节制地进行各种活动,避免过度劳累,以保持免疫力的平衡。
四、中药调理中医养生强调借助中药调理免疫力。
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体质和具体情况,在中医的指导下选择适宜的中药进行调理。
例如,黄芪具有益气固表的作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鹿茸可以滋补气血,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党参则有补气养阴的功效,对调理免疫力很有帮助。
名老中医梁剑波教授谈中老年人养生之道【精选】

名老中医梁剑波教授谈中老年人养生之道【精选】名老中医梁剑波教授谈中老年人养生之道[按语]广东省名老中医、广州中医学院教授、肇庆市中医院名誉院长梁剑波主任医师应中山大学工会之邀,来我校作中老年人养生防病的专题讲座。
梁老多才多艺。
从医数十年,造诣湛深,医学医德誉满园内外。
他年逾70仍耳目明,发乌颜荣,行动敏捷,谈锋犀利,讲话深入浅出,寓意深远。
所言者多是梁老多年积累之经验体会,与会者皆曰:“受益匪浅~”现应广大师生的要求,特整理如下。
今天有机会到华南最高学府,与大家共同谈养生问题,本人觉得非常荣幸,由于我的普通话说的不准,听起来不易懂,所以让我用广州话来说,但广州话也说不准,(笑声)带点新会、肇庆的口音,请大家原谅。
近几个月我曾来这里为一些教授看过病,在《点羊城晚报》有时也写点不成样子的文章,谈到养生之道这个问题,中山大学校领导让我为大学介绍养生的经验,其实,养生之道,恐怕在座的学者、专家比我还高明得多,正应了广州人的一句话:“学府门前卖文章”。
我自己,用广州话是:“毛管都会竖直”,因为来这里不知讲什么好。
但我记得中国有句成语:“抛砖引玉”,如果我的讲话作为一块砖,能引出大学的玉,我就很高兴~养生之道,在中国典籍里是浩如烟海,真是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很多人都认为我对养生之道有研究,很多地方请我去谈,但究竟要讲什么呢,我今年71岁,耳聪目明,与一些同龄人相比,我的确显得年轻些,这几年我是怎样走过来的呢,如果从这里开始讲,比只搬《内经》、《遵生八笺》或前人的吐纳、气功等作容易明白,故我不耻浅陋,谈谈我自己的养生之道。
这里来的都是中老年专家,国家的财富,我觉得谈一下也有好处,让大家都能健康长寿,造福人类,为后代人材的培养多下点功夫,有什么不好呢,我是在51至52刚时得冠心病的,比较重。
因为长期诊病,每天门诊量一般210-280人次,量少时也有180人次,四名助手围着,行医40年,忙得整个人烦躁易怒,全身不适,失眠,瘦得挺历害,当时我在中同医学院教书,刚好是大跃进年代,教务很忙,既要写书,又抓一个祖国医学教研组,一病下来几乎垮了,身体检查结果是:早期动脉硬冠心病,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
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41)欲求长生不老,清心寡欲是法宝

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41)欲求长生不老,清心寡欲是法宝来春茂
【期刊名称】《家庭中医药》
【年(卷),期】2003(010)002
【摘要】@@ 我的日常生活很有规律,坚持做到早睡早起,每天睡眠6至7小时,从不午睡.每早5时起床即解大便,洗漱毕,练气功、打太极拳约1小时.
【总页数】1页(P34)
【作者】来春茂
【作者单位】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42)健身防病八要 [J], 郭谦享
2.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32)动可延年乐则长寿 [J], 朱良春
3.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33)舒便效宏的手按膝部静坐法 [J], 苏文海
4.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23)珍先天防老重后天长寿 [J], 刘玉书
5.名老中医谈养生之道24从老慢支谈自我保健 [J], 刘立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健身养生饮食箴言录

健身养生饮食箴言录一、养生箴言录(一)古谚、俗谚、歌谣食能以时,身必无灾。
劳力者恒享大寿,逸惰者常生疾疚。
人老吃粥,多寿多福。
若要不失眠,煮粥添白莲。
行一善得一乐,行千善乐无边;乐善不倦,眉寿永年。
一吸便提,气气归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
(古、一秤金诀)一乐百病消,一乐解千愁。
功名乃瓦上之霜,利禄如花尖之露。
人生无千年之寿,花开无百日之红。
人生不为名利牵,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动补。
天也空地也空,人生渺茫在其中。
日也空月也空,东升西沉为谁动。
田也空屋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
金也空银也空,死后何曾握手中。
妻也空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朝走西,暮走东,人生犹如采花蜂。
采得百花成蜜后,到头辛苦一场空。
(古、空空诗)春天洗脚,升阳固托;夏天洗脚,湿邪乃却;秋天洗脚,肺腑润育,冬天洗脚,舟田暖和。
(古人四季洗脚歌)早睡早起,没病惹你。
二便畅通,一身轻松。
乐享天年,无疾而终。
若要老人安,三里灸不干。
保持精气,顺其自然,气功修炼。
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妄耗其真,不知持满,不知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
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疴疾不起,是谓得道。
百病生于气。
《黄帝内经》敖(傲)不可长,欲不可从(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礼记》欲有情,情有节,圣人修节以止欲,故不过行其情也。
------古人得道者,生以寿长,声色滋味能久乐之。
《吕氏春秋》一昔(夕)不卧,百日不复。
马王堆竹简《十问》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
等我回头看,还有挑脚汉。
《昔时贤文》(二)古代名家论养生保持精气,顺其自然,气功修炼。
祸莫大于不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生存不为自己),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把自己放在最后,即不贪取),而身先(反而比别人长寿),外其身而身存(把生命置之度外,生命反得生存)。
89岁国医大师的养生妙法

89岁国医大师的养生妙法作者:来源:《祝您健康·养生堂》2019年第02期段亚亭曾任重庆市中医院院长,主任中医师。
国医大师。
重庆首批名老中医、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
对中医妇科、内科、男科有较深的研究。
在治病中强调治病求本,力求明确诊断,主张辨证与辨病相结合,证、病、方药为一体的综合疗法。
段老每晚会在温水中坐浴15分钟。
他认为男性40岁后身体机能逐渐下降,每晚温水坐浴,同时有意识地做收缩肛门的动作,可以增强肛门括约肌功能,预防、缓解痔疮症状和因前列腺疾病引起的各种尿路症状。
除此之外,温水坐浴还可以缓解失眠多梦、睡眠不足、全身乏力、疲倦无神。
虽然温水坐浴好处多多,但不宜温度过高或坐浴时间太长。
未生育或处在生育期年龄的年轻男性尽量少采取温水坐浴。
段老每天将5~10 克西洋参研磨成粉,再加入2枚鸡蛋、5克枸杞混合蒸熟后,在早晨食用。
段老与老伴一起服用此方20 余年。
西洋参味甘性凉,具有补气养阴、清火生津的功效,能抗疲劳、抗休克及延缓衰老。
适宜阴虚火旺、咳嗽咯血、热病气阴两伤、烦倦口渴、心烦失眠等人群。
常用剂量3~6克,炖服或研粉吞服。
需要注意的是,脾胃虚寒、大便稀溏,女子痛经、闭经、带多者不宜食用。
老年男性中,常有酸软乏力、头昏脑重、胸闷腹胀、大便偏稀、口黏腻苔厚、口干、口苦、口臭等问题,中医称为湿阻症。
针对湿阻症,段老常用一个经验方:除湿汤。
【药材】藿香10 克、佩兰10 克、菖蒲10 克、苍术10 克、厚朴10 克、薏仁30 克、茯苓15 克、猪苓15 克、党参15 克、甘草10克【用法】每日1 剂,水煎,分3 次服。
【功效】可健脾除湿,主治湿阻证。
汤中藿香、佩兰、菖蒲芳香化湿,解表和中;苍术、厚朴健脾燥湿,理气化湿;薏仁、茯苓、猪苓淡渗利湿,湿从小便出;党参、甘草益气和中。
段老自创了按摩头部养生操,每天坚持按摩使他黑发重生,精神矍鑠。
具体方法如下:1.双手五指同按鼻翼处,按揉至眼角,并轮刮眼眶25~30 次,起明目作用。
活得自在即养生

活得自在即养生作者:张雪亮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11年第11期⊙ 张雪亮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经常有人问我,怎样做才是养生?怎么样才能长命百岁?每到这时,我就想起上面这段出自《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的27个字。
这里说的“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是讲心安理得,没有太大压力,心情放松,内心悠闲,虽有欲望而不贪婪,我理解就是强调自在。
潇洒自在是养生的重要因素一位著名的文坛长寿老人,接近100岁时候,别人问及他的长寿有何秘诀,他笑说:我说了你们可能不相信,我的经验就是抽烟、喝酒、不运动!另外一位90多岁的长寿诗人,更大胆地总结自己的养生之道为“三美主义”:美酒、美食和美人!这两个实例,是2 0 0 7年9月,在山东一次养生论坛上,一位新闻界的朋友跟我讲的两个真实的名人养生长寿的经验,听来初觉荒诞,但仔细一想,并不是没有一点道理。
文人历来个性张扬潇洒,喜欢天马行空,独往独来,无拘无束。
以上两位的经验和医学常识相悖,其中不乏遗传的个体化差异因素,但也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活得潇洒自在,几乎没有压力,是养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肆意而为与规律生活并不矛盾有人讲究生活规律,比如午睡,每天坚持1小时。
但也有人反对,如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全国著名中医耳鼻喉科专家干祖望老先生就把午睡和烟、酒、赌并列说成是“ 四害”,但他呢,84岁高龄时,身体好得很,住16层楼,每天上下都自己走,不坐电梯。
性格也是张扬恣肆,认为有7桩好事要持之以恒地去做,第一就是好打抱不平,认为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乐在其中。
所有这些,其实都是反映出一个自在的重要性。
他就是不喜欢午睡,他把打抱不平做成一件善事,与中医讲究的生活规律、心情恬淡并不矛盾,也是一种规律,也是一种心境。
与那些具体的养生方法和观念相比,活得自在是更重要的。
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另一位老教授,比干老还大9岁,叫吴考槃,他认为养生书籍,大部分内容都差不多,与其呆在故纸堆里人云亦云,还不如自出己意,从我所好,按自己喜欢的方法去生活,他概括自己的养生经验是“从我所好,以享天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老中医梁剑波教授谈中老年人养生之道[按语]广东省名老中医、广州中医学院教授、肇庆市中医院名誉院长梁剑波主任医师应中山大学工会之邀,来我校作中老年人养生防病的专题讲座。
梁老多才多艺。
从医数十年,造诣湛深,医学医德誉满园内外。
他年逾70仍耳目明,发乌颜荣,行动敏捷,谈锋犀利,讲话深入浅出,寓意深远。
所言者多是梁老多年积累之经验体会,与会者皆曰:“受益匪浅!”现应广大师生的要求,特整理如下。
今天有机会到华南最高学府,与大家共同谈养生问题,本人觉得非常荣幸,由于我的普通话说的不准,听起来不易懂,所以让我用广州话来说,但广州话也说不准,(笑声)带点新会、肇庆的口音,请大家原谅。
近几个月我曾来这里为一些教授看过病,在《点羊城晚报》有时也写点不成样子的文章,谈到养生之道这个问题,中山大学校领导让我为大学介绍养生的经验,其实,养生之道,恐怕在座的学者、专家比我还高明得多,正应了广州人的一句话:“学府门前卖文章”。
我自己,用广州话是:“毛管都会竖直”,因为来这里不知讲什么好。
但我记得中国有句成语:“抛砖引玉”,如果我的讲话作为一块砖,能引出大学的玉,我就很高兴!养生之道,在中国典籍里是浩如烟海,真是二十四史不知从何说起,很多人都认为我对养生之道有研究,很多地方请我去谈,但究竟要讲什么呢?我今年71岁,耳聪目明,与一些同龄人相比,我的确显得年轻些,这几年我是怎样走过来的呢?如果从这里开始讲,比只搬《内经》、《遵生八笺》或前人的吐纳、气功等作容易明白,故我不耻浅陋,谈谈我自己的养生之道。
这里来的都是中老年专家,国家的财富,我觉得谈一下也有好处,让大家都能健康长寿,造福人类,为后代人材的培养多下点功夫,有什么不好呢?我是在51至52刚时得冠心病的,比较重。
因为长期诊病,每天门诊量一般210-280人次,量少时也有180人次,四名助手围着,行医40年,忙得整个人烦躁易怒,全身不适,失眠,瘦得挺历害,当时我在中同医学院教书,刚好是大跃进年代,教务很忙,既要写书,又抓一个祖国医学教研组,一病下来几乎垮了,身体检查结果是:早期动脉硬冠心病,完全性右束枝传导阻滞。
由于我爱好饮酒,左心室肥大,主动脉弓增长增宽,高血压……,没一样称得上健康人,于是注意查找前人养生的著作、近人的文献报道,自己摸索出一条经验,就是几句话,细玩起来,有一定道理。
第一句是“不必跑步”,这是就我的经验来说,我搞了几十年的中、西医,见到猝死者多为经常跑步的人,此事与现在提倡跑步养生的说法有出入。
现在的一般说法是跑步怎样有益健康,说跑步能使心血管扩张,使筋骨长健等。
我自己认为,我有上述数种疾病,跑步,心脏负但了吗?值得研究,跑步时高度兴奋,心血管扩张;一静下时,血行突然受阻,久面久之就会影响心房心室的瓣膜。
那么跑步对其他人有什么好处呢?我看国外有几个球员,象打足球的,多是猝死,肇庆有六位领导,是经常跑步,电机厂那位最明显,跑步4年多,那天与刘x x 两个人交谈间,突然脑袋一搭拉就死了。
同样情况,一共六例。
我觉得书本与自己的感受不同,故我告诫了好多人,叫他们勿跑步,若跑步,应按照《内经》提倡的那样:“夜卧早起,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
”我抓住院工作30年,一早我便叫大家下楼散步,慢步上楼。
坚持40-50天,许多人甘油三脂、总胆固醇等也慢慢地降下来。
有个叫严x x的比较明显,他长得较胖,坚持跑步3-4年,肚皮似乎收缩了,但一不跑步又胖了起来,以后再也难负担了,于是改为散步,结果最终解决问题。
因此,60岁以上或中年人喜爱跑步的,怎么不妨学古人“披发缓形”,“广步于庭”呢?慢慢地闲庭信步,我看是可以的,且它的含义我觉得很深奥。
散步也有几种方式,譬如:“晚饭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像我们这样要工作到深夜十二点的人,不吃饱怎么能维持?故我不主张晚饭少吃一口,而主张饭后散步,清晨不必散步,晚饭后散步有点好处,能望远山和绿树,心旷神怡,看看绿草植物,对视神经萎缩,中心性视网膜尖炎,晶体混浊的同志照此办理而收效。
中医认为,绿色可养肝。
青的食物能入肝经,肝开窍于目,故远望青绿植物,眼睛可得保养,迟一些昏花。
所以我主张晚饭不要少吃,就算少吃也未必能活到九十九,故每个人可据自己的特点,尤其是专家教授,每晚都要读书、看报、写文章、手记,工作十分忙杂,须自己掌握分寸,所谓“专家医生”的话,不一定全信,我本身是医生,您也不一定要信我,首先要相信自己,最近我又写了一篇《再谈我的养生之道,请勿轻信医学滥言》。
因有少数人,片面追求稿费而随便地“卖”:什么“鸡蛋壳可补脑,多吃几个也也无妨”,什么“不宜吃鸡屁股,它含毒最多”,等等。
十天前的《x x 晚报》说不宜吃鸡屁股,十天后却又说鸡屁股的营养最丰富。
撰写的两人都是专家,叫我信谁呢?这些医学滥言,不可轻信。
吃两件鱿鱼两面三刀件海蜇皮,立即增加胆固醇,稍为买条猪肠炸酥吃,又要增加甘油三脂?我们的食物结构很复杂,蔬菜可溶脂肪,吃两件猪肠又怎么会使血脂立即增高呢?!我认为,如果今天散步,吃某些东西没有不舒服,以后就可以放心地“照章办理”。
所以说“晚饭少吃一口,活到九十九”是个性而不是共性。
有些人可少吃一口,不如我们这样忙碌的人可以,而散步以晚饭后进行效符合“养生之道”。
第二句是“无须吃素”,好些报道说,某国的百岁老人是吃素的,某某山区老人是吃素的,长寿至140岁,云云。
请勿轻信,我们这样的日理万机,工作繁忙,不是几条青菜、芥兰、荷兰豆或两面块莲藕可解决问题的。
如果这样,我们研究生物、营养的专家就不必谈食物营养搭配,每日需要多少卡路里了,医院也不用设营养师了,对不对?这点是最辩证的,以某朝代一个百多岁的人来概括众人均吃素,根本荒谬!不是我信口开河,我做过校长,副市长,城市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中医院院长,管的事多而繁琐:学校的房子快倒了就来找我;职工的鸡丢了来找院长,我的心肝都操碎了,难道靠几片青菜就能解决问题?我的太太也开玩笑地说,这样熬瘦了我的先生还得了?(笑声)因此营养是很重要的,但我们的收入有限,可吃容易办到的如鸡蛋,牛奶、豆浆、鱼类、鸡猪肝、羊肉等,吃得复杂一些不要紧,同时不要过分强调“忌口”,基本的营养物也不敢吃。
如有的人吃鲤鱼就肚痛,我却认为他肚痛的肠胃不习惯,再煮而食之却不痛了,还有些吃两块鸡肉也喉痛的亦不要怕,凡是不敢吃某些东西的人都有点僻性偏见,多吃一、二次就好。
我体会到不必吃素也无须“戒口”,吃素不能解决在座的日常复杂事务之需要,吃素未必长寿。
故我有一文曾说,鼎湖山的老和尚可以吃素,但我们万万不可能吃素。
当然,“甘脆肥浓,腐肠之物”。
甘脆肥浓是易舒肠胃的食品,但我们并非整天不停地吃,肉食十分需要。
您看看,古时的孔子孟子都知道,“五十非帛不暖不谓之冻馁,文王之民无冻馁之老者,此之谓也”。
2000多年前的人都有这个头脑,难道我们今天还说吃素可以长寿?我主张极力反对,不必跑步,无须吃素应是养生的第一真义。
第三,四句是“爱好广泛,劳逸适度。
” 爱好不妨广泛些,58岁那年我体会较深,知识分子工作较单调,如研究文学的就只与文字打交道,井水不犯河水,容易引起早期动脉硬化。
40-42岁就来病了,眼镜越来越深,容易产生卡他性耳鸣,等等。
为什么会这校呢?细致地研究,都是生活过分单调所致。
现在离休干部多较长寿,与爱好广泛有关。
如跳舞、写诗词、练书法、种花、载竹、种兰、养鱼、养鸟、弹吉他,拉提琴或二胡等,确实在生活中起调节作用,是长寿健康之道。
因此,我觉得爱好广泛是养生的真谛之一。
最近我另辟一小庭院种兰、养鱼、但没养鸟,因为我自己有些反感,当年我被囚禁“牛栏”达11个月之久,戴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游行三天,被人囚禁,我是喜动的,顿觉全身不适,故我一离开“牛栏”,便叫太太马上放走小鸟,我不养鸟,儿子养鸟我也反对。
我近日书一联:“唯善读书是安乐法,栽花种竹生命调心”。
我喜画画,因爱画者多寿,好棋者多夭,君试看张大千80多岁,去年才死,我们的齐白石95岁才仙逝。
黎雄才生生今年84岁,耳聪目明,下乡时我和他一起骑单车跑40公里。
故作画、写生是一件快事。
特别是我们整天对着病人,悉眉苦脸,使人伤感,故我学书法,1-2天临两面三刀帖书法。
呀!好像吃了一帖清凉散,全身舒服了,得空之余,我曾写两幅石莲花,题两句下去,心情很愉快,送给远道而来的朋友,这是养生之道的一条重要经验。
我最近为养生之道又写一书,《南方周末》来约稿出版,对我促进较大。
养鱼,种兰花,每天用丝质布逐块叶擦干净,这种劳动很好,令心情怡悦,自我陶醉嘛!有时去买些硬壳做肥料,过几天看看它,花开花落,对我们心身心有好处,爱好广泛,不仅是种花养鱼,听音乐,练书法等,甚至带孙儿去饮早茶也是一种享受,抱抱他,亲亲他,尽天伦之乐,要教他饮茶。
说到茶,它是养生之大内容。
几千年来,从唐代开始,我们中国人没被肝炎等疾病“杀”绝,茶叶有一功,唐朝的陆羽被称为“茶王”,为茶写过很多文章,有一套茶经,其他如唐代卢同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诗:“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闷。
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一代文豪苏东坡亦爱饮茶,“吃玩东坡肉,必泡一壶雨前茶”。
饮茶的作用非常大,它具强心、利尿、提神、养颜、益智、固齿等功效。
爱好广范,应包括饮茶在内,在座诸位不防带孙儿多往您校的:“紫荆楼”饮茶。
(笑声)朋友来了即使怕睡不好,亦不防饮淡淡的咖啡,不必放糖,可放几粒盐,如此调节生活,花钱不多,比死啃书本有用。
迎”,右“气口”,出现此现象是较严重的,故我从不吓人,即使其病情很重,也先安慰其家人。
我说:“这个病须慢慢来,可以解决。
” 这一点很重要,因我算是一个颇有名气的医生,您吓唬他一下,全家也吃不下饭,很多年青人不理解我这种做医生的道德,以为我可治万病,可我拉他在一旁悄悄说明此病晃治,但我不能当着病者及家属说这样,有的病人3-5年都可活下来,虽有病,但也可带病延年,您何必吓得家人惊慌失措呢?没有必要嘛!也不说明你有真“功夫”,因为你未必有把握治好他,你不说,家人或更信任你,结果还可提高你的医疗技术。
从此点看来,我更理解火与怒能伤人。
当然过喜也可伤人的呀!《儒林外史》在座的老专家肯定看过,范进中举,考了几十年试不中,最后考上举人便喜疯癫了!(笑声)这件事就是欢喜过度造成的嘛,故平素应有涵养,遇事情便不会立即上“火”,一下子就动怒。
所以,“遇事勿急,勿火勿怒”应持之以恒。
我这六句话,需经常有恒心去做,这样才能“百岁乃度”。
即是说,活到一百岁也不为奇,我自己是按此而行的,我的一个叔父也是这样做的。
我的七叔梁思礼在航天部工作,是总工程师,有年新会环城中学剪彩时他回来,他患有冠心病,早期动脉硬化,见到我就说,我俩年令差不多,可你不显老,我说,我老了,不是吗?近来因为用脑,头发脱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