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门极触发电路PPT课件
《门极触发电路》PPT课件

3-31
根据前面分析,知触 发器特性如左图,但 这并不符合控制习惯, 为此增加一个输入放 大器,以满足控制规 律的需要。
3-32
3-33
• 输入放大器由于实际上是一个射极跟随器 3-34 (VT2未饱和,VT1是射极跟随器, VT2饱和, 则对VT1限幅),除电平和极性变换外对其前 后级还有阻抗匹配作用;其输入信号可正可负, 但输出总是正值,特性可以通过偏移电压灵活
脉冲。
•正反馈抗干扰环节由稳压管VD及电阻R15~18 3-30 和晶体管VT7组成。
-15V
K
•VT3截止,Vd=15V,VT7饱和, UK=0V,不影响 VT3截止;
•VT3导通,Vd=0V, VT7截止, VT3→R15→R16→15V提供附加基流, 使VT3导通更可靠。
(4).输入放大器——电平变换电路
同步与移 相
抗干扰 电路
脉冲形成 与输出
l).脉冲形成与输出
3-24
• 脉冲形成由图3.6中的晶体管TV3~TV6组成, 它们都工作在开关状态,其中TV3由同步和移 相电路控制,VT4、TV5、TV6组成一个复合 晶体管,起功率放大作用。
• TV3截止时,C3充电: 0V→VD5→C3→RC→-15V
• 触发器定相是有关变压器接法、触发器及主电3-37 路等方面知识的综合应用。
• 由于变压器有多种接法,触发器也有不同类型, 因此触发器定相有其灵活性,即正确的答案不 是唯一的,但要求却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不管 用什么方法连接都必须保证变流器正常工作。
• 一般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与综合:
• (1).根据触发器特性,分析触发器输出脉冲 相对于它的同步电压相位关系,即找出α=0O 至α= αmax相对于同步电压的相位区间。
电力电子技术第3章 晶闸管的触发驱动电路

3.3.1 锯齿波形成和脉冲移相控制环节 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的移相原理,是将锯齿波 电压与直流控制电压 UC叠加,使锯齿波可以垂直 上下移动,锯齿波形斜面对应的电压值能控制形成 脉冲的晶体管开通时刻,即改变对应控制角 α的大 小。
16
3.3.2 脉冲形成、整形和放大输出环节 当锯齿波电压ue3与控制电压Uc、偏置电压Ub 叠加在V4管基极进行并联叠加的电压ub4<0.7V时, V4管截止,电源分别经及R13与R14向V6管与V5管供 给足够大的基极电流,使V6,V5管饱和导通。
8
3.2 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 单结晶体管(Unijuncting Transistor)的结构 及图形符号、等效电路如图3.3所示。单结晶体管 是在一块高电阻率的N型硅片两端,用欧姆接触方 式引出第一基极b1和第二基极b2,b1和b2之间的 电阻为N硅片的体电阻,约为3~12kΩ,在硅片靠 近b2极渗入P型杂质,形成PN结,由P区引出发射 极 e。
6
3.1.3 移相触发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1)同步信号波形 同步信号有正弦波,方波和锯齿波,三者各有 特点,但集成模拟触发器多用锯齿波;数字式触发 器同步信号多用方波。 (2)同步信号幅值 同步信号的幅值随所应用触发器外接元件的不 同而有差别,一般为 6 ~ 30 V。 (3)移相范围 移相范围指当移相控制电压 UC,从零至最大 变化时,输出触发脉冲对于同步信号相位的变化量 。
7
(4)脉冲幅值 脉冲幅值一般指电压幅值与电流幅值。当脉 冲触发器输出的脉冲电压幅值在不接晶闸管时可以 为 12 ~25 V。而电流幅值随被触发晶闸管容量的 不同有差异。 (5)脉冲宽度 为了保证触发的可靠性,触发脉冲常采用宽 脉冲、双窄脉冲,或宽脉冲列、双窄脉列。宽脉冲 宽度应大于 60°小于 120°,双窄脉冲每个脉冲 的宽度应大于 18°小于 30°。
门控开关电路PPT课件

TR VCC 3
, uO保持
第4页/共15页
+VCC CS
uo C1
▪由 5 5 5 定 时 器 构 成 单 稳 态 触 发 器
VC
C
8
TH CO
6 5
R +–A1
R
TR 2 D7
+–A2 R
T
1
RD 4 RQ
SQ
+VCC
84 R1
7
3 UO
555 3 6 TH
ui C
2 TR 5
+ uC
1
–
CS uo
+–A2 R
T
1
GND
RD 4 RQ
SQ
+VCC
84 R1
7
3 UO
555 3 6 TH
ui C
2 TR 5
+ uC
1
–
CS uo
C1
当C充电>2VCC/3时, uo=0, T导通,电容C很快放电, 电路恢复到初始状态。
第6页/共15页
555单稳电路波形图
ui uC
2VCC / 3
uO
当ui为高电平时, uo保持,仍为uo=0
第3页/共15页
▪由 5 5 5 定 时 器 构 成 单 稳 态 触 发 器
VC
C
8
TH CO
6 5
R +–A1
R
TR 2 D7
+–A2 R
T
1
RD 4 RQ
SQ
3 TH UO
ui
C
84 R1
7
555 3 6 TH
2 TR 5
电力电子技术第3章-整流电路课件

3.1 单相可控整流电路
3.1.1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 3.1.2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3.1.3 单相全波可控整流电路 3.1.4 单相桥式半控整流电路
(3-5) (3-6) (3-7)
I DR
1
2p
2p a p
I
2 d
d
(wt
)
p a 2p I d
(3-8)
√其移相范围为180,其承受的最大正反向电压均为u2的峰值即 2U。2 续流二极管承受的电压为-ud,其最大反向电压为 2U2,亦为u2的峰值。
■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特点是简单,但输出脉动大,变压器二次侧电流 中含直流分量,造成变压器铁芯直流磁化。为使变压器铁芯不饱和,需增 大铁芯截面积,增大了设备的容量。
3.1.2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u
☞为了克服此缺点,一般在主电
d
a
q =p
路中直流输出侧串联一个平波 E
电抗器。
0
p
wt
☞电感量足够大使电流连续,晶
闸管每次导通180,这时整流 i d
电压ud的波形和负载电流id的 O
wt
波形与电感负载电流连续时的
图3-8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波形相同,ud的计算公式亦一样。
(3-10)
3.1.2 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流过晶闸管的电流平均值 :
IdT
1 2
Id
0.45U2 R
1 cosa
2
电力电子技术 第3章 晶闸管相控触发电路

dΦ dt
= W1A
=
W2
A
dB dt
dB dt
式中,Φ为磁路中的磁通;B为磁通密度;
A为磁路截面积
若脉宽τ内,磁路不饱和,则:
∵
u1
=
E
=
W1 A
dB dt
∴ dB 为常数 dt
则u2为恒值,从而可把矩形电压
传输到二次侧。
相控触发电路的同步方式及输出
VW1
VD1
u1
VD2
u2 R3
VT
根据usy周期信号的性质不同,分为线性垂直移相方法和余弦交点移相方法
3.7.3 相控触发电路的同步方式及输出
一.同步方式(同步环节)
同步信号:与电网电压严格同步的基准信号。
us1
us2
u
us1 us2
ωt
阻容移相滤波电路及 电压相位关系
主电路电源电压经同步变压器降压,再经阻 容移相,便可获得符合要求的同步信号。尽管利 用同步变压器可以获得适宜相位的电压信号,为 了滤除电网电压中有影响的干扰信号,提供抗干 扰性能,同步变压器输出端通常设有如图所示的 阻容滞后移相滤波电路。
常见的触发脉冲电压波形
z脉冲列
对于并联晶闸管的大电流变流装置及串 联晶闸管的高电压装置,应采用强触发 脉冲。
对相控触发电路的基本要求
IGM
t1 t2
t3
采用强触发脉冲的目的是:
缩小晶闸管管间开通时间的差异,有利于动态 均流和均压。
t1为前沿时间;t2为强脉冲宽度;t3为脉冲持续时间; IGM为强触发脉冲幅值,是触发电流IG的5倍左右。 IG 大容量晶闸管门极触发电流要求脉冲峰值在
一般晶闸管变流电路的控制框图
换流重叠角产生原因:进线电抗;电流不能突变;换流需要时间。

上节课内容回顾换流重叠角产生原因:¾进线电抗;¾电流不能突变;¾换流需要时间。
t t t t tu a u bttttt输出电压平均值γ2.1.2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换流重叠角tt1VT 2VT 3VT2.1.3 其他整流电路的换流重叠角在换流过程中,波形在两个电压(即一个是原提供负载电流的电压,另一个是将要值为提供负载电流的电压)波形的中间。
ud两个电压的平均值。
2.2 有源逆变什么是逆变?为什么要逆变?¾逆变(invertion)——把直流电转变成交流电,为整流的逆过程。
实例:电力机车下坡行驶,机车的位能转变为电能,反送到交流电网中去,有助于刹车;逆变电路——把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的电路;有源逆变电路——交流侧和电网连结,即电网为负载。
应用:高压直流输电等;对于可控整流电路,满足一定条件就可工作于有源逆变,其电路形式未变,只是电路工作条件转变。
¾无源逆变——变流电路的交流侧不与电网联接,而直接接到普通负载,将在以后介绍。
2.1 换流重叠角2.2.1 有源逆变产生的条件-总结2.2.1 有源逆变产生的条件有源逆变产生的条件1)输出电压极性与延迟角α的关系00000909090180ααα≤≤<<:::范围内,输出电压平均值为正。
=时,输出电压的平均值为零。
范围内,输出电压平均值为负。
此时,若负载侧存在一个与原来整流电压极性相反的电源,则有源逆变将产生。
3)最小超前角的限制(逆变失败)逆变失败(逆变颠覆)——指逆变时,一旦换相失败,外接直流电源就会通过晶闸管电路短路,或使变流器的输出平均电压和直流电动势变成顺向串联,形成很大短路电流,造成器件和变压器损坏。
可能原因:(1)触发电路工作不可靠,不能适时、准确地给各晶闸管分配脉冲,如脉冲丢失、脉冲延时等,致使晶闸管不能正常换相;(2)晶闸管发生故障,该断时不断,或该通时不通;(3)交流电源缺相或突然消失;(4)换相的裕量角不足,引起换相失败。
晶闸管的门极触发电路

晶闸管的门极触发电路
图3 锯齿波同步触发电路共包括五个环节,分别为:锯齿波形成环节、脉冲移相环节、脉冲形成及放大环节、强触发脉冲形成环节、双脉冲形成环节。
锯齿波形成环节是通过一个恒流源电路对电容进行恒流充电,从而形成锯齿波同步信号的上升沿,其下降沿是电容通过一小电阻放电而形成的。
锯齿波的宽度由电路参数打算,其频率则与电源电压频率相同。
脉冲移相环节是将锯齿波同步电压、偏移电压及掌握电压进行叠加,其过零点打算触发脉冲的起始时刻。
若偏移电压不变时,转变直流掌握电压可以使脉冲移相。
在这里加入偏移电压的目的,是使掌握电压为零时主电路的整流输出电压为零。
脉冲形成与放大环节的作用与正弦波触发电路基本相同。
强触发脉冲形成环节是通过一个单独的沟通电源整流后,得到50V的直流电压,在触发脉冲的起始时刻该电压通过脉冲变压器加到晶闸管的门极上,从而形成强触发脉冲。
触发电路各点电压波形如图4所示。
图4 双脉冲产生环节是依据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的特别要求,触发电路输出两个间隔为60°的双脉冲。
产生双脉冲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外双脉冲方法,另一种是内双脉冲方法。
在此触发电路中采纳的是内双脉冲的方法,即每个触发单元一个周期内产生两个间隔为60°的双脉冲,只供应一个桥臂的晶闸管,这种电路虽然比较简单,但输
出功率可以削减。
《门电路和触发器》课件

组合逻辑电路
利用门电路可以构建各种组合逻辑电路,如编码器、译码器、比较 器等,这些电路在计算机、通信、控制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数字系统
门电路是构成数字系统的基本元件,如计算机中的CPU、内存、总线 等都离不开门电路的应用。
它由逻辑门电路组成,具有两个稳定 状态,可以在外部信号的作用下进行 状态的翻转。
触发器的分类
根据逻辑功能的不同,触发器可以分 为RS触发器、D触发器、JK触发器和 T触发器等类型。
根据电路结构的不同,触发器可以分 为基本型触发器和钟控型触发器两类 。
触发器的作用
触发器可以作为存储 元件,用于存储二进 制信号状态。
在时钟脉冲的上升沿或 下降沿到来时,D触发 器的输出状态会根据输 入信号D的状态发生改 变。
特点
D触发器具有存储数据 的功能,因此在寄存器 和计数器等数字电路中 得到广泛应用。
JK触发器
功能描述
JK触发器也称为双输入边沿触发 器,具有置位、复位、翻转和非 翻转四个工作状态。当J和K输入 端都为0时,输出端为0;当J和K 输入端都为1时,输出端为1;当J 和K输入端分别为0和1时,输出 端状态会发生翻转。
02 当输入信号为高电平时,输出信号为低电平;当 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时,输出信号为高电平。
03 NOT门电路常用于实现信号的反向传输和存储等 功能。
NAND门电路
01
NAND门电路是一种逻辑门电路,其功能是实现逻辑
与非运算。
02
当输入信号全部为高电平时,输出信号为低电平;否
则,输出信号为高电平。
03
工作原理
当置位或复位信号来到时,触发器会根据输入信号的状态改变输出状态,并保持不变直到 另一个信号到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 概述 3.2 晶体管触发电路 3.3 集成触发器 3.4 触发器的定相
2021/3/9
授课:XXX
1
3.1 门极电路的驱动控制·引言
▪ 3.1.1 门极触发信号的种类 1)直流信号 损耗增加 2)交流信号 温度变化和交流电压幅值变化
时,延迟角不稳定
3)脉冲信号 便于控制脉冲的出现时刻 ,降 低门极损耗。实现信号的同步传输。
▪ 以三相全控桥为例,当接反电势电感负载时,脉冲初 始相位应定在α=90 ;当uco=0时,调节up的大小使产 生脉冲的M点对应α=90 的位置。当uco为0,α=90 , 则输出电压为0;如uco为正值,M点就向前移,控制角 α<90 ,处于整流工作状态;如uco为负值,M点就向 后移,控制角α>90 ,处于逆变状态。
2021/3/9
授课:XXX
2
3.1.2 晶闸管对触发电路的要求
1. 触发脉冲的电压和电流应大于晶闸管要求的数值, 并留有一定的裕量。
2. 触发脉冲应满足要求的移相范围240°-300°。 3.触发脉冲与晶闸管主电路电源必须同步。 4.触发脉冲的应有足够的宽度,脉冲前沿陡度应大于
1A/us。 5.为满足三相全控桥的要求,触发电路应能输出双窄
脉冲前沿由V4导通时刻确定,脉冲宽度与反向充电回路时间 常数R11C3有关。 电路的触发脉冲由脉冲变压器TP二次侧输出,其一次绕组接
2021/3/9 在V8集电极电路中。 授课:XXX
7
▪ 当V4的基极电压uco=0时,V4截止。+E1电源通过R11提供 给V5一个足够大的基极电流,使V5饱和导通。所以V5集 电极电压接近于-E1,V7、V8处于截止状态,无脉冲输出。 电源+E1经R9、V5的发射极到-E1对电容C3充电,充满后 电容两端电压接近2E1,极性如图所示。
2021/3/9
授课:XXX
5
图3-1 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
2021/3/9
授课:XXX
6
3.2 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
R15
1) 脉冲形成环节
VD11~VD14
C7 + C6
+15V
220V 36V
VD15
B VD7 TP
VD8 +15V
V4、V5 —脉冲形成 V7、V8 — 脉冲放大 控制电压uco加在V4 基极上
up'
up
R8
R6//R7 (R6//R7)
▪
控制电压uco单独作用在V4基极时的电压
u
' c0
为:
uc' 0uc0R7R6(R/6/R/8/R8)
所以,u
' p
仍为一条与up平行的直线,但绝对值比up小;u
' c0
仍为一条与uco平行的直线,但绝对值比uco小。
2021/3/9
授课:XXX
11
▪ 当V4不导通时,V4的基极b4的波形由 uh up' uc' o 确定。 当b4点电压等于0.7V后,V4导通。产生触发脉冲。改 变uco便可以改变脉冲产生时刻,脉冲被移相。加up的 目的是为了确定控制电压uco=0时脉冲的初始相位。
脉冲或宽脉冲。
6.β为min满限足制反。并联可逆电路的要求,触发电路应有αmin、
2021/3/9
授课:XXX
3
相控电路:
晶闸管可控整流电路,通过控制触发角a的大小即控制触发
脉冲起始相位来控制输出电压大小。 采用晶闸管相控方式时的交流电力变换电路和交交变频电路 (第4章)。
相控电路的驱动控制
为保证相控电路正常工作,很重要的是应保证按触发角a的大
▪ V4基极电位由锯齿波电压、控制电压uco、直流偏移电 压up三者叠加所定,它们分别通过电阻R6、R7、R8 与 V4基极连接。
2021/3/9
授课:XXX
10
▪ 根时的据电叠压加,原其理值,为先设uh为锯齿波电压ue3单独作用在基极
uh
ue3R6
R7//R8 (R7//R8)
所以uh仍为锯齿波,但斜率比ue3低。 ▪ 同理,直流偏移电压up单独作用在V4基极时的电压 u 'p为
V1、VS、RP2和R3为一恒流源电路
授课:XXX
9
▪ 当V2截止时,恒流源电流I1C对电容C2充电,所以C2两 端的电压uC为
uc I1CdtC 1I1Ct
▪ uC按线性增长,即ub3按线性增长。调节电位器RP2,可 以改变C2的恒定充电电流I1C。
▪ 当V2导通时,因R4很小所以C2迅速放电,使得ub3电位 迅速降到零伏附近。当V2周期性地导通和关断时,ub3 便形成一锯齿波。射极跟随器V3的作用是减小控制回 路电流对锯齿波电压ub3的影响。
VS R1
RP2
R3
V1 I1c V3
R9
R11
C3
A
VD4 R10
R6
R12
R14
R13
V5 C5
VD6
V7
R18 VD9 R16
TS R
VD1 VD2 Q
R4 V2
C2 R5
R7 R8
V4 R17
V6 C3
V8
VD10
VD5
uts
C1 R2
up
RP1
接封锁信号
uco -15V
X Y -15V
图3-2 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
▪ 当uco≥0.7V时,V4导通。A点电位从+E1突降到1V,由 于电容C3两端电压不能突变,所以V5基极电位也突降到2E1,V5基射极反偏置,V5立即截止。它的集电极电压由 -E1迅速上升到钳位电压2.1V时,使得V7、V8导通,输出 触发脉冲。
▪ 同时电容C3由+E1经R11、VD4、V4放电并反向充电,使 V5基极电位逐渐上升。直到V5基极电位ub5 >-E1,V5又重 新导通。这时V5集电极电压又立即降到-E1,使V7、V8截 止,输出脉冲终止。可见,脉冲前沿由V4导通时刻确定,
脉冲宽度由反向充电时间常数R11C3决定。
2021/3/9
授课:XXX
8
3.2 2)
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
锯齿波的形成和脉冲移相环节
锯齿波电压形成的方案较多,如采用自举式电 路、恒流源电路等;本电路采用恒流源电路。
2021/3/9
图3-2 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
恒流源电路方案,由V1、V2、V3和C2等元件组成
小在正确的时刻向电路中的晶闸管施加有效的触发脉冲。 晶闸管相控电路,习惯称为触发电路。
大、中功率的变流器广泛应用的是晶体管触发电路, 其中以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应用最多。
2021/3/9
授课:XXX
4
3.2同步信号为锯齿波的触发电路
输出可为双窄脉冲(适用于有两个晶闸管同 时导通的电路),也可为单窄脉冲。 三个基本环节:脉冲的形成与放大、锯齿波 的形成和脉冲移相、同步环节。此外,还有 强触发和双窄脉冲形成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