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电压降的计算

合集下载

简单明了的告诉你—电缆线路的压降计算方法及案例

简单明了的告诉你—电缆线路的压降计算方法及案例

一般来说,计算线路的压降并不复杂,可按以下步骤:1.计算线路电流I公式:I= P/1.732×U×cosθ其中:P—功率,用“千瓦”U—电压,单位kV cosθ—功率因素,用0.8~0.852 .计算线路电阻R公式:R=ρ×L/S其中:ρ—导体电阻率,铜芯电缆用0.01740代入,铝导体用0.0283代入L—线路长度,用“米”代入S—电缆的标称截面3.计算线路压降公式:ΔU=I×R线路电压降最简单最实用计算方式线路压降计算公式:△U=2*I*R I:线路电流 L:线路长度。

1、电阻率ρ铜为0.018欧*㎜2/米铝为0.028欧*㎜3/米2、I=P/1.732*U*COSØ3、电阻R=ρ*l/s(电缆截面mm2)4、电压降△U=IR<5%U就达到要求了。

例:在800米外有30KW负荷,用70㎜2电缆看是否符合要求?I=P/1.732*U*COSØ=30/1.732*0.38*0.8=56.98A R=Ρl/电缆截面=0.018*800/70=0.206欧△U=2*IR=2*56.98*0.206=23.44>19V (5%U=0.05*380=19) 不符合要求。

2、单相电源为零、火线(2根线)才能构成电压差,三相电源是以线电压为标的,所以也为2根线。

电压降可以是单根电线导体的损耗,但以前端线电压380V(线与线电压为2根线)为例,末端的电压是以前端线与线电压减末端线与线(2根线)电压降,所以,不论单相或三相,电压降计算均为2根线的就是欧姆定律:U=R*I但必须要有负载电流数据、导线电阻值才能运算。

铜线电阻率:ρ=0.0172,铝线电阻率:ρ=0.0283例:单相供电线路长度为100米,采用铜芯10平方电线负载功率10KW,电流约46A,求末端电压降。

求单根线阻:R=ρ×L/S=0.0172×100/10≈0.17(Ω) 求单根线末端电压降: U=RI=0.17×46≈7.8(V)单相供电为零、火2根导线,末端总电压降: 7.8×2=15.6(V)。

电缆电压降的计算

电缆电压降的计算

电流通过导体(或用电器)的时候,会受到一定的阻力, 但在电压的作用下,电流能够克服这种阻力顺利通过导体(或用电器), 但遗憾的是,流过导体(或用电器)后,电压再也没有以前那么高了,它下降了。

而且电阻越大,电压下降的程度越大。

所以这种流过导体(或用电器)上(或两端)产生的电压大小的差别,就叫“电压降。

解决电压降的方法:增大导体的截面积。

如何计算电缆压降问题1:电缆降压怎么算50kw300米采用vv电缆???25铜芯去线阻为R=0.0172(300/25)=0.2、其压降为U=0.2*100=20也就是说单线压降为20V,2相为40V。

变压器低压端电压为400V400-40=360V,铝线R=0.0283(300/35)=0.25其压降为U=0.25*100=25,末端为350V ,长时间运行对电机有影响建议使用35铜芯或者50铝线25铜芯其压降为U=0.0172(300/35)=0.147(≈15V)15*2=30末端为370V铝线U=0.0283(300/50)=0.1717*2=34末端为366V可以正常使用(变压器电压段电压为400V)50KW负荷额定电流I=P/1.732UcosΦ=50/1.732/0.38/0.8=50/0.53=94A 按安全载流量可以采用25平方毫米的铜电缆,算电压损失:R=ρ(L/S)=0.017X300/25=0.2欧、电压损失U=IR=94X0.2=18V如果用35平方毫米的铜电缆,算电压损失:R=ρ(L/S)=0.017X300/35=0.15欧 电压损失U=IR=94X1.15=14V选择导线的原则:1)近距离按发热条件限制导线截面(安全载流量);2)远距离在安全载流量的基础上,按电压损失条件选择导线截面,要保证负荷点的工作电压在合格范围;3)大负荷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

为了保证导线长时间连续运行所允许的电流密度称安全载流量。

一般规定是:铜线选5~8A/mm2;铝线选3~5A/mm2。

电缆电压降计算方法

电缆电压降计算方法

一、先估算负荷电流1.用途这是根据用电设备的功率(千瓦或千伏安)算出电流(安)的口诀。

电流的大小直接与功率有关,也与电压、相别、力率(又称功率因数)等有关。

一般有公式可供计算。

由于工厂常用的都是380/220伏三相四线系统,因此,可以根据功率的大小直接算出电流。

2.口诀低压380/220伏系统每千瓦的电流,安。

千瓦、电流,如何计算?电力加倍,电热加半。

①单相千瓦,4.5安。

②单相380,电流两安半。

③3.说明口诀是以380/220伏三相四线系统中的三相设备为准,计算每千瓦的安数。

对于某些单相或电压不同的单相设备,其每千瓦的安数,口诀另外作了说明。

①这两句口诀中,电力专指电动机。

在380伏三相时(力率0.8左右),电动机每千瓦的电流约为2安.即将”千瓦数加一倍”(乘2)就是电流,安。

这电流也称电动机的额定电流。

【例1】5.5千瓦电动机按“电力加倍”算得电流为11安。

【例2】40千瓦水泵电动机按“电力加倍”算得电流为80安。

电热是指用电阻加热的电阻炉等。

三相380伏的电热设备,每千瓦的电流为1.5安。

即将“千瓦数加一半”(乘1.5)就是电流,安。

【例1】3千瓦电加热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4.5安。

【例2】15千瓦电阻炉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23安。

这句口诀不专指电热,对于照明也适用。

虽然照明的灯泡是单相而不是三相,但对照明供电的三相四线干线仍属三相。

只要三相大体平衡也可这样计算。

此外,以千伏安为单位的电器(如变压器或整流器)和以千乏为单位的移相电容器(提高力率用)也都适用。

即时说,这后半句虽然说的是电热,但包括所有以千伏安、千乏为单位的用电设备,以及以千瓦为单位的电热和照明设备。

【例1】12千瓦的三相(平衡时)照明干线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18安。

【例2】30千伏安的整流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45安(指380伏三相交流侧)。

【例3】320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480安(指380/220伏低压侧)。

电缆电压降计算简单公式

电缆电压降计算简单公式

电缆电压降计算简单公式
1.电缆电压降的概念
2.电缆电压降的主要影响因素
-电缆长度:电缆长度越长,电压降越大。

-电流负载:电流负载越大,电压降越大。

-电缆电阻:电缆电阻越大,电压降越大。

-电缆电导:电缆电导越高,电压降越小。

3.电缆电压降计算的简单公式
为了简化电缆电压降的计算过程,可以使用下述两个简单的公式。

-电缆电压降的百分比公式:
电压降百分比=(电流负载×电缆长度×电缆电阻)/(初始电压×100) -电缆电压降的伏特公式:
电压降伏特=电流负载×电缆长度×电缆电阻
其中,初始电压指的是输电线路的起始电压。

4.电缆电压降计算的实例
为了更好地理解电缆电压降的计算过程,下面举个简单的例子。

假设有一条长度为1000米的电缆,电阻为0.1欧姆,电流负载为10安培,初始电压为100伏特。

首先,使用电压降的百分比公式计算电压降的百分比:
电压降百分比=(10×1000×0.1)/(100×100)=1%
然后,使用电压降的伏特公式计算电压降的伏特:
电压降伏特=10×1000×0.1=100伏特
通过这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到电缆电压降的百分比和伏特值,以便在实际应用中进行参考和分析。

总结:
电缆电压降计算是电力系统设计和运行中的重要部分,可以使用简单的公式进行估算。

计算公式中包括电缆长度、电流负载、电缆电阻和初始电压等因素。

熟练掌握电缆电压降的计算方法,对于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非常重要。

电缆压降计算方法

电缆压降计算方法

电缆压降计算方法
计算方法一:
△u%=I*R
I=P/(1.732*U*COSθ) R=ρ*L/S
P:功率, U:电压, COSθ:功率因数, ρ:导体电阻率, 铜芯电缆用0.018 S:电缆的标称截面, L:线路长度
单相时允许电压降:Vd=220V x 5%=11V
三相时允许电压降:Vd=380V x 5%=19V
计算方法二:
△u%=P*L(R+XtgΦ)/10Un²(3版手册)
P:功率L:供电距离R、X三相线路单位长度电阻、电抗Q(无功)=P*tgΦ
计算方法三:
△u%=P/(SQRT(3)/U/ COSθ)* 电压损失*L
查表(建筑电气常用数据15页):电压损失(%/(A•km))
计算方法四:
△U%=∑PL/CS (3版手册)
P:有功负荷KW;S:线芯标称截面,mm⒉,L:线路长度,m;C:功率因数为1的时候的计算系数,三相四线铜为75,单相为12.56
计算方法五:
△U%=K*I*L*V0
K:三相四线制K=根号下3,单相K=1;I:工作电流或计算电流(A)
L:线路长度;V0:表内电压(V/A•m)。

电缆电压降计算方法

电缆电压降计算方法

电缆电压降计算方法电缆的电压降是指电缆输电过程中,电压由电源端降低到负载端的现象。

电压降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电缆传输电能的效率和稳定性,因此需要准确计算电缆的电压降。

1.线性负载法:线性负载法是最简单的计算电缆电压降的方法。

假设电缆负载是均匀分布的,电流大小是常数。

可以根据电缆的电阻大小和电流大小直接计算电压降。

计算公式如下:ΔU=I×R其中,ΔU为电缆的电压降,I为电流大小,R为电缆的电阻。

2.调和分布法:调和分布法是一种较为精确的电缆电压降计算方法。

在实际情况中,电缆负载往往是非均匀分布的。

调和分布法通过将负载分成若干小段,每段负载和电压降近似呈调和分布的方式来计算电压降。

计算公式如下:ΔU=∑(I×r)/∑r其中,ΔU为电缆的电压降,I为电流大小,r为每段电缆的电阻。

3.满载电流法:满载电流法是一种近似计算电压降的方法,适用于电缆传输距离较远的情况。

该方法根据电缆的额定容量和负载功率计算满载电流,并利用满载电流和电缆的电阻计算电压降。

计算公式如下:ΔU=I×R其中,ΔU为电缆的电压降,I为满载电流大小,R为电缆的电阻。

4.皮尔逊方程法:皮尔逊方程法是一种较为精确的计算电缆电压降的方法,适用于电缆负载变化较大、负载功率较大的情况。

该方法通过根据电缆的电阻、电抗和负载的功率因数计算电压降。

计算公式如下:ΔU=√[(R×I)²+(X×I)²]其中,ΔU为电缆的电压降,I为电流大小,R为电缆的电阻,X为电缆的电抗。

需要注意的是,实际计算电缆电压降时,还需要考虑电缆的材料、长度、敷设方式等因素。

同时,电缆的电压降还会受到负载变化、功率因数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计算,以确保电缆的电压降在合理范围内。

电缆电压降公式

电缆电压降公式电缆电压降公式是电力系统中常见的一种用于计算电缆线路电压降的公式。

在电力传输和分配过程中,电缆是一种常用的导电材料,用于将电能从发电厂输送到用户或不同的电力设备之间。

然而,由于电缆本身的电阻和电流通过时产生的电流损耗,电力在传输过程中会发生一定的电压降。

电缆电压降公式是通过对电缆线路的电阻和电流进行计算,来确定电压降的大小。

根据欧姆定律,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产生一定的电压降。

电缆电压降公式可以用来计算电力系统中电缆线路的电压降,从而评估电力传输的效果和电缆的质量。

电缆电压降公式可以表示为:电压降 = 电流× 导线电阻其中,电流是电缆线路中实际通过的电流值,导线电阻是电缆线路本身的电阻值。

通过测量电流和导线电阻,可以使用这个公式来计算电缆线路的电压降。

在电力系统中,电缆电压降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电压降过大会导致电力传输效率下降,甚至影响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

因此,在设计和安装电力系统时,需要合理选择电缆的规格和长度,以保证电压降在合理范围内。

电缆电压降公式的应用范围广泛。

在电力系统的规划和设计中,可以通过计算电缆线路的电压降来评估系统的可靠性和电力传输效果。

在电力设备的运行和维护中,可以通过测量电流和导线电阻,来判断电缆线路的质量和运行状态。

此外,在电力故障排除和维修中,电缆电压降公式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工具。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电缆电压降公式是在理想条件下推导出来的,其中假设了电缆线路是均匀、理想导体,并且瞬态响应被忽略。

在实际应用中,电缆线路的电阻和电流分布并不均匀,且受到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使用电缆电压降公式时,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进行修正和调整。

电缆电压降公式是电力系统中常用的计算工具,用于评估电力传输效果和电缆线路质量。

通过测量电流和导线电阻,并应用电缆电压降公式,可以准确计算电缆线路的电压降。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以保证计算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如何快速计算电缆压降

如何快速计算电缆压降电缆压降是指电流在电缆中通过时,由于电阻造成的电压降低。

电缆压降的计算对于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非常重要。

下面是一种快速计算电缆压降的方法。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以下参数:1.电流(单位:安培)2.电缆长度(单位:米)3.电缆的电阻(单位:欧姆/米)然后,按照下面的步骤进行计算:步骤一:计算电缆的总电阻总电阻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总电阻=电缆长度×电缆的电阻步骤二:计算电缆的电压降低电压降低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计算:电压降低=电流×总电阻根据以上的步骤,可以快速计算出电缆的压降。

以下是一个示例:假设有一根长度为100米的电缆,电阻为0.1欧姆/米,电流为10安培。

我们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计算:步骤一:计算电缆的总电阻总电阻=100米×0.1欧姆/米=10欧姆步骤二:计算电缆的电压降低电压降低=10安培×10欧姆=100伏特因此,这根电缆的压降为100伏特。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计算方法是基于电缆的长度和电阻不变的情况下。

在实际应用中,电缆的长度和电阻可能会发生变化,这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

同时,还需要考虑电缆的温度因素对电阻的影响。

此外,除了以上的方法,还可以使用电缆压降计算软件来进行快速计算。

这类软件可以根据电缆的各种参数快速计算出电缆的压降,并提供辅助功能和结果的可视化展示,方便工程师进行设计和分析。

综上所述,通过确定电流、电缆长度和电缆阻抗,按照上述步骤进行计算,即可快速计算电缆的压降。

这对于电力系统的设计和运行非常重要。

电缆电压降的计算

电流通过导体(或用电器)的时候,会受到一定的阻力,但在电压的作用下,电流能够克服这种阻力顺利通过导体(或用电器),但遗憾的是,流过导体(或用电器)后,电压再也没有以前那么高了,它下降了。

而且电阻越大,电压下降的程度越大。

所以这种流过导体(或用电器)上(或两端)产生的电压大小的差别,就叫“电压降。

解决电压降的方法:增大导体的截面积。

如何计算电缆压降问题1:电缆降压怎么算50kw300米采用vv电缆25铜芯去线阻为R=0.0172(300/25)=0.2、其压降为U=0.2*100=20也就是说单线压降为20V,2相为40V。

变压器低压端电压为400V400-40=360V,铝线R=0.0283(300/35)=0.25其压降为U=0.25*100=25,末端为350V,长时间运行对电机有影响建议使用35铜芯或者50铝线25铜芯其压降为U=0.0172(300/35)=0.147(≈15V)15*2=30末端为370V铝线U=0.0283(300/50)=0.1717*2=34末端为366V可以正常使用(变压器电压段电压为400V)50KW负荷额定电流I=P/1.732UcosΦ=50/1.732/0.38/0.8=50/0.53=94A按安全载流量可以采用25平方毫米的铜电缆,算电压损失:R=ρ(L/S)=0.017X300/25=0.2欧、电压损失U=IR=94X0.2=18V如果用35平方毫米的铜电缆,算电压损失:R=ρ(L/S)=0.017X300/35=0.15欧电压损失U=IR=94X1.15=14V选择导线的原则:1)近距离按发热条件限制导线截面(安全载流量);2)远距离在安全载流量的基础上,按电压损失条件选择导线截面,要保证负荷点的工作电压在合格范围;3)大负荷按经济电流密度选择。

为了保证导线长时间连续运行所允许的电流密度称安全载流量。

一般规定是:铜线选5~8A/mm2;铝线选3~5A/mm2。

电缆电压降的计算

●电缆电压降的计算主干电缆允许长度其末端电压降应≤5%,单相最大电压降Vd=220×5%=11V。

三相四线最大电压降Vd=380×5%=19V。

电压降计算公式Vd=K×I×V O见产品样本式中:Vd——电压降(V);K——系统,单相K=1,三相四线K= ;I——实际工作电流(或计算电流)(A);L——单根主干电缆长度(m);V O每米每A电压降(V/m.A)。

预制分支电缆电压计算:电压降根据下列条件计算:(1)导线温度90℃;(2)环境温度40℃;(3)电缆排列(水平排列)SDS=2D,D为电缆外径(4)功率因素COSθ=0.8;(5)末端允许电压降百分数≤5%;(6)计算公式Vd=K×I×V O (V)式中:I—电流(A)L—主电缆总长(m)K—系数三相四线K= 单相K=1V O—电压降率(V/m.A)Vd—电压降(V)(7)举例:主电缆70mm2,计算电流220A,电压降率为V O=0.36×10-3 V/m.A,若L=150m。

三相四线,试问末端电压降等于多少?解:由公式:Vd=K×I×V O= ×200×150×0.36×10-3=18.7V三相四线末端允许电压降5%,则380×5%=19V所以18.7V<19V压降在允许范围内。

电压降根据下列条件计算:1、导线温度70~90℃;2、环境温度40℃;3、电缆排列(单芯);S=2D4、功率因数:cosθ=0.8;5、末端允许降压降百分数≤5%6、Vd代表电压降:Vd=K x I x L x V0(v)I:工作电流或计算电流(A)L:线路长度(m)V0:表内电压(V/A.m)K:三相四线K=√3 单相K=1单相时允许电压降:Vd=220V x 5%=11V三相时允许电压降:Vd=380V x 5%=19V7、主电缆允许长度计算公式:单相L= 11/1 x V0 三相L=19/√3 x I x V08、例:主电缆70mm2,计算电流220A,电压降V0=0.36 X 10-3V/A.m 三相允许长度L=19/√3 x 200 x 0.36 x 10-3=130m再例如1、电阻率ρ 铜为0.018欧*㎜2/米铝为0.028欧*㎜3/米2、I=P/1.732*U*COSØ3、电阻R=Ρl/电缆截面4、电压降△U=IR<5%U就达到要求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缆电压降的计算1、导体工作温度: PVC 绝缘为70 ℃, XLPE 绝缘为90 ℃;2、环境温度为40 ℃;3、电缆排列(以单芯电缆单排为例);4、功率因素:cos θ = 0.8 ;5、末端允许压降百分数≤ 5% ;6、vd 表示电压降: Vd = KILVo(V) ;I 表示工作电流或计算电流( A );L 表示线路长度( m );Vo 表示电缆每米电压降( V/A.M );K :三相四线时 K=根号3单相时 K=1 ;单相时末端允许电压降:Vd=220v × 5%=11v三相时末端允许电压降:Vd=380v × 5%=19vVd=660v × 5%=33v7 、主电缆允许长度计算公式:各位好,我想请教关于电压损失计算公式的问题,我在有些书上看到电压损失的计算公式是,三相交流电路△U%=173IL(rcosΦ+xsinΦ)/U,单相交流电路△U%=200IL(rcosΦ+xsinΦ)/U,直流电路△U%=200ILR/U,其中U—线路工作电压,三相为线电压,单相为相电压,单位VI—工作电流AL—线路长度kmR—电阻Ω/kmX—电缆单位长度的电抗Ω/kmcosΦ—功率因数请问直流电路中为什么要乘以200啊??还有能告诉我这些公式是怎么推到出来的,就更好了,谢谢!提示一下,200=2X100,2是因为线路有来回,直流\单相交流如此.100与用%表示有关.173=1.73X100,其1.73是3的平方根.三相电路中是三根线即可组成三相的回路,电阻系数比单相,直流系统小,根3的来源比校复杂.其它的项的结果就是电流X电阻=电压降的问题了,慢慢理解吧!从厂区配电房送380v电到厂区新建的招待所。

招待所总负荷是372kw,距离电房有450米远,为了保证电压降不大于5%,需要用多大的yjv交联电缆。

急!谢谢!问题补充:用双拼的yjv交联电缆也行。

电缆截面估算方法一二先估算负荷电流1.用途这是根据用电设备的功率(千瓦或千伏安)算出电流(安)的口诀。

电流的大小直接与功率有关,也与电压、相别、力率(又称功率因数)等有关。

一般有公式可供计算。

由于工厂常用的都是380/220伏三相四线系统,因此,可以根据功率的大小直接算出电流。

2.口诀低压380/220伏系统每千瓦的电流,安。

千瓦、电流,如何计算?电力加倍,电热加半。

①单相千瓦,4.5安。

②单相380,电流两安半。

③3.说明口诀是以380/220伏三相四线系统中的三相设备为准,计算每千瓦的安数。

对于某些单相或电压不同的单相设备,其每千瓦的安数,口诀另外作了说明。

①这两句口诀中,电力专指电动机。

在380伏三相时(力率0.8左右),电动机每千瓦的电流约为2安.即将”千瓦数加一倍”(乘2)就是电流,安。

这电流也称电动机的额定电流。

【例1】 5.5千瓦电动机按“电力加倍”算得电流为11安。

【例2】40千瓦水泵电动机按“电力加倍”算得电流为80安。

电热是指用电阻加热的电阻炉等。

三相380伏的电热设备,每千瓦的电流为1.5安。

即将“千瓦数加一半”(乘1.5)就是电流,安。

【例1】3千瓦电加热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4.5安。

【例2】15千瓦电阻炉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23安。

这句口诀不专指电热,对于照明也适用。

虽然照明的灯泡是单相而不是三相,但对照明供电的三相四线干线仍属三相。

只要三相大体平衡也可这样计算。

此外,以千伏安为单位的电器(如变压器或整流器)和以千乏为单位的移相电容器(提高力率用)也都适用。

即时说,这后半句虽然说的是电热,但包括所有以千伏安、千乏为单位的用电设备,以及以千瓦为单位的电热和照明设备。

【例1】12千瓦的三相(平衡时)照明干线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18安。

【例2】30千伏安的整流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45安(指380伏三相交流侧)。

【例3】320千伏安的配电变压器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480安(指380/220伏低压侧)。

【例4】100千乏的移相电容器(380伏三相)按“电热加半”算得电流为150安。

②在380/220伏三相四线系统中,单相设备的两条线,一条接相线而另一条接零线的(如照明设备)为单相220伏用电设备。

这种设备的力率大多为1,因此,口诀便直接说明“单相(每)千瓦4.5安”。

计算时,只要“将千瓦数乘4.5”就是电流,安。

同上面一样,它适用于所有以千伏安为单位的单相220伏用电设备,以及以千瓦为单位的电热及照明设备,而且也适用于220伏的直流。

【例1】500伏安(0.5千伏安)的行灯变压器(220伏电源侧)按“单相千瓦、4.5安”算得电流为2.3安。

【例2】1000瓦投光灯按“单相千瓦、4.5安”算得电流为4.5安。

对于电压更低的单相,口诀中没有提到。

可以取220伏为标准,看电压降低多少,电流就反过来增大多少。

比如36伏电压,以220伏为标准来说,它降低到1/6,电流就应增大到6倍,即每千瓦的电流为6*4.5=27安。

比如36伏、60瓦的行灯每只电流为0.06*27=1.6安,5只便共有8安。

③在380/220伏三相四线系统中,单相设备的两条线都是接到相线上的,习惯上称为单相380伏用电设备(实际是接在两相上)。

这种设备当以千瓦为单位时,力率大多为1,口诀也直接说明:“单相380,电流两安半”。

它也包括以千伏安为单位的380伏单相设备。

计算时,只要“将千瓦或千伏安数乘2.5”就是电流,安。

【例1】32千瓦钼丝电阻炉接单相380伏,按“电流两安半”算得电流为80安。

【例2】2千伏安的行灯变压器,初级接单相380伏,按“电流两安半”算得电流为5安。

【例3】21千伏安的交流电焊变压器,初级接单相380伏,按“电流两安半”算得电流为53安。

估算出负荷的电流后在根据电流选出相应导线的截面,选导线截面时有几个方面要考虑到一是导线的机械强度二是导线的电流密度(安全截流量),三是允许电压降电压降的估算1.用途根据线路上的负荷矩,估算供电线路上的电压损失,检查线路的供电质量。

2.口诀提出一个估算电压损失的基准数据,通过一些简单的计算,可估出供电线路上的电压损失。

压损根据“千瓦.米”,2.5铝线20—1。

截面增大荷矩大,电压降低平方低。

①三相四线6倍计,铜线乘上1.7。

②感抗负荷压损高,10下截面影响小,若以力率0.8计,10上增加0.2至1。

③3.说明电压损失计算与较多的因素有关,计算较复杂。

估算时,线路已经根据负荷情况选定了导线及截面,即有关条件已基本具备。

电压损失是按“对额定电压损失百分之几”来衡量的。

口诀主要列出估算电压损失的最基本的数据,多少“负荷矩”电压损失将为1%。

当负荷矩较大时,电压损失也就相应增大。

因些,首先应算出这线路的负荷矩。

所谓负荷矩就是负荷(千瓦)乘上线路长度(线路长度是指导线敷设长度“米”,即导线走过的路径,不论线路的导线根数。

),单位就是“千瓦.米”。

对于放射式线路,负荷矩的计算很简单。

如下图1,负荷矩便是20*30=600千瓦.米。

但如图2的树干式线路,便麻烦些。

对于其中5千瓦设备安装位置的负荷矩应这样算:从线路供电点开始,根据线路分支的情况把它分成三段。

在线路的每一段,三个负荷(10、8、5千瓦)都通过,因此负荷矩为:第一段:10*(10+8+5)=230千瓦.米第二段:5*(8+5)=65千瓦.米第三段:10*5=50千瓦.米至5千瓦设备处的总负荷矩为:230+65+50=345千瓦.米下面对口诀进行说明:①首先说明计算电压损失的最基本的根据是负荷矩:千瓦.米接着提出一个基准数据:2 .5平方毫米的铝线,单相220伏,负荷为电阻性(力率为1),每20“千瓦.米”负荷矩电压损失为1%。

这就是口诀中的“2 .5铝线20—1”。

在电压损失1%的基准下,截面大的,负荷矩也可大些,按正比关系变化。

比如10平方毫米的铝线,截面为2 .5平方毫米的4倍,则20*4=80千瓦.米,即这种导线负荷矩为80千瓦.米,电压损失才1%。

其余截面照些类推。

当电压不是220伏而是其它数值时,例如36伏,则先找出36伏相当于220伏的1/6。

此时,这种线路电压损失为1%的负荷矩不是20千瓦.米,而应按1/6的平方即1/36来降低,这就是20*(1/36)=0 .55千瓦.米。

即是说,36伏时,每0 .55千瓦.米(即每550瓦.米),电压损失降低1%。

“电压降低平方低”不单适用于额定电压更低的情况,也可适用于额定电压更高的情况。

这时却要按平方升高了。

例如单相380伏,由于电压380伏为220伏的1 .7倍,因此电压损失1%的负荷矩应为20*1 .7的平方=58千瓦.米。

从以上可以看出:口诀“截面增大荷矩大,电压降低平方低”。

都是对照基准数据“2 .5铝线20—1”而言的。

【例1】一条220伏照明支路,用2 .5平方毫米铝线,负荷矩为76千瓦.米。

由于76是20的3 .8倍(76/20=3 .8),因此电压损失为3 .8%。

【例2】一条4平方毫米铝线敷设的40米长的线路,供给220伏1千瓦的单相电炉2只,估算电压损失是:先算负荷矩2*40=80千瓦.米。

再算4平方毫米铝线电压损失1%的负荷矩,根据“截面增大负荷矩大”的原则,4和2 .5比较,截面增大为1 .6倍(4/2 .5=1 .6),因此负荷矩增为20*1 .6=32千瓦.米(这是电压损失1%的数据)。

最后计算80/32=2 .5,即这条线路电压损失为2 .5%。

②当线路不是单相而是三相四线时,(这三相四线一般要求三相负荷是较平衡的。

它的电压是和单相相对应的。

如果单相为220伏,对应的三相便是380伏,即380/220伏。

)同样是2 .5平方毫米的铝线,电压损失1%的负荷矩是①中基准数据的6倍,即20*6=120千瓦.米。

至于截面或电压变化,这负荷矩的数值,也要相应变化。

当导线不是铝线而是铜线时,则应将铝线的负荷矩数据乘上1 .7,如“2 .5铝线20—1”改为同截面的铜线时,负荷矩则改为20*1 .7=34千瓦.米,电压损失才1%。

【例3】前面举例的照明支路,若是铜线,则76/34=2 .2,即电压损失为2 .2%。

对电炉供电的那条线路,若是铜线,则80/(32*1 .7)=1 .5,电压损失为1 .5%。

【例4】一条50平方毫米铝线敷设的380伏三相线路,长30米,供给一台60千瓦的三相电炉。

电压损失估算是:先算负荷矩:60*30=1800千瓦.米。

再算50平方毫米铝线在380伏三相的情况下电压损失1%的负荷矩:根据“截面增大荷矩大”,由于50是2 .5的20倍,因此应乘20,再根据“三相四线6倍计”,又要乘6,因此,负荷矩增大为20*20*6=2400千瓦.米。

最后1800/2400=0 .75,即电压损失为0 .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