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瘟病及综合防治技术
稻瘟病症状特点有哪些 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稻瘟病症状特点有哪些稻瘟病的防治方法稻瘟病是一种影响时间长,威力大的病,它会在水稻的整个发育期感染它,并且水稻的各个部位它都能侵入。
下面我们了解一下稻瘟病症状特点,以及稻瘟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一、稻瘟病症状特点
稻瘟病可以发生在水稻的各个部位,苗瘟、叶瘟、节瘟和穗颈瘟是它对水稻生育期感染的不同名称。
1、苗瘟病
在三叶期前,秧苗就会发病,受病菌侵害的部位底部呈灰黑色,越往上会越呈现出褐色,直至整个秧苗蜷缩枯死。
2、叶瘟病
刚开始时会在水稻上引发水侵状暗绿色病斑。
发展的势头极为迅猛,是典型的急性症状。
最终,病斑会形成棱形或长棱形。
3、节瘟病
在抽穗后发生。
褐色小点在稻节上产生并扩散,直至整个节部变黑,继而腐烂。
情况严重时,受感染的部位会发生横裂折断。
4、穗颈瘟
水稻茎秆呈现出黑褐色,容易导致整穗成白穗,谷粒无法充实。
二、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生产实践中,可以采用下面的方式来防治稻瘟病:
1、选择优良品种,本身就能有效抵制病害。
2、施肥时要注意均衡施肥。
要保证田地不能太湿或太干,病原
菌就不能趁虚而入。
3、可以使用相应的药水,如16%稻丰收1200g/hm2,或者是50%稻病绝1200g/hm2对水1125kg/hm2喷雾。
这些可以帮助抵制稻瘟病的发生。
4、水稻分蘖期千万不能过度使用氮肥,要防止叶色过于乌嫩,减少病症引发的可能性。
三、防治稻瘟病注意事项
在水稻分蘖盛期及抽穗期,水稻感染它的可能性会更大。
温度有时也会触发它对水稻的感染,25-28℃就是绝佳的一个温度区间。
水稻稻瘟病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代 芳 ( 贵 州 省 思 南 县 孙 家 坝 镇农 , _ l k l l l t 务 中心 5 6 5 1 1 2 )
摘要 : 本文重点介 绍了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和 防治技术要 点供
同行 参 考 。 关键调 : 水稻 : 稻瘟 : 发 生特 点 水 稻 稻 瘟 病 发 生 特 点
一
.
、
1 、 苗瘟 : 在秧 苗三 叶期 以前 , 叶片上 出现水 渍状 ( 水浸状) 斑 点, 病苗灰黑色 , 卷缩枯死。 2 、 叶瘟 : 在大 田期 , 叶片 上产 生梭形 的病斑 , 病斑 褐色 , 中央 灰 白色, 外 围有一圈黄色 , 病斑两端有 一条褐色坏死线 。在温度 2 0 ℃左右 , 湿度 比较 大时 , 叶片上产生 圆形或椭 圆形淡绿色 的病 斑, 称 为急性病斑 , 说明叶瘟 马上就要大发生 了。 3 、 穗颈瘟: 在抽穗期发生, 稻穗 的颈部变成灰黑色 , 使水稻形 成 白穗 ( 不勾头) , 或者谷粒不饱满。 4 、 节瘟 : 主要发 生于抽 穗期 , 水稻 的稻节变 黑, 容 易折断 , 使 水稻形成 白穗或秕谷, 一株水稻上可以有 2 ~3个节同时受害 。 5 、 谷粒瘟 : 谷粒上产生褐色病斑 , 中央灰 白色 。 稻瘟病 以分生 孢子或 菌丝体在病谷和病草 上越 冬 ,是来年发 生病害 的主要来 源, 不同水稻 品种对稻瘟病的差别比较 明显 。 二、 水 稻 稻 瘟 病 防 治 技术 1 、 农业 防治: ( 1 ) 种子处理 ; 播种前 1 ~2天采用泥水选种 , 选 用 1 0 % 在秧水 或 2 5 % 施保克 乳液 2 0 0 0  ̄3 0 0 0倍液浸 种 7 2小时 , 选用优质、 抗病 的楚粳 2 8 、 2 9玉粳 1 3号等高产 品种 。 ( 2 ) 根据苗 情分期分次实施 , 避免过量、 过迟施用氮肥注意适 当增加磷钾肥 。 ( 3 ) 合 理灌水 , 做到浅水栽秧 , 存水返青 , 薄水分 蘖, 苗够 晒 田, 回 肥。 水浇 田湿润 壮苗的基本原则 。
浅析四川稻瘟病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

13农业灾害研究2020,10(9):13-15浅析四川稻瘟病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刘佳鑫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融媒体中心,四川乐山 613100摘要 水稻栽种过程中容易发生稻瘟病、纹枯病和稻黑穗等病害稻瘟病是世界上最危害水稻的病虫害疾病之一,被称作是水稻的“癌症”。
世界各地的水稻种植区都可能发生稻瘟病,不受年份、区域和季节的限制,且发病率逐年增加。
如不及时控制,将会导致水稻产量大幅减少,甚至绝产,颗粒无收。
对四川稻瘟病发生趋势进行初步剖析并提出有效的综合防治办法。
关键词 稻瘟病;发生情况;防治措施中图分类号: S435.111.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9–013–03DOI:10.19383/ki.nyzhyj.2020.09.007西南地区种植稻谷的面积在46万 hm 2左右[1]。
四川发布的四川水稻栽种面积排名全国第7,水稻总产量排名全国主要稻谷生产省份第6。
同时,四川稻谷种植农业合作社名录显示,四川稻谷种植合作社从2016年的1 089家到2018年的2 617家,3年间增加了1 528家,增长率高达140.31%(图1)。
图1 四川省稻谷种植合作社发展趋势图3000250020001500100050002018年,10个超级水稻品种中,四川占比30%,标志着四川水稻从产量型向优质高产型跨越。
四川省农业厅发布预测消息,2016年—2018年稻瘟病平均发生率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预测发生病害秧田面积在20万hm 2左右,特别是2018年,全省19个市、州均发生稻瘟病,局部地区发生穗颈病尤为突出,比2017年同时期增加近500%,是自2008年以来第4个高病发年。
发生的原因在于主要病害菌源充足、主栽品种抗瘟性不高、气象条件总体有利于病害发生。
针对稻瘟病的发生,四川地区主要采用农业、化学、生物防治三管齐下的防治办法,在水稻种子选择、田间栽培管理和疾病控制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浅析水稻稻瘟病发生条件及综合防治技术

( )肥水管理 。偏施氮肥 ,造成植株猛长 ,叶色浓绿 ,组织柔 三 软 ,导致组织 细胞壁变薄 ,叶片硅质化程度降低 ,叶片可溶性氮含量 增多 , 抗病性减 弱。追施氮肥过急、过晚也 易造成抗病性减弱。施用 氮肥不均时 , 施肥过多 的地方 ,往往形成发病 中心 ;长期深水灌溉的 稻 田、冷浸田或冷水灌溉的山 田、水 口 等水温低 ,对水稻生长不利, 往往先发病 ,发病重 。此外 ,地势低洼的草炭地和土壤粘重的土地 , 由于气温 、水温、土温冷凉 ,排水通气不好 ,也易发病。 ( ) 面积种植单一品种。从近年来稻瘟病发生情况来看 ,凡 四 大 是大面积种植单一 品种 的县 ( 市、区 ) 稻瘟病发生就 比较重。近三年 , 来大面积种植 空育 1 1 3 ,该品种品质好并且产量高 ,今年该品种的发 病株率就达到 3%以上 ,个别地块 以达绝产程度。 0
一
二 、病 害 侵 染 循环
病菌 以菌丝在病稻草上或病种子上越冬 。除病种子在旱育秧条件 下有可能发生苗瘟外 ,若温湿度适宜 ,病稻草上的病菌 即可产生分生 孢子 ,借气流传播到水稻上 ,传播距离 l~ 0 0 l 0m或更远 ,遇到适宜 0 温湿条件时很快萌发 ,直接穿透表皮侵染叶片 ,引起初次侵染 ,使叶 瘟发生 ,再经气流传播引起再 侵染 ,使叶瘟加重 ,并繁殖 出大量分生 孢子 , 借气流传播 ,进而引起 穗颈瘟 、节瘟 、谷粒瘟发生 。 ( ) 1 一 第 次侵染。寒地稻作 区由于早春温度低 , 在苗床上很少 发生苗瘟。因此 ,初次侵染的病原菌主要来 源于露天存放 的病稻草。 当气温上升到 l 5℃、 湿度又适合时 , 就能不断产生分生孢子 , 孢子经 过风雨传播 引起稻苗发病。 ( )分生孢 子散落 。分生孢子 成熟后 ,在 9 %以上的高湿和 二 0 l一 6℃条件下 ,飞散速度较快 ,雨天对孢 子飞散量影 响较大 .有利 l2
稻瘟病的发病症状 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 种植技术

稻瘟病的发病症状稻瘟病的防治方法-种植技术稻瘟病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可引起大幅度减产,严重时减产40%~50%,甚至颗粒无收。
世界各稻区均匀发生。
本病在各地均有发生,其中以叶部、节部发生为多,发生后可造成不同程度减产,尤其穗颈瘟或节瘟发生早而重,可造成白穗以致绝产。
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稻瘟病的发病症状稻瘟病的防治方法。
一、症状识别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被害部位不同,可形成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等病害。
苗瘟主要发生于幼苗期叶片上,形成褐色、梭形或不定形病斑,有时可在病斑上形成灰绿色霉层。
叶瘟指本田期稻株叶片发病。
感病品种很快形成大的圆形或椭圆形褐斑,严重时病斑密布,叶片枯焦,全株中毒萎缩,根腐枯死。
节瘟是指病节初为黑褐色小点,以后环状扩大至全节,变成黑色或黑褐色,穗颈瘟发生于穗颈、穗轴、枝梗和谷粒上。
穗颈瘟一般多在出穗后受侵染,病斑初期暗褐色,逐渐向上下扩展,形成水渍状褪绿病斑,最后变黑褐色,也有的后期呈枯白色。
穗颈瘟严重影响产量,始穗期发病的常造成白穗,全不结实,发病迟或轻时,秕谷增加,千粒重降低,米质差,碎米率增高。
二、发病症状1.苗瘟:秧苗3叶期前发病,苗基部灰黑色,上部黄褐色,卷缩枯死。
3叶期后发生的多在叶片上形成明显病斑,与叶瘟症状相同,称苗叶瘟。
2..叶瘟:叶瘟:秧苗及成株的叶片上均可发生,初期表现针头大小的褐色斑点,很快扩大。
一般在分蘖盛期发生,严重时,远望发病田块如火烧过似的。
病斑有四种类型: 急性型:病斑不规则,由针头大小至近似绿豆大小,大的病斑两头稍尖,水渍状,暗绿色,背面密生灰绿色霉层。
急性型病斑的出现是稻瘟病流行的预兆。
慢性型:急性型的病斑在气候干燥等情况下可转化为慢性型。
病斑梭形,外围黄色的是中毒部,内部褐色的是坏死部,中心灰白色是崩坏部,褐色坏死线贯穿病斑并向两头延伸,这是稻瘟病的一个重要特征。
褐点型:病斑为褐色小点,局部在叶脉间。
气候干燥时,多在抗病力强的稻株中下部叶片上出现。
水稻稻瘟病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技术

水稻稻瘟病的危害症状及防治技术1危害症状主要为害叶片、茎秆、穗部。
因为害时期、部位不同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粒瘟。
1.1苗瘟可发生于三叶前,由种子带菌所致。
病苗基部变黑褐色,上部呈黄褐色或淡红褐色而枯死,潮湿时病苗表面常有灰绿色霉层。
1.2叶瘟发生于三叶期后的秧苗或成株叶片上,一般从分蘖至拔节期盛发,叶上病斑常因天气和品种抗病力的差异,在形状、大小、色泽上有所不同,可分为慢性型、急性型、白点型和褐点型四种,其中以前两种危害最重要。
慢性型病斑,呈菱形或纺锤形,一般长1―1.5厘米,宽0.3―0.5厘米,红褐色至灰白色,两端有坏死线。
急性型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暗绿色,病斑背面密生灰色霉层。
急性病斑的出现可视为田间病害大流行的先兆。
1.3节瘟发生于茎节上,黑色,病节干缩凹陷,易折断。
潮湿时生灰色霉状物。
1.4穗颈瘟发生在穗颈、穗轴及枝梗上,病部成段变褐坏死,穗颈、穗轴易折断成白穗。
群众称之为“吊颈瘟”。
2稻瘟病的防治水稻稻瘟病的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在农业防治基础上做好化学药剂防治。
2.1农业防治2.1.1品种选用选用抗病、优质、高产水稻品种。
2.1.2处理稻草在水稻播种前集中处理散落在稻田和堆放在户外的稻草,不用病稻草捆秧。
2.1.3合理施肥:施足基肥,多施有机肥,磷、钾合理搭配,追施氮肥时,适时适量,防止过多、偏迟,有条件的地方可施硅肥。
2.1.4科学栽培、科学管理:扣种稀播,培育壮秧,阔行、浅栽、浅水勤灌,足蘖晒田。
2.2化学药剂防治化学药剂防治总体策略为抓叶瘟、狠抓穗瘟,特别注意喷药保护感病品种和处于易感期的稻田,在叶瘟发生初期应及早施药控制发病中心,并对周围稻株或稻田施药保护,但施药重点应放在预防危害性大的穗颈瘟和枝梗瘟上,在孕穗末期、始穗期和齐穗期各喷药一次,如果气候条件有利于病菌形成和侵染,在灌浆期再施药一次。
每亩用75%三环唑可湿性粉剂30克兑水60千克常规喷雾。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水稻稻瘟病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摘要介绍水稻稻瘟病的危害症状、病原微生物、发病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技术,以为水稻稻瘟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稻瘟病;危害症状;发病因素;防治技术稻瘟病在1967年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就有记载,随后在日本(1704年)、意大利(1839年)等国家著作中有描述或记载,其是一种世界性病害,分布广泛,世界上种植水稻的国家几乎都有记录。
我国南北稻区均有发生,病害流行地区,一般减产10%~20%,发生严重的可达40%~50%,甚至绝收[1]。
近年来,此病在沿淮地区发生呈逐年上升之势,在不少地方造成较大损失,成为水稻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水稻生产和农民收入,正确认识和防治稻瘟病,具有重大意义。
1 稻瘟病危害症状稻瘟病在水稻的各个生育期均可发生,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分为5种类型: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
但无论在哪个部位发生,其主要危害特点是病斑具有明显的褐色边缘,中央灰白色,遇潮湿条件,病部生灰色霉状物(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2]。
其中叶瘟、穗颈瘟最为常见,危害较大。
1.1 叶瘟在水稻三叶期至穗期发生,以秧苗分蘖期至拔节期为盛期。
根据气候条件和品种抗病性不同,大小、形状和色泽表现不同,主要分慢性型、急性型、白点型、褐点型。
①慢性型:典型症状为病斑梭形,最外层为黄色晕圈(中毒部),内圈为褐色(坏死部),中央灰白色(崩溃部),病斑两端中央的叶脉常边为褐色长条状,呈坏死线。
天气潮湿时病斑背面产生灰白色霉层。
“三部一线”为慢性病斑的主要特征;②急性型:病斑暗绿色,水渍状,多数为不规则圆形或近圆形,叶片两面都能产生白色霉层。
多为感病品种、环境条件特别适合、或氮肥过多情况下产生。
急性型病斑的大量出现往往是稻瘟病大规模流行的先兆;③白点型:病斑呈白色近圆形或短梭形小白点。
在显症阶段,遇到不利于病菌生长的气候条件时通常发生白点型病斑,气候条件继续不适时,可转为慢性型;在短期内转适时,可转为急性型;④褐点型:病斑呈褐色小斑点,位于两脉之间。
水稻稻瘟病的基本防治措施

水稻稻瘟病的基本防治措施稻瘟病是水稻生产上三大主要病害之一。
在水稻生长前期,如果叶瘟严重发生,稻株在孕穗前枯死,全田呈火烧状;有的稻株虽不枯死,但抽出的新叶不易伸长,植株萎缩,不抽穗,或抽出的穗短小。
在抽穗期,如果节瘟和穗颈瘟严重发生,则造成白穗和半白穗,损失很大。
因此,了解稻瘟病的发生规律,指导广大农户正确掌握防治措施,能减少产量损失,确保粮食增产。
一、水稻稻瘟病的主要症状水稻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期中都有可能发生。
由于为害的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和谷粒瘟。
一般以叶瘟、节瘟和穗颈瘟为害较重,其中以穗颈瘟为害最重,产量损失最大。
(一)苗瘟秧苗在三叶期前发病,主要由种子带菌所致。
三叶期前病苗基部灰黑色枯死,无明显病斑;三叶期后病苗叶片病斑呈纺锤形、菱形或不规则形小斑,灰绿色或褐色,湿度大时病斑上产生青灰色霉层,严重时秧苗成片枯死。
(二)叶瘟在秧苗三叶期后至穗期均可发生。
一般在分蘖盛期发病较多。
初期病斑为水渍状褐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最终造成叶片枯死。
严重时,远望发病田块如同火烧过似的。
病斑常因天气因素的影响和品种抗病性不同而有差异。
(三)节瘟、叶枕瘟多在抽穗后发生。
节变黑,易折断倒伏。
在潮湿条件下,病节上产生灰绿色霉层。
(四)穗颈瘟、枝梗瘟穗颈或枝梗受害后变为褐色,发病早而重的,穗子枯死呈白穗,发病晚的秕谷增多,近几年来,穗颈瘟比较严重,为害很大。
(五)谷粒瘟在谷粒的护颖、颖壳上发生黑褐色小斑点。
在湿度大时,节、穗颈、枝梗和谷粒上的病斑均可产生灰色霉层。
因此,当本病与其它病害不易区别,可将病组织置于25—30℃下保温培养2—3天,根据所产生的霉层特征及镜检进行鉴别。
二、水稻稻瘟病防治措施(一)防治策略按“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消灭越冬菌源为前提,选用丰产抗病良种为中心,加强栽培管理为基础,药剂防治为保障。
(二)防治措施选用抗病良种选用适于当地的抗病良种是综合防治稻瘟病的中心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 自幼苗 至抽穗后均可 发病 ,病菌( ,分 菌丝 生孢子) 在种子和稻草上越 冬 。带菌种子播种后 ,即 可引起苗瘟。天气转暖,降雨较多,空气潮湿时, 大量病菌孢子从病草 中飞散 出来 ,借风传播到 水稻 上 ,使水稻秧苗或 大 出稻株发病 。接着在病株 上连 续不断地 繁殖病 菌( 生孢子) 分 ,依 靠风 雨等传播 危 害水稻 。病害在 水稻不 同生育期 和不 同部位所 表现 的症状不 同,可分 为苗 瘟 、叶瘟 、节瘟 、穗颈瘟和 谷粒瘟五种 ,一般 以叶瘟 、穗颈瘟 危害较 大。
严重发生 。 24 不 良的气候 . 当温度在2)3 o ( 0 一 c,特 别是在 2 — 8 ,湿度在 42℃
作者简介:袁财 ̄09 5 ) 5 - 。男,南郑县农技 中心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一
23 —
农 业 科 技
9 %以上 ,在 阴 雨连绵 , 日照不 足的情 况下 ,有利 O 于病 菌繁殖 ,同时水稻 生长嫩弱 ,容 易发病 。
12 症状 .
米 ,颜色加 深 ,最后变黑枯 死或折断 ,造成秕谷或 白穗 。 1 . 节瘟 多在抽穗后期发生, .4 2 初期节上产生小褐 点, 后期整个节都变黑腐烂, 影响结实, 形成白穗。 1 . 谷粒瘟 发病 早期 的颖壳全部变成灰 白色 , .5 2 以后使整个谷粒 变成暗灰 色的秕 谷 。发病迟的常形 成不规则的黑褐色斑点。
稻瘟病是 水稻生产 中最为普遍 的病 害之一 ,是 由真菌 引起 的病 害 ,在 水 稻 整个 生 育 阶段均 可 发 生 ,具有危 害时间长 、侵染部位 多和症状 多样性的 特点 ,一般可分 为苗瘟 、叶瘟 、枝梗瘟 、穗颈瘟和
病流行的预兆。② 陧性型( 典型性) :病菌初期褐色或 暗绿色 点 ,后扩 为菱形 ,中心灰 白色霉层 。③ 白点 型 :嫩叶上产生 白色椭圆形小斑。④褐点型 :在高度 抗病品种的老叶上产生针头大小的褐点。
施用氮肥过 多 ,特别是过 分集 中地追施速效性 氮 肥( 硫酸铵) 如 ,造 成水稻 徒长 、嫩 叶多 、嫩绿 叶 片软 弱 ,抗病 力降低 ,是发病 的环境 条件 。
23 灌溉不合理 .
长期深水或过分缺水,以及利用工业污水, 城 市污水灌溉不当的地区,都会使病害发生严重, 在 水稻孕穗及抽穗期 稻 田,缺 水干 旱会引起穗颈瘟的
农 业 科 技
汉巾 技 2 0 第4 科 0年 1
水 稻 稻 瘟 病 及 综 合 防治 技 术
袁财富 肖自 , 芬1徐海燕 毛振斌
f南郑县农技 中J 1 . 。陕西南郑 7 30 ;2汉台区农技 中J 2 10 . ,陕西 汉台 7 3 0) 20 0
摘要 :I述了水稻稻瘟病 的传播途径 、 症状识别和发病条件 ,提出 了综合防治技 术 , 主要是选用 抗病品种 ,消灭菌源 ,加强水肥管理 , 做好种子{毒处理 , 好叶瘟 , 颈瘟 的药剂防治 。 肖 抓 穗 关键 词 :水稻 稻瘟病 ; 症状 ; 发病条 件 ; 综合防治
谷粒瘟,尤其是以穗颈瘟危害最重 , 使水稻产量损 1 . 穗颈瘟 发生在穗颈和小枝梗上 , .3 2 影响产量 失最大 ,严重发病 时可 减产达 3 %一 0 0 4 %。 最大 。初期 出现 小的淡褐 色病 斑 ,边缘有溃状的退
1 稻瘟病传播与症状 11 稻瘟病 的传播 .
绿 现 象 。以 后病 部 向 上 下 扩展 ,长 的可 达2 3 - 厘
2 发病条件 21 感病品种 .
品种不抗病 ,种子未 消毒 ,带病的稻草未及时 处理 ,是发病 的内因条件 。
22 施 肥 不 当 .
1 . 苗 瘟 多由种 子带菌 引起 ,水稻育秧 田危害 .1 2 严重 ,秧 苗三叶前发生 ,一般不形 成明显病斑 ,多 为黄褐色枯 死。三叶期后 发生在叶 片上病斑呈短纺 锤 形至 菱形 ,或 密布 不规 则 的 小斑 ,灰绿 色 或褐 色 ,天气 潮湿 时 ,病 部 生有 灰绿 色 的霉 层( 生孢 分 子) 。严重时可使秧苗成片枯死 。 1 . 叶瘟 大 出期叶片发病称 为叶瘟 。一般在分 .2 2 蘖盛期盛发 ,严重发生时 ,远望发病 田块如火烧过似 的 。病斑有四种类型 :①急性型 :病斑不规 则,由针 头大小至近似绿 豆大小 ,大的病斑两端 梢尖 、暗绿 色 。背面密生灰绿色霉层 ,急性型病斑的出现是稻瘟
汉巾 技 21 第4 科 0年 0
3 . 种子处理 .1 2 水稻播种进 温室前 ,先用清 水浸种 2 小时 ,再 4 用强 氯精 、 “ 0 ”等 浸种 4 小 时 ,最后 用清 水冲 42 8 3 综 合种或进温 室育小苗 31 选择抗病 性强的优 质 、稳产 品种 .1 . 3 . 适时施药 防治叶瘟 .2 2 种植高 产抗 病 品种 是 防治水稻 稻瘟病 的根本措 水稻 返青期 到分蘖 盛期 是叶瘟 易发 期 ,对于发 施 。目前适宜 种植的抗 稻瘟病 水稻 品种 ,平坝 区以 生叶瘟 的 }块要进 行喷 药防 治 ,如果病情 严重 ,每 = H 丰 优 2 、丰优 香 粘 、宜 香 优 1 号 、B 8 7 8 0 优 2 、中优 隔7 1 天用药 一次 ,及时控制 叶瘟 流行 ,防止扩散 —0 17 7 、中优 7 等为 主 ,浅 山丘 陵 区 以明优 6 、川 蔓延 。 号 号 江2 、明优2 、K 7 等为主 。 号 号 优8 7 2 大 l期药 剂防治 . 3 士 l 31 消 灭菌源 .2 . 对于 L问 菌源量 大 ,气 象条件有利 ,穗 颈瘟预 l | 稻种 、稻草 上的病菌 是来 年发病 的主要初侵 染 防应在孕穗 末期和 齐穗 期分别进 行喷药保护 ,可以 源 ,要采取浸种 、清除稻草 的方法减 少病 原菌 。 有 效预 防穗颈瘟 的发生 。如果 水稻齐穗 后 ,气 象条 31 加强稻 H肥 水管理 .3 . | 件仍 然有 利于发病 ,必 须增喷药 一次 ,以预 防枝梗 稻瘟病在 大发生年份 靠单 一的药 剂防治很 难控 瘟和 谷粒瘟 的发 生 。防 治药剂 :每6 6 m 用2) 6. ( 7 %三 制 流行 蔓延 ,因此 ,应 采取综 合防 治措施 ,控 制氮 环 唑可 湿性 粉 剂 1J 兑水 4 斤喷雾 进行 预防 ; (} 【 克 ( 肥 用量 ,科学施 用氮 、磷 、钏肥 ,做 到早追肥 、避 对 发病 较 重的 出块 ,应 采用治疗 效果好 、药 品质量 免过 多 、过迟施 用氮肥 。实行 “ 干湿湿 ”问歇灌 高的4) 于 ( %稻瘟 灵 ( 士一 号 ) 油每6 67 5 ,兑 富 乳 6 . 7克 m 溉技术 ,加强 水稻健身栽培 ,提 高抗病能 力。 水f】 斤喷雾 防治。 l公 ( 32 药剂 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