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未来的经济增长及其经济地位展望(一)

合集下载

中国经济的年度总结(3篇)

中国经济的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经济增速稳中有进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达到4.8%,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3%,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4.9%。

这表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经济质量不断提升。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23年,我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第一产业占比降至7.6%,第二产业占比降至39.6%,第三产业占比升至52.8%。

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三、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2023年,我国科技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8.5%,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4%。

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提升至第11位,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四、改革开放持续深化2023年,我国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进展。

市场化改革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不断优化。

同时,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五、民生福祉持续改善2023年,我国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领域改革不断深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六、国际地位不断提升2023年,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疫情防控,为全球抗疫作出重要贡献。

我国在国际贸易、投资、金融等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然而,2023年经济运行也面临一些挑战,如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努力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总之,2023年中国经济在稳中求进的发展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绩。

在新的一年里,我国将继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2篇一、经济增长稳中有进202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4.8%,实现了稳中有进。

经济发展年度总结(3篇)

经济发展年度总结(3篇)

第1篇一、前言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果。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我们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目标,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现将2023年度经济发展工作总结如下:一、经济发展总体态势1. 经济增长稳中向好。

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121万亿元,同比增长6.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6%,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6.4%。

经济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位居前列。

2.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服务业占比不断提高。

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

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产量实现“十九连丰”。

3. 消费市场稳定增长。

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品质和消费体验不断提升。

网上零售、绿色消费等新兴消费模式蓬勃发展,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4. 对外开放持续深化。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均保持稳定增长。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1. 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新兴产业。

202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4万亿元,同比增长10.4%。

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提升至第11位。

2. 优化产业结构。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

2023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5.5%。

4. 深化改革开放。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低企业成本,激发市场活力。

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

5. 扩大内需。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有效性。

推动消费升级,促进消费潜力释放。

6. 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说课稿4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说课稿4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成渝地区的特点,认识成渝地区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成渝地区作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历史文化,可能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对成渝地区的认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特点,认识成渝地区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地理资源的热爱,增强学生对国家发展的责任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2.成渝地区的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3.成渝地区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成渝地区的历史文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成渝地区的特点和作用。

2.运用案例分析法,分析成渝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成渝地区的地理风光、历史文化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成渝地区的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成渝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特点。

3.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成渝地区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分享学习心得。

【原创】“一带一路”对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原创】“一带一路”对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分析

“一带一路”对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分析[摘要]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的迅速推进,许多国家都处于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充分抓住这一机遇,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不仅可以促进沿线国家生产力的基本结构的提高,促进文化的密切交流,也改善了基础设施。

本文结合西部地区区域经济发展对“一带一路”战略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供有关人员进行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机遇与挑战引言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外部通路,对欧洲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带一路”的国际战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这些为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调整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一带一路对中西部地区的重要性“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是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的合作共赢之路,是增进理解信任、加强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谊之路。

从地理位置上看,一带一路沿线包括中亚、东盟、南亚、中东欧、西亚、北非等65个国家和地区,人口近45亿,占全世界总人口的60%以上,经济总量约为21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量的29%。

一带一路覆盖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大多数省份。

中西部地区在中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既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和棉花产区,也是主要的能源和矿产基地。

但是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处于东部沿海发达,中西部欠发达的不均衡状态。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中西部地区开发开放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能够为我国的中西部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促进我国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同时还可以促进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的互联互通,加强与东部地区的经济联系。

因此,中西部地区应抓住这一机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大产品输出,扩大对外投资,加强与同边国家的经济合作,逐步完成西部地区的经济转型,进而缩小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差距,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共同目标。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导学案》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导学案》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 了解成渝地区作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的重要性和影响。

3. 掌握成渝地区的优势产业和特色文化,了解其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导学重点1. 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及特点。

2. 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3. 成渝地区作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的重要性和影响。

三、导学难点1. 如何理解成渝地区作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

2. 掌握成渝地区的优势产业和特色文化。

四、导学内容1. 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及特点成渝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四川省成都市和重庆市,是中国西部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

成渝地区地处长江流域,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交通便利,资源丰富,是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之一。

2. 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成渝地区经济发展迅速,GDP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息提高。

未来,成渝地区将继续发挥其地理优势和经济潜力,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城市化经过,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3. 成渝地区作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的重要性和影响成渝地区作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对于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和增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成渝地区的发展将对周边地区产生辐射效应,带动更多地区的经济发展。

4. 成渝地区的优势产业和特色文化成渝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特色文化,成都、重庆等城市具有奇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人文景观。

此外,成渝地区还以电子信息、汽车制造、食品加工等产业闻名,是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支柱。

五、导学方法1. 综合利用教材、课外资料和互联网资源,了解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2.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成渝地区的优势产业和特色文化,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加深对成渝地区作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的理解和认识。

六、导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不仅了解了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还深入了解了成渝地区作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的重要性和影响。

“璀璨十年 十年展望” 崛起新四川: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谈新十年发展战略

“璀璨十年  十年展望”  崛起新四川: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谈新十年发展战略

灾 后 美 好 新 家 园 、 加 快 建 设 西 部 经 济 发
展 高 地 , 以增 强 自我 发展 能 力 为 主 线 , 以 提 高开 发 开 放 水 平 为取 向 , 以 保 障 改 善 民 生 为 核 心 , 以 体 制 创 新 、 政 策 支 持 、 资 金 投 入 为 保 障 , 努 力 把 四 川 省 建 设 成 为 现 代 产 业 发 展 的重 要 集 聚 区 ,统 筹 城 乡改 革 发 展 的 示 范 区 ,生 态 文 明 建
的 发展 动 能 处 于 释 放 期 ,全 省 经 济 发 展 处 于 上 升 期 。 “ 枢 纽 、 三 中心 、四 基 一
进 入 部 人 J 发 新 卜 ,四 川 1 = 年
这 一 战 略 目标 , 西 部 大 开 发 未 来 十 年 ,
四川 又将 重 点 着 力 哪 些 工 作 ? 四川省委书 记刘奇葆 回答 了 《 部 西
灾 后重 建 特 殊任 务 ,都 是 西 部 大 开 发 新 十 年政 策 支持 的重 点 。
目标 明确 :  ̄2 2 年 , 四川 全 省 GDP 争 要 达 到 4 0 0 元 , 人 均 U 00 力 70 亿
G P 到 5 0 0 左 右 , 人均  ̄2 0 年 翻两 番 以上 。 D 达 50 元 00 2 1 来 了 ,随 着 成渝 经 济 区 发展 规 划 的 即将 出 台 ,8 6 万 四川 人 民肩 0 l 80 负着 重 要 使 命就 要 踏 上 新 征 程 。
刘 奇 葆 书 记 说 ,主 要 围 绕 加 快 建 设
地 的 四 川 ,而 是 西 部 的 四 川 。 作 为 西 部 大 省 , 在 实 施 西 部 大 开 发 战略 中 地 位 重 要 、责 任 重 大 。 通 过 凸显 四 川 这 一 特 殊 地 位 ,与 西 部 省 份 共 同 加 快 发 展 , 从 而 发挥 出 辐 射 西 部 、服 务 西 部 的 作 用 。 因 此 , 要 打 好 “ 部 ” 这 一 副牌 ,而 不 是 西

经济会议演讲稿三分钟(3篇)

经济会议演讲稿三分钟(3篇)

第1篇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与未来。

在此,我将以“创新驱动,绿色崛起——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主题,为大家带来一场经济会议演讲。

一、我国经济发展现状过去几十年,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再到如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然而,在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

1. 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一转变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模式必须进行转型升级。

2. 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产业结构偏重,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占比过大,而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3. 区域发展不平衡。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而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依然突出。

4. 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

二、创新驱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面对挑战,我们要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以下是我对创新驱动的几点思考:1.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我们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加强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3.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4. 优化营商环境。

简化行政审批流程,降低企业成本,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三、绿色崛起,构建美丽中国绿色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以下是我对绿色崛起的几点思考:1. 推进能源结构调整。

加大新能源、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减少传统能源消费,降低能源消耗强度。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教学设计2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教学设计2

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6.3 成渝地区──西部经济发展的引擎之一》是晋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介绍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及成渝地区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文并茂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成渝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于我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成渝地区的具体情况,以及成渝地区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了解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同时,通过实例介绍成渝地区的人文环境,使学生对成渝地区有更全面的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了解成渝地区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通过实例介绍,学生能够了解成渝地区的人文环境。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成渝地区的人文环境,以及成渝地区在西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地图教学法:通过地图,使学生了解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2.实例教学法:通过实例,使学生了解成渝地区的人文环境。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六. 教学准备2.成渝地区地图。

3.成渝地区的实例资料。

4.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成渝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成渝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成渝地区地图,向学生介绍成渝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同时,展示成渝地区的实例资料,使学生了解成渝地区的人文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未来的经济增长及其经济地位展望 (一 ) 中国西部地区在新中国成立后到开放以前的 20 多年中,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曾和东部 相差不到 0.4%,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并不是太大。 但随后在 20 年改革开放时期, 东部 年均增长速度比西部高出 2.5 个百分点以上。 1998 年东部已达 46167.88 元,高出西部三倍 还多一点。 1] 为了大局的稳定,缩小东西部差距,世纪之交党中央作出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 的战略决策,是 21 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大思路、大战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西部大 开发中对中国东、 中、西三个地区的划分如下。 东部包括: 辽宁、 北京、 天津、河北、山东、 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海南 11 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山西、 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8 个省。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广西 12 个省区市。 西部大开发以来,由于投资的大幅度增加,西部 12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内生产总值增 长已经全国平均水平。有统计资料表明, 2001 年,按可比价格计算的西部各省市国内生产 总值为 18248.08 元,比 2000 年增长 8.5%,高于全国 7.4%的增长速度。 2] 表 1 按可比价格计算的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及有关比重情况 地区GDP (亿元人民币)各地区 GDP全国GDP (%)西部GDP洛地区GDP ( %) 东部 61393.1752.5029.72 中部 27124.6525.4162.27 西部 18248.0817.09100.00 资料来源:由《 2002 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得出 从表 1 可以看出,按可比价格计算,西部国内生产总值仅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 17.09%, 是东部国内生产总值的 29.27%,中部的 62.27%。那么,按可比价格计算,西部的国内生产 总值何时才能赶上和超过中部和东部?到本世纪中叶, 西部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处于什么样 的水平?这正是本文要研究的问题。 要回答第一个问题, 首先要对西部和中部、 东部未来经济增长率进行研究, 并需要做出某些 假定。本文在以 2001 年为基期,价格和物价指数不变的假定条件下对这一问题作出研究。 一、已有的研究结果到目前为止, 已经有许多经济学家对西部未来的经济增长和西部大开发 的前景进行了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一份报告预测, 到2030年,以目前的价格计算, 我国西部地区人 均GDP将达3000 —5000美元,与东部地区的相对差距将大幅度缩小, 并逐步进入 绝对差距缩小的阶段。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善同、刘勇、侯永志三学者在一篇关于西部大开发问题文章中认为, 未来我国要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三步战略目标, 大致要经过三个阶段即第一步从2001 到2 0 10年,第二步从2 0 11到2 0 3 0年, 第三步从2 0 3 0到2 0 5 0年。 同时认 为,西部大开发也应该遵循以上未来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阶段的划分, 而各阶段具体的目 标和任务是:第一步,西部开发打基础的起步阶段,从2001到2010年。主要目标是 有效遏止东西部相对差距继续扩大的趋势, 为下一步缩小东西部绝对差距打下良好基础; 第 二步, 西部开发的攻坚阶段, 从2011到2030年。 主要目标是使东西部相对差距和绝 对差距缩小到合理的水平;第三步, 西部开发的巩固阶段,从2030到2050年。 主要 目标是保证西部地区和全国其他地区一起共同进入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社会; 东西部经济基本 一体化,东西部之间的技术梯度已不复存在。 4] 还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 西部大开发不是急功近利的商业工程, 而是事关生存发展的战略规 划,他们提出,西部大开发应该走三步棋。第一阶段: 2000—2015 年,通过加大基础设施 和生态保护建设的投入,使西部地区的投资环境初步改善,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得到遏制, 整个经济运行进入良性循环, 经济增长速度接近或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第二阶段:2016—2030 年,在前一阶段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础上,进入西部发展的 “冲刺期 ”,城市化率超过 50%,部分地区率先完成工业化,大多数地区进入工业后期阶段。第三阶段: 2031—2049 年,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部分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其它地区亦都搭上了现代化的班车。 5] 《经济参考报》的一篇文章指出,在对全国3 1个省(区、市)经济总量在未来五年、十年、 十五年的增长情况进行了高中低三种方案的预测的基础上指出。 若以最高方案到2015年 期间东部年均增长8. 8%;西部年均增长11%计算, 到2010年和2015年西部地 区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则分别相当于东部地区的2 8. 3%和33. 6%。而且从最高方案排 序结果看, 到2010年, 经过近10年的发展, 西部各省在全国的经济地位将得到大大提 高。四川省将以其强劲的发展势头,跃居全国第六位;云南、陕西省分列第13和16位; 此外,新疆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异军突起,闯入前20名。到2015年,除四川、云南、 陕西、 新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以外, 经济一直落后的甘肃、 贵州经济实力也将得到显著 增强,两省首次进入全国前20名。 6]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布局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魏后凯在与中外记者座谈 时指出,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目标, 大体可分为最高目标和有限目标两类, 最高目标就是 要促进西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繁荣, 从而最终实现西部地区的全面现代化。 但考虑到国 家现有财力和西部发展条件的限制, 当前必须立足于有限目标, 即逐步缩小东西部差距, 使 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能够大体接近于全国平均水平。 按有限目标, 假如今后全国人 均GDP以百分之七的速度递增, 西部增长速度比全国平均水平高百分之二十至三十, 那么 西部人均GDP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大约需要二十四年至三十五年。因此,从有限目标出发, 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应以三十年左右为宜。 7] 以上的研究结果中, 由于研究的目的不同, 中国社科院的研究只对西部未来经济总量做了预 测,没有预测未来经济增长率, 涉及的时间也较短, 而且对东部和中部的经济增长率也没有 说明,不足以回答西部经济何时赶上或超过东部。 专家学者们关于西部大开发分期发展的研 究,只是一个比较笼统的预测, 并没有对西部经济总量和未来经济增长率作出说明。 也由于 研究的目的不同, 《经济参考报》的文章对西部一些省份未来的经济地位做了预测,而没有 对西部地区未来在全国的经济地位作出总体预测。魏后凯对西部人均 GDP 增长速度做了预 测,但并没有指出西部地区未来经济增长如何。 本文试图在对西部和东中部经济增长的历史 资料、经济增长因素等方面情况分析和未来情况的判断的基础上, 对西部地区经济何时赶上 并超过东中部的问题做出个人判断。 二、 西部未来经济增长和经济总量预测东、中、西各时 期的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见下表: 表 2 东中西部各时期年平均增长率( %) 时期东部中部西部 1953~195712.998.7312.32 1958~19620.42-2.820.92 1963~196513.8512.9514.75 1966-19707.996.355.92 1971~19756.544.717.17 1976~19808.887.197.56 1981~198511.6110.9911.01 1986~19908.546.867.26 1991~199515.5611.7810.14 1996~200010.519.789.15 1952~19618.515.728.42

1962~19718.266.547.83 1972~19817.465.866.74 1982~199110.568.849.33 1992~200112.8711.1110.98 资料来源:《新中国 50 年统计资料汇编》 及《2002 年中国统计年 鉴》整理而成 从表 2可知, 1953到2000年的近 50年间,按国家从 “一五”到“九五”的 5年计划分期, 除大 跃进的 “二五 ”时期经济增长极度低靡之外,在其他年份,东部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在 6.5%以 上, “八五 ”( 1991-1995 )时期最高达 15.56%。三年调整时期( 1963-1965 ),东部的经济增 长也达到 13.85%。“一五 ”(1953-1957)计划时期投资的重点虽然在内地,但东部靠充分利 用沿海原有的工业基地 ——北京、上海、天津、辽宁这四个地区,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 (12.99%)。增长速度最低的四五时期,东部经济增长也达到了 6.54%。最高和最低年平均 增长率之间的差距接近 9 个百分点。但除去最高和最低年平均增长率,东部的在将近 50 年 的年平均增长率集中在 8%-13%之间。如果从 1952 年到 2001 年以 10 年分期,最高年增长 率( 1992-2001 )12.87%,最低年增长率( 1972-1981)为 7.46%。改革开放以后,东部经济 得到高速发展,从 1982 到 2001 年的 20 年间,东部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 11.27%,高于 全国 9.52%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而且从 1952-2001 年的 50 年间,年平均增长率也达到 9.53%。 由于知识、 信息同资本与人力一样, 已经成为重要的生产要素,入世后,随着经济全球化步 伐的加快和网络经济的发展,在资金、技术(知识) 、基础设施(包括网络基础设施) 、人力 资源和区位等方面都已处于优势的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无疑会继续快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东 部经济增长态势在未来依然会十分强劲。 早先在改革开放之初,享受开放优惠政策的是东部沿海地区, 与中部地区无关;后来, 实施 西部大开发战略,享受财政优惠政策的是西部地区,又与中部地区无关。所以,从某种意义 上讲,改革开放前 20 年,中部地区获得收益最小,经济发展速度也相对较慢,大体相当于 全国平均水平。 但中部地区由于区位优势和资源的的综合优势, 中心城市大都具有较强的科 教实力,能集聚资金、技术、智力资源,又毗邻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可以享有发达地区的就 近辐射作用,其发展速度虽比东部地区略缓,所以在未来经济仍会有较大增长。 西部大开发以来, 西部经济取得了很大增长, 1999-2001 年 ,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经济增长率 达到 8.7%。这一增长率与东部地区高速增长前期的年平均增长率大致相同。当前西部大开 发正处于打基础的阶段, 估计经过 5 到 10 年的发展,西部地区将迎来一个高速增长的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了高速增长, 1978-2000 年,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 9.52%。 东部年平均经济增长率达到 11.27%,中部也达到 9.66%,西部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但随着 西部大开发的进行, 西部经济会有一个高速增长期的到来。 中国近些年来高速增长的情况与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年平均增长率大致相同。 表 3 中国、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和台湾的经济增长率( %) 国家地区高速增长前期 GDP增长率高速增长期 GDP增长率高速增长后期 GDP增长率 中国 1952-19786.151978-20019.52 中国东部 1952-19787.981978-200111.27 中国中部 1952-19785.521978-20019.66 中国西部 1952-20017.63 日本 1955-19739.221973-20002.81 新加坡 1960-19655.741965-19849.861984-20007.18 韩国 1953-19623.841962-19918.481991-20005.76 中国香港 1966-19682.611968-19888.691988-20004.14 中国台湾省 1851-19627.921962-19879.481987-20006.59 数据来源:《新中国 50 年统计资料汇编》 ;许宪春,《中国未来经济增长及其国际经济地位展 望》 8] 中国东部、 中部、 日本以及亚洲四小龙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年平均增长率大致相同, 而且从 表 3 也可看出,这几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期都持续了近 20 年左右,并且高速增长 期的年平均增长率都在 9%左右,中国东部还达到 11.27%的增长速度。当前中国东部经济增 长仍强势不减, 在世界经济发展普遍低靡的情况下, 中国经济一支独秀。 但考察亚洲四小龙 以及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增长的轨迹可以看出, 在经历了经济高速增长期之后, 都出现了减速 的过程, 这是一个普遍规律。 由此可见, 西部地区经济在未来经历过一定时期的高速增长之 后,也必然会出现减速的情况。事实上,最近 10 年中国经济增长已经表现出了这种趋势。 东部地区经济虽然增速仍高于全国水平,但比起 “八五 ”计划时期已经有所下降(见图 1)。 从表 3 还可以看出,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在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出现了不同的情况。 日本经济表 现为长期的低速增长, 1973-2000 年,年平均增长率只有 2.81%,与高速增长时期的 9.22%的 年平均增长率形成极大的反差。这一时期情况最好的年度也只有 6%左右的增长率,并且出 现了两个年度的负增长, 1990-2000 年年平均增长率仅略高于 1%。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 湾省则仍然保持了 7%、 5%和 6%以上的较高年平均增长率。只是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才表 现较低的增长率或出现负增长。香港经济增长率位于上述两种情况之间。 笔者认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能够避免像日本经济那样, 在经历高速增长之后长期陷于低速增 长区间,因为同样经历高速增长的中国东部和亚洲四小龙都没有陷入这样严重的困境。 同时, 与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不同, 中国西部地区和东部之间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距; 城市化水平低; 西部和与东部地区在技术上的差距还很大, 与西方发达国家技术差距更大。 这些方面既是西 部地区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也是西部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同时, 西部地区具有潜在的 广阔市场。 这些因素都说明西部经济具有较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